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9+中二+德育.学习的认知基础(1)B版docx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

德育原理-基础理论第四节关怀理论一、代表人物:尼尔·诺丁斯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的杰出代表。

*克菲尔:提出著名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从实践的角度考虑德育问题,但带有很浓的经验性,缺少系统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诺丁斯——关怀理论1、以关怀为核心,根据对自我、他人,对动植物,对器具以及对思想等各个不同的关怀为中心组织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并提出了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关注的教育要素。

(总的思想)2、关怀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关怀理论学和多元智力理论3、主张道德教育首先应当培养道德情感的培育4、诺丁斯的课程体系:①对自我的关怀②对亲密的人的关怀③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④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⑤对人造世界的关怀⑥对思想的关怀5、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平等交流6、道德教育的双重含义:①教育自身是道德的:情感对道德动机有发动作用,强调关系的相互性②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手段上必须是道德的:整个教育都应当以建立关怀关系和培养关怀的综合能力为首要任务7、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强调的四种主要成分或教育要素:①榜样a、道德教育不是教授学生道德的原则以及如何按照教学推理的步骤利用这些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必须以身作则地和学生建立关怀关系,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如何去关怀b、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验,教师的关怀有助于学生积累被人关怀的经验②对话a、通过“对话”来建立和维持关怀关系,认为对话是我们了解他人想法和需要以及检验自己行为效果的途径b、“对话”是一种开放性的对话c、对话需要人们的全神贯注③实践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而经验是形成态度和世界观以及培养人际关怀能力的基础④认可认可是对他人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第二章第四节关怀理论一.麦克菲尔(英,教育学家)1.观点:与他人有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2.主张: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为核心,帮助学生摆脱恐惧与怀疑,以培养学生的予爱与接受爱的能力3.优点:实践性强缺点:经验性太浓二.尼尔.诺丁斯(美,当代教育哲学家、教育学家)1.著作:《关怀:一种女性特点的德育方式》《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中的关怀》《培养有道德的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2.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得作用(有整套理论体系)3.当代学校现状:“博雅教育”:过分强调只是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感受与个体差异4.诺丁斯的课程体系对自我的关怀对亲密的人的关怀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对动植物地球的关怀对人造世界的关怀对思念的关怀5.道德教育主要成分(1)榜样:以身作则和学生建立关怀关系(2)对话:通过“对话”来维系关怀关系1)对话的目的:寻求理解、同情或欣赏2)对话的分类:正式的对话不朽的对话日常的对话3)时间:为经验行程提供基础4)认可:发现好的一面6.以关怀为中心的教育:淡化教师职业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三、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他的教育可以看做“苏联社会主义”。

德育基础知识模板

德育基础知识模板

德育基础知识模板导语: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德育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德育的基础知识。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引导的过程。

它是学校和家庭在学生身上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让学生接受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人。

二、德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使其具备同情心、友爱心、责任心等。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良好的品行习惯和道德意识。

4.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社会中展示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的内容1.道德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分组讨论、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素质。

3.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4.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德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2.课堂教育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

3.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和理解道德问题,培养其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4.互动讨论法: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思辨和表达能力。

5.实践活动法: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第三章 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对于道德发展问题,心理学倾向于回答“是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即只对道德发展的事实规律进行描述, 而很少提供相应的干预方案,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不会自 发地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
其次,由于儿童的品德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其发展有一般规 律也存在个体、群体差异,另外儿童的道德成长会受到各种 因素的影响。所以,心理学研究对儿童道德心理规律的揭示 是有限的,每一种道德心理理论的结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 ,故其对道德教育过程的指导也会局限在一定范围。
Page 15
(三)分析道德教育哲学
分析哲学的道德教育观在哲学上主要受分析伦理学的影响。 分析伦理学也称“元伦理学”“分析的道德哲学”,是20世纪上 半叶西方伦理学界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思潮。 分析道德理论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它重视对道德教育概念 的分析和论证,强调道德教育的结构、功能进行严密的逻辑上的 规定,这对于澄清理论上的一些模糊概念和实践中的盲目做法有 重要价值。
Page 16
(四)新托马斯主义道德教育哲学
1.新托马斯主义道德哲学
2.新托马斯主义道德教育观 (1)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塑造完
美无缺的人。 (2)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及有关内容 道德的直接形成方式主要通过家庭和教会,间接形成方式主
要是通过学校教育。
Page 17
3. 简评
1. 道德哲学所关心的第一个“共同性问题”是理性、推 理过程在道德中的作用。 2. 道德哲学的第二个“共同性问题”是关于有关“道德 价值理论”的争论。
Page 6
(二)道德哲学的局限
1. 道德哲学可以对有关道德问题的各种立场加以澄清, 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就道德教育的各种假设和理论基础 进行论证并确定某种计划的合理性,但不承担确定善恶、是 非标准的责任。

德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德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德育学科知识点总结德育学科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德育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德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以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考。

一、德育的内涵德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

通过品德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2. 社会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明白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懂得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3. 科学文明教育科学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科学态度,使其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学会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

4. 人际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互助互爱等,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5.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自尊、自信、自律等,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德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德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良的行为,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2. 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德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勇敢、坚强等,使其具有健康的人格。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德育还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4. 促进心理健康德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积极乐观、自信自尊、适应能力等。

德育原理第二章道德教育的学科基础论中心理学基础

德育原理第二章道德教育的学科基础论中心理学基础
• 四、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 五、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发展
第二章 道德教育的学科基础论(中)——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一、心理学与道德教育 • 二、个体道德发展与学)——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一、国外几种主要道德发展理论 •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 • (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第二章 道德教育的学科基础论(中)——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二、国内道德发展研究 • (一)概观 • (二)国内道德发展研究举隅
第二章 道德教育的学科基础论(中)——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一、道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 和实践的结果
• 二、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的动力
• 三、道德发展乃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 到自觉的过程

中职德育二知识点总结

中职德育二知识点总结

中职德育二知识点总结中职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德育二是中职学生的第二学年德育教育课程,其知识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和品德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职德育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人生观1. 人生观的概念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生活的认识、对价值的追求、对自己的定位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人生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经验积累等。

2. 人生观的作用人生观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以使个体更加乐观向上,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反,一个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则会使个体在面对困难时产生逃避或者放弃的心态,影响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3.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应该基于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根植于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个体可以积极努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价值观1.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看法和评价,包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道德规范的遵循、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价值观是人们言行和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

2. 价值观的构成价值观是由个人观念、情感体验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所形成的。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形成其独特的价值观。

3. 健康的价值观健康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健康的价值观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珍视、对个体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健康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情感1. 情感的概念情感是人类在对客观事物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包括快乐、伤心、愤怒、恐惧等多种形式。

情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轮课件(B版)20190119 中学科二 德育(2)学习认知基础(1)

第二轮课件(B版)20190119 中学科二 德育(2)学习认知基础(1)

国资中学科二重点提升第十八章 德育第八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讲义253-275;127-132页)主讲:小静第十八章 德育本章考情21单选+5简答+4辨析+7材料分析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总计德育概述1辨1辨1单18分德育过程1单1简+1辨1单2单+1辨32分德育原则1单1单+1材(方法)2单+1材(方法)1材+1简2材(方法)1单+1简1单+1材1材130分德育方法1单2单+1简1单+1简2单2单2单1单2单73分德育途径和模式1单2分第一节 德育概述(单选、简答)口诀:正想到(你)心理(2018年上)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2014上)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1)这个说法错误。

(2)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型,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3)综上,题干说法错误。

第二节 德育过程一、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辨析: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第二节 德育过程(2013年下)德育的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德育过程不能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为学生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品德道德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不仅仅德育的影响,也会受到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综上,该说法错误。

德育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基础——爱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作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相互转化的。

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所以,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动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理解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

但也应看到,因为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个点理解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

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仅仅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

它不但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所以,实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能够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

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

德育知识点总结

德育知识点总结

德育知识点总结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德育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德育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评价标准、德育的实施策略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教育活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所在。

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德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健康生活、社会实践、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德育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包括教育、示范、激励、引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德育的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德育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的评价标准德育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健康生活、社会实践、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

小学德育基础知识

小学德育基础知识

小学德育基础知识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是学生们接受德育教育的起点,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基础知识的内容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德育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明确事物的是非、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其次,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学生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养成遵纪守法、守时守信、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等美好品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道德意识。

此外,德育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德育的基础知识小学德育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德教育知识品德教育知识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小学生需要学习道德准则、道德情感、道德判断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什么是好的品德,如何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讨来培养和巩固他们的品德素养。

2. 礼仪教育知识小学生需要学习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守时守信等礼仪教育知识。

他们需要明白礼仪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与人相处时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3. 法律法规教育知识小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知识,比如交通规则、防火知识、网络安全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守法守规的良好行为习惯,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小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情绪。

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并学会与他人共享、互助,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三、培养小学生德育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

1. 示范引导法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学生德育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学生。

他们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实践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2篇)

实践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2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实践德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从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实践德育教学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

二、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1. 德育本质论德育本质论认为,德育是一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过程。

德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认知论:道德认知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

德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2)道德情感论:道德情感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是在道德情感的作用下形成的。

德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论:道德意志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是在道德意志的驱动下形成的。

德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他们能够抵制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2. 德育过程论德育过程论认为,德育是一个连续、动态、互动的过程。

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教学论:教育性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德育过程。

德育教学应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2)活动性教学论:活动性教学论认为,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情感性教学论:情感性教学论认为,情感在德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3. 德育目标论德育目标论认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个体。

德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论:全面发展论认为,德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

(2)个性化发展论:个性化发展论认为,德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育中专知识点总结

德育中专知识点总结

德育中专知识点总结德育,即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在中专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德育中专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德育的概念和特点1.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情感教育、规范约束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2. 德育的特点(1)全面性:德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系统性: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并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针对性:德育教育需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4)示范性: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等教育者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二、德育中的重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认识祖国、了解祖国、关心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教育。

2. 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服从纪律、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品质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集体生活、社团组织等形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 遵纪守法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是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产、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等品质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法律教育、道德讲堂等形式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心自己的健康、重视体育锻炼、规律作息等品质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健康讲座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三、德育中的教育方法1. 示范引领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模式。

2. 言传身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师和家长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情感体验。

德育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的基础,以此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解析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的最初基础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最初基础。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言传身教,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故事、亲身示范等方式,启迪孩子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家庭教育也要注重情感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最亲密的圈子,父母要倾听孩子们的思想感受,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同理心,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二、学校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导师和引路人。

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责任。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学校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施,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感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环境——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持社会环境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示范榜样。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出重视德育的社会氛围,倡导公德、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德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通过举办德育教育研讨会、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够真正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二 学习的认知基础(2)

教师资格证-中二 学习的认知基础(2)

第三节注意(单选、辨析)一、概念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与认知、情感、意志等难以区分例子:出去逛街突然看到一美女,也就是注意的指向;接着偷偷观察人家,就是注意的集中。

二、分类(重点)——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题型:单选1、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外界刺激、被动2、条件: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强度、新异性、对比差异、变化等)主观:人本身的状态3、规律——单选、简答教师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口诀:刺激学生4、例子:(1)正在听课的学生注意力转向突然破门而入的小红。

(2)老师突然敲黑板、提高嗓门就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无意注意。

(3)窗外的歌声(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题型:单选1、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2、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理解、对兴趣的依从性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因素干扰3、规律——单选、简答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口诀:目激教学方法4、例子:(1)现在大家为了考试克服困意听课学习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2)学习、听课(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2、一堂课(1)上课之初——组织教学活动——有意注意(2)授课:图片、视频等——无意注意重难点处——有意注意有趣例子——无意注意(3)结束:布置作业——有意注意(4)长期:边听课边做笔记的习惯——有意后注意(四)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题型:单选1、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例子:(1)骑自行车熟练后,可以边骑边听歌,这时候骑自行车就是有意后注意(2)妈妈边看电视边织毛衣,这时候织毛衣就是有意后注意(3)电脑打字“盲打”三、品质重点掌握,非常重要——题型:单选、辨析(一)广度(范围)题型:单选1、同一时间注意到的数量——对象的数量2、例子:有的人可以一目十行,广度好。

小学思想品德道德基础知识

小学思想品德道德基础知识

小学思想品德道德基础知识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建立起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思想品德道德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 道德的定义和意义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社会公认的、历经时间考验的道义准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公正和友善等。

道德的存在可以使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

2. 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他们需要明白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例如,遵守诚实守信的准则可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并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思考不同的道德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出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道德标准与实践道德标准是学生在面对不同情境时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学生应当学会将道德标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中。

例如,当面对撒谎的选择时,学生应当明白撒谎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且明智地选择说出真相。

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 规则和责任规则和责任是道德教育的关键要素。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则和条例。

例如,按时上课、遵守纪律、尊重师长等都是学生的责任。

通过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学生可以培养出守纪律、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5. 同理心与关爱同理心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学生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并体现出友善、宽容和慷慨的品质。

例如,在面对同学的困难时,可以主动伸出援手,为他人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

6.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培养出勤奋学习、整洁卫生、守时等良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将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并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7. 道德教育与校外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校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第十章德育

第十章德育

2019/2/20
18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原则

涵义: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 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 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 的品德。
2019/2/20
19

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自信心, 对学生的能力、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充满信 心。 “罗森塔尔效应” ◆严格要求学生 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 严而有序 严而有恒
24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原则

涵义: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 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 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 相配合、协凋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 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019/2/20
25

要求:
◆组建教师集体,统一校内教育影响;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协调校外影响;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 的教育网络,构建“大德育”体系 ◆加强德育的计划性、系统性。
2019/2/20 6
五、德育内容
我国的学校德育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意德育的现实性。即现阶段的学校德 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 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 育.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这 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 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即德育也要注重社 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 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 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
2019/2/20 10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二+学习心理之认知基础(2)B版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二+学习心理之认知基础(2)B版

学习心理之认知基础(2)第四节记忆(单选、辨析、简答)一、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二、分类)(单选)(一)保持时间长短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1)客观刺激停止,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2)特点时间极短(4s内)、容量大(9-20比特)、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方式:图像、声像例子:逛街时陌生面孔在你头脑中过一下就是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在注意的伴随下变为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单选、简答、辨析)(1)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2)特点时间短(4s—1min);容量5—9(7±2)组块;易受干扰;意识清晰编码方式:言语听觉例子:记电话号码拨打电话,同声翻译。

短时记忆通过复述变为长时记忆记忆口诀:时短量限意识清易受干扰言语听1、长时记忆(单选)(1)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2)特点容量不限、时间长久(1min以上)编码:意义(表象和、/语义编码)例子: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知识,容量大,保持时间长。

瞬时记忆—(注意)—>短时记忆—(复述)—>长时记忆图尔文: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二)记忆内容(内容和经验的对象)1、形象记忆:事物形象、图片(例子:对大学闺蜜的长相的记忆)2、逻辑记忆:事物关系、概念原理法则(例子:对定理、公式的记忆)3、情绪记忆:情感情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例子:对曾经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心情的记忆)4、动作记忆:运动或动作、学会游泳(例子:记得怎么踢足球的记忆)5、情景记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例子:去旅游(三)信息加工与存储内容的不同1、陈述性记忆(例子:对一个具体公式是什么的记忆)——是什么?2、程序性记忆(例子:对怎么骑自行车的记忆)——怎么做?(四)意识参与程度1、外显记忆:能意识到、有意识、有目的、主动(例子:现在大家在认真听课;背课文)2、内隐记忆:意识不到、无意识、无目的、不自觉(例子:遛弯时无意间到处听到广场舞小苹果,无意间记住几句;广告的无意识知觉;英语语感)三:记忆过程(一)识记1、按照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2、按照识记方法分为: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二)保持和遗忘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单选)先快后慢,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呈倒U型曲线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单选、简答)(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程度: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前干扰后、倒摄抑制—后干扰前(4)识记者的态度记忆口诀:杏树程度,位置态度3、遗忘的原因(单选)消退说---没有复习强化、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压抑说---情绪或动机的压抑、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三)回忆和再认1、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脑中重视呈现2、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区别:经历过的事物是否在眼前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简答)1、明确记运用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术)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思维导图)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听读写)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记忆口诀:木材加工快便发补充:复习方法(简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多种感官参与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记忆口诀:适合分级房管易记第五节想象(单选)一、概念: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分类(单选)1、有无目的性(1)有意/随意想象:有目的,需意志努力(2)无意想象: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2、内容是否新颖(1)再造想象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头脑出现了满山的枫叶红似春花的景象考古学家依据出土的化石和有关资料,想象出远古时期地球上的情境(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形成新形象作家构思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楼房、桥梁第六节思维(单选)一、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特点1、间接性(1)含义:借助于一定的中间媒介物和相应的知识经验(2)例子:通过乌云满天,判断要下雨;通过化石了解上亿年前的自然环境2、概括性(1)含义: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2)例子:得出了各种概念、定义、(3)三:种类(单选)1、凭借物不同(1)感知动作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2、探索目标方向(1)集中性思维:多题一解(2)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3、创新程度(1)常规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反应迅速而众多变通性——举一反三独特性:新颖4、逻辑性(1)分析思维:逐步推导(2)直觉思维:直接领悟第九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单选、辨析、简答)一、学习的实质(单选、辨析)(一)含义: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思维)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学习的认知基础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学习的认知基础
(三)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成熟: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独创)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 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 的过程
(一)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二)问题表征的方式 (三)思维定势: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第九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感觉 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感觉适应
二、知觉
知觉 知觉的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一、注意 1、注意及分类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的心理倾向 (四)功能固着: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
般常用的功能上认识它 (五)动机与情绪状态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认知发展基本过程
心理发展起源于个体的动作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最初由遗传获得,此后,通过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在适应中,从低级向高 级发展 适应形式:同化、顺应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手抓取物体、用嘴吸吮 前运算阶段(2-7岁):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认知不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可逆性,守恒,逻辑思维(依赖于具体事物或者具体事物的表象)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符号系统
3、注意的品质
广度:同一时间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广义的稳定性,在活动过程中,对象和 行动本身可以变化) 分配: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学习道德基础知识小学道德基础

学习道德基础知识小学道德基础

学习道德基础知识小学道德基础道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道德基础知识更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那么,什么是小学道德基础呢?它又包含哪些方面呢?小学道德基础,首先是关于尊重他人。

在学校里,同学们要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同时,也要尊重同学,不嘲笑、不欺负他人,学会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比如,当有同学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不插话,这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家里,要尊重长辈,听从父母的话,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礼貌问好。

诚实守信也是小学道德基础的重要内容。

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完成,要及时向对方说明并道歉。

在考试中,不抄袭、不作弊,用自己的真实水平来检验学习成果。

在生活中,不说谎,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关爱他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

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关心身边的长辈和弱势群体,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赠书籍和衣物等。

遵守规则是小学道德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

课堂上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影响他人学习。

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如排队上车、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勤劳节俭也是需要培养的美德。

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浪费食物,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学会感恩也是小学道德基础的一部分。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情,感恩同学的帮助和陪伴。

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比如给父母一个拥抱,为老师送上一张贺卡。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基础知识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孩子学会尊重、诚实、关爱他人等。

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德育(全题型)第一节德育及基本内容(单选、简答)一:德育的概念1、广义: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2、狭义:专指学校德育二:德育内容(简答、辨析)1、政治教育:马列毛邓2、思想教育:纪律、劳动、三观3、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核心)4、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生活、择业辅导口诀:正想到(你)心理第二节德育过程(重点)一: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1、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辨析)1、联系:品德形成属于人德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形成的调控;德育要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人品德形成2、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德品德;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道德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受到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影响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单选、简答、辨析)记忆口诀:内部多动反常(一)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来讲,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

(二)思想内部矛盾转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矛盾:1.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之间的矛盾2.内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三)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第三节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单选、简答、材料)一:德育原则口诀:向导至尊一个营长,(一)导向性原则1、含义: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实施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性原则1、含义:循循善诱、以理服人2、实施要求:(1)讲道理、疏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记忆口诀:正面疏导例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三)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简答+材料)1、含义:理论教育+实际锻炼2、实施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2)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3)评价及要求坚持知行统一(4)教育者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记忆口诀:理论+实践+教师例子:朱熹有言:“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四)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尊重信任+严格要求2、实施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2)要求合理正确(3)认真执行记忆口诀:尊重+严格要求+监督执行例子: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五)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含义:各方影响、各方协调、前后连贯2、实施要求:(1)学校内各方面(2)社会各方面(3)有计划有系统进行记忆口诀:学校+社会+计划系统性例子:例子:5+2=0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不一致不利于学生发展、老人摔跤该不该扶(六)因材施教的原则(材料)1、含义:年龄特征+个性差异2、实施要求:(1)了解学生个性和内心世界(2)据年龄阶段特点有计划教育(例子:青春期孩子被说教会顶嘴,叛逆)(3)据个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记忆口诀:了解+有的放矢例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七)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1、含义: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内部矛盾转化2、实施要求:(1)一分为二看(学生优缺点)(2)发扬积极克服消极(优点放大,缺点改正)(3)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自我教育记忆口诀:一分为二+转化+自评(八)集体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原则)1、含义: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2、实施要求:(1)组织和建设好班集体:(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3)通过个人影响转变集体第四节德育方法(单选、简答、材料)一、德育方法(单选、简答、材料分析)(一)说服法1、含义: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方法包括:言语说服、事实说服2、实施要求:(1)明确目的性(2)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记忆口诀:目知时待(二)榜样法1、含义: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影响品德2、包括: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好学生3、实施要求:(1)选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记忆口诀:选基因(三)锻炼法(指导实践法)1、含义:实际活动锻炼进行培养2、包括(形式):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3、实施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记忆口诀:严小主来检查(四)陶冶法1、含义: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情境)+潜移默化2、形式(包括):(1)教育者人格感化(教师潜移默化影响)(2)环境陶冶(学校、班级环境)(3)艺术陶冶(例子:看电影、画展等)3、实施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结合记忆口诀:启发(他)参与情境(五)品德评价法1、含义:老师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2、包括(形式):表扬、奖励、处分(六)个人修养法(自我教育法)1、含义: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2、形式(包括):座右铭、立志、慎独(自己独处时按规矩执行)、自我评价、学习第五节德育的途径和模式(单选、简答)一、德育途径(单选、简答)1、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途径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记忆口诀:课内外班主任二、德育模式(单选)1、认知模式(1)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2)观点:促进道德判断力发展2、体谅模式(1)代表人物:麦克菲尔(2)观点:道德情感为中心(3)方式:角色扮演3、社会模仿模式(1)代表人物:班杜拉(2)观点:观察学习(3)培养:道德行为4、价值澄清模式(1)代表人物:拉斯、西蒙等(2)观点:增进理智的价值选择(3)步骤:选择、赞扬、实践学习心理之认知基础(1)第一节感觉(单选)一:概念: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认知活动的基础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二:一般规律(一)感觉阈限与感受性1、关系(1)感觉阈限—数值(例子:加3勺辣椒感觉到辣,三勺就是一个引起辣这种感觉的一个范围值)(2)感受性—能力(例子:听力不好就是听觉感受性低;视力好就是视觉感受性高)(3)成反比关系(例子:年轻人10分贝声音能听到,而老人的50分贝才能听到;也就是年轻人听觉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而老人的感受性低感觉阈限高)听觉差——声音大听觉好——声音小(感受性)—(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单选)(1)临界值(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3)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例子:老师声音是20,大家说没音;直到调到30,有同学说有声音啦。

那么30就是一个听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对应的能听到的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单选)(1)差别值(2)差别感觉阈限:人们对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3)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例子:吃饭放了10克辣椒感觉到微辣,加放了4克还是微辣,接着又放了1克你才觉得是辣啦,那么加放的5克辣椒就是引起你差别辣度的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对应的能品尝到差别辣度的能力就是差别感受性。

——两个数值的比较(二)感觉的相互作用(单选)1、同一感觉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定义: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听觉适应/温度适应/嗅觉适应例子1: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进入有些男生宿舍觉得臭,而在里边同学说不臭视觉适应明适应:暗处到亮处、感受性下降(5分钟;例子:从电影院出来)暗适应:亮处到暗处、感受性提高(30-40分钟;例子:进入电影院开始觉得黑,慢慢看清楚了;视觉敏感啦,也就是感受性提高)(2)感觉对比定义: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作用—同时对比:同时(例子:一个白人一个黑人站一块,明显觉得白的更白黑的更黑;皮肤黑的人显得牙齿白;绿叶下红花更红)先后作用—继时对比:前后(例子:先吃糖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没那么甜啦;吃苦药后,喝白开水也甜)(3)感觉后效(后像)2、不同感觉相互作用(1)相互影响:闭上眼睛听微弱的声音,望梅止渴(2)相互补偿:盲人耳聪(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例子: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2.红色会让人觉得温暖,蓝色给人感觉凉爽;听音乐产生画面感。

第二节知觉(单选)一:概念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例子:整体认识到那就是一个苹果)二、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距离、方位时间知觉:时间的顺序性、延续性、周期性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错觉:不正确的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偏差效应(单选)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1)含义: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例子:相亲、新官上任三把火、下马威、一见钟情、面试时注意衣着打扮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1)含义:一部分品质特征掩盖了其他品质,以偏概全(2)例子:一俊遮百丑、爱屋及乌、偶像丑闻、“一好百好,一坏百”、“情人眼里出西施”3、刻板印象(1)含义:对社会上某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看法(2)例子:民族性格、性别刻板、娱乐圈、富二代4、近因效应(1)含义: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2)例子:(1)你非常喜欢的一个明星,最近突然爆出来一个丑闻,会让你瞬间改变对他的看法。

学习材料末尾部分比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好(2)夫妻之间吵架,一气之下忘记了之前相濡以沫的恩情,吵着要离婚(3)多年生死之交,因为最近一次小误会而分道扬镳5.投射效应:认为他人具备和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例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二)错觉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2、例子:(1)两小儿辨日:近如“车盖”,远似“盘盂”;(2)坐车上,路边的树也在移动四:知觉的特性(单选)(一)整体性1、关键点:只有部分属性起作用;但人对其知觉确是完整的整体2、例子:(1)点子图(2)换了发型服饰、还会认出(3)得不完整的图形进行补充(二)理解性1、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2、例子:(1)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2)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选择性1、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2、例子:(1)红色笔做重点(2)在嘈杂的环境中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3)差距越大,越容易将对象背景区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