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研究生读研的机会成本及收益分析_谢登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 第5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46 N o .5 2010年10月
Jo ur nal o f Guang xi N or mal U niv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O cto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5-2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0081060R 17)[作者简介]谢登斌(1965-),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地方院校研究生读研的机会成本及收益分析
谢登斌,王妍力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涉及成本和收益。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教育决策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适度控制地方院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地方院校需有针对性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减少其择业的成本;积极培育成本意识等是降低地方院校研究生读研的机会成本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地方院校;研究生;机会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G 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0)05-0018-04
1999年我国研究生开始实施扩招政策,招生人数由当年的9.22万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53.4万。全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以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在短期内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地方院校由于占据全国高等学校的重要份额,是研究生扩招的生力军,因而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地方院校的扩招尤受瞩目。据统计,2002年至2006年,地方院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占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率分别为35%、38%、41%、44%、46%,其增长速度呈现明显上扬的势头。从2002年至2006年,地方院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5%、35%、22%、15%,而全国高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5%、24%、14%、11%。由此可见,地方院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与全国整体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是同步上扬的;在同一年份,地方院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数的增长。
应当说,地方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为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跨入研究生队列,成就其教育身份的提高,提供了现实的机会。然而,我们不容忽视地方院校在扩招后所导致的各种显性或隐性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教育界已引起高度重视,成为学者们热衷探讨的重要话题。在笔者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分析,更需要独特的视角。本文基于机会成本及收益的特殊视角,对
地方院校研究生扩招后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试
图探讨选择地方院校读研的学生其在获取读研机会的同时,所需支付的机会成本和收益的情形。对此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些将来有志于读研的本科生,还是已在地方院校就读的研究生,思考其选择读研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是一种人力
资本投资,涉及成本和收益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是一种教育投资行为,必然涉及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问题。“机会成本”是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为奥地利学者弗・冯・维塞尔所创立,是指人在做出某种选择时不得不放弃的东西。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可视为个体的一种教育投资行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通过增加人力资源来影响其未来的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由于投资必然涉及成本和收益问题,所以本科毕业生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应该是一个累积人力资本的过程,[1](p24)自然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本和收益。这里的成本,我们可以理解为选择读研的学生的机会成本。它主要包括本科毕业生因读研而必须放弃从业的全部收入、受研究生教育期间所需支付的费用以及由此所损失的其他投资的收益。当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看,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是有直接收益的[2],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由于其明确的专业定向,带来了研究生专业
18
技能的提升,增强了研究生对未来从事工作的适应性,也增加了其在工作中发挥专长的可能性,以及促进研究生在劳动市场上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持有研究生文凭不仅是其良好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象征,也是一种有别于本科生的特殊信号,这显然增加了持有研究生学历的求职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
二、机会成本和收益的微观分析
深入分析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机会成本和收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成本而言,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方面。
(一)显性成本。显性的成本覆盖考研的支出,读研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以及由此所损失的其他投资收益。本科生考研的成本支出,一般包括考研购买书籍和辅导材料的费用,参加考研辅导班的支出,报名费,参加复试的交通、食宿费用等方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本科生考研的费用一般在4000元左右。在地方院校读研的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用及其他费用。每年的学费一般在7000~10000元,住宿费用1200元左右,其他费用每年近9000元。这样,一名在地方院校读研的学生,三年读研的显性成本约6万元。
(二)隐性成本。除了显性成本之外,选择地方院校读研的学生需付出一定的隐性成本。这种隐性成本主要包括读研期间必须放弃本科毕业从业所获得的收入、读研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以及研究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失业风险。
计算在地方院校读研三年所放弃的本科毕业直接从业的收益,若按照目前本科毕业生收入平均每月1863元计算¹,三年必须放弃6.7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就是本科毕业生读研期间重要的隐性成本之一。另一项隐性成本为读研的时间成本。我国的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地方院校也是如此。对于部分研究生而言,他们之所以选择读研,真正的动机不在于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他们在所选择的专业领域并没有学术发展的潜质,而只是不敢直面本科毕业就业的难题。这样,部分研究生就很有可能浪费读研三年的大好时间。此外,随着硕士毕业生供给的增加,其预期的就业工资水平将增长缓慢,甚至有降低的风险,这无形当中会降低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收益。
选择地方院校读研的学子,其心理成本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以及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隐性成本之一。其实,心理压力及情感投入在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重要影响。[3](p224)一方面,选择到地方院校读研的学子,都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与那些在名校就读的学子大致相近的学习效能感,部分学生也渴望能去条件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这将增加该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对那些就读于地方院校的研究生而言,由于他们与名校的学子所享受的待遇不同,毕业后可能与社会上其他工作人员得到的福利也不一样,所以,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更加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长,而不是枉费时间。心理成本很容易成为“沉没成本”,虽然它难以量化,但种种现实情况表明,这类成本无疑是那些选择地方院校读研的研究生不可忽视的机会成本。
(三)成本和收益的模型。
1.模型的分析框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的经济分析框架来比较成本和收益。这有利于本科毕业生明智地作出读研的决策。[4](p54)由于读研是在一定时段内完成,因而在不同时段比较成本和收益,就必须考虑将这些因素货币化,进而考察货币化之后的价值,使其在同一时点上进行比较。若我们以贴现的观念来思考,成本和收
益比较的基本分析框架为:6m t=1C1(1+r)m-t= 6n
t=1
B t(1+r)-t。其中C1为受教育年份中第t年的个人教育成本,包括可货币化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B t为收益年份中第t年的个人收益,即研究生毕业后从业的收入;m是指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年限;n为受教育者毕业之后从业获得收益的年限;内部收益率r为教育的成本现值和预期收益的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这一模型的建立,在量化研究生毕业后从业的收入水平之后,所确立的成本因素就是研究生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2.模型测算。针对以上成本收益模型,我们可以列举一个实例来测算。选择读研的成本即读研期间需支付的学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显现成本),加上其本科毕业之后若从业的收入所得(可量化的隐性成本);收益即读研之后就业所获得的收益。我们需要将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与本科生毕业之后就业每个月多挣的收入差额逐个计算,看n年后这个差额的累加折成现值是多少,然后再与读研的成本比较。目前本科毕业生从业的月平均收入大约为1863元。其选择地方院校读研三年所需支付的学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约为6万元。读研时间为3年,目前地方院校毕业研究生从业的月平均收入大致为3800元,贴现率r为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三年期(
3.33%)与贷款利率三年期(5.4%)的平均值
4.37%。我们先将研
19¹http://w /html/g aokao/ zix undo ng tai/2009/1029/116260 2.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