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的形成

合集下载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赋存于煤层中。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包括煤层气的形成、赋存、运移和采集。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于煤层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地质作用,如沉积、压实、变质等,导致煤层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甲烷等气体。

这些气体在煤层中被吸附或溶解,形成煤层气。

煤层气的赋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附态,即气体分子被煤层孔隙吸附,另一种是游离态,即气体分子在煤层孔隙中自由运动。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煤层孔隙结构、煤层压力、温度等因素有关。

煤层气的运移主要是通过煤层孔隙和裂隙进行,其中煤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运移通道。

煤层气的运移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从煤层中运移至井口。

煤层气的采集主要是通过钻井和抽采的方式进行。

钻井是为了建立煤层气的采集通道,抽采则是通过井口抽取煤层气。

煤层气的采集需要考虑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煤层压力、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采集效果和安全性。

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煤层气的开采将会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二篇)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二篇)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1.瓦斯性质及瓦斯参数测定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可以燃烧或爆炸的气体,难溶于水,扩散性较空气高。

瓦斯无毒,但浓度很高时,会引起窒息。

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种状态:在渗透空间内的瓦斯主要呈自由气态,称为游离瓦斯或自由瓦斯,这种状态的瓦斯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另一种称为吸附瓦斯,它主要吸附在煤的微孔表面上和在煤的微粒内部,占据着煤分子结构的空位或煤分子之间的空间。

实测表明,在目前开采深度下(1000~xxm以内)煤层吸附瓦斯量占70%~95%,而游离瓦斯量占5%~30%。

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质量煤体中所含瓦斯的体积,单位为m3/t。

煤层瓦斯含量是确定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基础数据,是矿井通风及瓦斯抽放设计的重要参数。

煤层在天然条件下,未受采动影响时的瓦斯含量称原始含量;受采动影响,已有部分瓦斯排出后而剩余在煤层中的瓦斯量,称残存瓦斯含量。

影响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煤化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2.矿井瓦斯涌出及瓦斯等级开采煤层时,煤体受到破坏或采动影响,贮存在煤体内的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而涌入采掘空间,这种现象称为瓦斯涌出。

矿井瓦斯涌出形式可分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两种。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开采过程中正常涌入采掘空间的瓦斯数量,瓦斯涌出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涌入采掘空间的瓦斯量,单位为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单位质量的煤所放出的瓦斯数量,单位为m3/t。

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因素主要有煤层瓦斯含量、开采规模、开采程序、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方法、生产工序、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通风方式和采空区管理方法等。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

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煤层气的成因

煤层气的成因
煤层气的成因
• 煤层气的定义与特性 • 煤层气的成因机理 •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 煤层气形成的影响因素 •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
01
煤层气的定义与特性
煤层气的定义
01
煤层气: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有时 也包含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02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高热值和低污染
生成气体的组成
煤层气主要由甲烷组成,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
煤层气的富集阶段
气体扩散作用
在煤化作用和煤层气的生成阶 段,气体通过扩散作用向煤层
孔隙中聚集。
气体吸附作用
煤层中的孔隙具有吸附作用, 能够将气体吸附在孔隙表面。
压力作用
随着煤层中气体的聚集,压力 逐渐升高,促使气体向邻近的 砂岩层和石灰岩层扩散和运移 。
盖层封闭性能
盖层的封闭性能对煤层气的保存和聚 集具有重要作用。盖层封闭性能越好, 煤层气越容易在煤层中聚集。
05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
煤层气勘探技术
01
02
0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利用地震、电法等物理方 法探测煤层气的分布和储 量。
钻井勘探技术
通过钻井获取煤层气样品, 分析其成分和储层参数。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遥感技 术监测煤层气分布和动态 变化。
化学成因
煤层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煤中的有机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气体。这 种反应可以在水或干燥条件下进行,生成的气体可以是烃类气体或非烃类气体。
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气体组分和气体运移条件等。
03
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煤化作用阶段
煤化作用
随着地壳运动和沉积环境的变化,煤层经历了从泥炭到无烟煤的演 化过程,这个过程中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以天然气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有机矿物质,位于煤层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煤级经历了自然热熔、长期压实形成的,其中以煤炭质部分发生的化学转化形成的烃类物质为主。

煤层气的赋存机理主要有渗漏、储存和驻留三种。

渗漏机制是指地质构造形成的胸部面上出现的渗漏洞口,天然气可以从地底深处穿过凝聚层形成流体,也可以从悬崖壁、地层剪切面等再渗漏到胸部,从而被抽出煤层,形成较高的渗漏通道,以及不同煤层产气更多的原因。

储存机制是指瓦斯以气体相存在油层中,被油层作为贮容空间,保持油层的结构特征和气体的流动状态。

驻留机制是指瓦斯驻留在煤级的微孔内,在煤层中构成“贯通型”的天然气储量,并受变形、裂隙和煤层特征的影响而分布均匀。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是指为了开发煤层气而采取的一系列石油勘
探开采、处理和利用技术手段。

开发煤层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规模经济价值,采取合理的勘探开发策略和技术,开拓煤层气藏的量、质和利用率,为石油燃料供应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有顶板封堵开采、高抽进封堵体系开采、抽洞堵塞开采和水果眼体系开采4种。

- 1 -。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煤层气组成与性质

2  煤层气组成与性质

-23.70 -24.80
-21.90 -19.50 -18.50 -16.80
-17.00 -15.80
-17.20 -12.70 23.20 -12.50
-154 -145
-157 -159 -172 -152
煤矿采掘面煤岩解吸气分析结果
样品编号
H-L-1
矿 煤 区 层
组分含量/%
C2H6 0.022 0.017 N2 4.63 CO2 0.30 0.38
动力粘度/×10-3cp·s 偏心因子 液态密度
1.8
甲烷溶解度 (m3 甲烷/m3 水)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0
T=20℃ T=40℃ T=60℃ T=80℃
矿化度=200mg/ml
3
6
9
12 15 18 21 24 压力/MPa
27 30 33
钻井煤芯解 吸气 矿井煤岩解 吸气
98.16~ 99.55 83.47~ 99.43 66.35~ 99.85
微量
微量
微量
三、煤层气的物理性质
甲烷为无色、无味、无溴、无毒的气体,但煤储层中往往含有 少量其它芳香族碳氢气体,因此常常伴着一些苹果的香味,在大 气压0.101325 MPa,温度0°C的标准状态下,每立方米重0.716 Kg与空气比较,其比重约为0.554比空气轻。当空气中混有5.3~
气体 味 色 相对 比重 水溶性 爆炸性 毒性 CH4 无 无 CO 微有 甜 无 CO2 略带 酸味 无 1.52 易溶 不爆 无 H2S 臭味 无 1.19 易溶 4.3~4 5.5% 有 有 有 SO2 酸味 硫磺味 无 2.27 易溶 NO2 有刺激 味 褐红色 1.57 极易溶 H2 无 无

煤层气基础知识

煤层气基础知识

1、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煤层气爆炸范围为5—15%2、煤层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二氧化碳、氮气3、煤层气储层是(基质)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结构4、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吸附态(80-90%),游离态(20%-10%)、水溶态(5%以下)。

游离态煤层气以自由气体状态储积在煤的割理和其他裂缝空隙中,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由运动5、煤层气的产出机理:通过抽排煤储层的承压水,降低煤储层压力,使吸附态甲烷解吸为大量游离态甲烷并运移至井口。

即排水-降压-解析-扩散-渗流煤层气的运移方式:微孔-大孔-微裂纹-裂隙-裂缝6、在煤体的大孔和裂隙中,煤层气流动是以压力梯度为动力,其运移遵循达西定律;而在微孔结构中,煤层气流动是以浓度梯度为动力,运移遵循菲克定律。

7、井底压力:是指煤层气井储层流体流动压力8、压降漏斗:由于排水降压,供水边界到井底洞穴形成压差,其压差形状为漏斗状曲面,该曲面被称为压降漏斗,由于洞穴压力最低,煤层气定向解析,扩散,渗流和运移至洞穴。

排采时间越长,压降漏斗有效半径越大,其影响范围逐渐增加。

9、吸附:煤层气分子由气相赋存到煤体表面的过程。

10、煤中自然形成的裂缝称为割理;割理中的一组连续性较强、延伸较远的称面割理;另一组仅局限于相邻两条面割理之间的、断续分布的称端割理11、达西定律:Q=KA△h/L式中Q为单位时间渗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h为总水头损失(高度差),L 为渗流路径长度,I=h/L为水力坡度,K为渗流系数。

关系式表明,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孔介质的渗流量与渗流路径长度成反比,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总水头损失成正比。

从水力学已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A的乘积,即Q=Av。

菲克定律:菲克就提出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12、临界解吸压力:对于未饱和煤层气藏,只有压力下降到含气量吸附等温线上,气体才开始解吸,该压力称为临界解吸压力。

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

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

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煤矿煤层气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对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层气的形成与储存、开发与利用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煤矿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一、煤层气的形成与储存煤层气是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气,主要储存在煤层孔隙和煤体内部。

煤层气的形成与煤矿的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由于煤层中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和长时间的作用下发生热解,产生气体。

煤层气的储存形式主要有自吸附、吸附在煤孔隙中和溶解在煤层水中等。

二、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煤层气井的钻探与开采、煤层气的净化与利用等环节。

煤层气井的钻探与开采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钻探井口进入煤层,利用压裂、抽采等技术将煤层气抽采出来。

煤层气的净化与利用则是将抽采出来的煤层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杂质,然后利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三、煤矿煤层气资源的利用价值煤矿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首先,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其次,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煤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煤矿的经济效益。

此外,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煤矿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首先,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因此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对水资源造成过度消耗。

其次,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煤层气的开采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地质勘探和监测,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煤矿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可以实现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煤层气的形成

煤层气的形成

煤怎么形成的?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这个转变过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后者是物理化学过程。

在泥炭化阶段,植物残骸既分解又化合,最后形成泥炭或腐泥。

泥炭和腐泥都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其组成和植物的组成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煤化阶段包含两个连续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成为褐煤。

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组成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植酸含量减少,氧含量也减少。

因为煤是一种有机岩,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变质作用。

地壳继续下沉,褐煤的覆盖层也随之加厚。

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褐煤继续经受着物理化学变化而被压实、失水。

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就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在烟煤中已经不存在了。

烟煤继续进行着变质作用。

由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

从而出现了低变质程度的长焰烟、气煤,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瘦煤、贫煤。

它们之间的碳含量也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温度对于在成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地层加深,地温升高,煤的变质程度就逐渐加深。

高温作用的时间愈长,煤的变质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在温度和时间的同时作用下,煤的变质过程基本上是化学变化过程。

在其变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脱水、脱羧、脱甲烷、脱氧和缩聚等。

压力也是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煤化过程中气体的析出和压力的增高,反应速度会愈来愈馒,但却能促成煤化过程中煤质物理结构的变化,能够减少低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率、水分和增加密度。

当地球处于不同地质年代,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

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

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引言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探讨,介绍煤层气的形成原理、开发方式以及利用技术。

1. 煤层气的形成原理煤层气是在地下煤矿中形成的一种气体,其形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解作用:煤的热解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煤层气。

2. 煤中固定气体的释放:煤中固定的气体在特定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形成煤层气。

3. 煤的孔隙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决定了煤层气的存储和运移特性。

2. 煤层气的开发方式煤层气的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排放利用:当煤矿开采时,煤层气会与通风气一同排放到大气中,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气体供应工业生产或燃料使用。

2. 抽采利用:通过井筒将煤层气抽采到地表,然后通过处理与净化后供应给用户使用。

3. 注采联合利用:将注入的水或其他气体注入煤层,使煤层气释放,然后通过井筒抽采到地表。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

4. 二氧化碳驱替利用:将二氧化碳注入煤层中,使煤层气释放,然后通过井筒抽采到地表。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煤层气的产量,并使二氧化碳得到利用。

3. 煤层气的利用技术煤层气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煤层气的收集与处理:通过井筒将煤层气抽采到地表后,需要进行处理和净化,以提高煤层气的纯净度。

2. 煤层气的储存与运输:煤层气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以保证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煤层气的利用方式:煤层气可以通过直燃、发电、替代传统燃料等方式进行利用。

不同的利用方式需要适用的技术设备和工艺。

4. 煤层气的环保利用:在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保利用。

4. 煤层气的应用前景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燃料:煤层气可以作为工业燃料供应给各类制造业和化工行业使用。

2. 居民生活燃料:煤层气可以作为居民用气供应给家庭和社区使用。

煤层气考试试题

煤层气考试试题

煤层气考试试题煤层气考试试题煤层气,是指在煤矿井下或煤层中存在的天然气。

它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

为了确保煤层气开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与煤层气相关的考试试题。

1.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的作用?A. 大气压力B. 地下水压力C. 煤的化学反应D. 地壳运动2.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甲烷B. 乙烷C. 丙烷D. 丁烷3. 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包括下列哪几种?A. 钻井法B. 煤矿法C. 煤层气抽采法D. 煤层气压裂法4. 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下列哪种措施是为了防止煤层气爆炸事故?A. 加强通风系统B. 增加矿井排水量C. 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D. 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5. 煤层气的利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A. 发电B. 工业燃料C. 家庭供暖D. 交通运输6. 煤层气开采对环境有哪些影响?A. 地下水污染B. 土地沉降C. 温室气体排放D. 生态破坏7. 煤层气开采的优势是什么?A. 资源丰富B. 价格低廉C. 燃烧效率高D. 对环境影响小8. 煤层气开采的挑战是什么?A. 技术难题B. 环境保护问题C. 资金投入大D. 市场需求不确定9. 煤层气开采的前景如何?A. 前景光明B. 前景不确定C. 前景不太乐观D. 前景不明朗10. 煤层气开采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矿山安全法律法规B.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D. 劳动法律法规以上是与煤层气相关的考试试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掌握,可以更好地了解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

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试题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煤层气的理解,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煤层气开采的挑战和问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煤层气的可持续利用。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区别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区别
上述演变过程中,热力学是最主要的,不断有CH4生成。由于煤本身具 有很大的内表面积,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将生成的部分气体吸附在煤 微小颗粒的表面上,形成自产自储的煤层气藏;其余部分以游离态和溶解
态运移出煤层,或者逸散或者成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气源 。
4.次生生物气生成阶段
次生生物成因气是一种因后期细菌分解有机质生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 机理:深埋的煤层被抬升到地表浅部,温度降低到小于50°C,含有富 足单细胞杆菌群的地表水,沿裂隙向煤层渗透,在缺乏硫酸盐的半咸水或 淡水(低pH值) 还原环境中,使煤分解为简单的有机质,再经厌氧细菌的分 解作用形成CO2和H2,CO2和H2在甲烷菌的合成作用下生成了甲烷。次 生成因的生物气,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煤层气资源。
5、煤气发生率
常用煤气发生率或视煤气发生率来表示。 所谓煤气发生率指从泥炭阶段到某一煤阶,每吨煤所生成的烃类气体的总 量(体积); 视煤气发生率是指从褐煤到某一煤阶,每吨煤所生成的烃类气体的总量 (体积)。 煤气发生率与有机组分的性质和丰度、煤阶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煤有不同 的煤气发生率(表)。煤气发生率一般是通过实验室热模拟获得,不同作者 因实验条件和计算方法不同,煤气发生率有很大差别。
4.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有臭(臭蛋味)气体,比重1.19,具高溶解度。硫化 氢亦为剧毒气体,当含量达0.0001%一0.0002%时,可嗅到臭蛋味;达 0.0027%时,味最浓;超过0.0027%时,可使嗅觉失灵;达0.01%一 0.015%时,出现中毒症状;达0.05%时,半小时内可使人失去知觉。
2.2 煤层气的生成 2.2.1 煤层气及生成机制 Scott(1994)依据镜质组反射率值和产烃量,将煤层气生成过 程分为9个阶段,此方案反映了煤成烃量的变化过程;

《煤层气的成因》课件

《煤层气的成因》课件
THANK YOU
热解气的特点
化学气成因理论
认为煤层气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化学反应直接由煤中的无机物合成形成。化学气成因理论认为,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煤中的无机矿物与水反应生成甲烷等气体。
化学气的生成过程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煤中的无机矿物与水反应生成甲烷等气体。这个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化学气的特点
化学气具有高甲烷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的特点,通常在温度较高、压力较大的煤层中形成。
煤层气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全球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国内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如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为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展市场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工作。
总结词
煤层气主要由甲烷组成,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同时还含有少量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生物化学成因和热成因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煤层气的形成是生物化学成因和热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化学成因主要是在成煤过程中,植物遗体在厌氧环境下分解产生甲烷等气体;热成因则是煤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热解产生甲烷等气体。
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煤层气中甲烷的含量增加,而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
气体组分变化
煤变质程度
04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根据煤层气的形成和赋存特征,目前主要采用地面钻井开采和井下瓦斯抽放两种技术。地面钻井开采技术是通过钻井向煤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煤层气从煤岩中解析出来,并通过采气管线输送到地面。井下瓦斯抽放技术则是利用瓦斯抽放泵将煤层中的气体抽出,并输送到地面进行利用。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摘要:煤层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煤层气是成煤物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储集于煤层中的气体。

按其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

生物成因气有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生物成因气一般在低级煤中生成,很难保存下来。

次生生物成因气常与后来的煤层含水系统的细菌活动有关。

热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始于高挥发份烟煤(Ro=0.5%~0.8%)。

与分散的Ⅰ/Ⅱ型或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气体相比,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反映了控制煤层气组成和成因的因素多而复杂,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煤岩组分、煤级、生气过程和埋藏深度及相应的温度压力条件。

此外,水动力等地质条件和次生作用等也影响着煤层气的组成。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Coalbed Methane,简称CBM),俗称煤层瓦斯,指自生自储于煤层中的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含少量其它气体成分。

在长期的地下采煤过程中,这种气体一直被视为有害气体。

70年代末,由于能源危机,美国政府采取税制优惠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工作,从而推动了煤层气的研究和开发试验工作,并于80年代初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商业性生产的国家,证实了煤层气资源的巨大价值与潜力,从而引起煤层气研究的全球性热潮。

据估计,全世界煤层气的资源量可达(84.9~254.9)×1012m3。

根据美国的报告,煤层气的采收率为30%~60%,最高可达80%。

煤层气的发热量也很高,达8 000~9 000 kcal/m3,相当于常规天然气的90%以上。

煤层气属洁净能源,甲烷含量一般在80%~90%以上,燃烧时仅产生少量CO2。

因此,煤层气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而且,采煤前排出煤层中的气体,也有利于地下采煤的安全和大气环境的改善。

1 煤层气的成因类型与形成机理植物体埋藏后,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泥炭(泥炭化作用阶段),泥炭又经历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煤化作用阶段)。

煤层气研究报告范文

煤层气研究报告范文

煤层气研究报告范文煤层气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其研究对于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将对煤层气的产生、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煤层气的产生煤层气是在地下煤层中形成并积聚的一种气体。

当煤层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时,由于煤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煤中的有机质会发生热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其中包括甲烷、乙烷、氢气等成分。

这些气体富含可燃组分,具备可利用的能源价值。

二、煤层气的开发技术煤层气的开发主要包括煤层探测、钻井、取样、压裂、抽采和净化等步骤。

其中,煤层探测是找到富含煤层气的潜在煤层的关键环节。

钻井和取样的目的是获取煤层气的实际情况,包括气体组分、产能和渗透性等信息。

压裂是通过施加高压将压裂液注入煤层,压裂煤层以增加气体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气体的产能。

抽采是将煤层中的气体抽出,通常通过抽采井和管道进行。

净化则是对抽采的气体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符合要求的纯净度。

三、煤层气的应用前景煤层气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其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其次,煤层气对于国内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层气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并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再者,煤层气还可以用于替代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城市天然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等领域。

然而,煤层气的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煤层气的开采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等。

因此,在煤层气的开发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技术创新、环境监管和安全管理等,以确保煤层气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煤层气的产生、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可以为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第5章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第5章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定的扩散运移后吸附或二次吸附富集。
煤层气藏与油气藏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
几个方面:
(1)烃源岩
煤层气藏的气源岩主要是煤层本身; 油气藏的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碳酸 盐岩,也包括煤岩。 (2)运移机制
煤层气形成之后,一部分通过分子扩散途径或通过 裂缝运移至相邻的砂岩或灰岩储层中,另一部分气体的 绝大部分以吸附状态保存在煤孔隙结构中,一般不发生 运移或显著的运移。
煤层气藏(Coalbed reservoir):煤层中煤经过煤
化作用生成的天然气,在压力封闭作用下,以吸附态为
主在煤岩体或煤层中富集而形成的含气层,是地层中煤
层气聚集和勘探的基本地质单元。
因而,有煤储层不一定有煤层气的富集,关键取决
于煤层气是否富集。其中富集的含义在于煤化作用生成
的气体,因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条件的变化而经过一
(二)压力封闭条件
煤层气藏的实质是一个压力封闭系统。煤层气藏中
的天然气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吸附于煤基质表面,但这种
使甲烷分子和煤的其他组分相结合的力是比较弱的。一
旦压力降低,被吸附的煤层气就会发生解吸而进入裂缝
系统发生运移和扩散。
压力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为煤层气藏提供一部分能量,增大煤层对甲烷的
② 低成熟低煤阶煤层气藏 低成熟低煤阶煤层气藏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成 熟度一般Ro<0.7%,间或存在接触变质,但影响有限。 此类煤层气藏以含气量中等、渗透性中等为特征。以 阜新盆地为代表。


第一节 煤层气成藏要素
第二节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
国外长期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科研活动,将煤层气
成藏条件界定为六个方面:构造背景、沉积背景与煤层

煤层气勘探技术简介

煤层气勘探技术简介

某井田煤层气勘探
某区块煤层气勘探
对某井田进行详细勘探,了解该井田煤层 气的分布和储量情况,为后续开发提供技 术支持。
在某区块进行综合勘探,分析该区块煤层 气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为投资者提供 决策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分析煤层中气体的组成和浓度, 推断出煤层中煤层气的含量和品质等 信息。
土壤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 推断出煤层的位置、厚度和埋藏深度 等信息。
钻井勘探
直井勘探
通过钻探直井,直接获取煤层中的样品和地质信息,对煤层气的储量和品质进 行评估。
水平井勘探
通过钻探水平井,扩大煤层气的开采范围和提高开采效率,同时也可以获取更 全面的地质信息。
煤层气的物理性质
煤层气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孔隙表面,同时部分 游离态赋存于煤层微裂隙中。
煤层气勘探的重要性
能源需求
01
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煤层气有助于缓解能源短缺
问题,优化能源结构。
安全生产
02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有助于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提高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
环境保护
03
煤层气的利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
义。
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煤田地 质勘探以寻找煤炭资源为主要目 的,同时开始探索煤层气资源。
试验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家开 始投资开展煤层气勘探试验,初 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煤层气 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快速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今,我国煤层气产业 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

煤矿瓦斯基本技术知识煤矿瓦斯(即煤层气)是煤矿中常见的一种危险气体。

它主要由甲烷(CH4)组成,同时也含有少量的其他烃类和气体。

瓦斯在矿井中的积聚和释放会导致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对矿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煤矿瓦斯管理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煤矿瓦斯的基本技术知识。

一、煤矿瓦斯形成和释放1. 煤层气的形成:煤层气是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植物残渣埋入地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植物残渣逐渐转化为煤,并产生瓦斯。

瓦斯主要由甲烷(CH4)组成,也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等。

2. 煤层气的释放:瓦斯会随着煤的开采而释放。

当煤体被破坏、破碎或钻孔时,瓦斯会从煤中逸出,在矿井和巷道中积聚。

二、煤矿瓦斯爆炸的原理1. 瓦斯与空气混合:瓦斯与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

瓦斯的爆炸极限为5%~15%。

2. 点火源的存在:当混合物中存在点火源(如明火、火花、静电等),就会引发爆炸。

3. 爆炸传导:瓦斯爆炸的第一次爆炸将造成巨大的气浪和冲击波,导致周围的瓦斯层爆炸,形成所谓的“传导波”。

三、煤矿瓦斯治理技术1. 排放和抽采:通过排放和抽采瓦斯,将矿井中的瓦斯排到安全区域或利用瓦斯作为能源。

排放瓦斯主要通过通风系统,抽采瓦斯主要通过坑道、井筒等设备。

2. 监测和控制:煤矿需要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瓦斯抽采的方法和参数。

3. 瓦斯抑制:采取措施减少煤体破坏和瓦斯释放,如加强巷道支护、减少钻孔数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抑制剂来降低瓦斯释放量。

4. 安全管理:煤矿需要建立健全的瓦斯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标准,加强瓦斯安全培训和监督检查,确保煤矿人员的安全。

四、煤矿瓦斯防范措施1. 设立瓦斯监测点,定期监测矿井中的瓦斯含量和其他指标。

2. 建立瓦斯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爆灯等,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矿井中的瓦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煤层气安全培训常识

煤层气安全培训常识
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
02 环保挑战
做好废气处理、土地复原
03 安全挑战
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意识
结语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对于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煤层气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04
第四章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REPORTING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保障井下作业安全
煤层气开采安全管理经验分享
不同煤层气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 分享这些经验,整个行业可以不断学习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共 同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
REPORTING
●05
第5章 煤层气的应急处置与 救援
REPORTING
煤层气事故的应急处置
针对瓦斯爆炸、顶板垮塌等事故,需要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制定 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演练。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层气开采安全风险防范
瓦斯爆炸
加强通风管理 进行定期检查
配备必要的防爆设备
其他安全风险
定期检查设备 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顶板垮塌
加强支护措施 定期检查支护情况 培训作业人员正确操作
煤层气开采安全技术
瓦斯抽放
有效控制瓦斯浓度
防治井下火灾
确保井下作业环境安全
防治顶板涌水
煤层气安全培训常识
制作人:XXX
时间:XX年X月
目录
第1章 煤层气的形成与分布 第2章 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 第3章 煤层气的利用与发展 第4章 煤层气的安全管理 第5章 煤层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怎么形成的?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这个转变过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后者是物理化学过程。

在泥炭化阶段,植物残骸既分解又化合,最后形成泥炭或腐泥。

泥炭和腐泥都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其组成和植物的组成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煤化阶段包含两个连续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成为褐煤。

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组成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植酸含量减少,氧含量也减少。

因为煤是一种有机岩,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变质作用。

地壳继续下沉,褐煤的覆盖层也随之加厚。

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褐煤继续经受着物理化学变化而被压实、失水。

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就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在烟煤中已经不存在了。

烟煤继续进行着变质作用。

由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

从而出现了低变质程度的长焰烟、气煤,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瘦煤、贫煤。

它们之间的碳含量也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温度对于在成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地层加深,地温升高,煤的变质程度就逐渐加深。

高温作用的时间愈长,煤的变质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在温度和时间的同时作用下,煤的变质过程基本上是化学变化过程。

在其变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脱水、脱羧、脱甲烷、脱氧和缩聚等。

压力也是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煤化过程中气体的析出和压力的增高,反应速度会愈来愈馒,但却能促成煤化过程中煤质物理结构的变化,能够减少低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率、水分和增加密度。

当地球处于不同地质年代,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就植物而言,从无生命一直发展到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在相应的地质年代中造成了大量的煤。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株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天然气的成因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迅速、更容易,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

因此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

近年来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气受到高度重视,这里一并简要介绍,最后还了解各种成因气的判别方法。

天然气形成一、生物成因气1.概念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

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

2.形成条件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

最有利于生气的有机母质是草本腐植型—腐泥腐植型,这些有机质多分布于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通常含陆源有机质的砂泥岩系列最有利。

硫酸岩层中难以形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原因,是因为硫酸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抵制作用,H2优先还原SO42-→S2-形成金属硫化物或H2S等,因此CO2不能被H2还原为CH4。

甲烷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地化环境,首先是足够强的还原条件,一般Eh<-300mV为宜(即地层水中的氧和SO42-依次全部被还原以后,才会大量繁殖);其次对pH值要求以靠近中性为宜,一般6.0~8.0,最佳值7.2~7.6;再者,甲烷菌生长温度O~75℃,最佳值37~42℃。

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甲烷菌就不能大量繁殖,也就不能形成大量甲烷气。

3.化学组成生物成因气的化学组成几乎全是甲烷,其含量一般>98%,高的可达99%以上,重烃含量很少,一般<1%,其余是少量的N2和CO2。

因此生物成因气的干燥系数(Cl/∑C2+)一般在数百~数千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甲烷的δ13C1值一般-85~-55‰,最低可达-100‰。

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发现了生物成因气藏,如在西西伯利亚683-1300米白垩系地层中,发现了可采储量达10.5万亿m3的气藏。

我国柴达木盆地(有些单井日产达1百多万方)和上海地区(长江三角洲)也发现了这类气藏。

二.油型气1.概念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它们是沉积有机质特别是腐泥型有机质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或者是在后成作用阶段由有机质和早期形成的液态石油热裂解形成的。

2.形成与分布与石油经有机质热解逐步形成一样,天然气的形成也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在剖面最上部(成岩阶段)是生物成因气,在深成阶段后期是低分子量气态烃(C2~C4)即湿气,以及由于高温高压使轻质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

在剖面下部,由于温度上升,生成的石油裂解为小分子的轻烃直至甲烷,有机质亦进一步生成气体,以甲烷为主石油裂解气是生气序列的最后产物,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为干气带。

由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干气,甲烷含量逐渐增多,故干燥系数升高,甲烷δ13C1值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大而增大。

对我国四川盆地气田的研究(包茨,1988)认为,该盆地的古生代气田是高温甲烷生气期形成的,从三叠系→震旦系,干燥系数由小到大(T:35.5→P:73.1→Z:387.1),重烃由多到少。

川南气田中,天然气与热变沥青共生,说明天然气是由石油热变质而成的。

三.煤型气1.概述煤型气是指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煤田开采中,经常出现大量瓦斯涌出的现象,如四川合川县一口井的瓦斯突出,排出瓦斯量竟高达140万立方米,这说明,煤系地层确实能生成天然气。

煤型气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其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少,一般为干气,但也可能有湿气,甚至凝析气。

有时可含较多Hg蒸气和N2等。

煤型气也可形成特大气田,1960S以来在西西伯利亚北部K2、荷兰东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南部P等地层发现了特大的煤型气田,这三个气区探明储量22万亿m3,占世界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3弱。

据统计(M.T哈尔布蒂,1970),在世界已发现的26个大气田中,有16个属煤型气田,数量占60%,储量占72.2%,由此可见,煤型气在世界可燃天然气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据统计有6千亿吨,居世界第三位,聚煤盆地发育,现已发现有煤型气聚集的有华北、鄂尔多斯、四川、台湾—东海、莺歌海—琼东南、以及吐哈等盆地。

经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区的气多半来自上古生界C-P煤系地层(上古∶下古气源=7∶3或6∶4),可见煤系地层生成天然气的潜力很大。

2.成煤作用与煤型气的形成成煤作用可分为泥炭化和煤化作用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堆积在沼泽、湖泊或浅海环境下的植物遗体和碎片,经生化作用形成煤的前身——泥炭;随着盆地沉降,埋藏加深和温度压力增高,由泥炭化阶段进入煤化作用阶段,在煤化作用中泥炭经过微生物酶解、压实、脱水等作用变为褐煤;当埋藏逐步加深,已形成的褐煤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按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的序列转化。

实测表明,煤的挥发分随煤化作用增强明显降低,由褐煤→烟煤→无烟煤,挥发分大约由50%降到5%。

这些挥发分主要以CH4、CO2、H2O、N2、NH3等气态产物的形式逸出,是形成煤型气的基础,煤化作用中析出的主要挥发性产物见图5-9。

1.煤化作用中挥发性产物总量2.CO23.H2O4.CH45.NH36.H2S从形成煤型气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的四次较为明显变化(煤岩学上称之为煤化跃变):第一次跃变发生于长焰煤开始阶段,碳含量Cr=75-80%,挥发分Vr=43%,Ro=0.6%;第二次跃变发生于肥煤阶段,Cr=87%,Vr=29%,Ro=1.3%;第三次跃变发生烟煤→无烟煤阶段,Cr=91%,Vr=8%,Ro=2.5%;第四次跃变发生于无烟煤→变质无烟煤阶段,Cr=93.5%,Vr=4%,Ro=3.7%,芳香族稠环缩合程度大大提高。

在这四次跃变中,导致煤质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第一、二次跃变。

煤化跃变不仅表现为煤的质变,而且每次跃变都相应地为一次成气(甲烷)高峰。

煤型气的形成及产率不仅与煤阶有关,而且还与煤的煤岩组成有关,腐殖煤在显微镜下可分为镜质组、类脂组和惰性组三种显微组分,我国大多数煤田的腐殖煤中,各组分的含量以镜质组最高,约占50~80%,惰性组占10~20%(高者达30~50%),类脂组含量最低,一般不超过5%。

在成煤作用中,各显微组分对成气的贡献是不同的。

长庆油田与中国科院地化所(1984)在成功地分离提纯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基础上,开展了低阶煤有机显微组分热演化模拟实验,并探讨了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贡和成烃机理。

发现三种显微组分的最终成烃效率比约为类脂组:镜质组:惰性组=3:1:0.71,产气能力比约为3.3:1:0.8,说明惰性组也具一定生气能力。

四.无机成因气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变质岩和宇宙空间分布的可燃气体,以及岩石无机盐类分解产生的气体,都属于无机成因气或非生物成因气。

它属于干气,以甲烷为主,有时含CO2、N2、He 及H2S、Hg蒸汽等,甚至以它们的某一种为主,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非烃气藏。

1. 甲烷无机合成:CO2 + H2 →CH4 + H2O 条件:高温(250℃)、铁族元素地球原始大气中甲烷:吸收于地幔,沿深断裂、火山活动等排出板块俯冲带甲烷:大洋板块俯冲高温高压下脱水,分解产生的H、C、CO/CO2→CH42. CO2天然气中高含CO2与高含烃类气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CO2气藏来说,有经济价值者是CO2含量>80%(体积浓度)的天然气,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气象、医疗、饮食业和环保等领域。

我国广东省三水盆地沙头圩水深9井天然气中CO2含量高达99.55%,日产气量500万方,成为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气藏。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CO2气田藏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火山区、断裂活动区、油气富集区和煤田区。

从成因上看,共有以下几种:无机成因:①上地幔岩浆中富含CO2气体当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上升、压力减小,其中CO2逸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