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建筑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建筑中的应用
前言:水与建筑的关系,即两者彼此之间的相对姿态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水是一种泛指、概念的内涵,外延较为模糊;建筑是具体的实在的。

因此,水和建筑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一.水作为一种创造元素
水能激发建筑师的创造性,由于水的物质特性,使其具有丰富变化的形态、色彩和声音。

在中国的古代,水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是抒发诗人情怀的对象之一。

对建筑师来说,水和建筑的结合同样能激发建筑师的创造思维,成就灵动的空间,,著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常在建筑中引入水的参与,他认为“水具有刺激想象力,唤起各种可能性的不可思议的能力,水是没有色彩的物质,但是谁的世界又是具有无限的多彩,而水是照物之镜,是与人的精神相关的。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安藤忠雄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

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

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

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

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

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

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

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


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

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

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

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
赖特的流水别墅。

他从完全相反的方向出发,设计了凌驾于流水瀑布之上的流水别墅。

这里建筑与天然水结合得浑然一体。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

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

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赖特描述这个别墅是在山溪旁一个峭壁的延伸,生活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在这个平台上,沉浸在瀑布的响声里能享受到极大的生活乐趣。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

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

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
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

二水作为建筑空间的一种构成元素
㈠水空间在东西方都有广泛的运用。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应用最为经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北京颐和园,有很好的自然条件。

它北侧依山,南面临水。

全园总面积5000亩。

山上树木葱郁,水面开阔,占全园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这对全园小气候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

颐和园的园林建筑利用了这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建筑布局、景点的安排多是依山之势、依水之形。

依山多是高山崇阁,依次排列,层层向上,形成了高耸突兀之势;临水多为长廊小榭,十七孔桥把宽阔的昆明湖巧妙地勾画出多层次的水面,给人以幽远纵深之感。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

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

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

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

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

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

万寿山的北部,
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

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

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

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

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㈡现今崇尚时尚的年代,许多建筑元素都被重新定义或被重新运用,水这一充满灵性的元素也似乎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作为表皮的“水”在建筑立面的处理,我们常常对建筑表皮加以处理,将立面附以装饰的元素。

作为维护结构的水。

你能想象到以后的建筑物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完全是由水做成的吗?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特殊的水建筑。

据悉,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观众就将近距离感受这样奇特的建筑。

墙面由喷涌而出的水流组成,而内部结构与正常建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咖啡厅、展览空间,顶部照明设备等同样存在于水建筑中。

“水墙”还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器”,其水流来自于数千个小喷头,喷头通过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开关和速射,图像和文字在水墙上清晰可见。

传感器还可以感应到某个不断靠近的物体,并自动拉开水幕以便让其通过。

当观众从外面靠近水建筑的时候,电脑传感器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忽然出现一道门,观众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则会将“水门”关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栋占地5400平方英尺的“大块头”建筑可以在顷刻间消失不见,它的屋顶可以从16英尺的高处迅速降至地面,从而完成神奇的变身。

其中的奥秘是大楼的顶部有一个薄薄的水层,这个水层在巨型活塞的推动下可以上下浮沉。

提出这一设计理念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们表示,这个水建筑堪比“水晶宫”、“白城”等世界博览会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估计造价为300万美元。

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水和可持续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卡尔洛·拉蒂指出,这栋建筑全部采用循环水,从而提供一种蒸发冷却的效果,不需要空调来降温。

近年来建筑界的一个梦想便是设计出可变形、交互式、动态的建筑。

如果你利用砖等传统材料实现这一梦想,难度一定很大。

在现代的建筑中,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生态型越来越成为设计的重点,而水则是人性化、生态性的主要设计元素之一。

在建筑的室内外引入水,除了能丰富建筑的造型外,在空间环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划分空间,引导人流,隔绝噪声,扩大空间,丰富环境色彩,遮挡光线,软化建筑实体,滋润绿化,以及增添环境气氛等。

三水最能表现各地的传统文化
水最能表现各地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建筑中常用水创造传统的特色空间。

在中国古代就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绝唱,水成为古代文人骚客歌咏的主旋律之一。

因此,建筑设计中可以用水来创造建筑的文化性。

江南水乡古镇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中国历史城镇和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遍布江南水乡的古镇,凝聚了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江南文明的缩影。

近年来,周庄、同里、直、南浔、乌镇、西塘和朱家角这些江南水乡古镇声名鹊起,游客云集。

人们欣喜地发现——这里还有清涟的河水,广阔的田野,幽谧的街巷,古朴的民宅。

徜徉在石板路上,追寻古人留下的踪迹;驻足石拱桥上,欣赏旖旎的水乡风光,举目所见,是原存的历史沉淀,小憩品尝,是地道的家乡醇味。

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曲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正可以作为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水乡河多桥也多,像同里、直、古镇区域都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桥却有四五十座。

桥是水陆交通的纽带,桥下要通船,要起拱,拱桥有圆孔和方孔。

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明代修建的五孔大桥,气势雄浑。

桥在水陆交叉处,桥堍就成为镇上最活跃的场所,桥旁就筑起了桥楼。

在江南平坦的地平线上桥是制高点,拱背隆起,打破田野村镇的单调和平直,将远山和近水烘托得那般调和,把水路和陆路紧相连接。

站在桥上河街景色尽收眼底。

桥,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景物,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极富诗情画意,周庄的双桥因成名画而蜚声海内外。

水乡的民居以木构一、二层为主,为适应江南湿润的气候,布局多穿堂,有天井。

院落构造为木架、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和马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

因水生存,营建了水街、石板路、石拱桥、石驳岸、石码头。

临水建房,出现水阁房、水墙门、水廊、水榭、水亭、水楼;建筑和水打成一片,人和水尽量亲近。

你看,周庄是前街后河,西塘沿河全是柱廊,南浔傍水尽是券门,乌镇临河的房屋索性跳出河面,做成水阁房,家家枕河而眠。

弯弯的河道,排排的廊柱,重重的券门,灵空的水阁,粼粼的倒影,是充满诗意的梦境。

结语
水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传统形式水的运用,还是现今被赋予了新功能的水,这一灵性的物质总给我们以惊喜。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长流不息,普及一切生物,凡是有水的地方我们总能感觉到生机活力。

水能屈能伸,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形状,容器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形状就变成什么样的,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流必向下。

水能洗涤万物,循环水,可持续性又是它的另一特性。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水的这些特性。

水亦动亦静,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祥和,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喜活跃。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水的这些特性被更进一步地发挥,水与建筑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