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河底联校河底中心小学刘建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顾名思义,“感”就是感触,“悟”就是领悟。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而朗读是一种化无声为有声语言的朗读方式,对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是人类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吸收文化财富、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在读中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读思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文字的训练既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又要与思维能力相统一,通过在读中所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陶冶了道德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拓展了思维深度,感悟了文章语言美。读要重情,情字包括情感、情趣、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旨趣呢?它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教师应注意情感因素的激发,努力挖掘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从情字入手,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写景的是要表达对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写事的是要说理,写人的是要赞扬和评判人物的品质,激励人们学习或抵制不良行为,
说明文是向人们介绍某一事物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如上《蚂蚁的救助》一课,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先记下来再通过同桌互说,交流,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引导他们在学课文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有共性的问题,再帮助学生部分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从而达到课文是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让学生领悟真、善、美、陶冶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能真正尝到语文的甜汁,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动静结合,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之中。这就需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文本。调动参与的关键是一个动字。要静中求动,动是小学生典型的个性特征,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力求静中有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诉,进行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学生通过诵读、默读,读出了春天来了,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主人去那里了。学生都说了主人不在家的猜想原因,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
情感的熏陶。其次要引导学生心动,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权力。留有思考的空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发展、生动活泼之中。要从动求静,学好语文需要静,教学形态要有动有静。动则有声有色,演播,讲解、朗读、讨论,交流、操作等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静如默读、观察、思考、想象、培养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人们对读书都有一个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努力,带入教学所需的情景中,在朗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自我个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