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美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理想,是一部洋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用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以恬静平淡的风格、散文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纯粹的理想世界。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吸取了方言、书面语、文言文的特色,使边城通篇语言的恬淡、典雅、通俗简约、意境等充分体现,从语言方面分析沈从文的《边城》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语言特色恬淡典雅简约通俗意境
【正文】
沈从文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个集子,大都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而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边城》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它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持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的很明白:“我要表现的本
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而贯串在作品中的“一件普通人事”就是湘西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它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沈从文潜心于表现“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2】的人性之“常”。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3】并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4】这种表现人性之“常”的创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创作边城的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试着从语言方面探讨一下《边城》艺术造诣,谈谈对《边城》语言美的粗浅认识。
《边城》在题材的选择上,沈从文不愿写“一滩血,一把眼泪”,而喜欢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5】在语言特色上,沈从文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渗透进语汇,再经语法排序,最后才由语音呈现出“语言”,这便是口语。口语是人民口头上流传的语言,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为了记录人类宝贵的历史经验,文字就应运而生了。因此我们以文字为桥梁,对《边城》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借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修辞格的“美”
边城里, 既有色彩鲜明的比喻, 又有自由灵活的排比,这些修辞格在沈从文的笔下运用自如。沈从文的语言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 扣人心弦, 跟他善于运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格是分不开的。
(一)通俗易懂的比喻
沈从文所运用的比喻, 都来自现实生活, 他就地取材, 以物比物, 用来作比喻的都是湘西人熟知的事物, 具体而又形象,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同时, 这些描写性的比喻, 都是活泼的。例如: ( 1)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 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是作品开篇所描绘的湘西边城茶峒的自然景色, 以当地人熟知的弓和弦作喻体来比喻溪流与山路的关系, 以小喻大, 新鲜别致, 形象生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 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 如山头黄麂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 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以水晶比喻翠翠那清澈明净的眼睛,折射出翠翠纯真美好的心灵;以小兽物和山上的黄麂这些湘西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天真活泼、乐观善良的翠翠, 对翠翠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自由灵活的排比
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来刻画人物, 描绘环境,
抒发情感,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排比的运用, 既自由灵活, 又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例如: ( 1)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 喜欢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 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 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 缠绵处她也领略得出。( 2)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 水是各处可流的, 日月是各处可照的, 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这些灵活自由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的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例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他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暗示和诗化了小说的情节,增强了老船夫形象的悲壮意味。
二、语言的恬淡美。
(一)单纯词的运用
在《边城》中,沈从文常用单纯词和合成词的重叠式来描写风景,述说故事,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比如:(1)“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
草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2)“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3)“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单纯词“多”,“作”,“人”,“过”,“越”,“只”,“墙”,“瓦”的使用体现了沈从文语言的简洁,所谓“文约而事丰”,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
(二)合成词的运用
沈从文还善用合成词的附加式,尤其是三音节后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
例如:湿淋淋的爬上岸,笑嘻嘻的说,声音哑沙沙的,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翠翠忽又忙匆匆的追上去,黑黝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小说中这些合成词的附加式,使用起来信手拈来,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使文章音韵和谐。
(三)叠词的运用
叠音是指音节的重叠。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它在修辞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叠音词适当地运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具有描绘的作用或表现旋律的功能。这在《边城》里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