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08ff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8.png)
· 指南与共识·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摘要】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器官功能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保障,免疫健康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目标是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
免疫学领域研究解决了如何抑制或提高免疫状态的技术性难题,随之带来亟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检测和量化评估免疫状态,这是下一个挑战,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解决方案。
免疫状态量化检测与可视化评估对疾病防控、亚健康状态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家共识针对正常免疫状态定义和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免疫力)全面量化评估及可视化评分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正常免疫状态相关的基础概念和思考,探讨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方向和原则,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免疫力解码以及免疫健康领域基础课题和临床试验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免疫力;免疫细胞;免疫评估;免疫治疗;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 R617, R39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4-0005-10Expert Consensus on quantif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immune cell function stat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CPAM), Society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hina Medicinal Biotech Association (CMBA ), Society of Biological Diagnostics.Corresponding authors: He Qiang,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 Email:*******************Li Xianliang,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 Email:***********************【Abstract 】 The immune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organ function and preventing diseases. The goal of immune health management and immune treatment is to restore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how to inhibit or enhance the immune status has been solved in the field of immunology, but how to comprehensively detect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mmune status is still a challenge. There is no mature solution at present. The quantification detection and visualization evaluation of immune statu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b-health status management, and immune treatment. This expert consensus has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discussions on the definition of normal immune status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visual scoring techniques of immune cell function status (immune function), put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inking related to normal immune status, discussed the direction and principles of quantitativ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immune cell function status, and taken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decoding of immunity and the study of basic and clinical trials in the field of immune health.【Key words 】 Immunity; Immune cell; Assessment of immunity; Immunotherapy; Health management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7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066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32068、7232065)通信作者单位: 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贺强、李先亮)通信作者:贺强,Email : *******************;李先亮,Email : ***********************第 15 卷 第 4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4 2024 年 7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Jul. 2024 免疫系统是人类健康的基石,大多数疾病和健康状况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免疫状态管理是健康核心问题。
2017年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精华版)
![2017年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4cc3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a.png)
2011年
• Dalmau报道了3年内100例病人,说明该病 不是一种罕见疾病。
Dalmau J, et al. Paraneoplastic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teratoma. Ann Neurol 2007;61:25–36. Dalmau J, Lancaster E, Martinez-Hernandez E, Rosenfeld MR, Balice-Gordon R.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R encephalitis. Lancet Neurol 2011;10:63–74.
边缘系统症状:近事记忆减退、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3 个症状中的1个或者多个。
脑炎综合征:弥漫性或者多灶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基底节和(或)间脑/下丘脑受累的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且精神心理专科认为不符合非器质疾病。
3.2 AE诊断条件
3.2.2 辅助检查: 具有以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
《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 2017》 解读
临床医生面对的问题: 一项基于California 1500例脑炎患者的调查显示: 16%的患者找到了确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性脑炎 ) 13%的患者存在可能的发病机制 8%存在非感染性病因 2/3的患者病因不明
边缘性脑炎
(Limbic Encephalitis,LE)
推荐意见
抗神经元表面蛋白抗体相关AE包括抗NMDAR脑炎、边 缘性脑炎与其他AE综合症三类
欧蒙免疫印迹法(ANA谱3)模条本底颜色变深对结果影响2例分析
![欧蒙免疫印迹法(ANA谱3)模条本底颜色变深对结果影响2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b9440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7.png)
检测项目 病例 1 病例 2
ANA(S) <1:100 1:640
ANA核型 阴性 均质
表 1 2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
dsDNA(IU/mL) dsDNA荧光
4.58 633.34
阴性 强阳性
G(g/L) 64.3 37.6
IgG(mg/dL) -
2580
肝纤 4项 ↑ -
通讯作者:李 发 爵
有些研究中!在深色背景下!只要能观察到特 异性抗原位置条带阳性!均可视为明确阳性%若背 景颜色过深而严重影响到结果判读! 则样本不适 用于该检测体系!可考虑采用其他的检测方法(如 '3BD:)进行检测& 但本研究中血清稀释法再加上 BBC 作为补充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由于 观察样本例数有限! 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观察例 数及与临床的结合! 以对此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 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530+
实验与检验医学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01 0.2 3045+0/5+6 7*2,8,.*9 :;<=!"!#9>51=%&9?5=%
·病例报告·
欧蒙免疫印迹法(ANA谱 3)模条本底颜色变深对 结果影响 2例分析
章晓霞 1,李发爵 2,李湘成 3,陈民 2,苏悦 2,付红 2,彭丽平 2,梁小燕 2
!"&M#N&&$"%D$&"= @MB魏 方=抗 核 抗 体 与 抗 &验 与 检 验 医
学 !""N !C & M&DM!= (收稿日期 2021-02-22Q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https://img.taocdn.com/s3/m/9536435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4.png)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I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在规范我国AI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进展制定本部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AIH诊治水平。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诊断;治疗;实践指南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2021)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Abstract:Autoimmunehepatitis(AIH)ischaracterizedbyelevatedserumaminotransferaseandimmunoglobulinGlevels,seropositiveresultsforautoantibodiesandmoderatetosevereinterfacehepatitisinhistologicfindings.Itwillbemosthelpfulinimprovingsurvivalandlifequality,ifpatientsarediagnosedintheearlystageandtreatedappropriately,whichalsohelpsrelievesocialmedicalburdens.Chineseconsensus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2015)hascontributedtostandardizing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IH.Onthebasisofthefirstconsensus,attheendof2021,undertheorganizationof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expertsdevisethisguidewithlatestadvancesaimingtofurtherimprovethelevelof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utoimmunehepatitis.Keywords:Hepatitis,Autoimmune;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收稿日期:2021-12-25;修回日期:2021-12-25通信作者:马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maxiongmd@163.com[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21,60(12):1038-1049.DOI:10.3760/cma.j.cn112138-20211112-00796]1 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4.4免疫学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4免疫学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770e8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2.png)
2.作业反馈
(1)阅读理解:批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对于错误的理解,指出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释。
(2)问题解决:批改学生的问题解决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免疫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解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3)免疫学应用案例:提供一些免疫学应用的典型案例,如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
(4)免疫学相关期刊和书籍:推荐一些免疫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经典教材,如《免疫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等。
2.拓展建议
(1)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免疫学相关期刊和书籍,了解免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理论进展。
(3)免疫学软件:用于模拟免疫反应、疫苗制备等。
4.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免疫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教学:通过免疫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了解的免疫学应用实例;
(4)互动教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实时问答、讨论等互动活动。
(6)开展免疫学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开展免疫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疫苗接种宣传、免疫学知识普及等,提高社会责任感。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免疫学应用的相关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
(a)免疫学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b)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应用是什么?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免疫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130c62eefdc8d376ee3288.png)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
国外资料显示AIHA的年发病率为(0.8~3.0)/10万。
为规范我国AIHA的诊治,经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专家讨论,特制订本共识。
一、AIHA诊断、分型及特异性检查1.诊断标准:①血红蛋白水平达贫血标准。
②检测到红细胞自身抗体。
③至少符合以下一条: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或绝对值>120×109/L;结合珠蛋白<100 mg/L;总胆红素≥17.1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2.分型:(1)依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2)依据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 CAS)及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和混合型。
(3)依据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自身抗体阳性型和自身抗体阴性型。
自身抗体阴性型AIHA临床符合溶血性贫血,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而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3.特异性检查:(1)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查: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检测被覆红细胞膜自身抗体。
温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37 ℃,冷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②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AT)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温抗体。
③冷凝集素试验检测血清中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是IgM型冷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冷凝集素效价>1∶32时即可以诊断CAS。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6e606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e.png)
癫痫的自身免疫性病因研究进展(完整版)癫痫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范围约6 900万患者[1 ]。
即使在规范使用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的前提下,仍有约30%患者的癫痫发作控制不理想。
对癫痫疾病强调在病因层次进行管理,而“免疫性”因素已经被列入癫痫病因之一[2 ]。
“自身免疫性癫痫(autoimmune epilepsy)”的概念于2002年的国际自身免疫大会上首次提出,表明自身免疫因素在部分癫痫患者中的重要性[3 ]。
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出版的癫痫定义和分类指南中,正式将“免疫性”列为癫痫的六大病因(结构性、遗传性、感染性、代谢性、免疫性、未知)之一;“免疫性”病因的患者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与其他病因的癫痫患者在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从而成为研究热点[4 ]。
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癫痫”这一概念被大量应用,有很多学者对于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背景下使用“癫痫”一词提出质疑[5 , 6 ]。
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ILAE自身免疫和炎症特别工作组于2020年提出了两个新概念定义: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s secondary to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SSAE)和自身免疫相关癫痫(autoimmune-associated epilepsy,AAE)[7 ]。
2023年在Epilepsia上发表的一篇专家述评,对神经抗体相关癫痫的专业术语进一步澄清,将AAE修改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autoimmune encephalitis-associated epilepsy,AEAE),有助于明确此类癫痫发作和脑炎之间的关系[8 ]。
我们通过检索文献,对ASSAE和AEAE这两个诊断实体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神经科医生在临床上处理和应对自身免疫性病因有关的癫痫提供参考。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881071ba0d4a7302763ae8.png)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工具,随着早期诊断、规化治疗的开展,自身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目前自身抗体检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验方法,加上工作条件、传统诊疗习惯、结果判读以及医疗保险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不统一、不规现象。
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建议十分必要,可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检验医师提供参考。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形成分3步进行。
首先由来自全国大型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起草《建议》草案,然后将该草案提交由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消化科、血液科、神经科等组成的专家组讨论,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草案再次由起草成员讨论,形成初步建议,并对每项建议条目进行解读。
最后提交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专家进行投票评分(Delphi评分,分值从0分到10分,0分表示完全不赞同,10分表示完全赞同),计算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值±标准差)作为每条建议的专家认可度。
《建议》包括13条,每一条都附有基于GRADE 法[1]的证据分级、证据质量和专家认可度及其95%的可信区间。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器官或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的围,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前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类风湿关节炎(RA)、抗磷脂综合征(APS)等为代表;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及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https://img.taocdn.com/s3/m/986b8b3d4b73f242336c5f29.png)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一、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 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 G 和/或 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1)。AIH 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 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上世纪 60 至 80 年代,多项临床研究证 实,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 AIH 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甚至能逆转 肝纤维化, 从而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随着自身抗体和肝活检组织学检 查的广泛开展,我国 AIH 患者检出率逐年增加。AIH 已成为非病毒性肝病的重 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我国消化和肝病学界专家和临床医师们的关注(2)。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2015) 》 。 本共识旨在帮助医师在 AIH 诊治工 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认真分析 单个病例的具体病情,进而制订出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共识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 证据的质量(见表 1)和推荐强度等级(见表 2)进行评估。 二、流行病学 女性易患 AIH,男女比例约为 1: 4。AIH 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段,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 40 岁。最近,我国开展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回顾性 调查(入选患者年龄大于 14 岁)发现,AIH 的峰值年龄为 51 岁(范围:14-77 岁) ,89%为女性患者。北欧白人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1.07~1.9/100,000,患病率为 16.9/100,000,而阿拉斯加居民的患病率可高达 42.9/100,000(3)。丹麦一项全国范 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发病率为 1.68/100,000,且 AIH 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 势(4)。亚太地区的患病率介于 4-24.5/100,000 之间,年发病率在 0.67-2/100,000 之间(2)。目前,我国尚缺乏 AIH 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AIH 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 AIH 患者起病隐匿,一般表现为慢性肝病。最 常见的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体检可发现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 偶见周围性水肿。约 1/3 患者诊断时已存在肝硬化表现,少数患者以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的呕血、 黑便为首发症状。 少部分患者可伴发热症状。 10%~ 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这些无症 状患者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性与有症状患者相近。 AIH 可在女性妊娠期或产后首 次发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母婴安全非常重要(5)。 约 25%的 AIH 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可进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部分 患者 AIH 病情可呈波动性或间歇性发作,临床和生化异常可自行缓解,甚至在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解读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b1bd42a580216fc700afdae.png)
1964
2010 RA新诊断标准( ACR/EULAR)
RA相关的自自身身抗体
名 称
类⻛风湿因子子 RA33/36抗体 Sa抗体 抗角角蛋白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子 抗CCP抗体 抗CB10抗体 抗BiP抗体
敏感性(%)
50--70
特异性(%)
86 93.6 78-97 87-92 70-90 96 70-88 92
特发性血血小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燥综合征 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绝经过早(少数病例)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皮病
男性不育(少数病例) 多发性肌炎/皮皮肌炎 交感性眼炎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抗磷脂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血血管炎
寻常型天疱疮
自自身身免疫性肾小小球肾炎 肺肾出血血综合征
已明确40多种,高度相关20多;可能相关100多种
《自身抗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n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7):437-443
n n n n n n
1.怀疑自身免疫疾病检测自身抗体 2.公认方法、定量/半定量/滴度 3.检验与临床结合 4.诊断标准中的项目应开展 5.ANA、dsDNA抗体规定 6.不同疾病推荐:RA、SLE等
n
n n n
6、ANA–IIFA依赖于试剂、设备和其他因素,因而筛查 稀释度可因地而异。 一个ANA的异常结果应是在正常 对照人群第95百分位以上的滴度。通常而言, 以 Hep-2细胞为底物检测ANA评价成人人群SARD时,所 用的稀释度为1:160; 7、 ANA阳性时,推荐同时报告荧光图型和最高稀释度; 8 、ANA–IIFA荧光图型的报告应采用标准化术语; 9、可能时,除了细胞核荧光图型外,其他的细胞浆和 有丝分裂荧光图型也应一并报告;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4bb6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d.png)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化性胆管炎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多样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准确快速地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通过对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自身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等技术进行,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在临床实践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首先,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鉴别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可以明确诊断。
其次,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一些自身抗体的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ANA),通过监测ANA抗体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测疾病的复发。
最后,自身抗体检测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在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中,抗胆管细胞抗体(anti-CA)的检测结果可以指导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然而,自身抗体检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首先,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并不是绝对可靠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依赖临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自身抗体的检测也受到技术的限制,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
因此,为了提高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专家建议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性。
其次,建立完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指南,帮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和解读检测结果。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e4dd6c9581b6bd97e19ea6d.png)
ANA的检测方法
建议4
• 推荐以HEp-2(人上皮-2)细胞为实验基质的 IIF法是进行ANA检测的参考方法和首选方法。
–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ANA相关AID而其他方法检测 ANA结果阴性时,必须采用IIF法重新检测ANA。
– HEp-2细胞包含大约100 至150 种自身抗原其它 初筛方法仅具有少量自身抗原
核仁型:Scl-70、RNA多聚酶、PM-Scl和原纤维蛋白等 核浆点型:着丝点、核点等
胞浆颗粒型:线粒体、Jo-1、核糖体等 细胞浆 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
分裂期细胞阳性:纺垂体、中间体、中心粒等
抗核抗体谱的命名
1. 以首先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名字命名,如抗Sm、 抗Sa 抗体等;
2. 以相关疾病命名,如抗Scl-70、抗SS-A、抗SSB 抗体等;
3. 以抗原的部位命名,如抗核仁抗体、抗线粒体 抗体、抗核膜抗体、抗细胞浆抗体等;
4. 以抗原的化学名称分类命名,如抗DNA、抗RNP、 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
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ANA定义
汁性肝硬化,少数干燥 综合征。
此荧光模型至少 有4种自身抗原: Sp100, PML, SUMO-1 和2。对 原发性胆汁性肝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温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戴新建
• 1957年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对 ANA检测的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 2014年欧洲《抗核抗体检测的国际建议》。 • 2014年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发布
了《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 应用专家建议》。 • 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d50afebe1e650e53ea9990.png)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
国外资料显示AIHA的年发病率为(0.8~3.0)/10万[1,2,3]。
为规范我国AIHA的诊治,经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专家讨论,特制订本共识。
一、AIHA诊断、分型及特异性检查1.诊断标准:①血红蛋白水平达贫血标准。
②检测到红细胞自身抗体。
③至少符合以下一条: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或绝对值>120×109/L;结合珠蛋白<100 mg/L;总胆红素≥17.1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2.分型:(1)依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3,4,5,6,7,8,9]。
(2)依据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 CAS)及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和混合型。
(3)依据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自身抗体阳性型和自身抗体阴性型。
自身抗体阴性型AIHA临床符合溶血性贫血,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而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3.特异性检查[3,10,11]:(1)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查: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检测被覆红细胞膜自身抗体。
温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37 ℃,冷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②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AT)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温抗体。
③冷凝集素试验检测血清中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是IgM型冷抗体,与红细胞最佳结合温度为0~5 ℃。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187fe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8.png)
申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要点【摘要】中枢禅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真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鞠)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一类疾病的阜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
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为此,中华医学会冲经病学分会冲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飞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鞠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到金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棚l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杂,包括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L髓硝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 且多发性硬似MS L急性播散性脑脊髓到ADEM L自身免疫性脑虫在AE上CNS血管炎等,发病机制复杂,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真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冲经系统引起的免疫炎性反应在真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冥中,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脑炎和CNS炎性脱髓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两大类疾病在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又相对常见,因此,我们主要对CNS炎性脱髓辅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抗体检测给出指导性建议。
一、CNS炎性脱髓硝疾病常见的CNS炎性脱髓鞠疾病包括MS、NMOSD、MOGAD、ADE M等疾病,这些疾病真高相对独立的临床特征,一些真高诊断意义的体液标志物,如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 L水通道蛋白4( A QP4)抗体及髓硝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等,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工具,随着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的开展,自身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目前自身抗体检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验方法,加上工作条件、传统诊疗习惯、结果判读以及医疗保险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不统一、不规范现象。
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建议十分必要,可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检验医师提供参考。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形成分3步进行。
首先由来自全国大型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起草《建议》草案,然后将该草案提交由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消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组成的专家组讨论,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草案再次由起草成员讨论,形成初步建议,并对每项建议条目进行解读。
最后提交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专家进行投票评分(Delphi评分,分值从0分到10分,0分表示完全不赞同,10分表示完全赞同),计算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值±标准差)作为每条建议的专家认可度。
《建议》包括13条,每一条都附有基于GRADE法[1]的证据分级、证据质量和专家认可度及其95%的可信区间。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器官或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的范围,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前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类风湿关节炎(RA)、抗磷脂综合征(APS)等为代表;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及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自身反应性T细胞、B细胞的活化和自身抗体、炎性因子的产生。
由于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自身抗体本身就成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标记物。
二、自身抗体的分类、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1.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1)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A、可提取核抗原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ANA的检测方法很多,目前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仍然是ANA检测首选方法。
A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应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判定其意义。
(2)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ANA的靶抗原众多,采用盐析法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的一类抗原统称为ENA。
临床常用抗ENA抗体主要包括抗Sm、U1-RNP、SSA、SSB、Jo-1、Scl-70和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2]。
其中抗U1-RNP抗体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出现,但高滴度抗U1-RNP 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有诊断意义。
抗Sm抗体是SLE高度特异性的血清学标记物[3],在一些检测方法中,常与抗U1-RNP抗体相伴出现,现重组抗原的应用,可以出现单独抗Sm抗体阳性。
抗Ro(SS-A)抗体和/或抗La (SS-B)抗体阳性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准。
抗Ro (SS-A)抗体的靶抗原由分子量为60kD和52kD的两种蛋白质组成,抗Ro-52kD可出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一般不作为诊断依据;抗Ro-60kD抗体与干燥综合征密切相关。
抗La(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
抗Scl-70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中的血清学标记物,与预后不良、肺纤维化、心脏病变有关。
抗着丝粒蛋白(CENP)抗体是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特异性的血清学标记物,提示预后良好。
抗Jo-1抗体属于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抗体群,在皮肌炎(DM)或多发性肌炎(PM)患者中的阳性率约为25%-30%,该自身抗体群还包括抗PL-7、PL-12、EJ等。
抗Mi-2抗体几乎只出现于皮肌炎患者,阳性率约为20%。
抗PM-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较特异的抗体,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阳性率约为13%。
目前,这些自身抗体的常用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
(3)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该自身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95%),是SLE分类标准之一[3]。
其抗体滴度在多数SLE患者中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可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并与SLE患者的肾损害相关[4]。
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放射免疫法(Farr法)和ELISA法。
(4)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小体抗体可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在SLE患者中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0%[5]。
常用的检测方法为ELISA。
(5)抗C1q抗体抗C1q抗体除与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相关外,与SLE患者并发狼疮性肾炎及其活动性也密切相关[6]。
常用的检测方法是ELISA。
(6)抗磷脂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谱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CL)抗体、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抗凝血酶原(PT)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PS)抗体等,在我国SLE患者中检出率约为20%-30%,是SLE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7]。
检测LA或抗CL-IgG/IgM或抗β2-GP1-IgG/IgM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血清学标准。
LA通过体外凝血时间来定性测定,其它抗体常通过ELISA 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7)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ANCA的靶抗原有十余种,与临床最相关的是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两者与ANCA相关血管炎,即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以及这些疾病的肾脏表现密切相关[8]。
IIF和ELISA联合应用是检测ANCA的最佳方法。
(8)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AECA与血管炎和多种风湿病中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如白塞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等。
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
目前检测AECA常用的方法是ELISA和IIF。
(9)类风湿因子(RF)IgM-RF是RF主要的自身抗体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0%-90%,是2010年ACR/EULAR颁布的RA分类标准中的血清学检测项目之一[9]。
另外,IgA-RF和IgG-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也可能有一定提示意义。
免疫比浊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是目前常用的RF定量检测方法。
除RA外,RF也可见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感染以及肿瘤性疾病等。
(10)抗瓜氨酸化蛋白/肽抗体(ACPA)ACPA是一组对RA 高度特异的自身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属于抗丝聚蛋白抗体(AFA)群,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同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呈正相关,目前常用检测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是RA最新的分类标准中的血清学检测项目之一,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10]。
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目前,抗CCP抗体和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检测的最常用方法是ELISA。
2.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ANA谱ANA 在AIH患者中阳性率可高达70%-80%,是疾病诊断评分的指标之一,但是缺乏疾病特异性。
PBC患者ANA阳性率为50%左右,在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可达85%[11]。
抗Sp100抗体和抗PML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可达30%和20%。
抗gp210抗体和抗p62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7%-35%和20%-30%,是PBC高度特异性的标记物(特异性>95%)。
(2)I型、I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AIH-2型)相关自身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ANA与AIH-1型相对应。
IIF是检测ASMA获得最佳特异性和敏感度的方法。
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细胞溶质-1(LC-1)抗体用来定义AIH-2型,通常用ELISA或免疫印迹法来检测。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腺(SLA/LP)抗体是AIH的特异性抗体,一般不作为AIH分型依据,可通过ELISA或免疫印迹法来检测。
(3)抗线粒体抗体(AMA)AMA是PBC的标志性抗体,阳性率在90%-95%之间[12]。
根据靶抗原不同分为9个亚类,即M1~M9,与PBC紧密相关的是M2、M4、M8和M9。
AMA-M2是PBC特异性和敏感度最强的诊断指标,M4常与M2并存,而M9阳性常提示患者处于PBC的早期。
IIF法用于AMA筛查,区分亚型常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
3.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1)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是用来定义“抗NMDAR抗体脑炎”的标志性抗体[13]。
此外,抗NMDAR抗体可能与SLE 患者神经精神的异常状况相关。
(2)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是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标志性抗体。
可用于NMO与多发性硬化症(MS)的鉴别诊断,在NMO患者中的敏感性约为58%-76%,特异性可达85%-99%[14]。
IIF或基于靶抗原转染细胞的检测(CBA)是该自身抗体首选检测方法。
(3)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syndrome)、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感觉神经病、米-费综合征(Miller-Fishersyndrome)等脱髓鞘外周神经系统神经有关;神经肿瘤抗体如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抗CV2抗体等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密切相关;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重症肌无力确诊的重要参考依据;抗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GKC)复合物抗体、抗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受体、抗AMPA受体抗体、抗GABAB受体抗体、抗甘氨酸受体抗体等与边缘性脑炎、脑脊髓炎、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抗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抗体、抗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等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的致病机制有关。
4.其它自身抗体(1)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TG)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是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标志性抗体,也可作为产后甲状腺炎、无痛性Graves病等甲状腺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