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

合集下载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2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2

1949
2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分期
1)自律时期
三年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建筑设计总 方针为“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53---1957):学习苏 联经验;民族形式与国际式。 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1958---1965):十大国 庆工程;设计革命。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
“民族固有之样式 ”
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在中国范围内初步 建立统一的政权。为提高民族凝聚力从而走向强 国的道路,国民党提倡宣传民族主义文艺。1929 年,国民党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推行 南京“首都计划”。同年又在经济中心上海推出 “大上海计划”。这两个计划的核心目的都是 “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文化”,同时要求在建筑 上“应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以“树风声而坚社 会之信仰”。这样,在官方的倡导下,“中国固 有式”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
梁思成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很有名的观点,他认为 有四种做法,一种就是中而新,一种就是中而 古,一种就是西而新,一种就是西而古,他说 这么四种,他认为比较好的是应该中而新
中国近代建筑
1840—1949
传统中国社会的崩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文化的侵略、干扰毁灭了中国人多年来 形成的中国思想的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辅仁大学,北京

上海圣· 约翰大学

长沙雅礼大学
3·繁盛期(20世纪初——1937年) 中国近代少有的繁盛期,经济迅速发展,近 代化进程加快,中国近代建筑也随之达到鼎盛。 建筑技术 砖混结构 钢混结构 建筑制度 建筑思潮 这一时期建筑思潮有两个特点: ①折衷主义建筑为主流,这与国际潮流一致; ②中国建筑思潮剧烈演变时期: 中国固有形式建筑ⅰ ↓ 中国固有形式建筑ⅱ ↓ 以装饰为特征的中国建筑 ↓ 西方近现代建筑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思潮建筑1002 赵雷20100621093学习了现代建筑思潮这门课程,我对建筑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课下又看了建筑革命的书籍,再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我总结了对着门课程的概要和自己的理解。

在西方近代建筑的前期,建筑仍沿着传统的路子延续着,流行着体现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哥特复兴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还有融各种传统样式于一身的折衷主义等。

总之,都是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企图加以创新的努力。

结果却是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时代的新局面。

这种趋势甚至延续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不但在欧洲流行,也传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列强的各殖民地和中国的租界区。

但在19世纪中叶到近代结束以前的近代建筑晚期,也就是现代建筑的萌芽期,一部分建筑采用了新材料、新设备。

新结构方式和新施工方法,人们的建筑观念也开始更新,不在古人那里讨生活。

这一趋势从欧洲开始,几乎同时也在处于迅速发展的态势之中,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美国流行。

关于建筑艺术的各种探索随之展开,终于迎来了一战以后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主流的一次伟大革命。

但是,如果说以“合理主义”、“理性主义”和“国际式”为代称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着眼点,还更多的是从物质层面对传统进行革命,来不及在精神层面进行更多努力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所谓“国际式”和缺乏人情味又产生了不满,迎来了当代建筑以“后现代主义”为标志的有一次发展。

但“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负面因素也被进一步放大了,形成了一股实际建造的并不多而经过炒作声势却不小的各种各样的“先锋派”。

然而,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至今并没有消失,自身也在向着精神性的充实方向继续发展着。

可以预料,如果我们不把“现代主义”特指为开始期的一种模式而是一个动态过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现代主义”将不会消灭,只会发展。

建筑的革命在我看来分为:近代建筑是建筑革命的前夜,主要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现代建筑是理性的宣言;当代建筑是情感的呼唤。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

中国近代建筑与教育摘要:建筑教育发展史是我国近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的近代化历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加以研究,提高我国建筑教育水平,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人才,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建筑,关键词:近代建筑发展形式教育纵观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建筑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通过对近代建筑文化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产生兴趣,促进我国建筑教育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和建筑教育概述1、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始于19世纪中期,比世界发达国家整整晚了近200年的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和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

近代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成为西式建筑的传播者,他们设计的一系列建筑大都是西洋风格,西式建筑即是他们心中的“现代”建筑。

其中大批受过西学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也不甘模仿外国建筑师的表演,试图表现出文明古国的文化原创性。

1925年,吕延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得大奖,南京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开山之作,它的诞生奏响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前奏。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国近代建筑的教育相对中国近代的建筑要晚的多,中国代建筑教育发展迄今不到百年的历史。

20世纪初,一批学成归国的海外学子在中国大学里创立了建筑教育,引进了先进的国际建筑教育制度和课程内容。

梁思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中国代建筑的教育不仅受到西方建筑思想和风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这势必会出现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教育理念,也同样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中国近代建筑形式与风格中国近代建筑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对西方建筑体系包括技术、制度和思想多个层面的模仿与移植,在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反对、制约和钳制下带有鲜明的特征,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

中国近代建筑文化思潮

中国近代建筑文化思潮
中国近代建筑文化思潮
建工15-12
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 建立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 建筑艺术价值。最初为萍矿总局办公大楼。1916年汉冶萍 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大楼命 名为盛公祠。
董家渡天主堂圣堂正面为巴洛克式风格。室内更多地采用文 艺复兴时代的风格,平面呈长十字形,中央主廊较多,两测较 低为三廊型巴西利卡式,极为宽敞。同时室内装饰也添加了中 国文化的风韵。室内浮雕呈现中华民族图案,如莲花、仙鹤、 双钱、地坪铺大方砖,为早期天主堂延袭中国装饰习俗品范例, 点击添加标题 体现当时东西文化在建筑上的交融。
点击添加标题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后用马丁炉改 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 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 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 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董家渡天主堂 教堂正立面为 三段式。下段 以四对爱奥尼 克式柱划成三 间──使大门开 有三个入口。
董家渡天主教堂是中国 第一座可容纳2000余人 的大型教堂,其规模之 大,为当时全国之首。 董家渡天主堂又是上海 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 座圣堂由范廷佐辅理修 士设计的,仿照罗马耶 稣会总会的圣依纳爵大 堂建造,期间由于各方 面的原因,工程建造长 达6之久。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 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 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 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 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 筑思潮比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
“传统中国 社会的崩溃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的这种侵略,干扰并毁灭了中国人对中国思想 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 例如:最早的一座“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圣约2)大约从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教会大学建筑转向后 期“中国式”。
• 主要关注屋身与屋顶的整合,从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
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宫殿式的仿古追
求。例如:1919年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1921~1925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文化策略——获取中国民众的认同,达到相互沟 通,得到中国人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认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两个阶段:
• (1)屋身保持西式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糅入以南方 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涉及行政建筑、会堂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纪念性建筑以致某些银行建筑、体育建筑、商 业建筑登许多类型,绝大部分出现在1927~ 1937年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 的设计高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08近现代建筑史参考答案

08近现代建筑史参考答案
以装饰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复兴产生,是中国固有形式建筑形式与现代材料
技术矛盾所致。从现代建筑发展看,东西方都历经了装饰主义,相似在于都以局部性的装饰,适应新建筑功能、结构、材料的要求。但欧洲新艺术是面向未来的,以装饰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复兴建筑,面向的是过去(传统)。
主要代表作分析,如南京中央医院(附图略)
2、芝加哥学派的意义
①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和表现力,作了有益的探索;
②首次将建筑的功能问题,提到主要地位。
③探讨了新材料(钢铁、透明玻璃)、新结构(框架)、新设备(电梯)的运用;
④创造了一批高层建筑作品,以简洁的立面,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为现代建筑起了示范作用。
3、阿基格拉姆小组
20世纪60年代英国形成的极端崇拜和表现新技术的建筑小组。因出版刊物阿基格拉姆Archigram得名。阿基格拉姆推崇自动化、电子技算机、导弹等尖端技术。试图用先进技术解决社会生活的流动、变化和城市发展问题。阿基格拉姆还通过设计方案、办展览表达主张。如赫伦《行走城市》。
福州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考试A卷
课程名称近现代建筑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浪漫主义建筑的特征
①浪漫主义文艺夸大艺术创作中情感的作用,在建筑中
一改新古典主义建筑以柱式为基础的构图法则。
②尽量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为此从西方中世纪或东方建
筑吸取语汇;
③强调回归自然。
代表作用英国议会大厦、封蒂尔修道院、丘园等。
二、默图(每小题5分,共30分)
1、红屋(透视)
2、爱因斯坦天文台(透视)
3、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
4、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透视)
5、摩尔意大利泉水广场(透视)
6、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透视)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

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
A. 仿古做法的” 宫殿式”
B. 折衷做法的” 混合式”
C. 新潮做法的” 以装饰为特征的 现代式”
• (1)总述: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固有形 式”的传统复兴的潮流.这股潮流先由外国 人发起,后由中国人引向高潮.中外建筑师在 这个异质文化的碰撞中做了种种设计探索, 是中国近代值得重视的一项建筑活动.
中国近代建筑思潮
洋式建筑--折中主义阶段
• 洋式建筑
• 折中主义基调
• 传统复兴
• 三种设计模式
• 现代风格
• 多渠道起步
洋式建筑--折中主义阶段
从风格上看,近代中国洋式建筑有两种 1. 早期流行 殖民地式 这种建筑以带有外廊作为其主要特征.一般为一二层楼,带有两三 面外廊的或周围外廊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 2. 欧洲古典式建筑 (1) 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出现,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 当时西方盛行的折衷主义建筑反映
• A. 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历史风格, 如以哥特式建教堂,以古典式建银行,行政机 构,以文艺复兴式建俱乐部,以巴洛克式建剧 场,以西班牙式建住宅等, 形成建筑整体的折 衷主义风貌.如上海后期汇丰银行(1923年) • B. 在同一幢建筑中,混用希腊古典,罗马古典, 文艺复兴古典,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各种 风格式样的艺术构件,形成单幢建筑的折衷 风貌.如天津劝业场(1928年)
• 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 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
崖城传统的外廊式民居
1923年汇丰银行(新古 典主义)
天津劝业场
董大酉设计的上海市图书馆
•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 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 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 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 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 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 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 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 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 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 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 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

中国近现代复古建筑思潮分析比较

中国近现代复古建筑思潮分析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之比较所谓复古,是指恢复古代的制度、风尚、观念等是古今中外文化艺术领域常见的一种现象。

其原因大体是在有了“今”之后对于“古”之经典不能忘怀所以要“复古”,通过再现古典的形式,以求文化之认同、回归,或再创造。

中国古典的建筑,千余年来,体系完整,自成一脉,虽然从近代开始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体系被打破,却总是在不同的建筑发展时期以各种形式再现,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固有式建筑”、50年代的“民族形式”、80年代的“传统建筑形式”。

深入研究、比较一下这三次大的复古思潮产生的根源、表现手法等,对于我们正确看待这一建筑现象,乃至全面认识传统与现代、古与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1 第一次复古思潮-20世纪30年代,中国固有式建筑1.1 产生背景第一次复古思潮产生的最根本动因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成长。

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是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开始的。

然而从1915年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展以后,民族意识的复苏和觉醒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许多有关中西文化的问题,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在尝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合璧”以反对“全盘西化”的做法,这为建筑界的复古思潮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同时,2”世纪2”年代以后,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陆续开办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中国建筑师队伍。

以这些建筑师为主体,1927~1937年中国建筑界掀起了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热潮,当时称为“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式”。

第一次复古思潮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衰落。

1.2 主要特征、类型、表现手法、代表性的建筑师及建筑作品(1)宫殿式(整体仿古式) 套用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形态,包括横向展开的基本建筑体量;台基、屋身、屋顶的立面“三分”构图模式;细部处理上也常套用传统构件和装饰,如大屋顶、柱式、额枋、斗等,但是采用西方建筑的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索绪尔的同时态语言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 的知觉整体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以整体性观念作 为其理论基础。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2. 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
1)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 过于冷漠、不明确、中性化,也不适合居住; 而表现主义或典雅主义却相反地过于主观化、 感情化和怪异。结构主义者追求介于两者之间 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 个在非层级的结构框架下,有相当复杂性的规 则体系,并允许个人从中选择。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2)结构主义建筑以整体的方法论批判了早期现代 建筑忽视历史与文脉的僵化思想。针对千篇一 律的“国际式”建筑风格以及雅典宪章粗暴地 分离城市各项有机功能的做法,凡.艾克借用法 国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深层无意识 结构”理论来融合社会心理与实体形式之间日 益割裂的矛盾,并提出场所感意向创造以及认 同设施等注重人性因素的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建筑创作思路。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1)结构主义的兴起:
可以上溯到本世纪初在语言学中由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 的共时性的有机系统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由完形学派开始的感知 场概念。此后在社会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物理、逻辑 等各学科领域中,都在谈结构主义。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a.认为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 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来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3.结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1)数量美学
结构主义建筑为寻求世界永恒的秩序结构,提出 了整体 性与人性的创作,这使它具有超越人文 化学因素的建筑广度。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1.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

1.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

密斯
意义与建筑
• 布朗库西的作品是一种真
正的原型:如在他的《鸟》 中,用一种简洁的整体形 式从各个方面表达出鸟对 竖直向的征服。
• “建筑不能没有意义”。一个人不能有墙而
不懂墙的意思,反之亦然。建筑中到处都 是墙,它是符号也是工具。和艺术不同, 建筑既有意义,也同时反对意义,因为它 必须有功能。
当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分类
一.现代主义
1.什么是建筑?(房屋和建筑) • (1) 由物质空间来实现的精神秩序 • (2) 建在无穷无尽的空间中的思想,它体现人的精神

能量和力量,是人的命运和生命的物质形式与表达方 式 (3)真实的风格是"内在精神特质(本质)"的显现
2.秩序是什么? • 康回答说: “Order is”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主放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对艺术的追求现代主义的景观与规划??功能主义非常关注人类环境并对人居问题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对艺术的追求
现代主义的景观与规划
• 功能主义非常关注人类环境,并对人居问题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 国际式的重要代表作—德国斯图加特的魏森霍夫社区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

对中国现代建筑思潮的一些看法摘要: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回味;现代建筑以其新颖、简洁,让人耳目一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但在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国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建筑思潮。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分析,以及对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建筑产生的矛盾的剖析,加以实例,论证了传统建筑思想与现代的建筑思潮的和谐统一发展的可行性。

对于建筑来讲,随着时间的变迁,“过去”与“现在”只是一种暂时的稳定。

创造现在,同时也在创造传统。

在传统建筑中我们回味她的富丽和稳重,在现代建筑中我们欣赏她的时尚和张扬,在传统与现代建筑的交汇融合中感受她的和谐之美。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传统建筑是历史和文明的见证,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建筑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她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确实改变了中国太多事情,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冲击或者说是根本性的改变。

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的载体之一——建筑也没能幸免。

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似乎一下变得更加色彩缤纷。

各种建筑理念、建筑流派、建筑样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目不暇接。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伴着建筑业突飞猛进的势头,不论大中小城市,到处涌现出布满着“西方气质”的一幢幢现代化办公楼、商业中心,以及一片片住宅小区。

这其中虽然不乏成功优秀之作,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

故当代中国建筑思潮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传统文化包袱沉重。

中国古代近代建筑思潮

中国古代近代建筑思潮

中国建筑历史中关于思潮的问题古代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1.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什么●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当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苍茫太空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虽然之后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但其内核仍是外在于人,人类无法把握的宇宙主宰.●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统治者更是将奉天命,顺天意来作为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震慑民众的理论基础.力图将人间的秩序模拟成通过天向观测所认识到的的”天”上的秩序,以求得合法和永恒.士大夫也无不以探求天人关系,尤其是天地之道来通达人道作为最高的学问.“学不际以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周易中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原则2. 天人合一的观点对中国建筑的影响(1)作为中央,地方以至乡村的最重要的建筑活动,是创造与天及与从属于天的下一个等级的若干神灵对话的场所,这便是从远古的祭坛,到后来也已失考的明堂,直到明清两代的坛庙建筑以及地方社坛神祠的功能.它们构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2)州郡依其在国中的位置寻求天上的星宿为其对应物,名曰星野.此外,城市,尤其是都城以及宫殿,陵寝的布局和规划设计与命名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和窥天通天,与天同构的目标.(3)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以及其他更低层次的事物中的序的把握,把天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二)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1.物我一体的自然观是什么?●自然观是人们对生活其中的可见的天然世界的认识.●在中国的古代文明当中,自然原是指自然而然的意思.即自然是作为封建社会正名定分的名教的对立面,作为抑制人欲望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对于中国的文化来说,包含着”自”与”然”两个部分,即包含着人类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物质本体部分,即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看作包含人类自身的物我一体的概念,人类以及山,花,草,鱼,虫等都是从属于物质世界体系的.这样,在这种概念的作用下,人类与自然是处于同样层次与地位上的,这样既为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思维基础,却也削弱了人对自然环境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2.物我一体自然观对处理人与自然的营造活动的影响(1)同为人工经营,与欧洲相比,中国包含着更多的作为主体和灵魂的建筑物(2)中国古代人工环境的意境追求“虽为人作,宛若天开”,认为不露痕迹的合于事物原来的特性与规律的是“自然”的.(3)文学要素也直接纳入到造园的范畴,并藉此催生园景意境中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人在自然中不可分割的地位与主体价值.(三)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1.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点是什么?A环境观指的是人对周围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

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
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
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
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
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
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后者是西方建筑传
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
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
民式建筑”。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
返回目录
马尾船政学堂,中国第一所鸦近代片海战军学争校,到虞在氏甲船旧政午宅大是战臣中沈国争葆近(代1建84筑0中~西合18璧9的5成)功
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 州设立。
范例。其中西合璧的布局结构与建筑风格,
汇(号1文 )8书88院年钟今楼中山路19阶方6 段面这。是是主帝西要国典在出方有主型建当近两义形筑时代方者象审生地美活建在面表心时筑中的现态尚开国新了上、近的思始通建代嬗想传商筑中变观入口活国过念上程的中岸动层,历国租。资同史的界一产时缩阶反影层映。
筑风格都曾先后地或交错地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反映出来。在
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租借地的城市,建筑风格较为单一;
典在格型几纷的个然殖帝杂民国陈式主的建义局筑国 面家。共同占领租借地的城市,则出现建筑风

从建筑风格的演变来看,近代中国首先传播的外来形式
是西方各国的古典式和“殖民式”。19世纪下半叶建造的
外国使领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以及20世纪初外
度 和、技复术杂设的备工上程已接达近到当很时高国的外施的工先质(1进量92水。9年平一今。部孝分陵卫建大旧南筑华址京大在体戏育设院学计院上)
• 1927年成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1。935年
今中山南路
• 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学家梁 67号)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一、引言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同时也在保持和发扬着传统我国建筑的特色。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从中了解我国建筑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 传统建筑的特点在近代我国,传统建筑思潮仍然影响着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创作。

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

这些传统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对当代建筑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2. 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随着近代我国与西方的交流,西方的建筑思潮也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建筑领域。

西方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风格多样化,这与传统我国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融合与创新近代我国建筑师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理念。

他们尝试在传统建筑中加入西方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

三、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西方建筑影响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我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建筑风格。

一些早期的西方建筑师在我国设计了许多新式建筑,如民国时期上海的外滩建筑。

2. 民国时期的建筑思潮在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股以国家振兴为宗旨的建筑思潮。

建筑师们试图探索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之道,大力倡导本土化建筑风格。

3. 新我国成立后的建设热潮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的建筑事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相继建成,展现了我国建筑的现代化风貌。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到建筑发展的历程,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又积极吸收和融合西方的建筑理念。

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我深感近代我国建筑思潮的发展是一个富有启发和挑战的过程,也充满了无限的创新潜力。

期待未来,我国建筑将继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发展壮大。

总结起来,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迎接了西方建筑思想的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参考答案 (2)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参考答案 (2)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内部资料注意保密不得涉外)一、期末考试题型:考题总体上由基本知识和分析论述两部分构成,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图示、简答和论述等,具体如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五、论述题( 第1道题10分,第2道题12分,共22分)二、成绩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作业 + 出勤)三、总复习提纲: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2、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3、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4、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

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5、新艺术运动: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

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散。

6、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建筑以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为特点,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7、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风格。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8、未来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建筑思潮
洋式建筑--折中主义阶段
• 洋式建筑
• 折中主义基调
• 传统复兴
• 三种中主义阶段
从风格上看,近代中国洋式建筑有两种 1. 早期流行 殖民地式 这种建筑以带有外廊作为其主要特征.一般为一二层楼,带有两三 面外廊的或周围外廊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 2. 欧洲古典式建筑 (1) 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出现,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 当时西方盛行的折衷主义建筑的一个表现 (2) 西方折衷主义有两种形态,在中国近代都有所反映
• A. 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历史风格, 如以哥特式建教堂,以古典式建银行,行政机 构,以文艺复兴式建俱乐部,以巴洛克式建剧 场,以西班牙式建住宅等, 形成建筑整体的折 衷主义风貌.如上海后期汇丰银行(1923年) • B. 在同一幢建筑中,混用希腊古典,罗马古典, 文艺复兴古典,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各种 风格式样的艺术构件,形成单幢建筑的折衷 风貌.如天津劝业场(1928年)
• 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 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
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
A. 仿古做法的” 宫殿式”
B. 折衷做法的” 混合式”
C. 新潮做法的” 以装饰为特征的 现代式”
• (1)总述: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固有形 式”的传统复兴的潮流.这股潮流先由外国 人发起,后由中国人引向高潮.中外建筑师在 这个异质文化的碰撞中做了种种设计探索, 是中国近代值得重视的一项建筑活动.
崖城传统的外廊式民居
1923年汇丰银行(新古 典主义)
天津劝业场
董大酉设计的上海市图书馆
•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 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 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 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 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 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 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 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 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 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 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 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
• (3) A. 西方折衷主义在中国流行了很长时间,对中国近现代城市面貌 具有深远的影响. • B. 它通过灵活模仿和自由组合历史上的各种风格,取得丰富多样的 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为解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拘泥于固 有法式之间矛盾所做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仅局限于因袭旧形式的 框框,没有上升到新形式的创造.在建筑形式美很高水平的后面,存在 着严重忽视建筑功能,技术,经济的倾向 • C. 这种状态的西方折衷主义建筑进入中国,必然增加了新的矛盾. 第 一,总体水平颇高的西方折衷主义的传入,对于长期高度封闭的中国 建筑体系,可以说是一次大规模的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而且这种交 流和冲击,相对来说是代表建筑先进体系的高品味,高素质的建筑文 化的输入和引进,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第二,这一批西方折衷主义建 筑的引入,除了少部分是中国业主和建筑师主动引进的以外,大多数 是外国殖民侵略背景下被动输入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相悖. 从中国的建筑历史坐标上看,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中新体系盛期的 发展,但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坐标上看,则已经是面临淘汰的旧体系 的余晖,是一种旧事物.西方折衷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滞后发展,在一定 程度上推迟了中国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时间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