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精品教案教学反思精选
大班语言《摇篮》精品教案教学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部分,主要内容为学习儿歌《摇篮》。
儿歌《摇篮》以优美的词句描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景象,通过轻柔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歌《摇篮》的内容,感受儿歌的优美韵律,能够背诵儿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象。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儿歌的内涵,运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象。
教学重点:儿歌《摇篮》的背诵与理解,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儿歌《摇篮》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
3. 教学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逐句讲解,让幼儿体会儿歌的意境。
4. 例题讲解:结合儿歌内容,设计观察、表达能力的练习题,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象。
5. 随堂练习:幼儿自主练习儿歌的背诵,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摇篮》2. 内容:摇篮摇摇篮,风儿轻轻吹,星星眨眼皮,月亮笑微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儿歌《摇篮》,画一幅大自然的画。
2. 答案:幼儿作品,要求运用丰富的颜色和形象,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幼儿对儿歌《摇篮》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感受儿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二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目标: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1、欣赏第一遍录音:——“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1、小结:——“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
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
你们想听听吗?”“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
”(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二)教案《摇篮》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儿童歌曲《摇篮》。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摇篮》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摇篮》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摇篮》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2.能够正确地模仿歌曲的节奏和重音。
3.能够运用歌曲中的一些简单词汇进行口头表达。
二、教学准备1.CD或音频文件(包含《摇篮》歌曲)。
2.教师准备的歌词PPT或纸质版歌词。
3.描述《摇篮》歌词的图片或PPT。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让学生坐好,放下自己的东西,安静地等待。
2.教师播放一段歌曲(非《摇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3.教师提问:“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步骤二:导入新歌1.教师出示歌曲《摇篮》的描述图片或PPT。
2.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首歌会讲些什么故事?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图片预测歌曲的内容。
步骤三:演唱歌曲1.教师播放《摇篮》的歌曲。
2.教师边放歌边以适当的动作和节奏示范演唱。
3.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重音进行模仿演唱。
步骤四:理解歌词1.教师出示歌曲《摇篮》的歌词PPT或纸质版歌词。
2.教师分段讲解歌词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故事情节和情感。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
步骤五:小组讨论1.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歌曲《摇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倾听,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
步骤六:拓展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创编和表演一场简短的戏剧,内容基于《摇篮》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角色扮演,教师担任导演指导学生表演和对话。
3.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想象。
步骤七: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过程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3.教师记录学生的反馈,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演。
《摇篮》教学反思
《摇篮》教学反思《摇篮》教学反思一、引言《摇篮》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宝宝在摇篮里的幸福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播放摇篮曲,营造温馨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摇篮曲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 新授环节(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中都有哪些摇篮?它们分别摇着谁?(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问:诗歌中把什么比作摇篮?它们分别摇着谁?(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拓展环节(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摇篮里的宝宝,会做些什么梦?(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梦中的情景。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宝宝在摇篮里的幸福生活。
4.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一些优美的儿童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教学过程流畅,环节紧凑,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
2.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学反思本次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的主题是《摇篮》,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们感知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和带给幼儿们欢乐和乐趣。
本文将从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效果和教育活动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育活动目标本节活动的教育活动目标包括:1. 让幼儿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和乐趣。
2. 培养幼儿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们的情感表现能力。
二、教育活动过程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环节:1. 感受音乐魅力首先,通过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幼儿们感觉到音乐的存在,并让幼儿们感受音乐魅力,使之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及好奇心,并引导问答,让幼儿逐渐了解音乐、体验音乐、认知音乐。
2. 学唱歌曲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歌词,引导幼儿们一起跟唱,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使幼儿们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
3. 家园互动最后,鼓励幼儿家里和家人一起唱歌、跳舞、共同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家园联系和互动性,拉近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关系。
三、教育活动效果本次活动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包括:1. 建立了学习状态通过适宜的音乐、有趣的戏剧性情境的设计以及教师的引导,幼儿们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增强音乐素养幼儿们通过学习音乐,提升了音乐素养,使之更具有审美性,加强了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在活动中演唱歌曲时,唱歌更加流畅、自信。
3. 提高情感表现能力教师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培养了幼儿的情感表现能力,让幼儿用歌曲和动作表达情感,提升了幼儿表达自我的能力。
四、教育活动反思教育活动回顾和反思,是知道在哪里出了问题,从而在下一次活动中做好准备和提高教育活动水平的重要环节。
1. 教育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育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家园联合呼吹环节耗时较多,时间分配不合理,应有针对性地收缩家园呼吹环节时间。
2. 教育活动中缺乏互动性教育过程中,缺乏幼儿之间或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温馨的家》,详细内容为《摇篮》一课。
通过描述摇篮的温馨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摇篮的特点,知道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摇篮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教育幼儿珍惜家庭的温馨,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摇篮,培养想象力。
难点:教育幼儿珍惜家庭温馨,学会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摇篮模型、挂图、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摇篮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摇篮的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摇篮的动作,体验摇篮的感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展示摇篮的温馨画面,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2)教师示范描述:“摇篮里有一个可爱的宝宝,他在睡觉。
摇篮轻轻地摇晃,像在哄宝宝入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图片,用语言描述摇篮。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用合适的词汇表达。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2)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温馨的场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家庭温馨,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摇篮的特点:温馨、舒适、安全。
2. 描述摇篮的语言:轻轻地、摇晃、可爱、温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画出你心中的摇篮,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向家人表达你对他们的关爱,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摇篮的特点,学会了用语言描述,培养了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家庭温馨的认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将所学内容拓展到家庭生活之中。
同时,教师还需针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摇篮》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掌握摇篮的比喻意义,理解摇篮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并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摇篮的比喻意义,并能够运用在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摇篮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摇篮的比喻意义,并能够运用在生活中。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摇篮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课件、摇篮模型学具:儿歌本、画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摇篮模型,引导他们思考摇篮的象征意义。
2. 讲解教材内容:讲解儿歌《摇篮》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摇篮的比喻意义。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儿歌,让学生感受摇篮的温馨和安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摇篮的象征意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摇篮的比喻意义运用在生活中。
6. 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大家一起学习。
六、板书设计摇篮比喻意义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摇篮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请学生用画笔和画纸,画出他们心中的摇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摇篮的比喻意义,并能够运用在生活中。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基本能够理解摇篮的比喻意义,并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摇篮的象征意义。
这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实践情景的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摇篮模型,思考摇篮的象征意义。
同时,我示范演唱了儿歌,让学生感受摇篮的温馨和安宁。
这些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在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大班语言《摇篮》优质教案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优质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中的《摇篮》一课。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儿歌的特点、意义及其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讲解。
《摇篮》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节奏感的儿歌,通过描绘摇篮中宝宝悠然自得的状态,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摇篮》这首儿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仿编儿歌,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并背诵《摇篮》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难点: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摇篮中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摇篮》录音,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指导幼儿注意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理解儿歌的意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4. 实践:分发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摇篮画,并尝试仿编儿歌。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摇篮》的全文,标注重点词语。
2. 在黑板上展示一幅摇篮画,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中的细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摇篮》儿歌的内容,并尝试背诵。
2. 作业答案:儿歌《摇篮》的全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仿编其他儿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摇篮》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大班幼儿通过伴随着歌谣“摇篮曲”的变化,来学习摇篮。
二、教学目的:
1. 通过摇篮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学会歌曲“摇篮曲”,掌握摇篮的动作示范。
2. 让幼儿培养节奏感,同时增强大班幼儿对于语言表达和艺术表演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节奏器,摇篮曲CD。
四、教学实施:
1. 将大班幼儿分为3组,每组7-8人,各组幼儿都坐成圆圈。
2. 先播放摇篮曲熟悉一遍,让幼儿们知道歌曲的情节。
3. 请两位小朋友准备一个摇篮,并让大家观看。
4. 让两个小朋友做重复性动作,像摇篮似的,让其他小朋友模仿它们的动作。
5. 播放歌曲,在小朋友们重复摆动摇篮时,让他们一起唱歌,使小朋友们能把歌词和动作紧密结合起来。
6. 给每组小朋友准备小礼物,鼓励他们勇于唱歌、表演。
五、教学反思:
该活动受到大班幼儿的欢迎,他们比较喜欢这种摇摆的音乐,
唱歌时也唱得很欢快。
但是有些小朋友模仿到位,唱得不是很标准。
今后应该多多练习,增强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精选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中的《摇篮》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朗读、生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以及主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摇篮》,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2. 使学生掌握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分析。
重点:朗读感悟、生词学习和句子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摇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摇篮的用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感悟(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摇篮》,注意语气、语速、情感的把握。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美。
3. 生词解析(5分钟)解释文章中的生词,如“摇篮”、“轻轻摇晃”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句子结构分析(10分钟)对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摇篮轻轻地摇晃,宝宝安静地睡觉。
”让学生学会运用。
5.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用‘摇篮’和‘轻轻地摇晃’造句。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题,如“你喜欢摇篮吗?为什么?”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摇篮》2. 生词:摇篮、轻轻地摇晃、安静等。
3. 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摇篮”和“轻轻地摇晃”造句。
答案示例:妈妈推着摇篮,宝宝在摇篮里轻轻地摇晃。
2. 画一幅与摇篮相关的画,并用新学的词语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生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文章内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第七章“儿歌与诗歌”,具体内容为《摇篮》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掌握儿歌的韵律、节奏,理解儿歌的寓意,培养他们对母爱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幼儿能够熟练朗读《摇篮》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掌握儿歌的韵律、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幼儿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摇篮》的韵律、节奏及寓意。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母爱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婴儿在摇篮里熟睡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摇篮,激发他们对儿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摇篮》儿歌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律、节奏。
3.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朗读,分析儿歌的韵律、节奏,讲解儿歌的寓意。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朗读儿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朗读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幼儿扮演妈妈,用摇篮哄婴儿入睡,体验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摇篮》2. 内容:(1)儿歌《摇篮》原文(2)儿歌韵律、节奏分析(3)儿歌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摇篮》儿歌,录制视频。
(2)画一幅表达母爱的画。
2. 答案:(1)视频录制要求:声音清晰,韵律、节奏正确。
(2)画作要求:主题明确,表达出母爱的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掌握了儿歌《摇篮》的韵律、节奏,理解了儿歌的寓意。
但在引导幼儿感悟母爱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园,了解婴儿的生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摇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运用《摇篮》里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够理解《摇篮》的内容,并用本身的语言表述出来。
3. 能够仿照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摇篮》。
4. 能够运用《摇篮》中的语句和图片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摇篮》的图片和文本。
2. 教学录像或者音频材料。
3. 课件或者PPT。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老师要求同学站在黑板前面,一起合唱儿歌《摇篮曲》。
2. 导入新课:将《摇篮》的图片放到屏幕上,并问同学是否见过这些图片。
然后,老师就用直观的语言告知同学这些图片是描述一首歌曲〈摇篮曲〉。
之后老师念出《摇篮》的前几句话,让同学跟着念几遍。
讲解其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如 moon, stars, sleep。
3. 听读练习:播放录音或者视频,让同学听一遍《摇篮曲》,然后再让同学跟着录音或者视频仿照朗读,并尝试仿照老师的语音语调。
4. 朗读表达:老师要求同学朗读《摇篮》,并注意语音语调。
同学朗读完后,可以让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是否清楚、精准和流畅。
5. 图片表达:老师要求同学依据《摇篮》的图片进行创作和表达,例如让同学说说本身的好梦是什么,或者画一幅本身在月亮岛上的画。
6. 教学结尾:老师再次播放《摇篮曲》,和着音乐手舞足蹈,让同学放松心情,渡过欢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四、教学反思:这一节语言课堂的教学以《摇篮》为主题,旨在让同学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音乐文化,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和语言表达本领。
教学过程中,同学通过朗读、听取、表述、创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既培育了同学的听说技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制造性思维。
课堂上,老师还重视调动同学的情感和喜好,通过相互交流和表达,让同学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过以后我需要在每个阶段之前组织好同学们的秩序,防止课堂上显现乱跑乱动,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语言教材《摇篮》,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美丽的梦》。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摇篮》的朗读与理解,通过儿歌学习词汇“摇篮”、“晃动”、“甜美”等,以及句型“在哪里”、“是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儿歌《摇篮》,理解其内容,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新词汇“摇篮”、“晃动”、“甜美”等,学会运用句型“在哪里”、“是谁”进行问答。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型“在哪里”、“是谁”的运用,以及对儿歌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新词汇的学习,儿歌的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儿歌《摇篮》录音、词汇卡片、挂图。
学具:学生用书、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婴儿在摇篮里晃动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晃动”等词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儿歌《摇篮》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儿歌,讲解新词汇和句型。
(3)学生自主朗读儿歌,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挂图,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4.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编写一个小故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摇篮》2. 内容:新词汇:摇篮、晃动、甜美句型:在哪里、是谁儿歌《摇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新词汇,并用它们造句。
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答案:示例句子:妈妈在摇篮里晃动,宝宝睡得很甜美。
示例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个摇篮。
他问妈妈:“摇篮在哪里?”妈妈笑着说:“就在这里。
”小明又问:“是谁在摇篮里晃动?”妈妈回答:“是小猫。
”小明看着小猫在摇篮里晃动,感叹道:“真甜美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新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阶梯》第四章《诗歌欣赏与表达》中的《摇篮》。
该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了对诗歌的朗读、理解、欣赏和表达。
通过学习《摇篮》,幼儿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意境,培养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摇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发挥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发挥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录音机、磁带、诗歌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幼儿关注摇篮的特点。
2. 诗歌朗读与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带领幼儿逐句朗读诗歌,指导发音、停顿等。
3. 诗歌内容理解(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意境。
结合挂图,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语言表达与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练习。
组织随堂练习,让幼儿分角色朗读诗歌,并进行评价。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卡片,以一首简短诗歌为例,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剪刀创作诗歌插画。
6. 创作与展示(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诗歌,发挥想象力,用画纸、彩笔和剪刀创作诗歌插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摇篮》全文2. 重点词语解释3. 诗歌意境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首你喜欢的诗歌插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
图片和教具
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摇篮》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
教师对《摇篮》故事的熟悉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摇篮、婴儿等相关知识,为活动做好铺垫。
幼儿前期经验的积累
在大班语言活动《摇篮》之前,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活动前的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关爱、呵护婴儿的情感态度,为活动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情感态度的引导
经验准备
03
CHAPTER
活动过程
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和温馨的表情,引导幼儿进入《摇篮》的故事情境,通过提问和启发,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师引导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摇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提升道具质感
采用更多激励手段,鼓励沉默的幼儿积极发言,确保活动效果更加均衡。
鼓励全员参与
改进反思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活动中多次设置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教师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通过摇篮这一载体,成功引导幼儿体验亲情和关爱,培养了其情感素养。
部分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确,导致活动后段略显紧凑。
时间安排
在某些问题设置上,未充分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幼儿感到困惑。
难度层次
摇篮道具稍显简陋,未能完全还原真实场景,影响幼儿的沉浸体验。
道具使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
参与度不均
不足反思
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进行重新规划,确保整体节奏更加紧凑。
优化时间分配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温馨的家》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摇篮》。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诗歌《摇篮》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和温馨;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并复述诗歌《摇篮》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和温馨。
2. 能仿编诗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和温馨;学习仿编诗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诗歌仿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诗歌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你们的摇篮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摇篮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诗歌内容。
播放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和温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诗歌中的一个比喻句,如“月亮是个摇篮”,引导幼儿理解比喻的含义,并进行仿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主题,如“太阳”、“星星”,让幼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诗歌仿编。
5. 互动交流(5分钟)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摇篮》内容2.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诗歌仿编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春天”为主题,仿编一首诗歌。
春天是个美丽的小姑娘,她穿着绿裙子,戴着花帽子。
她轻轻一笑,百花盛开,她翩翩起舞,蝴蝶飞舞。
2. 作业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春天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摇篮》的教学,让幼儿感受了诗歌的优美和温馨,培养了幼儿对家的热爱。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仿编诗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1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
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
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2《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
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
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
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
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
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
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3《摇篮》这诗歌的目标是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表现主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功感,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和氛围。
儿童诗中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听完我就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因为摇篮曲我们小朋友午睡前都要播放的,所以小朋友很自然地说出摇娃娃睡觉。
接着我出示自己设计的小图片,让幼儿先欣赏,观察、思考,做出判断。
然后找出互相对应的宝宝和摇篮,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帮幼儿完整梳理了整首诗歌。
教幼儿“会看”。
教师有针对性和递进性问题,“看这个宝宝是谁?”“他的摇篮是什么?教幼儿“会听”。
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自由朗诵与个别朗诵、集体朗诵充分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
激起幼儿朗诵的欲望,掀起他们的朗诵激情。
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思维。
如在创编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蓝天使摇篮,摇着星宝宝,除了星宝宝还有什么宝宝?幼儿说出月亮宝宝和太阳宝宝,放到儿歌中去读一读等等,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4诗歌《摇篮》是一首很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通过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针对诗歌《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在活动中,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PPT课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活动导入部分,我以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入。
最后,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
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
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5《摇篮》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全文为四句排比诗词,字字尽显童真童趣、重叠之美。
它从“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花园是摇篮、妈妈的手是摇篮”四个层面喻示摇篮之美。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这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充分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此诗歌的结构形式,为后面的诗歌仿编做好准备。
亮点之二就是让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巧妙地使用是轻音乐为背景,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美,在音乐中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中。
我的不足之处就是跟幼儿讨论诗歌内容的环节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
还有,创编时间也稍微短了些,很多幼儿的创编兴趣正浓,但是到时间结束了此教学活动。
能够补足的就是下节课继续补充此创编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6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
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
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
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
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
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
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7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