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项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3、竞技能力:运动员参赛能力。
24、协调能力:
32、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3、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客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34、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值。
35、速度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20、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检查评定、实现目标)六个环节。
2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单纯地发展某一个运动素质。( — )
22.优秀运动员在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 )
23.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
24.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份是在技、战术的训练十实现的。( + )
17、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常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 )
18、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 )
19.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课后无氧能
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 )
20.在对抗性项口中,全年安排双周期的训练,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界线。( — )
17、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方法途径。
运动训练学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说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以体育比赛为主要特点,以创建优秀运动成绩,争夺比赛优越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为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术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特意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依据特定的评论行为对运动员及其敌手的竞技术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术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拥有不一样表现形式和不一样作用的体能,技术,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升运动员的经济水平、达成训练任务的门路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依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构成的训练程序,依照预约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好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红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好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红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足歇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构造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好恢复状态下频频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2、连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中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备变换,以提升运转员踊跃性、兴趣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循环训练法:是指依据训练的详细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点,运动员依照既定次序、路线,一次王城没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5、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切、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①竞技体育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②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③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④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⑤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⑥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性、集群性、公开性、公平性、观赏性、规范性、功利性。
第二节①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知道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②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③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④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⑤运动训练研究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原则、内容、负荷、方法、安排。
⑥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运动训练、项群、专项。
第三节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②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③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④比赛结果的评定包含: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⑤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构成——竞技表现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心里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运动只能——知识运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①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实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特点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单选题: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7、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8、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提高竞技能力C.参加竞赛D.增强体制9、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D.社会效应10、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主要的竞技能力B.次要的竞技能力C.一般的竞技能力D.超常竞技能力11、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12、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超负荷B.适宜负荷C.最大负荷D.极限负荷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9、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训练内容B.训练负荷C.训练方法D.训练安排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7、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A.运动员B.教练员C.训练管理工作者D.训练科学家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B.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C.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D.显示国家的综合国力7.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层次所构成?A.一般训练理论B.项群训练理论C.专项训练理论D.特殊训练理论8.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除了技能,还包括哪些?A.体能B.战术能力C.心理能力D.智能填空题:1.提高运动员的和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总 复 习
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2、适宜的运动负荷原则3、超量恢复原理:4、体能:5、训练原则:6、多年训练计划:7、运动训练方法:8、训练的大周期:9、力量素质:10、竞技能力:11、竞技水平:12、运动训练:13、运动训练手段:14、重复训练法:15、间歇训练法:16、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7、变换训练法:18、比赛训练法:19、法特莱克训练法:20、速度素质:21、最大力量:22、快速力量:23、爆发力:24、分解训练法,25、完整训练法:26、循环训练法:二、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
3、最终目的:。
4、竞技体育的基本构件:、、、,主要的是;5、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其中体能包括、、三个方面。
6、对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诊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7、分解训练法主要有:、、、、。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9、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10、动力特征:、、3要素。
11、动作构成:、、、、、、7要素。
12、动作过程:、、3阶段。
13、比赛训练法包括有:训练法、比赛法、比赛法、比赛训练法14、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运用目的是:以发展系统为主,适当发展与系统混合供能能力。
15、完整训练法在技战术训练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或的完整结构和的内在联系。
16、顺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及作用:便于建立和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和。
17、逆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与作用: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的技术或战术的训练,如、、等动作。
18、负荷变换训练法有4种搭配方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
19、构成体能的3因素是:、、。
20.负荷量:可通过、、、等反应出来。
负荷强度:可通过、、、表现出来。
21.重复训练法的类型:、、重复训练方法。
2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一、基本知识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阐明运动训练过程普通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超量恢复原理: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恢复到最高水平上实施训练负荷,就是超量恢复。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没有恢复完全时实施训练负荷,就会出现劣变性。
3、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体能。
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5、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6、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它由5方面,7要素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
其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3方面。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9、运动训练手段: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它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0、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2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心率在110/分以下)11、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心率在120/分以上)12、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5、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20世纪30年代源于北欧山林中)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在大学学习运动训练学的过程中,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运动训练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
复习运动生理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详细介绍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各个系统的变化,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二、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方法学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的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复习运动训练方法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训练学导论》、《运动训练学原理与方法》等。
这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
此外,还可以了解一些成功运动员的训练案例,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和经验。
三、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复习运动心理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介绍了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自信心的培养、压力管理、目标设定等。
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案例,学习他们的心理调控策略。
四、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营养需求和摄入。
复习运动营养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详细介绍了运动员的营养需求、饮食原则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运动员的饮食计划和营养补充策略,学习他们的饮食调控方法。
五、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损伤与康复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损伤和康复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doc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妃竞技体育的重要纟II成部分,足为提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竹是体竹的熏要组成部分,是以体竹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缋,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裾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S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拟则运动训练方法:足运动训练活动屮,提品竞技运动水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屮,以提W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刈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AI时的1川歇时1川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S 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fi,足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而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側。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來:指4: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苗: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屮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卜‘,体力、技术、夂体素质、心理能力方而达到较高水平,并.R.平衡、协调、稳定,冇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成训结法:是一种按具有M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祚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孕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木特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运动管理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开性、娱乐性五、运动训练的定义: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是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六、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起始状态诊断;确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定;(提出反馈信息,发出反馈指令,组织、实施)实现训练目标。
七、运动训练的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子能力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八、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九、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
十、、运动成绩释义: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2.比赛名次十四、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十五、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十六、竞技能力的构成:体能(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技术、战术);智能;心理。
十七、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十八、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运动训练学复习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3、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答:从不同的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
(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4)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群体性;(5)公开性;(6)观赏性。
5、试述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要点: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3)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4)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5)身体训练;(6)技、战术训练;(7)心理、智能训练;(8)训练过程的计划与控制;(9)运动员选材;(10)负荷和恢复(11)项群训练理论等。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表现难美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中的表现难度和优美程度度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体操、技巧、蹦床、跳水、花样滑水、花样游泳、自由式滑雪、冰上舞蹈和武术套路等项目。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
5.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系统的控制性训练方法,不是直接地告诉人们在一堂训练课上如何组织训练,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7.运动训练方法:即指运动训练活动中,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8.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9.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0.持续训练法: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
11.重复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则称为重复训练法。
12.间歇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则称为间歇训练法。
13.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4.变换训练法: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15.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作循环训练法。
16.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作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17.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训练原则。
江苏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整理运动训练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 运动训练学概述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运动员训练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
运动训练学包括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训练计划等内容。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1)超负荷原理:通过对肌肉施加超过其适应能力的训练负荷,使其适应并提高。
(2)持续性原理:持续的训练能够增加运动员的身体耐力和心肺功能。
(3)阶段性原理: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成绩。
3. 运动训练的方法(1)基本训练方法: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2)专项训练方法:根据各项目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专项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的表现。
(3)心理训练方法:通过心理训练,调整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
4. 运动训练计划(1)训练周期划分:将整个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如基础期、提高期和保持期等。
(2)训练阶段划分:在每个周期内,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和目标,将训练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3)训练负荷控制:控制训练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以保证运动员能够逐步适应训练的负荷。
运动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 运动心理学概述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竞技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影响的学科,旨在帮助运动员充分发挥潜力,提高竞技成绩。
2.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概念(1)运动动机:指驱使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如成就动机、社交动机和健康动机等。
(2)注意力: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特定的注意力定向和控制,如专注力和宽关注。
(3)自信心: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对于竞技成绩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3. 运动心理干预技术(1)认知重构:通过改变运动员对自己和比赛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消极心理。
(2)积极自我对话:运动员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和自我激励,提高竞技表现。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运动。
2.竞技需要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6、致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有优异运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7、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答: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答: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4、体能训练的意义。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题型:概念4-10’简答6×5’论述2×15’方法应用1×30’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1竞技体育4个要素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②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运动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3系统训练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③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4周期训练1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周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②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后;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③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5区别对待1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2科学基础:①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②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③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6具体训练方法有哪8类1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2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完整、分解、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8种..7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心智训练①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②技能: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速度、~力量、~速率、~节奏..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③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脂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构成要素: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三、论述题概念、基本内容、科学基础1、力量训练强度确定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2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B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2次..C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3主要方法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 B对抗性练习 C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F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 G电刺激2、耐力训练种类、方法有氧耐力方法、无氧耐力方法1定义: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自我保护的反映..训练会导致机体疲劳;疲劳的产生则限制着有机体继续承受训练负荷..2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3有氧耐力训练方法:①持续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之间..这个训练强度对提高运动员心脏功能特别有效;对改进肌肉的供血能力、改造肌肉的直接吸收氧的能力也有特殊意义..B 负荷数量:负荷数量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可承受大负荷量..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C 工作方式:匀速持续跑;越野跑;变速跑;法特莱克跑..②间歇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在工作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分..B 负荷量;C 间歇时间:一般要求机体尚未充分恢复120次/分左右;便可进行下一次练习..D 休息方式E 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③循环练习4无氧耐力训练:①负荷强度: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其距离一般以400米为宜..②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3~4次;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2~3组或3~5组..③间歇时间:一种是次间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等..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这样做有利于使体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3、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A直观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队训练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其形成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水平的方法..B语言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C完整法:是指运动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D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E想象法:是指在训练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F表象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得准确技术动作得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G减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H加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4、年度周期划分;举例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1.5~2个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时间:不少于1 个半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与准备时期训练方法的特点相联系;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以便综合地发展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量较小..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1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2是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经验与教训;并制定下一年度的训练计划..时间:单周1~1.5个月双周2~3周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四、方法应用概念、基本内容、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运动员特点、项目特点、不同位置特点以下内容作为参考资料:1.系统训练一、系统训练原则释义: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二、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总是为求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安排;使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的准备;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的潜力;把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一、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动机是“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为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或主观因素..”运动员只有具有强烈的训练动机;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坚持多年系统训练;从而攀登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有力的社会保证也就成为坚持系统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学习、职业、经济收入、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状况;都对他的训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会给训练活动以有力的支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如全程性多年训练系统依次分为基础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及竞技保持阶段;一个持续4-12个月的训练大周期;依次分为准备时期及恢复时期次训练课也依次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等..训练过程的程序性表现在训练的各个方面..如发展周期性耐力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应以一般耐力和最大速度为基础;体操运动员学习旋空翻;则必须首先掌握后空翻两周及后空翻转体360度的技术..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2.周期训练一、释义: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二、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二;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三、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年度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基本训练周、比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3.区别对待一、释义: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二、科学基础: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三、训练学要点:为什么区别对待一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1、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2、训练对象: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3、训练条件..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更要注意通过课上观察、记录与运动员的成绩;通过批阅运动员的训练日记;以及通过专门组织的测试;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的变化;为科学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必要的依据..。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分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2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3 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4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6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7 运动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8 训练原则: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9 训练成绩:二、简答题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2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A 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B 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C 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D 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E 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3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4 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5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运动训练学的总复习资料:
1. 运动生理学: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运动生理变化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
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
2. 运动心理学: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动机、
自我效能、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心理
素质、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
3. 运动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关键肌群、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
防护。
4. 运动训练方法学:包括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训练目标、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5. 运动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运动营养需求、饮食原则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摄取。
6. 运动生物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技术。
7. 运动康复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 运动管理学:包括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政策与法规、运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组织的结构、管理和运营。
以上仅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部分内容,复习资料还需根据具体课程和课本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的资料进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题型:概念4-10’简答6×5’论述2×15’方法应用1×30’)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1竞技体育4个要素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②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运动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3系统训练(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
③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
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
4周期训练(1)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周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
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
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②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在一次负荷后,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
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③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5区别对待(1)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①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②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③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6具体训练方法有哪8类1)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完整、分解、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8种。
7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心智训练①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②技能: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速度、~力量、~速率、~节奏。
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
③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脂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构成要素: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
三、论述题(概念、基本内容、科学基础)1、力量训练强度确定(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2)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
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
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
B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2次。
C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
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
(3)主要方法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G电刺激2、耐力训练种类、方法(有氧耐力方法、无氧耐力方法)(1)定义: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自我保护的反映。
训练会导致机体疲劳,疲劳的产生则限制着有机体继续承受训练负荷。
(2)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3)有氧耐力训练方法:①持续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之间。
这个训练强度对提高运动员心脏功能特别有效,对改进肌肉的供血能力、改造肌肉的直接吸收氧的能力也有特殊意义。
B 负荷数量:负荷数量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可承受大负荷量。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C 工作方式:匀速持续跑;越野跑;变速跑;法特莱克跑。
②间歇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在工作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分。
B 负荷量;C 间歇时间:一般要求机体尚未充分恢复(120次/分左右),便可进行下一次练习。
D 休息方式E 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
③循环练习(4)无氧耐力训练:①负荷强度: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
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其距离一般以400米为宜。
②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3~4次,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
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2~3组或3~5组。
③间歇时间:一种是次间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等。
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这样做有利于使体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
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
3、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A直观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队训练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其形成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水平的方法。
B语言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C完整法:是指运动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
D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E想象法:是指在训练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F表象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得准确技术动作得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
G减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H加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4、年度周期划分,举例(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时间:1.5~2个月。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
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
时间:不少于1 个半月。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与准备时期训练方法的特点相联系,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以便综合地发展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