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风风俗
宋朝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与传统习俗
宋朝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与传统习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以及传统习俗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宋朝时期的民俗与节日庆典以及重要的传统习俗。
一、民俗与节日庆典1. 农历春节农历春节是宋朝最重要的节日庆典之一,也称为年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全家团聚,共进团圆饭。
此外,宋朝时期,春节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民众会到庙会上观看各种表演和游乐,品尝传统美食。
2. 清明节清明节是宋朝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先人的坟墓,祭拜祖先,慎终追远。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有清明祭祀活动,如清明时节的龙舟竞渡。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在宋朝有重要庆祝的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庆祝屈原的节日。
此外,还有一种传统的食物——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馅料制成的。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宋朝时期非常盛大的庆典。
这一天,人们会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并举行文艺表演和赏月活动。
同时,中秋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人们会返回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
5. 重阳节重阳节是宋朝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尊敬老人的时刻。
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踏青赏秋,并举行祭祀活动。
同时,人们还会佩戴菊花、插茱萸以及饮茱萸酒,寓意辟邪和延年益寿。
二、传统习俗1. 家喻户晓的拜年在宋朝,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以及年初相互拜年,这是一种表达祝福和问候的传统习俗。
拜年时,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而晚辈则要敬献茶或糕点以表孝心。
2. 步官山步官山是宋朝时期的一种习俗,每年清明节当天,人们会扶老携幼,登上山顶,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是一种祭拜祖先的方式。
3. 打龙船端午节是宋朝时期非常重要的庆祝时刻,打龙船就是这个节日中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组织竞渡赛,划龙船以庆祝节日。
4. 赏菊花重阳节是赏菊花的时刻,在宋朝时期人们会一起观赏花朵,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5. 赏月饼中秋节是赏月的时刻,而与之搭配的美食就是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月饼。
宋世风俗原文及翻译
宋世风俗原文及翻译一、宋代风俗概述1. 宋代社会背景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阶层掌握政权的王朝,这对于当时的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代社会制度宋代社会制度相对稳定,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
社会等级分明,士人地位得到提高,世风炎凉,注重礼仪和教育。
这种社会背景下,宋代的风俗也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
二、宋代的衣着风俗1. 衣着风格宋代的服饰注重舒适和细节,追求简洁而不失华丽的风格。
衣料多以丝绸为主,色彩以素雅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衣着的整体性。
男女的服饰有一定的区别,男子常穿单衣、长袍和项圈,女子则常穿襦裙、大袖和襦裤。
2. 社会地位的体现在宋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可以从他们的衣着和饰品上看出一些端倪。
贵族可以穿着丝绸绣花的服装和戴着玉石首饰,而普通百姓则多穿着棉麻制的衣物。
这种不同的衣着风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
3. 衣饰的讲究宋代人们对衣着的品质和款式讲究很高,重视细节和工艺。
他们喜欢用染色、绣花、镶嵌等工艺来装饰服饰,使其显得更加精致和华丽。
同时,他们也注重衣着的整洁和卫生,时常洗衣、更换。
三、宋代的饮食文化1. 餐饮习惯宋代人的饮食习惯非常讲究,注重色、香、味的搭配。
他们喜欢吃清淡的菜肴,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此外,宋代人还养成了烧煮汤羹的习惯,这些汤羹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副食。
2. 餐桌礼仪宋代人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礼仪,从摆放餐具到吃饭的动作都有一定的规矩。
他们在吃饭时注意节制,不会过度饱食,同时也注重团餐和家庭聚会的意义。
3. 饮食文化的发展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的烹饪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和烹饪方法。
同时,宋代的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饮品文化。
四、宋代的娱乐活动1. 文化艺术活动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兴盛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此期间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宋朝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
宋朝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在宋朝期间,深厚的民俗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形成,深深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宋朝时期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一、婚俗习惯在宋朝,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家庭事务。
结婚前,男女双方的父母通常会通过代理人或媒人进行婚姻的商议和安排。
婚礼通常在新娘家举行,这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嫁衣,跟随着婚车抵达新郎家。
在抵达时,新娘通常会面对一系列的婚俗考验和挑战,比如步入梳妆台,踏过火盆等,以展示她的勇气和智慧。
一旦通过这些考验,新娘就会被正式迎入新郎的家庭。
二、饮食习惯宋朝人民对饮食非常讲究,食物的品质和味道被视为人生的一大乐事。
宋朝时期,人们偏爱清淡的口味,追求原汁原味的食物。
米饭是主食,而鱼、肉、蔬菜等作为配菜。
此外,供应丰富的茶叶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饮品。
人们在品味食物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饮食的卫生和营养均衡,养生观念深入人心。
三、服饰风格宋朝时期,衣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地位和身份。
贵族和富商通常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佩戴贵重的首饰。
而庶民则穿着朴素的棉麻衣物,注重实用性。
女性的服饰以长袍和长裙为主,搭配丝绸腰带和发饰。
男性则注重刺绣的图案和细节装饰。
四、文化艺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艺、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文人雅士广泛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传统,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诗词创作也成为士人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
绘画方面,宋朝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
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五、节日庆典宋朝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代表,这些节日都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或表达爱意为主题。
比如,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尽情欢庆,举行舞狮、放烟花等庆祝活动。
宋代春节风俗与现在春节风俗的异同
宋代春节风俗与现在春节风俗的异同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风俗习俗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迁。
下面将从宋代春节风俗和现在春节风俗的异同方面进行比较。
一、宋代春节风俗
1. 祭祖:宋代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
2. 舞龙舞狮:宋代,人们会表演舞狮和舞龙的节目,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3. 年画和剪纸:人们在春节期间喜欢制作年画和剪纸来装饰家庭,寓意吉祥如意。
4. 猜灯谜:宋代,人们常常在灯谜会上猜灯谜,增加了年节的乐趣。
二、现在春节风俗
1. 拜年:现在人们喜欢在春节期间拜访亲友,互相祝福和祭拜长辈。
2. 放鞭炮: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以驱赶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贴春联和挂红灯笼:人们会在春节前贴春联和挂红灯笼来增添节日的氛围。
4. 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人团聚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三、异同的比较
1. 祭祖活动在现代已不如宋代重要,许多人对祭祖的重视程度
有所降低。
2. 舞狮舞龙的活动在现代仍然存在,但更多地是作为表演节目而非传统的求神拜佛的方式。
3. 现代人更加热衷于新颖独特的年画和剪纸,而非传统的经典款式。
4. 猜灯谜的活动在现代依然保留,并且被赋予了更多的娱乐性质。
总体来说,宋代和现在的春节风俗有相似之处,如拜年、食物、节日装饰等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风俗渐渐变化或减少,许多新的习俗也在不断出现。
无论是宋代还是现代的春节风俗,都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团圆和祈福的共同追求。
宋朝人过春节的风俗
宋朝人过春节的风俗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宋朝时期有着丰富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宋朝时期人们过春节的主要风俗:
祭祖活动: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祖的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人们会整理祖坟,烧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安康、风调雨顺。
守岁: 在宋朝,人们会在除夕之夜守岁,以迎接新的一年。
守岁时,家庭成员通宵不眠,辞旧迎新。
此外,为了辟邪、保平安,还会在门口贴“门神”画像。
元宵灯会: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灯火辉煌的日子。
人们在元宵节之夜点亮彩灯,举行灯会,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人们通过猜灯谜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传统的庆祝活动,特别是在元宵节期间。
人们会组织龙狮队伍,进行热烈的舞龙舞狮表演,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走访,互致新春祝福。
这是传统的春节风俗,也是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的时刻。
祈福祭神: 在春节期间,一些人们还会前往寺庙、庙宇祈福,祭拜神灵。
这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安、吉祥、丰收。
舞会娱乐: 在宫廷和富贵人家,还会举行盛大的舞会和娱乐活动,邀请文人墨客、歌舞艺人,共庆佳节。
这些春节风俗在宋朝时期是人们欢庆新春、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这些风俗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春节的丰富内涵。
宋朝的节令文化及风俗习惯
宋朝的节令文化及风俗习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王朝,直到今天也对于我们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宋朝的时候,节令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节令文化1. 正月正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一个月份,也是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月份。
在宋朝时期,正月一日便是元旦,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
除此之外,正月十五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也就是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点灯放烟火、赏花祭祖,还会吃元宵、猜灯谜等等,非常热闹。
2. 五月五月是夏季的开始,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
在宋朝时期,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等。
此外,在宋朝时期,五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那就是端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簪花、举酒祭祖、烈酒行令等等。
3. 七月七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月份,主要是因为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在宋朝时期,七夕节也非常盛大,人们会制作孔明灯、赏花会、做菜饮酒等等,还会举行许多文艺比赛,比如诗歌比赛、歌唱比赛等等。
二、风俗习惯1. 饮茶在宋朝时期,饮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风俗习惯。
宋代的茶文化非常发达,人们不仅喜欢品茶,更喜欢玩茶。
在宋代时期,还出现了茶宴这个活动,人们在茶宴上会品尝各种品种的茶叶,还会吟诗作画,非常有文化气息。
2. 随礼在宋朝时期,人们在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宴会时,都会拿着一份随礼到场。
随礼的形式很多,有水果、糖果、红酒、鲜花等等。
3. 剃头在宋代时期,剃头是一种非常盛行的风俗习惯。
男子剃头则表示成年,女子则表示改名,而剃度则表示出家。
在当时,剃头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表示自己不是奴才或党羽。
4. 坐轿在宋朝时期,坐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婚礼仪式。
新郎会乘坐一辆精美的轿子来迎娶新娘,而新娘也会乘坐一辆轿子前往新郎家。
当时的轿子造型非常精美,细节非常讲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体来说,宋朝的节令文化和风俗习惯非常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和习俗不仅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灿烂的历史记忆,也给我们现在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和文化底蕴。
宋朝的民间艺术与民俗传统
宋朝的民间艺术与民俗传统一、民间艺术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之一。
在宋朝,民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状况。
以下将从音乐、舞蹈和戏曲三个方面来介绍宋朝的民间艺术。
1. 音乐宋朝的音乐多样丰富,民间音乐在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间音乐在庙会、婚礼、葬礼、过年等各种场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寺庙音乐、龙船乐队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寺庙音乐以其肃穆庄严的氛围和风格,吸引了大批信仰佛教的人们;而龙船乐队则以其热闹欢快的曲调和节奏,成为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舞蹈在宋朝,舞蹈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舞蹈有很多种类,如扇子舞、蜻蜓舞、杯盘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各具特色,舞姿翩翩起舞,给人以欢快活跃的感觉。
此外,在农田劳动之余,农民们也会通过跳舞的方式来放松身心,增加娱乐性。
3. 戏曲戏曲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非常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了当时社会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民间戏曲以其生动活泼、情节曲折的特点,深受百姓们的喜爱。
其中,主要的戏曲剧种有评剧、京剧、越剧等。
这些戏曲剧种在宋朝逐渐兴起,并流传至今。
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也成为提升人们审美情趣以及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民俗传统除了民间艺术,宋朝的民俗传统也是该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从节日、婚嫁习俗和丧葬礼仪三个方面来介绍宋朝的民俗传统。
1. 节日宋朝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宋代时期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比如春节时串门、贴对联、放爆竹等;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等。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当今社会仍然得到继承与传承,成为了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2. 婚嫁习俗宋朝的婚嫁习俗十分丰富多彩。
婚礼前,新娘和新郎分别接受一系列的仪式和准备工作。
而到了婚礼当天,婚宴、婚车、礼金等细节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宋朝婚礼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如头罩、拜堂等,这些习俗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的重视与热闹喜庆的氛围。
千年前的年味儿:宋代人过除夕的十四种“姿势”,比现在热闹多了
千年前的年味儿:宋代人过除夕的十四种“姿势”,比现在热闹多了马上就要大年三十啦!最近,随着《知否》等电视剧的热播,宋代成了咱们观众心目中继清代之后的又一个热门朝代。
今天呢,就请大家和咱一起回到宋代,领略一下这跨越千年的年味儿,看看宋人们是如何过除夕的吧!除夕,宋代人又称作岁除、除夜、除日等,既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也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一、除夕前的准备宋代,临近岁末,人们就开始着手除夕的各项准备活动了。
主要就是各种食品、用品的购置。
《东京梦华录》关于除夕前的礼俗,有如下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除了用品外,市上还售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 及干瓜瓠,马牙菜、胶牙糖等各种时蔬、坚果,生意火爆。
南宋的礼俗与北宋大致相仿。
《梦梁录》关于南宋首都临安除夕前的礼俗,有如下记载:“元夕岁旦在迩,铺席有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充满驱瘟避邪及祝福之意。
“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民间大多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增补武林旧事》也记载,阴历十月以后,节日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各种节日物品的售卖异常火爆:“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采缕花、春帖、滔胜之类,为市甚盛。
”街道两边的店铺叫卖苍术、小枣声不绝耳,还有卖爆杖、成架烟火类的物品。
二、“馈岁”除夕日前数日,或除夕当日,君臣之间,寺观僧道与施主之间,商人、医者与主顾之间,亲友之间,都要互相馈赠年节礼物。
《苏轼诗集》:“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
”宋神宗时,命画工摹拓钟馗像,雕版印刷,精心裱装后,于除夕日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的官员。
除夕夜,神宗又派入内供奉官“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
道士,道观熬仙术汤,送给施主家;医士或以屠苏袋,或以五色线编结四金鱼、同心结子、百事结子,加以各种汤剂,送与主顾;《梦梁录》:“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更以苍术、山枣、避瘟丹相遗。
社会风貌宋朝民风
社会风貌宋朝民风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
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在宋代,从穿戴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可见,在宋代,除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外,还可以看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
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应该使同学们认识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第三,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宋代的饮食相当丰富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是当时南北饮食的两个交流中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饮食的状况。
北宋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
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更加丰富。
宋室南渡后,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迁入,东京的饮食业也进入临安,使南北的饮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吴自牧《梦粱录》卷16)的局面。
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可谓丰富多彩。
宋代礼仪(浅谈)
宋代礼仪(节选、摘要、汇总、小结)一、先谈谈宋代的社会风俗:1、衣食住行:衣:统治者衣饰华美;衣着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食:饮食丰富,南北方各具特色住:农村、城市住房各具特色,贵族官僚的住宅相当宏丽行:交通发达,旅店兴盛2、生活娱乐:“瓦子“:即:勾栏瓦肆,类似于城市中娱乐和兼有商业经营的场所,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北宋汴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
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
棚内设有若干勾栏。
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观众数千人。
3、法定节日:宋代就有了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就是宋代流传下来的。
二、古代人的见面礼节以及在宋代的发展:1、古代行礼在历代时,女性行礼时,多为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一般情况女子应右手握拳在外,左手在内。
并且还有以下几种行礼方式:打拱轻于跪拜的一种礼节。
女子行礼时,两手抱拳,臂的前部上举,略微摆动。
打拱与作揖不同,没有推手的动作。
尽管拱手在古代已出现,但打拱在近代才较多地出现在见面时的礼节中。
万福女子见面的礼节。
行礼时,正身起直立,两手放胸前,微俯首、微动手、微屈膝,口中同时称“万福”,有祝福对方多福之意。
2、礼仪的演变自唐迄宋,由于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引起礼节上的变化。
一般是行揖礼,连带有叉手和唱喏。
《事林广记》卷4有《叉手法》和《祗揖法》,“凡揖人时,则稍阔其足,其立则稳。
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威仪方美观。
揖时亦须直其膝,不得曲了,当低其头,使手至膝畔,又不得入膝内。
喏毕,则手随时起,而叉於胸前。
揖时须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谓之鲜礼。
揖尊位,则手过膝下,喏毕,亦以手随时起,叉手于胸前也”。
“叉手,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
宋代春节习俗_春节
宋代春节习俗春节过年习俗,是珍贵的民俗文化,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你知道宋代春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宋代春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春节习俗宋代过年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角子”为饺子一词的词源。
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
古书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已盛行吃饺子,文献说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当时的饺子是连汤一块儿吃的,叫做“馄饨”,至今仍有此种吃法。
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
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
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
《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
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
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
其中,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包含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令人惊叹。
王安石《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可以算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了。
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宋人席振起《守岁诗》写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
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时间不够,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煇《清波杂志》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古人过年大抵与今天的人相似,全家团聚,饮酒,吃饺子,放鞭炮,拜年。
宋朝的风俗与礼仪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
宋朝的风俗与礼仪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宋朝的风俗与礼仪: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风俗与礼仪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
世风强调品德修养,礼仪规范严谨,对人们的行为与交往有着具体的要求。
本文将从婚嫁习俗、丧葬礼仪及宴会礼仪等方面,介绍宋朝风俗与礼仪的特点。
一、婚嫁习俗在宋朝,婚礼是一个重要的家庭盛事,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准备婚嫁的家庭首先要举办婚约仪式,由两家长辈见证并签署协议。
婚礼当天,新娘会被四五个媒人伴着前往新郎家。
新郎要在家门口等候,接过新娘后,披红袍,新娘则头戴鸾冠,穿着彩裳。
步入新房后,主持人会帮助新人进行拜天地和祖先礼,祈求祝福和好运。
二、丧葬礼仪宋朝的丧葬礼仪非常注重,有一套完整的仪式。
首先,家属在亲人去世后要准备丧事,包括广邀亲友、购买衣物和祭品等。
丧家要举行告丧、启灵、斋戒等仪式,并设置挽联、灵堂、守夜等。
丧礼期间,亲友要佩戴孝服,周围人要穿白衣,丧葬队伍要整齐划一地排列。
在送葬时,一般要奏乐表演,以示祭奠之意。
丧葬结束后,还要进行祀告等祭祀仪式,以示尊重和缅怀。
三、宴会礼仪在宋朝,宴会是展示身份地位、疏通人际关系的重要场合,因此礼仪非常繁琐。
宴会一般分为正宴和陪宴两种,正宴是主要的招待宴会,陪宴是用于补充用餐。
举办宴会前,主持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准备好酒席、宴具等,同时要邀请来宾并制定座位次序。
宴会开始前,首先要礼仪性地洗手并点起香炉,宣布宴会正式开始。
宴会期间,主人要主动进行敬酒、交谈等活动,客人则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尊重主人并与主人和其他客人进行礼貌的交流。
总结宋朝的风俗与礼仪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婚嫁习俗、丧葬礼仪和宴会礼仪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规定与要求。
这些礼仪规范与传统价值观的根深蒂固相互交织,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如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传统礼仪逐渐淡化,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并尊重历史上的风俗与礼仪,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重要性。
宋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宋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宋朝,人们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
一、生活习俗1. 饮食习惯宋朝人民注重饮食的品味和文化。
他们讲究精细烹饪和调味,许多著名的菜肴如东坡肉、佛跳墙等都源自于这个时期。
此外,宋朝人喜欢茶,并发展了茶道,将煮茶、品茶作为一种独特的礼仪。
2. 衣着打扮宋朝人的衣着打扮较为讲究。
士人着袍带带,妇女穿着青红莺翎的衣裳,世人礼佩相连,金饰珠朱不计其数。
这是为了彰显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是因为宋朝时期相对安定、富裕,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注重自己的服饰。
3. 居住环境宋朝人注重卫生和环境整洁。
他们热爱园林艺术,并在家园中布置花木,以增添生活的美好。
此外,宋朝人提倡勤俭节约,倡导不封建奢侈之风。
他们采用“小康之居”的理念,居住环境通常注重实用、简约和舒适。
二、婚嫁礼仪1. 婚姻制度宋朝的婚姻制度多种多样。
在上流社会中,世家名门世族的婚姻通常是为了联姻家族利益,婚姻对象多由父母决定。
而在一般民众中,由于社会风气开放,婚姻自主性较高,夫妻的感情和相互了解更加重要。
2. 嫁娶礼仪宋朝的嫁娶礼仪注重形式和内涵。
婚礼通常需要举办盛大的仪式,包括婚车、嫁妆等。
如宋时有“三上门”之规矩,即三次成婚礼仪过程,包括新娘第一次上门、迎娶回家、新娘第二次上门和新娘回娘家等。
这些礼仪不仅是为了彰显各家的地位,也是为了让家人和亲朋好友参与其中,共同分享喜庆之事。
三、社交礼仪1. 宴会礼仪宋朝有严格的宴会礼仪规范。
在上层社会,举办宴会通常需要按照社会地位高低进行分席次,宴席场合讲究适时提供酒水和菜肴,还有特定的敬酒仪式和致辞。
而在普通人家,举办宴会也会按照地位和亲友关系进行分席,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2. 礼节之道宋朝人有许多讲究礼节的行为准则。
尊敬长辈、尊重师长是其中之一。
在日常交往中,有明确的尊卑之分,上级与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和关心。
宋朝有趣的风俗
宋朝有趣的风俗
是什么1.七岁诞辰:七岁诞辰,即七岁儿童的生日,宋朝人又称为“鹊桥”,当时有一种风俗,即家长们都会在孩子七岁诞辰之日,带着他们去游览,在路上要悬挂一道鹊桥,以示吉祥,这也成为了一种宋朝的风俗。
2.老年礼:老年礼,又称为“九九礼”,宋朝有一种风俗,俗称“九九礼”,就是在每个老人九九岁诞辰之日,要送上一份礼物,里面包括一杆衣架、一只梳子等,用以支撑他们的生活。
3.嘉节:嘉节,又称“宋朝嘉节”,它是宋朝节日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宋朝人民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它包括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歌舞表演、论师、论学、文艺演出等,可以说是一种很有趣的风俗。
宋朝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宋朝的传统节日与庆典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多彩的时代,它诞生了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
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形式独特,成为了宋朝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节日和庆典,宋朝人民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1. 元旦:宋朝的元旦是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被视为新年的开始,人们会整装待发,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祈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康。
同时,百姓也会互相拜年,并举行各种各样的民间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2. 清明节:清明节是宋朝最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五日左右。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烧纸、祭祀祖先,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借助清明节这个机会,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宜人的气候。
3. 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宋朝人民热爱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它有着不同的包裹方式和口味,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赛龙舟则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赛龙舟方式,但都寓意着驱邪纳福和团结合作。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宋朝人们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人们会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团圆宴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庆祝方式,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食物,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和祝福。
同时,人们也会赏月,中秋的月亮被视为圆满、明亮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 重阳节:重阳节是宋朝人们传统的敬老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欣赏秋景,同时也会祭拜祖先和祝福长寿。
此外,人们还会插茱萸、佩香囊等,以驱邪避凶,迎接节日的到来。
6. 元宵节:元宵节是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农历一月十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猜灯谜、吃元宵、放孔明灯等活动。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游戏,人们会将灯谜贴在灯上,其他人猜谜语,其中蕴含着智慧和乐趣。
宋代风俗习惯新婚习俗与嫁妆礼仪
宋代风俗习惯新婚习俗与嫁妆礼仪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宋代社会中,婚姻和嫁妆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本文将深入探讨宋代的新婚习俗和嫁妆礼仪,揭示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的认识和对于婚礼的重视。
宋代新婚习俗在宋代,新婚习俗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关键方面。
婚姻在这个时期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许多习俗和仪式被用来庆祝和祝福这一特殊的时刻。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宋代新婚习俗:1. 婚礼筹备:宋代婚礼准备工作通常在房屋装修、衣服制作、食物准备等方面进行。
为了给婚礼增添喜庆气氛,人们常常使用鲜花、彩带、灯笼等装饰物。
2. 迎亲仪式:新郎要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前往新娘家中迎接新娘。
这个仪式是非常隆重的,亲友们会为新娘送行,并祝福她未来的幸福。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还要向新娘家族献上礼物,表达对未来岳家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婚礼仪式:婚礼仪式通常在双方家族和亲友的见证下举行。
在仪式上,有专门的主持人负责引导婚礼程序,如宣读结婚证书、交换戒指、行拜堂礼等。
婚礼现场往往十分喜庆,充满了欢声笑语。
4. 喜宴:在宋代,举办婚宴是一种常见的庆祝方式。
新婚夫妇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享用美食、品尝美酒,并收到亲友们送来的祝福和礼物。
婚宴不仅是一种喜庆的庆祝方式,也是新娘嫁入新家后与岳家亲友们的亲密交流机会。
嫁妆礼仪在宋代,嫁妆礼仪被认为是新娘嫁入新家的象征,反映了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女性地位的认可。
嫁妆是新娘家族赠送给新人的财物,包括金银器皿、衣物、家具等。
以下是嫁妆礼仪的一些方面:1. 嫁妆准备:在婚前,新娘家族会精心准备嫁妆,包括选择合适的家居用品和服饰,并将其装箱打包。
这些财物将由新郎一同携带回家。
2. 嫁妆转交:在迎亲仪式中,新娘的家族将把装有嫁妆的箱子转交给新郎。
这个过程象征着新娘正式嫁入新家,同时也代表了岳家对新娘的接纳和尊重。
3. 嫁妆陈设:新娘抵达新家后,嫁妆会按照一定的仪式陈设在新房内。
宋朝的民俗习惯
宋朝的民俗习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时代的更替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延续了一些传统的民俗习惯。
这些民俗习惯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等方面介绍宋朝的民俗习惯。
一、衣食住行宋朝时期,人们的衣着以宽松的袍衣为主,男子多穿襦裙,女子则穿着衫裙。
富贵人家的衣料多采用高贵的绸缎和锦缎,而普通百姓则以布衣为主。
饮食方面,宋朝人民以稻米为主食,面食的制作也日益发展,人们还喜欢吃酸菜、豆腐等食品。
住房方面,除了宫廷和富商巨贾的宅邸外,大部分人家居住在市区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中。
至于交通工具,人们多以步行和马车为主,对于交通路线的规划也比较注意。
二、婚丧嫁娶宋朝的婚姻制度注重家族的联姻和门第的匹配。
婚礼上通常要进行三拜九礼,包括聘礼、迎亲、入洞房等环节。
丧葬方面,人们注重安葬仪式的规范,同时家人和亲友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服丧。
而嫁娶方面,宋朝的女子在出嫁后,通常要遵从婆家的安排和规矩,尊重丈夫的家庭。
三、节日习俗宋朝人们重视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门神、放鞭炮,还要进行团年饭,拜年等活动。
宋朝也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节日和习俗,比如船灯节、村庙会等,人们通过这些节日和习俗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总结一下,宋朝的民俗习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婚丧嫁娶、节日习俗,都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后世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习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根基。
宋朝的礼仪与习俗
宋朝的礼仪与习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礼仪与习俗也是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宋朝时期的礼仪与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吧。
一、官方礼仪在宋朝,官方礼仪被看作是一种行为准则,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场合必须遵守。
官员间的礼仪非常繁琐,其中包括严格的礼仪仪式和称谓规范。
官员们必须按照等级用语相称,且在与上级相见时必须行拜礼。
同时,官员之间还有特定的礼节,比如拜帖的写作格式以及公文的格式等。
通过这些官方礼仪,宋朝建立了清晰的官员等级制度,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
二、婚礼习俗在宋朝,婚礼习俗非常重要,人们把婚姻视为家族和社会的重要事件。
婚礼通常分为聘礼和迎亲两个环节。
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家庭的礼物,包括金银珠宝及其他财物。
迎亲则是女方家庭迎接新娘来到男方家中的仪式。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合家团圆的宴席,亲友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刻。
此外,新婚夫妻还会通过拜堂、拜天地等方式表示对长辈和神明的尊敬。
三、饮食文化宋朝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在宫廷中,每天都会有精心的宴席,包括几十种菜品供皇帝和宫廷官员享用。
而在平民百姓中,宋朝的饮食习惯以米饭、面食和粥为主食,多种蔬菜、豆腐和豆制品也是常见的食材。
此外,茶文化在宋朝也十分发达,茶叶被广泛饮用。
宋朝还有各种小吃和点心,如饺子、汤圆、糖葫芦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食享受。
四、传统节日宋朝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家族团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爆竹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此祈福平安。
中秋节则是观赏月亮、赏月饼的好时光,人们还会举行团圆宴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五、文学艺术宋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在此时期涌现。
诗词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很多著名的文人都以写诗为乐。
同时,宋代的绘画和书法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题,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宋朝的节日与庆典习俗
宋朝的节日与庆典习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节日与庆典习俗也是其文化瑰宝之一。
宋朝时期,人们尊崇传统,注重礼仪,因此节日与庆典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本文将为您介绍宋朝时期的节日与庆典习俗。
一、元旦节元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节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宋朝的人们通常会在元旦这一天迎接新年的到来。
他们会整装出门,走进庙宇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庙会上热闹非凡,人们欢聚一堂,互相交流问候,载歌载舞,尽情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宋朝时期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的时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和食物,祭拜祖先。
同时,他们也会进行掃墓、扫墓活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江南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与清明节有关的传统习俗,比如挂柳枝、踏青等。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宋朝时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庆祝粽子节,以纪念屈原的传说。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一起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充满了欢乐与喜庆的气氛。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吸引了许多人参与观赛。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宋朝时期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观赏月亮、品尝月饼、赏月等。
在这个节日里,赏月活动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因为在满月的时候月亮最为圆满。
此外,人们还习惯于聚餐、赏花、赏月等,共度欢乐的夜晚。
五、重阳节宋朝的重阳节习俗与现代有所不同,人们通常会登高、插茱萸、喝茱萸酒等活动。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结伴而行,一同登高迎接节日的到来。
插茱萸则是人们为了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幸福。
此外,还有一种传统习俗是赏菊花,人们会到花坛中观赏菊花盛开的美景。
通过对宋朝的节日与庆典习俗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宋朝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
这些节日与庆典习俗不仅彰显出宋朝社会的繁荣与团结,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这些传统习俗的延续与传承,为我国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民风风俗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
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
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
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
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
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
”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与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与汉化。
后周时,周世宗下令限制佛教,废除各地非敕额的寺院,又贬斥儒学,废除孔子后代的免税权。
宋太祖建立宋朝,致力于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在一些方面继承和发展周世宗的政策。
宋太宗任用文臣执政,儒学随之逐渐兴起,佛教也渐流行。
宋真宗自称“礼乐并举,儒术化成”,大力提倡儒术,同时又提倡佛教,信奉道教,建立起儒佛道的思想统治。
然而整体来说,宋朝宗教以道教较为兴盛,北宋许多帝王如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信道教,政府支持提倡,使北宋道教大盛,南宋较衰,但余风仍在民间。
佛教在后周周世宗时,曾受打击,宋初渐复,但宋徽宗崇道抑佛,又略受打击,南渡后又复,在佛学研究上比之唐代要黯然消沉。
此外,民间尚有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宋朝政府对文人之待遇在中国史上属于最高水平,由于宋代非常重视考生质素,教育事业也得到政府的支援。
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
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
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
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毕业学生,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宋朝的城镇商品经济特别发达。
北宋末期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
包括开封、洛阳、临安、大名、应天、镇江、平江、江陵、广州、成都、福州、潭州、泉州等。
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
宋朝打破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
南宋行在临安府人口在1274年达到125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
就连南宋灭亡后,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天城”。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
瓦舍的演出内容呈现商业化、专业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新趋势。
演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
其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好评。
而在农村,宗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的主因。
廿世纪之前,中国的政权只向下延伸到县衙,其下完全通过“乡保”与“族长”进行管理。
在理学的教化下与士人的影响下,官方办理社会救助;透过理学薰陶,商人阶级出资办理社会救助。
救助内容除了办书院、订乡约以激励品德外,还普遍办理义庄,以救贫恤孤,资助教育;办社仓,以备荒歉;办保甲,以补地方之武装而保民。
这种由士人自发的救助工作,成为自南宋以降中国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
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会救助活动多属临时性质;宋代开始,各州县普遍设立各种社会救助的永久性机构。
族长通过订立乡约乡规来保持社会的秩序。
地方绅士通过办学、救济事业、修桥铺路等手段造福乡里。
妇女的地位在宋朝大幅度下降。
贞节观在宋朝得到发扬,从宋朝开始在中上层阶层妇女实行的缠足风俗严重迫害妇女的身体与心灵,官妓这种制度在宋朝已经沦为出卖肉体的工具,且花样繁新。
衣:崇尚节俭——奢侈之风盛行。
食:北宋肉类以羊肉为多——南宋羊肉价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较为简陋,稍稍富裕点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结合。
行:牛车——骡子——乘轿。
南宋以杭州为首都,江南湿热且水源丰富,因此社会上下都有爱洗澡的习惯,临安城里营利性的澡堂就很多,以至形成了独立的一个行业———“香水行”(《都城纪胜》)。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
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
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 即牵牛也) 织女。
』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
《醉翁谈录》:『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
』《东京梦华录》载:『摩侯罗惟苏州者极巧,木渎袁家所制益精。
』宋代苏州虎丘有玩具市场,被称为『虎丘耍货』,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画鲜妍,制作精良。
杭州西湖玩具,被称为『湖上土仪』,有泥孩儿、莺歌、花湖船等。
《梦粱录》载:『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叫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
』宋许棐『泥孩儿》诗云:『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是为秋社。
陆游有《秋社》诗云:『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
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
书固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
记取镜湖无限景,苹花零落蓼花开。
』《梦粱录》:『观潮,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自后官府禁止,然亦不能遏也。
有《看弄潮诗》云:『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可见市民对弄潮儿像接待英雄一样欢迎他们。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宋代衣服以丝织、麻织、毛织品为主。
宋代只有海南有木棉布——吉贝布,苏东坡有诗“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和陶拟古九首》)。
中原无棉织品,当时的所谓“布”,是指麻、葛等制品。
东坡有诗谓:“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病中游祖塔院》)。
其“葛”就是一种布。
宫廷、贵族、官员都以穿锦品、丝绸为主。
史载宋时养蚕业很发达,织锦的技术也相当高超,缝制、织染、绣花技艺也已很高。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市井服装习俗:“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以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之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可见,在宋代,除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外,还可以看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
北宋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
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更加丰富。
宋室南渡后,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迁入,东京的饮食业也进入临安,使南北的饮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吴自牧《梦粱录》卷16)的局面。
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可谓丰富多彩。
宋代的农历除夕夜,据《梦粱录》的记载,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
贴门神和钉桃符,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新年好运。
门神原先用的是古代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钟馗,北宋末年则以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敬德代之。
人们还贴年画,以增添喜庆气氛。
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当时出现了木版年画,便于人们购买张贴。
宋人还有除夕夜守岁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载:“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袁文的《瓮闲评》评论说:“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
不仅宫中爆竹山响,要举行隆重的元日朝贺礼。
寻常百姓也竞相燃放爆竹,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
同僚亲朋之间拜年时,要赠送名刺(即名片)。
如果自己不能亲往朋友家拜年,要派人骑马到每一位朋友家,连呼数声,留下一张名刺,表示已前来拜年。
节日里还有大量的娱乐活动。
如北宋东京,元旦放假三天,“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袜、靴鞋、玩好之类。
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入晚“贵家妇女,纵赏关睹,入场观看,入市店饮食,惯习成风,不相笑讶”(《东京梦华录》卷6)。
南宋的临安,元旦入夜,还有放烟火、赏灯等许多娱乐活动。
宋代的足球相当普及。
宋人著有《蹴鞠图谱》等专论踢球的著作。
踢球者组织的足球团体有“圆社”“齐云社”等。
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踢法,一种是设球门,比赛进球的多少,另一种是比赛踢球的花样。
花样脚法有几百种之多,除用脚外,还可用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处理球。
在瓦子勾栏里踢球,就是比赛踢球的花样。
宋代足球高手辈出。
苏轼的书童高俅,后来服侍一位大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宫中向端王(后来的宋徽宗)显露了球技。
端王非常欣赏,将他留下,时常陪练足球。
端王即帝位后,高俅也官运亨通,职至宰相,并任朝廷最高武官达二十年。
还有一位道士球艺极高,能“使鞠(球)绕身,终日不堕”。
1951年发掘的河南禹县白沙镇一号宋墓前室西壁壁画“宴饮图”。
画高约九十厘米,宽约一百三十五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