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

争中求发展”,业务和分支机构在东南沿海迅速扩张,在一些地区甚至

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促动了在全国范围内新的银行体系的

形成;另一方面,本着作为银行改革“试点”的初衷,这些银行也不同水

准地在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实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历史地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商业银行对于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推动银行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促动金融创

新和银行服务水准的提升;建立按市场机制调控金融的市场传导基础;

形成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确实作出了应有的

贡献。不过,也毋庸讳言,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改

革的大环境,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规范、有序的

市场体系的成熟构建,就不可能有所谓“规范的”商业银行。所以,这

些建立并发展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

期的强烈印记。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存有的问题

1.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规划

从10多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能够看出,商业银行大都以短期

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同时却缺乏明确的

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年来,仅仅通过自我扩张,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500家大银行

的行列,规模扩张速度惊人,快的平均增长70%以上,最慢也近50%。与

此同时,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及与之相对应的

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

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

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却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

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

面同构化倾向严重,竞争异常残酷,风险隐患巨大且难以有效监管和调控。

2.缺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水平大都十分薄弱,往往主要

依赖于对业务的所谓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层层分解,对各项业务实行推动。结果催生了一种以客户资源“个人化”为特征,急功近利、单兵作

战的营销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强调银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现金

管理、综合服务等有利于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满

足客户需要的服务争取客户,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能够为银行带来的“资源”来扩大业务;不是强调通过整个银行专业化的团队提供高效、

高质的专业化组合服务来赢得市场,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复合型”

的服务技能来争取客户。在这种营销模式下,银行经营上的竞争,逐步“简化”成了通过持续增大的所谓“激励”,对拥有“客户资源”的员

工个人争夺的竞争,从而形成了一种系统竞争力持续“淡化”,银行员

工个体“竞争力”持续“强化”的经营模式。

脱胎于传统银行管理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实行的仍主要是以比

较粗疏的岗位分工为基础,通过制订制度霭洳贾贫醛黾觳橹葱些龆晕シ

粗贫刃形处罚纠正这样一种方式来实行内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形成

的工作状态是:虽然有制度及违反制度的处罚规定,但大量是否执行制

度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岗位员工手中;管理层和员工面对的管理或业务操

作领域跨度过大,不但专业水平受到限制,且管理和操作也过于粗疏;各

岗位的员工需要面对的“内控”制度繁多且还在持续修订和增加之中,

使之往往难以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经验的积累为此显得十分突出。因为上述原因,加上员工流动频繁,管理层不得不日益增加培训、检查

的频度和强度,并对违规处罚持续加码。这样一种“内控”管理的工作

状态,其所造成的结果是:普通员工和管理层虽不得不面对超负荷的工

作压力疲于奔命,内部控制水平却难有根本性的提升,而工作的效率乃

至整个银行运行的效率却持续下降,进而系统竞争力也持续受到削弱,

整个银行最终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对员工持续增强的“道德教育”。

因为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有上述问题,相当一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形

成了因发展过快且无序,案件频发、控制力与发展不相适合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为了解决这些不良资产,又不得不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

以“稀释”这些不良资产,而“加快发展”又导致更大的风险这样一种怪异的发展轨迹,从而使得金融杠杆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支撑经济高效运作的金融基础亦受到削弱。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

面的,包括本身体制问题、市场体系问题等等,限于篇幅,在此暂且不表,仅就下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略做剖析。

从客观原因分析,这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时的产业基础相关。综观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跨国商业银行大都以前历了从最初主要为区域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或“自偿性”融资服务,到逐步参与大型制造业及投资项目的融资服务,再到工业资本逐步与银行资本紧密结合,形成以明确的产业支柱为基础的“全国性”乃至“跨国性”银行兼并和业务扩张的过程。虽然嗣后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冲

击下,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在一些国家又经历了一个适度分离的过程,

但是商业银行大都仍继续维系着与业已形成的传统产业支柱的紧密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基于其产业支柱的特点,商业银行进而又出现一些

功能性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分明确的战略管理模式。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对产业支柱的依托,对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财务基础、经营特征、专业水准、战略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模式,实际上具有相当水准上的决定性意义。有鉴于此,对照我国,近年来组建的商业银行,除招商银行外,从建立之初,即面临内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外有几

大银行超大规模强势竞争,生存缺乏基本保证的恶劣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这些商业银行若要生存,除了单纯地以尽快“做大”为主要目标且

主要通过对员工的强力激励来实现这个目标外,别无他途。所以,正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