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选做作业答案中南大学
最新分析化学选做作业--答案(中南大学)

《课程名称》学习中心:专业:分析化学学号:姓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2.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另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3.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4.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5.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6.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7.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8.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9.分布系数:某达到平衡的体系中,某一组分的一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10.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二、简答题:1.用强碱滴定酸的滴定曲线中,其滴定突跃范围大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用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中,其突跃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酸的起始浓度,起始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另一个是与酸的强度有关,即其K a 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CKa≧10-8时,才能有较明显的突跃范围以便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分析。
2.络合反应中,加入缓冲溶液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答:EDTA作为络合剂,反应进行时,酸度提高,加入缓冲溶液可以控制溶液的酸度,条件稳定常数不会减小,反应完全。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

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一、内容提要 (1)二、重点与难点 (5)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6)第 3 章化学分析法导论 (17)一、内容提要 (17)二、重点与难点 (18)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8)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4)一、内容提要 (24)二、重点和难点 (32)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32)第5章配位滴定法 (60)一、内容提要 (60)二、重点和难点 (62)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62)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5)一、内容提要 (75)二、重点和难点 (76)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76)第7章沉淀滴定法 (91)一、内容提要 (91)二、重点和难点 (93)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93)第8章重量分析法 (100)一、内容提要 (100)二、重点和难点 (10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01)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用分离方法 (107)一、内容提要 (107)二、重点与难点 (11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11)第1章 绪论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
3.掌握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
6.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7.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8.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一、内容提要本章要求读者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分析化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2)

分析化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4题,每题1分,共44分)1.化学检验工必备的专业素质是()。
A、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社交能力D、良好的嗅觉辨味能力正确答案:A2.GB/T6583-92中6583是指()A、顺序号B、制订年号C、发布年号D、有效期正确答案:A3.金属钠着火,可选用的灭火器是()。
A、1211灭火器B、7150灭火器C、泡沫式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正确答案:B4.对同一样品分析,采取同样的方法,测得的结果37.44%、37.20%、37.30%、37.50%、37.30%,则此次分析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A、0.30%B、0.26%C、0.54%D、0.18%正确答案:B5.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黄色沉淀生成。
A、HBrB、HIC、CHClD、NH3正确答案:B6.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等试剂瓶塞时,应在()中进行。
A、通风橱B、冷水浴C、走廊D、药品库正确答案:A7.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用KHP表示)的摩尔质量为204.2g/mol,用它来标定0.1mol/L的NaOH溶液,宜称取KHP质量为()。
A、1g左右;B、0.25g左右;C、0.1g左右。
D、0.6g左右;正确答案:D8.配制pH=7的缓冲溶液时,选择最合适的缓冲对是()。
[Ka(HAc)=1.8×10-5,Kb(NH3)=1.8×10-5,H2CO3Ka1=4.2×10-7,Ka2=5.6×10-11,H3PO4Ka1=7.6×10-3,Ka2=6.3×10-8,Ka3=4.4×10-13]A、HAc–NaAcB、NH3–NH4ClC、NaH2PO4–Na2HPO4D、NaHCO3–Na2CO3正确答案:C9.欲配制pH=10的缓冲溶液选用的物质组成是()。
A、NH3-NH4ClB、HAc-NaAcC、NH3-NaAcD、HAc-NH3正确答案:A10.以下用于化工产品检验的哪些器具属于国家计量局发布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A、台秤、密度计B、温度计、量杯C、量筒、天平D、烧杯、砝码正确答案:A11.标定I2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参考答案-1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参考答案(待大家修正完善)目录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 (1)习题 (3)3滴定分析思考题 (7)习题 (9)4酸碱滴定法思考题 (14)习题 (17)5配位滴定法思考题 (47)习题 (51)6氧化还原滴定法思考题 (56)习题 (61)7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思考题 (76)习题 (80)8 电位分析法思考题 (87)习题 (91)9 吸光光度法思考题 (98)习题 (101)10 原子吸收光谱法思考题…………………………………………………………………………习题……………………………………………………………………………11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思考题 (109)习题 (123)12 波谱分析法简介思考题…………………………………………………………………………习题…………………………………………………………………………13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思考题 (129)习题 (134)14 定量分析生物的一般步骤思考题 (137)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化学一、填空题:1.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在分析过程中,以下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
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_______;用局部风化的H 2C 2O 4·H 2O 标定NaOH 引起_______;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_______。
2.用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时,为了减少CuI 对I 2的吸附,常参加_______试剂,使CuI 沉淀转化为不易吸附I 2的________沉淀.3.当用0.01mol/L EDTA 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 的金属离子M 和N 时,假设采用控制酸度方法,那么准确滴定M 离子〔△pM=0.2, TE ≤ 0.3%〕应满足≥K l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10-2,K a2 = 1×10-6,K a3 = 1×10-12。
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
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5.滴定误差的大小说明结果的 程度,这与化学反响的完全程度有关,也与指示剂的 有关。
6.Fe 3+/Fe 2+电对的电位在参加HCl 后会 ;参加邻二氮菲后会 (指增加、降低或不变)。
7K a = ; 在pH=6时络合指示剂与Zn 2+的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lg K ´ZnIn =8.9, 那么变色点时的p[Zn]= 。
8.碘量法测定可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法以_______为标液,测定________物质。
间接法以________和_________为标液,测定__________物质。
9.以下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相对平均偏差〔d r 〕= 。
中南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2

3.有一磷酸盐溶液,可能为 Na3PO4 或 Na2HPO4 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今以标准 HCl 溶 液滴定,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时,用去 V1ml,继续用甲基红为指示剂,又消耗 V2ml,试问: (1) 当 V1>0,V2>V1 时,组成为: (2) 当 V1=0,V2>0 时,组成为:
(3) 当 V1=V2 时组成为: (15 分) 答. (1) 当 V1>0,V2>V1 时,组成为: Na3PO4+Na2HPO4
(2) 当 V1=0,V2>0 时,组成为: Na2HPO4 (3) 当 V1=V2 时组成为: Na3PO4
4.用纯 Zn 标定 EDTA.操作如下:称 Zn,用 HCl 溶解,加氨水调 pH 值,加 NH3---NH4 缓冲溶液,加 EBT 指示剂至甲色,用 EDTA 滴至乙色,问甲乙两色分别是什么颜 色?分别由什么物质产生的?(15 分) 答:甲色:紫红 Zn-EBT 乙色:蓝 EBT
手拿吸耳球。
5、用 EDTA 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的颜色是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6、A (纵坐标)~ λ (横坐标) 作图为 吸收光谱 曲线,A (纵坐标)~
C (横坐标)作图为 标准曲线 。
7.标定氢氧化钠的基准物质有 邻苯二甲酸氢钾 三、判断题(8 分)
和 草酸
1 . NaHCO3 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 )。 2 .酸碱指示剂本身必须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 )。 3 .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 象( × )。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2
一、填空题:(22 分 2 分/空)
分析化学练习题答案3份.doc

分析化学练习题答案3份.doc分析化学练习题答案⼀、选择题1. 2 分(0330)(02. 2 分(1057)(B)3. 2 分(4270) (D)4. 2 分(3402) (C)5. 2 分(0319) (B)6? 2 分(5002) (C) 7. 2 分(2230)(D) 8. 2 分(3405) (C)9. 2 分(2302) (B) *. 2 分(5014) (D) 11. 2 分(2254) (C) 12. 2 分(1404) (B) 13. 2 分(0222) (C) 14. 2 分(5404) (D) 15. 1 分(1102)(B) 16. 1 分(0801) (D)1?2 分(2370)(B) 2. 2 分(1218) (D) 3. 2 分(5119) (C) 4? 2 分(2925)(B)5. 2 分(1056)(06. 2 分(5116) (C)7. 2 分(2904) (A)8. 2 分(3017) (C)9. 2 分(1122) (C) *. 2 分(2907)(B) 11. 2 分(5120) (C)12.2分(2924) (A)因为在化学计量点时,应[Ce4+]=[Fe2+],⽽且很⼩,[Ce3+]=[Fe3+],⽽且较⼤。
13. 2 分(0901) (D) 14. 1 分(0301) (B) 15. 1 分(0815)(B)16. 1 分(1406)(D) 17. 1 分(0286) (D)L 2 分(0615) (A) 2. 2 分(1056) (C) 3? 2 分(4274)(A) 4? 2 分(3449) (B)5. 2 分(2371) (D)6. 2 分(5026)(B)7. 2 分(4239)(08. 2 分(3466)(09. 2 分(2333)(A) *. 2 分(1024) (C) 11. 2 分(2203) (C) 12. 2 分(5431) (D) 13. 2 分(4257)(A) 14. 2 分(5420)(0 15. 1 分(1119) (B) 16. 1 分(0702)(01. 2 分(2760) (C)2. 2 分(0967)(0 3? 2 分(5119) (C) 4? 2 分(3402) (C)5?2 分(5223) (B) 6? 2 分(2762) (B) 7? 2 分(1431) (C) 8? 2 分(5204) (B)9. 2 分(4747) ( D ) *. 2 分(3447) (A) 11. 2 分(1243) (C) 12. 2 分(3421) (C)13. 2分(5243) (C) 14. 1 分(1069) (C) 15. 1 分(0501) (B) 16. 1 分(0903) (D)17. 1 分(1120)(01? 2 分(4723) ( B ) 2. 2 分(2905) (D) 3. 2 分(3101)(04. 2 分(3449) (B)5. 2 分(5264) (D)6. 2 分(0803) (D) 7? 2 分(1401) (B) 8? 2 分(1215) (D)9. 2 分(4703) ( B ) *. 2 分(5434) (C) 11. 2 分(1239) (A) 12. 2分(3405) (C)13. 2 分(1212) (B) 14. 1 分(1068)(C)15. 1 分(0304) (A) 16. 1 分(1405) (B)17. 1 分(1105) (C)1. 2 分(0327) (D)2. 2 分(3260) (D)3. 2 分(3101) (C)4. 2 分(0902) (D)5. 2 分(1057) (B)6. 2 分(1111)(D)7. 2 分(0922) (A)8. 2 分(1026) (A)9. 2 分(1101) (A) *. 2 分(2903) (B) 11. 2 分(1124) (A) 12. 2 分(0918) (C) 13. 2 分(0920)(0 14. 1 分(0302) (C) 15. 1 分(0801) (D)16. 1 分(1436) (D)17. 1 分(0227) (C)⼆、17.18.19.20.21.22.23. 填空题分(3115)75% , ().60分(4750)减⼩;增⼤分(2341)NaAc?HAc 或(CH2)6N4-HC1分(3032)Ba2+能与EDTA⽣成较稳定的络合物,或者说钗离⼦产⽣络合效应。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思考题: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硫酸盐沉淀而丢失。
所以本组硫化物沉淀生成后,不能与母液放置过夜。
4.以6mol·L-1HNO3溶解本组沉淀时,为什么加KNO2或KClO3晶粒少许可以加速溶解?答:以6mol·L-1HNO3溶解本组沉淀时,加KNO2或KClO3少许,可加速沉淀溶解,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破坏了M2++S2-==MS↓平衡,降低了S2-浓度,使反应向左进行,从而加速了沉淀的溶解。
5.已知NiS、CoS 在0.3mol·L-1HCl 溶液中不能被H2S沉淀,但为什么生成的NiS、CoS又难溶于1mol·L-1HCl?答:NiS、CoS在0.3mol·L-1HCl溶液中不被H2S沉淀,但在低酸度下生成沉淀后,又不溶于1mol·L-1HCl,这是由于NiS、CoS能以不同变体存在的缘故,初形成的沉淀是α体,放置或加热很快变为β体(Ni2S3、Co2S3)。
中南大学《分析化学》网上(课程)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用分度值为0.1g的台秤称取20g的物品,最多可以记录()位有效数字。
(A) 1 (B) 2 (C) 3 (D) 4参考答案:(C)2.在滴定管上读取溶液的体积为24mL,应该记录为()。
(A) 24mL (B) 24.0mL (C) 24.00mL (D) 24.000mL参考答案:(C)3.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 进行仪器校正(B) 增加测定次数(C) 认真细心操作析(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参考答案:(A)4.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毫升。
(A) 10(B) 20(C) 30(D) 40参考答案:(B)5.称得某物质质量为0.5180g,它表示该物实际质量是(0.5180±0.0002)g,其相对误差为()。
(A) ±0.04%(B) ±0.03%(C) ±0.004%(D) 0.04%参考答案:(A)6.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随机误差小的是()。
(A) 高精密度(B) 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标准差大(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参考答案:(A)7.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B)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C)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参考答案:(B)8.分析Si0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
(A) 35.215% (B) 35.22% (C) 35.2% (D) 35%参考答案:(C)9.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 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参考答案:(C)10.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属偶然误差的是()。
分析化学选做作业 答案(中南大学)

《课程名称》学习中心:专业:分析化学学号:姓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2.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另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3.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4.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5.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6.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7.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8.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9.分布系数:某达到平衡的体系中,某一组分的一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10.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二、简答题:1.用强碱滴定酸的滴定曲线中,其滴定突跃范围大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用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中,其突跃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酸的起始浓度,起始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另一个是与酸的强度有关,即其K a 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CKa≧10-8时,才能有较明显的突跃范围以便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分析。
2.络合反应中,加入缓冲溶液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答:EDTA作为络合剂,反应进行时,酸度提高,加入缓冲溶液可以控制溶液的酸度,条件稳定常数不会减小,反应完全。
中南大学分析化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合集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2006 学年 上 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10分钟分析化学 课程 56 学时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年级:化工、应化、制药2004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1.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 )A .数值有一定范围B .数值无规律可循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D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质标定0.1 mol/L NaOH 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M (KHC 8H 8O 4)=204.2] ( )A . 0.2 g 左右B .0.2 g ~ 0.4 gC .0.4 g ~ 0.8 gD . 0.8 g ~ 1.6 g3.以0.1000 mol/L NaOH 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的HAc (K a = 1.8×10-5),其化学计量点时pH 值为: ( )A .0.0B .7.0C . >7.0D .<7.04.某二元弱酸的pK a1、pK a2分别是3.00、7.00,在pH=3.0的0.20mol/LH 2B 溶液的中,HB -的平衡浓度是: ( )A . 0.15 mol/LB . 0.05 mol/LC . 0.10 mol/LD . 0.025 mol/L5.用EDTA 滴定不同金属离子时,K MY 越大,滴定所允许的pH 值: ( ) A . 越低 B . 越高 C . 为7.00 D. 越偏碱性 6.某二元弱酸的pK a1、pK a2分别是3.00、7.00,NaHA 稀溶液的pH 值约为: ( )A . 2.0.B . 4.0C . 5.0.D . 6.07.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 .固体NaOH (G .R.); B .固体KMnO 4(G .R.);C .固体K Cr O (G .R.);D .固体Na S O ·5H O (C .P.)8.在1mol/LH 2SO 4溶液中,以0.05mol•L -1Ce 4+溶液滴定0.05mol•L -1Fe 2+溶液,则此滴定最适宜的指示剂是: ( ))V 68.0=E ;V 44.1=E (′Fe /Fe ′Ce /Ce +2+3+3+4θθA .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E θ’=1.25V)B . 邻二氮菲-亚铁(E θ’=1.06V)C . 邻苯氨基苯甲酸(E θ’=0.89V)D . 二苯胺碘酸钠(E θ’=0.84V)9.试判断下列各物质,不产生混晶现象的是: ( )A .BaSO 4和PbSO 4B .BaCrO 4和RaCrO 4C .KClO 4和AgClD .MgNH 4PO 4和MgNH 4AsO 4 10.Ca 2+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用KMnO 4 法测定时,只能采用: ( ) 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C .返滴定法D .置换滴定法二、填空题(本题24分,每空2分)1.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分析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分析测定过程中的 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一些典型的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1. 一种含有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需要2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才能完全中和。
求硫酸溶液的浓度。
解析: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比为1:2。
由此可知,硫酸的摩尔浓度等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的两倍。
所以,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2mol/L。
2. 一种含有未知浓度的氯化银溶液,用0.1mol/L的硝酸铵溶液滴定,需要25mL的硝酸铵溶液才能完全沉淀出氯化银。
求氯化银溶液的浓度。
解析: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化银和硝酸铵的反应比为1:1。
由此可知,氯化银溶液的摩尔浓度等于硝酸铵溶液的摩尔浓度。
所以,氯化银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3. 一种含有未知浓度的硫化氢溶液,用0.1mol/L的碘酸钾溶液滴定,需要30mL的碘酸钾溶液才能完全氧化硫化氢。
求硫化氢溶液的浓度。
解析: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化氢和碘酸钾的反应比为1:2。
由此可知,硫化氢溶液的摩尔浓度等于碘酸钾溶液的摩尔浓度的两倍。
所以,硫化氢溶液的浓度为0.2mol/L。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分析化学中,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通过滴定可以确定未知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在滴定中,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剂的浓度之间有着确定的化学反应比例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求解未知溶液的浓度。
除了滴定,分析化学还包括其他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应用范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总结起来,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课后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南大学《分析化学》网上(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在用K2Cr2O7测定铁的过程中,采用二苯胺磺酸钠做指示剂(=0.86V),如果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前,没有加入H3PO4,则测定结果()。
(A)偏高(B)偏低(C)时高时低(D)正确参考答案:(B)2. 某试液中主要含有钙、镁离子,但也含有少量铁、铝离子。
今在pH=10.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用EDTA滴定至铬黑T终点,则该滴定中测得的是)。
(A)镁的含量(B)钙的含量(C)钙、镁总量;(D)铁、铝总量参考答案:(C)3. 佛尔哈德法中用的指示剂是()。
(A)铬酸钾(B)铁铵钒(C)重铬酸钾(D)荧光黄参考答案:(B)4. 对于n1=n2=1型的可逆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如使反应能用于滴定分析,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差必须大于()。
(A)0.4V (B) 1.0V (C) 0.2V (D) 0.1V参考答案:(A)5.已知=0.54V,=0.16V。
从两电对的电位来看,下列反应:应该向左进行,而实际是向右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A) 由于生成CuI是稳定的配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2+/Cu+电对的电位升高(B) 由于生成CuI是难溶化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C) 由于生成CuI是难溶化合物,使Cu(D) 由于I2有挥发性,促使反应向右参考答案:(B)6.间接碘法测定时,在HOAc介质中反应:之所以能向定量完成,主要原因是()。
(A)由于CuI沉淀的生成,使和发生了改变(B) 由于过量使减少了(C) 由于CuI沉淀的生成,使增大了(D) 由于HOAc的存在,使增大了参考答案:(C)7.在pH=1,的条件电极电位和其标准电极电位相比()。
(A)(B) ;(C) ;(D) 无法比较参考答案:(A)8.在pH= 0.5 时,银量法测定 CaCl2中的 Cl 。
合适的指示剂是()。
(A) K2CrO4(B) 铁铵钒(C) 荧光黄(D) 溴甲酚绿参考答案:(B)9. 莫尔法不可以用来测定()离子。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教学资料)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教学资料)《分析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篇关于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的分析报告,包含答案,供教学参考。
一、绪论1. 习题: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答案:分析化学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等信息,为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提供数据支持。
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
2. 习题:试述分析化学的分类。
答案: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的种类,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的数量。
二、滴定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滴定分析法是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剂)滴加到待测溶液中,根据滴定剂的消耗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滴定剂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反应完全进行,此时滴定剂的消耗量即为待测物质的含量。
2. 习题:简述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滴定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三、重量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重量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重量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与已知质量的基准物质混合,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将待测物质与基准物质分离,分别称量,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
2. 习题:简述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重量分析法可分为常量分析法、半微量分析法和微量分析法。
四、光谱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光谱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光谱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受到激发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根据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 习题:简述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光谱分析法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谱分析等。
五、色谱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色谱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习题的解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分析化学习题的解答示例,这些示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习题1:某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铁,如何通过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解答:首先,需要将样品中的铁转化为可滴定的形式。
通常,铁可以通过与盐酸反应生成铁(II)离子。
然后,使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滴定。
在滴定过程中,铁(II)离子被氧化为铁(III)离子,直到所有的铁都被氧化。
通过记录消耗的氧化剂体积,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习题2:如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解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技术。
首先,需要将水样中的重金属转化为可测定的原子态。
这通常涉及到样品的酸化和蒸发。
然后,将样品雾化并引入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
通过测量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可以定量分析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
习题3:描述如何使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解答: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不同化合物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首先,将混合物样品注入到色谱柱中。
随着移动相(通常是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氦气)的流动,混合物中的不同化合物会在色谱柱中移动,由于它们在固定相中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可以识别和定量分析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习题4:说明如何通过红外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解答: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分析化合物结构的技术。
每种有机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这些光谱可以作为化合物的“指纹”。
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识别出特定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从而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习题5:描述如何使用质谱法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
分析化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4题,每题1分,共64分)1.已知某配合物的KfMY==1020.5,当pH=12.0时,[Y.]=[Y],.M(L)=1,则lgK.fMY=()。
A、12.5B、20.5C、8.0D、17.5正确答案:B2.用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Cl)时,常用()作指示剂。
A、甲基橙B、淀粉C、铁铵矾D、二苯胺磺酸钠正确答案:B3.在酸性溶液中,KMnO4可以定量地氧化H2O2生成氧气,以此测定H2O2的浓度,则为()。
224OHKMnOnn:A、2:10B、10:2C、2:5D、5:2正确答案:C4.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电子得失B、吸附作用C、离子的交换和扩散D、电离作用正确答案:C5.对于KMnO4溶液的标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Na2C2O4为基准物B、一般控制[H+]=1mol/L左右C、不用另外加指示剂D、在常温下反应速度较快正确答案:D6.某学生在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时所得结果偏高,原因主要是()。
A、将Na2C2O4溶解加H2SO4后,加热至沸,稍冷即用KMnO4溶液滴定B、在滴定的开始阶段,KMnO4滴加过快C、终点时溶液呈较深的红色D、蒸馏水中含有有机物质消耗KMnO4溶液正确答案:A7.配位滴定法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终点的颜色是()。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B、指示剂配合物的颜色C、EDTA配合物的颜色D、EDTA配合物与指示剂配合物的混合色正确答案:A8.某金属指示剂在pH为3~6时呈黄色,pH为6~12时呈橙色,pH大于12时为红色。
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后呈现红色,则该指示剂应在()条件下使用。
A、弱酸性B、弱碱性C、中性D、强碱性正确答案:A9.算式000.1)80.2400.25(1010.0.的结果应报出有效数字()位。
A、四B、两C、五D、三正确答案:B10.配制NaOH标准溶液,正确的方法为()。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在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认真思考和解答习题,我们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进行答案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
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1. 问:什么是分析化学?
答: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结构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析两大部分。
定性分析是指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确定物质
中各组分的含量。
2. 问:如何进行离子的鉴别?
答:离子的鉴别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进行。
化学反应包括沉淀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而物理性质则包括颜色、溶解度、密度等。
3. 问:什么是分光光度法?
答: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荧光等现象进行分析的
方法。
它包括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散射光谱法等,广泛应用于物质成分
和含量的测定。
通过以上习题答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结构
的重要学科,而离子的鉴别和分光光度法则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
希望同
学们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课后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和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
分析化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学习中心:专业:分析化学学号:姓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2.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另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3.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4.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5.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6.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7.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8.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9.分布系数:某达到平衡的体系中,某一组分的一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10.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二、简答题:1.用强碱滴定酸的滴定曲线中,其滴定突跃范围大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用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中,其突跃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酸的起始浓度,起始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另一个是与酸的强度有关,即其K a 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CKa≧10-8时,才能有较明显的突跃范围以便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分析。
2.络合反应中,加入缓冲溶液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答:EDTA作为络合剂,反应进行时,酸度提高,加入缓冲溶液可以控制溶液的酸度,条件稳定常数不会减小,反应完全。
同时,有些缓冲溶液会和金属离子络合,络合效应系数增大,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3.对于标定高锰酸钾浓度的反应,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如何,并解释原因?答:开始时的反应速度比较慢,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引起生成物Mn2+(催化剂)的浓度逐渐增多,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随后由于反应物的浓度愈来愈低,反应速度又逐渐降低4.配制Na2S2O3溶液时,要用新煮沸的冷蒸馏水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其作用是什么?答:新煮沸是为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空气中的CO2和杀死细菌,因为H2CO3可促使Na2S2O3分解;Na2S2O3+H2CO3=NaHCO3+NaHSO3+S;加NaCO3和H2CO3生成NaHCO3,使溶液呈现弱碱性,以抑制细菌生长,从而使Na2S2O3分解受到抑制。
5.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6.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
三、论述题:1.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答:酸碱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共性是:1)在滴定剂不足0.1%和过量0.1%时,三种滴定曲线均能形成突跃;2)均是利用滴定曲线的突跃,提供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其特性是:酸碱滴定曲线是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以pM为纵坐标,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是以E值为纵坐标,其横坐标均是加入2.简述沉淀的形成过程,形成沉淀的类型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在难溶化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互相碰撞而形成晶核,其他构晶离子向晶核扩散并吸附于晶核(异相成核则为外来杂质微粒)之上,便逐渐成长为晶体。
形成沉淀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晶体沉淀、凝乳状沉淀和无定形沉淀。
若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小时,沉淀速度很慢,沉淀主要是异相成核过程,从而可得到较大的 沉淀颗粒,即晶体沉淀。
若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大时,沉淀速度快,沉淀是异相成核与均相成核同时进行,从而可得到较小的沉淀颗粒,即凝乳状沉淀或无定形沉 淀。
3.什么是法扬司法?简述法扬司法的原理,并指出使用此法的条件。
什么是佛尔哈德法?以直接滴定法为例简述佛尔哈德法的原理。
答:用铁铵矾做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佛尔哈德法。
直接滴定法中,在含有Ag +的酸性溶液中,以作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 4SCN(或KSCN,NaSCN)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首先析出AgSCN 沉淀。
当Ag +定量沉淀后,过量的SCN -与Fe 3+生成红色络合物,即为终点。
滴定反应和指示剂的反应分别为 Ag ++ SCN -- = Ag SCN↓ (白色) K sp =1.0×10-12Fe 3++ SCN --= Fe SCN↓ (红色) K=1384.用强碱滴定酸的滴定曲线中,其滴定突跃范围大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用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中,其突跃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酸的起始浓度,起始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另一个是与酸的强度有关,即其K a 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CK a ≧10-8时,才能有较明显的突跃范围以便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分析。
四: 分析题:1. 在Al 3+、Zn 2+、Mg 2+共存的酸性溶液中欲测定Mg 2+,试拟出分析方案。
分析方案一:(1) 酸性介质中加入三乙醇胺,加NH 3-NH 4Cl 调pH = 10,掩蔽Al 3+;(1) 碱性介质中加入KCN,掩蔽Zn 2+;(2) 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由EDTA 滴定至紫红→蓝。
消耗EDTA 体积为V. 样V Vc c EDTA Mg ⋅=+2分析方案二:(1)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 用六次甲基四胺调pH =5~5.5, 加入NaF 掩蔽Al 3+,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EDTA 滴至紫红→亮黄,消耗体积V 1.( Zn + Y → ZnY )(2) 另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用NH 3-NH 4Cl 调pH =10, 加NaF 掩蔽Al 3+, 以铬黑T 为指示剂,EDTA 滴至紫红→蓝,消耗体积V 2.( Zn + Y → ZnY, Mg + Y → MgY )样V V V c c EDTA Mg )(122-⋅=+2. 以2.0×10-2mol.L -1EDTA 滴定25.00 ml 同浓度的Cd 2+溶液,在加入24.95 ml 至25.05 ml EDTA 时,pM 值改变了3.6个单位,问滴定是在什么酸度下进行?( lgK CdY = 16.5 ) 解法一:化学计量点前:[Cd 2+] =95.2400.2595.2400.25+-×2.0×10-2 = 2.0×10-5pM = 4.70化学计量点后:[Y′] = 05.2500.2500.2505.25+- ×2.0×10-2 = 2.0×10-5pM = 4.70 + 3.6 = 8.3 , [MY] ≈ 1.0×10-2K MY ′= ]Y [][]['⋅M MY = 53.82100.210100.1---⨯⨯⨯ = 1011.0lg αY(H) = lgK MY -lgK MY ′= 16.5-11.0 = 5.5 , 查表得 pH = 5.6解法二:E t =(24.95-25.00)/25.00 = -0.002 = -0.2% E t =(25.05-25.00)/25.00 = +0.002 = +0.2% ∆pM = pM ep - pM sp =3.6/2 =1.8E t =2/1)(1010MY sp pMpM K c '⋅-∆-∆MYK ' = 22/11010⎪⎪⎭⎫ ⎝⎛⋅-∆-∆sp t pMpM c E = 22/0.28.18.110002.01010⎪⎪⎭⎫⎝⎛⨯--- = 1011.0lg αY(H) = lgK MY - lgK MY ′= 16.5 - 11.0 = 5.5 , 查表得 pH = 5.6解法三:化学计量点前:[Cd 2+] =95.2400.2595.2400.25+-×2.0×10-2 = 2.0×10-5pM =4.70化学计量点时: pM sp = 4.70 + 3.6/2 = 6.5据pM sp =( lgK MY ′+ pC sp )/2 , 得lgK MY ′= 2pM sp - pC sp = 2×6.5 - 2.0 = 11.0 lg αY(H) = lgK MY -lgK MY ′= 16.5 - 11.0 = 5.5 , 查表得 pH = 5.63.用HCl 中和Na 2CO 3溶液至pH = 10.05和pH = 6.00时,溶液中各有哪些型体?其主要组分是什么?当中和至pH < 4.0时,主要组分是什么?答: H 2CO 3的pK a1 = 6.38 pK a2 = 10.25pH δ(H 2CO 3) δ(HCO 3-) δ(CO 32-) 主要型体6.00 0.706 0.294 2×10-5 H 2CO 3 + HCO 3-10.50 3×10-5 0.360 0.640 HCO 3- + CO 32-4.00 0.996 4.2×10-3 2×10-9H 2CO 34.有一混合酸液,可能为HCl 、H 3PO 4或H 2PO 4-,或为其混合物,今用NaOH 溶液滴定,以甲基橙为指试剂,消耗NaOH 体积为V 1;继续加入酚酞指示剂,再用NaOH 溶液滴定,又消耗NaOH 体积为V 2 。
在下列情况时,溶液各有哪些物质组成:(1) V 1 > 0 , V 2 = 0 ; (2) V 1 = 0 , V 2 > 0 ; (3) V 1 = V 2 ; (4) V 1 > V 2 , V 2 > 0 ; (5) V 1 < V 2 , V 1 > 0 。
解: H 3PO 4 −−−→−>-)0(1V OH (甲基橙) H 2PO 4-−−−→−>-)0(2V OH (酚酞)HPO 42-(V 1 = V 2) HCl −−−→−>-)0(1V OH (甲基橙) NaCl −−−→−=-)0(2V OH (酚酞)NaCl答:(1) HCl (2) H 2PO 4- (3) H 3PO 4 (4) HCl + H 3PO 4 (5) H 3PO 4 + H 2PO 4-五: 计算题1.用2.0×10-2 mol.L -1 EDTA 滴定2.0×10-2 mol.L -1的Pb 2+和0.20 mol.L -1 Mg 2+混合液中的Pb 2+,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求:( lgK PbY = 18.0,lgK MgY = 8.7 ) (1)能否准确滴定Pb 2+? (2)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3)最佳酸度?(4)若在pH = 4.30进行滴定,终点误差为多少?终点时,Mg 2+被滴定的百分数是多少?解:(1))lg(PbYPb K c '⋅ = PbY K lg - MgY K lg + )/lg(Mg Pb c c = 18.0 - 8.7 - 1.0 = 8.3 > 6 , 能准确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