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

合集下载

批判社会学(Critical Sociology)

批判社会学(Critical Sociology)




二、其他批判社会学家


(一)欧洲的批判传统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Lukacs):《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 〃葛兰西(Gramsci)(意共领导和理论家) 〃阿尔都塞(Althusser)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960s) 〃曼海姆(K. Manhamm):知识社会学(《意识形态与 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知识的社会生产


(二)美国批判理论的发展
女性主义(Feminism) ‚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Paul Freire) ‚解放神学‛(Emancipatory Theology)
主要是‚权力精英‛和‚无人身操作‛理论







4、弗洛姆(E. Froom,1900~80):
《心理分析学的危机》(1975),《单一的社会》 (1956)、《逃避自由》、《爱的艺术》 (1)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文明 (2)两种生存方式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症结: 重存在生存:先决条件是独立、自由和具有批判理性,主 要特征是积极主动的生存,即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 重占有存在: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不是一种活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生存方式使主体和对 象都成为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 他与马克思一样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过于重占有的社会, 人类应该建立新社会、塑造新人,形成一种重生存的社会。 而这两种生存取向与人的两种天性——利己和利他——相 联系,因此要实现新社会就需发扬人的利他天性,改变资 本主义的利己主义。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霍克海默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当代科学来说似乎相当容易回答。

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某个主题的命题总汇;这些命题之间紧密相联,有几个是基本命题,其他命题由基本命题推出。

与派生命题相比,基本原理的数目越少,理论就越完善。

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取决于派生的命题是否符合实际。

如果经验与理论相互矛盾,其中之一必须重新加以检查。

不是科学家未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就是理论原理出了毛病。

因此,就其与事实的关系而言,理论永远是一个假说。

如果理论的缺陷在我们加工材料的过程中开始显现出来,我们就必须准备改变理论。

理论是储备起来的知识,它采取一种有助于使它尽可能准确地描住事实的形式。

彭加勒把科学比作一所必须不断扩充的图书馆,它通过提供新材料来扩大知识。

数学物理学—一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理论——整理目录;若无目录,我们就无法利用图书馆的富藏。

“这就是数学物理学的作用。

它必须指导概括,以便增加那种我刚刚称之为科学的产量的东西。

”一切理论的一般目标都是成为一种不局限于特殊论题、包括一切可能对象的普遍系统的科学。

从相同的基本前提推出特殊领域的原理的工作正在摧毁学科间的藩篱。

为分析无生命的自然而制定的概念工具,同样也用于对有生命的自然的分类;而且,一旦掌握了那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即掌握了推导规则、符号和把推出的命题与可观察的事实进行比较的方法,任何人都能随时使用那个工具。

不过,我们现在离这样一种理想状况还相当遥远。

大体说来,这就是关于“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几乎受到公认的看法。

它的起源恐怕与现代哲学的开端一致。

笛卡尔科学方法的第三条准则是决心: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即便是那些彼此之间并没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对象,我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应该把数学中通常进行的推演应用到一切科学部门。

世界的次序要由演绎的思想锁链把握。

思想演绎推理的长链本身简单容易,几何学家使用它们,以便完成最困难的论证。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方法和原理,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在社会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三种主要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证据和事实为基础的社会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客观事实,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提出了“价值中立”的观点,即社会科学家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主观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二、解释主义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和可能的意义。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而是具有复杂的含义和内涵。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关注社会参与者的主观意义和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客观观察。

三、批判主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的阶级、权力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通过批判分析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权力和不平等问题。

不同的方法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重点,但这三种方法论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家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重要方法。

借助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解释分析和批判反思。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三种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

四、实证主义的特点和应用实证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观察性。

00 导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00 导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 美国人的特点: • 1、讲求实用,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 念。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 欧洲社 会学传到美国后,美国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开 始由宏观的社会结构转向微观的个人行为和 个体间的互动模式。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 论在美国的出现,就体现了实用主义的这种 特征。 • 3、思想乐观,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总是 满怀信心。美国的社会学家特别关心社会问 题和社会改革。
• 西方社会学理论
缪自锋
学 习 方 式
课前10分钟
1、课前查阅相关知识点 2、课堂上交流 主要思想介绍 1、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实 2、学习相关理论文章
消化、吸收、巩固
目的
目的掌握理论工具
学习内容——古典社会学
• • • • 第六讲 功能主义理论 第七讲 社会冲突理论 第八讲 社会交换理论 第九讲 符号互动论
(五)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 观”
• 1、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 和思辨哲学。 •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 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理论之中,并对社会 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 本质上说,实证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的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2、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1、孟德斯鸠的思想贡献
• 第一,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越个体集 合的整体结构,并且有着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规 律。由此,法律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但必须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制度而因地制宜,立法者的 作用是使某种“理想的”法规要求同“环境”相 适应,而不是随心所欲。 • 第二,社会整体结构论。社会是一个只有从整体 角度看才有意义的系统,这个系统不取决于某个 单一的因素,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影响人类行为的要素包括气候、宗教、法律、政 治准则、道德和习俗。这些要素形成了一个国家 的普遍精神。

社会学中的批判理论

社会学中的批判理论

社会学中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于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挖掘出潜在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并提出变革和改进的方案。

一、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的本质是由于阶级关系、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存在着许多隐含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不平等、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到社会的各种力量和影响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和剥削使人们无法真正自由地发展自我,意识形态作为权力的一种形式,控制和操纵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失去了真正的选择权。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和矛盾都是人类自由和发展的障碍,应该被摆脱掉,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这种秩序需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自治和自我决定基础上,需要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和可以发掘潜在力量的权利。

二、批判理论的历史演变批判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由法兰克福学派创立,并在后来逐渐被各种批判理论者继承和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文化是带有强烈的自我解释性和自我解构性的,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因为社会现实的需要而被选择或强化,这种文化是贯穿于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反映了人们对于自身与社会的主动参与。

马克斯·魏伯则认为,社会现实的思想和群众心理与政治都是相互作用的,物质生产关系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制约因素。

弗里德里希·尼采在哲学领域中认为,人们必须批判所有的价值观念和理念,否则就会被它们所包围所束缚。

此外,还有许多批判理论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三、批判理论的应用和现代意义批判理论在现代的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揭示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通过分析和批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在当今的社会中,批判理论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现实的本质,深入分析和理解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好地建立一个理想的公平正义的社会。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第三讲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社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 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 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 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 断裂。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自杀论》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 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 算作自杀。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 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 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 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 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 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 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恢复性法律: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 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 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 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 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 弱。

批判主义课程论

批判主义课程论

二、批判课程理论的不足
第一、理论范畴芜杂,缺乏验证性,影响了理论的 深度。 第二、在知识、课程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走入极端 第三、对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与诸种社会学因素在 决定课程中的各自作用的认识有偏差。 第四、在对课程区分为学科知识、教育思想问题的 认识上产生谬误。

批判课程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对批判课程理论的评价
一、批判课程理论的贡献
二、批判课程理论的不足
一、批判课程理论的贡献
首先,批判课程理论具有反传统的性质。 其次,批判课程理论者们的研究使用了一些新的概 念范畴,对从不同侧面透视课程的本质内涵具有积 极的意义。 再次,批判课程理论者们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 新的观点。 最后,批判课程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为今后的课 程研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 哈贝马斯、韦尔默尔等人。 其主要观点是以自由为目标、以压迫为主题,对现 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批 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批判资本主义 的技术理性及技术理性控制下的奴性心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人物观点
◆霍克海默 认为“理性是一种人从自然中解放自身的能力,人 从自然中解放后却又把自然作为自己统治的对象 并进而把自 己的同伴作为统治的对象这种由理性行为衍生为统治工具并 进而转化成工具理性的过程,是人性异化的根源。” (主张 理性)
(二)课程目标:培养人的批判意识,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



批判课程理论者们认为,现有的教育与课程严重压抑了学生 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完全丧失了主体性。 他们指出,在目前的经济权力关系网中,只有运用社会主义 的教育策略,唤醒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和批判精神,削弱资 产阶级的权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平等、统一、 参与与民主合作。 批判课程理论者们认为,通过培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 可以培养学生的正义行为,从而营造一个平等的社会形态, 并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PPT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PPT
• 批判理论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对现存秩序的批判为前提,都 以沿着由理论本身规定的路线与现存秩序作斗争为前提。 (217)
• 不存在判断整个批判理论的普遍性标准,因为批判理论总是
以事件的重复出现、因而是以自我再生的总体为根据的。也
不存在可以由对批判理论的接受加以指导的社会阶级。今天,
每个社会阶层的意识都有可能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和腐蚀,
2021/8/28
19
爱欲与文明
•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明是压抑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 但它也创造了非压抑文明产生的前提。这是因为压 抑的根源正在消逝。人们只要通过少量的劳动就可 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极权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对意 识和超我的控制,也使性欲解放有了可能性。马尔 库塞认为,文明的发展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 历程:第一个环节是肯定快乐原则;第二个环节是 超越快乐原则而走向现实原则;第三个环节是超越 现实原则而走向新的快乐原则。这就是文明发展的 辩证法。最后的环节也就是非压抑文明的诞生。而 所谓非压抑文明乃是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和解, 它既是快乐的,又是现实的文明。也就是清除了额
定的理论。
• 对象和方法不同:前者以人为研究对象,关心人
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价值判断,
重视主体的参与作用,强调自我的再创造。对实
证主义方法的批判。
2021/8/28
9
•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即一个人应当公开出版的只 是那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予以辩护的观点。”(《批判理 论》序言1)
2021/8/28
16
理性与革命
• 以《理性与革命》(1941)的出版为标志,马尔 库塞企图从黑格尔哲学中找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真正出生地和秘密”。按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说法,马尔库塞对待黑格尔的态 度既不是黑格尔本人的,也不是马克思的,马尔 库塞应该被化为左派或青年黑格尔派。在这本书 中,在他称之为“实证理论”和“批判理论”之 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实证理论按世界的本 来面目接受世界,不信任超越的可能性。与此相 反,批判理论把超越作为出发点。这是马尔库塞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本章内容完
一、传入时期(1891-1930)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以“群学”之名开讲社会学; 1898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二、建设时期(1931-1951)
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期,包括两种倾向:其一是社会学传播与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他们注重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多研究 中国社会的著作,如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 要》、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李景汉的《中国农村问题》、 孙本文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涉及了中国人口问题、劳工 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城市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其二是西方社 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在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瞿秋白、陈翰笙等 一批共产党人和许德珩、李剑华、姜绍辰、李平心、冯和法等一 批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有梁漱溟等领导的 乡村建设运动。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
• 社会有机论 • 社会进化论
3.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年 )
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 提出了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论; • 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论”。
4.迪尔凯姆(1858—1917年)
韦伯的主要理论观点
理解社会学,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 行动” ,提出了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即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 动,传统的行动。
政治社会学,划分了三种统治权威类型,即个 人魅力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 传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
提出科层制组织形式。
论流派),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 批评,又相互补充。

第四讲讲义完整版

第四讲讲义完整版

第四章社会学研究方法讲座一社会学方法论1.1 什么是方法论及其探讨的问题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

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论是一种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实;学科理论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方法论也不同于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它是对研究方式方法一般原理的系统探讨与评价。

其探讨的问题主要有:1、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

2、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

3、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

4、研究方法的问题。

1.2 三大社会学方法论传统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社会学家们对方法论问题存在着各种对立的观点,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三大方法论传统,而且20世纪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实证主义方法论长期以来一直在西方社会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社会学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的。

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问、文献考察等方法。

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并无本质区别。

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人文主义方法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第四讲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第四讲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 • •
• 社会关系: • 滕尼斯认为,可以把两人之间的双重关系视为社会关系的最简单形式。 • 由众多的这种你我之间的双重关系所形成的关系圈都是社会关系的表 现形式。 •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双方或更多人出于相互帮助或其他方面要求的共同 意志的基础之上的。 • 滕尼斯从社会关系的种种表现形式中概括出一种“合理的和观念的类 型”,即“联盟” 。 • “联盟”是社会关系的纯粹类型,任何社会关系都可以用它来衡量。 • 滕尼斯指出了社会关系在“社区”与“社会”两种形式中不同的表现 及其过渡形式: • 在社区中,它表现为一种自然人之间的联系,即主要是指建立在人的 自然特质(如生物待质)基础上的关系,如相互之间的好感、性爱、父 母之爱、共同游戏和一块生活的兴致等,或是出于习惯,或是出于一 种道德感情相思想,即义务感。 • “社区”中的社会关系接近“联盟”这种理想的或合理的类型。 • 如果在“公社”的社会关系基础上,人们逐渐形成关于自身利益的意 识,便开始了由“社区”形式的社会关系向“社会”形式的社会义系 的过渡。
• 这两种意志形式分别与“社区”和“社会”的类型相对应。 “社区”导源于本质意志,而“社会”导源于选择意志。 • “社区”这样的有机统一体是本质意志的表达,个人意志 植根于整体(社区)意志之中。 • “社会”这样的机械统一体是选择意志的表达,个人意 志是出发点,社会产物都是由它建立起来的。 • 从滕尼斯关于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社区”和“社会”两 种基本形式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的社会学体系具有浓厚 的形式主义色彩,不能对所有丰富的社会现实作出全面的 解释。 • 滕尼斯在科学研究中奉行价值中立的方法沦原则,但在他 的理论中暗含着对“社区”的偏爱和理想化。 • 这一方面反映出滕尼斯社会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为各 种怀古的和复旧的文化浪漫主义运动在他的理论中寻求根 据留下借口。

第四讲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讲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象——社会事实
如果社会化的过程成功,个人将社会事实内化为自 己的意愿时,人们不会感到这种强制性的存在,但是, 个人不愿意接受社会事实的引导而严重违反它,那么这 些社会事实的强化性将会正式或非正式地表现出来。 (3)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普遍性不是来源于大量的个体事实的汇集,而是来 自人类的集体属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 集体的‛ 。
1.集体意识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在古代社会中,机械团结站主导地位,集体意识控制个人和 左右着他们的生活,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力。
在现代社会中,集体意识仍然没有消失,只是导致了集体意 识的影响范围和力量的缩小,削弱了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控制作 用,但是他仍然起着加强人们之间的功能性的依赖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特殊群体中,集体意识以一种被限定
他认为一种存在个人意识以外的行为方式成为普遍
的行为条件是,只有通过强加于个人的办法来加以实现。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1)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作为客观的事物来考察 他强调事实先于观念、存在先于本质,对现象的观察应 该排除通俗观念的干扰,直接透入现象本身的实际情况。 他认为应该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即把社会现象作为 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实物来研究。 (2)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迪尔凯姆认为如果社会学无助社会的进步,它就毫无价值。 社会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 的认识,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是从观察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之 间的一个之间环节。他认为,如果一个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就 不应当排除它,哪怕他不符合道德;相反,如果一个现象是病 态的,我们就有科学的依据来证明改良他的合理性。
有机团结:现代社会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 个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质的基础上的社会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第四讲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涂尔干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第四讲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涂尔干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 (1)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 将社会事实看作是客观事实; (2)将社会事实看作是客观事实; 把社会事实区分为规则事实和不规则事实; (3)把社会事实区分为规则事实和不规则事实; 确定社会类型; (4)确定社会类型; 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虑它的功能; (5)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虑它的功能; 通过社会本身的性质来解释社会事实; (6)通过社会本身的性质来解释社会事实; 通过比较来确定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7)通过比较来确定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三、自杀论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 , 自 杀的类型包括: 杀的类型包括:
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1 、 利己型自杀 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 它与社会 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屈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 2 、 利他型自杀 产生于过分屈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 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造成 在混乱中, 由社会混乱造成, 3 、 失范型自杀 由社会混乱造成 , 在混乱中 , 个体 行为因失去规范而痛苦。 行为因失去规范而痛苦。 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4、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谢 谢!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 1 、 社会学研究对象 —— 社会事实 : 存在于个人 之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 之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 它具有外在性 强制性、普遍性与独立性。 外在性、 它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与独立性。 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是只能用社会事实 2 、 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是 只能用社会事实 来解释社会事实, 来解释社会事实,根据社会事实的外部特征来 进行定义 排除所有的成见, 定义, 进行定义,排除所有的成见,防止个人的感情 干扰。 干扰。

社会学批评

社会学批评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三)结构 法国批评家戈德曼提出来. 这是将社会与人的因素纳入艺术之中的”结 构”,是文本\人和社会完美合一的结构. 是艺术发生的逻辑起点,因此自称是”发生结 构主义”.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如何建立”有意义的结构”呢? (1)发生结构主义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决 定性因素起码应包括文本\创造者个人主 体和作为集团利益代言人的超个人主体, 而这三者在精神结构上是同源的\一体的. (2)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与超个人主体保 持精神的一致性,从而将特定的历史需求 融入艺术表现,从而在艺术文本中建立起” 有意义的结构”.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三) 20世纪社会学批评模式走向进一步深化.
1 苏联的卢那察尔斯基的社会学批评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基础之上,认为文学与 社会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反对庸俗社会学 2 匈牙利的卢卡契把社会学批评推向一个新 阶段. 黑格尔哲学的遵奉者 强调 “总体性”,认为艺术对社会的批判功能 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一 社会学批评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 起始于19世纪的法国. 1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是斯 达尔夫人的首创. <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1800) <论德国>(1810)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方法
斯达尔夫人的批评观认为: (1) 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的作用. (2) 把文学与广义的社会制度相联系: 宗教观念 民族风尚 时代特征
文学批评方法
一 社会学批评 二 意识形态批评 三 精神分析批评 四 神话原型批评 五 形式主义----新批评 六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 评 七 解构主义批评 八 女性主义批评 九 接受---读者反映 批评 十 后殖民主义批评 十一 中国古典文学 批评方法

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变为三人群体,这不 是人数的增加,而且群体的结构、性质都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另一个独立的社会 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出现了。他对 三人群体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在三人群体 中,会产生独立于个人、在二人群体中不存 在的社会结于二人群 体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群体人数、群体规 模的增大,这种情形将更加明显。
2,社会互动的距离 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 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 离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决定的。一个 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意 义。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离我们一亿光年 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 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 无价值。从另一方面看,空气是我们不可时刻离开 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 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 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 西
第三节 文化社会学
和所有经典时期的社会学家一样,齐美尔试图 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质从理论上作出解释。其文化 社会学关注的最主要议题,就是揭示和剖析资本主 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他称之为“文化悲 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或个人的)和 客观文化(或集体的)的区 分”。①在齐美尔看来,社会结构以及各种文化产 物,如宗教、习俗、意识形态、社会组织等,无时 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种 威胁,它危及了个体的自由及个性的发展,有鉴于 此,他对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作了很有意思的区分。 可以说,这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移,即由政治经济 的观点,转移为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另外,齐美尔也对“时尚”进行了研究。认 为“时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形式。他认 为,时尚的基本动机包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 一致的过程,即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 又要区别于别人(分化)。在他看来,现代 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总是企图用一种明显的 标识(如休闲方式、服饰等)使自己引人注 目,而下层社会成员也总是想借助于这些标 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这种标识开始 大众化时,精英阶层又会引入新的标识,从 而引发新一轮的时尚潮流。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批判传统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批判传统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批判传统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扩大了社会批判的范围,其并不区分科学,日常生活和其他意识形式的批判,使知识社会学与现实的关系更加密切,突出了知识社会学的反思现实和自我反思功能。

标签:知识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正如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曼海姆所说:“知识社会学一方面,它致力于提示确定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另一方面,它通过对此问题自始至终进行彻底的。

毫无偏见的思索,希望发现一种不同于当代情况的理论,这种理论将论及知识的非理性的制约因素的意义。

”[1]知识社会学诞生的思想背景是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变革时期,战争、经济危机、集权主义的兴起等给欧洲社会带来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思想领域对人类理性的社会学批判,知识社会学不仅从诞生之初还是后继的发展都具有批判的特质。

一、知识社会学的批判理论思想来源知识社会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正是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写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结构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2]知识社会学承接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理论,并成为其最基本假定和最广泛共识。

与此同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对知识社会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建立在他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上,不仅是马克思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直接促进了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曼海姆以及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都关注卢卡奇式的马克思思想的解读,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作为重要理论焦点。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 文化和社会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 文化和社会

• 三、社会结构 • 1。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 • 2。社会结构的分类 • 1)社会经济结构 • 2)社会上层建筑结构 • 3)阶级阶层结构 • 4)人口结构 • 5)民族结构 • 6)家庭结构 • 3。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P86-88) • 1)斯宾塞和涂尔干的社会进化观 • 2)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二层论 • 3)帕森斯的社会结构论
• 3。对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
四、文化变迁
• (一)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 1.文化是适应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而产生的,而自然、
社会环境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之相适应文化必然随 之发生改变; • 2.文化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某种物质、精神和秩序的需 要而创造的,而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无止境的,文化的 创造也将是无止境的; • 3.文化具有可传播的活性特点,本身就蕴涵了文化的可 变性。
• 二、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概念 • 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的总称,是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 2.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 1)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 2)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 3)人际关系与群际关系 • 4)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 5)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 • 6)工具型关系与情感型关系 • 3。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源 • 强关系(strong tie) • 弱关系(weak tie)
第四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 一、社会的基本要素 • 1.人口资源 • 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人
口资源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 然属性、社会属性。 • 2.自然资源 •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外部条件。分为: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 自然资源和社会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影响制约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人类影响、改 变着自然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3.文化资源 •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物质的和精 神的)的总和。包括各种知识、技术、规范、艺术、习俗等。

批判主义_精品文档

批判主义_精品文档

批判主义引言批判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对现存制度或观念进行批评和批判的思维方式或哲学立场。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

批判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权力与权威的质疑,并试图揭示现实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

本文将深入探讨批判主义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批判主义的概念与特点1.1 概念批判主义是一种批评性思维方式,旨在揭示和挑战现存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它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追求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和根源。

批判主义强调逻辑思考、客观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以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1.2 特点批判主义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2.1 怀疑与质疑批判主义的核心是对权力与权威的怀疑与质疑。

它不轻易接受已有观念和主张,而是以独立的思考和坚实的证据为依据。

批判主义试图揭示现实的偏见、不正义和不平等,并呼吁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

1.2.2 反对压迫与不公批判主义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不公正。

它关注社会制度和结构中存在的隐性问题,并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批判主义通过暴露和抗议不公正的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发展。

1.2.3 强调辩证思维批判主义强调辩证思维的运用。

它认为客观事物是复杂而多样的,不能简单地划分为黑与白、是与非的对立。

批判主义试图找出事物的多个层面和内在矛盾,以更全面和深入的方式理解现实。

二、批判主义的应用领域批判主义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2.1 政治批判主义在政治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它发现和揭示政治制度中的腐败、权力集中和不公正现象。

批判主义通过对政治决策和政策的批判,推动政府改革和民主发展。

2.2 经济在经济领域,批判主义探索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问题。

它关注经济不平等、剥削和环境破坏等现象,并试图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经济模式。

2.3 社会批判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关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

它揭示社会中的歧视、压迫和不公平现象,并提倡社会正义和包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社会发展观
社会发展观是指马克思 社会学思想的主要 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始终贯穿这两条 主线:一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 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革 命的因素,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生 产力的发展上;二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 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发展的主题 和核心。

10
5、马克思的批判主义社会学思想有两个主要
特点:一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所谓科学批 判,是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科 学批判;所谓价值批判,是指站在工人阶级 立场上,以实证事实为依据,揭示资本家对 工人剥削的不合理性。科学批判与价值批判 是有机统一的。二是批判与发展统一。马克 思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要从对现实事物 肯定理解中得出期否定性的理解。从社会发 展角度分析,就是揭示事物自身内在矛盾的 发展,从对现实事物的内在矛盾中找到自我 否定得力量。总之,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即使 科学的,有是彻底的。



16
劳动不是满足生活本身的需要,而只是满足生活以 外的(获取金钱)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的性质 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 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 这种异化的劳动本身又生产出了与劳动产品的 异化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关系上的 异化---人同人的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 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的异化 。人 的异化,一般地说,是指人对自身地任何关系,只 有通过人对其他人地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19
8、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是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与实践性。 二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及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方法论特色: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整体主义的研究视觉;3.实证精神与人文价 值的结合;4.实践诉求与批判理性的有机结 合。
7
3、马克思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马克思早期的思想是观念论的、人本主 义的,这源于对于黑格尔的批判。他在早期 著作中认为人类不屈不挠的追求着自我实现 于创造性,最终奋起反抗异化的资本主义工 作条件的物质束缚。而在其后期的思想中这 些带有观念论色彩的个人概念被抛弃了,新 的理论立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在《资本 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概述中得到最完整的 阐释。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生产关系, 这是一种结构的取向。

2

(3)社会学理论中,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的出现 主要是被置于同所有实证主义社会学,尤其是同行 行色色的 功能学说,以及所有那些宣称自己是客观 的和中立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相对立的位置上。在这 里,所谓批判主义,是一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和否定,并且明确地以把人从压迫性的社会现实中 解放出来为理论宗旨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在 社会学中首先是由卡尔.马克思开创的,其发展阶段 是从古典时期的马克思,经过现代社会学阶段的法 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一直到当代阶段的沟通理 论、后结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


5

另一个冲突则来自于马克思和西方社会学 家的所秉承的所谓社会学的学科理念不同 回顾马克思毕生的理论活动或通观他的 全部著作,可以看出,他的全部思想都是在 批判中展开的。例如: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 判,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物化和异化的 批判,对蒲鲁东的批判,对歌达纲领的批判, 对拉萨尔的批判,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 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 批判,对巴枯林无政府主义的批判等等。可 以断言,马克思通过毕生的批判活动
11
(二)、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的基本看法 在社会观上,与社会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二元论观 点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有两点:一是社会的本质 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结成的一定的交往关 系。二是社会具有自在性、经济性和特殊性。自在 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仍处于任意、自发的 状态中。经济性是指社会的主要职能,经济活动、 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特性。特殊 性是指由于在现有条件下各个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利 益集团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从事社会活动的,社 会的普遍利益海不能由社会本身自觉的加以维护。

18
7、中间阶层的思想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已经看到中间阶层的 存在:“介于工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 另一方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中间阶级的大部分 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直接依靠收入过活”马克思 是研究“中间阶层”的先驱,他一方面认为,中 阶阶层和传统的“蓝领”劳动者群体存在差别。 另一方面,中间阶层也属于劳动群体,是工人阶 级的一部份。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 理论中,隐含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间 阶层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的思想。
6
完全实现了早年为自己规定的历史使命:要
对现存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2、马克思批判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出发点。 他是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开始的。 马克思把黑格尔派看做是毫无希望的唯心主 义,因为他们把世界看做是观念的反映,认 为“绝对观念”是社会生活的原动力。马克 思的选择是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一方面强调 意识和反思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强调社会现 实,这种二元论成了当代理论批判的核心。

17
6.阶级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有机体中与社会的 经济结构密切关联的社会的阶级结构,他由 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占由一定地位和身份的 人群所组成。 马克思有关阶级的论述,其社会学意义 在于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他们认识 到自已身上所肩负的消灭阶级差别和私有制 的历史使命。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关系多种 多样,但最基本的、最具决定性的社会关系 是人们的阶级关系。

20
பைடு நூலகம்
1
1、批判主义的含义
(1)霍克海默认为:批判主义理论则把 社会理论当作一种批判(critique)介入干预社 会生活的一种力量,旨在改变社会 ,使其朝 着某个方向改革,所以理论即其理论家多不 可能是价值中立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介 入社会生活的行动者。 (2)保罗.康纳顿认为:“批判”有两种 意义,一是康德意义上的批判,即强调反省 知识的先决条件;二是黑格尔意义上的批判, 即强调反省社会历史中的人为束缚。

14
4、市民社会理论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市民社会”是频繁出
现的,马克思最初是从研究市民社会与政治 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唯物史观的。 一是把市民社会看作相当于或等同于资 产阶级社会。 二是把市民社会看作工业化初期社会 关系和社会经济基础。
15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贡献:1.系统论述了市民社 会的发展规律;2.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真实关 系;3.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了理解市民社会的钥 匙; 4.提出了消灭市民社会的途径。 5、异化理论 异化(alienation)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的批判 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给了后世的批判主义 以极大的启发。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所谓“人类的 异化”首先是“劳动的异化”。也就是在资本主义 的条件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成为外在的东西,也就 是说,不属他的本质东西。工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不 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 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人力量和个人 意志,而是使自己地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
13
3.关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市场 经济)、政治(现代国家)与社会(市民社会)正 处于形成时期。马克思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 会”来表征“国家”和“社会”这一主要范畴。他 在一方面认为他们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的论断;另一方面认为他们本身就代表 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和国家,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 的条件下国家和社会才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发生了 分化。表明了资本主义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比先前的一切社会关系更贴近于国家与社会的一般 关系。
3
2、批判主义的主要假设:认定事物的本质在
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因此,批判主义社会 学的理论家们着分析现存社会的矛盾,否定 现存世界的合理性。 3、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几个特征:把批判 视为社会学理论的宗旨与任务;认为科学化 的思维在当今已经落后了;反实证主义;对 社会做综合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总之,批判主义社会学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批 判与否定、在与主流社会学的论战中发展起 来的,这使得它具有一些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4
二、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一)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 1、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什么不能成为西方社会 学的主流社会学 马克思(kari Marx,1818—1883)的社会学思想 中充满着强烈的批判主义意识。可以说,在20世纪 60年代以前,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一直未得到西方 社会学界的承认,原因是:一方面,与马克思社会 理论的批判性、革命性有密切的关系;

9
因此,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不是针对某
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理论,而是统摄全局的一 个思想主旨。批判不止是单纯的否定,而是 肯定与否定的辨证统一;不是指社会的单方 面发展,而是指社会发展与理论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理论 与现实相互监督、相互批判,在动态发展过 程中实现社会的发展、理论的完善。
8
4、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从两个批判性假

设前提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 这两个前提是(1)人类趋向于变革自己的 生存条件,以实现自己的进一步发展;(2) 人类社会趋向普遍的丰富性、多样化。 例如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具体批判来说, 就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运行规律——剩余价 值规律——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在以上 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意义方面被纳入到人类 社会历史运行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应于生 产力的规律——一般的现实可能性。
第四讲 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