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3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不仅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而且为解决力学问题,转换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且让学生经历牛顿第三定律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物理活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相互作用观,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物体间作用的性质,这些同生、同灭、同变化、同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2.学情分析:初中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能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但是,在初中阶段没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也没有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及其共线关系。
3.教学目标: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找出任意一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
4.教学难点: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可能遇到的困难。
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有些学生会认为,某些性质较强的物体对该性质较弱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反之则没有,这种强者大于弱者的力或者主动施力者大于被动施力者的观念根深蒂固,转变有难度。
还有的学生会认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如人拉手拉车加速前进,会认为人拉车的力大于车拉人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遇到的第二类困难是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一关系,缺乏实验的支持。
二、任务分解任务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务2:定性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任务3:定量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任务4: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规律的引入:初中已经学过“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教学中往往过于简单对待,或是直接重复初中内容,导致许多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认识比较笼统和模糊。
牛顿第三定律常规的教学,比如生活中溜冰互推互退、磁铁互斥互吸都是初中生接触过的现象,很难再引好奇,也无助于冲击、扭转前概念。
3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3. 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和适用范围;2.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发扬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理解;2.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确保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无误。
四、教学内容1. 内容概述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将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以及如何应用它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学生还将练习如何在小组合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流程(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谈谈他们对上节课的看法;2.要求学生分组并观察下图,讨论他们看到的现象,以及有关现象的原因。
img(二)新课教学1.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包括内涵、适用范围以及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的关系;2.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方法;3.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三)讨论和总结1.讨论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阅读教材相关章节;3.思考并记录在笔记本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和应用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激发了合作精神,加深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这是一堂充满活力和灵感的课程,在未来的学习中将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使用讲授法来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清晰的讲解,学生将能够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深入探讨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其次,我会考虑实验环节的效果。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现象,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中过于关注操作过程,而忽视了对定律深层次含义的思考。因此,我需要在实验前后加入更多的思考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此外,我还会反思小组讨论的安排。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有时讨论成果的分享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计划提供更具体的讨论指南,鼓励学生提出深入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板书内容:分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这一章节后,我计划进行一系列的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会回顾课堂的互动情况。我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实际问题时,有些人表现出困惑,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表明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3.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能够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鼓掌的时候,将左手用力拍打右手,左手会疼吗?(两只手都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新课教学(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现象:①两位同学站在滑板上,A同学用力推动B同学现象:两位同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将磁铁固定在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相互靠近现象:两个小车同时相互靠近或同时相互远离--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将遥控汽车放在另一个无动力的小车上,然后启动遥控汽车。
现象:两个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总结:①两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对前一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
我们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可以从大小、方向、作用点、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定量的问题通常只靠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来回答。
一、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两个同学各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相互对拉,通过增大拉力或减小拉力等方式,来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3.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能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滲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科学探索1、在课堂中通过探究实验和列举生活实例,创设物理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这节课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
3、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2、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并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仪器技术,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本质性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核心。
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教材把本节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前面五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
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教育、理想化实验思想和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熏陶。
于是,根据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学法及依据“教学有方,但无定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第一、二章介绍了运动学知识,但未解释各种运动产生的原因。
本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为研究物体运动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而本节是安排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共点力平衡之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也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环节打好基础,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力学中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知道相互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二)科学思维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1.通过演示实验,分析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已经涉及对力的相互性的分析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三、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四、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六、教学过程展示马拉车、鼓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学生实验】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通过A与B静止、匀速与加速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教材的内容上遵从先定性再定量的基本思路,渐次深入,逐层推进。
首先通过实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进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到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并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价值,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最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进行受力的初步分析,通过对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辨析,培养学生受力分析的能力,为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奠定基础。
结构:本节课内容位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后面,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前面,既能有利于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又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超重失重、连接体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奠定了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作用: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复杂情境下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推理能力;最后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标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优势:1.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定性的了解,知道相互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知道二力平衡的知识。
2.掌握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判断以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受力分析能力。
3.对物理学科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
劣势:1.对于物理概念的理性认识不足。
2.概念建立、模型构建、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还有待培养。
3.实验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生活现象或前概念导致的思维定式比较严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提炼相互作用力的定性关系,掌握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方法。
3.3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教学分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课前准备1.在课前一天播放微课,发放《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
2.课前实验仪器及教学准备每组一对弹簧测力计,一个四轮滑板、一辆遥控小汽车、一个展台、一块轻质木板、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一个水杯、一个台式弹簧秤、多媒体平台(含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二、导入1.歌曲:《TouchThis》导入,营造学习环境。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2.游戏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教师:新课开始前我们来做个趣味游戏——拔河比赛。
下面我请两位大力士来做这个游戏。
两个学生对拉,开展拔河比赛。
教师:我想采访一下两位同学,请问你为什么会输?学生:我的力气比他小。
教师:你为什么会赢?学生:我的力气比他大。
教师:同学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好,我这里有个四轮滑板,请你(“力气大”)站在滑板上,现在开始比赛。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o学生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识别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o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o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勇于质疑和探究。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和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实际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和特性。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实例和动态模拟。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
-教具:弹簧秤、滑块、细绳等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课件、视频动画、实验演示视频。
-网络资源:相关物理网站、在线习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促进互助学习。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设立小组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3)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3章相互作用——力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目录一、学习任务二、新知探究(一)梳理要点(二)启发思考(三)深化提升三、课堂小结第3章相互作用——力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一、学习任务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了解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3.能把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和这个力的平衡力区分开。
4.会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并解释物理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5.能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知探究知识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梳理要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赖、同时存在的。
我们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
(二)启发思考如图所示,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计算机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问题1 以上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提示:大小相等。
问题2 以上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提示: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问题3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深化提升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三个性质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一)梳理要点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二)启发思考成语“以卵击石”是指拿鸡蛋去碰石头。
问题1 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不是,以卵击石时,鸡蛋与石之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问题2 在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石头,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提示:石头受到重力G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这两个力的作用。
高中必修第一册《3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一册《3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3牛顿第三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沱律.科学思维:1.会用牛顿第三泄律分析、解决简洁问题2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3.能对一些简洁问题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科学探究:通过试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梳理教材夯实基础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泄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魁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靠、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试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立,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觉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螳的.转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转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1笠的,方向相反.图1.2牛顿第三立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1笠,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宜线上.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醛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圧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肯定”或“不肯定”)。
即学即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4)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5)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而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而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而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探究重点提升素养一、对牛X第三定律的理解导学探究、1.在光滑的冰而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而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挨次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I)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挨次.(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磁力.两个.2.拔河竞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呢答案不是,两队之间的拉力相等.学问深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宜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例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由于不淸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状况,所以无法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C解析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力量不同,所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A、B、D 均错误.例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答案B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泰安一中期中)如图10所示,物体A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3N和7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图10A.6NB.7NC.13ND.20N答案B 解析以物体B为讨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绳子上的拉力为:FTGB 二7N绳子拉力的大小即为弹簧秤的读数,A、C、D错误,B正确.14如图11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若受摩擦力r则摩擦力一走沿水平方向,但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J故人不受摩擦力,A 正确,B、CD错误.1.5画出图(1)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小球化轻杆顶端)(2)(球,I与两轻绳连按)图12答案如图所示。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同步备课系列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观察与思考:播放视频。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思考与讨论:(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例子?(2)你所举的这些例子,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受力有何共同的特点?识图与思考:生活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表明: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即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思考与讨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定量且直观的反映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呢?二、牛顿第三定律(一)实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图3.3-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
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
这时,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F,测力计A则受到B的拉力F'。
F与F'有什么关系呢?【实验演示】(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演示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实验现象1.实验现象: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运动,且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
2.实验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也是同时变化的。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公式:F=-F’(负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是个普遍规律。
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的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是否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4.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进一步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①等值;①反向;①共线。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设计思想】?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同时新课的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探求,追寻问题的的解决思路。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由静止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现。
使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对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总是相等,本节课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了此环节,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铁块碰鸡蛋”,设置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3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二、新课教学(35分钟)(一)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分钟)1、学生完成小实验:(1)左手拍右手(2)气球进行挤压2、学生自己思考回顾:例举更多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定性和定量探究)(18分钟)1、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木板下放轮子,木板上放遥控小车。
演示实验2:浮力测量,之后用压力称测量。
演示实验3:两块电磁铁互相吸引和排斥。
2、猜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合理的猜想,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并说出相应依据。
3、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1)两个有小绳接一块的弹簧测力计,验证大小相等,且在同一直线。
(2)两个条形磁铁,验证方向相反和同一直线,同时放开,也能通过运动的距离一样来说明大小一样。
等等4、利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5分钟)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公式:F= - F'3、理解:(1)-:表示两个力方向相反(2)F+F'=0,❌(因为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4、介绍伟大的牛顿,这就构成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6分钟)1、易混淆的现象解释(1)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没事问1:鸡蛋受到的力大还是石头受到的力大?为什么?问2:鸡蛋为什么破了?(2)马拉车时,马同时受到车向后的拉力,那为什么马车能够向前运动呢?(五)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3分钟)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理上。
2、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一样,平衡力的性质可以不一样。
(3)拔河比赛,两队的拉力是一样大的,为什么有一方会输呢?【做一做】用气球体验反冲运动,试分析火箭发射的原理。
三、课堂小结(2-3分钟)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四同,三不同。
3.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主要集中在实验和实际应用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可能多样,有的可能更注重理论学习,有的可能更注重实验操作。
c.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演示。
d.学生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操作。
2.第二课时:
a.回顾上一课时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b.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举例。
c.学生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练习。
d.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和复习。
教学资源:
1.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器材。
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
1.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作用
4.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举例
②关键词:
1.牛顿第三定律
2.作用力
3.反作用力
4.适用条件
5.实际应用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1.使用图形、符号或图标来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用相互作用的箭头来表示。
2.用有趣的例子或故事来引入和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如用“磁铁吸引铁钉”的例子来说明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3.3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
(1)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大小关系、作用对象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一概念的基本认识。
(2)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验:教师演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使用拓展资源中的在线模拟软件,进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结合拓展资源中的案例和文章,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反思:
(3)游戏:设计一个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媒体和资源
本节课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教师制作包含牛顿第三定律定义、大小关系、作用对象和实际应用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2)视频:播放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关的实验视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1.学生参与度较高,讨论环节尤为活跃。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实验环节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分析具体的力学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在时间安排上,实验和讨论环节的时间略显紧张。为了更好地平衡各个环节,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施。
高中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牛顿第三定律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2.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题;2.学生准备:教辅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利用投影仪播放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反作用力的概念;2.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告诉学生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什么现象,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学习牛顿第三定律1.利用投影仪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一起朗读;2.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例子加深理解。
第三步: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并让学生列出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是否成立。
第四步:解答学生问题1.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疑惑。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分发课堂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2.检查学生答案并进行讲解;3.鼓励学生拓展思考,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验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反作用力的存在,并加深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牛顿第三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科学思维:1.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简单问题.2.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3.能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赖、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图1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4)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5)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导学探究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磁力.(3)两个.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呢?答案不是,两队之间的拉力相等.知识深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 C解析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A、B、D均错误.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答案 B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任意两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导学探究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图3(1)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 N的示意图.重力G和支持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吗?(2)在图4中,画出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N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 N′.图4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性质相同吗?答案(1)如图所示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性质不同.(2)如图所示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支持力F N作用在木块上,压力F N′作用在水平面上;性质相同.知识深化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比较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多选)如图5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D解析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针对训练如图6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 C解析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2.通常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1)重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其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时就会产生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3)摩擦力:当两个粗糙且相互挤压的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平行.画出图7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1)物体A静止,接触面光滑;(2)A沿固定粗糙斜面上滑;(3)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4)接触面光滑,A静止.图7答案见解析解析(1)物体A受重力G、推力F、地面的支持力F 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F 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地面、墙壁;(2)物体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3)物体A 受重力G、支持力F N、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4)物体A 受重力G、拉力F T、弹力F 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墙壁.温馨提示在分析受力时,只需画出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对其他物体的力则不能画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 D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A错误;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错误;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正确.2.(牛顿第三定律)(2019·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图8A.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B.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C.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D.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答案 C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9所示,电动滑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滑板车对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向上起跳时,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D.人向上起跳时,人所受的支持力大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答案 C解析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与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错误;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正确,D 错误.4.(物体的受力分析)(2019·上杭一中期中)对以下小球或木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两小球靠在一起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木块静止于斜面上C.小球用绳拴挂于竖直光滑墙壁上静止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答案 C考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多选)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可能是弹力B.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C.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D.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答案CD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故C、D正确,A、B错误.2.如图1所示,用球拍打击飞过来的网球时,若球击球拍的力为F1,球拍击球的力为F2,则()图1A.先产生F1,再产生F2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C.F1与F2两力的性质不同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 D3.如图2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A从背后轻轻推B时,两个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图2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解析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B、C、D错误.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4.下列情景中,关于力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跳高运动员起跳,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B.钢丝绳吊起货物加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C.鸡蛋撞击石头,鸡蛋破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D.汽车加速运动时,车轮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地面受到车的压力答案 D解析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A错误;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货物处于哪种状态二者大小都相等,B错误;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汽车车轮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运动状态无关,D正确.5.(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卫星发射时火箭和卫星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3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答案BC6.(2019·杭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图4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儿时,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答案 C7.如图5所示,狗拉着雪橇在雪道上行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图5A.若加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B.若匀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平衡C.若减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小于雪橇拉狗的力D.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大小始终相等答案 D解析狗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狗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无论雪橇如何运动,它们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无法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考点三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8.如图6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 B9.物体静放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则()图7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解析物体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 N及桌面受到的压力F N′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 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项对,B项错.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项错.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项错.10.(多选)如图8所示,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图8A.F=G、F=F′B.F=G、F>F′C.电扇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等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D.电扇水平转动后,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小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答案BC11.(多选)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D.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答案BC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B、C正确.12.静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9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细线对它一定有拉力作用B.细线对它可能没有拉力作用C.斜面对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D.斜面对它一定有支持力作用答案 A解析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假设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两个力,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13.(2019·泰安一中期中)如图10所示,物体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3 N和7 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图10A.6 N B.7 NC.13 N D.20 N答案 B解析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绳子上的拉力为:F T=G B=7 N.绳子拉力的大小即为弹簧秤的读数,A、C、D错误,B正确.14.如图11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1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答案 A解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若受摩擦力,则摩擦力一定沿水平方向,但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故人不受摩擦力,A正确,B、C、D错误.15.画出图12(1)~(3)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图12答案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