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样题).doc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遥感图像2、K-T变换3、DMC4、图像锐化5、光谱测量6、多时相分析7、大气纠正8、辐射传输方程二、简述题(共50分)1、简述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
(10分)2、简述均值平滑与中值滤波的区别。
(10分)3、E0S-M0DIS数据已在农作物监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请简要论述其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优势。
(15分)4、试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o (15分)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阐述数据共享存在的技术与非技术问题。
2、在目前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你将如何选择适半的分类方法,完成遥感图像数据的分类处理,并就你的选择的方法,说明其特点及分类步骤。
3、完成下表的填空,并简述时间分辨率在遥感应用研究中的意义。
4、根据目前遥感的一些重大研究课题或主要研究内容,简述遥感地学分析或遥感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并根据你的见解给出一些评价。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湖泊深度一容积曲线2、内重力波3、温跃层4、换水周期5、单位过程线6、蓄满产流7、河流比降8、堰塞湖二、简述题(共50分)1、简述影响湖岸演变的因素。
(10分)2、试述人类活动对湖泊水质方面有何影响?(10分)3、简述流域汇流过程,简要说明描述流域汇流过程有哪些主要处理方法?(15分)4、在温带地区湖泊,当存在热力分层口寸,存在哪些垂直分带、它们的各自定义?(15 分)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污染物,提出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思路?2、根据我国湖泊分布,一般可划分成哪几个主要分区,就1-2个分区说明区内湖泊的主要特点。
3、试述水文全球循环过程及其意义。
4、简述降雨径流水文模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并就一•个水文模型进行应用的适应性分析。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石榴石大多数为均质体,极沙数具异常消光的为非均质体。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多中心投影 本题答案: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 本题解析: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方式 3、名词解释 图像平滑 本题答案: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 本题解析: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4、填空题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 )、( )、( );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 )、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 )和主动遥感。
本题答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 本题解析: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5、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本题解析: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6、填空题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和()。
本题答案: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本题解析: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的融合;基于决策(decision)级的融合7、填空题彩色三要素分别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CAS(4月5日).pdf

学海无涯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样题
科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数据挖掘
3、数字地球
4、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栅格数据常用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2、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3、简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地图投影类型及其特征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论述题(共80分)
1、如果分析某一区域内任一点的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关系并计算该区域年平均气
温等值线。
你需要哪些数据准备和处理工作?具体的实现过程是什么?(30
分)
2、给定某一区域1:10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共分为三类:耕
地、居民地和其它用地。
现请你将该数据转换为1KM * 1KM大小的网格数据,
请给出主要的实现步骤。
每个网格内可能包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你如何
在网格数据中尽量保存这些信息?(30分)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0分)。
遥感原理的历年真题(03—09)解答共64页文档

遥感原理的历年真题(03—09)解答2019年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初试题一、名词解释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EEρλλλρ=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
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根据斯忒藩- 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热力学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
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1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
3、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30 ~ 1.15mμ大气窗口: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其中 0.3~0.4mμ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0.4~0.7mμ可见光窗口,透射率约为95%0.7~1.10mμ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2)1.3~2.5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1.3~1.9mμ窗口,透射率为60%-95 %1.55~1.75mμ透射率高2.0~2.5mμ窗口,透射率为80%(3)3.5~5.0mμ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4)8~14mμ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5)1.0mm~1m微波窗口,透射率为35%~100%4、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地球对太阳的进动一年为360°。
因此平均每天的进动角为0.9856°。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843遥感概论考研(历年真题+答案+梅安新、赵英时笔记)复试分数线

考试范围解析:
考察大家对遥感的基本概念和了解,难度一般。
开篇就说要着重考察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 掌握以及对遥感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三块,分别是遥感基本概念 和原理;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概念、原理;遥感应用的基本分析能力。这几个方面, 都 强调的是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题目不会太难。 ……………… ⑤遥感的应用 包括遥感地学应用的一般工作流程,以及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植被遥感、水体遥感、 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 植被遥感、水体遥感、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也就是概念,原理,流程,这些在资料里 面都有涉及;二是要举出代表性例子,书上例子均可。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一要知道大气对电磁波辐射都有哪些影响?一是散射,二 是吸收,三是透射。大气的这些特性都取决于电磁波的特性、大气成分和环境的变化。二要 知道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范围,那就是 0.38-2.5um。 参考答案: 大气对透过的电磁波会产生吸收、散射和透射的特性。当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面,必然与大 气有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能量不断减弱。主要有几个方面:大约 30%会被云层和其他大气成 分反射回宇宙空间;17%会被大气吸收;22%会被大气散射;仅有 30%会辐射到地面。 大气吸收方面: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水汽。在可见光区, 大 气的吸收很少,可以忽略;在红外区,主要是水汽的吸收,可以吸收大约 20%太阳能量,主 要在 1.4 和 1.9um 处………… 大气散射方面:大气散射是电磁辐射能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 而 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其散射强度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微粒含量、辐射波长和能量传播穿过 大气的厚度,分为瑞利散………… 大气反射方面:由于遥感成像一般都会选择晴朗无云天气,所以大气反射应先排除。 所以, 太阳辐射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散射造成的, 散射衰减的类型与强弱主要和波长密切 相关。而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主要就是瑞利散射。所以在此波段的大气校正主要考虑因 素应是空气中的气溶胶或大气分子,一般………… 三、论述题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 中的注意事项。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关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也是遥感的主要应用之一,相关 书籍对流程这块都有详细说明。 比例尺方面, 由于已经确定为城市, 影像可选取 TM、 SPOT、 HJ-1 号、ZY-3 等,细节方面考虑使用 IKONOS 影像补充。另外要注意多云多雨这个条件。 一、基本工作流程 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各种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人为和天然状况) ,一般指地球表面的社 会利用状态,如工业用地、住宅地、商业用地等。土地利用仅反映土地实际用途,而不表示 它的潜在用途和适用性。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摸清土地数量及分布状况, 是遥感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即为: 遥感图像的选取---图像的分析---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与制图---面积量算---精度分析。 二、具体步骤 1、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目前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的遥感数据主要有 NOAA/AVHRR 数据和 Landsat/TM 数 据,还有 SPOT 数据。NOAA 是美国发射的气象观测卫星,其 AVHRR 数据时间分辨率高,有利 于捕捉地面快速动态变化信息,但空间分辨率低(1.lkm)太低,适于全球、大洲、区域等 大尺度的环境资源研究。 Landsat/TM 数据。 TM 有七个波段, 地面分辨率为 30m(TM6 为 120m) TM 数据光谱分辨率较高,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多种组合处理和专题信 息提取, 适于做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研究。 最终本项目选择了 TM 和 SPOT 数据。 理由如下: (1)对于城市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SPOT 10 米分辨率、环境系列卫星 15 米的分辨 率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 5、人工目视解译 (1)解译标志的建立 首先, 根据区域特点, 确定以国家一、 二级分类系统为基础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现代遥感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现代遥感理论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获取红外波段的影像?A. 多光谱传感器B. 雷达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紫外传感器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遥感数据B. 微波遥感数据C. 声波遥感数据D. 热红外遥感数据3.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以下哪种问题?A. 光谱失真B. 空间失真C. 时间失真D. 辐射失真4.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通常是指:A. 时间分辨率B. 空间分辨率C. 光谱分辨率D. 辐射分辨率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方法?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光谱增强D. 特征提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7. 描述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过程及其目的。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8. 假设你有一个遥感影像,其空间分辨率为10米,计算该影像覆盖的地表面积,如果该影像的覆盖范围是100公里×100公里。
9. 给定一个遥感影像的光谱反射率数据,如何计算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请列出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0.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11. 描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2. 给出一个具体的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其技术流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的应用价值。
注意事项:-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 保持答题纸的整洁,字迹清晰。
祝考试顺利!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试卷,实际的考研真题试卷会根据具体的课程大纲和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
遥感技术在遥感法制与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10.遥感法制与政策研究不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说明这些应用如何有助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实例,阐述遥感技术是如何帮助监测环境变化和预警自然灾害的。
17.以下哪些是遥感数据的标准格式?()
A. GeoTIFF
B. HDF
C. JPEG
D. CAD
18.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A.绿地面积统计
B.植被覆盖度分析
C.绿地规划布局
D.植物病虫害监测
19.以下哪些是遥感卫星的主要类型?()
A.光学卫星
B.雷达卫星
C.热红外卫星
D.通信卫星
20.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A.气温监测
B.冰川变化监测
C.森林碳汇估算
D.气象灾害预警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____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2.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__________和光谱分辨率。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哪些?()
A.环境保护
B.农业监测
C.城市规划
D.医疗诊断
2.遥感法制与政策研究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
A.遥感管理条例
B.民用遥感卫星发射许可办法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测考试题.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测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特征空间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有什么好处?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遥感影像上岩层产状参数(包括倾向和倾角)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低通滤波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 INSAR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02、N2等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无选择性散射本题答案:8、名词解释接收通道本题答案:9、填空题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和()等三大系统构成。
本题答案:10、名词解释多项式纠正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监督法分类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伪距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红外扫描仪本题答案:14、问答题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本题答案:15、问答题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本题答案:16、名词解释景物特征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本题答案:18、问答题试简要阐述遥感影像上背斜和向斜的解译标志及其特征。
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卫星姿态角本题答案:20、名词解释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本题答案:21、问答题主要图像融合方法有哪些?本题答案:22、名词解释LandSat本题答案:2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24、填空题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和()。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整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 光学遥感(P67)遥感可以根据探测能量的波长和探测方式、应用目的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0.38~3.0μm)、热红外遥感(3.0~15μm)、微波遥感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前两者可统称为光学遥感,属于被动遥感。
2. 地物波谱(P50)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是随波长而变化的。
因此人们往往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简称地物波谱。
3. 遥感定标(P45)定标(校准)是将遥感器所得的测量值变换为绝对亮度或变换为与地表反射率、表面温度等物理量有关的相对值的处理过程。
或者说,遥感器定标就是建立遥感器每个探测器输出值与该探测器对应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它是遥感定量化的前提。
4. 植被指数(P372)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5. 监督分类(P194)监督分类,又称训练分类法,即用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别其他未知类别像元的过程。
6. 混合像元(P328)若像元包含不止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则称为混合像元,它记录的是所对应的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7. 图像增强(P183)图像增强和变换则是为了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分析者能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从图像中提取更有用的定量化信息。
8. 辐射分辨率(P44)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
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
9. 透视收缩(P152)由于雷达按时间序列记录回波信号,因而入射角与地面坡角的不同组合,使其出现程度不同的透视收缩现象。
即雷达图像上的地面斜坡被明显缩短的现象。
“收缩”意味着回波能量相对集中,回波信号更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

200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RS)一、名词解释(2*5 10分)1.波谱反射率2.地面反照率3.辐射能量4.合成孔径雷达5.水色遥感二、简述题(6*5 30分)1.中巴资源卫星光谱成像特征2.影像数据几何纠正方法3.小卫星遥感系统4.植被指数计算方法5.激光雷达成像原理三、论述题(20*3 60分)1.影像分割基本原理及方法2.高空间分辨率处理分析及其趋势3.结合您专业,浅谈多源遥感数据心综合处理和分析北京大学1998——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选择性辐射体2.电磁波谱3.漫反射4.大气窗口5.中心投影6.真彩色合成7.数字地形模型8.静止卫星9.瞬时视场角10.亮度湿度二、问答题:(共60分)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共10分)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共10分)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共10分)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共15分)5.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共15分)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1.波粒二象性2.辐射亮度3.普朗克热辐射定律4.像点位移5.合成孔径雷达6.后向散射7.太阳同步回归轨道8.大气校正9.植被指数10.遥感信息模型11.灰度波谱12.独立变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2.推帚扫描(CCD)与光机扫描有何异同?3.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三、论述题(其中2、3两题任选一题)(34分)1.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16分)2.遥感图象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
遥感试题及答案.pdf

( 1 分)
由于地表目标反射是各向异性的,从遥感器观测方向的地物目标反射出来的辐射能量,经大气 散射和吸收后,进入遥感器市场中含有目标信息。 ( 1 分)
从太阳发射出的能量,有一部分未到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和吸收,其中一部分散射能量也进
入到遥感器视场。但这一部分能量中却不含任何目标信息。
(1 分)
此外,由于周围环境的存在,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波被反射后,有一部分经大气散射进入遥 感器视场内; ( 1 分)
9.图像辐射校正可以用于以下图像误差和偏差校正,除了
c
。
a) 图像中心色调过亮
b) 图像上灰度失真疵点,
c) 图像中图形梯形变化,
d) 图像上有条状干扰
10. NDVI= (Ch2 - Ch1)/(Ch2 + Ch1)
指的是 d
。
a) 比值植被指数,
b) 差值植被指数,
c) 差比值植被指数,
d)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9. 在几何纠正过程中,需要控制点建立新旧图像的函数变换关系,增加控制点的数目
可以提高校正的精度,当控制点的数目多于系数时,可以用
最小二乘法 方法通过对控制点数据
进行曲面拟合来求系数。
10. SPOT 卫星的传感器可以倾斜观测,使其重复观测能力由
26 天提高到 1~5 天。
11. 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
(1) 增 加了 PAN(全色)波段,分辨率为 15M,因而是数据速率增加; ( 1 分)
(2) 采取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 6 分辨率提高到 60M,也增加了数据率; ( 1 分)
(3) 改 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 了很大改进。 3
5%,其精度比提高( 1 分)倍,辐射校正有
遥感应用研究所XXXX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辐射出射度2.信噪比3.极化雷达4.数字地形模型5.叶面积指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一个光子的能量频率为3.75*1014赫兹(Hz),则该光子的能量为焦耳,其对应的波长为微米,波数为厘米-1。
(普朗克常数为 6.626*10-34焦耳秒,光速为3*108米/秒)2. 已知标准漫反射板在某一波长的反射率为50%,在相同的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分别测量目标和反射板在相同波长处的辐射亮度,得到观测仪器的读数分别为800和2500,则在该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目标的双向反射率因子BRF为,双向反射率BRDF为。
3.在地球大气层顶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为1380瓦/米2,地球大气层顶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1.5*1011米,则太阳的总辐射功率为:瓦。
4. 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和。
5.请列出2个你熟悉的植被指数和。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决定大气散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a) 大气粒子的成分; (b) 大气粒子的大小; (c) 大气粒子的含量; (d) 波长; (e)观测仪器2.属于遥感传感器的包括:(a) TM; (b) NOAA; (c) SIR-C; (d) MODIS; (e) SPOT; (f) A VHRR3.下面关于植被光谱特征的描述是正确的包括:(a) 0.45微米和0.67微米波段为叶绿素吸收谷;(b) 0.54微米为胡萝卜素的吸收谷;(c) 0.74-1.3微米波段为木质素的吸收谷;(d) 1.4微米,1.9微米,2.7微米波段为水吸收谷。
4.热红外遥感的大气窗口主要包括:(a)0.4-0.7微米;(b)1-2微米;(c)3-5微米;(d)6-7微米;(e)8-14微米;(f) 15-17微米5.颜色的属性包括:(a)明度;(b)波长;(c)色调;(d)饱和度;(e)频率6.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a)空间属性;(b)相位属性;(c)专题属性;(d)偏振属性;(e)时间属性7.土地覆盖分类中的主要问题有:(a)同物异谱;(b)同物同谱;(c)同谱异物;(d)异谱异物8.海洋水色遥感包括以下方面的应用(a) 通过叶绿素吸收波段测定浮游生物分布;(b) 利用海水浑浊度遥感海洋悬浮沉积物含量;(c) 通过遥感黄色物质含量测定海水盐度(d) 通过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研究海洋生物过程和海洋生态系统;(e) 通过海洋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反演海面温度9. 海洋雷达散射计主要根据风生成的浪和粗糙海面对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来估算海面风场——风速与风向。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试卷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11-17 新浪ViVi Yahoo书签和讯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 Google书签搜狐网摘365Key网摘天极网摘我摘POCO网摘博采网摘天天收藏igooi网摘收藏到QQ书签考研故事考研经验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资讯中国科学遥感应用究所XXXX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卷(3页)科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判断题答在试卷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答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信息网格3、空间数据挖掘4、数据互操作性5、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7、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三题,每题10分,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两题,45分)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20分)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信息网格3、空间数据挖掘4、数据互操作性5、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8、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20分)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填空题1.数据建模的三个步骤:2.空间分析的三种类型:3.矢量对象按其维数分为五类:分别判断集中对象是人为、还是自然空间对象。
4.GIS的硬件的四个组成部分5.地图投影按几何畸变分为三种类型:高斯投影为哪种投影。
6.数据库的类型填空题就记得这么多了。
二、简答题1.简述地理信息的组成部分。
2.元数据的概念和作用。
3.关于空间分析三、论述题1、为测定区域的水土分布情况,在区域内布设100个观测点,问如何布设?如何根据这100个观测值,分析区域的水土分布情况。
(大意就是这样)2、给出遥感数据的行程编码,你能将数据还原为原来的形式。
并转换为二维的Morton码,然后求第5行第6列的Morton码是多少?3、数据质量的各个要素和内容?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4' X 5)1、虚拟现实2、空间信息网格3、空间信息挖掘4、数据互操作性5、空间索引二、填空(大概意思,不全,少4空,望补充!顺序不对)(每空2分,答错倒扣1分)1、数据建模三步骤()()()2、空间分析三层次()()()3、地图投影按畸变情况分三种类型()()()。
高斯投影为()投影。
面积大,畸变()4、常用数据库模型有()()()5、三类空间关系()()()6、完全栅格图形常用编码方式()()()7、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8、9、忘记了。
(少4空)三、简答(10' X 5)1、地理信息的组成部分2、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主要步骤3、元数据的概念及作用(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这个吧)4、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和内容5、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四、论述(30')结合你的知识,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和前景,试举例说明技术步骤。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7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20PTS)1、空间信息网格2、空间关系3、空间数据质量4、空间索引5、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二、填空:(50PTS 每空2分,答错扣一分)1、空间分析三层次2、地图投影三类型、及适用情况(大面积点分布、大面积区域制图),高斯投影类型、特点(中央经线与纬线)3、矢量数据三种存储结构及那种具有真正GIS功能4、地理建摸三步骤5、空间信息三种查询方式6、空间实体的三种信息7、GIS萌芽年代,第一个运行型GIS系统出现的国家三、简答:(50PTS)1、遥感影像的常用组织和存储方式2、地理数据库特点3、数据质量控制常用方法4、空间信息分类中的数学方法5、GIS开发步骤四、论述:(30PTS)GIS在《十一五规划》四类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前景,并举例说明技术流程。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某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遥感概论》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 地物反射波(光)谱2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3 基尔霍夫定律4 瑞利散射5 大气窗口6 分辨率7 辐射亮度8 维恩位移定律9 高光谱10 小波分析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12分)2. 比较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
(12分)3. 利用雷达探测地物的机理及其优势。
(12分)4. 光机扫描成像与CCD成像的比较。
(12分)5. 晴空时大气对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的影响有何特点?(12分)三、论述题(30分)我国“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星”及“风云一号D 星”携带的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 有10个通道,各通道波长如下表。
请谈谈这些探测波段在陆地地表遥感中的用途。
(30分)表1:风云1-C、D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各个波段的波长范围通道号波长(微米)备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信息网格3、空间数据挖掘4、数据互操作性5、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8、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20分)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填空题1.数据建模的三个步骤:2.空间分析的三种类型:3.矢量对象按其维数分为五类:分别判断集中对象是人为、还是自然空间对象。
4.GIS的硬件的四个组成部分5.地图投影按几何畸变分为三种类型:高斯投影为哪种投影。
6.数据库的类型填空题就记得这么多了。
二、简答题1.简述地理信息的组成部分。
2.元数据的概念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