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合集下载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一、选题背景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二、课程目标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三、课程内容1、课程范围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2、课程框架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 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学生对军阀派系有系统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军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专题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中国国民党从建党到退出大陆统治的十几年中,曾一度统治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物在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专题包含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高级领导人,也有张学良、何应钦等军事高级将领;通过了解国民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成就,学生对国民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最终使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成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实力,吸取来自各个阶层的人才,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政治家;还有彭德怀、陈毅等高级将领;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对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怀抱着感恩之心;专题五: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从初入国际舞台到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外交官的努力功不可没;本专题包含了陆征祥、宋子文、陈叔时等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学生结合当时的国力条件、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环境,能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外交冲突;课程二: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活动家暂定课程内容:本专题课程主要分为五个专题,每个可专题占2-3个学时加上讨论课和活动课共计18个学时专题一:教育事业工作者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其中有人完善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蔡元培等;有人致力于平民与乡村教育事业,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如晏阳初、梁漱溟等;专题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近代医疗事业与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他们其中有人在战时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如红十字会缔造者沈敦和,有人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检疫防疫体系,如伍连德;专题三:社会慈善事业工作者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其中有人捐资参与赈灾活动,如熊希龄,有人关怀社会底层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如实业家陆伯鸿;专题四:艺术家与民间艺人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从事艺术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人物;他们其中有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与文化名人,如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有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艺人,如阿炳等;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如漫画家张乐平、文艺大师丰子恺等;专题五:外籍援华人士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近现代以来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援助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为中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的在战争中救助中国难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活动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如拉贝、威尔逊等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课程三: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知识分子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课时,共12-16课时;专题一: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既屈辱又伟大的一段历史;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1930年代中国国力低下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日态度上,以及对抗日战争前景的展望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其间出现了周作人、陶希圣等亲日派,出现了在战乱中选择内迁避乱的一派,也出现了进行激烈的反日斗争的郑振铎等人;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对不同知识分子在国难面前的选择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抗战时期国家面对的内外危机,以及知识分子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专题二: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主义的失败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原本是一个较为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在高中进行讲解;然而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对于中共和我国国家体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激;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由学生对现代史上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进行自主探究,从单个的或者一组人物入手,将他们的主张和自身经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我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同理心;专题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设置这一专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在我国现代学科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性,让他们对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具体的如梁思成的建筑学、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学的贡献等;专题四:西学东渐下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现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质疑,甚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全盘抛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如梁漱溟等人发起对传统儒学等传统的保护和再生;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天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四、课程展开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史料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2、成果展示:以课堂报告、辩论、小论文等形式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3、评价标准:以探究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严谨性、学生分工合理性和结论的完整性、科学性等为评价标准,无标准答案;。

历史教学纲要课程设计

历史教学纲要课程设计

历史教学纲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并回顾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本年级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进行描述和比较。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历史课题研究,通过整理、归纳、展示成果,提升表达与沟通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对国家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 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正义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介绍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侧重讲解各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 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深入探讨各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如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等。

4.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周:夏商周历史简介,重点讲解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等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2)第二周:春秋战国时期,着重分析诸侯争霸、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历史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2课时课程简介(200字内)中国近代史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背景分析(500字内)目的和意义: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做出正确的评判。

学情分析:1、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解决相关问题;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逐步锻炼收集与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历史活动,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

资源分析: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各种教学设备,教师自制教具、模型以及学校图书馆的期刊与书籍来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2、社会资源:广泛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3、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课件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历史史实。

4、个人和家庭资源:利用家中的材料、图书开展相应活动,并可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体验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1、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能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史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安玉香“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途径,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在校内实施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机构、人员合作,在具体实施历史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思想,采用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这些专业活动必须含有历史知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1.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课程类型。

相反,可以有不同的变式,不同的类型,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

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因为只有这一部分课程国家控制不十分严格。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也就是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重点中学逐步开设历史选修课,到了90年代,逐渐有了历史活动课,在1999年和2000年的重点中学里又开始有了历史研究性课程。

目前,一些重点中学又开始了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是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撑,不能保证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课程类型繁多,既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又使学生疲于应付,违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2.研究的薄弱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

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4年到2003年,笔者能见到的有关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章只有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赵俊老师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一文。

小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纲要

小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纲要

小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纲要为了提高小学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我们特制定本备课纲要,作为小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本准则。

一、备课目标1.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确保教师对教材的熟练掌握。

2. 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对教材的结构、内容、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研究兴趣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4. 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 教学过程设计:细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巩固、拓展、总结等,使教学过程流畅。

7. 作业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备课流程1. 个人初备:教师在课前进行个人初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2. 集体备课: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解决方法。

3. 优化教学设计: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4. 教学实践:教师按照最终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研究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

四、备课评价1. 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同行评价:教研组内的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校本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文化的了解,本校制定了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提供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历史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内容和教学方法1. 内容:课程内容将涵盖本地历史、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三个层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教材:编写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历史教材。

2.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4. 实施教学: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

5.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历史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作业评估:布置历史作业,通过作业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历史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显著提高;2. 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4. 学校的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得到较好的效果和反馈。

结论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有望在新学期内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更高的兴趣与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发展。

以上是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注:该文档仅供参考,实施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历史教学大纲规划

历史教学大纲规划

历史教学大纲规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及其特点,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认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岳飞的抗金等。

3. 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史料分析,提高史料研究能力。

3. 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与他人交流历史观点,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

2. 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3. 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互动性强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教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重要历史事件。

- 教材章节:第一章节“中国古代史”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思想启蒙及其历史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一章节“中国古代史”3. 秦汉统一及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 教材章节:第二章节“秦汉史”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文化创新。

- 教材章节:第三章节“三国两晋南北朝史”5.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如贞观之治、唐诗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节“隋唐史”6.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 教材章节:第五章节“宋元明清史”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2课时)2. 秦汉时期(2课时)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课时)4. 隋唐时期(2课时)5. 宋元明清时期(2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历史的脚印授课纲要

历史的脚印授课纲要

历史的脚印授课纲要介绍本教学纲要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探索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到历史事件、人物和进程,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解历史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课程大纲单元 1: 了解历史- 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单元 2: 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研究古代帝国和重要人物- 分析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单元 3: 中世纪历史- 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研究中世纪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探讨中世纪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单元 4: 现代历史- 现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 分析现代历史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探讨历史对未来的启示和警示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历史内容和概念-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深入探讨历史话题- 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提高研究和分析能力- 视频和多媒体:利用视听资料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作业和小组项目:完成分配的作业和小组研究项目- 考试和测验: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参考资料- 《世界历史概览》- 《历史的脚印:一部全球史》- 《历史研究方法导论》- 《历史思维》以上是《历史的脚印授课纲要》的内容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历史发展,以及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进历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文化传承能力,我
们制定了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历史学科教育体系。

首先,我们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历史课程应当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突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我们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答辩,
我们还将引入课堂表现、作业表现、课外阅读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
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服务。

总之,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进历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
素养和历史文化传承能力。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调整该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服务,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要求

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要求

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要求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在小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大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旨在规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是一门知识丰富的学科,小学历史课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历史课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信息、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二、教学内容小学历史课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小学历史课程的重点是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历史:小学历史课程还要求教师介绍一些世界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和文化。

3. 历史故事:小学历史课程还要求教师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小学历史课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2. 图片展示法: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观察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4.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修养。

2. 原则:简洁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

三、课程设置1.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必修课: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共计500课时。

- 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多元化的选修模块,如: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艺术史等。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中国古代史:重点研究从远古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与文化。

2.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

3. 世界现代史:重点研究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二战结束的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4. 选修课内容和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灵活确定。

五、教学方法与资源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具、实物文物、学术期刊等。

六、评价方式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研究、课堂表现、作业等。

2. 评价要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七、实施与改进1.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师培训、教材选用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

2. 持续改进,根据实践情况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

以上即为本校本课程方案的概要内容,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模板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校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到明清,重点讲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

3. 世界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重点讲述世界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地方史:介绍我校所在地的地方历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五、课程实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3.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参与活动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历史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进行补充。

2. 多媒体资源:收集整理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丰富课程内容。

3. 校外资源:联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八、课程特色1. 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注重地方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

吉大附中南区学校-历史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吉大附中南区学校-历史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历史校本教材编写方案一、编写目的属于学校价值教育体系组成部分。

目的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思维。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情商。

二、编写原则1.以人为本,不同阶段的内容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紧扣时代脉搏,努力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满足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3.内容要求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创造性。

4.形式上力求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创新性。

5.问题设计要具有思辨性。

三、编写内容(一)书名:“历史悦读系列”《在历史中寻找未来》(二)内容架构本书将作为7-9年级的历史校本教材,内容包含:前言、校史、社会史、时事探讨等。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如下:1.趣味导读。

通过简短的文字,体现一个专题的中心思想。

2.历史悦读。

介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力求实现“小事件揭示大道理”。

3.思维拓展。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简短的问题设计或者思考,引导思维,启迪智慧。

4.学以致用。

或者运用掌握的新知识分析其他历史现象,或者借古鉴今,分析时政。

5.作品推荐。

推荐好的书籍、电影等。

深化所思所感,提高学生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

(三)呈现方式1.根据1-9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尽量制作相应的ppt,如有需要,可以辅助纪录片、电影等视频文件。

2.教材编写使用统一的规范用语。

3.教材中可设计形式生动、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练习或资料补充,如资料链接、调查与研究、交流平台等(形式要多样),练习题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针对性。

四、编写工作流程1.2013年7月-2014年3月,确定基本结构和内容2.2014年3月-2015年3月,搜集资料与图片,完成初稿,初步使用3.2014年8月-2015年5月,不断调整、完善教材4.2015年8月,形成定稿,开始正式使用并推广后附:课程范例:崇德励志,为国担当——爱国篇课程范例:崇德励志,为国担当——爱国篇【趣味导读】从一道日本历史试题说起2014年9月3日是中国第一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模板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背景分析:- 结合我国历史教育现状,分析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调研学校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素材。

-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明确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提升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1. 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中国古代史: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b. 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c. 世界历史: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d. 地方历史:学校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关知识。

2. 课程结构:- 按照学年、学期划分课程模块,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 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等,增强课程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 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能力。

- 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拓展课程内容。

-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丰富课程实施手段。

2. 课程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 定期开展课程评价,了解课程实施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

- 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如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实践能力等。

四、课程管理与保障1. 课程管理:- 建立健全历史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的职责和流程。

- 定期召开课程管理会议,协调解决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建立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历史材料,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授课内容: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和影响,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复杂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热爱和认识。

历史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历史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历史校本课程编写纲要方城县二初中政史地教研组金玲军张保东杨秋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方城历史文化走进中学校园》课时安排每学期12课时授课对象初中学生二、主要内容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要以具体学校、具体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应学生能力、性格、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亲切与真实,让学生懂得学生历史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历史备课组充分利用方城历史文化的地域教育资源优势,编写了历史校本教材——《方城历史文化走进中学校园》,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社会风貌,增进对方城文化的理解,增强对历史遗址保护的责任感,立志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方城历史悠久,勤劳淳朴的先民们,为方城大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

方城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

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观炼真宫遗址,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

火烧博望坡遗址等景点也被列为我国三国旅游线主要景点。

方城的民间艺术源源流长。

闻名遐迩的文房瑰宝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的黄石砚,始创于汉代,盛于宋代,辉煌于当今,雕工精湛,勘称一绝,古代大书法家米芾、黄庭坚,当代大书法家启功等曾挥毫泼墨,予以高度赞誉。

产品远销国内26个省市和日本、美国、香港、台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重要事件;- 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当代社会问题;- 培养跨时空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2. 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古代文明和历史进程;-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视听材料的使用;- 小组合作研究;- 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成果评估。

二、教案第一课:古代文明及历史进程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解历史进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文明发展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 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内容;-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示例。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的介绍;3.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相关示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份有关古代文明的简单报告;-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参考资料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2. 文献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教育资源网站等。

历史学教学大纲

历史学教学大纲

历史学教学大纲一、前言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历史学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历史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人文精神。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概论- 历史学的定义和特点- 历史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 世界史概览- 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 中世纪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 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3.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中世纪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4. 世界文化和历史-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四、教学方法1. 讲授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讲解历史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展开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3.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历史考察、实地考察等活动,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 研究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贡献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txt五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本学期的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文明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2. 掌握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3. 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 秦汉帝国的统一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分裂2.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特点- 家族和血统的重要性- 礼乐制度与等级秩序3.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 儒家思想与礼仪文化- 道家思想与自然观念- 科技发明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讲解:通过教师讲授和解释文本、图表、图片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3. 观察与实践:安排学生观察实物、参观文化遗址等,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4. 示范与模仿:教师示范相关技能或活动,鼓励学生模仿并提高操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听力和阅读理解测试:通过听力和阅读材料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水平;2. 书面作业和笔记:布置相关作业任务,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协作与表达能力;4. 课堂参与和表现:观察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中国古代史》等相关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多媒体资料: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研究。

七、教学时长本学期历史课程总共为35课时。

八、备考建议1. 学生应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及时复课堂内容;2. 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图书和资料,扩展知识广度和深度。

如何设计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课程大纲

如何设计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课程大纲

如何设计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课程大纲在设计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课程大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的核心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热爱历史学科。

以下是设计课程大纲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1. 引入课程: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小动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并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我们的故事,是过去发生的有趣事件和人物的集合。

2. 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的结构应该简单清晰,包括主题、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

每个主题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展开,确保内容简明扼要但又不失深度。

3. 使用多媒体资源:小学生喜欢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视频,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过程。

例如,通过展示古代文物的图片或者简短的历史卡通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

4. 活动设计:通过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例如,可以设计小组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5. 评估与反馈:设计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简单评估方式,例如口头问答、绘画或简短的书面记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6. 跨学科整合:将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整合,例如语言艺术、数学或科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7.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可能不同,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支持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

8. 鼓励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家庭作业或额外的阅读材料深入探索历史话题,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可以为小学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提供一个丰富而有趣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基础理解和兴趣,为未来更深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方城县二初中政史地教研组金玲军张保东杨秋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方城历史文化走进中学校园》
课时安排每学期12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学生
二、主要内容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要以具体学校、具体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应学生能力、性格、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亲切与真实,让学生懂得学生历史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历史备课组充分利用方城历史文化的地域教育资源优势,编写了历史校本教材——《方城历史文化走进中学校园》,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社会风貌,增进对方城文化的理解,增强对历史遗址保护的责任感,立志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方城历史悠久,勤劳淳朴的先民们,为方城大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

方城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

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
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观炼真宫遗址,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

火烧博望坡遗址等景点也被列为我国三国旅游线主要景点。

方城的民间艺术源源流长。

闻名遐迩的文房瑰宝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的黄石砚,始创于汉代,盛于宋代,辉煌于当今,雕工精湛,勘称一绝,古代大书法家米芾、黄庭坚,当代大书法家启功等曾挥毫泼墨,予以高度赞誉。

产品远销国内26个省市和日本、美国、香港、台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方城羊肉烩面,香飘中原,方城人民把烩面当做主食,县城内就有数百家烩面馆。

博望锅盔质脆肉厚,香甜宜口。

博望锅盔技法被当地农民掌握、流传。

方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中国最早外交家张骞博望封侯,西汉执法不阿张释之,明朝抗清名将吴阿衡,近代开国上将栗在山,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

我们编写的这部校本教材,准备分三部分介绍方城历史文化。

第一部分,“特色文化”,主要介绍方城历史文化发展,饮食文化,土特产文化;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关注,溯本求源,感悟方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历史责任感。

第二部分为“历史遗迹与遗址”,主要介
绍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观炼真宫遗址,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等。

引导学生对古长城、炼真宫等历史遗址以及当时当地人文习俗的演化和变迁的研究,达到重温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

第三部分为“方城名人”,方城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数千年来,曾经产生过无数俊杰英贤,在方城大地上展出了不可尽数的辉煌的文化艺术。

教材主要选取古今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陈胜、张骞、张释之、栗在山、杜凤瑞等的先进事迹。

引导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客观评价,感悟历史人物的风范,将课堂教学延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史为鉴,努力学习,做时代新人。

三、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关注,溯本求源,感悟方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对古长城、炼真宫等历史遗址以及当时当地人文习俗的演化和变迁的研究,达到重温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

3、引导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客观评价,感悟历史人物的风范,将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增长见识,以历史人物为鉴,努力学习知识,做新时代的新人。

四、体例结构: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体例结构。

本书分三单元,每个单元一
个主题,共12课,每一课有导入部分,正文、学生参与园地,配有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五、呈现形式和主要特色:
以学科课程的形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紧紧围绕方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充分利用方城历史文化的地域教育资源优势。

六、使用效果和社会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远古时代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体会古代方城人生活的艰辛,现代方城人为建设美好的家乡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

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社会风貌,增进对方城文化的理解,增强遗址保护的责任感,增加对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学生认可度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