当代建筑思潮

合集下载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思潮建筑1002 赵雷20100621093学习了现代建筑思潮这门课程,我对建筑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课下又看了建筑革命的书籍,再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我总结了对着门课程的概要和自己的理解。

在西方近代建筑的前期,建筑仍沿着传统的路子延续着,流行着体现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哥特复兴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还有融各种传统样式于一身的折衷主义等。

总之,都是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企图加以创新的努力。

结果却是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时代的新局面。

这种趋势甚至延续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不但在欧洲流行,也传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列强的各殖民地和中国的租界区。

但在19世纪中叶到近代结束以前的近代建筑晚期,也就是现代建筑的萌芽期,一部分建筑采用了新材料、新设备。

新结构方式和新施工方法,人们的建筑观念也开始更新,不在古人那里讨生活。

这一趋势从欧洲开始,几乎同时也在处于迅速发展的态势之中,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美国流行。

关于建筑艺术的各种探索随之展开,终于迎来了一战以后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主流的一次伟大革命。

但是,如果说以“合理主义”、“理性主义”和“国际式”为代称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着眼点,还更多的是从物质层面对传统进行革命,来不及在精神层面进行更多努力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所谓“国际式”和缺乏人情味又产生了不满,迎来了当代建筑以“后现代主义”为标志的有一次发展。

但“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负面因素也被进一步放大了,形成了一股实际建造的并不多而经过炒作声势却不小的各种各样的“先锋派”。

然而,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至今并没有消失,自身也在向着精神性的充实方向继续发展着。

可以预料,如果我们不把“现代主义”特指为开始期的一种模式而是一个动态过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现代主义”将不会消灭,只会发展。

建筑的革命在我看来分为:近代建筑是建筑革命的前夜,主要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现代建筑是理性的宣言;当代建筑是情感的呼唤。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建筑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也不断演变和更新。

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功能至上:融合实用与美观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功能至上一直是主导思潮之一。

建筑设计师们注重将建筑物的功能与形式相结合,追求实用性和高效性。

他们更加注重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将建筑与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建筑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容器,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空间。

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追求美学上的突破和创新。

设计师们将功能性与美学融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构图、巧妙的光线设计以及新颖独特的造型,传达出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这种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二、可持续发展:环保与节能的建筑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兴起。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性,追求环保和节能,致力于减少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浪费。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光伏技术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他们还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隔热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的通风系统等,实现能源的最大程度节约。

这种注重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模式和审美标准,使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三、多样化与个性化:多元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反映现代建筑设计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借鉴各地的建筑元素和风格,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创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现代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思潮1、隐喻是人类思维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其对人类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的影响极其广泛而深刻。

2、思维通过隐喻完成发散的过程。

通过发现原来没有关系的事物(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或逻辑联系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思想结果。

3、隐喻是征象性的,具有格式塔结构而非原子结构。

4、类推与隐喻式推理是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

5、隐喻的逻辑是艺术表现的逻辑。

例释:⑴什么是风?看树叶在动,那就是风。

即以有形的事物表达有关联的无形的事物。

⑵、黄金首饰广告词:“牵挂你一生,爱戴你一世。

此通过“语境”的改变,将主体由“人”替代为“黄金首饰”(物),从而形成隐喻。

二者的相似性是心理的“挂念”与物理的牵挂具有同一的“联系”意象结构。

同样,心理的“爱戴”与物理的“戴”有同一的意象结构。

事实上,这样的意象描述词(心理的)正是出自物理的“牵”、“挂”、“戴”的意象结构。

注:隐喻:英文METAPHOR格式塔:德文GESTALT,即“完形”,兼含“完整”与“形式”二义。

两个关联紧密或共性的事物,其中一个可能成为另一个的隐喻。

“意象”也可用“征象”来替代。

风---为隐喻而作什么是风?看树叶在动,那就是风;什么是风?听我内心深处的呼唤,那就是风。

沐浴着艳丽的秋色,看漫天的黄枯叶,莫非是雪花漂浮在火焰中?!风啊风,你为什么留驻得这么久?难道你也披着相思的忧愁?请你快快飞去吧,告诉我的爱人:当清风轻轻抚摸他孤独的身影时,那正是远方的我捎去的问候。

⑶窗:两种境界的联系中介。

是不可逾越的“门”,正如一对情人在“窗”两边只能两眼相互“放电”(视觉与体态语言交流),而不是全方位接触。

“放电”也是一种隐喻的表达。

6、不好表达的或不便于直接表达的,可以用隐喻表达,显示出思维的机智,这也就是“艺术”。

7、什么是隐喻?通过概念本质上的相似性片断或逻辑联系,使不同概念建立起联系,以产生新的意义联结(认知)。

一.隐喻的产生8、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是“类化”这种思维基本功能。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是中国建筑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简要的角度出发,介绍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并分析其深度和广度的特点。

1. 西方学派引入: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西方的建筑思想和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尤其是从欧洲和美国传入的建筑学说和实践。

西方学派的引入使得中国建筑开始寻求与世界建筑潮流的接轨。

2. 马丁·华尔德与传统主义:马丁·华尔德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华尔德大师”,对中国的建筑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尔德致力于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的建筑传统相结合,提倡传统主义的建筑理念。

他强调建筑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3. 转型期的新古典主义: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新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成为转型期中国建筑的思潮之一,它强调借鉴古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创造。

4.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成为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环,它以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为中心,强调工业化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被兴建,如一些著名的工人文化宫和体育馆等。

5.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对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带来了新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实践,强调个体和多样性的表达。

一些具有流线型和立体化特点的建筑作品开始兴起,如鸟巢、水立方等。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 筑思潮比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
“传统中国 社会的崩溃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的这种侵略,干扰并毁灭了中国人对中国思想 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 例如:最早的一座“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圣约2)大约从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教会大学建筑转向后 期“中国式”。
• 主要关注屋身与屋顶的整合,从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
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宫殿式的仿古追
求。例如:1919年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1921~1925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文化策略——获取中国民众的认同,达到相互沟 通,得到中国人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认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两个阶段:
• (1)屋身保持西式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糅入以南方 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涉及行政建筑、会堂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纪念性建筑以致某些银行建筑、体育建筑、商 业建筑登许多类型,绝大部分出现在1927~ 1937年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 的设计高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

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

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一、本文概述《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和研究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多元化、全球化、地域性、创新性等关键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揭示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文章首先将对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指出其在全球化、城市化、科技进步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下,如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体系。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核心特征,包括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文化传承以及环境友好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美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总结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为推动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建筑美学思潮的形成与演变,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建筑美学观念的多元化和深度化。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理念开始涌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时期,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将西方的现代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美学。

这种美学思潮强调建筑的现代性,同时也注重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和理念。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建筑美学思潮进一步演变。

一方面,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建筑师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使得中国当代建筑在形式和功能上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美学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还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尊重,建筑师们开始将更多的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了一种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建筑美学。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实质,是以建筑语汇表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

早期工业社会价值取向被现代主义的先知者们转译成了种种颇具煽动性的建筑理念。

譬如,“装饰即罪恶”,现代主义者都明确地接受这一观念,反装饰也成为近乎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又如,“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由此转变成了以功能为中心;又如,“砖就应表现为砖”,此观念强调,建筑的意义可通过构造自然地形成;再如,“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工业社会的审美情趣。

为利润而存在的机器,完全排斥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于是,它们光秃甚至狰狞的模样成了美的象征,也成了理性和科学的象征。

现代主义的这些观念表明,建筑的意义不是通过形式设立的,而是通过构造和功能的完成而自然形成的。

而且,构造和功能本身具有形式能力,意义即在其中。

在激进理念的引领下,现代主义建筑师竭尽所能地剥落建筑的古典装饰表皮,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

表皮因此变得光秃粗糙,其色彩也因此减化为以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

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作品是极端的例子。

于是,机器般裸露成为符合历史逻辑的抉择。

面对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先知先行者文丘里认为,装饰主义应该成为建筑的重要原则;建筑不应该再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反装饰主义的垄断方式;这些风格的建筑是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甚至是丑陋、平庸的。

文丘里运用古典装饰风格改造了当时的现代主义。

他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特别是在建筑立面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作装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

后现代主义重视建筑表皮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建筑风格是传达意义的关键,但是,意义必须通过刻意设计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

对于后现代主义如何传达意义和建筑精神,斯特林提出,在立面上以装饰的方式来表达意义,传达出以历史主义来改造现代主义的目的。

因此,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立面装饰主义。

依照帕菲罗斯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

近现代建筑及其思潮

近现代建筑及其思潮

的维也纳学院分离 出来(决裂出来) 的,强调直线与简单
维也 纳
出现了新的建筑流
的几何曲线
派,产生了高层和超
高层建筑,涌现出了 现代派建筑大师。
荷兰
芬兰
在工程技术创造了 高层金属架结构和 箱形基础; 建筑设计上肯定了 芝加哥学派 功能与形式之间的 美 密切关系; 在建筑造型上趋向 简洁、明快与适用 的独特风格。
体形简洁,空间组合 灵活.
第一莱特尔大厦
地下室——放置机
械设备(动力、采暖
、照明、锅炉房
等);
底层——商店银行
等服务设施。空间宽

G.P.S.
敞,光线充足,出入
百货公司大厦 方便;
二层底层的延续,赫
底层要联系方便,空
间分隔自由,大片玻
璃窗;
二层以上都作为办公
室,各层柱网排列相
同 美 草原式住宅 突破传统影响,有机建筑;
柏林爱乐音乐厅
路易·康
理查医学研究楼
设计关键在于灵感, 灵感产生形式,形式 启发设计,他提倡注
意利用阳光。
芬兰
小沙里宁 伍重
纽约肯尼迪航空港候机
悉尼楼歌剧院
运用具体的象征手段
术合理搭配,注意
是50年代下半期到 德 60年代喧噪一时的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TAC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塞尔特
皮博迪公寓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

勒·柯布西埃
马赛公寓大楼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
建筑设计倾向。典 型特点是“毛糙的 混凝土,沉重的构 件和它们的粗鲁结 合” 由英国史密森夫妇 英 提出,认为“粗野 粗野主义 主义”不单是形式 倾向 问题,而是同当时 社会的现实要求与 条件有关的。认为 建筑的美应以“结 构与材 料的真实表 美 现作为准则”,“ 不仅要诚实地表现 结构与材料,还要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王澍共28页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王澍共28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王澍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大学建筑专业《当代建筑思潮》教学课件—01 art nouveau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教学课件

大学建筑专业《当代建筑思潮》教学课件—01 art nouveau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教学课件
11
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
12
1814-1879
13
14
15
16
17
Arthur H. Mackmurdo
Wren’s city churches
1883
18
Aubrey Vincent Beardsley
Toilet of salome II
1894
2
课程内容:
引子:新艺术运动(1890-1910) 世纪之交的芝加哥 德国建筑思想与现代建筑运用 阿道夫·路斯的建筑思想 表现主义与未来主义 荷兰与俄罗斯先锋派 柯布西耶与法国现代建筑思想 意大利现代建筑思想 北欧现代建筑思想 美国现代建筑思想 CIAM 和TeamX 60年代的激进文化和建筑先锋派 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建筑危机--1980年代以来的建筑文化 ……
Institute, 2002 9.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 William Curtis, Phaidon 10. Pop Art, Klaus Honnet, Taschen 11. Archigram, Simon Sadler 12. The Situationist City, Simon Sadler, MIT Press 13.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彼得·科林斯著,英若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诂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新艺术运动受到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影响并综合了 铸铁技术的成果,尤其是法国建筑师Violet-le-Duc对铸铁技术的理论总结。这场运动一方 面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世纪末的欧洲的政治独立运动相关联。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发展是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和适应变革中不断进行的。

现代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简约、抽象和功能主义等,而这些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思潮和流派。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最早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比如克罗泽尔爵士的作品就能代表现代主义的早期风格。

其设计的建筑物是简洁的、几何形的、无装饰的,使用钢、玻璃和混凝土等新材料,强调物质性与技术性。

随着不断更新的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现代主义得以进一步发展。

巴赫曼式设计和设色式设计等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探索和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建筑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莱·柯布西耶,他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后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出现。

它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自然反应的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是单纯强调建筑功能性,而是更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常常具有非线性、曲线和不对称的外观以及非常规的结构形式。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使用各种复杂的形式和构造,反映出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限制的反感。

后现代建筑常常和环境产生对话,使它们更具有亲和力。

三、生态主义现代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流派是生态主义建筑。

生态主义建筑是一种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建筑类型。

它的目标是倡导使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以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主义建筑常常将本地材料、自然光和通风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

建筑师不仅考虑建筑的效率和实用性,也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主义建筑旨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建筑风格现代建筑设计虽然强调其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仍有一定的风格。

例如工艺风格、女权主义风格和新技术风格等,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当代建筑思潮生态建筑的兴起教学课件PPT

当代建筑思潮生态建筑的兴起教学课件PPT
• 面对严峻的挑战,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 运用生态科技创造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成为当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发 展方向。
一、生态建筑观念的历史演进
• 1.传统文化的生态哲理
•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蕴含着素朴的生态 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这里的 “天”是囊括一切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主张 顺应天道、自然而为。
• 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景观建筑学的开创者,他认为大城市违反 了大自然的规律,城市空间是衰落和不健康的地方,因此应当采用将 自然风光带进城市的方法进行补救。
• 苏格兰学者盖迪斯:1915年在《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生态学 区域论观点。
•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进一步提出地区城市概念,力图实现大中小 城市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建筑运动第一次将社会经济现实作为建筑 设计的出发点,将社会进步与平等作为建筑设计的崇高目标;那么, 当代生态建筑则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作为设计出发点,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我们这一 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和 后代分享我们这个地球有限的资源。
二、当代建筑生态理论概述
• 生态建筑理论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是对包 括现代建筑运动在内整个人类建筑历史深刻反思的产物。
•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单方面功能需 求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效益。生态建筑理论在追求经济和功能的合理性的同时,增加了 资源与环境两个重要参数,使建筑设计从单纯追求功能与经济效益目 标转变为“功能——经济”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这些最早应用于对绘画艺术流派划分的专业名词也已广泛被建筑界所吸纳,对其内涵的界定和理解是我们了解,欣赏建筑艺术得力桥梁。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里伯斯金德(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米拉椰斯
蓝天组
屈米(拉维莱特公园)
非线性建筑
(横滨客运码头)
5,新地域主义
莱特(流水别墅,草原住宅,有机建筑理论)
阿尔瓦阿尔托
柯布西耶(印度议会大厦,高等法院)
列戈瑞达(墨西哥现代艺术博物馆)
科里亚(印度章嘉公寓,管形住宅)
6,高技派
诺曼福斯特(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香港新国际机场)
杨经文(私人住宅Roof-Roof,德国GSW公司总部大厦)
福斯特(伦敦新市政厅)
太阳能,风能,地热在建筑里的应用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1,后现代主义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
库哈斯《癫狂的纽约:关于曼哈顿的回顾性宣言》
波普艺术
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大厦)
盖里(望远镜大厦)
赫尔佐格(尼克拉厂房)
文丘里(伦敦国家美术馆新馆)
新现代主义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
德国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
奥斯卡尼迈耶(国会大厦)现代艺术博物馆
鲍赞巴克(巴黎音乐城)
黑川纪章(日本爱媛县立科学博物馆)
理查德迈耶
安藤忠雄
极少主义
3,新理性主义
类型学
马里奥博塔
罗西
莫尼欧(罗马艺术博物馆)
新城市主义
克里尔兄弟
4,解构主义
扎哈哈迪德(维特拉消防站)
盖里(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汉姆博物馆)
理查德罗杰斯(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
尼古拉斯格雷母肖(伦敦滑铁卢国际铁路枢纽)
伦佐皮亚诺(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

浅谈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思

浅谈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思
浅谈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 思
摘要:通过考察梳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谛视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开展历程和丰富内容,详细就时代精 神的建筑表达思潮予以了深化论述,最终提出了中国当代建筑思 潮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和问题。
建筑思潮的演化史贯穿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开展历程和丰 富内容,正确相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谛视当代中国 建筑思潮的开展历程和丰富内容,通过批判的总结和理性反思, 从总体上把握当代中国建筑思潮开展的轨迹,为正确总结当代中 国建筑的经历和教训供应参考,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将来开 展供应借鉴,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第3页 共5页
色化起来,Eco-Tech 成为时代精神的主体。很多建筑师都在尝试 把绿色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日光反射材料、光控遮阳构件以 及各种限制阳光辐射和热量进入外墙的方法,不仅有效地起到了 节能作用,而且也在必须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外观的科技魅力,塑 造出新的时代感。
源自西方 20 世纪 80 年头的解构主义建筑,颠覆了人们以往 对建筑的理解,尽管在中国没有被多数人所承受,但文本、中心、 中心的缺失、颠倒、变构、移植等却成为中国建筑界熟识的话语。 最初具有解构意味的作品也是深圳大学的大学活动中心,冒着语 言混乱的危急进展尝试,各种不同的设计语言在对基地环境、运 用功能等因素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却缔造出一个非理性的建筑形 式。
多元探究阶段,中国建筑界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建筑学术 界关怀的话题范围明显扩展,尤其是对设计方法层面的文章明显 增多,说明建筑界起先超越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争辩和思 索,而是关怀如何做的问题。对外来文化的引进,也不再局限在 风格、流派,而是更关系设计方法论的介绍。
走向整合,表此时此刻建筑论坛,对风格流派明显削减,对 技术重视明显增加。表此时此刻设计实践领域,人们在介绍或评 价建筑作品时,也介绍再以创新为题,而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 现出对创优的追求---杨秉德的不追流派新潮,但求尽善尽美--宜昌三峡机场航站楼的设计; 齐康的环境脉络中的建筑形态构成---东南大思的主题之一,就是对外来建筑文化引进的思索,包 含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对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代表的 国外理论和经历的介绍,也有对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教训和反思。 文化反思的主题之二,是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其中既有 对民族形式话题的持续,也有超越简洁的要不要民族形式的争辩, 向文化机制的深层次的反思,还包括了对民居建筑的考察以及其 中所蕴含的地方才智的关注。文化反思的主题之三,是中外建筑 文化的比拟。文化反思主题之四,是关于中国建筑出路的思索。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图文笔记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2010-01-03 15:55:25一、多元论思潮上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在建筑领域中指的是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趋向获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路易斯。

康和柯布西耶是探索多元论建筑的先驱人物。

1、粗野主义:保持建筑的自然本色,混凝土不加粉刷,构件直截了当、生硬。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马赛公寓2、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传统形式。

密斯的西柏林美术馆斯东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雅马萨齐(山崎实)的纽约世贸中心西柏林美术馆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个性强烈。

具体象征,小沙里宁的肯尼迪侯机楼乌特松的悉尼歌剧院抽象象征,汉斯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林璎美国越站纪念馆肯尼迪侯机楼4、新乡土主义: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的融为一体,继承了阿尔托的主张,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

民族的样式和地方的材料,具有历史感和人情化特色。

伦佐。

皮亚诺的让-玛丽。

吉芭欧文化中心安藤忠雄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吉芭欧文化中心5、光亮式(银色派):大片的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SOM的纽约利华大厦 1952 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贝聿铭波士顿汉考克大厦汉考克大厦6、高技派:建筑造型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

建筑电讯派是高技派的激进派,电报式建筑语言,设备暴露。

罗杰斯、皮亚诺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斯特林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7、探索共享空间与新颖空间: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③水④交往空间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波特曼的旧金山海亚特旅馆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东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8、新陈代谢派:插拉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随时可以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立学院 《当代建筑思潮》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当代中国建筑及其发展
系 部 城建学部
专 业 建筑学
班 级 11建筑3班
学 号 23011103023
学生姓名 吴晓静
指导教师 李春泰
2015年05月25日 论文成绩评定
浅析当代中国建筑及其发展
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建筑进程,复杂多变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的愿景所构成的研究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现实语境,指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去规范等。

通过网上查找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各地当代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如研究上海外滩建筑的样式、中山陵与之不相符合的非人性的陵墓型制、中国传统瓦屋顶被赋予现代建筑中所造成的不协调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周边建筑环境的观察,总结出关于文化和传统的建筑思考,只有在通过文化、功能、环境或是技术的内在需求予以表达才有意义,才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展现于世界。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筑,建筑思潮,传统文化,发展
正文:
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附近国家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存在。

但是,现今的文化的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位置在哪里?中国建筑在悠久的中国历史背景下从未走出过自己国家的大门,在中国建筑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下,西方建筑师们正忙碌于占领中国这个孕育巨大潜力的建筑市场。

近代中国建筑失败之后,中国建筑才摆脱了其错误的传统建筑意识,但一不小心就会陷于更大的错误。

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破绽之路。

我打算批判地检讨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因为我想提示中国建筑的未来方向的一方面。

对于在这论文中批判的对象建筑,肯定的评价也有点儿道理,但从历史的广角观点看则不能给他好评价。

中国的历史源渊流长,其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我确信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复兴。

当代建筑和以往的建筑比较,当代建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并要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


(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

(5)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那么中国当代建筑目前都有哪些缺点呢?下面列举一些在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
1.上海当代建筑的非主体性和非现代性。

上海近代建筑因为其主体大部分是西方人,所以只能归为非主体的。

但这点是基于当时历史状况造成的。

而在此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现今不少中国人为有这样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而感到骄傲,还把它作为模范。

上海的大部分近代建筑从当时世界建筑的潮流看,是非现代性的。

当时代世界建筑已经进入了新思潮的建筑运动,因为不能感知其新时代潮流,只能积极参照已经流下的西方古代建筑诸样式的的所谓新古典样式。

所以诸多的外滩建筑群中没有一个堪称一流现代建筑。

然而很多中国人忽视了建筑群的历史性非理性的评价建筑的价值,并且因它而自豪,甚至一些中国人开始要将外滩建筑群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动,是相当可笑的事。

而且更可惜的是现在的上海建筑情况也差不多一样。

当然在上海也有比较成功的几栋现代建筑,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众多其他上海现代建筑只是追随过时的建筑潮流的垃圾而已。

2.中山陵的非中山性
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人纪念尊敬的孙中山先生的重要瞻仰地。

翻查了北京紫禁城与明代的皇帝陵墓,让人感受到的是非人性与权威性的尺度感。

然而中山陵也仿效非人性的古代宫殿与陵墓的型制。

中山先生是谁?他是举起人民就是主人的三民主义“旗帜”,为推翻封建专制主义而发动了革命的伟人。

那么,为什么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于他推翻的封建帝王的陵墓呢?评价一群建筑,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其建筑适合的内容。

内容适用错误的建筑,即便在其他方面做出何种努力,都不能挽回其错误的内容。

既然是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应该具有跟人民和谐素朴的概念。

因此给那些建筑以优秀名誉的中国现代建筑历史家的蠢话,就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3.传统瓦屋顶的失败
源自民族主义的所谓大屋顶样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后期的代表性样式。

众多重要的中国建筑戴着不合适的大帽子,耸立在大街上,并且作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标
志性景观。

跟社会主义本质显然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建筑已经发生了矛盾。

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事物的国际主义建筑样式被抛弃,建筑和社会产业的其他部分步伐不一致,因此也就找不出中国建筑的出路。

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性理论家梁思成却在这时候赞同传统大屋顶样式,使得国内建筑师的思维受到桎梏。

复兴传统大屋顶样式突然衰亡,直至成为一种罪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因为领导者修养的局限性加上建筑师在决策上的无语权,中国建筑一再容忍传统大屋顶样式,现在还被相当活跃的采用。

在近代以后世界建筑历史上,付诸了很多努力和财政投入的中国传统大屋顶样式建筑中,有没有产生世界之所瞩目的建筑作品呢?一个都没有,但只有中国内部的好评价。

过去时代的建筑外皮只能适合于过去时代的建筑,我们应该探索传统建筑内在的精神,以此作为现今的借鉴。

4.在中国为什么还没有世界明星现代建筑得出现
现今无数的中国现代建筑中“为什么没有世界知名的建筑?”,是对这个问题做出认真回答的时候了。

中国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开始已经快30年了,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人才也不少,决策者的平均年龄也年轻化了,相当多的重要建筑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且重要的建筑几乎都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

但是,现在中国能在世界上发表的只有几个建筑作品。

无意识的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能做到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

不熟练的西方建筑的模仿比过去的建筑模仿好一点儿,但与过去相比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在广泛的而有强健的中国传统精神基础上,没有关于中国建筑核心的讨论与充满热情的接近、分析、研究及挑战的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建筑。

在全地球化时代,普遍性绝对不是排除特殊性与主观性,建筑艺术的最终的结果一定依赖于主观的感性,这是普遍的现象。

我们应该依靠于自己内心积累的艺术的感性。

其堆积物来自完整的自己的关心,有历史的眼光,并且明确的、具有目标的、强健的两个腿。

任何十实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既然说完现代建筑的弊端必然也要呈现其优点,其优点如下:
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居住、饮食、娱乐、会议等各种活动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建筑各房间的大小,相互间的联系等等都应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越来越注重对生活的享
受,所以现代的建筑师在建筑构思时候必须考虑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如安全性、耐久性、实用性、抗震性等,从而进行在已有的建筑中改进现代建筑的风格和功能。

2.现代建筑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现代建筑不仅讲究外观的优美,同时也注重技术的合理性。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的外观已不同于古代建筑,不再只像宫殿和庙宇等。

现代建筑比起古代建筑更善于根据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其在结构技术上也表现出现代技术的高超性。

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成功在于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以至于分不出别墅、山林、溪水出现的先后顺序。

3.现代建筑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形式。

建筑体现了一种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建筑标志,即建筑风格体现现代风格。

如1982年建成的广州白天鹅馆,以高低层结合的优美体型和浓郁的岭南风格的中庭,现代建筑中融入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即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的名族韵味。

4.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反对外加的建筑装饰,提倡建筑美应和使用功能、材料和结构相结合。

注重将所装饰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的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以便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并提高其功能,给享受者以美感。

所以,中国建筑师要赢得竞争,让更多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伫立于世界,就应该熟悉本土文化,只有拥有这个优势,中国的当代建筑才能立足于中国被世界所知晓。

因此,我认为新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除了理性的回归、环境的保护和环境的多样化,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还要保护一切优秀的文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倡文化的多元化,只有这样中国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明星建筑展现于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雨前. 国内实验建筑批评与思考[D].湖南大学,2008.
[2]阎波. 中国建筑师与地域建筑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郝曙光.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
[4]王苒琳. 从王澍获奖谈中国当代建筑创作[D].昆明理工大学,2013.
[5]刘永涛.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6]王晓. 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7]朱博.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的理性主义[D].天津大学,2014.
[8]吴卉. 走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思考[D].天津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