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云南进修站
学科名称:教育学
作答题目: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
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员姓名:张春芳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
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学老师就不教。
2.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不成熟的主体。这个阶段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施加的影响。
3.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住的主体。间接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发现和掌握了的知识。学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锻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不是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
4.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可以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了知识的来源,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动地发现与构建某些直接知识。
三、转变学生观
新课程中新的学生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应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潜能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其次,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兴趣、爱好、需要、气质、性格、体能、技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得到自由的发展。最后,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行为规律等,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地参与运动、锻炼、学习与合作,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新事物,思考与分析运动过程中的新知识,体验运动带来
的成功与快乐,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四、摆正教师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双边的行为过程。教师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并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要做积极的旁观者。在学生自主的练习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地观察倾听,设身感受学生的所想和所为,考虑好下一步指导学生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2.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与肯定为他们鼓掌,当在练习中失败或动作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和任由同学取消,而是同情、理解和鼓励,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再次去探索、思考和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与传统相比,课堂上的学生的自由度增多了,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角色出现是,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做容易出现散漫的课堂,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会学生自律并不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只会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只有在学生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尊重每位学生。新课程强调了在师生关系上要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认为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体质较弱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辱骂、冷落和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