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热胀冷缩
①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②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的温度定为100℃。 冰水混合物 ③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 沸水 1℃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看清它的_____和_______,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的_____。 量程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放——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
2止因所测温度过高胀破温度计或因所测温度过低,读不 出温度。 (2)看清分度值可以保证读数的正确性和精确度高。 参考答案:看清量程可保证温度计的使用安全,还可以保证能测出物体温度。
看清分度值,可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3.下列温度计读数时视线的位置正确的是 如果按照另两种方法读数,测量结果会怎么样?
提示:①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 了容器壁;③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④中做法温度计的 使用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④ ①②③ ①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中做法温 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③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
探究3 体温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物态变化 温度
【体验1】物态及物态变化 活动:回顾小学课本中有关物态的知识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液态的
气态的 提示:水 质 冰 。 水蒸气
、固态的
和
(2)认识我们身边常见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固态物质 ,气态物质 油 空气 。 提示:金属
,液态物
【体验2】认识温度 活动1:感觉温度的高低
(1)认识上述两种测量工具 a. b.
(2)认识温度计上各物理量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封面/前言/目录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课件【完整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24页 0039页 0112页 0143页 0169页 0225页 0258页 0289页 0326页 0347页 0408页 0449页 0504页 0578页
封面/前言/目录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一、运动与静止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第四章 声现象 二、乐音 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一、光的传播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物体的颜色
北师大版(京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下册全册课件
京版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走进物理世界
物 理
世界万物 从星系到灰尘 从天上到地下 从陆地到海洋
物质结构 运动规律 物质相互作用
这学期我们将会学到——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五章 光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3600s 1s=103 ms 3、测量工具 1ms=103μs
停表(秒表)可以读到0.1秒 电子计时系统可以读到0.01s
三、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 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练
习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 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B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练
习பைடு நூலகம்
2.35 厘米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
练
习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练
习
木块长 0.0165 m.
二、时间的测量
42cm=42×106nm=4.2×107nm
2、测量长度 的工具:卷尺 (刻度尺)、 直尺、游标卡 尺、螺旋测微 器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
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走进物理世界
物 理
世界万物 从星系到灰尘 从天上到地下 从陆地到海洋
物质结构 运动规律 物质相互作用
这学期我们将会学到——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五章 光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3600s 1s=103 ms 3、测量工具 1ms=103μs
停表(秒表)可以读到0.1秒 电子计时系统可以读到0.01s
三、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 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练
习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 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B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练
习பைடு நூலகம்
2.35 厘米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
练
习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练
习
木块长 0.0165 m.
二、时间的测量
42cm=42×106nm=4.2×107nm
2、测量长度 的工具:卷尺 (刻度尺)、 直尺、游标卡 尺、螺旋测微 器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
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精品】初中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化为水等。 件?不同的物质熔化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时温度会如何变化?
例如: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铁圈
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 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一章 · 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变化 温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观察下图中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组成物体的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A(-6 ℃)
B(76 ℃ )
℃
5
0
5
℃
80
70
A
B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C(37.7)℃
℃
38
37
C
谢谢观看!
第一章 ·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说说下图中的物质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固态
液态
气态
将冰块放入烧杯 中,用酒精灯给烧杯 缓慢加热。观察冰块 的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温度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会放 会看 会读
正确放置温度计 视线与温度计垂直 准确读出温度计示数
会记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数值正确,单位准确)
(二)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从35 ℃到42 ℃,可以准确到0.1 ℃
体温计为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的水银泡上方有一个非 常细且弯曲的缩口。水银受热 膨胀可以通过缩口上升到上方 的玻璃管里,当水银遇冷收缩 时水银柱就会在缩口处断开, 停留在玻璃管里无法自动回到 水银泡里 。
能是( BC )。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拭
)。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性。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3、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1、在南极,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 请问,在那里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 气温吗?那么水银温度计呢?
2、有句话叫“下雪不冷,化雪冷” 你是如何理解呢?
3、一杯冰,一部分已熔化,把它放在太阳下晒, 在冰还没有全部熔化时,问这冰的温度为多少? 若放在-10 oC的房间里,水没有全部结成冰呢?
温度/℃ 75
70
65
6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松香的熔化图像
温
温
度
度
海波熔化线 时间
松香熔化曲线 时间
4 ·讨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1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27张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误差只能减小, 不可避免 。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 规则,或读数、记录时粗心等原因 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新课讲授
体积(v)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 3(m3 ) 常用单位:分米3 (dm3)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A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第1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V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 成具体观念; 3.知道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4.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 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
2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约为 8 844 m
我国的长江大约长 6 400 km
3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人眼能分辨出的微小物 体的直径大约为 10_4 m
苯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10_10 m
新课讲授 仙女座的直径为16万光年
地球的半径为6 400 km
新课讲授
长度(L)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
3
4
5
6
新课讲授
第三步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垂直 会看:
√ ×
新课讲授
第四步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 会记: 计值和单位组成。
0 cm
1
2
3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解读ppt课件
哪一种.六种物态变化都对应着热量的吸收和放出.在上
图中,我们将固态、液态、气态看作温度由低到高的三个 阶段,由低到高的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从外 界吸热;反之,温度由高到低的过程,包括凝固、液化和 凝华都要向外界放热.
例1 (湖北孝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 的关系正确的是(B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寒冷的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 放热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物
质凝华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为液
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白 气”是口中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 化形成的小水滴,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干冰是 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
外界因素而改变,只与物体本身有关.(2)密度是单位体积某 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确定的密 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状态、温度及压强等有关.
例1 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 D ( )
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 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解析:“黄金比铁重”实际上是说相同体积的黄金比
(3)能根据图像确定物质的熔点、沸点;确定物质发生熔化、
凝固或沸腾的时间;确定物质在某段时间内所处的状态及吸、 放热情况.
例3 (山东临沂中考)如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
答案:C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1.1物态变化 温度 课件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D (选填选项字母);图1-1-1(2)甲、乙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 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2 ℃,水的温度是 38 ℃。
图1-1-1
返回目录
【思路引导】 温度计读数三“注意”:一“分度值”;二“零上零下”;三“不估读”。 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 D符合题意。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 计刻度值“上小下大”,温度为零下,示数为-2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刻 度值“上大下小”,温度为零上,示数为38 ℃。
第1节 物态变化 温度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快乐预习感知
一、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冰化成水是从 固 态变为 液 态,水结冰是从 液
固 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物态变化 。
态变为
返回目录
二、知道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1.阅读课本第8页,思考: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可靠吗? 不可靠。 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在日常生活中,温度的量
返回目录
二、体温计的使用 1.量程:35~42 ℃。 2.分度值:0.1 ℃。 3.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殊结构的狭道。 4.使用特点: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5.使用方法:使用前,拿着体温计有刻度的一端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降至35 ℃刻度线以下;使用时,将前端玻璃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返回目录
本课结束
度使用摄氏温标,曾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图1-1-1
返回目录
【思路引导】 温度计读数三“注意”:一“分度值”;二“零上零下”;三“不估读”。 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 D符合题意。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 计刻度值“上小下大”,温度为零下,示数为-2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刻 度值“上大下小”,温度为零上,示数为38 ℃。
第1节 物态变化 温度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快乐预习感知
一、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冰化成水是从 固 态变为 液 态,水结冰是从 液
固 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物态变化 。
态变为
返回目录
二、知道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1.阅读课本第8页,思考: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可靠吗? 不可靠。 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在日常生活中,温度的量
返回目录
二、体温计的使用 1.量程:35~42 ℃。 2.分度值:0.1 ℃。 3.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殊结构的狭道。 4.使用特点: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5.使用方法:使用前,拿着体温计有刻度的一端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降至35 ℃刻度线以下;使用时,将前端玻璃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返回目录
本课结束
度使用摄氏温标,曾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课件:第一章 四、升华和凝华(共26张PPT)
思考题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 关知识加以解释。
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若 气温较高则无霜生成,因此下霜时气温较低,人 常感到冷。下雪天温度本来就低,下雪后,雪熔 化时要吸热,而使本来较低的温度进一步下降, 因而雪后寒。
小结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3)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 二、升华和凝华的日常应用 三、人工降雨
实验结论
(1)实验中加热时,碘由 固 态直接变 为 气 态; (2)冷却时,碘由 气 态直接变为
固 态。
1、定义
小结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吸热、放热情况 1)升华过程中吸热; 2)凝华过程中放热;
物态变化
气态
凝
液
华
升汽
化
放 热
华 吸 热
化
吸 热
放 热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交流讨论
灯泡变黑
冬天玻璃表面有冰花
人工降雨
图中是几种物质的升华或凝华现象,请你说出
图中各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升华或凝华?
二、升华和凝华的日常应用
升华现象
凝华现象
霜
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形成小冰粒,
这就是霜。
凝华现象
冰花与雪花: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物 体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人工降雨剖析图(二) 下 降
小冰粒变大而下降
人工降雨剖析图(三) 遇到暖流熔化为雨 点降落
暖 流
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
干冰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8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
3.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怎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冬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屋瓦”,凝华成“百花”状的霜。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4.将刚从电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拌碎冰块,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你会看到温度计所测出的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值低于0 ℃。过一会儿,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表面会出现一层白霜。请你分析形成白霜的原因。
干冰瞬间升华的同时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被降温液化成小液滴(“烟雾”)。
实践活动:人造雾凇
准备一个耐热的玻璃瓶、一小段松枝、樟脑球适量。把樟脑球放在纸上,碾成粉末,倒入玻璃瓶中。将小松枝放进玻璃瓶里,用盖子拧紧。用蜡烛或酒精灯对玻璃瓶缓缓加热。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从玻璃瓶的内壁上看到冰花一样的东西,同时玻璃瓶里的小松枝上也会挂满洁白的“霜”,就像雾凇一样。
新课探究
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我们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探究碘的物态变化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实验:加热碘锤
资料:碘的熔点为 113.60 ℃、沸点为 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 400 ℃。分析论证:碘真的没经历液态直接变成碘蒸气了吗?会不会液态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我们没有观察到?
实验改进:水浴法加热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资料:碘的熔点为 113.60 ℃、沸点为 184.25 ℃,水的沸点约为 100 ℃。分析论证:水浴法加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因此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紫色是碘的蒸气。
3.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怎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冬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屋瓦”,凝华成“百花”状的霜。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4.将刚从电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拌碎冰块,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你会看到温度计所测出的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值低于0 ℃。过一会儿,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表面会出现一层白霜。请你分析形成白霜的原因。
干冰瞬间升华的同时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被降温液化成小液滴(“烟雾”)。
实践活动:人造雾凇
准备一个耐热的玻璃瓶、一小段松枝、樟脑球适量。把樟脑球放在纸上,碾成粉末,倒入玻璃瓶中。将小松枝放进玻璃瓶里,用盖子拧紧。用蜡烛或酒精灯对玻璃瓶缓缓加热。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从玻璃瓶的内壁上看到冰花一样的东西,同时玻璃瓶里的小松枝上也会挂满洁白的“霜”,就像雾凇一样。
新课探究
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我们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探究碘的物态变化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实验:加热碘锤
资料:碘的熔点为 113.60 ℃、沸点为 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 400 ℃。分析论证:碘真的没经历液态直接变成碘蒸气了吗?会不会液态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我们没有观察到?
实验改进:水浴法加热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资料:碘的熔点为 113.60 ℃、沸点为 184.25 ℃,水的沸点约为 100 ℃。分析论证:水浴法加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因此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紫色是碘的蒸气。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
蒸发
沸腾
解析:蒸发和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不同点发生地点吸热只发
生在液体表面;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分别为缓慢和
剧烈;温度条件分别为任何温度和沸点。
教材习题
2. 以下措施可以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2)把硬泡沫塑料用小刀切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 、高或边长,求出其体积V,再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最后用公式ρ=mV求出硬泡沫塑料的 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比较,会发现硬泡沫塑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 度。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4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
解析:(1)cm (2)mm (3)cm (4)m
教材习题
3. 图2-10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测量石块的体积,则水的体积是
是
。
。图2-10乙表示用排水法 。小石块的体积
答案:2.85cm 45mL 5mL 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量筒 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用排水法测 石块体积时,石块体积是两次测量时的示数差。
氟利昂中的“氯”元素会对大气造成影响,破坏大气臭氧层。而且氟利昂制冷剂如果遇 到明火会产生有毒的“光气”,对人体是有害的。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材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材习题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300 km = m。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室温度计没有,这样体温计读数时可脱离被测物体,而实验室温度计在读数
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实验室温度 计不允许甩。
参考答案:一量程不同,二分度值不同,三体温计上有缩口。
一、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状态
固态 _____
液态 _____ 气态 _____
特
寒暑表
(2)①35~42℃
0.1℃ ②-40~50℃ 10℃ 1℃ 21℃(合理即可)
探究1 物态变化 结合“体验1”和相应板块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时,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从物质的形状和体积两方面来比较。 参考答案:固态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
点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变化
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_____。
3.物态变化:物质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的过程。 一种状态 另一种状态
二、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物体的_________。 冷热程度 2.温度计 (1)作用:测量物体的_____。 温度 (2)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1)认识上述两种测量工具 a. b.
(2)认识温度计上各物理量
①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大格是 ;每一小格是 。 ; 。
②寒暑表的测量范围是 每一大格是 ;每一小格是
(3)用体温计测量一下你的体温,用寒暑表测量当天的气温, 并记录你的测量结果。
提示:(1)体温计 1℃ (3)36.7℃
2.使用温度计时,为什么要首先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 提示:(1)看清量程可防止因所测温度过高胀破温度计或因所测温度过低,读不 出温度。 (2)看清分度值可以保证读数的正确性和精确度高。 参考答案:看清量程可保证温度计的使用安全,还可以保证能测出物体温度。
看清分度值,可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3.下列温度计读数时视线的位置正确的是 如果按照另两种方法读数,测量结果会怎么样?
4.下列测量温度的做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两只手同时放入温
水中,感觉水的温度的高低。
活动2:回顾小学学习的关于温度的基本知识 (1)活动1中左手感觉到 (2)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 提示:(1)冷 热 (2)摄氏度 ℃ ,右手感觉到 ,符号: 。 。
【体验3】认识测量温度的工具 活动1:认识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 活动2:识别你使用的温度计的各物理量
热胀冷缩
①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②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的温度定为100℃。 冰水混合物 ③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 沸水 1℃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看清它的_____和_______,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的_____。 量程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放——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物态变化 温度
【体验1】物态及物态变化 活动:回顾小学课本中有关物态的知识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液态的
气态的 提示:水 质 冰 。 水蒸气
、固态的
和
(2)认识我们身边常见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固态物质 ,气态物质 油 空气 。 提示:金属
,液态物
【体验2】认识温度 活动1:感觉温度的高低
参考答案:铁、水晶、饼干
液体
固体
牛奶、白酒、水银
探究2 认识温度计 结合“体验2、3”及你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操作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体验2”知,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可靠吗?如何准确地判 断?
提示:温水的温度(冷热程度)是一样的,而两只手的感觉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是
不可靠的。为了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用温度计来测 量。 参考答案:不可靠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提示:①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 了容器壁;③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④中做法温度计的 使用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④ ①②③ ①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中做法温 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③中做法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
探究3 体温计
的体积;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2.有以下6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其特征为 ; 。
提示: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情况不同,可以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可 以按是否能食用分类,可以按金属、非金属分类等。按照物质存在的状态分类: 一类是铁、水晶、饼干,共同特点是固体;另一类是牛奶、白酒、水银,共同特 点是液体。
。温度计示数为
,
提示: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如乙位置。在甲位置读数,称之为俯视,读数 偏大;在丙位置读数,称之为仰视,读数偏小。在对温度计读数时,首先看清分度 值,再判断液面是在零上还是零下,图中的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 刻度的下方,所以示数是-12℃。 参考答案:乙 -12℃ 在甲(俯视)位置读数偏大;在丙(仰视)位置读数偏小
如图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结合生活中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操作
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体温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 提示:体温计的玻璃泡中装的液体是水银,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参考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都是测温度,但在构造上和使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提示:因为它们的用途不同,所以设计的量程不同;因为需要的精确度不同,所以 设计的分度值不同,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一些;体温计有一个细小的缩口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