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

合集下载

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替代率如何计算

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替代率如何计算

养⽼⾦替代率是什么,替代率如何计算养⽼⾦替代率养⽼⾦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领取⽔平与退休前⼯资收⼊⽔平之间的⽐率。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活保障⽔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

养⽼⾦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员的平均养⽼⾦”除以“同⼀年度在职职⼯的平均⼯资收⼊”来获得。

如:2002年某⼀城市新退休⼈员领取的平均养⽼⾦为650元/⽉,⽽同年该城市在职职⼯的平均⼯资收⼊为1100元/⽉,则:2002年该市退休⼈员的养⽼⾦替代率为(650÷1100)×100%=59.09%。

基本简介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替代率⼤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活⽔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活⽔平;如果低于50%,则⽣活⽔平较退休前会有⼤幅下降。

按照国家对基本养⽼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保险⽬标替代率确定为58.5%。

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主要⽬的在于保障⼴⼤退休⼈员的晚年基本⽣活。

但是⽬前,机关事业单位⼈员退休养⽼⾦和企业⼈员退休养⽼⾦采⽤不同的养⽼制度。

⼆者实⾏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被舆论⼴泛称为养⽼“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沿⽤财政⼤包⼤揽的制度,养⽼保险替代率⼤⼤⾼于同期的企业职⼯,是当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

为提⾼退休⼈员⽣活保障⽔平,[1]弥补基本养⽼⾦替代率不⾜,我国城镇职⼯养⽼保险体系的总体⽅案还同时设计了补充养⽼保险(即企业年⾦)的替代率和个⼈储蓄性养⽼⾦的替代率。

替代率的计算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退休时的养⽼⾦与其在职时⼯资收⼊之⽐;企业退休⼈员平均养⽼⾦与其企业在职职⼯平均⼯资收⼊之⽐;⾏业退休⼈员平均养⽼⾦与其⾏业在职职⼯平均⼯资收⼊之⽐;地区退休⼈员平均养⽼⾦与其地区在职职⼯平均⼯资收⼊之⽐;全国退休⼈员平均退休⾦与全国在职职⼯平均⼯资收⼊之⽐五种。

根据⼯作或研究需要,可采⽤不同的⽐值(⽐率)来说明个⼈、企业、⾏业、地区、全国养⽼⾦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平⽐较和变动趋势。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
徐颖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退休职工养老保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大小,替代率的合意性决定了养老保障水平的适度性.依据养老保险制度两个层次的保障目标,构建消费支出模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模型,分别测算养老金替代率合意水平的下限和上限.研究表明:以生活消费支出衡量的替代率水平逐年降低,必须设定替代率的最低标准;替代率水平不能长期低于40%的下限标准,其下滑的势头应予以遏制;贫富差距扩大,低收人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越来越低,养老保险政策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在稳定的人口结构条件下,养老金替代率合意水平的上限为57%.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徐颖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7
【相关文献】
1.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以上海市城镇居民为例 [J], 肖小
2.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 [J], 刘均
3.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J], 张光先
4.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J], 张光先
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费率调整——基于合意替代率的研究视角 [J], 刘海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发展水平探析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发展水平探析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发展水平探析一、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定义和意义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在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所能替代的职工在职时期工资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如下:养老金替代率 = 老年人口平均每月退休金/城镇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100%养老金替代率反映了退休后养老金对于在职时期工资的替代程度,是衡量养老金制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算养老金替代率,可以客观评估当前养老金制度的健康程度,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养老金替代率还直接关系到城镇职工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老金对职工的保障程度。

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是由企业进行内部的养老金制度,政府并未介入。

直到1986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建立了统一的养老金制度。

从此,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进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阶段。

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养老金替代率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34.7%,2010年为42.7%,2019年为46.8%。

可以看出,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有了不错的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府对于养老保障的重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仍然偏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 养老金替代率的地区差异明显。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替代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养老金替代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差距较大有一定关系。

在东部发达地区,许多企业都有较高水平的养老金保障,因此养老金替代率相对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一些企业的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较低的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待遇的差异也是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重要因素。

由于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养老金政策不一,导致了养老金待遇的差异化。

一些高风险、高强度行业的职工,其养老金待遇相对较高,养老金替代率也相应较高;而一些低风险、低强度行业的职工,其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养老金替代率也相应较低。

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

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
( 大学 社会保 障研究 中心 , 武汉 湖北 武汉 40 7) 302

要 : 国发2 号文及3 g文件 ,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替代 率模型进行测算 , 影响其 变动的制度 根据 6 8 依据 对
内因素进行敏感 性分析得 出: 国发3 号文件的个人账户激励效果十分显著 , 配效应减 弱, 8 分 有利 于现行退休制度 的
办 法等 。这一 系列 的改革 措施 取 得 了不错 的效果 。
[05 3号 ) 20 ]8 ,推导 出改革前后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模 型 , 根据模型进行测算 , 并对 影响其变动的制度 内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 这对于 明确 中国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替代率规模
及完 善基 本 养 老 保 险 政 策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指 导 意
义和实 际应用 价值 。


新 旧政策 比较
在 吸取 东 北三 省试 点 经验 的基 础 上 , 国务 院最终 形
成 了国发[05 3号文 。 20 ]8 此次养老金改革是中国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 确立 以来 的重大政 策调整 , 内容主要涉及养老保险的缴费积累、 养老 金待遇 、 做实个人账户 、 扩大基本养老保 险覆盖面
维普资讯
20 年 7 08 月 2卷 第7 2 期
经济与管理
Ec o y a d M a ag me on m n n e nt
M ,0 8 20
D. 2ⅣD7 2 2 .
●热点追踪
新 旧养老保险政 策的替代 率测算及其敏感性
邓 大松 , 李 琳
等 内容 。而 在这 些政 策措 施 中 , 主要 的变化 是对 最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

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中美制度对比制度改革成就现存问题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

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

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其中两方出资。

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

养老金缴费率、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缴费率、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

2023年第4期(总第259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 No.4,2023(Tot.No.259)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曹信邦,李远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摘㊀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环境背景下,如何保证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持已有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成为各方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㊂构建含有财政支出结构的三期跨期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引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影响渠道,探讨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养老金以及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㊁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㊂研究表明:当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一定时,降低养老金缴费率会促进经济增长,养老金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为倒 U 型;提高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不利于经济增长,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与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为倒 U 型㊂当维持养老金缴费率水平不变时,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比与经济增长率㊁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均是倒U 型㊂基于主要结论,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树立多目标协同发展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理念;辩证看待财政补贴养老基金的政策效应,避免 一补就灵 的片面思维;精准把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影响效应,做到养老金降费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相配合,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两大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㊂关键词:养老金缴费率;财政补贴;经济增长;养老金替代率中图分类号:F840.61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0-4149(2023)04-0137-17DOI :10.3969/j.issn.1000-4149.2023.00.014收稿日期:2022-05-17;修订日期:2022-10-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医养结合优化模式筛选及推进医养结合全覆盖对策研究 (20&ZD1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儿童综合支援计划提升中国生育率的机理㊁效果与制度架构研究 (20AGL02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经费资助(2021R028)㊂作者简介:曹信邦,管理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远忠(通讯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㊂一㊁引言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政府已采取大㊃73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3年第4期规模减税降费措施㊂尤其是针对偏高的养老金缴费问题,2019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指出,要切实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同时提出了降费而不降养老金待遇的要求㊂缴费率下降虽然起到了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但在当前养老基金支出明显高于征缴收入且未有效拓宽养老金筹资渠道的情况下,养老金待遇水平难以为继㊂因此仅降低缴费率很难实现推动经济增长和维持现有养老金待遇的双重目标㊂长期以来,在以追求高增速经济发展为指导的目标下,我国财政明显偏向生产性支出,这种支出偏向尽管促进了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加大了维持现有社会保障水平的难度㊂为了实现稳经济㊁保民生并举,我国财政 重经济建设,轻公共服务 的支出结构也在逐步改变,用于保障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㊂就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而言,从2010年的9130.62亿元逐步攀升到2020年的32568.51亿元,有效缓解了社会保障的偿付压力①㊂在财政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比例在维持社会保障福利的同时,也会挤出财政生产性支出份额,通过降低公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㊂那么,养老金降费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提高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能否实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民生的目标?财政生产性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如何?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养老金降费和财政补贴养老金的效果,为政府考虑不同政策之间的联动性提供依据,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思路㊂本文的边际贡献或创新点在于:第一,引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等中间影响渠道,综合考察降低养老金缴费率㊁提高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以及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影响机制及各自政策的局限性,拓展了养老金制度的理论研究;第二,探讨了养老金降费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政策联动性,为政府精准化政策工具提供参考㊂㊀㊀二、文献综述养老金缴费率调整对经济系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直接影响老年人福利水平和养老金收支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其产出水平㊂不少学者已针对养老金缴费率的政策效应做了深入分析㊂费尔德斯坦(Feldstein)最先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养老保障研究中,认为缴费率上升使个人养老金收入增加,导致个人储蓄水平降低,不利于经济增长[1]㊂埃利希和金(Ehrlich&Kim)认为,提高缴费率会使家庭和个人降低生育动机,从而降低个人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并且这些影响不能通过家庭间的代际转移完全抵消[2]㊂还有研究指出若个人对子女发展程度的偏好远高于对子女数量的偏好,那么养老保险在促进个人增加对子女教育投资和减少生育的同时会提高社会福利[3]㊂郭凯明和龚六堂的研究指出,当父母无法通过增加子女数量来提高自身效用时,缴费率上升会使生育率下降,父母会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投资,这有利于经济增长[4]㊂景鹏等研究发现,降低缴费率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对养老福利造成不利影响[5]㊂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tjsj/ndsj㊃831㊃①曹信邦,等: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缴费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有着较为复杂的学理机制㊂一方面,缴费基数一定时,降费直接削减养老基金收入;另一方面,降费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带动了个人工资水平上升,缴费基数也水涨船高,从而使养老基金收入增加㊂因此缴费率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难以确定㊂彭浩然等研究发现,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两者为倒 U 型关系,这为降低缴费率同时提高养老福利待遇提供了可能性[6]㊂彭浩然等认为在降低缴费率情况下,适当提高对公共教育费率的征缴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共同提升的目标[7]㊂景鹏等经过研究后却发现,养老金降费会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单独通过降费难以同时达到经济增长和养老待遇水平不降的效果,降费政策可能难以长期维持[8]㊂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㊂巴罗(Barro)开创性地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财政支出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发现扩大财政消费性支出会引起经济下滑,而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是非线性的关系[9]㊂后续研究在巴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包括对财政支出类型的细化[10],对财政支出排他性的研究[11],引入分权式框架[12]以及探讨不同类型的财政规则[13]等㊂还有一些学者将社会保障支出引入分析框架:卡冈诺维奇和兹尔查(Kaganovich&Zilcha)构建了包含财政补贴社保和公共教育投资的内生增长框架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的关系,同时考察了最大经济增长率下两种财政支出的最优配比[14]㊂奥莫里(Omori)指出,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时,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对生育起正向作用,扩大公共教育投资对生育起负向作用[15]㊂严成樑研究表明,提高财政补贴通过增加个人养老金收入和降低工资率水平两个渠道使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提高[16]㊂景鹏和朱文佩认为提高财政对养老金的支出比重会使经济中的劳均产出㊁总产出下降,但会提高养老金待遇[17]㊂综上所述,既有文献围绕着养老金缴费率调整或财政支出结构变动的经济㊁福利效应展开了深入分析,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㊂但是绝大多数文献没有将二者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来考察其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待遇的综合影响效应;此外,针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划分也多是从增强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积累的单一维度展开,从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变动视角来综合考察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研究还略显单薄㊂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㊁民生保障重视度提高的大背景下,现有研究未涉及内容应引起关注㊂基于此,本文在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中,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中间传导因素,综合考察降费和财政支出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㊂㊀㊀三、理论模型本文构建包含财政支出结构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OLG),并引入公共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㊂个人通过选择成年期㊁老年期的消费和对子女成长水平的关心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企业使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个人上缴的工资税形成政府财政,并用于经济发展㊁公共教育投资与补贴养老金㊂1.个人假设所有人都是同质的,每个代表性个人都会经历童年期㊁成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㊂㊃93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3年第4期个人在童年期不参与劳动,通过接受私人教育投资和公共教育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在t时期进入成年期,通过劳动获得与工资水平w t和人力资本水平h t相对应的收入w t h t,并按照θ㊁τ的比例上缴养老金和工资税,余下部分在成年期消费c t㊁储蓄s t和对子女教育支出间进行分配㊂每个成年人在t时期生育n个子女,n也作为生育率①㊂设第t期有N t个成年人,则第t+1期成年人数量满足N t+1=nN t㊂成年人对每个子女私人教育投资为e t,对子女总私人教育投资为ne t㊂个人在老年期生存概率为p(0ɤpɤ1),第t期老年人数量则为pN t㊂个人在老年期不再参与劳动,将成年期储蓄的本息和R t+1s t(R t+1是物质资本总回报率)以及政府发放的养老金Pt+1作为收入,并全部用于老年期消费d t+1㊂因此个人在成年期和老年期平衡预算约束是:c t=(1-θ-τ)w t h t-s t-ne t(1)d t+1=R t+1s t+P t+1(2)㊀㊀每个人在童年期只进行人力资本水平积累,t期末子女人力资本水平h t+1由当期父母对子女私人教育投资e t㊁政府的公共教育投资E t和父母自身人力资本水平h t三个因素所影响㊂参考布兰肯诺和辛普森(Blankenau&Simpson)的做法[18],运用Cobb-Douglas形式将人力资本函数设定为:h t+1=Beηt Eγt h1-η-γt(3)㊀㊀其中,0<η<1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私人教育投资的产出弹性,0<γ<1反映了公共教育投资的产出弹性,B为反映人力资本产生的技术水平参数㊂代表性个人不仅关心自身的消费,而且对子女成长水平程度也很关注,本文采用对数线性形式将个人一生效用表示如下:U=ln c t+βp ln d t+1+φln nh t+1(4)㊀㊀其中,β是老年期消费相对于成年期消费的时间偏好因子,φ是子女成长水平对个人效用贴现因子,反映个人利他主义程度㊂个人通过对成年期㊁老年期消费和对子女成长水平程度的关心进行选择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最大化条件为:d t+1=βpR t+1c t(5)n/c t=φη/e t(6)㊀㊀将(5)㊁(6)式代入(1)㊁(2)式得最优储蓄:s t=βp1+φη+βp(1-θ-τ)w t h t-1+φη1+φη+βpP t+1R t+1(7)2.企业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有企业都是同质的,企业将物质和人力资本投入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㊂由巴罗的分析可知,企业生产会受到财政经济发展支出的正向溢出效应影响,资本边际回报率随基础建设完善而提高[9]㊂因此,本文将财政经济发展支出纳入企业生产函数,设定企业使用Cobb-Douglas型技术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函数为:Y t=AKαt Hμt F1-α-μ1t(8)㊃041㊃①尽管全面二孩政策放宽了生育控制,但对于个人生育子女的数量还是有严格限制,因此本文将生育率设为外生情形㊂曹信邦,等: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㊀㊀其中,Y t 是总产出,K t 是总私人物质资本,H t 是总人力资本,F 1t 是财政经济发展支出或总公共物质资本,α是私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μ是人力资本产出弹性,A 是全要素生产率㊂则第t 期劳均私人物质资本k t =K t /N t ,劳均人力资本h t =H t /N t ,劳均产出y t =Y t /N t ,劳均公共物质资本f 1t =F 1t /N t ㊂假设物质资本在当期内全部折旧,结合企业生产函数求得最优条件如下:w t =μA (k t /h t )α(f 1t /h t )1-α-μ(9)R kt =αA (k t /h t )α-1(f 1t /h t )1-α-μ(10)㊀㊀其中,w t 是工资率,R kt 是私人物质资本直接回报率㊂贾俊雪和郭庆旺指出,若政府不参加产出分配,则私人物质资本直接回报率和公共物质资本隐性租金率共同组成私人物质资本有效回报率R t[19],因此:R t =(1-μ)A (k t /h t )α-1(f 1t /h t )1-α-μ(11)3.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负有维持养老保险制度收支平衡的责任,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养老金偿付压力,使财政对养老金补贴规模不断攀升,因此财政支出中应涵盖对养老金的补贴㊂同时政府承担发展经济和公共教育的任务,因此本文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发展支出㊁公共教育投资和补贴养老金三类㊂前两类分别通过增加物质和人力资本影响生产,统称为财政生产性支出;而第三类是为了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其通过改变前两类支出水平间接影响生产水平㊂个人上缴的工资税形成政府财政,用于经济发展支出F 1t ㊁公共教育投资F 2t 以及补贴养老金F 3t ㊂各自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λ1㊁λ2和λ3,则有λ1+λ2+λ3=1,因此第t 期财政预算平衡约束为:τw t h t N t =F 1t +F 2t +F 3t F 1t =λ1τw t h t N t ,F 2t =λ2τw t h t N t ,F 3t =λ3τw t h t N t {(12)㊀㊀公共教育投资规模等于单个少年的公共教育费用与少年数量的乘积㊂第t 期公共教育投资预算平衡约束是:F 2t =E t N t +1(13)㊀㊀我国养老金的筹集方式为统账结合模式,但个人账户养老金长期处于空账运行,我国养老金实际上属于现收现付制范畴㊂在现收现付制下,t 时期成年人按照养老金缴费率θ缴纳养老保险,同时财政还会对养老基金进行补贴,二者共同用于对当期老年人的养老金支付㊂t 时期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约束式为:θw t h t N t +λ3τw t h t N t =pN t -1P t (14)㊀㊀由于本文主要研究财政补贴养老金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为简化模型,假设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固定,即经济发展支出与公共教育投资之比λ1/λ2为常数㊂令经济发展支出占整个财政生产性支出的比例为ε,则用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λ3可将经济发展支出和公共教育投资分别表示为:λ1=ε(1-λ3),λ2=(1-ε)(1-λ3)㊂㊃14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3年第4期4.市场出清条件企业用于生产的私人物质资本总量全部来自上一期成年人的储蓄㊂私人物质资本市场出清条件如下:K t +1=s t N t (15)㊀㊀t 时期成年人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乘积构成t 时期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总人力资本㊂人力资本市场出清条件如下:H t =N t h t (16)5.宏观均衡和平衡增长路径宏观均衡指在经济中已知初始总私人物质资本K 0㊁总人力资本H 0和成年人数量N 0的情况下,个人决策c t {,d t +1,s t ,e t }㊁总私人物质资本与总人力资本K t {,H t }㊁要素价格R t {,w t }以及政府政策θ{,τ,λ1,λ2,λ3,P t +1}满足以下条件:①在要素价格R t {,w t }和政府政策θ{,τ,λ1,λ2,λ3,P t +1}给定前提下,个人在预算约束条件内通过选择c t {,d t +1,s t ,e t }来最大化自身效用;②在要素价格R t {,w t }给定前提下,企业通过选择K t {,H t }来最大化利润;③在政府政策θ{,τ,λ1,λ2,λ3,P t +1}给定前提下,财政收入支出和养老保险收入支出每期预算平衡,式(12) (14)成立;④私人物质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出清,经济中的私人投资等于储蓄,人力资本供给等于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㊂若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经济就处于宏观均衡状态,可求出各内生变量的平衡增长路径㊂令s ^t =s t /w t h t ,e ^t =e t /w t h t ,分别表示第t 期储蓄率和私人教育投资率㊂由(14)式可得:P t =(θ+τλ3)nw t h t p (17)㊀㊀将(17)式代入(7)式可得个人储蓄率:s ^t =βp 2(1-θ-τ)(1-μ)(1-μ)p (1+φη+βp )+μ(1+φη)(θ+τλ3)(18)㊀㊀将(6)式代入(1)式可以得到人均私人教育投资率:e ^t =φηn (1+φη)(1-θ-τ-s ^t )(19)㊀㊀当经济到达稳态时,劳均私人物质资本k t ㊁劳均人力资本h t 和劳均产出y t 以同一速度增长,记增长率1+g ,则有:1+g =k t +1k t =s ^t n (μA )1α+μ(τλ1)1-α-μα+μ(k t h t )-μα+μ(20)1+g =h t +1h t =Be ^ηt (τλ2n )γ(μA )η+γα+μ(τλ1)(1-α-μ)(η+γ)α+μ(k t h t )α(η+γ)α+μ(21)㊀㊀根据(20)㊁(21)式可得劳均有效私人物质资本如下:k t h t =[B -1(e ^-ηt )s ^t n γ-1(μA )1-η-γα+μ(τλ1)(1-η-γ)(1-α-μ)α+μ(τλ2)-γ]α+μα(η+γ)+μ(22)㊀㊀从而可以得到:㊃241㊃曹信邦,等: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1+g=ψs^tα(η+γ)α(η+γ)+μe^tμηα(η+γ)+μλ(1-α-μ)(η+γ)α(η+γ)+μ1λμγα(η+γ)+μ2(23)㊀㊀其中,ψ=Bμα(η+γ)+μ(μA)η+γα(η+γ)+μτ(1-α-μ)(η+γ)+μγα(η+γ)+μn-α(η+γ)-μγα(η+γ)+μ㊂养老金替代率指个体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比,用来度量养老金福利水平㊂本文将养老金替代率表示为δt=P t+1/w t h t,根据(17)式可得:δ=(θ+τλ3)n(1+g)p(24)㊀㊀由上述表达式可知,养老金缴费率θ㊁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λ3通过作用于储蓄率s^t㊁人均私人教育率e^t,最终作用于经济增长率和养老金替代率㊂由于方程的复杂性以及参数过多,很难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因此本文将采用设定合理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的方式,来研究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养老金与经济增长㊁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㊂㊀㊀四、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1.参数校准在利用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前,需要对模型中主要参数变量进行校准,本文的主要参数有θ㊁β㊁φ㊁α㊁μ㊁τ㊁n㊁p㊁η㊁γ㊁ε㊁λ3㊁A和B㊂各参数基准值如表1所示㊂表1㊀各参数变量校准值参数θβφαμτn取值0.160.550.90.1750.650.270.75参数pηγελ3A B取值0.670.280.420.760.15 5.5 5.5(1)时间跨度㊂一般世代交叠模型每期的时间跨度是25 30年,本模型取一期30年㊂(2)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缴费率θ㊂中国目前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社会统筹账户属于现收现付制㊂根据‘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国发 2019 13号),养老金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因此本文将基准缴费率设定为0.16㊂(3)时间偏好因子β㊂现有文献通常将年度时间折现因子设为0.98或0.99[14,20],本文取0.98,所以时间偏好因子β=0.9830=0.55㊂(4)子女成长水平对个人效用贴现因子φ㊂φ越大,表明子女成长水平给个人带来的效用越大,通常取值在0.8 1间,本文取中间值0.9㊂(5)私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α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μ㊂大量实证文献对我国资本产出弹性进行了详细测算,其结果多介于0.3 0.5间[21-22],既有文献设定资本产出弹性取值也限定在该区域内[16,23],考虑到中国物质资本总量持续增加会使其产出弹性趋于下降,本文取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为0.35,那么μ=0.65㊂由于缺乏公共物质资本产出弹性和私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的相关证据,本文假设二者产出弹性相等,故α=0.175㊂(6)工资税率τ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计算可知,2010 2020年税收收入与㊃34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3年第4期GDP 之比的平均值约为17.56%,即τw t h t N t /Y t =0.1756,由(8)㊁(9)式得w t h t N t =μY t ,结合μ的取值,计算得出τ=0.27㊂(7)生育率n ㊂最新的 七普 数据反映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是1.3,‘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 2030年)“给出的中国总和生育率在1.5 1.6间,同时大量文献估算出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3 1.7间㊂综上本文取1.5,由于本模型未对性别进行区分,因此生育率是总和生育率的一半,即n =0.75㊂(8)老年期生存概率p ㊂根据2019年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5 2020年中国60岁人口的平均余寿为20.07岁,在本模型中一期时间跨度是30年,故老年期生存概率p =20.07/30=0.67㊂(9)公共教育投资产出弹性γ和私人教育投资产出弹性η㊂子女人力资本水平由私人教育㊁公共教育㊁父母人力资本水平所决定㊂里斯托奇亚和乌鲁蒂亚(Restuccia &Urrutia)研究发现父母人力资本水平对子女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在0.2 0.4间[24],因此教育对子女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在0.6 0.8间,本文取0.7㊂余靖雯认为公共教育投资产出弹性与私人教育投资产出弹性之比为1.5[25],因此η=0.28,γ=0.42㊂(10)财政经济发展支出占财政生产性支出的比例ε和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λ3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 2020年的教育支出㊁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税收收入比重的平均值分别是0.2㊁0.15,则λ2=0.2,λ3=0.15,从而λ1=0.65,ε=λ1/(λ1+λ2)=0.76㊂(11)全要素生产率A ㊁人力资本产生的技术水平参数B ㊂为了符合中国现实情况,本文参照汪玲等的假定[26],取A ㊁B 的值均为5.5㊂2.数值模拟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和参数校准,对经济处于宏观均衡时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养老金与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同时为考察其余经济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将对其中一些经济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㊂图1㊀养老金缴费率与经济增长率(1)养老金缴费率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㊂图1描述了养老金缴费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㊂如图所示,随着缴费率下降,经济增长率在上升,以经济发展支出占整个生产性支出的比例ε=0.76为例,缴费率平均下降1%,经济增长率平均上升2.13%㊂相应的经济机理为:一方面,缴费率下降提高了个人在成年期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和对子女私人教育投资的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缴费率下降直接导致养老基金收入减少,在现收现付制中个人老年期得到的养老金数量会减少,为保证老年消费不降,个人倾向于在年轻期增加储蓄和减少对子女私人教育投资㊂由此,降低缴费率一定会使储蓄率提高,但对㊃441㊃曹信邦,等:养老金缴费率㊁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私人教育投资率影响不确定㊂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储蓄率提高会直接增加私人物质资本,由于对私人教育投资率影响不确定,因此对人力资本影响不确定㊂数值模拟显示,缴费率下降,储蓄率提高对私人物质资本积累的正向影响大于私人教育投资率降低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随缴费率下降而上升㊂图2㊀养老金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图2描述了养老金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㊂如图,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呈现一种倒U 型关系,在经济发展支出占整个生产性支出的比例为0.76的情况下,缴费率为50%时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最大值71.18%,当缴费率不超过50%时,随着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也上升;当缴费率超过50%时,随着缴费率上升,养老金替代率逐渐下降㊂养老金替代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个人领取的养老金和工资收入之比,故缴费率的影响取决于其在单位时间内对养老金和工资水平相对影响幅度的大小㊂缴费率下降对养老金替代率影响的经济机理是:缴费率下降增加了成年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能力提高,储蓄增加;同时降低缴费率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个人在单位时间内领取的养老金数量减少,为了保证老年消费不减,个人也会在成年期加大储蓄㊂储蓄上升使得私人物质资本和劳均私人物质资本都上升,促进了有效工资率上升,这会导致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总额增多,领取的养老金也增多㊂如果缴费率下降在单位时间内使养老金提升幅度大于工资的提升幅度,那么缴费率下降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反之则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下降㊂数值模拟显示,当降费率不小于50%时,缴费率下降对养老金促进作用更大,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降费率超过50%时,缴费率下降对工资促进作用更大,养老金替代率下降㊂图1㊁图2还表明养老金缴费率与经济增长率㊁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关系在任何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下都成立,经济发展支出占整个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越低,相同缴费率下的经济增长率和养老金替代率就越高,说明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性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缓解降费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㊂(2)财政补贴养老金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㊂图3刻画了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㊂如图,随着财政补贴比例上升,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当经济发展支出占整个生产性支出的比例为0.76时,财政补贴比例平均上升1%,经济增长率将下降1.94%㊂相应的经济机理是:财政补贴比例上升,直接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提高,在现收现付制下个人获得的养老金数量会增多,个人会倾向于在成年期降低储蓄和增加对子女私人教育投资;另一方面,财政补贴比例上升,生产性支出会相应减少,使得总物质资本回报率下降,从而导致个人因储蓄动机不足而减少储蓄㊂提高财政补贴比例通过上述两个渠道降低了储蓄率,㊃541㊃。

论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

论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
问 题 。 现 阶 段 我 国 公 务 员 、 业 单 位 工 作 人 员 和 事 企 业 职 工 养 老 金 水 平 的 悬 殊 差 距 , 实 质 也 是 各 其
比例 ( 晓 义 ,0 2 。 但 在 不 同 的 研 究 层 面 , 具 胡 2o ) 其 体 的 内涵又是 分 层次 的 。有人 就把 养 老金替 代 率
充 分 的 。 因此 有 必 要 对 我 国 养 老 金 的 替 代 率 进 行 更加 宏观 、 统 、 入 的研 究 。 系 深 养 老 金 替 代 率 的 变 动 和
调节 替代 率 的决定 性 因素 养老 金替 代率 , 般指 T人 退 出劳 动领 域 后 , 一
三个 层 次替 代率 都是 一 种基 于职 工退 休 当年状 况 的 静 态 的 分 析 , 能 从 中看 出 职 工 退 休 以 后 几 十 不
从 养 老 保 险 计 划 得 到 的 福 利 相 当 于 其 原 来 工 资 的
度 , 们 认 为 , 当 着 重 研 究 上 述 五 个 层 次 中 后 两 我 应
31
论我 国养老金 的替代率
个 层 次 的 养 老 金 替 代 率 问 题 。在 本 文 中 , 养 老 金 “ 替 代率 ” 是取 这样 的涵义 。 就
养 老金 的替 代率 是养 老保 险制度 设计 中的一 个 至关重 要 的要 素 。它不 仅关 乎 每个退 休 人员 养 老 金 的 领 取 水 平 , 关 乎 每 个 退 休 人 员 基 本 生 活 即 的保 障 水 平 , 且 从 宏 观 层 面 看 , 领 取 养 老 金 人 而 在 数既 定 的情况 下也 是 全社会 养 老金 发放 总体 规 模 的决定 性 因素 , 就 是 人 们 常 说 的“ 受 能力 ” 这 承 的

解读养老金替代率及计算公式

解读养老金替代率及计算公式
仅靠社保,无法维持退休前的生活品质
社保养老能领多少钱?
养老保险历次改革:我国1992年开始逐步建立社保缴费制度,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直至1996年全国各省(市)基本建立完成各自的社保缴费制度。 所以,对于在社保缴费制度建立以前,缴纳社保的人员,在社保局是无法查到的,因为当时还未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这部分群体中,以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的工人居多。 解决措施:查找《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工资表等原始档案材料。在过去,企业会给缴纳社保的人员,发放一本《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用于记录个人参保缴费情况,上面有每个月的社保缴费明细。一般统一由企业人事或财务负责管理。 直至1996年以后,社保网站上可以查询到个人社保缴费记录,《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才被逐步取消。
注:1年12个月,30年缴费年限合计月份为12*30=360个月,未来收入也不清楚,也不可能捋360个月份的指数——简便算法0.6-1-3
公式=个人账户缴纳总储存额(每月社保缴费基数*8%*12*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养老金账户发放养老金规则:先领用个人账户的钱,再领统筹账户的钱
中国养老金压力逐渐加大
学习2个知识点:什么是养老金替代率?学会计算预估养老金领取金额?
1.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例如,某人今年退休前工资是5000元/月,退休后从社领取退休金2000元/月,则养老金替代率为:2000元/5000元=40%
养老保险历次改革:
养老保险历次改革、并轨
先看看怎么交?
缴费最低不低于15年
缴费基数:实际工资不一定是交费基数,如一个月工资是5000元的职工,单位交费时,可能以2000元或3000元的基数交,那他的替代率将会更低些。(具体参照社保缴费基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问题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比较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问题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比较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问题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比较分析吕惠娟;刘士宁【摘要】能否实现合理的替代率水平是决定养老保险制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替代率为主要分析工具,详细比较了OECD成员国和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保障水平,比较得出我国存在不同群体间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补充养老保险保障程度有限、养老金调整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6(000)022【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养老保险;替代率;OECD【作者】吕惠娟;刘士宁【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向国民提供合理的养老保险待遇以保证其老年生活质量是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践中,通常用替代率来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高低,该指标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工资收入的比值。

替代率太高,可能会加重职工的缴费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压力;替代率太低,意味着劳动者退休后从养老保险制度中获得的收入较少,不能满足其正常的养老需求。

可以说,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是否恰当,是衡量这项制度的宏观目标和微观效应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指标。

1、公共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有限且向低收入者倾斜公共养老金一般由政府管理实施,在绝大多数OECD国家为现收现付制。

根据2015年OECD发布的报告,图1反映了该制度的替代率水平。

在大部分成员国中,公共养老金只是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保障。

以平均收入者为例,在OECD成员国中,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超过50%的仅有9个国家,从高到低依次为:西班牙(82.1%)、奥地利(78.1%)、卢森堡(76.8%)、土耳其(75.7%)、葡萄牙(73.8%)、意大利(69.5%)、匈牙利(58.7%)、芬兰(55.8%)、法国(55.4%)。

另外15个成员国的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在30%~50%之间,还有10个成员国的替代率低于30%。

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张光先
【期刊名称】《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能够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配置基本养老保险资源,使所有参加者从中获益并达成合作博弈的均衡状态.宏观上,从总量、支出、效益,而微观上从公平与效率、成本与收益等多角度定性课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合意
替代率.这样即可基于杭州市调查分析,了解退休人员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并借助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测算出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数量与结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
知道,发达地区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
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的效率.
【总页数】6页(P15-20)
【作者】张光先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7
【相关文献】
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合意水平研究 [J], 徐颖
2.各地新农保养老金及补贴标准合意增长水平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的分析 [J], 杨翠迎;郭光芝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刘沛栋;李放
4.基本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研究——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分析 [J], 张光先
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费率调整——基于合意替代率的研究视角 [J], 刘海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分析摘要:为了应对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文章通对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最近10年的现状分析,并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养老保险制度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负担系数;养老金支付安全系数;替代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总体上情况很好,从制度的制定、执行等环节对比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对河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并明显高于全国的的比重(见表1)。

二、职工负担系数职工负担系数是指参保离退休退职人数与参保在岗职工人数之比。

在岗职工负担系数越大,在岗职工人数负担的退休人数越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也就越大。

随着河南省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在岗职工的增加速度,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增加速度,致使在岗职工的负担系数不断增大,给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带来巨大压力,见表2。

表2中的数据表明,2001年的职工负担系数是0.24,即1个职工负担0.24个离退休和退职人员;2006年的职工负担系数为0.32,即1个职工要负担0.32个离退休和退职人员。

伴随着河南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大,河南省职工负担系数开始呈现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象,这将给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如表3、表4所示。

降低职工负担系数,可以从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第二,劳动保障部门应严格职工退休审批手续,凡虚报、瞒报、漏报、更改编造职工档案的做法均属无效,并追查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以此控制退休人员队伍的非正常增长;第三,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三、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是指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与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见表6。

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在客观上体现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与在职职工工资待遇的对比关系,反映了两个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

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

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

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对于“保基本”的内涵,以及多少退休金才能保基本,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探讨。

本文将聚焦于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

在理解和评估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退休金相对于退休前工资的水平。

在1997年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已经由1997年的76%下降到2009年的47%,这个下降幅度与制度的目标相去甚远(目标为58%~60%)。

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

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养老金替代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

一些研究主要养老保险缴费率、工资水平、退休年龄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总体上,这些研究显示,养老保险缴费率、工资水平和退休年龄等因素对养老金替代率有显著影响,而通货膨胀率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则存在不确定性。

然而,尽管有这些研究,关于目标替代率的确定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困惑。

许多学者提出,应将目标替代率设定在较高的水平,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目标替代率应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挂钩,以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致大幅下降。

评价这些观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替代率的设定需要在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权衡。

因此,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替代率并非易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复杂因素。

尽管有许多关于养老金替代率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仅从某个特定角度出发,对于如何平衡各因素以达到最优目标替代率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研究方向的可能性和价值。

深入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目标替代率是必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

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

缴费工资为 4000元 元
缴费工资为 12000元 元
─ 基础养老金: 4000×(1+3)/2×20×1%=1600元 基础养老金: × ) × ×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4000×3×8%×12×20)/139=1657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 × × × ) 元 ─ 社保替代率:( 社保替代率:(1600+1657)/12000=27% :( )
我国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标准
我国社保养老金实际替代率近年来呈走低趋势,目标替代率也仅58.5%, 我国社保养老金实际替代率近年来呈走低趋势,目标替代率也仅58.5%, 58.5%
5
“社保只能是
低水平的保,而 低水平的保, 不是“包”,实 不是“ 际上, 际上,我们是包 不起的! 不起的!” ——朱镕基总理 ——朱镕基总理
─ 基础养老金:4000×(1+1)/2×20×1%=800元 基础养老金: × ) × ×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4000×8%×12×20)/139=552元 × × × ) 元 ─ 社保替代率:(800+552)/4000=33% 社保替代率:(800+552) :(
……
8
“亚洲各国国民对于养老所需资金有所低估,他们并不真正 亚洲各国国民对于养老所需资金有所低估, 亚洲各国国民对于养老所需资金有所低估 了解如何利用基本产品和工具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了解如何利用基本产品和工具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即便 在那些实行强制性养老计划的市场, 在那些实行强制性养老计划的市场,个人通常也会觉得他 们已经获得充分保障,因而不再继续为养老储蓄。 们已经获得充分保障,因而不再继续为养老储蓄。这会给 未来带来严重的挑战。 未来带来严重的挑战。” ——美世养老金及金融风险咨询亚洲区总监王静雯 美世养老金及金融风险咨询亚洲区总监王静雯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机理与政策意义_李珍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机理与政策意义_李珍
2010 年第 6 期 ( 总第 183 期)
人 口 与 经 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No. 6 ,2010 ( Tot. No. 183 )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机理与政策意义
李 珍 , 王海东
100872 ) (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要 : 本文通过定量 分 析 认 为 我 国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替 代 率 下 降 有 其 制 度 内 生 性 , 并 且 随 着 “中 人 ”
The Mechanism of the Falling Replacement Rate of the Basic Old Age Insuranc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licy LI Zhen , WANG Hai-dong (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 Abstract : By quantitative analyzing ,we can see the endogeneity of the falling replacement rate ,and 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al retire age increases , this endogeneity will give overwhelming impaction. Now ,some limited adjusting on pension can only alleviate but not prevent the replacement rate from decreasing. This paper mak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hich includes perfecting the benefit regulations , establishing long term principle of pension adjusting ,not mandating other cohorts to take part in this basic old age plan in hast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nification. Keywoment rate ; falling mechanism 1997 ] 26 我国自 1997 颁布 《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 工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的 决 定 》 ( 国 发 [ 号,以下简称 26 号文) ,从而正式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 来,已 有 十 余 年 的 历 史, 2005 ] 38 号,以 下 简 称 38 号 文 ) 期间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 国发 [ 的出台对缴费标准 、 计发办法进行了相关调整 。 然而,近年来作为制度目标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 — — — 替代率的不断下滑,引起了我们对以下问题的特别关注: 首先,较低的养老金替代率有违制 度初衷 。 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收入 ,避免其陷入生活困难,在我国还 没有普遍建立职业年金 、 个人储蓄养老计划的今天,这项功能显得更为重要 。 其次,较低的养老

论养老保险的缴费替代率与待遇替代率

论养老保险的缴费替代率与待遇替代率

由以上等式可以推导出: 缴费职工人数×职工平均工资×缴费率 一退休
职工人数×平均养老金
模拟公式:
C ≈B×( n ×( / ) m/ ) g r …… … …( ) 5
B C÷( n ÷( /) ≈ m/ ) g r…… … …( ) 6
缴率 费一
际负担 系数
× 豢
如果工资增长率 替 率代 r即增长系数 中, - 时 , 同样高于基金增值率 代 × , 在该公式 g r I 要达到 g 的替代率 , / ̄ 所需
清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 根据 讨 ,以便为正确评价 和进一步完善现行 的养老保险 ,“ 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 能力 ,合理确定基本 养 制度提供理论借鉴。 老金水平” 。近三年 (0 2 ̄ 04 20 - 20 )的 《 劳动和社会 缴费率与替代率的关系模型 保障事业发展 统计公 报 》显示 ,在 20 年 、2 0 02 03 缴费率是指职工缴纳养老保 险费的 比率 ,替代 年均出现当年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少于 当年支出的养 率是指平均养老金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对 比。缴费率 老保险金数 额 的赤 字情 形 ( 不包 括 当年的 财政 补 与替代率之间的关系 ,在现 收现付制与基金积 累制 助) 04年当年收支基本平衡 。由于养老金 出现 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20 ( 一)现 收 现付 制 下 的关 系模 型 收不抵支 的问题 ,便出现 了多种改革 呼声 。有 一种 观点认为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 的待遇水平过高, 现收现付 制是一种代际供养制度 ,其特点是年 应当降低个人账户的替代率,由现行月发放标 准的 轻人缴费,老年人领取 ;即期收入 ,即期支 出,不 11o降到 110等 。还有人 提 出,目前 缴费基 数 进行个人缴费积 累}养老保 险待 遇不与个人缴费关 /2 /8 偏低,应 当减少基础养老金的 比例 ,完全同个 人缴 联的一种养老保 险筹资模式 。该筹 资模式 以收支平 费工资基数挂钩等。不难看出,这些看法集中到一 衡 、以支定收为原则 ,以待遇确定 为特征 。如果当 点就是 ,认为人们缴费缴得少了,从现行养老 制度 年收不敷出,由财政补偿差额 ,承担最后支付责任 。 中领取得多 了, 当在现行缴费率不变的情况 下降 在现收现付制条件下 ,一个 国家或者地 区要达到养 应 低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 ,以平衡资金缺 口。人们 不 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应当符合 以下公式要求 : 禁要问 ,这是制度设 计 出了问题 ,还是制度运 行 中 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一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 存在问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向何处去? 基本养老保 险费收入一缴费职工人数 ×职工平 要正确评价 现行 养老保险制 度及 其运行效 果, 均工资×缴费率 有必要对 “ 缴费率与替代率” 制度设计 的缴费率” 、“ 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退休职工人数×平均养老金

国内养老金替代率超越国际标准

国内养老金替代率超越国际标准

国内养老金替代率超越国际标准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国内养老金替代率超越国际标准月月缴养老保险费,到退休时能拿到多少养老金?相当于在职时工资的几成?真像一些专家所说的“不能指望社保”吗?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越来越多的人,“养老金替代率”——这一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的专业指标进入公众视野。

测算替代率往往有多种角度,不同口径的替代率有助于更全面地考察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合理,但看起来时高时低的数据也让公众感到迷惑。

真实的替代率状况究竟怎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替代率有多高——基本养老制度设计替代率为59.2%,人均养老金占上年平均缴费工资的替代率为65%最近,有研究机构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只有42%。

尽管对替代率这个专业词汇,不少人并不很清楚,但这一说法仍引起广泛关注。

“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太低了,还得再买份商业保险,退休后才不会过得太差。

”北京的瞿女士在国企工作20多年,五项社保齐全,此前从未担心过退休后的生活。

前不久看到媒体报道的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替代率不足40%的消息,却让她紧张起来。

“替代率的事儿我说不太清楚。

从我个人看,11年前退休时月工资还不够1000元,这些年赶上养老金连调,现在每月近2000元。

要是拿养老金和以前的工资比,这替代率不低,养老保险还是要参加的。

”内蒙古包头市退休职工马阿姨说。

她也经常叮嘱子女要关注自己的社保。

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目前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到底有多高?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所了解到,替代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养老金水平的一个指标,简单说就是养老金与工资的比例。

但由于养老金和工资都有不同的统计口径,相应的替代率计算口径也有多种,内涵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替代率口径有四种:一是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指连续参保缴费的代表性个体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相对于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

其中代表性个体职工是指,在劳动年龄阶段就业、连续参保缴费,工资与同期职工平均工资一致的职工。

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

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

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自2005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六年7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到了2011年,国家将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了140元左右。

然而,尽管企业职工退休金连年上调,但养老金的替代率却在持续下降。

期待养老却缺乏认识虽然国人对养老问题非常敏感,但是在如何养老问题上,却缺乏相关意识。

根据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报告显示,长寿和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是影响中国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幸福感”的主要顾虑之一。

60%的受访者希望退休后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保基金和个人存款,60%的受访者对自己退休后拥有充足资金维持生活不表乐观。

国内居民的实际忧虑与现实投保行为的巨大落差,表明国内居民尽管清楚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和自身薄弱的应对能力,但在保障措施上却没有采取合理的规划。

养老幸福感有关养老金替代率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是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已经下降至5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媒体最新报道显示,中国的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属于养老金高替代率人群,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大于80%,但是占了人口大部分比例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却下降至50%以下,属于低替代率人群,而且目前收入越高,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越低。

据专家估计,目前的收入水平超过平均工资的三倍者,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可能会低于30%。

因此,依靠“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目标的。

而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有金额确定、收益稳健等特点,可在社保的基础上帮助参保人员提高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养老金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40%,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费率调整——基于合意替代率的研究视角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费率调整——基于合意替代率的研究视角

+
1 i)n∙
-
æ
ç
è
1 1
+g +i
ön
÷
ø ∙1
1
-
æ
ç
è
1 1
+g +i
ö
÷
ø
1
-(1 -(1
+ +
i)- 112 i)-m
(2)
另外,根据国发[2005]38 号文件中关于基础养
老金的发放规定,基本养老金为统筹养老金与个人
账户养老金之和,所以基本养老金月收益为:
S=W∙n∙1%+w∙μ∙(1+i)n∙
1
-
æ
ç
è
1+ 1+
g i
n
ö
÷
ø ∙1
1
-
æ
ç
è
1+ 1+
g i
ö
÷
ø
1
-(1 -(1
+ +
i)- 112 i)-m
(3)
同时,若缴费期初的指数化缴费工资为 w、该工
资年增长率为 g,则养老金替代率为:
θ
=
n∙1%
+
æ
ç
μ∙è
1+ 1+
i g
ön
÷
ø
-
1 ∙1
1
-
æ
ç
è
1+g 1+i
ö
÷
ø
1
-(1 -(1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合意工资替代率;延迟退休;企业减负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8)20-014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作者:张永清主题类号:C41/社会保障制度 ...
正确认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
作者:张永清主题类号:C41/社会保障制度【文献号】1-137
【原文出处】中国劳动保障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01107
【原刊页号】③
【分类号】C41
【分类名】社会保障制度
【复印期号】200101
【标题】正确认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
【作者】张永清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劳动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正文】
当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过高,是社会各界颇为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1999年全国参保单位实际缴费平均费率为21. 56%,兵团高达43.39%,辽宁26.55%,云南26.01%,黑龙江25.12%。

1999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为85.77%。

社会上要求降低费率、降低工资替代率的呼声很高。

笔者认为对此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慎重对待。

一方面,当前很多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了缺口,1999年全国有16个省当期基金赤字,保发放的压力已经很大。

如果降低费率,就会减少基金收入,势必进一步加剧本已十分突出的基金收支矛盾。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并不高,甚至较低。

1999年全国企业月人均离退休费才494元。

1996—1997 社会蓝皮书报告,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最高。

笔者认为,尽管在表面上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比较高,但实际上并不高。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更大大小于实际工资总额。

我们知道,费率是缴费额与缴费工资总额的比,工资替代率是养老金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由于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更大大小于实际工资总额,统计社会平均工资小于实际社会平均工资总额,因此表面费率和表面替代率偏高,而实际费率和替代率要小得多。

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等,它是劳动报酬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按照现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职工工资总额是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劳动报酬工资化、工资货币化程度高,劳动保障统计比较规范、完善和准确,作为养老保险费基的工资总额在数量上基本上等于劳动报酬,且鲜有少报工资总额的现象,因而缴费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相差不大。

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资总额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劳动报酬非工资化、工资非货币化程度比较高,劳动保障统计不够规范、完善和准确,统计工资总额大大小于实际工资总额;二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又小于统计工资总额。

首先是由于实物收入的存在,缩小了工资总额。

在我国,劳动报酬包括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我国公有经济部门,尤其是国有经济部门,劳动报酬的相当一部分是实物,如小到肥皂和毛巾,大到廉价的福利房,这是一个无法估计的数字。

这里,就不考虑了,仅讨论货币收入。

其次是由于工资外收入的存在,缩小了工资总额。

实际工资总额包括政府统计口径的工资总额和一部分工资外收入。

政府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是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

受逃税、逃费、逃避工资管理等
利益动机驱使,企业以种种名义发放不统计在“工资总额”内的收入,形成一部分工资性收入。

据专家估计,工资外收入相当于工资收入的40%。

另据2000年4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近期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工资外收入超过工资收入。

剔除工资外收入中的非工资性收入部分,据保守估计,就社会平均而言,职工工资外的工资性收入至少相当于工资收入的30%。

这样,统计工资总额只占到实际工资总额的77%,缩小了23%。

这里假定统计工资总额是准确的。

最后是由于“缴费工资总额”,人为地缩小了工资总额。

养老保险制度关于工资总额的定义与统计口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按制度设计,养老保险的费基应等于参保单位的工资总额。

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

这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又小于统计口径的工资总额。

据专家推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约为统计工资总额的90%,缴费工资总额比统计工资总额缩小了10%。

由于工资外收入的存在,由于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费基大大缩小了。

两项合并,工资总额缩小了31%左右。

如果考虑实物收入部分,差距还要大。

上面的分析表明,且不说劳动报酬货币化,如果我们做到了货币收入工资化,并以实际的工资总额作为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保持相同的基金收入,费率可下降7%左右,变为15%左右;保持相同的基金支出,工资替代率可降低27%左右,变为59%左右。

也就是说,当前的实际费率仅为15%左右,实际工资替代率仅为59%左右。

宏观上看,15%的费率是比较理想的,但微观考察,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表面费率与实际费率的不一致,对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绝不可低估。

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参保企业征收养老保险费是以统一的表面费率征收的,由于管理水平、财务制度遵守程度等的不同,参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与统计工资总额的差距,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的差距也不同,有的差距很大,有的差距很小,致使参保企业的实际费率不一致,负担也就不一样,畸轻畸重,出现“老实的吃亏,不老实的反而沾光”的不正常现象。

不一样的养老负担,破坏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公平竞争环境,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不仅如此,过高的表面费率还直接危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加大了参保企业逃费的动机,导致收缴难;另一方面,迫使未参保企业不愿参保,造成扩面难。

综上所述,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工资替代率较高,只是表面上的。

表面费率与实际费率不一致,对经济生活的危害是严重的。

要使表面费率与实际费率一致、表面替代率与实际替代率一致,就应当促进劳动报酬工资化和工资收入货币化,使缴费工资总额与统计工资总额趋于一致,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一致。

为此建议加快工资制度改革,理顺工资关系,规范工资分配秩序,把劳动报酬全部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范畴,同时严格养老保险费的申报制度,使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一致,缴费工资总额与统计工资总额趋于一致。

抓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这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劳动保障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促进劳动报酬工资化。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劳动报酬来源、途径和形式日益显现多样化趋势,工资外收入增长大大快于工资的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

有的收入是合法的,有的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非法的。

这部分劳动报酬来源复杂,隐蔽性强,对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严重冲击,不仅扰乱了工资分配秩序,而且严重侵蚀了养老保险费基。

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治理,取缔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保留合理合法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范围,逐步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其他工资性收入等劳动报酬全部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统计在职工工资总额中。

二、促进工资收入货币化。

在劳动报酬工资化的基础上,配合当前住房制度和储蓄实名制度等项改革,加大工资改革力度,调整工资结构,把诸如住房等实物收入货币化,变发实物为发货币,逐步取消实物收入。

三、加强工资统计工作,提高工资统计数据的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资分配制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过去的工资统计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是统计指标的不适应;二是统计方法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工资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当前作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资统计工作必须得到切实加强,一是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修改调整工资统计指标;二是要改进工资统计方法,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样调查。

一句话,千方百计提高工资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基本一致,统计社会平均工资与实际社会平均工资基本一致。

四、严格养老保险费的申报制度。

目前的申报制度,由企业自行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这里有不少漏洞,容易滋生腐败,人为缩减养老保险费基,必须加以改进。

一种可操作的办法是,借助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参保企业养老保险费的申报。

参保企业申报养老保险费,必须出具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开出的上一年度有关工资总额的财务报告或审计报告。

大中型企业一年一审,小型企业两年或三年一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此征收参保企业的养老保险费。

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工资总额审计资格由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认定,实现年检制,并随机抽查,不合格或循私舞弊者取消其资格。

从而从根本上防止缴费工资总额的人为缩水现象。

五、在缴费工资总额与劳动报酬基本一致基础上,适当调低费率。

太高的费率,既对经济发展不利,又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一方面,高费率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活力,阻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高费率加大了企业逃费的动机,导致收缴难、扩面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