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合集下载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抗炎 药、免疫抑制剂等,同时配合物 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血液检测(如抗核抗 体检测)和组织活检等结果进行诊断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为主,如免疫抑制剂、糖皮 质激素等,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 治疗。
硬皮病
诊断方法
根据皮肤变硬、僵硬和厚实等典型症状,结合血液检测和皮肤活检进行诊断。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 查,寻找可能的病变部位和体 征。
初步筛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选 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初步筛查。
确诊与评估
结合初步筛查结果,进行组织 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等进一步确 诊手段,并对病情进行全面评
估。
治疗方法
03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
功能。
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严重畸形、器官功能衰竭等, 可考虑手术治疗。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有害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达到缓解症状的 目的。
放射治疗
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采用放射治疗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普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知识,包括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防等。
分类
根据受累器官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特异 性自身免疫病两大类。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 多个器官和系统;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等,主要累
及某一特定器官。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胃壁细胞、细胞核DNA抗体等。

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疾病。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达到保护自身和排斥异体的目的。

正常人体血清中可存在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但它们的水平极低,不足以破坏自身成分,可清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就是自身免疫反应。

当这种反应过强,导致严重组织损伤,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过程通常通过盖尔及库姆斯二氏分型的Ⅲ型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自身组织(自身抗原)先刺激免疫系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此两者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再引起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也可通过Ⅳ型变态反应机理,直接因淋巴细胞的激活而发生。

关于自身免疫过程发生的机理,有多种学说:①禁忌细胞系学说。

身体中出现突变淋巴细胞,并由于某种刺激而增殖活跃起来。

由于这种突变淋巴细胞系抗原结构上的异常,使它将正常的自身组织认为异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

②隐蔽抗原学说。

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只有曾受淋巴网状系统检验的组织才被识别为自身组织,受到保护。

有些器官和组织,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晶体、精子等,在胚胎期没有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不受保护,一旦因为感染、外伤等原因,这些组织的自身抗原释放入血液或淋巴液,就可刺激产生自身抗体,造成组织损伤。

③自身变异学说。

正常组织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刺激而发生变异,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自身组织而受到排斥。

④免疫清除功能障碍学说。

由于免疫缺陷,不能有效地清除突变的淋巴细胞或抗原,导致自身免疫过程。

⑤交叉反应抗体学说。

由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成分与外界抗原具有相似的抗原性,当机体清除外界抗原时,同时损伤了这些具有相似抗原性的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鉴别诊断
对于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免疫检测 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等。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 病情。
VS
疗效评估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免疫检测结果的变化, 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为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度。
分子免疫检测
单克隆抗体技术
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蛋白质的表 达和功能,了解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
改变。
基因芯片技术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了解疾 病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表观遗传学技术
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了解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征。
比较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免疫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诊断价值
01病的早
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监测病情
02
通过定期检测自身抗体水平,评估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预后判断
03
某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通过免疫检测可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常见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皮疹、疲 劳等。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 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是否存在 自身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检 测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简介: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在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甲状腺、胰腺、关节、肌肉、肺部、肾脏等,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和影响生活质量。

原因与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遗传因素在某些免疫相关基因上的突变或多态性可以增加患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类型: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导致疼痛、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

尽管关节受累最为明显,但该疾病可波及体内多个系统。

2. 糖尿病(Diabetes): 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胰岛细胞破坏性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分为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

3. 乳糜泻(Celiac Disease): 乳糜泻是一种对麸质过敏的免疫性疾病,特点是小肠黏膜对麸质异常反应,导致吸收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远离含麸质的食物是乳糜泻的主要治疗方法。

4. 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脏等。

常见症状包括皮疹、关节炎、疲劳、发热等。

5.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包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炎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则是甲状腺过度活跃。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攻击血小板,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皮下淤血、瘀斑、瘀点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与治疗
某些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使 用、化学物质暴露等可诱发或
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 器官,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口腔溃疡、贫 血等。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常用的 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 等。
加强医患沟通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和 管理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难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导致诊断困难,常常需 要排除其他多种疾病。
治疗局限性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但难以根治。长 期使用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和耐药性。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等)、血浆置换和对 症治疗等。
03
免疫学异常与自身免疫性 疾病关系探讨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耐受的破坏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成 分产生免疫耐受,不引发免疫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耐受被破坏, 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
免疫调节失衡
免疫系统中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以 维持免疫反应的平衡。当免疫调节失 衡时,可能导致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反 应,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与治 疗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4
目录
•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介绍 • 免疫学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探
讨 • 治疗方法及策略分析 • 患者管理与教育建议 • 总结与展望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应对外界的病原体和异物等,但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会误判自身正常组织为外来威胁,从而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首先影响关节软骨,导致疼痛和肿胀。

随着疾病的发展,也可能影响其他部位,如肺部、眼睛和血管等。

2. 狼疮狼疮(Lupu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肾脏、心脏和肺部等。

该病的症状包括全身疲劳、关节疼痛、皮疹、发热和头痛等。

3.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的疾病。

该病的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亢进,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减退等。

4.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许多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肌无力症、溃疡性结肠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目前学界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遗传等。

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触发因素之一。

比如感染、毒素、药物等均有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仅从基因的角度看,大约有80%左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

3. 免疫系统因素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与免疫系统自身的调节失衡相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细胞可以容忍不应攻击的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医生的检查和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测,如抗体测试、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其他以及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核抗体

生活方式的调整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吸烟和饮酒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因此,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吸烟和饮酒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 影响,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注意保暖
寒冷环境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症 状加重,因此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 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分类
根据累及器官和系统的不同,自身免 疫性疾病有多种分类,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等。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机 制中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自身 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异常
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导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活化, 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
戒烟限酒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免对 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注意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如工业废气、农药等,以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控制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室内过敏原和细菌滋生。
减轻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的 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等。
03
抗核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后,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
指导治疗与预后评估
根据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合患者 的药物和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抗核抗体检测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 为患者和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自身免疫性疾病课件

自身免疫性疾病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 多发性硬化 Graves病 重症肌无力 SLE I型糖尿病 类分湿性关节炎 桥本甲状腺炎
女/男
0.3 < 0.5 10.0 4-5 1 10-20 1 3 4-5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 制及典型疾病
介导成分

二、类超型I 敏反速应发名型的、称过分敏型类
II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 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眼部并发症——视网膜水肿、白内障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受累 糖尿病足——足部溃疡、坏疽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监测:电子血糖分析仪
采血针 专用试 条
采血笔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 mmol/L,高于7.0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6.1-7.0 mmol/L间称为空腹血糖增高 饭后两小时的血糖 :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 mmol/L。餐后血 糖 的诊断标准是 11.1 mmol/L以上。7.8-11.1 mmol/L间称为餐后血糖增高。
3.调节性 T细胞的功能失常 有CD4+CD25+Treg 功能异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ICD):激活的效应淋
巴细胞在行使效应功能后死亡的现象。 Fas基因 突变的个体可发生系统性自身免疫综合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革兰阴性菌、CMV\EBV、HIV均为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
sites):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手术、 外伤、感染时该部位的抗原可释放出来 。
2.自身抗原的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 身抗原发生改变。
3.分子模拟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医学免疫学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1、SLE
SLE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和抗 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血管壁上,激活 补体系统,由此产生血管炎。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病 变。
主要免疫学特征
1.抗核抗体(ANA)阳性,较为特异的抗核抗体为抗dsDNA 2.出现多种其它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抗Sm抗体等 3.IC和补体沿肾小球基底膜、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沉积 4.病情活动期,血清补体水平下降
终止感染
自身免疫或自身免疫病
一、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 自身免疫(autoimmune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形成特异性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
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意义:清除衰变的自身成分。 2.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 自身免疫反 应达到一定强度,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引发临 床症状的疾病状态。
自身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 积在’肾小球、关节和其他器官的小血管壁,激活补
体,引起炎症,进而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 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 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等。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RA是滑膜关节的慢性炎症
一、 主要免疫学特征
1.血清和滑液中存在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抗角 质蛋白抗体等阳性。
2、增生的滑膜组织中,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如CD4细胞、 CD8细胞、浆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的不断浸润,炎症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多见。 4.增生的滑膜细胞和新生增多的微血管长入软骨、骨组织
2)继发性AID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避免诱发因素
定期体检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等可能 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因素,以降低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日常护理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随意 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总结词
这是一种影响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等。甲状腺 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导致心跳加快、体重增加或减少、情绪波动等。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 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室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结词
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青年 女性。
详细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红斑、关节 疼痛、光过敏、反复发热、疲劳等。肾脏、心脏、神经系统 等器官也可能受累。
自身免疫性肝炎
总结词
这是一种导致肝脏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减退、黄疸等。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肝硬 化和肝功能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 录
•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研究展望
01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 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 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ity Diseases
一概述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状态。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多数自身免疫病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γ-球蛋白;
3.患者血液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仅有少数为自限性;
6.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少年;
7.有遗传倾向;
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
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0.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

(三)确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
1.证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
2.找到自身抗原;
3.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
4.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者T细胞的致病能力。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1.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限某特定器官,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导
致自身免疫病。

2.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又称结缔组织病或
胶原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1. 隐蔽抗原的释放。

2. 自身抗原改变。

3. 分子模拟。

4. 决定基扩展。

(二)免疫系统异常
1. 淋巴细胞多克隆的非特异性活化:
(1)内因:淋巴细胞生长控制机制紊乱,如MRL-lpr小鼠为SLE的动物模型,其FAS基因突变,FAS蛋白胞浆区无信号转导作用,不能诱导T细胞调亡。

(2)外因:各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物质,如IL-2等细胞因子的应用及LPS和超抗原的作用。

2.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APC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

T-B 细胞之间的旁路活化。

原因(1)病毒感染B细胞。

(2)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超抗原。

(3)B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被修饰。

(三)免疫调节网络失调:Th1和Th2细胞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 IDDM等。

Th2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展,如SLE等。

(四)病源微生物感染。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损伤机制
1.发病机制主要为: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2.特点:1. 靶分子的多样性;2. 反应细胞的多样性 ;
3. 自身免疫应答包括初次应
答和再次应答。

3. 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 抗体与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介导ADCC破坏
细胞。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 抗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刺激或阻断细胞的功能。

如Graves 病、重症肌无力。

5. 抗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物质结合: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杀伤破坏自
身细胞。

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 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IC沉积局部: 活化补体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6. 自身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及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如胰岛
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

7.自身免疫耐受:
(1)中枢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生理性无反应状态,具有抗原特异
性。

自身免疫耐受是最常见的天然免疫受。

天然免疫耐受的形成主要是未成熟T、B淋巴细胞经过克隆清除或阴性选择的结果。

(2)外周免疫耐受:发生在胸腺和骨髓中的阴性选择不能完全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
胞,这些淋巴细胞进入外周后成为自身免疫潜能细胞。

(potentially
autoreactive lymphocytes, PAL)
(3)自身免疫潜能细胞耐受机制的调控:
a.活性封闭:未活化的T细胞在没有共刺激因子的参与而结合MHC/抗原肽——进入无活性状态。

b. Th细胞控制的耐受; Th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其TCR识别B细胞递呈的MHC/
抗原肽,而T细胞多处在耐受状态。

c.活动范围的限制:表达L-选择素和CD45RA的未活化的自身免疫潜能细胞只能在淋巴和血液内循环。

d. 膜型抑制性分子的表达:T细胞活化后表达CTLA-4,与B7分子结合导致T细胞活化
抑制。

e. 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或抑制性)T细胞及抗独特型网络对PAL发挥调节作用。

如CD4+ CD25 + T细胞。

四. 自身免疫病举列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psus, SLE) SLE是典型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特点:多克隆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活化;表现:关节疼痛、发热、面部红斑、血尿、蛋白尿、白细胞下降等。

(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RA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及关节软骨损坏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血液中有高水平RF因子。

早期关节肿胀、疼痛伴功能障碍,关节滑膜因炎症变的肥厚、皱褶及淋巴细胞浸润。

晚期关节畸形。

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机体IgG分子变性转化为自身抗原,刺激产生抗变性IgG
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是IgG或IgM —称为类风湿性因子。

(rheumatoid factor RF)
(三)I 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自身反应性T细胞识别的靶抗原包括胰岛素、胰岛细胞膜蛋白等。

患者胰岛有淋巴细胞浸润,胰岛细胞表面表达MHC- Ⅱ类分子。

可检测出抗胰岛素、胰岛细胞的抗体。

(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A)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自身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封闭和破坏受体。

87%以上能检测出此抗体。

(六)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ditis甲状腺功能底下,血清中可检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有诊断意义。

免疫病理;自身致敏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1.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核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出现阳性。

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症(SS)、全身性硬皮病(PSS)。

ANA测定在许多胶原病病人均可呈阳性,需进一步作抗DNA抗体和抗ENA抗体测定鉴别。

2.抗-dsDNA(double-stranded DNA)
抗-dsDNA抗体在SLE病人的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

美国风湿病学研究院把它作为SLE分类标准的指标之一。

3.抗-SS-A (Ro)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A 抗体,此外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

4.抗-SS-B (La)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B 抗体,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

SS-B抗体一般与SS-A抗体同时出现。

若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SS-A抗体而不伴有SS-B抗体的出现,此病人继发肾炎的风险较大。

5.抗-Sm
30%的SLE病人可检测到抗-Sm抗体,在肾炎病人和某些中枢神经严重损伤
的病人也可检测到。

6.抗-RNP
高达50%的SLE病人和95%的MCTD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典型的MCTD 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针对Sm/RNP免疫复合物的抗-RNP抗体,而往往检测不到抗-Sm抗体。

7.抗-Scl-70
40%的硬皮病和20-30%的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很少在其它自身风湿性疾病中出现。

8.抗-Jo-1
20-30%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30-40%的多发性肌炎患者和高达60%的多发性肌炎伴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Jo-1抗体。

其它胶原性疾病中很少检出此抗体。

9.抗-着丝点抗体
49-96%的CREST综合症病人可检出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并伴有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临床报告病例中硬皮病伴有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此抗体也可呈阳性。

10.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对诊断肝脏疾病很有价值。

95%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可检出滴度较高的抗-线粒体抗体。

五治疗原则:
1.抗炎药物:皮质激素、水扬酸制剂、淋巴因子及补体拮抗剂。

2.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 506-FK 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等。

3.免疫调节:(1)消除某些免疫活性细胞。

(2)独特型抑制、抗体调控核心作用
疫苗。

4 血浆置换。

5对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