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进言献策
推进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推进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1415a315964bcf84b9d57b60.png)
进 一步加 强污染控 制和治理 ,提高资源增殖 放流 、海 洋牧场建设 等渔业 资源环境养 护修复工作 的力 度 ,加强 大型工程
对 海域环境 影响评价 和监督管理 ,努力使 区域经济 发展和水生环 境改善相 协调 。二 是共同建立养 护南海渔业 资源的部 门与地 区间的合作机 制。南海 生态环境和 水生生物 资源的保护 是一项 系统 工程 ,农业 部渔业局作为 该项工作 的主管部 门将 着力加 强与南海周 边各省市 区人 民政府 、各有 关部 门的沟通 协调 ,共 同推进南海水 生生物 养护 工作 。三是开 展全
中阅 水 2 0 1 3 '  ̄ 2 J 0 ] 5
聚一 堂共 同商 讨 推进 南海 渔业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总 体 方 针 和 工 作 思 路 。 财 政 部
科教 文 司副巡 视 员宋秋 玲 、农 业部 科 教 司 司 长唐 珂 、渔 业局 局 长 赵兴武 出
席会议 并讲话 。
党 的十 八大 报告 明确提 出 ,提 高 海 洋 资源 开发 能力 ,发展海 洋 经济 ,
源 的开 发远远 不够 。主要 原因 ,一 是水产捕捞 、养殖及加 工的生产设 施装备整 体落后 ,制 约了渔业 向南海深海 、外海 发展 ;二是南海航 程远 、海 况复杂 、补给 困难 ,渔业生产 面临涉外 风险和 自然 风险的双重压力 ,安全保 障问题十分 突 出;三 是科研力量 薄弱 ,产业 优化升级 迫切需要 增强科技 支撑能力 。今后一段 时期农业部将 重点围绕调 整海 洋渔业生 产结构 和海区生产 布局 的战略 目标 ,着 力提高渔 业装备水平 ,增强渔 业综合生产 能力和 国际竞 争力 ;着力 加强水生生
来 自农业 部渔政指挥 中心 、南海区渔政局 、有关地 方渔业主 管部 门的代表 ,以及 中国工程 院的院士 、各大水产 院 校 的专家学者 、水产企业 的负责人 ,从专业 角度 分析指 出了南海渔业 资源开发 利用 的重要 意义和迫切需 要 ,并为未 来 南海建立可持续开 发利 用的系统体系建言献策 。
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今后合理利用雏议
![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今后合理利用雏议](https://img.taocdn.com/s3/m/46d2e94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今后合理利用雏议
陈国铭
【期刊名称】《南海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1991(000)003
【总页数】6页(P46-51)
【作者】陈国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
【相关文献】
1.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对策 [J], 李建柱;陈丕茂;贾晓平;徐实怀
2.《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渔业协定》实施后的这5年——访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 [J], 刘禹松
3.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利用的有关问题与政策雏议 [J], 张旭东;郑彤
4.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利用的有关问题与政策雏议 [J], Abdulla Ali Al—Ibrahim;张旭东;郑彤
5.《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对我国南海各省(区)海洋渔业影响的初步分析 [J], 黄永兰;黄硕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海峡渔业合作 促进渔业共同发展——两岸专家为海峡渔业合作与发展建言献策
![加强海峡渔业合作 促进渔业共同发展——两岸专家为海峡渔业合作与发展建言献策](https://img.taocdn.com/s3/m/7a3f18c84028915f804dc215.png)
休渔 的结束 , f份 黄渤海 、 8 l 东海近海 捕 捞开始 出现好转 势
远 洋 渔 业 效 益 基 本稳 定
但总体上, 前三季度捕 捞生产水平低于上年。 报数据显示 ,1 ~9 月 月全 国水产 品产量 3 8 万吨 ,同比增 头。 46
今 年 以来 ,因海 况 、资 源状 况 复杂 ,渔场 、渔 汛 多 变 ,大 洋性渔业产 量同 比减 少约 1%;朝 鲜项 目的规范 实 4
李 健华 :两岸渔业合作拥有 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农业部渔业局局 长李健 华在讲话 中指 出,海峡两 岸渔 业合作有着 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祖 国大 陆改革开 放之初 ,
场 竞争 的 技 术优 势 。
林7 有着在此方面的紧密接触 ,并在学 术互动上有着 不小 的突
施使过 洋性 渔业产量有较 大幅度增长 ,远 洋渔业总产量 同
比增 长 2 %。 由于 市 场 开 拓 成 果 明显 , 加 之 减 产 因素 , 再 远
、
前 三季度 渔业经 济运行基本情况
养殖 产 品供 给 平 稳
洋产品尤其是鱿 鱼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 , 弥补了减产损失, 据全 国4 4 淡水池 塘渔情 信息 采集点 的数据 显示 , 0个 一些地 方政府 加大了对远洋渔 业 的支 今年 1 ~8 ,虽 然养殖 成本上 涨 了45 月 l f .%,其 中饲 料成 企业 效益 基本 稳定。
l B }
《 中国水产》21年第1期 Oo 1
决 策 参 考
责编 李爽 任辑 明
年 入汛 以来 ,我 国大 部分地 区遭 受特 大暴 雨和 海水域 的水温较往年明显偏低 , 水温 回暖时间较往年延迟较
/ 洪 涝灾 害袭击 ,渔业 生产 受到 较大影 响 ,水 产 长。 入夏 以前, 东海 、 黄海两大海 区的渔 业捕捞状 况明显 差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研究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b4dc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2.png)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通过对南海渔业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现状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实现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还对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总结了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南海渔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南海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优化建议、路径探讨、研究成果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加,南海渔业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随着渔业养殖和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渔业资源的开发程度也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渔业资源管理存在缺失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资源的损耗和浪费。
研究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南海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对渔业资源管理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出改进建议提供支持。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为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南海渔业资源发展机制,分析当前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了解资源量、种类分布、捕捞率等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2. 分析目前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探讨现有资源开发方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3. 分析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现状,评估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4. 研究南海渔业资源的发展机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和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5. 探讨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和建议,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中国南海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南海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297d1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4.png)
中国南海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趋势分析韩杨;张溢卓;孙慧武【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5(011)011【摘要】近年来,南海捕捞渔业产量总体稳定略有下降,捕捞主体以广东、海南、广西为主,捕捞品种丰富,捕捞渔船以中小型渔船居多,捕捞作业方式以中小型船拖网、中型船刺网为主,捕捞产值总体变化不大,捕捞收益不均衡.基于捕捞品种与资源渐趋衰退的现状,从捕捞品种与捕捞资源、捕捞渔船装备及作业方式、捕捞渔民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南海渔业资源评估与捕捞配额机制;加快捕捞渔船及作业方式的更新、升级,并建立相应的渔船动态追踪系统;建立捕捞渔民入渔许可制度与捕捞配额可转让制度.【总页数】6页(P51-55,74)【作者】韩杨;张溢卓;孙慧武【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14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14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14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符合国际法--评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海洋界限--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研究报告 [J], 王军敏2.美国近期涉南海报告评析——解读《海洋界限——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 [J],李金蓉;姜丽;罗婷婷3.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基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中国台湾地区的比较 [J], 韩杨;张玉强;刘维;刘聪4.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不容否定——美国国务院《海洋界限—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评析 [J], 于向东;崔浩然;;;5.我所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成果喜人—纪念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办人邱秉[J], 赵焕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77ce25580216fc710afd13.png)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作者:刘生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由于南海蕴藏丰富的渔业资源,南海周边国家将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争夺。
近年来,由于过度盲目的开发,导致南海渔业资源出现衰竭,这需要南海周边各国及地区共同面对,协商解决。
本文先是对南海渔业资源的简要介绍,后对渔业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关于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南海渔业资源共同管理一、南海渔业资源概况南海海域面积广阔底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水中渔业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
大部分海域处于热带的南海,则属于热带海洋,而这这一气候条件对珊瑚的繁殖则非常适合,像西沙、中沙及南沙这样的群岛都属珊瑚岛屿,周边的岛礁众多、导致该海域渔场广阔。
近年来受南海周边国家的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鱼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各国沿海的鱼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促使本国渔民走向南海捕鱼。
南海海域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渔民对鱼类过度捕捞,使南海的整体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生态链遭到严重的破坏,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自从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的主权争端不断,加之南海渔区内有数量众多的作业渔船,且他们分属不同的国家,直接导致无法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渔业资源的利用实施。
没有统一的渔业作业规范,渔业作业的结构也是不合理,为提高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率,必须从法律的角度来研究捕捞产量。
通过调查发现,南海的鱼量正在逐年减少,渔业资源因非法和过度捕捞很可能在10年之内将衰竭,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进程因此而受到严重阻碍。
二、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1.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海域渔业的开发现状。
1.1越南。
根据越南海洋渔业部门的统计,越南渔业资源总量为300-350万吨,每年的可捕量为120-150万吨;越南从事海洋捕捞的船只大约共有68000艘,加上我国与越南签署了北部湾渔业协定,明确了双方的海域范围。
渔业资源枯竭如何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枯竭如何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a662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8.png)
渔业资源枯竭如何可持续发展渔业是人类获取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活动,然而,长期的过度捕捞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
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调整渔业政策和鼓励可持续渔业实践。
一、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为了加强保护,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捕捞活动,保护重要的繁殖和生长区域。
同时,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二、调整渔业政策渔业政策对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划定渔业禁捕期和禁渔区,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同时,建立健全渔业许可制度,限制渔船数量和渔获物的捕捞量,防止过度捕捞。
三、推广可持续渔业实践可持续渔业实践能够有效保护渔业资源,降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压力。
其中,推广生态友好的捕捞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例如,引入渔业生态学的理念,采用选择性捕捞工具,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伤害。
此外,推广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技术,科学划定捕捞限额,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加强国际合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渔业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制定共同的渔业管理政策,建立跨国渔业资源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多边渔业组织的作用,推动各国共同管理渔业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还能够保障渔民的生计,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唯有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美好的海洋环境。
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汇报
![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fec51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0.png)
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汇报南海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优越的海洋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及时掌握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进行本次渔业生产情况汇报。
首先,南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多种优质海产品资源。
据统计,南海区海域内分布着各类鱼类、虾类、贝类等海产品资源,其中包括黄鱼、鲈鱼、对虾、青蟹等品种,种类繁多,产量可观。
这些海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为外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海产品。
其次,南海区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近年来,南海区加大了对渔业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对渔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了渔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同时,南海区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南海区渔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再次,南海区渔业生产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渔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保障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南海区加大了对渔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有效防止了污染物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同时,南海区还建立了健全的渔业保障体系,为渔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保障措施,确保了渔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
最后,南海区渔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多年的努力,南海区渔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提高了当地渔民的收入水平,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南海区渔业产品的品质和口碑也得到了提升,为南海区渔业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南海区渔业生产情况良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渔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水平,为南海区渔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海南渔业资源的保护
![浅析海南渔业资源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094750614791711cc791793.png)
浅析海南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2014级黄宏斌海南地处热带地区,具有形成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地理优势,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海南对生物多样性贡献巨大,但生物多样性面临各种挑战,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海南宝岛的生物多样性,以实现我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一、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海南省优良的渔场有北部湾渔场、清澜渔场、三亚渔场、西中沙渔场和南沙渔场,渔场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
据估算,整个南海最大持续渔获量为420多万吨,拥有各类海洋生物3000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1500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贝类有400多种,藻类有100多种。
浅海重要鱼类有40多种;有大量珊瑚,还有海龟、玳瑁、贝类、虾蟹、海藻等,构成热带海洋生态系统。
二、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的威胁(1)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的影响土地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海南沿海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违规建设现象严重,至2007年底,全省共批准围填海项目180项、使用海域面积2031.84公顷。
由于海岸线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由于过度的填海还导致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浅海滩涂、海湾、珊瑚礁、产卵场、孵育场等生态系统碎化、退化和完全丧失,给生物多样性带来毁灭性的威胁,不仅物种个体丧失,而且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资源补充群体减少甚至失去生存空间。
(2)海洋污染日益加剧的影响近年来我省海洋环境面临污染严重并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明显,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不断加剧的问题。
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沿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
(3)过度捕捞的影响过度采捕海洋生物锐减,许多种类甚至濒临灭绝。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驱动,我国南海的捕捞强度明显加强,加之环境恶化,鱼类有个体变小,数量减少的趋势,甚至有些物种很难见到。
20120627纵深:南海远洋捕捞等待政策破局
![20120627纵深:南海远洋捕捞等待政策破局](https://img.taocdn.com/s3/m/ed459c4ae518964bcf847caa.png)
纵深:南海远洋捕捞等待政策破局2012-06-27 11:32 南方日报网友评论条,点击查看纵深南海远洋捕捞等待政策破局在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的实验室里,学术带头人卢伙胜教授指着墙上的南海地图说,我国并不是没有深海,地图上深蓝部分就是超过1000米深的海域,占南海海域的70%左右。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业相当部分必须转移到深远海去。
”卢伙胜说。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的多位海洋专家一致认为,发展远洋捕捞业,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对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的占有,是我国参与构建世界新秩序的重要起点之一,有着巨大的国家战略价值。
但长期以来,南海的深海捕捞业为何一直停滞不前呢?专家分析,南海远洋捕捞有待政策破局。
科研调查渔业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卢伙胜认为,一方面,我国在深海渔业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科研单位没有项目可做。
另一方面,我们学术界由于调查评估方法的不足,对南海渔业资源评估偏低,对决策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机构对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底拖网进行调查,对中上层渔业资源评估严重偏差,对于具有大洋性质的南海资源调查严重不足,得出的评估产量比较低。
2006年开始,卢伙胜团队通过渔港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北部湾沿海渔港渔民的卖鱼单进行统计。
结果发现,我国大陆每年对南海的捕捞量已经达到480万吨,远远超过以前评估的数据。
卢伙胜团队在2010年租用渔船,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科研调查,专门了解鸢乌贼的分布情况。
他们这次的调研办法,不再是过去的底拖网调查,而是采用光诱罩网的方法进行调查。
经初步评估,南海鸢乌贼的总资源量应不少于470万吨。
结果一公布,渔民的积极性立马提了上来。
一次偶然的调查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我国南海南沙海域确为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产卵场和重要栖息地,可为金枪鱼产业开发提供储备资源。
财政扶持渔船渔具资金需财政支持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船老大对于远洋捕捞蠢蠢欲动,却苦于1000多万元的造船成本远远超过承受范围。
应用文-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应用文-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72e8c47bb68a98270fefa25.png)
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休闲渔业是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体闲渔业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渔业新的增长点。
海南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有众多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引导;同样,处在起步阶段的海南休闲渔业同样也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海南必须认清形势,由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地发展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与人文资源等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密切,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
休闲渔业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
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乐趣。
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形成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份和热带旅游度假胜地,休闲渔业发展空间广阔,必须在全面分析评估相关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上,制订相应对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区。
70-80年代,在一些社会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发达。
目前,休闲渔业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美国是世界上休闲渔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产值是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
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3520万16岁以上的钓客,在休闲渔业上花费达378亿美元。
我国西、南、中沙海洋设施渔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我国西、南、中沙海洋设施渔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701aa65011ca300a6c39044.png)
响到整个深水 网箱养殖 的正常生产 。台风等海洋气象灾 害 会造成 网箱锚泊系统 的移位 或走锚 ,对 网箱造成毁灭性破 2 1 日 “ 海 贝思 ”台风袭击美济礁 ,卷走 了泻湖 内所有养殖
入 专业 化
四 发展三沙设施渔业应 注重的工程技术与
( 一 ) 养 殖 网 箱必 须 满 足 抗 风 浪要 求
的环 形礁盘 ,其 内形成水深为 1 0 ~2 O 米 、面积为 1 3 0 平方 环境保护问题
深水 网箱 多置放于 水深 较大海域 ,频繁受 到波浪和海
流 作 用 和 影响 ,经 常 导 致 养 殖 容 积 的大 幅 度 减 少 ,从 而 影
0 0 ~8 0 0 米不 等 。低潮 时有部分 礁石 露 出水 面 ,环 礁 内 我 国南 海三 沙群 岛礁 盘众 多 ,海域 广 阔 ,由于礁 盘 4 是 由海底 山脉构成 ,因此洋流生成频繁 ,形成海 水养 分丰 是一 个 泻湖 ,南 、西南 有三条 通道 ,可 满足 大小型 船舶 5 米 ,面积约3 6 平方公里 。美济 富 ,鱼类食物链充 沛。加之海洋底层 自然条件适 合鱼类生 出入 ,泻湖 内平均水 深约2 8 。C,年平 息和繁衍 。因此 ,三沙岛礁海域蕴藏着许多 珍贵鱼类和经 礁属 热带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平均气温约2 6 0 0 毫 米 ,海水盐度 在3 l %~3 4 %之间 ,表层水 济价值高 的鱼类资 源。西、南 、中沙地处热带海 洋 ,海洋 均 降雨量 1 6 。C以上 ,海水透 明度在2 O 至3 0 米之间 。本海 鱼类具有生 长速度快 、繁殖 速度也快的 优势和特 点 ,适合 温平均 达2 大范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
3 .三 沙 发 展 设 施 渔 业 , 除 了 企 业 本 身追 求 的 经 济 效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f96f884693daef5ef73dcb.png)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如今的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却与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出现了渔业经济增长缓慢、渔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海洋权益维护力量弱小等问题。
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应该以促进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要求的实现为发展方向,应力促南海海洋渔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保护和修复南海近海渔业生态环境以及增强南海渔业维权力量。
因此,针对当今南海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当下的南海海洋渔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使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向海洋强国战略目标靠近,有力地促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如今,南海三省(区)各级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渔业转型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南海渔民是南海海洋渔业转型政策的直接“用户”,是南海渔业转型政策的最直接检验者,南海渔民社会各群体对南海海洋渔业转型政策的反应,采取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是南海渔业政策所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角度,通过运用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渔民社会各群体在南海渔业转型过程中,对政府渔业政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借鉴国内外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海洋渔业转型成功经验,自下而上地反思南海海洋渔业转型的得失,从政府、个体渔民、渔业企业和渔业组织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南海海洋渔业的转型,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本文正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南海渔业转型的必要性和政府政策措施。
由于南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枯竭、南海争端日益激化及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南海渔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为此,南海三省(区)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限鱼政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以及促进南沙渔业发展的政策。
南海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南海资源的开发及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e66342dbd64783e09122bcd.png)
南海的资源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鸟资源: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
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
植物资源: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
海底资源: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
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
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南海的渔业资源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归我国管辖的约200多万平方公里。
南海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南海北部大陆架已有记录的鱼类1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
本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
据专家估算,南海区的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大体分布如下:1、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47.76万平方公里)约121万吨;2、北部湾渔场(16.4万平方公里)60—70万吨;3、西、中沙渔场(21万平方公里)23—34万吨;4、南沙渔场(71万平方公里)42—56万吨。
全区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约为246—281万吨。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36b3aa6a417866fb94a8e1c.png)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本文通过浅析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现南海渔业捕捞方式趋于合理化、渔业资源广泛利用以及近海渔业利用率高于远海地区;针对南海渔业资源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从改进捕捞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助力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南海;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对策;1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1.1 、渔业资源利用情况南海是我国部分鱼类和甲壳类资源的重要产区,2018年我国南海金枪鱼、金线鱼捕捞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竹筴鱼、鲻鱼等鱼类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对虾、青蟹、梭子蟹等甲壳类也均占有较大比重。
渔业资源主要用于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以及产品加工,干腌制品、鱼油制品以及珍珠、水产饲料等加工制成品来提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
目前,南海沿岸区渔业资源利用程度高于远海,近海捕捞的频率高于远洋捕捞[1]。
远洋捕捞是指远离陆地及港口,在200m等深线下进行捕捞作业。
广东、广西2省份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分别为1271603t及559066t,然而远洋捕捞产量仅占40%,海南省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高达1083880t,但远洋捕捞产量寥寥无几。
南海周边3个省份的对比,反映了近海渔业资源和远海渔业资源利用的差距,近海渔业资源因离陆地、港口较近,捕捞成本低,成为了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主要场地。
1.2、捕捞作业情况据2015—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广东省2015年拖网、围网以及刺网在南海捕捞产量分别为757196t、147948t、432464t,而到2018年该3种捕捞方式下的捕捞产量分别下降到了609243t、130573t、361118t,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在南海捕捞方式上也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钓具的捕捞量在不断增加。
2 、渔业资源所面临的问题2.1、捕捞开发力度大,渔业承载压力增加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总面积350万km2,其中有210万km2属于中国领海,因得天独厚的纬度优势而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的资源宝库,常通过海上拖网、围网、刺网、张网等方式来进行捕捞作业[2]。
中国三沙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中国三沙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ef240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7.png)
中国三沙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探讨吴瑞【摘要】三沙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渔场,因此在三沙市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不仅可以促进三沙市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彰显维护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通过探讨三沙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三沙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三沙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包括(1)完善海洋执法队伍建设;(2)加强渔业生产能力;(3)适度发展深水网箱养殖;(4)创新渔业生产保障机制;(5)建立维权案件起诉配套机制.【期刊名称】《渔业信息与战略》【年(卷),期】2016(031)00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三沙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作者】吴瑞【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口57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在中国南海的永兴岛正式成立。
三沙市隶属海南省,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屿及其海域。
三沙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渔场,但是部分周边国家无视我国的主权,在我海域侵权侵渔严重,造成三沙海域渔业资源严重破坏。
由于三沙渔业是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主权属于中国的历史根基,“开发南海,渔业先行”,率先在三沙市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不仅可以促进三沙市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彰显维护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
三沙海域地处低纬的北赤道热带区域,远离大陆,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终年高温高盐、雨量充沛。
受天气系统和气候的明显影响,海域潮差小。
三沙海域海水化学要素比较稳定,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小,水质清洁,海洋沉积物环境未受污染,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一类水平[1]。
该海域典型的热带海域环境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使该海区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品种繁多。
1.1 三沙主要渔业资源种类南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主要是渔业资源。
据统计,南海北部海域的鱼类超过1 000种,南部海域也有约800种 [2]。
朱文聪等根据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该海域记录的鱼类种类有620种,隶属于26目98科301属,地理分布以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3种类型为主[3]。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cbf15eed2b160b4e777fcf4a.png)
东南亚研究2019年第4期DOI:10.19561/ki.sas.2019.04.105“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张祖兴方仕杰[摘要]为全面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中国应积极推动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采取的渔业政策不利于南海深海渔业资源的养护。
在这方面开展合作,应遵循整体长远考虑、从我做起、开放合作等三个原则。
加强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南海周边国家间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压力,维护南海渔业公共利益,打造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一带一路;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养护合作;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9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19)04-0105-19在“一带…路”建设过程中,南海既是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冲突频发阻碍合作顺利开展的重大险阻。
部分周边国家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等问题上的争端持续存在,对周边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化构成阻碍。
一些域外国家在冷战心态和零和博弈思维的影响下,不断制造事端,南海地区的和平安宁存在遭到破坏的风险。
化险阻为通途,需要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合作在发展周边外交和全面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南海合作既有丰富和充实“一带一路”合作的内涵,还具有稀释[作者简介]张祖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方仕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海断续线的法理与历史依据研究”(14ZDB165)。
・105・东南亚研究2019年第4期或缓解现有争端的作用。
因此,许多学者都为开展南海合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周边国家间也建立了各种合作项目。
为不断充实“一带一路”合作内涵,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建立全面的南海合作制度化机制,在落实现有合作项目的同时,需要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