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1)
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Efficiency Conditions with variable production
无花果叶 60
产品组合效率要求 MRS = MRT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斜率=MRT 为了多生产一个苹果 需要放弃几片无花果叶
斜率=MRS 消费者为了多消费一个 苹果,愿意放弃几片无 花果叶
消费者无差异曲线
100
Efficiency versus Equity Eve
r
0’
Fig leaves per year
p3
p5
q
0 Adam
s
Apples per year
Edgeworth Box
效用可能性曲线: It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one person’s utility given the other individual’s utility level.
Adam af
MRSaEfve
追求利润最大化 MCa Pa MC f Pf
MRTaf
Pa Pf
MRSaAfdam
MRSaEfve
MRSaEfve
Pa Pf
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三、 Fairness and the 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一、福利经济学 ( Welfare Economics) 1 Pure Economy Exchange 2 Production Economy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三、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四、 市场失败 五、 福利经济学的局限
一、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 The branch of economic theory
《福利经济学》教案讲义课件完整版
福利经济学本书体系,本十一章,导论、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社会经济福利制度、公平与收入分配、贫困与反贫困、教育与卫生、失业与就业、人口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前面谈三章理论,后面八章谈应用的各方面。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经济学及其产生和发展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一)福利1、福利。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2、个人福利。
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
这种满足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或个人精神生活需要。
3、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4、经济福利,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
(二)福利经济学1、庇古,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
2、李特尔,最好是把福利经济学看成是研究经济体系的一种形态比另一种形态是好还是坏,以及一种形态是否应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3、萨缪尔森,一门关于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途径,收入最佳分配以及最佳税收制度的学科。
(三)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内容1、社会资源配置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如何才能达到最优?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即公平与效率,效率有定论,公平在争论。
(四)研究前提:市场机制。
二、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背景19世纪20年代,哲学派别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边沁、穆勒的影响下,把人们道德行为的目的看作个人自身福利的提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增进全社会福利。
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把数学引进了效用。
(二)产生与发展1、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个人的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加总。
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越平均,社会福利就越大。
旧福利经济学特征,第一,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的;第二,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概念;第三,效用以基数表示,边际效用递减。
2、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罗宾斯认为从论理来看,效用不能用基数表示。
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1. 定义-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
这意味着在这种理想的市场环境中,任何重新配置资源的方式都无法在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2. 假设条件-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有众多的小农户(卖者)和消费者(买者),小麦等农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农民可以根据价格自由决定种植面积(资源流动),而且市场价格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透明的。
- 不存在外部性。
即一个人的经济活动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的影响。
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污染环境(不存在负外部性),也没有因为其存在而给周边带来额外的好处(不存在正外部性)。
- 不存在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不符。
例如国防是公共物品,一旦国家提供了国防保护,就无法排除任何一个公民享受这种保护,而且一个公民享受国防保护并不影响其他公民享受同样的保护。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所涉及的产品都是私人物品。
3. 证明思路(简单示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根据商品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组合,使得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来调整生产组合,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在市场均衡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所有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并且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这就满足了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从而证明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
4. 意义- 从理论上肯定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它表明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自身就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
标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在福利经济学中,第一定理是指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资源分配是最有效的。
这一定理对于制定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政策含义来更好地理解福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作用。
1.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效率最高的,供求达到平衡,市场价格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价值。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在政策制定中应该鼓励和维护市场竞争,避免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反垄断法等手段来促进市场的竞争,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也提醒我们,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市场的自由竞争,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谨慎选择干预的方式和程度,以避免对市场的扭曲。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比政府干预更有效,因此政府应该尽量使其政策与市场机制相协调。
3. 市场失灵与政策调整虽然完全竞争市场下资源配置最有效,但现实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例如外部性、公共品等问题会影响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提醒我们要警惕市场失灵的情况,并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
4. 探索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通过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者应该在促进市场竞争的避免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也需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最优配置。
只有充分理解并运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才能更好地引导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经济学爱好者,我深刻理解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指导作用。
在实际社会中,政府需要在维护市场竞争的警惕市场失灵的情况,并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一)帕累托标准(教材P250-252) 帕累托标准(教材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阿尔弗雷多·帕累托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帕累托 对资源配置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提出了判 断的标准。 断的标准。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社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面对的资源只有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A和 。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 和B。对A和B的好 和 的好 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坏,甲、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二)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2、以边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 策方案。 策方案。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P252) 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又称经济效率, 又称经济效率,指任何改变都不可 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或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附: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福利就愈大。 他认为, 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 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福利经济学1
1.逆向选择(73页)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25页)3.阿罗不可行性定理(152页)4.帕累托最优(15页)5.道德风险(73)6.科斯第一定理;(27页)7.后福利主义(6页)8.福利经济学(6页)论述题1.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4页)2.简述科斯定理并举例说明科斯第一定理。
(27页)3.简述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90页)4.试说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55页)5. 试举例说明补偿检验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47页)6.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73页)7. 结合实际,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168页)。
一、选择题7.21 与一般均衡分析不同,局部均衡分析(B)。
A. 集中考虑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依赖的性质;B. 在经济中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考虑一个单个市场、居民户和企业的行为;C. 分析所有居民户、企业和市场同时相互作用怎样解决基本经济问题;D. 以上都是;7.22 局部均衡分析适合于估计(A)变化的影响,但不适合于估计()变化的影响。
A. 香烟税,公司所得税;B. 香烟税,酒类税;C. 公司所得税,香烟税;D. 公司所得税,酒类税。
7.23 研究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被称为下列哪一种分析?(D )。
A. 局部均衡;B. 相互作用均衡;C. 不均衡;D. 一般均衡。
7.24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工资和利息率,是因为(A )。
A. 这些投入的价格影响成本;B. 家庭的收入受工资和利息率变化的影响;C. 家庭能用闲暇或将来的消费来换取现有的产品;D. 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工资率;7.25 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
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 )。
A. 乙用X向甲交换Y;B. 乙用Y向甲交换X;C. 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 以上均不正确。
福利经济学第一章(1)
2020/8/15
教材
《福利经济学》,王桂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福利经济学》,(澳)黄有光著,周建明等译,北京中 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
2、《福利经济学》,姚明霞,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3、《福利经济学》,方福前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科
福利经济学的含义
黄有光: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 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 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 下的社会福利。
Ng Y.-K 1983. Welfare Economics: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Concept. 2nd edition. Macmillan.
劳务是否具有效用,只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 ,而并不需要评论这个欲望是好是坏。
效用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 一是基数效用,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每个人 都可以给出他自己对不同物品的效用函数。
– 这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 的基础。
– 二是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具体量化的,但可以分 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
1、福利
–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个人福利
– 是指—个人获得的满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 乐”的同义语,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 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 旧福利经济学中:与经济生活有关的、能够直接或间 接以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被称为经济福利。
– 并认为:效用就意味着满足,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 由效用构成的。
Samuelson:是一门关于组织活动的最佳途径 ,收入的最佳分配以及最佳的税收制度的学科
福利经济学
案例:例如他有一本书,你有一个梨子。
如果你喜欢吃梨,他喜欢看书,那么现在的这种产品 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你和他都喜欢看书,相互交换的结果,就会使他 的利益就受到损失,这种状况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你和他都喜欢吃梨,相互交换的结果,就会使你 的利益就受到损失,同样这种状况也不是帕累托最优 状态。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K
LY
Y’s L
Production Contract
Curve OY
KX
X’s K
OX
C
E1
QY3
LX
X’s L
KY
E3
E2
QX3
Y’s K
QX1 QY2
QX2 QY1 L
(三)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产品 交换曲线的斜率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相等。也既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体系 中,消费者优。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 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 消费。
(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 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 的效用。
(4)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
Y I1 I2 I3 I4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代表的满足 程度越低,效用越 低;否则越高,因 为高位的无差异曲 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第二定理:假设所有的个人和生产者都是以 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通过竞争机 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前提是对个人和 企业进行了适当的综合税收和转移支付。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提高整体的福利程度。
福利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效率,还关注公平和社会正义。
经济学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福利问题日益凸显,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这也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状态。
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市场自由和市场失灵等现象,来寻求提高经济效率的途径。
例如,如果市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不足,福利经济学可以考虑引入政府干预,以扩大供给量,提高整体福利程度。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强调公平和平等的价值观。
福利经济学认为,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要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收入分配、教育机会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减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福利效果和成本效果。
福利效果是指政策或措施对个人或群体福利的影响。
成本效果则是指政策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和代价。
福利经济学将福利效果和成本效果相互对比,以确定最优的政策选择。
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福利经济学模型和实证研究。
福利经济学模型是为了便于理论研究而构建的经济模型。
它通过建立一种理想化的经济体系,分析政策和措施对福利的影响。
实证研究则是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福利经济学模型的有效性,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涵盖了很多领域。
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
教育经济学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改善经济福利。
卫生经济学研究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卫生保健的效果和效率。
福利经济学课后答案(部分)
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P2):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P3):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6、帕累托改进(P14):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7、帕累托最优(P15):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8、卡尔多补偿标准(P39):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9、潜在帕累托改进(P39):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潜在帕累托优于A。
10、希克斯补偿标准(P41):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P41):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P42):(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13、消费者剩余(P52):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5、如何理解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
在图中(P53图4—3),横轴代表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或边际成本,SS’表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
生产者供给产品的数量一旦确定,则最后一单位产品的供给边际成本要大于在它之前的各单位产品的供给边际成本;而所有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按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来确定,这样由所销售的各单位产品的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差额的累积和就形成了生产者剩余。
福利经济学沿革(1)
福利经济学沿革(1)
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 贡献:
n 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 n 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庇古运用
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市场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 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 净产品相等,亦即说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边际 社会净产品相等。市场作用就是通过自由竞争 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转移来实现上述的诸条 件,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 最优。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n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n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的巨著《福
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 生,它开创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对福利 概念及其政策应用作了系统的论述,在西方经 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此,福 利经济学一词广为流行,庇古也被推崇为福利 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沿革(1)
庇古的功利主义
n 庇古认为,福利由效用构成,效用就是满足,人性的 本质就是追求最大的满足即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追 求最大的福利。
n 从上述命题出发,庇古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 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庇古说,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一是国民收入在 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为,要想增加经济福利, 就必须要增加国民收入;同时,还要消除国民收入分 配不均等的情况。庇古的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 化这两个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史中作 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即首次将社会福利问题与国家 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 加以研究,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社会福利的分配、调节以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它基于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假设,考虑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并致力于通过经济政策的设计来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尔弗雷多·帕雷托。
他们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
这一定理成为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数学工具和理论模型。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是通过社会选择机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社会选择机制是指决策者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和利益来制定公共政策。
在福利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来衡量个体对不同商品或资源的需求程度,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通常采用加总个体效用的方法,以使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最优性。
最优性意味着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分配方案,使得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
最优性的考量既包括经济效率,也包括公平性。
经济效率是指资源在不同个体之间的最佳分配,而公平性则关注资源的分配是否公正。
福利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权衡公平和效率的方法,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发生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时。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于不直接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例如,工厂因为污染对周围社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负面外部性。
公共物品问题则是指某些商品或服务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提供,因为它们无法被排除和竞争。
例如,国家安全和公共道路是公共物品。
福利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其中之一是政府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收环境税,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福利经济学1
一.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一种经 济学理论体系,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经历了两个阶段: 福利经济学和新福 利经济学
二、创立和发展
(一)理论渊源 1.伊壁鸠鲁:求乐避苦 2.边沁——哲学基础 (1)人生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2)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3.庇古: (1)福利: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包括广 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 (2)经济福利:弄够用货币衡量的社会福利。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定理)企图在任何情况下从个人 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这是不可能的,在福利 经济学中被称作“不可能定理”。 ——《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 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 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 好次序。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
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 最大为“1”,最小等于“0”,实际数值只能介于 0~1之间 。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福利经济学的创立
1.时间: 20世纪初期 2.背景:一战后英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 3.创建人:庇古 4.标志: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出版
(三)发展阶段
1.福利经济学
(1)理论基础:效用基数论 (2)主要理论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3)分析工具:基尼系数
庇古福利经济学(1)
第一讲
帕累托和庇古
一、维尔弗里多· 帕累托
(1848-1923) 二、庇古( 1877– 1959)
一、维尔弗里多· 帕累托 (1848-1923)
严格的帕累托标准:在既定的收入分 配下,如果生产和交换情形的改变, 使得社会中一些人变得好些,而其他 人并未变得坏些,社会福利才能说是 增进了; 弱的帕累托标准:只有在一定收入分 配的条件下,生产和交换情况的改变 使得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得更好,社会 福利才能说是增加了。
―只有一种资源安排能使社会净边际产品的 价值在所有用途中相等,这种安排就必然 是……能使国民所得最大的安排” P149。
3.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第20章至第22章
庇古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通过竞争与资源 自由流动最终会使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社会纯 产值。 “如果私人和社会净产品在各个地方一致,则 自利心的自由发挥作用,只要不被无知所阻碍, 就往往会在不同用途和地方之间有效地配置资 源,从而增加国民所得,同时增加经济福利的 总额,使其达到最大值。 P156
―研究范围被限定在能够直接或间接同货币尺 度有关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即经济福利”。P16 ―经济福利是经济科学的主要内容。本书的目 的即是研究在实现现代社会中,对经济福利发 生影响的某些重要原因”。(P16-17)
(二)庇古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计 算经济福利(第2章 欲望与满足)
(1)首先,庇古用效用表示满足。 “经济福利被广泛地认为是能与货币尺度建立 联系的满足和不满足。这种联系不是一种直接 联系,而是通过欲望和厌恶传递的”(P29) “也就是说,一个人为获得一项物品所准备付 出的货币,不能直接测度他将从该物品所得到 的满足,而只能测度他获得该物品欲望的强烈 程度”(P29)。
福利经济学教案
福利经济学教案引言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和经济政策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工具和应用,以便学生能够了解福利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1.1 福利经济学定义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分配资源和制定政策,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经济政策对个体和群体福利的影响。
1.2 福利经济学的目标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过比较经济政策的效果和不同社会选择的影响,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福利经济学理论与方法2.1 效用函数与效用最大化效用函数是衡量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感受的函数,福利经济学使用效用函数来分析个体行为决策过程。
效用最大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选择是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原则。
2.2 福利函数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福利函数是用来衡量整体社会福利的函数。
福利经济学使用福利函数来比较不同经济政策和社会选择下的福利结果,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
2.3 社会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集体选择和社会选择。
它关注社会集体选择中可能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通过制定有效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福利经济学的应用3.1 税收与福利分配福利经济学研究税收政策对福利分配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税收策略和税收负担的承担者,来评估税收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2 政府补贴与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研究政府补贴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分析补贴政策的效果和实施条件,来评估政府补贴对于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3.3 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政策对福利水平的影响。
通过比较社会保障政策的效果和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优劣,来评估社会保障对社会福利的作用。
四、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评4.1 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准确测量个体效用,以及过度假设个体行为和偏好的一致性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 置状态。
福利经济学(1)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和B,消费两种商 品X和Y,其既定数量为X*和Y*。所以:
Xa+Xb=X*
Ya+Yb=Y*
注1,契约曲线是两消费 者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注2,只有契约曲线上是 Ya 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1)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 由伯格森、萨缪尔森等提出,以解决帕累托最优点 的选择问题。
• 生产可能性线上的每一点均代表着生产的帕累托最
优状态,并且可以在该产出所构造的埃奇渥斯图的
契约曲线上找到一点使得:生产、交换以及生产和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成立。且有对应的A、B消费者的
效用Ua和Ub。
Ua
福利经济学(1)
2020/11/30
福利经济学(1)
帕累托最优标准
(pareto’s
optimality)
• Pigou的两个命题:(1)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 利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 越大
• 新福利经济学:萨缪尔逊等,序数效用论的引 用和根据帕累托最优标准来判断经济效率。
• 帕累托改进:至少可以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既定的资源配置
• 效用可能性曲线 :由消费者
最优效用水平Ua和Ub的组合 U
效用不可能区域
构成的曲线。其特点是向下
倾斜。并形成无效率区域和
无效率区域
效用不可能区域。
U 福利经济学(1)
Ub
社会福利函数
• W=W(Ua,Ub),社会福利是消费者 的效用的函数。在不同的社会福利W1下, 其图形是社会无差异曲线。
• 社会的最大满足点: Ub • 阿罗不可能定理:
•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契约曲线上最优 产出的集合。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Y
1)向下倾斜
}Y2
2)外凸
Y1
3)产品边际转换率递增
{
X
X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1
福利经济学(1)
产品边际转换率(MRT)
• MRT(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 MRT递增:随X的增加,生产单位X所需要减
少的Y递增:
福利经济学(1)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条件:MRT=RCS • 证明:
福利经济学(1)
Y B
Y* C
X X*
福利经济学(1)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
• 交换的最优条件: • 生产的最优条件:
福利经济学(1)
3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所以,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交换、生 产以及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Ld Od
C2
C3
注1,契约曲线是两生产 者等产量线的切点。 Kc 注2,只有契约曲线上是 帕累托最优的。
注3,帕累托最优条件: Oc MRTc=MRTd
C1
D3
D2
Lc
Kd
D1
埃奇 渥斯盒福利状经济图学(1)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交换时最优,生产时最优,以及生产和 交换同时达到最优。
福利经济学(1)
A2 A1
Xb Ob
A3
Yb
注3,帕累托最优条件:
B3
B2
B1
MRSa=MRSb
Oa
注4,帕累托最优条件的 推广
Xa 埃奇 渥斯盒福利状经济图学(1)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假设:有两个生产者C和D,使用两种要素L和 K生产商品,要素既定数量为L*和K*。所以:
Lc+Ld=L*
Kc+Kd=K*
e
福利经济学(1)
W3
W1 W2
Ua
第八节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 市场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如 何利用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
• 兰格的“尝试法”: • 用计划来替代市场的可能性:
福利经济学(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