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分解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
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要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
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
循环经济理论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循环经济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理念下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理念下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弃物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然而,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废弃物不再仅仅是被丢弃的垃圾,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变废为宝,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废弃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等。
生活垃圾中,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都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
工业废弃物中的废旧金属、废渣、废水等,经过处理和加工,也能够重新投入生产过程。
建筑垃圾中的砖块、混凝土等,经过破碎和筛选,可以作为再生骨料用于建筑工程。
那么,废弃物是如何实现变废为宝的呢?首先,回收和分类是关键的第一步。
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分别收集,为后续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了便利。
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居民需要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不同类别。
这样的分类方式,使得废弃物能够更加精准地被处理和利用。
对于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金属等,会被送到专门的回收企业进行加工处理。
以废纸为例,回收的废纸经过打碎、筛选、脱墨等一系列工序,可以制成再生纸。
再生纸的质量虽然可能不如原生纸,但在一些对纸张质量要求不高的领域,如包装用纸、卫生纸等,完全可以替代原生纸,从而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保护森林资源。
塑料瓶经过回收处理,可以制成聚酯纤维,用于制作衣物、地毯等纺织品。
金属类废弃物经过熔炼和精炼,可以重新制成各种金属制品。
有害垃圾的处理则需要更加谨慎。
例如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等,含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这些有害垃圾需要专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特殊的工艺将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环保标准。
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堆肥处理外,还出现了生物处理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生物燃料或有机肥料。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 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 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 一次污染。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 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 资源。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 思考题 •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有什么联系?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借鉴于自然界长期进化模式,即具有“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能对上述三大功 能实施综合协调、有机匹配,并达到健康流畅的运行。
循 环 经 济 的 定 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
线性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
单向流动
循环经济状态下的物流过程
自然资源
生产 过程
消费过程
废弃物
向自然排放
循环经济状态下的物流过程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再生
生产 过程
消费过程
作为再生资源
物品 反复利用
技术性再生
自然性再生
反馈式流程
uce 减量化
Input
Reuse
再利用
Process
Recycle
再循环
Output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 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 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的思想萌芽于20世 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K•E•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 。
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 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 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人类就会走向毁灭。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它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自然资源循环的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从而保护自然资源。
在一个循环经济体系中,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通过再利用和再生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自己的废弃物,减少能源消耗,改进废物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政府在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时应制定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评估和审查措施,以确保循环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政府还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以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包括技术支持、财政支持、信息共享等。
循环经济的实施将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满足其对更可持续的生活的需求。
循环经济的实施将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理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施
将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社会福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机会。
因此,循环经济理论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加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完善
汇报人:2023-12-08循环经济理论完善它强调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高效性循环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等方式,实现经济活动的最大效益。
可持续性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既考虑当前的需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确保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创新性循环经济鼓励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延长,通过维修、翻新、再制造等方式,延长其使用周期。
再利用原则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总结词资源高效利用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强调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在循环经济理论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的开采和生产环节,尽量减少采掘和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其次是资源的加工和制造环节,通过改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次是产品的使用和消费环节,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节约使用资源;最后是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环节,通过采取废弃物资源化的措施,将废弃物变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资源的高效利用总结词物质的循环流动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它主张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在循环经济中,物质的循环流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产过程中的再利用,即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物质浪费;其次是消费过程中的再利用,即对使用过的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例如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制造;最后是整个社会的再利用,即通过构建完整的物质循环流动体系,实现整个社会层面上的物质再利用。
物质的循环流动总结词能源的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张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实现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理论
• 政策方面: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体现农民与其他 阶层公民身份差异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多达47种。
• 在严禁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那就是中国和北朝鲜。
• 生存环境方面: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农民还没有用上卫 生的厕所;7000万户农民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 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村还没有通电;6%的村还没有通电话;1%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等。
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政策支持、技术帮助和资金补 贴,清除影响循环模式的生产技术推广的各种障 碍,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责任感,并且 通过绿色标志等制度的建立扩大公众参与循环经 济模式,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创造条件。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循环经济的提出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循环经济的提出
• 宇宙飞船理论 • 皮尔斯理论
宇宙飞船理论
• 1960年代美国学者鲍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指出我 们的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人口和经 济的无序增长迟早会使船内有时飞船会坠落,社会随之崩溃。这就是所谓循环经济思想 的源头
•
2.循环经济的内涵
• 传统经济模式 • 末端治理模型 • 循环经济模型
2.1传统经济模型
• 是指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采用一种“资 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 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 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 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 出。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讲求效率和层 次化为其特点,传统经济依靠产品自身来组织并 发展,它注重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 业绩的高低,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全面小 20012020年 康
基本现 20212050年 代化
人均3000 美元
人类发展指数 自然资本消耗 0.8 低增长(<1)
人均1万美 人类发展指数 自然资本消耗 元 0.9 零增长(<0)
22
人类
科学 技术 先进 工具
报 复
自然
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 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 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 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 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 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 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 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取 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7
• 企业层面:设计绿色产品 推行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节省资源 节省能源 减少污染 劳动保护
清洁生产
产品规划 与设计 产品生产 产品使用 与维护 产品回收 与再用
绿色产品
8
(2).区域层面(中循环)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 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 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 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34
国家部门文件
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 部、统 计局 于2005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组 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 》 (发改环资[2005]2199号 )
确定了七个重点行业(42家企业)、四个重点领
域(17个单位)、13个产业园区、10个城市为循 环经济试点单位。 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 》,提出了试点 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要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
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
27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循环经济是指资源的利用、再生、再利用与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相当新的理念,但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循环经济理论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管理、政策、生产和消费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概述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主题是可持续性,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循环经济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生态学循环经济和技术循环经济。
生态学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建立和保持自然系统的完整性,使各种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之间各自依存和平衡的生态循环。
技术循环经济是指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并再次利用,或将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高效的方式利用。
两者共同点是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并保证了资源的可持续性使用。
二、循环经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循环经济的应用范围很广。
在工业生产中,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特别的应用。
1. 节约能源和材料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厂应该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并再次利用,或将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高效的方式利用。
因此,工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利用能源和材料,并在使用后回收,以避免浪费。
例如,回收和再利用金属、塑料和纸张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浪费;在生产中使用自然光线和节能灯等新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
2. 极大地降低环境污染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会产生各种气体、污水、污染物和垃圾等,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循环经济通过计划、设计和实施可持续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大大降低污染程度。
举例来说,污水可以经过高效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并再次利用;废气可被回收和净化,以制成可再生能源;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避免对河流和湖泊污染等污染措施,这些实施可以显著减少工业污染,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绿色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
绿色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和对资源排放和浪费状况的深刻认识,绿色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
绿色循环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可逆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讨绿色循环经济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一、绿色循环经济的概念绿色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回收利用为基础,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绿色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对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了更高要求。
其核心概念就是“绿色”两字,强调的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征,要求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三个方面来推进经济发展。
二、绿色循环经济的原理绿色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是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再利用。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再生利用。
绿色循环经济强调的是资源的再利用,包括水、能源、土壤等各种资源的再利用。
2.减少污染排放。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减少、替代和消除污染排放,为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
3.循环利用。
绿色循环经济的愿景是要通过循环利用来推进经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将资源的再生利用置于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整合管理。
绿色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整合管理,包括污染控制、资源边际成本的优化、市场机制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改进。
三、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绿色循环经济是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载体,它在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体现出强大的优势。
1.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改变了传统“以物质资本为主”的经济模式,实现了以知识资本为主的经济模式。
在绿色循环经济的推进下,各行各业都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式往往是“伐一片林子,再种一片林子”,而绿色循环经济的实践则是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从源头上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及法理分析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及法理分析其次,学界已普遍承认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公共性”。
清洁的水、清洁的空气等物品的“生产”关乎社会整体利益,政府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当然代表在推动循环经济模式中责无旁贷。
将整个经济活动纳入循环经济法体系,明确政府的职责,例如:政府应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技术、可再利用的废物供求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应制订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各级政府应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的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征或免征增值税等等。
微观强制与宏观调控并举,政府当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再次,循环经济以生态效率为核心,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内在化的路子。
注重按生态学规律有效利用环境价值,强调生态产出,在此基础上实现清洁目标,这与经济法之“经济性”具有内在一致性。
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使物质得到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从产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到废弃物最终转化为新的资源,无不渗透着经济效率的理念。
(二)循环经济法的价值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中,首要解决的也是价值标准问题。
循环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和谐”必然要被相关立法所接纳,并成为循环经济立法与其他立法价值平衡的基础。
在法学意义上,“和谐”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融洽状态。
循环经济的立法目的是立法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生物圈的共同利益,通过循环经济立法所表达的、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和需求。
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
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摘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阐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衡量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绿色GDP及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GDP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但生态和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
粗放式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我国环境污染已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态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目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资源的模式在理论上被定义为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该思路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将其改进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洁生产。
简言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实践是从2003年开始的。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理论
草甘膦的清洁生产过程
排放到空中 污染大气 回收净化
过去 成为有机单晶 硅主要原料
生产
氯甲烷 产生
草甘膦
江南化工
有机单晶硅
新安集团 公司
产生
处理后 的盐酸
净化、浓缩处理
副品 盐酸
社会层次大循环
• 社会层面大循环又称为大尺度循环,即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 “循环型经济社会”——限制自然资源消耗、环境负担最小化的社会。在全 社会范围内,通过对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 资源过度消耗的依赖,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使经济社会走向持续、健康发展 的道路。建立社会层面大循环要注意三点:一是彻底转变思想,实现全民参 与;二是法律要先行;三是政府要主导。
• • •
•
•
社会阶层多元化
低阶层要求生活保障,中阶层要求公平,资本拥有者要求政治权 力和民主。一些地方官员希望改革停在现状。
国内改革正处于艰难攻坚的时期
•过去,改革每走一步,改到哪,那受益。现在,由于多元化的 出现,改到哪,那就有既得利益者受损,改革失去了共识; •浑水摸鱼与假改革; •一些改革受阻:医改、教育、房改,共同根源在于过度市场化 ,一些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履行该承担责任,相反还从中牟取利益 。 •政府成为改革的重点对象,但又是改革推动力,这就使得改革 困难。
循环型服务业:绿色贸易
•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 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 • • 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 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 • 绿色贸易与只关注市场上发生的费用的传统国际贸易不同, 它将市场外的环境因素也考虑在内,扩充了贸易的成本范 围,增加了环境成本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成本两大内容。其 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 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等。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第二讲
❖ 5、新的消费观
❖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 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 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 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 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第二讲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
❖ 2.1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2.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 2.3循环经济的产业类型 ❖ 2.4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 ❖ 2.5循环经济的分析方法 ❖ 2.6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 2.7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第二讲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生态学 ❖ 生态经济学 ❖ 产业生态学 ❖ 环境经济学 ❖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第二讲
❖ 主要研究领域 (1)产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2)原料与能量流动的研究(material and energy flows studies) (3)物质减量化和脱碳(dematerialization and decarbonization) (4)技术变革与环境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5) 生 命 周 期 规 划 、 设 计 与 评 估 (life-cycle planning, design and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第二讲
1 产品与服务的原材料消耗强度最小化 2 产品与服务的能耗强度最小化 3 有毒物质的扩散最小化 4 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率 5 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6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7 增加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第二讲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指一种经济系统,其中原材料,产品和废物在多个层
次之间循环,以减少使用资源和产生废物的可能性。
它强调有效利用
能源和原材料,避免废物和污染,并努力以各种方式降低社会对资源
的依赖。
循环经济理论的目标是最大化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小化对环
境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有效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替代资源的模式,旨在
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危害。
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
地重新利用资源,而不是**破坏性开采、浪费或污染**。
循环经济模
式是以三个基本“景观”来表述的:制造/使用、再造/重复利用和恢
复/回归自然。
在这三个景观中,可以分解出四个主要活动:设计、制造、使用和恢复/处理。
循环经济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它旨在改变传统
经济模型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费。
它与传统经济模式不同,它将**价值
凝结在产品和服务当中**,而不是从浪费和废物中获取价值。
循环经济理论可以利用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它旨在满足客户
对经济服务、环境友好性和质量的期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价值的创造,技术的融合,有效的资源管理和技术改善,可持续的供应网络管理等。
循环经济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新
的机会,满足客户的需求,帮助社会和环境恢复全球可持续性。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成为了重要议题之一。
继“节能环保”理念后,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循环经济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参考,建立一个循环资源利用的经济系统,其中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控制,并通过技术、经济和社会手段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初级循环阶段(传统循环阶段),即利用资源有限的可行方法对即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如再生纸、回收铁钢等。
(2)次级循环阶段(工业生态阶段),在初级循环阶段的基础上,根据物种的特性进行设计和贯彻工业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间物种间的信息与物质流动,从而建立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3)高级循环阶段(工业圈和循环集聚阶段),即建立工业圈和循环集聚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生产和营销、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真正达成一种动态的、以资源效率和回收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其中,系统论是支撑整个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
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基于现代采矿、冶炼和加工等技术、生态技术、工业设计和工业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它们共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废物分类和再利用,可生产出再生纸、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产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生态技术方面,则可以应用生态学原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工业设计和工业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环境管理体系、RSPO认证、化学品管理、工业污染防治等技术手段或管理策略,加快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总结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总结1范连颖第一节对循环经济本质和有关问题的再认识一、循环经济的本质通过前文对日本循环经济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即日本的循环经济在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在微观层面,日本企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贯彻执行清洁生产方针,从生产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并在生产末端尽可能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目前,清洁生产已经逐步渗透到日本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以家庭为单位的公众通过绿色采购、节约水、电、煤气、减少家庭生活垃圾排放量、进行垃圾分类等方式,积极开展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消费。
在中观层面,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循环社区、生态城市,各行为主体遵循生态规律,分别扮演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下游企业利用上游“生产者”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消费活动,其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又成为次下游“生产者”的生产原料,从而尽可能地使废弃物在上下游行为主体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以实现废弃物零排放的目标。
在宏观层面,政府制定法律政策指导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政府绿色采购行为引导企业和公众的绿色消费;与此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废弃物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以静脉产业为代表的环境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由上述可见,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基本特征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提高生态效率,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实践上丰富了循环经济的内容。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
能源化技术:将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减排技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 全过程管理技术:对废弃物产生、处理、再利用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的政策推动
国际上的循环经济政策
德国的循环经济政策:重视废物管理,重点推动废物减量化 日本的循环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废弃物分类回收,建立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美国的循环经济政策:以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拿大的循环经济政策:强调生态设计,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意义:废物减量化技术的应用可 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 源,提高经济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手段:包括提高能源效率、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产 品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 业、城市生活等领域。
Hale Waihona Puke 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生产过程中的余能回收利 用
我国循环经济的政策推动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
循环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
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强化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约束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绿色税收和财政政策
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污水处理和垃圾资源化技 术
产业耦合技术
定义:将不同的产业或行业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目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实现产业之间的耦合与协同发 展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要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
循环经济理论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循环经济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循环经济的内涵
• 传统经济模式 • 末端治理模型 • 循环经济模型
2.1传统经济模型
• 是指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采用一种“资 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 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 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 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 出。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讲求效率和层 次化为其特点,传统经济依靠产品自身来组织并 发展,它注重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 业绩的高低,
皮尔斯模型
•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Pearce,D.W. & Turner, R.K)1990年第一次使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这两位 作者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第二章的标题是“循环经济 (the Circular Economy)”。他们试图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资 源管理规则,并建立物质流动模型。废物既可以是循环的——对资源 的可获得性有正的影响,或直接对自然同化能力产生压力。在后一情 形中,超过自然同化能力的废物排放量对直接的效用或资源的可获得 性均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广义的包括同化能力在内的资源概念,皮尔 斯等提出自然资源管理的两个规则:一是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率不大 于其可再生速率;二是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流要小于或等于环境的同 化能力。针对资源存量的特点,他们还提出:可耗竭资源减少应当由 可再生资源的增加来补偿(可持续性);达到一定的生活标准就要减 少可耗竭资源或可再生资源存量(提高效率)。
• • •
•
•
社会阶层多元化
低阶层要求生活保障,中阶层要求公平,资本拥有者要求政治权 力和民主。一些地方官员希望改革停在现状。
国内改革正处于艰难攻坚时期
•过去,改革每走一步,改到哪,那受益。现在,由于多元化的 出现,改到哪,那就有既得利益者受损,改革失去了共识; •浑水摸鱼与假改革; •一些改革受阻:医改、教育、房改,共同根源在于过度市场化 ,一些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履行该承担责任,相反还从中牟取利益 。 •政府成为改革的重点对象,但又是改革推动力,这就使得改革 困难。
特征
• 首先,传统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产 品--消费--废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 • 其次,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高开 采、低利用、高排放、高破坏”,由此导致资源 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 第三,循环经济模式是全程清洁生产。 • 第四,循环经济模式客观上也要求政府为循环生 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政策支持、技术帮助和资金补 贴,清除影响循环模式的生产技术推广的各种障 碍,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责任感,并且 通过绿色标志等制度的建立扩大公众参与循环经 济模式,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创造条件。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 • • 循环经济的提出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循环经济的提出
• 宇宙飞船理论 • 皮尔斯理论
宇宙飞船理论
• 1960年代美国学者鲍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指出我 们的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人口和经 济的无序增长迟早会使船内有限的资源耗尽,而生产和消 费过程中排出的废料将使飞船污染,毒害船内的乘客,此 时飞船会坠落,社会随之崩溃。这就是所谓循环经济思想 的源头
义务教育不到位
•目前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除发达国家以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 国1/3的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事实上,中国完全有财力承担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全国学杂费 和教师工资两项合计约600亿至1000亿。按照每年2万亿元的财 政收入,其所占比例并不多。
资源采集
产品生产
消费
废水 废固 废气 技术处理
自然环境
2.3循环经济模式
• 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 而言的,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 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 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 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2.2末端治理模式
• 末端治理(end-of-pipe treatment)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 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 • 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有利于消除污 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趋势。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 露,首先,处理污染的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使企业生产成本上 升,经济效益下降;其次,末端治理往往不是彻底治理,而是污染物 的转移,如烟气脱疏、除尘形成大量废渣,废水集中处理产生大量污 泥等,所以不能根除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所以,要真正解决污染问题需要实施过程 控制,减少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传统模式目前面临的困境
过去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现实表明,问题不是 这样简单。
社会公正问题
两极分化 中国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8上升 到2005年的0.5左右,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在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健全的 情况下,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正在成为引发仇富心理和社会安定问题的根源。 农村的困境。 政策方面: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体现农民与其他 阶层公民身份差异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多达47种。 在严禁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那就是中国和北朝鲜。 生存环境方面: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农民还没有用上卫 生的厕所;7000万户农民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 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村还没有通电;6%的村还没有通电话;1%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等。 来自农工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5万多所乡村卫生院,大约有15%基本上是 停业状态,有一部分在勉强经营,有一部分已经转制为私营,只有不到10%经营状 况比较好。 印度宪法规定,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