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五位一体”发展报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道路进程三十多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党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的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那么让我们站在党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回顾铜仁市在过去的时间里,在这些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关键词: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发展
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1.74亿元,是2005年的1.91倍,按可比价计算,“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长12.87%,是铜仁地区发展史上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几年。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3.7:22.7:33.6变为2010年的32.28:23.3:41.42,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亿元,比2005年净增153.86亿元,5年年均增长26.14%。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5亿元,比2005年净增22.43亿元,5年年均增长2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1000元和3222元。经济的发展,使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拥有更大的能量,投资公共产品的能力获得了更强的支撑,也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人居品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011年全市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2亿元,增长17%;
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28.5%、22%,产业结构调整为27.9:29.0: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76%;完成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增长43%,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5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0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4076元,增长26.5%;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6亿元、304亿元,分别增长26.8%、25.4%。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17%;实现财政总收入63.3亿元,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增长25.1%。
铜仁地区自身发展基础和条件不断改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杭瑞高速、松从高速公路的建设,铜仁凤凰机场的扩建,玉铜城际快速铁路、渝怀铁路复线的建设,缩短了铜仁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为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铜仁地区自身发展基础和条件的不断改善。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铜仁地区发展条件明显得到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基础不断稳固,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对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形成了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财力不断增强,中央和省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得到提升;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些都为铜仁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政治建设发展
近几年,贵州的发展成为了全国发展的重大焦点。在西部大开发中,贵州的发展由为重要,而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在贵州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按照贵州省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铜仁地区立足本实际,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这条主线。以“党建创先争”活动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重力点,积极采取“五抓五促措施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抓制度,促明主。着力在基层明主制治建设上创先争优,全面开展县、乡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努力在发挥党代表作用上下功夫。抓发展,促和谐。着力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上
创先争优。通过党组织带动其他组织,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抓班子,促素质。着力在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上创先争优,优化基本组织设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软弱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阵地,促学习。着力在创建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上创先争优,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抓典型,促创新。着力在抓特色上创先争优。以自己特色发展自己,促进创新发展。
三.文化建设发展
充分发掘、整理、保护、开发好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大文化”、“大旅游”的工作方针,结合铜仁地区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区多措并举,推动民族文化的大发展。
一是举办了一系列民族节庆、民族文化活动。自2000年以来,我区成功举办了七届梵净山旅游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思南花灯艺术节、玉屏萧笛艺术节、苗族“四月八”节、铜仁市龙舟节、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节。二是挖掘、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2006年,我区编排的大型方言话剧《乌江汉·土家妹》获第三届全省民族文化会演表演金奖;2007年,沿河土家族肉莲花舞曾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演金奖,赴苏州参加了“中国第八届全国民族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演出,并入选当年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春节联欢晚会节目;2008年由集中展现我区多姿多彩民族民间文化的26首民歌、5种民族民间器乐、4个民族民间舞蹈演绎的“梵净风韵”还走进了央视《民歌•中国》。三是整理、出版了一批民族文化专著。先后出版了苗族巫词系列、古歌系列,傩戏资料系列,各民族民间神话、故事系列,等等各个系列的资料,出版各种民间文化图书一百多部,近两千万字,音舞光碟三百余个.四是申报了一批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近十多年来,我区加大挖掘、整理力度,申报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止目前,已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各级各类专题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室)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印江木黄镇和石阡汤山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铜仁中南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即玉屏箫笛、德江傩堂戏、思南花灯、石阡毛龙舞、石阡木偶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
四.社会建设发展依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从事的各种建设,称之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科技事业、文化事业、医疗事业、体育事业、劳动事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我国在发展社会建设方面颇多不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问题在不同地方都普遍存在。铜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
铜仁地处贵州境内,根据国发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下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铜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铜仁拥有国家级风景文化保护区—梵净山。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立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铜仁正处发展阶段,正在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比如正在修建中的杭瑞高速,与其他发达地区连成直线,为铜仁地区的商品输出和客流提供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手开发新区和楼盘,解决住房和商铺租赁问题。开发更多土地用作工业或商业用途。完善绿化带,整顿城市卫生。学校过于分散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方面,设立大学城,把教育园地统一归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老、幼、病、残者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铜仁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成铜仁地区的基本社会建设。
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