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思潮

合集下载

现代建筑思潮-弗兰克·盖里

现代建筑思潮-弗兰克·盖里

现代建筑思潮
Modern architecture ideological trend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1997): 地点:西班牙 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1997 设计:弗兰克〃盖里(F.O.Gehry)
现代建筑思潮
Modern architecture ideological trend
弗兰克〃盖里(F.O.Gehry)
• • • •
• • • • • • •
• •
1929 年出生於加拿大多伦多 1949年考上南加大建筑系 1956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研习都市计画 1953-1958他随著洛杉磯之Victor Gruen与Pereira & Luckmen,及巴黎之Andre Remondet等建筑师见习 1962年成立他自己的公司 1972-1989在哈佛大学、莱斯大学及加州大学担任客座评论师 1974被遴选為美国建筑师师协会(A.I.A.)之学院会员 1982.1985.1987.1988.1989拥有耶鲁大学建筑系之Charlotte Davenport教授的职位 1984担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讲座 1987成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之一员 1989获得普立兹克(Pritzker)建筑奖,同年被提名為在罗马 之美国建筑学会理事 1992获得Wolf建筑艺术奖 1994成為Lillian Gish Award之终身贡献艺术奖项的第一位得 奖人。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在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它是工业城毕尔巴鄂(Bilbao)整个 都市更新计划中的一环。当初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整个结构体是由加州建筑师盖里 (Frank O.Gehry),藉助一套v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博物馆在建材方面 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博物馆全部面积占地两万四千平方公尺,陈列的空间则有一万一千平方公尺,分成十九个展 示厅,其中一间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艺廊之一,面积为130公尺乘以30公尺见方。这项文化名 胜已经吸引许多人前来毕尔巴鄂参观,每年参观人数从26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博物馆活化 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这多),也为该市盈率带来新生。 1997年,一座石破天惊的建筑杰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毕尔巴鄂横空出世,它以奇美的 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 “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它就是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现代建筑思潮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思潮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
Page 4
·柯布西耶主要著论1923 年 《走向新建筑》。 ·他认为'住房是居住的工 具' ·1926年他的五个建筑学 新观点,这些观点包括: 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 横向长窗。
Page 5
Page 6
1· 平面分析结构方式:
①马赛公寓采用的结构方 式为钢筋混凝土,地面采 用了34根大柱将整个结 构载重撑起,中央的公共 核心部分为自由的平面与 墙面与柱脱离,这是为强 调柱的结构关系。 ②地面层为挑空主要作停车用。
Page 9
马赛公寓是一个18层的长方 形混凝土盒子,共有23种不 同类型的格局,供1800人 居住,居住单位基本都是双层 的,采用复式结构的布局。 构架结构与砌体结构的使用加 大了建筑的稳定力度,18层 的高度,有效地节约了占地面 积,对于当时的环境,以及建 造价格都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Page 10
Page 3
主要作品:
年代不详 佛莱别墅(Villa Fallet)
1927年 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1928年 萨伏伊别墅(VillaSavoy)
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1936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 1946-1957年 马赛公寓 1950-1953年 郎香教堂 50年代初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Page 22
Page 23
Page 24
Page 25
Page 26
Page 27
总结:
萨伏伊别墅深刻的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的新建筑美 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 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 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 艺术的新成果,这些建筑设计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 师。即便是到了今天,现代艺术的建筑仍为诸多人士所青 睐。因为它代表了进步,自然和纯粹,体现了建筑的最本 质的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建筑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也不断演变和更新。

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功能至上:融合实用与美观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功能至上一直是主导思潮之一。

建筑设计师们注重将建筑物的功能与形式相结合,追求实用性和高效性。

他们更加注重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将建筑与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建筑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容器,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空间。

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追求美学上的突破和创新。

设计师们将功能性与美学融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构图、巧妙的光线设计以及新颖独特的造型,传达出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这种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二、可持续发展:环保与节能的建筑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兴起。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性,追求环保和节能,致力于减少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浪费。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光伏技术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他们还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隔热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的通风系统等,实现能源的最大程度节约。

这种注重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模式和审美标准,使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三、多样化与个性化:多元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反映现代建筑设计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借鉴各地的建筑元素和风格,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创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 筑思潮比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
“传统中国 社会的崩溃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的这种侵略,干扰并毁灭了中国人对中国思想 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 例如:最早的一座“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圣约2)大约从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教会大学建筑转向后 期“中国式”。
• 主要关注屋身与屋顶的整合,从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
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宫殿式的仿古追
求。例如:1919年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1921~1925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文化策略——获取中国民众的认同,达到相互沟 通,得到中国人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认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两个阶段:
• (1)屋身保持西式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糅入以南方 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涉及行政建筑、会堂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纪念性建筑以致某些银行建筑、体育建筑、商 业建筑登许多类型,绝大部分出现在1927~ 1937年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 的设计高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浅谈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浅谈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浅谈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摘要] 所谓现代建筑思潮,这仅仅是对当前的建筑派的一个泛称,在这个名称之下包含多个流派,各家的侧重点也各不一样,创作主旨也各有特色。

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建筑物中最重要且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思潮。

一个时代的建筑反应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本文从现代建筑思潮展开,阐述了现代建筑思潮和后现代建筑思潮,从而反应了当时真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现代建筑思潮流派[Abstract] The so-called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this is only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a pie pan that under this name that contains multiple genres, each of the focus also varies, creating thrus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Modernism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West building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architectural thought. An era buildings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ction of an era, the paper launched from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elaborated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and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which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the era was really a feature.[Key words] Genre Modern Architectural Trends一、现代建筑思潮概述十九世纪末期,一些西方国家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建筑物的类型也大大地增加。

1.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

1.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

密斯
意义与建筑
• 布朗库西的作品是一种真
正的原型:如在他的《鸟》 中,用一种简洁的整体形 式从各个方面表达出鸟对 竖直向的征服。
• “建筑不能没有意义”。一个人不能有墙而
不懂墙的意思,反之亦然。建筑中到处都 是墙,它是符号也是工具。和艺术不同, 建筑既有意义,也同时反对意义,因为它 必须有功能。
当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分类
一.现代主义
1.什么是建筑?(房屋和建筑) • (1) 由物质空间来实现的精神秩序 • (2) 建在无穷无尽的空间中的思想,它体现人的精神

能量和力量,是人的命运和生命的物质形式与表达方 式 (3)真实的风格是"内在精神特质(本质)"的显现
2.秩序是什么? • 康回答说: “Order is”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主放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对艺术的追求现代主义的景观与规划??功能主义非常关注人类环境并对人居问题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对艺术的追求
现代主义的景观与规划
• 功能主义非常关注人类环境,并对人居问题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 国际式的重要代表作—德国斯图加特的魏森霍夫社区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实质,是以建筑语汇表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

早期工业社会价值取向被现代主义的先知者们转译成了种种颇具煽动性的建筑理念。

譬如,“装饰即罪恶”,现代主义者都明确地接受这一观念,反装饰也成为近乎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又如,“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由此转变成了以功能为中心;又如,“砖就应表现为砖”,此观念强调,建筑的意义可通过构造自然地形成;再如,“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工业社会的审美情趣。

为利润而存在的机器,完全排斥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于是,它们光秃甚至狰狞的模样成了美的象征,也成了理性和科学的象征。

现代主义的这些观念表明,建筑的意义不是通过形式设立的,而是通过构造和功能的完成而自然形成的。

而且,构造和功能本身具有形式能力,意义即在其中。

在激进理念的引领下,现代主义建筑师竭尽所能地剥落建筑的古典装饰表皮,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

表皮因此变得光秃粗糙,其色彩也因此减化为以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

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作品是极端的例子。

于是,机器般裸露成为符合历史逻辑的抉择。

面对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先知先行者文丘里认为,装饰主义应该成为建筑的重要原则;建筑不应该再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反装饰主义的垄断方式;这些风格的建筑是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甚至是丑陋、平庸的。

文丘里运用古典装饰风格改造了当时的现代主义。

他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特别是在建筑立面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作装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

后现代主义重视建筑表皮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建筑风格是传达意义的关键,但是,意义必须通过刻意设计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

对于后现代主义如何传达意义和建筑精神,斯特林提出,在立面上以装饰的方式来表达意义,传达出以历史主义来改造现代主义的目的。

因此,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立面装饰主义。

依照帕菲罗斯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

探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探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探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它以简洁、功能性为主要特征。

这一思潮对于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实用、美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详细探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的是“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这一理念也被应用到了室内设计中。

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会首先关注住宅使用的功能,然后再进行设计。

例如,在现代住宅中,厨房被设计成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空间,而不再是过去那种重视装饰的格调品味的空间。

这样的设计风格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实用的生活空间。

其次,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的是线条的简单、明快和清晰。

这一特点同样被运用到了室内设计中。

现代住宅的室内设计非常注重线条,尤其是直线和几何形状的设计。

这种设计风格冷静、简洁,使得家居空间更加现代化、时尚。

相对于过去繁复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这种设计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再次,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追求的是材料的真实呈现和表现。

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也同样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现。

在现代住宅家具的设计中,木质、金属等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非常重要。

例如,现在流行的混搭风格中,家具的选择和材料相互搭配,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不同材料的质感和表现。

这种设计风格更加真实、自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最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的是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现代住宅设计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例如客厅可以兼顾娱乐和休息、书房可以变身成为儿童房,在面积不大的住宅中尤为突出。

这种设计风格增强了住宅使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实用、美观的居住环境。

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不再依赖于品味装饰,而是注重实用性、线条的简洁明快和材料的真实呈现。

近现代建筑及其思潮

近现代建筑及其思潮

的维也纳学院分离 出来(决裂出来) 的,强调直线与简单
维也 纳
出现了新的建筑流
的几何曲线
派,产生了高层和超
高层建筑,涌现出了 现代派建筑大师。
荷兰
芬兰
在工程技术创造了 高层金属架结构和 箱形基础; 建筑设计上肯定了 芝加哥学派 功能与形式之间的 美 密切关系; 在建筑造型上趋向 简洁、明快与适用 的独特风格。
体形简洁,空间组合 灵活.
第一莱特尔大厦
地下室——放置机
械设备(动力、采暖
、照明、锅炉房
等);
底层——商店银行
等服务设施。空间宽

G.P.S.
敞,光线充足,出入
百货公司大厦 方便;
二层底层的延续,赫
底层要联系方便,空
间分隔自由,大片玻
璃窗;
二层以上都作为办公
室,各层柱网排列相
同 美 草原式住宅 突破传统影响,有机建筑;
柏林爱乐音乐厅
路易·康
理查医学研究楼
设计关键在于灵感, 灵感产生形式,形式 启发设计,他提倡注
意利用阳光。
芬兰
小沙里宁 伍重
纽约肯尼迪航空港候机
悉尼楼歌剧院
运用具体的象征手段
术合理搭配,注意
是50年代下半期到 德 60年代喧噪一时的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TAC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塞尔特
皮博迪公寓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

勒·柯布西埃
马赛公寓大楼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
建筑设计倾向。典 型特点是“毛糙的 混凝土,沉重的构 件和它们的粗鲁结 合” 由英国史密森夫妇 英 提出,认为“粗野 粗野主义 主义”不单是形式 倾向 问题,而是同当时 社会的现实要求与 条件有关的。认为 建筑的美应以“结 构与材 料的真实表 美 现作为准则”,“ 不仅要诚实地表现 结构与材料,还要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发展是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和适应变革中不断进行的。

现代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简约、抽象和功能主义等,而这些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思潮和流派。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最早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比如克罗泽尔爵士的作品就能代表现代主义的早期风格。

其设计的建筑物是简洁的、几何形的、无装饰的,使用钢、玻璃和混凝土等新材料,强调物质性与技术性。

随着不断更新的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现代主义得以进一步发展。

巴赫曼式设计和设色式设计等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探索和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建筑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莱·柯布西耶,他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后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出现。

它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自然反应的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是单纯强调建筑功能性,而是更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常常具有非线性、曲线和不对称的外观以及非常规的结构形式。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使用各种复杂的形式和构造,反映出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限制的反感。

后现代建筑常常和环境产生对话,使它们更具有亲和力。

三、生态主义现代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流派是生态主义建筑。

生态主义建筑是一种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建筑类型。

它的目标是倡导使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以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主义建筑常常将本地材料、自然光和通风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

建筑师不仅考虑建筑的效率和实用性,也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主义建筑旨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建筑风格现代建筑设计虽然强调其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仍有一定的风格。

例如工艺风格、女权主义风格和新技术风格等,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这些最早应用于对绘画艺术流派划分的专业名词也已广泛被建筑界所吸纳,对其内涵的界定和理解是我们了解,欣赏建筑艺术得力桥梁。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包豪斯校舍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

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德国建筑师密斯。

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密斯。

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

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

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密斯。

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 维 莱 特 公 园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 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 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 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 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加上人为的复杂表述,解构在建 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 的作品,与解构理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概括地说,建 筑中的解构(或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 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西班牙毕尔巴 鄂的古根海姆 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 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 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在 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 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 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 各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在当代新建的房 屋中有意识地保持历史上流传的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 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 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 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 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 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 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 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 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 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萨 伏 伊 别 墅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以功能为设计的出 发点,重视建筑的居住功能;注重新型建筑材料 的应用,强调材料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特性相适应, 并通过设计使其更好发挥;突出建筑设计的经济 原则,以最低的开支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性;同 样,它认为在具体设计上,空间的考虑最重要, 设计应从平面的画面式设计转向立体空间的雕塑 式设计上来。
路德维希· 密斯· 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 月2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 筑大师之一。 密斯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几乎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二者都 是最显眼的."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在经过了几代 人的口头和书面传播后变得耳熟甚至老套之后,重新认识这位现 代建筑大师是必要并值得的.诚如透过那大片玻璃墙我们差不多 就能看见全部的内部构件,我们似乎不用思考就能通过许多人为 我们总结分析的决论把密斯看得清清楚楚,从里到外!然而这都是 假象,正如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构件但我们并不能直接看懂密斯赋 予这些构件所构筑的空间的内涵和期望一样,我们看到的密斯只 是别人为我们勾勒出的平面形象,只有当我们把自己放入密斯的 工作与生活环境中,与密斯同行,聆听密斯的教诲,我们才能明白 为什么他的这些思想会影响二十世纪的大半时间,今天,站在遥远 的东方,向远行的密斯挥一挥手.我这个普通的年轻人所能理解的 实在太少,只有借着这挥手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同时,也因为着 遥远的距离,使我能够远离大师的阴影去观察他,阅读他,思考他. 或者说,密斯和其他的建筑大师一道为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以后 踩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从这条道路走 过并最终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林爱乐音乐厅
贝克大楼
赫尔辛基技术大学演讲楼
巴西利亚国会大厦
巴西利亚国会大厦
达拉斯市政厅
– 现代建筑主流的设计原则
功能性 空间化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亚威农少女
乌特勒支城住宅
肺病疗养院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范斯沃斯住宅
西柏林国家美术馆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厅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会议厅
米兰皮瑞利大厦
罗马小体育馆
罗马小飞机库
多米诺住宅体系
– 思想而非形式:表达时代精神的建筑将在西方广泛传播 – 看作可以改变社会的催化剂
• 1960年代的修正
– 忠实表现结构、重复的模数韵律、玻璃幕墙、平屋顶、方盒子、无 装饰——ready-made culture
1927斯图加特住宅博览会——夏隆的作品
1927斯图加特住宅博览会——柯布的作品
1927斯图加特 住宅博览会—— 夏隆的作品
流水别墅
罗比住宅
约翰逊制 蜡公司
潘普尔哈餐厅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玛丽亚别墅
玛丽亚别墅
玛丽亚别墅
香川县厅舍
日本五重塔
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泰姬陵
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
圣家教堂
圣家教堂入口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台
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
鹿特丹Van Nell烟草工厂
湖滨公寓
西格拉姆大厦
利华大厦
第一章:现代建筑概述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 现代建筑主流的设计原则 – 国际风格的形成 – 现代建筑的支流与大师的自我修正
• 摹拟自然 • 顺应气候 • 延续文脉 • 表现主义 • 反向设计
西塔里埃森
西塔里埃森
第一章:现代建筑概述
第一章:现代建筑概述
背景:
– 1、从产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的科学技术进步 – 2、现代建筑运动之初的社会变革 – 3、具体条件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 • • •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芝加哥学派 德意志制造联盟 科学性 经济性 真实性 多媒介 城市化
萨沃伊别墅
马赛公寓
第一章:现代建筑概述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 现代建筑主流的设计原则 – 国际风格的形成
• 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
– 强调空间、不对称、材料精致、技术精美、以良好的比例替代装饰 – 自由平面、自由设计
• 1920年代欧洲的“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