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章批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本文讲述了详细的批注方法,包括对标题、关键句、修辞句、描写句、主要内容、感悟等的批注,还详尽地罗列了各种类型的例子。
同学们,“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在阅读中,常用的批注符号有: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一、如何对标题进行批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让人过目不忘,勾起人无限的阅读乐趣。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写作文时给自己的文章起一个响亮的标题,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也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并适时做一些批注。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标题进行批注呢?
1.从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批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线索,指明了描写对象\地点\时间。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标题点名了描写的地点,《卖火柴的小女孩》标题点名了描写的对象,《不懂就问》标题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批注你存在的疑问: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发出疑问。
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了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在旁边批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什么样的屋子?这间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这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最后会怎么样?
二、如何对词语进行批注
我们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常常要关注文章的好词好句,并适当摘抄。
那哪些是好词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词语进行批注呢?
(1)选词。
至少挑选5个词语,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
例如成语、形容词、动词等。
(2)方法: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
(3)解释:“某某词”的本义指……,在文中指……,从中我体会到……。
(基本模型:抓词+本义+文中义+体会)
例如:在《不懂就问》一课中,孙中山的提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鸦雀无声”:指乌鸦和麻雀都
没有声音;文中指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我从中体会到同学们都被孙中山提问的举动吓呆了,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肯定会揍他的。
三、如何对修辞句进行批注:
如果把词语比作漫天的小星星,句子就是长长的带着弧线的流星雨了。
有的句子,描写很生动,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设问……这样的句子可是宝贝啊!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这个句子描写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长期做下去,你笔下的句子也会增色不少!
四、如何对哲理句进行批注
批注方法:许多文章意义深远,闪耀着璀璨的哲理光芒,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哲理。
尤其是在寓言中,更是通过简单的故事传递着深刻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对于这类文章,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去体会哪些句子最富有哲理?用横线画出来,想想这些句子饱含了怎样的哲理?由这些句子,结合你的人生体验,你产生了哪些深刻思考?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你对于这篇文章哲理性语句最好的批注。
同学们,学习了哲理性语句的批注方法后,你们是不是能更好的理解寓言故事中富含的深刻道理了呢?如果你喜欢这个方法,那么可以试试自选一篇寓言故事读一读,好好体会、好好运用这个批注方法,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一定能够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做更好的自己。
五、如何对文中的关键句进行批注
批注方法:
1、中心句,即能够概括全文或者一个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通常出现的位置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作用可以是点明中心,概括全文。
2、过渡句,即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
一般出现在文章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总起句,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者一段话的开头。
起总起全文的作用。
4、总结句,通常出现在文章或者自然段的末尾,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六、如何对描写句进行批注
(一)批描写句之景物描写:
1、动静结合:
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这两句诗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一个直上云天;而“翠柳”、“青天”则是两个不动的静物。
在诗人笔下,动物和静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例如: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作者描写春之花,视觉上突出色彩绚丽,味觉上突出甜味儿,听觉上用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侧面烘托花朵的美丽。
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色、味、声三方面进行准确描写,描写出一幅完整而又灵动的画面。
3、移步换景,多角度的进行描写:
3、对比描写,突出景物特点:
例如:“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这一句中海面的“波涛澎湃”与海底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出海底世界的奇异。
(二)批描写句之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
例如: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对父亲的穿着服饰、身材体态刻画细致、准确,栩栩如生,一位慈父对儿子关怀和体贴的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
2、语言描写:
例如:我扯着衣角,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把作业本忘记带到学校里来了。
”这句人物语言中的“扯着衣角”、“低着头”、“小声”与人物语言相得益彰,透过这些词语,一个因忘记带作业本的学生紧张地立在了我们的眼前。
3、动作描写:
例如:《剃头大师》。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
“围”“摆”“剪”这些动词活灵活现地写出“我”给小沙剪头发时的得意。
4、心理描写:
例如:《剃头大师》。
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才有些慌,说:“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有些慌”写出小沙慌张和矛盾的心理,虽然
“我”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小沙对“我”还是有一些害怕和不信任。
5、神态描写:
例如:父亲从我手中接过试卷,脸突然阴沉下来,两道眉毛倒竖起来,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从他的眼球中我看到怒火燃烧的火焰。
写出来,读过以后仿佛看到一幅生动的父亲画像。
七、如何批注故事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对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适用方法。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常见的叙事类文章的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
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一般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羿射九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
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四要素:时间:大年夜;地点:大街上;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事件:在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主要内容: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事。
批注
八、如何进行感悟批注:
在阅读过程中,被文章内容激发,思绪纵横,联想到另外的典故、故事、诗词等,或者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我的反思,这些往往能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1、文章主题:
《金色花》一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生活感悟:
《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可以批注:“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小脸蛋,笑哇笑哇,笑来了秋天的喜庆。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蛋,晃哇晃哇,笑来了秋天的丰收。
”
3、自我反思:
读到《木偶奇遇记》中的《去了“玩儿国”》这一章时,我和匹诺曹也有相同的地方,也很贪玩,可以批注:以前我也爱贪玩,一玩起来就把自己该做的作业都丢在了脑后,如果有人来邀请我去玩具城玩,我也许也会像皮诺曹一样跟着他走。
到底学习比游戏要枯燥得多。
此刻我知道了,玩要有个度,尤其是外出游玩前,必须要得到家长的同意,并按时回家,不让爸爸、妈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