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河滩奇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河滩奇石人(2)——黄一平篇
我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不断地提高与丰富,到了唐代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高潮,而宋词则是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唐诗宋词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舞蹈、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从而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形成经久不衰的遗风遗韵——唐风宋韵。今天,泸州的奇石收藏家们,在赏析、研究独具文化特色的泸州长江奇石中,创作了一大批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长江奇石作品。黄一平先生在探索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泸州奇石文化上师承——
唐风宋韵,厚积薄发
——黄一平先生与泸州奇石文化
唐诗宋词
黄一平先生,泸州纳溪区丰乐镇人,1957年4月生。父亲是一位老知识分子,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村工作,母亲先后在丰乐小学、中学从教。他的家庭是个极具革命文化传统的家庭。黄先生五岁时,随班听母亲讲课,显示出了他特有的天份,“旁听生”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比他大的孩子,而名列班上同学前茅。他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髓——唐诗宋词,母亲教给他的唐宋诗词激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逐步造就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
在护国上中学时,他有幸遇见了他的恩师童则庸老师,童老师是纳溪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在童老师高尚师德和渊博知识的熏陶下,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他以后从事部队和地方文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6年上山下乡两年后的黄一平参军来到首都北京,参加北京地铁、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工程。
参军不久,有着广博知识的他,被部队领导看中,调到连部、营部担任文书、书记员。1979年免试进入部队721大学,学习工民建专业。在学习期间先后在《解放军报》、《北京晚报》、《基建工程兵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和诗作。黄一平先生是个十分喜好学习的人,在721上学期间,他申请到了北京大学的旁听证。
在北大,他最喜欢听谢冕教授的讲课和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的讲座。谢冕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大师级人物,对唐诗宋词在中国的影响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曾著文说:“唐诗宋词的辉煌不仅见证了古代中国几个伟大朝代的衰荣,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数百年,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凡是一个写文章的,没有一个不能吟诵几句优美的古代诗句。至今,人们还兴致勃勃地挖掘着一位位被人类记忆遗忘的古代词人。”女诗人舒婷也是当代诗坛上一颗辉煌耀眼的星星。“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问问现在的中学生,有谁不知道《致橡树》这首诗?舒婷的诗歌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黄一平先生像海绵一样地吮吸着这些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给予的养分,在文学修养上不断地完善自己。
1981年,黄一平转业回到泸州,先后在纳溪县(今纳溪区)检察院、龙马潭区检察院、市检察院和市人大研究室担任领导工作。《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他有着较为坚实的文学功底和多种兴趣爱好,他把这些兴趣爱好通通融进了他的工作中,从而拓展了他的人生视野和工作思路,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也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通灵宝玉
黄一平先生对奇石文化的爱好发端于他的父亲。在他的记忆中,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父亲,工作之余喜欢收集色彩斑斓的雨花石,在他父亲眼中那些雨花石是有灵气的,或花鸟、或虫鱼、块块灵动,人气相通。父亲的那些宝贝石头均来自大自然的匠心之作,它集形、色、韵、声于一体,经数亿年的风雕雨琢,穿越时空隧道,秉承自然神工,呈千姿百态,绚丽而多彩,可说是女娲补天后留下的通灵宝玉。父亲把那些收集到的雨花石一罐一罐地装起来,一有闲暇就倒出来,逐块欣赏。以后凡有香港、台湾或海外的亲戚朋友来,父亲都把雨花石作为珍贵的礼物,一罐一罐地送给了他们,现在他家里还留有父亲积存下来的几十罐雨花石。
父亲的熏陶,朋友的促使,近十年来,黄一平先生与泸州长江奇石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节假日,他常常和石友吴建勇先生一起,沿长江、金沙江检石头,风餐露宿,渐渐地越检越多,单是仓库里没有整理命名的石头竟达数吨之多。一平先生对长江奇石的赏析并没有停留于一诗一词层面上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在于对奇石文化内涵的深刻开掘。
唐风宋韵山水画面石:
正如上文所述,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人生。仅以黄先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例,三千飞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诗仙李白一人。黄一
平先生从《庐山瀑布》中就能够读出: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出来:一个“挂”字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一个“落”字点出了瀑布倾泻的磅礴的气势。通过这三个字的融会贯穿,仿佛庐山瀑布就在眼前。“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唐风宋韵尽显其中,无需赘言。
动物象形石贵在灵气:
黄一平先生说:“在奇石的自然造型中,动物象形石较为常见。它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某种动物的形象。具有再现与表现的意味。动物象形石以其各具特征的造势,表现出瞬间的勇猛、顽强、恬静的形神美。因此鉴赏此类象形石只要捕捉到它的灵气,便可获得较好的审美效果。总之,这类奇石必须要有逼真的形态、生动的灵气。让人一见就能将其与现实世界中的某种动物联系起来。鉴赏时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计较它隐身藏足,只要头像真实且有灵气,能够表现出典型的瞬间动作或状态,就可获得满意的审美效果。”例如黄先生在一户农民家获得的一块动物象形石《小红象》,大象为土漆红,其逼真的形态,纹理与真实的大象毫无二致。又如《快乐的美猴王》,一幅“嬉皮笑脸”的调皮劲儿,使人过目难忘,灵气尽显。他对动物奇石的研究,块块均看着是“通灵宝玉”
如诗如画的长江汉字石:
黄一平先生在谈到他的《重》字石(已收入《中国泸州长江奇石宝典》)时,饶有兴趣地说:“汉字是一首动听的歌,它从远古的《诗经》唱起,唱到楚辞汉赋,唱到唐风宋韵,一直唱到今天,且会越唱越响亮。汉字是一幅奇妙的画,经书法大家之手,或气势雄浑、雍容大方如泼墨山水,或清秀俊雅、洒脱飘逸如国画小品。汉字是才思、智慧、创造铸就。审视每一个汉字,都有一番感悟。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