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
美国重振制造业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大 高速 宽带 接人 , 通 过建 立 全方 位 信息 网络 系统
来扶 持先 进 制造业 。
企 业 服 务 网 站 ,以便 为 美 国企业 提 供 更 好 的服
1 . 4 通过 融资 支持 强化 制造 业实 力
申请 高 达 5 0万 美元 贷 款 ,期 限 为 6 — 1 2个 月 [ 2 1 。
2 0 1 2年 ,该 方 案 预 计 可 以 帮 助 中小 企 业 解 决 1
获得 了美 国企 业 积极 的评 价 。
配 的融 资 支 持 。来 应 对 国外 非 竞 争性 的 官 方 融 资。 一 是对 进 出 口银 行 重新 授权 。 2 0 1 1 年1 2月 , 美 国 国会 通 过 提议 ,在 1 0 0亿 美元 的 贷 款上 限
内, 延 长该 银行 的授 权至 2 0 1 2年 5月 底 。 该 银行
贸 易 的效 率 。2 0 1 2年 2月 1 6日, 奥 巴马 政 府 已 向国会提 交 巩 固和改 革政府 法 。 一 旦该 法获 国会
通过 。 奥 巴马政府 提 出第 一项 行 动计 划是 把 美 国
政府 的六 个 部 门 以及 一 系 列 相 关 的计 划 组 合 在
一
代 表美 国制 造 商 的巨大 机 遇 。为 此 , 奥 巴马政 府
为 了加强 制造 业 和增 加 就业 机会 , 美 国政府 将 与 相关 单位 联 系 , 使进 出 口银 行可 以提供 相 匹
务, 提 供他 们需 要 的信 息 , 帮 助他 们成 长 。 为 了加
强 美 国制造 业在 全 球 经济 中 的竞争 力 , 奥 巴马认
2023年分析:美国制造东山再起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分析:美国制造东山再起对我国意味着什么波士顿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制造”或许已蓄势待发,预备东山再起。
其理由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美国将在将来五年里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
波士顿的此份报告猜测,到2022年,在美国销售的商品中,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将可能领先于中国。
奥巴马政府想必会欢迎波士顿公司的这份讨论报告。
由于在奥巴马为美国经济持续改善所拟定的诸项方案中,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美国各州大幅度的税收优待,正在使一些导致美国企业打算将生产业务迁到海外的理由开头变得不那么充分,甚至还使一些企业打消了将业务迁离美国的想法。
近几个月来,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福特等美国制造业巨头纷纷宣布方案,对于在美制造业投入新资金。
回过头来看,由于克林顿、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制造业缺乏足够重视,才使得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
虽然美国制造并不像一般人想象中那么衰落,但假如和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鼎盛时代相比,美国制造业如今的地位的确下降明显。
国际上,美国制造业1950年月最高峰时期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要超过40%,现在只有20%。
而在国内,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的30%下滑至11%左右。
正是在美国制造处于低潮时,20年来,中国制造抢占了先机,在全球市场有了应有的地位。
由于中国拥有众多低成本劳动力,高工资收入的美国无法与中国在需要大量工人生产的产品上竞争,如玩具、服装、家用电器等超市可见的产品等。
因而充斥全球媒体的好像只有中国制造,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超市里,人们会看到很多衣服或电器上贴着“中国制造”标签,外国消费者都在购买中国制造。
在许多人眼中,美国则制造需要更多科技和工程技术的产品,如飞机、半导体和机械等,似乎除了电脑软件、医药、飞机和好莱坞的电影就不生产什么了。
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可见,“美国制造”并没有消逝,只不过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比较少见罢了。
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

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潘辉汤毅摘要: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制造业回归;全球价值链;产业空心化;次贷危机F203 :A :1007-2101(2018)04-0066-07一、引言2008年秋季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诱发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回归”的战略。
综合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国内及国际背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提供的数据,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50年的26.77%下降为2016年的11.71%,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这与美国早期的“去工业化”战略有关,虽然该战略早期对促进美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外迁,国内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经济结构陷入了虚拟化趋势,经济增长缺乏持久动力,最终导致美国经济下滑,引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制造业回归”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带动更多的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从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复苏美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其次,美国的失业率、收入差距及社会稳定等局势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制造业就业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1948年该比率为28.72%,到2014年变为7.09%,共下降了21.63个百分点。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来源:《求是》作者:张晓晶李成一些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正在藉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来实现制造业的强势回归,并以此重构全球分工体系。
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该怎样应对?这是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回暖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
从产业价值链看,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延伸(主要指市场与研发),而将处于中间环节、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
这一分工的结果,使得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普遍经历了趋势性萎缩。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占比降至30%,2012年进一步跌落至17.4%。
在此期间的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
但自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
相对于其他行业,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就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
数据表明,1970—2009年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4.4%降为12%,但此后开始企稳,在2012年回升到12.3%。
从绝对值看,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也快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主要工业国家,同日本的增速相近。
许多人将此称作美国制造业的回归。
其实,在2011年,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经济学家就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制造业全面复苏的观点。
他们的分析表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于生产率的改进,加之廉价美元、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之外的其他后发经济体的承接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美国至少在针对北美市场的制造品生产中逐渐占优。
依目前趋势看,约在2015年前后,美国的竞争优势将较为充分地得以发挥,而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也不再是美国企业的“当然之选”。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美元汇率的竞争力、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能源、与新兴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差距缩小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苏。
美国制造业回归及相关政策走向分析

努 力 ,但 短 期 内美 国仍 未摆 脱 经 济增 长 停滞的阴 影 。奥 巴马执政 期间 ( 2 ( ) ( ) 9 年1 月一 2 O 1 7 年1 月 ),把改 革 重点放 在促 进 创新和振 兴实体经 济上 ,通过综 合运用政 治 、军事 、外交和金融手段形成 服务于创 新经济发展 的组合 支撑 工具 ,使 创新 战略 成为美国经济发 展的核心战略 。从加 大关 键领 域的创新扶持力度 、促进美 围长期经
一
济增长的优先领域以及 引领美 国第三次创 新创业浪潮等方面推进以科技创新 引领 的 结构性 改革 。应该说 ,奥 巴马 围绕科技创 新 开展的结构性 改革为美国经济复苏和 向
好增强 了核 心源动力和奠定了雄厚基础 ,
制造业大 罔的地位 上挤 了下去 . 正是中
国 经 济 ,尤 其 是 制造 业 的发 展使 中 美 经 济
r “ 圈宋制造\ I l , 创新 网络” ( NNMI )i
住逐步 F 降 . 他2 ( 1 l U : 纪r 1 ( 1 年代 ,剖造、 创
划 ,推动 围会于2 ( ) 1 4年年 通过 《 振 荚 造了美 围2 4 %的就 、 l l 岗 ,5 q 2 { l 纪8 ( 1 年
是源于克林顿 总统 ( 任期1 9 9 3 年1 月一 2 0 0 1 年1 月) 以来历届政府的一 系列错误政 策.
包括 : ( 1)美 国 在 北 美 自由 贸 易 、 定
( NA F T A)、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等国际贸 易谈判 中让步太多 ,未能充分保护本 闭制 造业 ; ( 2) 放任大量非法移民进 入美闭 , 争 夺 本 国人 的就 业机 会并 拉低 了 T资水 平; ( 3 ) 在全球 ,推广 “ 民主 ”意识形态 而错误地发动 多次消 耗巨大的战争 ,并为 盟 国承担 了太 多国防支出 ,从而导致同内 基础设施和民 生工程 投资不足 。二是 中国 吸走了 美国的制造业 资本 ,而把美围从第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的地域分布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制造业回流正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出口角度探讨了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制定我国出口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回流,出口,影响,对策一、绪论近年来,制造业的全球性分工趋势逐渐加速,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制造业回流的政策,美国制造业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其对我国出口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从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入手,探讨其原因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挑战。
二、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1. 减少我国出口美国制造业回流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更多的产品在美国本土生产,减少对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对我国造成了影响。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海外出口的需求下降了26%。
2. 改变我国出口结构随着大量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我国的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因为制造业占据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份额,随着制造业的缩减,我国出口也将随之降温。
而未来,我国的出口将逐渐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
3. 增加我国企业的成本由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生产成本将减少,相应的,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将增大。
由于我国经济的特殊性,对于环保和劳动力成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成本,他们将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售价以及效率的方式来应对美国制造业的竞争。
三、对策1. 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要想更好地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实现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摆脱低成本、低质量的生产模式,以此保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 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由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迫切需要新的拓展空间。
因此,我国应该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来缓解现有市场的压力,包括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欧盟的贸易合作,拓展新兴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程度。
美国经济正慢慢恢复中国经济将长期向上

美国经济正慢慢恢复中国经济将长期向上论文报告:美国经济正慢慢恢复,中国经济将长期向上一、背景分析二、美国经济正慢慢恢复的原因三、中国经济的长期向上趋势四、中美经济的互动与合作五、展望未来一、背景分析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备受关注。
美国经济的恢复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向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二、美国经济正慢慢恢复的原因随着COVID-19疫情的逐渐控制,美国经济正逐渐恢复。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财政政策在疫情爆发之初,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万亿美元的救援法案,这一举措提供了直接支持,包括向个人和企业发放支票和贷款,使美国经济得以持续增长。
2.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包括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通过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市场流动性。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3.科技创新美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方面。
在疫情期间,这些科技的应用让美国的监管系统、物流体系和企业运营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恢复。
三、中国经济的长期向上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长期向上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升级中国经济正在实现由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消费升级的转型。
消费升级将带来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数字化转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企业创新和转型。
3.外贸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出口市场在不断扩大,外贸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
4.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逐步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对居民消费结构、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4.投资吸引力中国国内外部投资环境也在稳步提升,其市场规模和潜力对全球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蚌埤学院 擎稚
J o u r n a l o f B e n g b u Co l l e g e
De c.20 1 3
第 2卷
第 6期
V o 1 . 2. N o . 6
美 国 制 造 业 回 归 战 略 对 中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影 响
关键词 : 美国制造 业回归 ; 国际直接投 资;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 C 9 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 2 0 1 3 ) 0 6- 0 0 3 7— 0 4
I mp a c t o n Ch i n e s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b y U. S .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Re g r e s s i o n S t r a t e g i c
中指 出 , 中 国的产业 结 构 调 整 大 大落 后 于 经 济发 展 的脚 步 J 。顾永 红 、 胡 汉 辉 从 理论 模 型 的角度 分 析
步 实施一 系 列 的制造 业 回归 战 略 , 并 占领 全球 制 造 业 的新 战 略 制 高 点 … 。美 国商 务 部 一 季 度 报 告 显 示, 美 国制造 业 出现 了对外 投 资 下 降 和 税 收利 润 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0 8年 金融 危机 的袭 击 充 分暴 露 了金融 、 房 地 产 等虚拟 经 济 的脆 弱 性 , 美 国重 新 认 识 到 实体 经 济
尤其 是 制造业 的重要性 。从 2 0 0 9年起 , 美 国开 始逐
增长 , 但长 期看 该计 划将无 功 而返 。 2 0 1 0年 , 林 毅夫 在《 内外部 失衡 原 因何在 》 一文
美国制造业发展及回流战略研究

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 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回流战略的提出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政府提出了 “制造业回流”战略,旨在吸引跨国企业回归本土生产。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回流战略的动因、实施效果及挑战, 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02
美国制造业概述
美国制造业的历史和发展
01
19世纪早期
02
19世纪后期
03
20世纪后期
美国制造业开始起步,主要集中 在纺织、制鞋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
美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 别是钢铁、石油、化工和电器等 行业。
美国制造业经历了转型和升级, 重点发展航空、汽车、电子等高 端制造业。
美国制造业的现状和特点
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提升品牌形象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 质量和附加值,塑造良好的企业形
象。
拓展国内外市场
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如 参加国际展会、开展跨境电商等,
增加市场占有率。
加强营销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 销策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
机遇
受益于技术创新、全球化、市场需求等因素,美国制造业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 发展潜力。
03
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确保在核心技 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吸引和培养人才
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同 时积极吸引国际优秀人才。
美国制造业回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综述

其他低成本国家竞争
★将采购机遇出口制造转移至中国以外的 其他低成本国家如越南、印尼和柬埔寨这 样的东南亚国家似乎是明智之举。
自动化限制
★虽然在生产自动化领域大举投资似乎可 以解决中国生产率低下的难题,事实上这 种想法低估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于中国 制造业的重要性。自动化减少了商品的劳 动份额,虽然它可以带来较高水平的生产 率,但无法使得中国相对于美国的总成本 优势得以显著扩大。
中国工资水平正在快速增长
★ 从2005年至2010年,工人的工资水平 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制造 业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了4%。20个 中国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0%以上 ,四川省甚至超出了30%。
生产率增长不足以弥补工资增长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工人的年平均产出 增幅为10%,几乎五倍于美国生产率的增 长水平。虽然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中,中 国的年平均生产率依然保持了8.5%的增 幅,但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仍然仅为工资 增速的一半。
◇堵塞税收漏洞
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种制度, 吸引企业把制造业工厂迁回美国
◇减免企业的税收 奥巴马总统签署并颁布法律,通过减免税收 抵消企业在美国投资新设备的成本。 例如:实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新税收减免政策, 用于支持那些投资于由于军事基地关闭或大型 企业关闭而造成的大规模失业的金融项目。
LOGO
制造业回流:
指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 海外向国内转移的一种现象,它既包括 将海外的工厂迁移回国,也包括在国内 建设工厂,取代在海外建厂和采购的计 划。
美国制造业回归涉及的方面 这七个行业总体上可以为美国经济 增加1000亿美元的产值,并降低近 20%-35%的美国非石油类贸易赤字。
7 6 5 4 3 1 家具 2 机械 金属 制品 电脑/ 电子 产品 塑料 和橡 胶制 品 电器 设备/ 电器 汽车 制造 业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

◇ 噌 籼 罅 婴 袋邋魏器 孑
L
椤 瘳 躐 躞 蠲 籀 骺
国也 长 期 保 持 世 界 第 科技研 发等服务部 门 ,美 一 大 服 务 出 口 国 的地 位 。另 一 方 面 , 大 量分析 显示 美 国制 造业 产值 和 出 口的复 苏 快 于就业 复 苏 。这虽 反 映 出美 国制 造部 门 生 产效 率 的较 快 相关 也 凸显 了社会 政 治基 础 的脆 弱 , 即 提高 ,但 政策 难 以得 到公 众 认 同 。如美 国经 济学 家斯 蒂 全 球 正 在 经 历 深 刻 的结 构 转 型 格利茨所说 ,在 造 大背景下 ,制 从 制 造 业 向服 务 业 转 型 ) 的 (即 业 的生 产 率 提 高 阜 致 就 业 下 降 。也 就 是 说 , 由 国社 会 不 可 于 发 达 经 济 体 比较 优 势 的变 化 , 美 能指 望 制造 业 真 的会 回归并 带 动 就 业 的上 升 。 四 、积极 应 对 美 国制造 业 回暖 “ 国制 造 业 触 轮 危 机 以来 , 美 由此 可 见 , 本 ” 景并 不 明 朗 。美 国是 否 底 反 弹 还 十分脆 弱 , 前 正在 经历趋 势性 的制造业 回归 尚难 定论 。但 不 一 真 们 应 密切 关 注 这 态 势 的发展 , 认 管 怎样 , 我 早 评 估 美 国制 造 业 回暖对 我 国经 济 的影 响 , 尽 准 备 应 对 预案 。 美 国制 造 从 比较 优 势 看 , “ ” 最 突 出 的核 断上升 , 这为
15%, 甚 5 0 % 。 品 的组 装 重 新 安 排 在 国 内 , 而 至 前 将 增 加 10%至 高 达 30%至 将 高 价 值 的配 件
强化 。 因此 , 在 经历 了数 十年 的制 造业 转 移后 , 1 3 0 降 到 ⒛ 13年 元 际有 汇 ,美 实 效 率 指数从 约 中 国等 后 发 国家 在 制 造 业 方 面 的优 势 已经 形 至 92。 这 为 美 国制 造 业 及 相 关 出 口带 来 了 明 显 的价 格 优 势 。有 计 量 分 析 表 明 , 实 际有 效 汇 率 指数 对本 国制造 业部 门 的增 长有 显著 的负 向 贡献 , 即 相对 于 贸易伙伴 本 币 币值 降低 或 提 高 , 会 促 进 或 阻碍本 国制造业 的增 长 。 最后 ,长 期 以来 , 支 持 和推 动制造业发 展 , 是 美 国产 业政 策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在危 机 影 响 下 ,近 年 来 美 国对 制 造 业 的政 策 支 持 力 度 明显 加 强 。如 在 危 机 高 潮 时 , 美 国政 府 向濒 临破 产 亿 的通 用 和克 莱 斯 勒公 司提 供 了高 达 6 5 0 元 美 ⒛ 10年 的救 助 贷 款 。其 后 , 在 的 国情 咨 文 中 , 奥 巴马 总 统 提 出 了在 ⒛ 1 5 年 前 实 现 出 口翻 番 “ 的发展 计 划 。为此 , 美 国商务 部 推 出 了所 谓 国 ” 一 计划 的成 效 家 出 口行 动措 施 。经过 努力 , 这 开 始 显 现 。在 ⒛ 1 2 年 国全 年 出 口额 达 到创 ,美 纪录的 2.2 美 元 。其 中 , 作 亿万 为最 主要 的制 造 至 ⒛ 12年 口 品 出 口在 ⒛ 0 9 年 之 间增 长 狎 % , 出 一 额 路 刷新 纪 录 。 三 、不 应 夸 大 美 国制造 业 的 回归 “ ” 以上 分 析 指 向 了美 国制 造 业 的 回归 , 很 一提 多 学 者 也 接 受 了这 一 看 法 。但 实 际上 , 这 法 充 满 争议 , 我 们 不 应夸 大美 国制 造业 的 回归 。 一 其 ,在 与新 兴 市场 竞 争 方面 , 美 国制造 业 并不 具 全 面 的优 势 。美 国页岩 气 革命 以及 机 器 人 的使 用 , 的 确使美 国制 造业 成本 下 降 , 但 由此 认 为美 国制 造 业 获 得 了全 面 优 势 还 为 时 尚早 。 美 国制 造业 的 回暖更 多地 反 映 了其 在 国际分 工 中的角 色转 换 。 以前美 国出 口大量 高 附加 值 的 小件商 品 ,而 将 低 附加 值 产 品及 组 装 外 包 给 后 发 国家 。现 在 这 一 形 势 发 生 了某 些 逆 转 , 个 别 成 ,这 是 对美 国制 造业 回归 的很 大挑 战 。 其二 ,能 源 繁 荣对 美 国 制 造 业 的 需 求 拉 动 效 应 有 限 。 目前 , 油 气 密 集 型 产 业 只 占美 国 GDP的 1 . 2 %占到 ,只 美 国制 造 业 的百 分 之 十 几 。 即使 到 ⒛2 0 年 源 繁 荣 仅 会 使 美 国制 造 ,能 0 至 .3 个 点 。因此 , 能 业增 长 每年 提 高 0 . 1 百分 源繁荣 对 美 国经济 增长 的影 响是有 限 的 , 且对 经 济增 速 无 长期 影 响 。尽 管 就 出 口而 言 , 油气 密集 型产 品 的 出 口确实增 加 很 快 , 但其 规模 尚 小 。如 在 ⒛ 1 2 年 , 油气 密 集 型 产 品 出 口达 到 236 亿 元 , 但整 个 美 国制 造 业 的 贸 易 逆 差 却 美 达到 77%亿 美 元 。油 气 密 集 型 产 业 对 规 模 庞 大 的美 国经济 的贡献是 微 不 足 道 的 。 其三 , 无 论 从 纵 向还 是 横 向 比较 看 , 美 国制 造 业 的 复 苏 基 础 都 极 不 牢 固。从 总体 看 来 , 至 0始 年,美 少从 1 9 7开 国及 其 他 主要 发 达 国家 的 制 造 业 规 模 即开 始 了趋 势 性 的下 降 , 而 近三 四 年 来 的所 谓 企 稳 回升 不 但 力 度 微 弱 , 且 在 过往 经 验 中也 不 乏 先 例 。 同时 , 在 公众更 为关切 的 02-201 就业 方 面 ,⒛ 间1 国制 造 业 就 业 ,年 美 G7国 的下 滑 甚 为 明显 , 在 家 中排 名 倒 数 第 二 , 仅 强 于 英 国 。⒛ 0 9 年 危 机 冲击 下 , 美 ,在 国就 一 业 指 数 在 年 间 陡 降近 1 0 个 远超过其他 点 ,远 国家 的降 幅 。 其四,美 国的真 正 优 势在 服 务 业 , 所 谓 制造 业 回归很 大 程 度上 有造 势之嫌 。美 国在 强 调 重 振 制 造 业 和 出 口翻 番 的 同 时 , 依 旧高 度 重 视 服 一 务业 的发 展 , 特 别是 贯积极 推动服务 贸易 的 开 放 。⒛ 1 2 年 美 国 主 导 的服 务 贸 易 协 定 谈 判 就很 好 地 反 映 了其 战 略 意 图 。事 实 上 , 时 至今 日, 美 国最 具 国际竞 争 力 的领 域 仍 然 是 金 融 和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实施效果分析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家在短期 内计划 在美 国新 设生产线的高新制造业 巨头 。
二、 美国制造业 回流 的原 因
( 一) 解 决 美 国就 业 问题
新兴市场 国家尤其是 中国在过去 十年里制造 业 出口占世
界的份额 由 5 %增 加到 1 5 %。而且 种 类齐 全 , 涵 盖了 劳
动密集型产品和重化工产 品以及 部分高科技 产 品。与 中 国相 比, 美 国制造 业在 2 1世 纪最 初 1 O年 失去 了约 5 0 0 万就业岗位 。另外 , 近年来美 国过度依 赖金融 、 网络经 济 等虚拟经济 , 导致制 造业 萎缩。美 国政府 为 了缓 解 国内 经济压力 , 提出了制造 业 回流计 划 , 重 塑 以新 能源 、 新技
划》 等 一系列措 施 , 鼓 励企业 在本 国建 厂 , 为制造 业 回流
本土创造 了 良好 的政策 环境。奥巴马在近期发表 的 2 0 1 3 年国情咨文 中, 重申 “ 要 将 制造业 放在 核心 地位 , 使美 国
成 为新就业 和制造 业的磁 极 ” 。因此 一些 美 国制造业 企 业纷纷 回流 。2 0 1 2年 1 2月苹果 C E O库克在 接受 美国媒
2 0 1 3 年 第 9 期・ 总 第 2 3 1 期
【 国际经贸】
对外镬
美 国制造业 回流的实施效 果 分析及对 我 国外贸 的影响
王 丽娜
( 辽宁师范大学 外 国语学 院,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 ) [ 摘 要 ]2 0 0 8年 国际金 融危机 爆发后 , 美国国 内主 张发展 制造 业 、 改变经济过分依 赖服务 业尤其是金
术、 新材 料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 的竞 争优势 日本 、 亚 洲 四小龙 以及 中国 和 印度等 国制造业的兴 起 , 美 国劳动力 迅速 向第 三产业
美制造业回流的影响和启示

美制造业回流的影响和启示美制造业回流的影响和启示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一方面说明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是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升级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对产业自我攀升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起自己的产业攀升机制。
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特别是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去工业化”过程,钢铁、汽车、消费类电子等制造业的生产已经大比例转移到其国土以外,引致美国出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逐年下降”的双下降现象。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改弦易辙,重新举起发展制造业的大旗,吸引海外制造业回流。
作为全球经济和制造业强国,美国在重振制造业上的举措对我国和我省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从经济上看,美国再工业化的措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图。
一是保持制造业的全球领先优势,争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从美国鼓励和发展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中可以看出,美国重新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向传统制造业的回归,而是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制造其他国家无法制造的产品,特别是大型、复杂、精密、高度系统整合的产品,确保美国在制造业之最高端、最高附加值的领域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
二是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促进国家经济结构优化。
自二十世纪末期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大规模地将实体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国家,导致本国产业失衡,大量资本进入虚拟经济领域,推高了资产价格,造成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过度衍生化,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通过再工业化,吸引制造业回流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美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关系。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全球价值链的纵向控制。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不断调整,特别是生产外包的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条逐渐形成。
在新型产业分工格局下,国际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将不在一个企业独立完成,而是由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由此推动国际产业分工从产品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
美国产业回归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8美国产业回归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江玉璋 张 璇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一、引言全球的贸易格局和分工体系自二战结束以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研发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把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借以找到廉价劳动力、低地租、便宜资源等各种优越的低廉成本。
正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分工,引起了自20世纪70年代起的一种趋势性萎缩在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领域内的广泛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增加值占世界总体的比例将近达到40%,然而,这一占比到2002年降至30%,在2012年又进一步跌落至近17.4%。
中国在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其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依托于第三产业的带动。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源于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似乎有了“逆转”,即美国制造业产业的回归。
将“美国流向海外的制造业产业的就业机会向美国本土重新流入,进而实现给美国带回几百万的工作岗位的计划”是特朗普所支持的制造业回归的本质。
近几年来,美国有关于生产机器人工业技术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其中页岩气技术推动能源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加之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致力于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产业,并且在全美范围内名为“Made in America”周的活动,此消彼长下,就引起许多先前在海外建厂的公司回归美国,一阵制造业迁美潮由此掀起。
二、美国产业转移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从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重点在于推动本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一步提高本国居民的就业率,从而使得美国“再次强大”。
其中涉及中国制造业的政策主要包含如下:(一)贸易政策在贸易方面美国提出了加大保护的主张,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要举行二次谈判,提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将中国认定在“汇率操纵国”的范围内,拟对来自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45%的高额关税,影响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有杀伤力

美国资本布局全球的制造业,据说近年来有很明显的态势是向美国回流,例如波音公司,开始削减其他地方岗位,并在美国本土招募人手,通用电气亦是如此,甚至如Master Lock这样的造锁公司,逐渐削减在华的生产能力,将就业岗位搬回美国。
美国商务部一季度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出现了对外投资下降和税收利润上升趋势,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在生效,美国的实体经济正显示振兴迹象。
尽管在报告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制造业回流趋势,但是它暗示,美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回升。
而最近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工厂竟然向中国出口筷子的新闻则刺激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中国都要遭遇到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挑战了?不过,也有一些学者不以为意,其主要原因无非两点。
一个是中美劳动力成本差距还是很大,按照汇率换算,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是中国的6倍,这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制造业回流美国要“跳跃”这个鸿沟并不容易。
另外一点是,中国的市场非常宽阔,消费能力高速增长,让生产基地尽量贴近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办法。
我们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趋势是确凿的,尽管它的回流强度还没有达到一个值得重视的水平,但相信这个趋势将会不断加强。
首先,很多人看到的是劳动力工资的6倍差距,但没有考虑如果中国的劳动力实际成本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上升(这是以最低工资的增长速度作为参考的,属于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速度。
其次,中国的通胀水平已经上升了6%以上,而美国大约在3.5%左右,通胀所形成的成本差距也是美国跨国公司必须考虑的,如果通胀保持2.5%的水平,再假设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美国人年均上涨15%,那么2020年之前,中国的“廉价”成本则完全消失。
如果,再将高昂的跨洲运输成本算进去,回流的动力更加充足。
美国制造业在中国生产,主要是销往美国。
高油价带来的高运输成本,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这几点都是“看得见”的解释,还有一个是很少有人考虑的“资本—劳动”转换问题,这属于隐蔽的解释。
浅谈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建议

加入 W T O后 ,中国凭借低廉 的生产成本 、完善的基础 设施 以及政 府给予的诸多优惠条件吸引了全球各地 的大量制造业投资 , 目前 我 国已 成 为了制造业大 国。反观美国 ,自第 二次 业革命后 ,美 国制造 业迅速 崛起 ,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从 2 O世 纪 8 O年代 开始 ,大批美 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萎缩 ,就业 率下 降明显。直到 2 0 0 8 年爆 发 的金融危 机 ,才让美 国政府重新意识到制造业对国民经济 的重要性 ,自此 ,美 国 制造业 回流开始拉开帷幕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 国制造业 回流的现状 、原 因 ,及其其对我 国制造业 、贸易 、金融方面的不 同影 响。并 且在最后给 出了相关 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文献 的分析 ,发 现美国制造业 回流对中国的影 响确实存在 ,因此 中国应该抓住这 次契机 ,加快结构调 整 ,促进 产业 优 化 升级 ,充 分 准 备 ,积 极 应 对 。 美 国 制 造 业 回流 现 状 从2 0 0 9年到 2 0 1 2年 ,美国政府先后推 出了多项政策来 帮助美 国制 造 业复兴 。2 0 0 9 年1 2月 ,奥巴马政府发 布了 《 重振美国制造业框 架》 , 2 0 1 2 年 2月 ,美国正式启动 了 “ 先进制造业 国家 战略计 划” , 1 2 月 ,白 宫宣布创设 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 ,以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 的制造 业产 业政策制定和执行 。在 2 0 1 2年 《国情 咨文》 中,奥 巴马进一 步认 定 , 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 长的关键是制造业 。 在这些有利 政策下 ,美 国制造业 回流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美 国波士 顿咨询公司调查 分析 ,1 4 % 的调查企业明确表明会将 一部分生产迁 回美 国 ,3 7 %的调查企业表 明有意 图将制造业生产从中国撤 出迁 回美 国 ,而 在年收人超过 1 0 0 亿美元 的大型美国跨国公 司中,有 回流意 图的比例几 乎过半 。2 0 1 2年年末 ,美 国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将 在美国本 土投资 1亿美 元生产其部分电脑产品 ;谷歌公 司宣布其旗 下新产 品将 回归美 国生产 ; 联想 、惠普等高新制造业公司也纷纷计划在美 国新设生产线 ,甚 至代工 企业富士康也紧跟科技巨头的步伐准备在美设立新工厂。
美国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美国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现今社会,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制造业水平。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在经历“去工业化”过程后,由于制造业转移和金融投机过度,导致产业日趋空心化,大量工厂倒闭,国内经济衰退,贸易赤字急剧上升。
为应对市场萧条、失业率攀升等问题,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部分海外制造业迁回本土发展。
一般而言,制造业回流是指跨国公司将过去在海外投资及生产的制造业转移回国的现象,主要包括海外工厂搬迁回国内以及通过本土建厂取代海外生产等情况。
2011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制造回归——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的报告,指出危机后美国正在向“低成本生产制造国家”转变,且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行业也将逐步回流美国。
据其推测,截至2020年,从中国返回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将会高达60多万个。
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专家大卫·辛奇—利维对108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调查显示,约有33%的受访企业考虑回国发展,其中14%的企业明确表示会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回国内[1]。
2011年起,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ATM制造商安迅公司(NCR)、佳顿公司、福特公司等已纷纷将生产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表示会在2012年将Mac生产线全部迁回美国本土。
这些都预示着“美国制造”将再度崛起。
1 美国制造业回流原因1.1 政策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政府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制造业发展、回归。
2009年,奥巴马政府颁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描绘了重振制造业的构想蓝图。
2010年,又出台《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等政策,为促进制造业回归作足准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采取税收减免方式降低制造业税收负担。
如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对回流企业给予20%的税收抵扣,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两年工资税减免,出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等。
美国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美国国制造业回流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现今社会,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制造业水平。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在经历“去工业化”过程后,由于制造业转移和金融投机过度,导致产业日趋空心化,大量工厂倒闭,国内经济衰退,贸易赤字急剧上升。
为应对市场萧条、失业率攀升等问题,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部分海外制造业迁回本土发展。
一般而言,制造业回流是指跨国公司将过去在海外投资及生产的制造业转移回国的现象,主要包括海外工厂搬迁回国内以及通过本土建厂取代海外生产等情况。
2011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制造回归——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的报告,指出危机后美国正在向“低成本生产制造国家”转变,且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行业也将逐步回流美国。
据其推测,截至2020年,从中国返回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将会高达60多万个。
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专家大卫·辛奇—利维对108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调查显示,约有33%的受访企业考虑回国发展,其中14%的企业明确表示会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回国内[1]。
2011年起,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ATM制造商安迅公司(NCR)、佳顿公司、福特公司等已纷纷将生产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表示会在2012年将Mac生产线全部迁回美国本土。
这些都预示着“美国制造”将再度崛起。
1 美国制造业回流原因1.1 政策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政府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制造业发展、回归。
2009年,奥巴马政府颁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描绘了重振制造业的构想蓝图。
2010年,又出台《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等政策,为促进制造业回归作足准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采取税收减免方式降低制造业税收负担。
如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对回流企业给予20%的税收抵扣,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两年工资税减免,出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等。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分解与效果分析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分解与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进行分解与效果分析。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详细讨论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内容和执行情况,分析回流效果和影响因素,并列举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在将总结政策效果,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情况及其效果,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政策内容、执行情况、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成功案例、政策效果总结、未来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自20世纪末以来,面临着制造业就业下滑、产能外移等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发展的进程,许多美国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以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
这导致了美国本土制造业的衰退和工厂倒闭,给经济和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政策,鼓励企业将生产线重新搬回本土。
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出台与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考量、就业问题、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随着全球化趋势逆转、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美国政府对于本土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研究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内容、执行方式以及效果分析对于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美国制造业在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竞争压力的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挑战。
研究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于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通过回流政策,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深入研究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摘要: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制造业回归;全球价值链;产业空心化;次贷危机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4-0066-07一、引言2008年秋季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诱发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回归”的战略。
综合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国内及国际背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提供的数据,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50年的26.77%下降为2016年的11.71%,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这与美国早期的“去工业化”战略有关,虽然该战略早期对促进美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外迁,国内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经济结构陷入了虚拟化趋势,经济增长缺乏持久动力,最终导致美国经济下滑,引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制造业回归”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带动更多的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从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复苏美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其次,美国的失业率、收入差距及社会稳定等局势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制造业就业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1948年该比率为28.72%,到2014年变为7.09%,共下降了21.6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加大。
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美银美林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过去三十年来,美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其中,底层民众家庭的财富不断缩水,少数富有家庭的财富不断膨胀。
到2013年为止,占人口90%的底层民众家庭所拥有的财富与占人口0.1%的最富裕家庭所占社会财富比例持平,均为23%左右。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恶化。
这种两级分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制造业的大量外迁,由此导致本土制造业就业人口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中产阶级的境况开始衰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制造业回归政策,旨在改变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态势,实现就业提升和社会稳定。
再次,全球价值链重构助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步伐。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原有的产业竞争格局正不断被打破。
以发达国家为首的新兴科技,如工业4.0、智能制造等,催生了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生产模式创新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不断涌现。
加之发展中国家纷纷崛起,导致发达国家原有的全球生产网络面临分化瓦解,各生产环节之间重新组合,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
与此同时,全球生产网络各个环节的产品附加值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其中,制造环节成为最引人瞩目的环节之一。
在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制造环节从原来的简单组装发展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智能化环节。
因此,制造环节将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话语权。
制造业回归正是基于追求更大的价值链分工价值,实现在新的全球价值链形成过程中占领制高点,牢牢控制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领导地位。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我国制造业到底影响几何?现有文献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认为制造业回归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也就谈不上对我国制造业有多大的影响。
布鲁金斯学会的两位学者Laurence Chandy和Brina Seidel(2016)①撰文指出,从长期来看全球化仍然是大势所趋,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很难成功。
盛斌(2017)认为,美国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是基于美国国内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空心化、移民与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反建制力量崛起等诸多因素的应激结果。
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追求发展的自然结果,反全球化的逆流必遭挫折,从而再次转向全球化的轨道。
以上观点均对全球化持乐观态度,依照这种逻辑,美国制造业回归作为一种逆全球化思维,必将失败。
另一类观点认为美国制造业回归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许亚运(2013)采用1997―2011年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在华制造业投资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
徐冰曦(2014)以部分制造业为样本,对美国对华FDI 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对华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显著。
以上文献从总体研判或实证研究的视角就美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鲜有文献对美国制造业回归进展的现实进行深入探究。
笔者试图用数据说话,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总量、行业、区域、技术等细分指标,进一步探索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及启示。
二、美国制造业回归的主要政策举措为了鼓励制造业回归,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法律框架、项目计划以及设立相关机构等。
200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同年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010年美国政府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正式签署为法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2017年美国共出台了大约11项有关制造业回归的项目计划。
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新政。
其中,4月29日签署成立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专门负责全球贸易事务以及促进美国制造业回归;2017年12月参议院通过减税方案,其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吸引制造业回归本土。
所有这些举措都显示了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步伐有加快趋势。
将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进行归纳,可以发现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组合符合经济学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理。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F(K,L,E),其中A为技术、K为资本、L为劳动力、E为能源(如图1所示)。
按照美国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六大类。
(一)技术进步政策最重要的政策要数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简称NNMI计划),该计划于2012年3月由美国联邦政府提出,其目的是强化美国科技创新,为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提供综合性的基础研究支撑。
为此,2014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投资了10亿美元组建各领域的制造创新研究所(以下简称IMI研究所),加快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根据NNMI计划,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试点机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和三个正式的IMI研究机构,它们分别是:下一代电力电子制造创新研究所、轻量制造和现代金属制造创新研究所、数码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所。
随着这些技术政策的落实,美将加快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进程,无人工厂的比例加大,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将随之下降。
从客观上来说,这些政策将有助于加快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进程。
(二)投融资政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为了刺激经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改善美国投融资环境发挥了较显著的影响。
由于大量流动性的释放,导致美元汇率走弱,提升了美国出口的市场竞争力。
货币和准货币的大量投放,国内的信贷规模不断上升,企业信贷成本降低,投融资环境得到改善。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美国的利率水平除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之外,远远低于中国、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恰好是美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多的地区。
这为该地区美国制造业回归提供了动力。
此外,美国政府为了吸引制造业回归,近年来不断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相关投资便利化政策,助推制造业回流。
(三)人才培养政策美国向来非常注重人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开启了新一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
美国对于STEM②方面的人才格外重视,为了吸引和保留STEM外国人才,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2年出台政策,将拥有STEM学科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签证持有人的毕业后实习期签证延长17个月。
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提交了《STEM教育战略规划(2013―2018年)》,并且,美国联邦政府投入30亿美元,建立STEM教育体系,加快STEM人才培养。
此外,美国政府曾三次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报告(2009/2011/2015),这三次发布的版本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制定具体的落实路线,借助人才、创新思维及技术工具的有效组合,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四)能源政策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与制造业回归最密切相关的有“能源独立政策”。
为贯彻这一政策,美国先后制定了关于能源领域的多部法律法规③。
特朗普上台以后,推翻奥巴马气候行动计划,退出《巴黎协定》,鼓励使用化石燃料,其最新的能源政策为“美国第一能源计划”,加大开发本土的页岩油气,尽量保证能源的自给自足。
这些政策的实行,加大了美国国内能源的供给,大幅降低了能源价格,有效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五)市场拓展政策为了配合制造业回归,美国还出台了各种市场拓展政策,促进本土产品销售。
2010年9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出口振兴计划》(NEI),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大力促进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按该计划,美国政府制定了新兴出口市场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出口协助,为新的或已经出口的企业改进信息与技术服务。
同时,美国还制定了“出口倍增计划”,通过设立进出口银行信贷,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开拓海外市场。
为了巩固成果,美国商务部于2014年推出了第二代“国家出口振兴计划”,旨在为出口商提供更便利的信息服务,帮助美国各种规模的企业增加或开始对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出口。
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重启“购买美国货”政策,明确规定包括钢铁在内的诸多产品必须来自美国制造,并增加了美国制造的具体权重。
(六)投资环境政策为了吸引制造业回归和吸引外资来美投资,美国在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推出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该法案7 960亿美元预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州和地方政府的3 18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加强对基础设施、能源、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特朗普上台以来同样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8年1月份特朗普要求国会起草并通过法案,拨款1.5万亿美元,建造新的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水道,确保美国拥有“安全、快捷、可靠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其次,美国国会通过减税法案、给予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大力降低在美投资企业成本,吸引海外的制造业企业回归美国,同时也吸引外资企业赴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