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及应对_徐珍珍
浅析新闻娱乐化的“异化”症候

浅析新闻娱乐化的“异化”症候作者:冯志伟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新闻娱乐化让人们乐于接受轻松的浅层娱乐,放弃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深度问题的追问,但是人们自身却意识不到这种异化状况。
媒介一方面“异化”着公众,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经历着“自我异化”。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异化精神荒漠化如今,大众媒介在社会中规模庞大、影响深远。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通过各种方式已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新媒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日渐兴盛,互联网、手机报、博客、微博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媒介社会已然到来。
一组早前的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到2005年12月,全国共有报纸1930种,期刊9485种。
共有电视台302家、广播电视台1932家、教育电视台50家;共开办电视频道1279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944家,其中混含所有制有限公司1200余家。
电视、广播、杂志等大众媒介源源不断向社会发布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通过并逐渐依赖媒介获取各类信息,据此了解周围环境和世界变化。
在这个媒介传播与受众接收的过程中,大众媒介逐渐营造出一种“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提供的真实与“客观环境”的真实并不一样,然而,“媒介真实”却正在一步步代替“社会真实”。
人们越来越生活在媒介营造的环境中,以媒介所报之喜为喜,以媒介所报之忧为忧;而逐渐懒于甚至丧失对于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的思考和批判。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似乎是“水到渠成”,存在一些必然因素。
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受众;反过来这样的受众也会塑造这样的媒体,互相影响,潜移默化,彼此塑造。
“功能失调”的媒体让大众沉迷于轻松的浅层娱乐,却放弃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
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引诱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一种虚假满足。
但是人们却意识不到自身的这种异化状况。
大众媒介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自我异化,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异化着公众。
媒体“过度娱乐化”的调控与矫正

声屏世界车辆较多,不便于施工,于是边开始施工边开始围挡,使其他社会车辆不能进入。
当晚11∶00,现场负责人跟市政部门的工程人员协调后工作便正式开始了。
这名负责人老练地用脚丈量了几步,指着地上说,就从这开始挖。
记者问为何用脚能丈量,准不准?他介绍道,之前看了图纸,知道这下面有条直径30公分的燃气管道,一般不会错。
随后挖掘机“嗒嗒嗒”地开始工作起来,将近三平方米的路面打碎了。
出现了松动的沙土后,施工师傅开始用铲子铲土,就这样反复操作,一直挖了两个多小时,一个宽1.5米、深1.5米、长2米的工作坑才挖完。
随后,近十位施工人员到现场各司其责,一会儿现场挂上了两盏60瓦的防爆灯,两个灭火器也放在工作坑旁,发电机放在30米之外,据了解,是因其不能防爆,所以要处于下风处。
发电机启动后,施工人员有两位跳下工作坑,随即用电动断管机去切断燃气管,近一个小时才将其锯断。
因操作不便,有些还没有完全断开,但这时从工作坑内漂出燃气味,于是,鼓风机迅速打开,对着管道直吹。
两位施工人员再次进入工作坑,开始用钢锯切割之前未完全断开的管道,为使工人不能太累,每5至10分钟换两个人工作。
半个多小时后管道锯开,记者赶紧将一个30斤的堵头搬到工作坑,下面的两位工人接住后随即将堵头装了上去。
结束后,因考虑恢复用气后会出现漏气,还要进行检漏,留下两位工作人员把守。
早晨6点后他们还要到昨晚检修的几个点去巡查有没有漏气的地方。
据了解,为了配合市政建设,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数十次新老管线连接。
为了不影响市民生活及出行,施工人员一般都选择在晚上工作。
这则新闻报道后,不少市民给媒体打来电话,表队伍论坛管理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平台队伍论坛大的毒害,使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畸形的方向发展。
比如某卫视创办的一档综艺娱乐节目,其中新鲜、刺激的游戏,主持人辛辣、调侃式的言语以及兽兽、王祖蓝等网络红人的参与固然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戳中受众的笑点,但是这档节目忽略了节目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给受众带来的只是感官刺激而不是审美享受,是“愚乐”受众而非“娱乐”受众,是过度娱乐。
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1.05合”。
4.缺少新闻道德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记者本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但当媒体连篇累牍、日复一日地将明星的私生活这类八卦新闻提供给受众时,会让受众接到错误的信息提示,影响价值观的建立。
娱乐记者一旦放弃了对职业道德底线的坚守,就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四、如何规范娱乐新闻1.注重娱乐新闻的品质与品格娱乐新闻要有文化品位,坚守娱乐底线,做到娱乐新闻不肤浅、不庸俗、有深度、有高度。
新闻记者有责任为人们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新闻,倡导精神文明。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娱乐新闻的思想性,发掘出其深刻的内涵意义,娱乐记者要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受众。
3.加强娱乐新闻的评论作用娱乐新闻记者应通过评论来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针砭时弊,体现现实针对性,帮助受众理清思路,引导受众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受众形成自己的判断。
4.建立行业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娱乐新闻也要有自己的规则。
记者在报道娱乐新闻时,要对线索进行全面核实了解,不要弄虚作假。
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对策,起到监督作用,针对行业存在的违规问题,划出行业“红线”,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内容把关。
五、结语综上所述,对娱乐新闻,不能一棒子打死,其实还是有好的娱乐新闻存在,本文只是针对那些缺少职业操守的记者写出来的娱乐新闻加以批评,希望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等原则,做负责任的媒体人。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要被狭隘的认识所束缚,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
为了推动娱乐新闻的发展,希望从业者做好自律,恪守传播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加强文化娱乐行业内容建设,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优秀文化、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质娱乐新闻产品。
■(作者单位:锦州新闻媒体集团)一、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1.新媒体新闻报道过于商业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使得我国传统的新闻报道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引言我国的影视传媒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明星。
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不可忽视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作品只关注商业收益和观众的娱乐需求,忽视了对社会价值的思考和传播。
本文将从文化认同、娱乐至上、品质下滑等方面对我国影视传媒行业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进行思考。
一、文化认同的单一化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但在影视作品中,这些特色却常常被忽视。
过度娱乐化的影视作品往往迎合了主流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和西方文化的追求,在表现方式和题材上缺乏中国特色。
这导致我们的文化认同变得单一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二、娱乐至上的价值导向娱乐是影视作品的主要功能之一,但过度追求娱乐性却容易导致作品的价值丧失。
许多影视作品只追求商业收益,缺乏对人性、道德、社会问题等深入思考的内容,仅仅为了博人一笑而存在。
这种以娱乐至上为导向的现象使得影视作品的制作投入越来越高,而深入思考和表达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却被削弱。
这种价值导向的改变使得我们的影视作品越来越浅薄,无法真正满足观众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三、品质下滑的现象与过度追求娱乐至上相伴随的是影视作品品质的下降。
随着商业化的推动,影视制作方往往更加注重票房收入,而忽视作品的创造力和内涵。
很多影视作品拍摄匆忙,剧本粗制滥造,演员和剧组成员的演技和专业素养也难以得到提升。
这使得许多影视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剧情延展性和细节把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品质下滑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也让观众备受失望。
解决途径面对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一、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基石。
相关行业协会和机构可以制定更严格的准则和规范,引导影视制作方更加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浅谈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及应对

代社会 的每一个 个体 都成 了媒介公 民。 媒 拉取选票 。 圣 经 》 应该 是一 本装 帧精 致 度 。 十个 甚 至 上 百 个 电视 频 道 , 百 份 《 几 几
介对世界的影响之大 。 早些年麦克卢汉 关 于 “ 地球村 ”的预言 已经实现 , 李普曼 所 提出的 “ 拟态环境 ” 在媒介时代 已成为默
当社会被媒 介 以及媒 介所 传递 的信 息所包 围时 ,学 者们 提出了担忧和警示 。
娱 乐可以带来信息共享时 , 波兹曼在 《 娱
乐 至死 》 的描述 , “ 中 如 一切公共 话语都
日渐 以娱乐方式 出现 , 并成 为一种 文化精 神。 我们 的政治 、 宗教 、 闻、 新 体育 甚至是
一
经面世便 引起轩然大 波 。 近些年 , 者 学
纷 纷引用 《 娱乐 至死 》的观点 , 针砭 当今 中国社会 的娱乐化现象 。 可否认 , 不 娱乐 化确实会 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 但波 兹曼 《 娱乐至死 》 的写作背景是美国社
商业都心甘情愿 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 毫无 它源 自媒体过度迎合受众心理 ,片面追求 怨言甚至无声无息 , 其结果是 我们成 了一
, 需要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个方面考
虑。
媒介操 纵的社会 里 , 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 成了真实环境 ,那么真实 环境中 的 “ 娱 乐” 一词 在一 是: 一种 通过表现 喜怒哀乐 , 者 自己与 或 他人的技巧给予受众愉悦 , 带有一定启 发 作 的定义 。 媒介时代 , 波兹曼认 为是娱 被 现象在某种程度并不是娱乐 , 不过是换 了
个娱乐至死 的物种。 这种观点明显有其 ”
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市场需求:我国观众对于娱乐内容的需求非常大。
尤其在当代,娱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影视传媒公司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往往会大量制作和播出娱乐性较强的影视作品。
2. 审查限制:我国对于娱乐行业的审查较为严格,对于一些不适宜公开展示的内容(如暴力、恐怖、色情等)会受到限制,这使得影视传媒公司在创作和制作时不得不更加倾向于娱乐化的元素。
3. 商业模式:影视传媒公司在拍摄和制作影视作品时,也需要考虑商业模式。
如果影视作品过于严肃或过于沉重,可能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因此制作公司会更偏向于制作那些能够吸引年轻观众、轻松愉悦的影视作品。
4. 文化心态:我国文化社会心态较为年轻,人们对于娱乐化的内容更为接受,这也导致了影视传媒公司更加倾向于制作娱乐化的内容。
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既反映了市场需求和审查限制,也反映了商业模式和文化心态的相互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影视传媒公司需要平衡娱乐化和严肃化的元素,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加健康和有价值的影视作品。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摘要】当前社会中,新闻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给人们获取信息和思考的过程带来挑战和影响。
为应对新闻娱乐化,人们需要加强新闻素养,提高对新闻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倡导公共理性。
加强新闻伦理建设,拓展传播渠道,加强新闻监督也是关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新闻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新闻传播的纯粹性和客观性,确保公众能够从新闻中获取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影响、挑战、新闻素养、新闻真实性、新闻质量、批判思维、公共理性、新闻伦理建设、传播渠道、新闻监督1. 引言1.1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内容倾向于以娱乐性和娱乐化形式呈现的现象。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娱乐化程度的提高,新闻娱乐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包括消息消费的娱乐性增强、新闻语言的俚俗化、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降低等。
新闻娱乐化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娱乐化的新闻内容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传播效果,但也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忽视以及新闻价值观念的扭曲。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成为了当今传媒行业和新闻从业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面对新闻娱乐化的挑战时,我们需要加强新闻素养,推动新闻真实性,提升新闻质量,培养批判思维,倡导公共理性,以期更好地适应和引导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1.2 影响与挑战新闻娱乐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新闻娱乐化使得公众对于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产生麻木和漠视的心态,因为在娱乐化的包装下,新闻往往只呈现表面的信息和轻浮的角度,导致公众对于事件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
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浮躁和愚昧氛围,让人们逐渐失去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新闻娱乐化也给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在满足观众对于轻松愉快的消费需求的一些媒体会故意夸大或歪曲事实真相,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和点击率。
浅谈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及应对

浅谈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及应对作者:徐珍珍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0期【摘要】娱乐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其的过度娱乐化带来了一些问题,应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寻找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过度娱乐应对措施一、娱乐的合理性晨起,我们用看广告时经过比较而选择的牙膏牙刷洗面奶进行洗漱,热爱音乐的人们或许会在这个时候放一段轻柔或激昂的音乐。
边看报纸电视边吃早餐,了解最新信息,如天气预报。
上班的途中会看到无数的路牌广告,甚至我们所坐的公交车座椅上都贴了治疗脱发的小广告。
到了公司,我们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中途会接到电话并打出电话。
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电脑,看电视剧电影,逛论坛聊QQ。
夜深了,我们入睡。
这是一个媒介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从媒介中获取信息又依靠媒介进行。
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关系从泾渭分明到融为一体。
这意味着在新媒体的作用下,“第二媒介时代”到来了,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提出的。
本质特征在于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
因此,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成了媒介公民。
媒介对世界的影响之大。
早些年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已经实现,李普曼所提出的“拟态环境”在媒介时代已成为默认的真实环境。
当社会被媒介以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所包围时,学者们提出了担忧和警示。
1985年波兹曼发表了《娱乐至死》一文,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
近些年,学者纷纷引用《娱乐至死》的观点,针砭当今中国社会的娱乐化现象。
不可否认,娱乐化确实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但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写作背景是美国社会,引用它的论点批判中国的社会现象,有颇多不合理之处。
波兹曼指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纵观全书,可以看出“娱乐”在波兹曼的观点里是美国社会问题的源头。
然而在这个由媒介操纵的社会里,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成了真实环境,那么真实环境中的“娱乐”一词在拟态的真实环境中就需要改进定义。
浅谈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及成因

浅谈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及成因【摘要】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媒介出现了明显的新闻娱乐化倾向,媒介把娱乐价值看成新闻的首要价值,新闻表现形式与内容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其实人们并没有获得真正需要的信息。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有五点重要表现:一是具误导性和煽情化;二是极力追求情节化;三是新闻报道“星”闻化;四是悲剧事件幽默化;五是舆论导向功能淡化。
西方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早已暴露出诸多弊端,为什么我国媒介还要重蹈覆辙呢?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笔者尝试从社会背景、媒介和受众心理三个层面来分析。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媒介;受众;受众心理1.新闻娱乐化的现象1.1误导性和煽情化为了刺激受众的视觉与听觉,在标题上下足功夫,语不惊人誓不休。
如:有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拟成《初夜:进入或者见红》,极力误导与煽情,恶俗到了极点。
报道的内容却是孙继海打入了一球,李铁吃了一张红牌。
1.2极力追求情节化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各媒介几乎都围绕该事件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在围绕战争进行报道的同时,特别加大对该战争“情节化”层面的报道,受众乐在其中。
以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被抓,受众的情绪一下子低落,几乎都在感叹,“怎么这么快就抓到了呢?而且萨达姆一点反抗都没有,太没意思了。
”1.3新闻报道“星”闻化“媒介获取注意力的最佳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报道和谈论与名人有关的事情。
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就要有一批名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名人,媒介就要把他创造出来,名人的形成依赖媒介的大量宣传,只有这样名人现象才能成为大众现象。
” 以前,人们是崇拜作家、诗人,而今天,人们追崇明星,这些明星不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魅力上,而是建立在媒介制造的一种浮华上。
媒介热衷于明星的新闻,不惜笔墨,多侧面多角度不厌其烦地报道,许多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新闻却被挤压了空间或是干脆不报道了。
如:“杨振宁订婚事件”也成了媒介关注的热点。
记者们在事件女主角翁帆的学校内外蹲守,专门找到她的家中“拜访”,报道二人生活的尽可能多的细节。
媒体“过度娱乐化”的调控与矫正

媒体“过度娱乐化”的调控与矫正作者:王贞陈亦全来源:《声屏世界》 2017年第12期摘要:在媒体娱乐化之风日益盛行的形势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一系列“限娱令”,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媒体娱乐化滋生蔓延的趋势。
很多媒体投机取巧,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整个媒体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本文在分析比较媒体适度娱乐与过度娱乐概念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职能部门对省市媒体过度娱乐化评价机制及引导,并尝试提出重构省市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路径,为净化媒体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过度娱乐化媒体从业人员调控矫正媒体娱乐化是大众娱乐文化背景下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媒体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受众而言,媒体娱乐化可以起到娱乐休闲、缓解负面情绪等积极作用,帮助其缓解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
但前提是,媒体娱乐化必须适度,在保持媒体内容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反映、折射社会现实,引发受众对现实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简而言之,媒体适度娱乐就是“寓教于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成语大会》。
这档节目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涉及的许多成语都来自传统经典著作,而且节目选择传播的成语都是一些表达人伦善恶、境界高的经典成语,让广大受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关键的是这档节目不是“说教式”地传播中华文化,而是融入了许多受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不仅竞赛形式新颖独特,而且主持人和评论嘉宾都是妙语连珠,深受广大受众的追捧与喜爱,堪称业内文化节目适度娱乐化发展成功的典型。
而过度娱乐就是只“乐”不“教”,只追求搞笑,一味迎合受众的一些较为庸俗的娱乐心理需求。
媒体过度娱乐化表面上虽然能带给受众感官上的欢愉,满足受众追求刺激、猎奇心理,但长此以往,会逐渐消解受众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能力,使之产生现实社会“污浊不堪”的错觉,而且这种认识会对受众的思想产生很大的毒害,使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畸形的方向发展。
媒介娱乐化新闻传播论文-新闻传播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媒介娱乐化新闻传播论文-新闻传播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媒介泛娱乐化娱乐化就是事物以更显著的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或形象出现,让一切形态的思考变得更具惑力,以达到人情味更浓、更贴近观众、更容易吸引大众关注的目的。
如今,我们已经踏进娱乐化时代的门槛。
娱乐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它是大众文化的产物,以游戏与美感相结合为标志,以科技推动力、商业运作力、文化创造力为动力机制,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娱乐因素深入到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休闲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现象。
媒介“泛娱乐化”及其表现是目前影视媒体的一些突出症状。
二、电视媒介泛娱乐化的特点我国电视娱乐化的产生,是同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进程紧密相连的。
在市场经济下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形成文化上的巨大接纳空间。
近年来,我国电视业界不遗余力地把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花样翻新,把严肃的变得不严肃,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把一切可以拿来的东西不论实质如何都拿来娱乐一回,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要,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刺激与放松。
电视的娱乐功能由此也被受众深深接受。
1.明星化当今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明星永远是媒体争相追求的主角。
首先是泛明星化。
就是媒介把一切能够吸引眼球的人物都列为明星范畴,给予过分关注,极力渲染,而无关乎这个对象的专业素质、个人修养、审美品味。
电影电视界的明星依然受宠,体育、企业界的明星也被高高捧起,就连易中天等学者教授也被媒体冠以“明星”头衔。
连原本被时代唾弃的,与道德规范相悖,与当代审美相左的“丑星”也被媒体簇拥着捧成时代骄子。
2.幼稚化我国媒介手段多样化的同时,在媒介内容的表现上却显出幼稚化的趋势。
媒介表达内容的浅显化。
在内容表达上,着重表现那些平面的,无深度的,肤浅的文本,一切只停留在表象层次。
刍议娱乐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刍议娱乐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明显提高,新闻传播成为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娱乐新闻是对娱乐界的相关信息进行报道,其对象包括电影、电视、歌曲及相关从业人员等,主要风格为轻松、活泼。
娱乐新闻是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当前社会节奏加快、公众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加大,娱乐新闻的出现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
但是,随着娱乐新闻的发展,其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娱乐新闻的发展过程我国娱乐新闻的发展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娱乐新闻初登文化新闻版面,并逐渐拥有以娱乐命名的专版;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千年,娱乐新闻的发展逐步加快,同文化新闻呈现并肩趋势,文化娱乐版新闻开始增加;第三阶段,新千年开始至今,娱乐新闻传播地位明显突出,除了传统媒体报纸开始重点建设娱乐新闻版面外,娱乐新闻有了详细分类,并且各种娱乐新闻类节目与专栏层出不穷。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娱乐新闻更让人眼花缭乱。
二、娱乐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娱乐新闻的发展十分迅速,现阶段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利益最大化为向导娱乐新闻媒介在发展过程中,对点击率的追逐过于看重,大部分娱乐媒体甚至忽略了媒介应当具备的责任与道德,为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受众心理,用各种不良手段挖掘低俗、劲爆的娱乐新闻,创造更高的收视率。
这一现象对社会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使许多娱乐报道对象受到负面影响,损害了社会和谐发展。
娱乐新闻媒介的领导人并没有积极处理这些低俗信息,反而任由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添油加醋,破坏了社会风气。
(二)过分追求传播效果许多人为了获得较高知名度,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制造各种引人注目的信息题材,而这些信息甚至已经超出了法律及社会规范的底线。
浅谈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

浅谈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摘要】电视新闻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向娱乐化倾斜,其中包括了多种影响因素。
观众需求是其中之一,他们希望通过更加娱乐化的方式获得信息。
这种需求也促使了新闻报道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
在娱乐化的背后也存在道德伦理问题,比如新闻失真等。
娱乐化对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有一些应对措施,比如提倡更加客观的报道方式。
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新闻真实性和专业性,在娱乐化的基础上加强新闻传播的价值观。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 思考, 电视新闻趋向娱乐化, 影响因素, 观众需求, 新闻报道方式, 道德伦理问题, 娱乐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应对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电视新闻在当前社会已经趋向于娱乐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严肃新闻报道已经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娱乐元素被引入新闻报道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内容逐渐向娱乐化发展,充满了明星八卦、绯闻爆料、综艺趣闻等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是传递新闻事件的平台,而更像是一种娱乐节目,追求热点、轶闻和感官刺激。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不仅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对传播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通过娱乐化的新闻节目获取信息,这也导致了一些严肃新闻事件被淡化或忽略,观众的思想水平和素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下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影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因素,从观众需求、新闻报道方式、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2 思考在当今社会,电视新闻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认可。
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也引发人们对新闻真实性和公信力的质疑。
中国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研究

中国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研究作者:姜春慧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传媒依靠自身生动形象、冲击力强等优势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及时的信息资讯的同时,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空闲生活。
但是目前影视传媒娱乐化出现过度的现象,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因此本文对中国影视传媒中娱乐过度化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娱乐过度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传媒的娱乐服务功能使得人们能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得到放松,还能为日常的生活带来乐趣。
但是影视传媒娱乐必须要适当,由于影视传媒本身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一旦出现娱乐过度化的现象,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受众的审美和认知能力,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社会现象。
尤其是对青少年,容易误导他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
因此对于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现状我国影视传媒娱乐化过度的现象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综艺节目的过度娱乐化,有的节目为提高收视率使用嘉宾装疯卖傻、恶意搞笑等方式引发大家的关注。
第二个是电影和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
首先随着电影的繁荣发展,电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竞争,很多电影不管是剧情结构、表现形式还是台词风格都出现过度的娱乐化①。
而电视剧主要是在穿越剧、抗战剧和翻拍名著几个方面,其中很多剧情、台词和演员的行为都使得观众苦笑不得。
第三个就是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由于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各个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吸引受众的关注,不得不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但是为了博取受众的眼球,新闻内容越来越多的关注明星、社会暴力和丑闻事件等,使得报道内容越来越娱乐化,而有些严肃的新闻也采用轻松、娱乐的方式播报。
第四个是地方文化节目的过度娱乐化,比如像二人转等代表地方特色的节目,越来越多的被裹上了艳俗的色彩,过度的娱乐化使得地方文化节目太依赖于娱乐包装,缺乏创新能力。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监管力量的不足,一些不良的娱乐媒介内容得 以传播,对受众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03
受众需求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于娱乐媒介的需求也越
来越多样化,但是一些媒体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受众的流
失和市场的萎缩。
现象的后果
媒体公信力下降
由于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 收视率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 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受众对于媒
体的信任度降低。
文化多样性受损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会导致文化多样 性的受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 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无法得到有效的 传播和发展。
社会价值观扭曲
由于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 传播不良的内容,会导致社会价值 观的扭曲,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02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的调适思考
政策层面的调适
政策引导与监管
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层面的调适
媒体自律与行业规范
媒体行业应加强自律,制定行业规范,约束企业行为,避免恶性 竞争和低俗化倾向。
内容创新与品质提升
媒体企业应注重内容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受众多 样化的需求。
多元化发展与跨界合作
媒体企业可以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拓 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政府应加强对娱乐媒介产业的政 策引导,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 ,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过度竞争
和无序发展。
资金扶持与奖励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和奖励机 制,鼓励娱乐媒介企业创新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政府应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 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 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
浅析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浅析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作者:李鹏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01期摘要:自媒体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方式更为便捷迅速,受众能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想看的新闻信息,媒体为提高自身点击率,努力迎合受众需求,因此新闻信息娱乐化写作方式日渐走红。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适当把握新闻娱乐化,从而实现更优新闻传播效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出发,分析新闻娱乐化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新闻娱乐化能进一步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实现更优新闻传播效果。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娱乐化一、新闻娱乐化成因推动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媒介发展技术上,自媒体的出现已经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其轻松娱乐的传播方式、独特的互动传播模式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
其次,从大环境来讲,市场经济下,为了维持自身运转和经济效益,自媒体平台除了与传统媒体竞争外,还要和其他自媒体同行竞争,要在小成本的制作情况下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它想赶超传统媒介和同行的途径有两点:一是同一工作日内增加新闻推送数量;二是把握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吸引受众,而新闻娱乐化对于它们获取收益来说就是一条有效且高效的捷径[1]。
二、新闻娱乐化困境(一)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使用与满足”就目前自媒体发展态势,自媒体大军数量庞大,传统媒体、新媒体都有自己的自媒体信息平台,竞争在所难免,谁的新闻更新快、谁的新闻内容更能吸引受众谁就能抢占先机。
而自媒体传播者与受众似乎达成了“隐形”协议,严肃新闻相比娱乐化新闻不容易提起人们阅读观看的欲望,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心理会从万千自媒体信息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自媒体为了实现自身收益,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努力迎合着受众喜好,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抱着这样的目的传播新闻,最终导致新闻娱乐化,这就是媒介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

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
李金梅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媒介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方资本主义国家,随之形成为一股传媒的时尚潮流,其表现形式是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严肃的新闻节目相对受到冷遇和挤压,媒介为了追寻受众的满足和迎合受众的轻松口味进行的新闻娱乐化包装。
美国道琼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李金梅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关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J], 葛雨婷
2.娱乐化风潮:影视无法躲闪——娱乐化征候与动因——浅谈中国影视文化的走向 [J], 刘丹凌
3.关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J], 葛雨婷;
4.回归媒介角色本真——对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J], 赵娣
5.对当下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冷思考 [J], 宋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闻过度娱乐化折射出的问题

新闻过度娱乐化折射出的问题
付秋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新闻娱乐化就是选择和加工出了相对容易让受众注意和理解的新闻信息.而有意回避了受众潜意识中不愿意接受的或不容易接受的信息。
人的求知需要产生于好奇心.但又不等同于好奇心,它是人对于周围现实中新的、不了解的东西的兴趣。
【总页数】1页(P33)
【作者】付秋
【作者单位】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从新闻伦理角度审视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J], 廖景芝;许闽枝
2.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J], 李川
3.新闻工作者如何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J], 王芳;张盼
4.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背景下的媒介自律 [J], 王林钧
5.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背景下的媒介自律 [J], 向思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媒体娱乐化倾向的反思

对媒体娱乐化倾向的反思
王一
【期刊名称】《开封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3
【摘要】当前媒体的娱乐化发展愈演愈烈,我们的媒介似乎患上了"娱乐综合征",娱乐有演变成媒体最主要功能的倾向.这种发展倾向带给大众娱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带来诸多困惑.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王一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人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2
【相关文献】
1.社交媒体中信息供给泛娱乐化倾向的反思及应对——基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J], 蔡太芝;陈志勇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课堂教学的过度娱乐化倾向的反思 [J], 邓志超
3.反腐新闻报道娱乐化倾向反思 [J], 李卓颖
4.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应对泛娱乐化倾向的策略 [J], 邱明光
5.华语公路电影的娱乐化倾向反思——以法国叙事研究的两次转向为理论视角 [J], 陈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传媒娱乐化热潮的思考

对传媒娱乐化热潮的思考
刘婷婷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9
【摘要】现如今,不论是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都呈现出娱乐化倾向,有的媒体纯粹为了愚乐而娱乐,对于此状人们议论纷纷.支特者认为娱乐能帮人消愁解忧,批评者则严厉指责传媒娱乐化的低俗.这场娱乐化热潮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总页数】1页(P599)
【作者】刘婷婷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08广电新闻2班,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生新闻娱乐化热潮与冷思考浅谈
2.民生新闻娱乐化热潮与冷思考浅谈
3.大众传媒泛娱乐化背景下中国网络吃饭直播热的冷思考
4.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
5.图书娱乐化热潮后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0
期
一、娱乐的合理性
晨起,我们用看广告时经过比较而选择的牙膏牙刷洗面奶进行洗漱,热爱音乐的人们或许会在这个时候放一段轻柔或激昂的音乐。
边看报纸电视边吃早餐,了解最新信息,如天气预报。
上班的途中会看到无数的路牌广告,甚至我们所坐的公交车座椅上都贴了治疗脱发的小广告。
到了公司,我们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中途会接到电话并打出电话。
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电脑,看电视剧电影,逛论坛聊QQ。
夜深了,我们入睡。
这是一个媒介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从媒介中获取信息又依靠媒介进行。
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关系从泾渭分明到融为一体。
这意味着在新媒体的作用下,“第二媒介时代”到来了,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提出的。
本质特征在于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
因此,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成了媒介公民。
媒介对世界的影响之大。
早些年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已经实现,李普曼所提出的“拟态环境”在媒介时代已成为默认的真实环境。
当社会被媒介以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所包围时,学者们提出了担忧和警示。
1985年波兹曼发表了《娱乐至死》一文,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
近些年,学者纷纷引用《娱乐至死》的观点,针砭当今中国社会的娱乐化现象。
不可否认,娱乐化确实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但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写作背景是美国社会,引用它的论点批判中国的社会现象,
有颇多不合理之处。
波兹曼指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电视
为我们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
内容都是通过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纵观
全书,可以看出“娱乐”在波兹曼的观点
里是美国社会问题的源头。
然而在这个由
媒介操纵的社会里,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
成了真实环境,那么真实环境中的“娱
乐”一词在拟态的真实环境中就需要改进
定义。
百度百科中对“娱乐”一词的定义
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者自己与
他人的技巧给予受众愉悦,带有一定启发
性的活动。
很显然,这是在传统环境中所
作的定义。
媒介时代,被波兹曼认为是娱
乐的美国电视大选、《圣经》改成电影等
现象在某种程度并不是娱乐,不过是换了
一种呈现方式。
传统的真实环境中,美国
大选应该是竞选者与选民面对面的演讲,
拉取选票。
《圣经》应该是一本装帧精致
的书,教徒捧着它虔诚地祷告。
换一种呈
现方式后,美国竞选除了美国人,世界各
地都可以看见。
《圣经》也传播到了世界
各地,非教徒也可以了解其中的故事。
当
娱乐可以带来信息共享时,波兹曼在《娱
乐至死》中的描述,如“一切公共话语都
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
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甚至是
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毫无
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
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种观点明显有其
不足之处。
二、过度娱乐化的应对举措
与传统的娱乐定义相对应的是媒介
时代的娱乐定义:媒介传递信息时便于受
众最大程度接收信息而采取的一种呈现
方式。
这种呈现方式在当今世界存在着合
理性,需要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个方面考
虑。
首先,传媒产业竞争激烈,为了生存
和发展就需要获取经济效益。
传媒时代,
注意力经济是重点追求的对象,这使得传
媒将重点放在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
的注意力上。
如何让受众在众多的媒体中
选中自己,传媒改变了呈现方式:用轻松
风趣代替严肃死板,用图片代替文字,用
综艺娱乐节目代替宣传说教节目。
这种呈
现方式对受众口味,获取了受众注意力,
自然就有了经济效益。
另外,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信息大
爆炸时代,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却有了难
度。
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视频道,几百份
报纸以及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等待选择。
同
时,受众在工作学习中肩负着巨大的压
力,因此在选择信息时倾向那些能带来身
心愉悦缓解压力的信息。
这类信息自然不
是严肃死板的时政新闻。
媒体定位于严肃还是娱乐,定位于受
众心理还是其他,都需要媒体进行决策。
过度娱乐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它源自媒体过度迎合受众心理,片面追求
经济效益。
以湖南卫视为例,自“超级女
声”开始,湖南卫视便倾向打造一个娱乐
化的媒体。
每年一度的“超女”“快女”,吸
○徐珍珍
浅谈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及应对
【摘要】娱乐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其的过度娱乐化带来了一些问题,应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寻找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过度娱乐应对措施
180
2012年第10期
灾难新闻作为媒体新闻报道的敏感区域,历来被冠以“雷区”、“禁区”等称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灾难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不管是自然灾害事件还是社会灾难事件都是对社会原有格局状态
的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痛苦。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灾难新闻的突发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具有极其巨大的新闻价值,也是报道的关注焦点。
当下,新闻的触角几乎可以触及到社
会每个角落,人们对于灾难信息获取的自由度和便捷性得到极大提升,对灾难新闻的信息遮蔽变成越来越不可能的事情,灾难新闻报道的传播环境日趋开明。
但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灾难性新闻报
灾难新闻报道与媒体预警功能
○张瑾娴
【摘要】本文结合2012年的灾难事件,分析认为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在灾害发生之前、之时、之后,媒体本身在发挥信息传播、
舆论引导以及监督动员的功能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警,引导救灾防灾,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发生及其带来的损伤,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守望价值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
灾难新闻媒体预警媒体职能
引全国观众甚至海外观众的追捧。
电视剧中大量植入式广告,如《一起来看流星雨》。
黄金时档播出后宫剧,如《美人心计》。
这一系列做法引起其他省级卫视的效仿,《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充斥屏幕,《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此起彼伏。
一集电视剧四十分钟,插播三次广告,一次十五分钟。
种种做法的结果是唤出了广电总局的“限娱令”“限广令”,黄金时档禁播后宫剧以及“反三俗”政策。
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遏止和缓解过度娱乐化现象。
中国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
如何做出价值选择关系着媒体定位和发展道路。
媒体选择社会责任,旨在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选择经济效益意味着迎合受众需求,走娱乐化道路,控制不当会导致过度娱乐化,传播“三俗”信息。
在中国社会,媒介根植于政治系统的制度安排中,“娱乐至死”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不得而知,但为了降低过度娱乐化对社会的危险,媒体如何兼顾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应对过度娱乐化,除了媒体作为外,
受众也要有所作为,主要是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是公众对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认识,另一种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职业精神。
受众在接收媒介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同时学会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
“第二媒介时代”,网络为公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平台,公众即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
同时网络媒体把关人角色缺失,使得虚假新闻、不健康的文字图片在网上愈演愈烈,专家学者疾呼网络立法。
笔者认为,强制性政策要与公众自觉性相结合,而公众的自觉性便体现在媒介素养上。
媒介素养的内容,除了以上说的两点外,还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及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程度。
我国受众的媒介素养总体偏低,研究表明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游戏,这使得网络环境呈现泛娱乐化趋势。
因此,如何提高受众媒介素养便是问题之二。
问题之三在于传媒工作者如何树立
职业精神。
“虚假新闻”便是传媒工作者职业精神败坏所致。
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上,传媒工作者要做的是如何既担当社会责任又吸引受众关注。
这一点与前文中提及的媒体如何兼顾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有相同之处,原因在与传媒工作者隶属于传媒机构,他们的职业认知源自传媒机构的定位和价值选择。
但抛开传媒机构,传媒工作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有正确的职业人士和价值判断,这些关系到他会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传媒从业者。
媒介时代这个大的背景下,娱乐不再是传统的娱乐,娱乐化有它的合理之处。
过度娱乐化的出现,让人们重新认识娱乐问题的同时,也会自发地产生应对措施。
《娱乐至死》的扉页上,“人们因为享乐而失去自我”
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机制在不断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就当前中国社会而言,“娱乐至死”这个命题的提出确实起到了警示作用。
□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
责编:姚少宝实习编辑:何璧
!!!!!!!!!!!!!!!!!!!!!!!!!!!!!!!!!!!!!!!!!!!!!!!!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