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第一章__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功用是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并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进气量。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怠速、加速控制)组成。
3、点火控制系统
点火控制系统又称电子点火提前(Elecronic Spark Advance,ESA)系统,最基本的功用是点燃混合气及点火提前角控制。由火花塞、高压线、点火线圈、控制系统(包含控制单元或模块、传感器等)组成。
1934年,德国怀特(Wright)兄弟发明了向发动机进气管内连续喷射汽油来配制混合气的技术。
1952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机械控制缸内喷射汽油机。
1958年,Bosch公司研制成功了机械控制进气管喷射汽油机。
1953年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开始研制由真空管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的汽油喷射装置,并在1957年研制成功。
4、排放控制系统
功用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EGR)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空燃比闭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等。
5、电子控制系统
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的功能是将发动机运行时的各种状态信息,由非电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单元。它包括各种传感器及一些开关信号。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是发动机在各种工况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配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大大降低了HC、CO和NOX三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
4.汽车在不同地区行驶时,对大气压力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发动机控制ECU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补偿。
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ppt
2、电子控制系统
采用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等)作为自动控制系统的 控制装置,就构成了电子控制系统。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特点是,在 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 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的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不 仅存在着正向作用,而且存在着反馈作用,即系统 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有直接影响。
第一章 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第一节 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一节 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 2、电子控制系统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4、微机控制过程
1、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如机器 设备的运行或生产过程的进行)自动地按照给 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 量(如电压、电流、速度、位置、温度、流量、 浓度、化学成分等)能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按 照给定的规律变化。而系统是指为达到某一目 的,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规律组织成 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6.缸序判别传感器-- 向ECU提供各缸工作顺序信号, 作为点火控制主控信号。
7.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向 ECU输入温度信号,作为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的修 正信号,同时也是其他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8.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进气歧管的空气温 度,向ECU输入进气温度信号,作为燃油喷射和点 火正时的修正信号。
12.大气压力传感器 检测大气压力,向ECU输入 大气压力信号,修正喷油和点火控制。
13.车速传感器 检测车速,向ECU输入车速信号, 控制发动机转速,实现超速断油控制。在发动机和 自动变速器共同控制时,也是自动变速器的主控制 信号。
第一章 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第一章电控发动机概述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汽油机电控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设备控制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进气等关键参数,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的同时,减少排放和提高环保性能。
1.1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1.1 传统机械燃油系统传统的汽油发动机采用机械燃油系统,通过压力制造器官轨道燃油进入气缸内进行燃烧。
这种系统简单可靠,但无法实现精确的燃油控制,容易产生排放物过多和动力不稳定等问题。
1.1.2 电子喷射系统的出现为了提高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和环保性能,电子喷射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喷油嘴的开闭时间和喷油量,使燃油的喷射更加精确。
同时,电子喷射系统还可以实现多次喷射、直接喷射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1.1.3 直接点火系统的应用直接点火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点火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使点火更加准确和高效。
这种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燃烧效率,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1.1.4 混合动力技术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了汽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趋势。
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电力与燃油的结合,实现了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1.2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主要内容1.2.1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发动机控制单元是汽油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监测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执行器控制发动机的工作。
ECU通过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实时计算和控制燃油喷射、点火时机、气门控制等参数,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1.2.2 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是汽油机电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机。
燃油喷射系统包括喷油嘴、燃油泵、压力调节器等组件。
1.2.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在适当的时机引燃燃油气体,使其产生燃烧和推动发动机运转。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组件。
1.2.4 进气系统进气系统负责将空气引入发动机燃烧室,为燃油的燃烧提供氧气。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功用: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要的空气,并测量和控制空气量。 组成:
空气滤清器 空气流量计
节气门体
电子控 制单元
怠速控制阀
空气阀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13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Flash)
怠速时节气门全关, 由怠速执行器根据冷却水温、空调和动力转向等工况调节进气量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53
控制系统- ECU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ECU的功用是采集和处理各种传感器的输入 信号,根据发动机工作的要求(喷油脉宽、点火 提前角等),进行控制决策的运算,并输出相应 的控制信号。当前电控发动机中除了控制喷油外, 还控制点火、EGR、怠速和增压发动机的废气阀 等,由于共用一个ECU对发动机进行综合控制, 所以也被称为发动机管理系统。
10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进气系统 供油系统 控制系统 点火系统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11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Flash)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12
1.空气供给系统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传感器-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录像)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43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传感器-转速、曲轴位置传感器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44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传感器-曲轴转角传感器(录像)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油机课件
45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发动机电控技术-汽油机
(完整版)汽车电控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一章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技术1.汽车上第一个电子装置:电子管收音机(标志汽车进入了电子化时代)2.汽车电子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74年,解决了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是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第三阶段:1982-1995年,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完成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
第四阶段:1995年以后随着CAN总线技术和高速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汽车电子开始步入只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ECU)和执行元件。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功能:1)汽油喷射控制:喷油正时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停油控制和电动汽油泵控制停油控制包括减速停油控制、超速停油控制及停油后的恢复供油2)点火控制:点火正时控制、闭合角控制和爆震反馈控制3)怠速控制:包括无负荷怠速控制和有负荷怠速控制4)排气净化控制:空燃比反馈控制、废弃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清洗控制和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等5)进气控制:进气谐振增压控制、配气定时控制、增压压力控制和进气涡流控制6)故障自诊断控制:包括故障自诊断和带故障运行控制3.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按汽油喷入的位置分:缸内直接喷射方式和进气管喷射方式(进气管喷射方式又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按汽油喷射的方式分:连续喷射方式和间歇喷射方式(间歇喷射方式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续喷射)按汽油喷射系统喷射方式分:机械控制方式和电控方式(电控方式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按进气量测量方式分:间接测量方式(节流-速度式和速度-密度式)和直接测量方式(体积流量式和质量流量)4缸内直喷实现了分层稀薄燃烧式未来电控汽油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现代轿车电控汽油发动机主要采用多点喷射系统体积流量式采用翼片式和卡门涡旋式,质量流量式采用热线式和热模式5.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1)改善了各缸混合气浓度的均匀性2)使汽油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3)式汽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量显著减少4)改善了汽油发动机过度工况的响应特性5)使汽油发动机在不同地理及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排放性能6)提高了汽油发动机高低温启动性能和暖机性能6.顺序喷射中喷油时刻一般为排气行程上止点前60~70度曲轴转角第三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推动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法规对汽油发动机排放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3.空气供给系统1)空气供给系统组成:空气滤清器、空气量计量装置、节气门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等2)直接测量方式采用空气流量计,间接测量方式采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3)空气流量计:翼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和热模式4)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组成:测量翼片组件、电位计组件和空气旁通通道原理:发动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推开测量翼片,经主空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测量翼片被气流推开角度a的大小,与空气流速和扭簧的回复力矩有关,对于某一具体的流量计在空气道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每一偏转角a,就有一个确定的主通道流通截面积因此就有一个确定的空气流量值。
电控发动机第一章电控汽油发动机概述(朱明zhubob
企业管理:技术、运营、 物流、安全、保卫,
职任:客运站长、 公司经理, 集团技术总监,
总经理及法人代表。
学历:本科、MBA,
专业:汽车维修与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职业资格与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 高级中医针灸推拿师 、
混合气种类 火焰传播上限
过浓混合气
空气过量系数 发动机功率 0.4
0.43-0.87
减小
耗油率 激增
性能朱明工作室
混合气不燃烧,发 动机不工作
燃烧室积炭、排气 管冒黑烟,放炮
功率混合气
0.88
标准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1.0 1.11 1.13-1.33
火焰传播下限
1.4
最大
增大; 输出最大功率 10-15%
朱明工作室
1.燃油消耗率 2.功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 浓混合气(α<1): 值在 0.85——0.95范围内时,燃烧速
朱明工作室
度最快,热量损失小,平均有效
压力和发动机功率大,称功率成
分混合气。
当 α<0.88时,则燃烧不完全,
排气管冒黑烟、放炮、燃烧室积
碳,功率下降,耗油量显著增大,
排放污染严重。
减小2% 减小8% 显著减小
增大4%
最小
显著增 火、发动机过热、
大
加速性变坏
混合气不燃烧,发 动机不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爆燃是由于压缩比过大,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 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爆燃 时火焰以极高的速率向外传播,甚至在气体来不及膨胀的情况下, 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形成压力波,以声速向前推进。当这种压力 波撞击燃烧室壁时就发出尖锐的敲缸声。同时,还会引起发动机过 热,功率下降,燃油消耗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爆燃时甚 至造成气门烧毁、轴瓦破裂,火花塞绝缘体击穿等机件损坏现象。
第1章 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
第1章 概述
任务一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任务二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任务三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2021/4/27
返回
1/10
第1章 概述
学习任务一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中 期到70年代中期, 主要以硅二极管整 流的交流发电机和 电子调节器的应用 为代表
巡航控制系统 警告提示 自诊断与报警系统 失效保护系统 应急备用系统
2021/4/27
4/10
第1章 概述
任务二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二、电控系统的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
在控制系统中,如果输出端 与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 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 用没有影响,该系统称为开
环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如果输出端 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 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 直接影响的系统,称为闭环 控制系统。
以便减少污染 供给燃油喷射系统规定压力的燃油 根据ECU控制真空管路通断 根据ECU控制空调工作
2021/4/27
9/10
第1章 概述
学习测试
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电控技术对发动机工作性能有何影响? 3: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有哪些? 4: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方式有哪些? 5:分析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6:电控系统常见传感器及执行器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学习任务一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二、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 提高了发动机经济性 降低了排放污染 改善了加速和减速性能 改善了起动性能
2021/4/27
1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PPT课件
1912开始研究 汽油喷射系统
1937年采用 机械方式控制 可燃混合气的配置 在航空发动机上使用
1952年汽油喷射系统 用到汽车发动机上 奔驰300SL 采用机械控制技术
1953年 美国本迪克斯 开发研究电控汽 油喷射系统
1957年开发出 称为Electrojator的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晶体管电路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晶体管电路
体积庞大不实用 没有推广
现代燃油喷射系统 得“雏形”
114
1912开始研究 汽油喷射系统
1937年采用 机械方式控制 可燃混合气的配置 在航空发动机上使用
1952年汽油喷射系统 用到汽车发动机上 奔驰300SL 采用机械控制技术
1953年 美国本迪克斯 开发研究电控汽 油喷射系统
3
1.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电控汽油发动机 重要部件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汽车工业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4
1.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电控汽油发动机 重要部件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汽车工业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CO、HC、NOX
5
1.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117
➢这些系统能够对空燃比、 点火时刻、怠速转速和废 气再循环等多方面进行综 合控制,控制精度愈来愈 高,控制功能也日趋完善。
118
1980年,三菱公司首先推出了卡门(KARMAN) 涡流式空气流量计,利用气流流过涡流发生体
超声波 检测涡流
1981日立和博世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这种系统称为LH系统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CO、HC、NOX
第1章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展历史、现状 及发展趋势
1981年,L-Jetronic系统又进一步改进发展成为LH-Jetronic 系统,用新颖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代替机械式空气流量计, 可直接测出进气空气的质量流量,无须附加专门装置来补偿 大气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进气阻力小,加速响应快。 1979年,博世公司开始生产集电子点火和电控汽油喷射于一 体的Motronic数字式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与此同时,美国 和日本各大汽车公司一也竞相研制成功与各自车型配套的数 字式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GM) DEIi,I系统、福特汽车公 司(li,ord) EEC-III系统,以及日本日产汽车公司ECCS系统、 丰田汽车公司TCCS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对空燃比、点火 时刻、怠速转速和废气再循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控制 精度愈来愈高,控制功能一也日趋完善。
1.3.2 电子控制单元(ECU)
给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或其他装置输人的电信 号,并对所接受的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根据计 算和分析的结果向执行元件发出指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1.3.3 执行元件
受ECU控制,具体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常用的执行元件有:喷油器、点火器、怠速控制阀、EGR阀、 炭罐电磁阀、油泵继电器、节气门控制电机、二次空气喷射 阀、仪表显示器等。
上一页 返回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 系统
1.2.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喷油量,再根据其他 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等 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 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 性。
电控发动机01-电控技术概述
动力性能强
适应性更强
电控发动机能够根据不同工况调整气门开 度和点火时间,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响 应性。
电控发动机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多种模 式的切换,适应不同的驾驶需求和工况, 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控发动机的缺点
成本较高
电控发动机的制造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发动机来说价格更
贵。
对油品质量要求高
电控发动机01-电控技 术概述
目 录
• 电控发动机简介 • 电控技术简介 • 电控发动机与电控技术的关系 • 电控发动机的优缺点分析 • 电控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电控发动机简介
电控发动机的定义
总结词
电控发动机是指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实现发动机性能优化和 排放减少的发动机。
详细描述
03
电控发动机与电控技术 的关系
电控技术对电控发动机的影响
01
02
03
04
提高燃油效率
电控技术能够精确控制燃油喷 射,减少燃油浪费,提高燃油
效率。
降低排放
通过精确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 时间,电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 发动机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动力性能
电控技术可以实现发动机的快 速响应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
电控发动机对燃油的质量要求 较高,如果燃油质量不佳,会 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维修保养困难
由于电控发动机涉及到大量的 电子元件和传感器,如果出现 故障,维修和保养相对较为困 难。
对电瓶依赖度高
电控发动机需要电瓶提供电力 ,如果电瓶出现故障或电量不 足,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
电控发动机的改进方向
未来电控发动机将实现多种功能的 集成控制,如动力、底盘和车身等, 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燃比控制精度更低; 且各缸混合气浓度 也不均匀,更没有针对使用空调对动力影 这些都严重影响动了发动机的动 响的措施。 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1952年,德国戴姆勒—奔驰300L型赛 电子控制 二 喷油点火 车装用了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 1979 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装置:自动机械控制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2019/4/22
式汽油喷射系统。其与柴油机喷油泵十分 相似,在上世纪60年代前,主要在豪华轿 车和赛车上装用。由于技术发展限制,也 由于当时法规还未严格规定,故汽车的节 能减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精控 电控喷射 电子控制 减排降耗 采用 二 喷油点火 电控点火 排放与油耗 (即节能) 1979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2019/4/22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2019/4/22
1、空燃比控制: ⑵1967年博世公司成功研制进气管绝对气 压控制的D—Jetronic(模拟式电子控制系 统), 并装备在大众VW—1600型轿车上。 开创了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精控 电控喷射 电子控制 减排降耗 采用 二 喷油点火 电控点火 排放与油耗 (即节能) 1979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2019/4/22
1、空燃比控制: ⑶1973年在D—Jetronic基础上改进成有风 门式空气流量计的L—Jetronic。 其通过直 接测量进气体积来控制空燃比,比通过进 气压力间接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精控 电控喷射 电子控制 减排降耗 采用 二 喷油点火 电控点火 排放与油耗 (即节能) 1979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电子控制 【背景动因 】 之前的化油器式发动机针对 二 喷油点火 各种工况所进行的空燃比调节,都是非常 1979 模糊的; 特别针对怠速、加速和高速的空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发展经历 】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从机械控制系统到计算 机集中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历时近50年,可分为三 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52—1957,机械控制燃油喷射 2、第二阶段:1957—1979,电子控制喷油点火 3、第三阶段:1979至今, 计算机集中控制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背景动因 】 2、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开发的动因。 受飞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启发,德国博世公司于 当时主要用 1952年率先开发出了汽车燃油喷射系统。 于高档轿车和赛车,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对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能源紧 缺的现实,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促成汽车发动 机燃油喷射技术不断更新,使其从机械控制逐步发展 到了计算机集中智能管理控制。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背景动因】①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污染便日益 加重; ②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能源危 这迫使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 机爆发。 的汽车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法规。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精控 电控喷射 电子控制 减排降耗 采用 二 喷油点火 电控点火 排放与油耗 (即节能) 1979
章电控发动机概述
§1-1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1-2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实训任务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认识 §1-3汽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与方式
2019/4/22
§1-4电控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 1- 1
No Image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1.理解电控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因。 2.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本节内容: 一、电控发动机发展历程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三
计算机 集中电控
1、空燃比控制: ⑴1967年博世公司成功研制K—Jetronic (机械式),后改进为Ke—Jetronic(机电 式)。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阶段 年代 目的 控制措施 作用 1952 升功增扭 柱塞喷射 自动优化 采用 一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 空燃比 燃油喷射 (提高动力 1957 性) 精控 电控喷射 电子控制 减排降耗 采用 二 喷油点火 电控点火 排放与油耗 (即节能) 1979
2019/4/22
§ 1- 1
汽油机电控技术及其发展
一、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背景动因 】 1、燃油喷射技术开发的动因。 20世纪初,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采用化油器的飞机 ,不能进行曲线飞行表演, 特别是不能进行水平翻转、 机腹向上的飞行,以及化油器结冰和失火等问题, 人 们开发了燃油喷射器。
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