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句段作用(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
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答题思路(模板)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 文写什么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
或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表现 了……渲染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 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小结
1.知识框架(备选术语):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 门见山,统领全文,统摄全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 抑;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答题思路:内容+结构+艺术效果 3.方法指津:
源自文库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怎样整体解读散文?
①先辨其类型。是叙事为主,还是写景为主?是托物言志,还是 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说理?)。
②次看话题。是就历史作生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是对个人生 活的感悟,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何人?何事?何情?何物? 何理?)
③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明确文章思路和结构框架。(先写 …… 接着写……最后写……)
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 定的鉴赏术语。 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 的位置。 ③明确答题的方向,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 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答。
答题格式:
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包 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 感情)+解析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答案: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 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课堂巩固训练
阅读张承志的《大河家》(《创新 导学案》)P80,做(1)题 问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 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解析】看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要先看其本身的作用,与标题、 开头、上下文、结尾的关系,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 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 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因此,从全文结构 方面来看,开头三段总领全文,为我们揭示了大河家的重要性, 同时也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依恋”“祖国”等词语也揭示 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答案:通过比较,引出下文人类的归本还源 。
三、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看,它可 能是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它有衬托,勾勒环境, 提供背景,或渲染(营造)某种气氛。
例:07广东卷《泥泞》: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 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 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 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 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 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 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 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为泥泞的出现 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 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 09 年江苏卷)《上善若水 》(张笑天 ):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 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 ? 是褒扬都江堰吗 ? 还 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 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 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 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 等)?”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某段或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3)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4)说说XX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好处。
(5)分析xx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例如2013年四川卷,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据此我们可以拟定答案为: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题目;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 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 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 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 个方面:
理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 次,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通 —— 通读全段,合成段意。对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找出关 键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组 —— 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什么,其次 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 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本考点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 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 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 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 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 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 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 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 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 得到深化。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 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 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 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 山封禅的叙写。
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 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 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 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 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 用。
例:《野菊花》: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 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 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 ⑧她不固守现状……
一、首段的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 的作用
八、引用的作用
四、人称的作用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描 写)的作用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或 某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六、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 对比、排比与反复)的作用
解题方法:
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是:总括(领起) 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 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例:广东卷《壶口的黄河》:文章开头从“中国的 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 什么作用?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 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 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 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 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 黄河! 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 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存在的问题):
1. 读不懂文章。考生本身缺乏阅读技巧和文化底蕴,再加之考场 心浮气躁,阅读效果差。
【对策: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基调,知道在写什么;分层阅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晰要点之间的关系;带题阅读,揣摩命题 意图和题干指向,准确查找答案大致区间,明确答案大致来源。) 2. 审不好题干。或审题不仔细,丢掉了主要信息,或找不到问题 的关键指向。 【对策:审题时圈点勾画试题的题干重点,了解设题指向、答题 角度、答题范围(区间)】
一概括首段内容,二看题目比较,三读下文分析,四 读结尾对照。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
一、中间段如果比较短,且描写的物象(即散文 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 象,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 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例: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 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 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 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 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 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题型一: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 路径、脉络。思路有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 “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一、包括的内容:
段内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文章材料的组 织方式;④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⑤文 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二、设问方式:见(创新导学案》P77) 三、高考真题:2012重庆高考《太阳梦》 问题: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 理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文章)
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开启)下文, 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例: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 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 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 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 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 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 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
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梦”的实现 —— 从太阳梦中获得灵 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再寻新“梦” —— 陷入苦闷期,想再 上一个艺术高峰。
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叙事?抒情?说理?)(重点 写了什么?) 圈 ——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开头、结尾、每段起始、收束 句)
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 段的段意)
④最后研读主要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 点等)及其作用和重要语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议论句、 抒情句、反问句等)的涵义。
读懂散文方法总结:关注“标题” 一:写什么 弄清文体 二:怎样写
理清“思路” 找“关键句”
三:为何写
归纳“主旨”
高考设题角度: 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思路及行文脉 络——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 局部思路 的分析概括。
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后,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 文章围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 梦,倒数第三、第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 “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 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寻梦);第二次集 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 (实现梦想);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 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再寻新梦)。
3. 写不好答案。要么因知识储备少,踩不到得分点。 要么整合能力差,答不到关键点。有的照抄原文, 答案过于繁琐。有的简单拼凑,缺乏概括。答题思 路混乱。 【对策:据分看点,看赋分,配答案;整合原文, 要善于利用原文重要句子加以整合作答;适当分析, 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