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摘要:明十三陵于2003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 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作为我国陵墓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明十三陵起着过渡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
关键词:十三陵景区历史价值保护
一、概述
1、总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昌平县北10公里处。依营建时间的先后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陵)、献陵(仁宗朱高炽陵)、景陵(宣宗朱瞻基陵)、裕陵(英宗朱祁镇陵)、茂陵(宪宗朱见深陵)、泰陵(孝宗朱祐樘陵)、康陵(武宗朱厚照陵)、永陵(世宗朱厚熜陵)、昭陵(穆宗朱载垕陵)、定陵(神宗朱翊钧陵)、庆陵(光宗朱常洛陵)、德陵(熹宗朱由校陵)、思陵(思宗朱由检陵)。
陵内处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陵区内还有7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以及为谒陵服务的行宫、园囿等各式建筑。陵域周围则因山设险,在10个天然山口修建了城垣、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程。明十三陵的陵域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巍巍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绿树浓阴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长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裂左右。整体分布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大会审定通过,明十三陵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了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2、景区简介
目前, 明十三陵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定陵、长陵、昭陵和神道。
(1)神道: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
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
大红门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下马石,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碑亭为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石像生在十三陵大碑楼至龙凤门(棂星门)的神路两侧。有石兽24座(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4,均2卧2立),石人12座(武臣、文臣、勋臣各4)。均用整块巨石雕成,体态高大,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
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
(2)长陵
十三陵中, 以长陵建筑最为宏伟,它与定陵一起, 同为主要参观之地。长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下, 为明十三陵的首陵, 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在十三陵中, 它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用料最考究的陵寝。该陵是朱棣营建皇宫的同时预建的, 始建于永乐年7年(1409年)长陵中轴线上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内红门、龙凤门、明楼等。其中, 祾恩殿亦称献殿、享殿, 是长陵的主体建筑, 是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长陵祾恩殿建于1427年, 十分雄伟壮观,它耸立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 总面积为1956平方米,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楠木殿之一。殿内金砖铺地, 所有梁、柱、擦、椽、斗拱等木件全部为金丝楠木加工而成, 古香古色;1米多直径、12米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 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 殿内飘荡着古老楠木的芳香;殿中陈列着地下宫殿出土的文物数百件, 其中皇帝龙袍、皇后百子衣、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猫眼宝石及金器、银器、玉器、宝花、首饰等文物, 工艺精美, 令人赞叹。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 做工精细, 形象逼真, 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3)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 历时6年, 用银800余万两, 面积18万平方米。
朱翊钧10岁当皇帝, 年号万历, 在位48年, 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死于皇宫弘德殿, 十月葬于定陵。
明定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代皇帝陵。1956年开始试掘, 历时一年试掘成功。其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及左、右五座高大殿室组成, 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建筑, 总面积1195平方米, 出土文物3000余件。
(4)昭陵
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朱载垕和三个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地面建筑有陵门、祾恩殿、左右配殿、碑亭、明楼及神厨库、宰牲亭等建筑, 面积3.5万平方米, 在十三陵中属中等规模。
二、十三陵的价值
1、历史价值
明十三陵是明朝兴衰史的缩影。最盛期明成祖长陵、由盛而衰期的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和覆亡期崇祯思陵三个实例,讲述了之所以各陵成为明朝一部兴衰史的道理。光宗泰昌帝庆陵和景泰陵的例子,反映了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这也是明朝兴衰史的一部分。
(1)明朝十六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