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综述

一,基变取向的社会工作:

(一)概述

所谓“基变”(radical )早期是指植物的气质和湿度,后来用来形容事情的本质或特征(qualities),到18世纪的英国用来指政治行动中追求基本改变(fundamental change),直到近代由左派人士称之为革命性行动(revolutionary acts)。

基变取向的社会工作(radical social work)是对源于精神医学或心理分析基础上的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和颠覆,其实施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Marxist)的基变批判论证(radical criticism)的思考。根据基变取向的说法,个人问题的导因解释应朝向社会结构脉络的归因思考,而非寻求个人背景特质与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干预策略的设计应同时重视增强案主对其结构脉络的主控权力及倡导改革服务机构、政府机制与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回应案主的需求。基变取向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中,最特殊、最引人争议的一套实务理论,其对专业实务的批判观点与有关社会转型的觉醒观点对社会工作发展可谓贡献良多。

虽然基变取向的社会工作皆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观点,其实施意味着机构性或革命性的改革行动,但由于基变批判所主张的结构分析重点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转型基点和策略的差异,基变取向社会工作的分支流派更加多元。如批判社会工作(critical social work),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Marxist social work),激进社会工作(progressive social work),社会主义社会工作(socialist social work),结构社会工作(structure social work)等。

(二)发展历史

基变取向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文献记录不多,Longres(1996)主张其历史应该追溯到“睦邻运动时期”(settlement house movement),因为这一时期工作人员常运用团体工作与社区组织两种社会工作方法,协助当时移居新大陆的弱势移民,并经常以公开的示威活动来争取当时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改革,早已种下社会工作的激进(progressive)本质。之后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社会不安、经济衰退、各种类型的权力运动高涨的背景下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根据Pearson(1975)的说法,社会工作的实施应在1970年左右进入了基变取向发展的高潮时期。1980年代以后,随着专业人员纳入编制及社会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基变观点不再被视为异端,反而越来越主流,基变观点的声音就不再响亮了。(三)基变假设与理论观点

根据Payne(1991)的说法,社会工作取向开始建构基变取向的知识体系主要是Corrigan和Leonard在1978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方式如何决定社会关系,强调自我利益与自由竞争,资本家借由产生工具的改革与社会物质的掌握,对弱势劳工群体进行经济、文化及社会结构的压迫与管制,使个人劳工受限于资源不足与机会不均等而经历物质缺乏与不安经验,同时社会学者对当时的国家制度与体制内的社会工作人员提出激烈的批评,指出他们为确保政府的中立性格二运用申请程序规制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助人。

同样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同流派的基变取向社会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背景下有一些相同的概念假设:1,主张个人问题的结构分析;2,觉察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控制性;3,对现存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制度保持批判;4,承诺保护个人免受剥削和压迫;5,基变的社会改革应同时解放个人与改革社会

(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等,2002)。

基变取向的社会工作共同主张大多在抽象层次上。1,赞成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2,反对自由化的改革主义3,福利国家的设置基本上是支持资本主义社会的4,不信任专业主义;5,提醒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假性二分法;6,批判传统社会工作并非在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在延续社会问题。

依据体制内或体制外的位置、压迫的来源和社会转型的批评,基本取向的社会工作可分为三大派:1,社会民主与基本社会工作。相信福利国家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石,认为社会冲突是压迫的来源,强调体制内的改革来解决问题。2,革命式的马克思主义与基本社会工作。反对福利国家主义,不相信政府,认为压迫来源是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冲突,强调在体制外通过倡导、合作、自助团体、工会与其他团体组织来挑战政府与资本家。3,进化的马克思主义和基变社会工作。这一派是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妥协组合,在接纳福利国家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四)处遇原则

强调个人问题的分析应该聚焦于个人所在的社会经济脉络层面,同时对福利制度及专业主义不信任。强调在资本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机构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公平、压迫和疏离是案主问题的根源;而其处遇目标为协助案主意识觉醒,认识其问题的结构因素,提升其自我价值感,重视其物质资源的不足问题,并鼓励案主参与社会运动以彻底改变社会结构。实务原则如下:

1,社会因素的概念延伸至社会结构的分析;

2,社会因素用来解释问题的原因;

3,社会因素同时用来分析和实践;

4,同时强调个人与环境的解放与改变;

5,聚焦心理社会及社会因素间的互动;

6,聚焦于协助个人,但责怪社会结构的问题成因;

7,对社会工作控制功能发展有关的批判分析;

8,发展有关批判社会的理论;

9,超越体制,保护个人的自主性的权力;

10,致力于社会改革;

11,个案工作是社工实务运用的方法之一。

(五)处遇过程

Fook(1993)指出基变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应包括社会因素概念、个案评量、目标设定与干预方法四个层面。

社会因素概念层面,强调社会经济结构的因素;个人评量方面,强调案主问题来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当对待和分析;目标设定方面,强调改变个人的社会情境是由协助个人学习主控其所在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在干预方面,则强调协助个人改变与控制其生活情境与结构层面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