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

【摘要】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是新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新教改中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新教改的实验课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双边积极性完成教学过程。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

目前,各地中学都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这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物理实验课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学物理1物理实验课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实际上就是存在于人的心理的好奇心,是学习知识的发动机.人只有接触到某种事物并对它产生好奇心,才能激发其探索的热情.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研究这一事物强烈的愿望,才能去深入探究。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要遵循“教师抛出悬念—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自己得出结

论—教师总结”的顺序.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好实验方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拟题目,自制实验教具,自己动手实验.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之后,再进行一些有深度的科目实验.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原则.教师应当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着手进行实验,对自然现象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避免随意性.第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第三,激励原则.根据生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在外界的刺激下会产生反应,如果接收不到刺激,人脑就会萎缩,甚至丧失功能.一般在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下,人脑会发展得更好,否则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对做对了的学生要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对做错了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绝不能表现出轻视甚至歧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引导、鼓励,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讲故事,如讲自然科学的科学家从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规律的故事;举事例,如举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例子;利用电教手段,因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教师应当尽

量采用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电教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模拟情景,可以通过模拟现场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而产生愉悦的体验,激发起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做游戏,寓教于乐等等。

2物理实验课必须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

通过物理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认知能力,就是通过对事物观察、思考获得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操作能力,也就是使用仪器的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实验教学的仪器,并准确地得出结论.第三,综合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缜密思维、准确操作、虚心学习、真诚助人、求真务实的能力.第四,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新设计的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能力,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缜密思考,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实验去启发、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眼、脑、手的统一.在实验课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很机灵、动手能力很强;第二种是很聪明、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第三种是反应慢、动手能力又很弱.其中,第二种类型占多数,第一种和第三种类型占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实行分组教学,由于在一堂课上不可能实行三种或更多种实验方案,因此可以进行课表编制的改革,按照学生动手能力的类型编排课表,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实行分组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为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组教学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打破班级编制,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实验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划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统一的实验步骤、一致的实验结果的状况。

3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需要把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3.1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教学过程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爱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提优补差;教师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当体现在教给学生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是充分地备课,教师应把实验课和基

础理论课同等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更看重实验课,因为物理实验课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必要时还可以预习实验,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做实验之前还要检查仪器设备,避免出现问题,以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另外,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动作,还有一些学生刚接触实验设备,动作不规范,所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动作,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等等.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总是喜欢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去进行实验,有的教师性子急,见学生做得不对便越俎代庖,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一节实验课,教师占有的时间应该不超过整节课的1/4,其余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独立解决(包括与同学共同研究)问题.教师要做的是巡视、答疑和个别指导.

3.2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作亲身实践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善于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一味地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即所谓的“高分低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