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 (一)生殖习性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 轮虫生活史分为:

* 单性生殖阶段

* 两性生殖阶段

* 休眠阶段。

3、生活史

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 3、盐度的突然改变或盐度过低:

* 4、饵料的形式和数量的改变:

(二)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

* 1、温度:

* 5 ℃:生活最低温度,5 ℃时,轮虫停止活动和繁殖。

* 10 ℃:繁殖最低温度。

* 25-35 ℃:是轮虫繁殖的最适温度。

* 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虽然40 ℃能繁殖,但培养到第六天时就出现大量死亡。

2、盐度

* 王堉:范围:2-50

* 最适10-30,尤以15-25为宜。

* Hoff and snell:1-60

* 最适:10-20。

* 一般认为轮虫的最适盐度为10-25.

* 轮虫对盐度突变的耐受能力较差,当盐度由3.8,增加到18以上时,轮虫一天后全部死亡。* 将盐度在30下进行培养的轮虫,再短时间内分别向低盐和高盐下进行过渡。结果过渡至淡水没有出现大量死亡,而过渡到盐度为50的咸水中,则短期出现休克,进而死亡(郑严,1997)。* 轮虫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高盐至低盐>低盐至高盐

* 轮虫通过渗透调节作用能在很大范围内维持体液与水环境的盐浓度的一致,因而逐步适应盐度范围,如经驯化盐度范围可达(1-97)。

3、氨氮(NH3-N)

* 高浓度氨氮对轮虫生长和繁殖有不利影响。

* 当氨氮浓度从0.5mg/L升至3.6mg/L时,轮虫密度从100个/ml降至10个/ml。

* 氨氮达17.5mg/L时,24h后轮虫半数死亡。

* 氨氮在2.4mg/L以下时,对轮虫繁殖基本无影响。

* 建议浓度不超过1mg/L为宜。

4、pH

* Hoff and snell 1989:pH7.5-8.5.

* 何种森:pH7.5-8.0

* 吉川等1973:pH7.0-7.5

* 平山等1972:pH8.0

* 普遍认为轮虫适宜pH为7.5-8.5.

* 存在如此大差异的原因为pH对轮虫的影响是间接的,另外实验对象由于选择轮虫种类也会存在差异。

* pH下降:意味水体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溶解氧饱和含量降低。

* pH上升:水体毒氨的含量增加。

* 调节方法:

* 偏酸:小苏打,适当通气;偏碱:冰醋酸。

5、溶解氧

可致死轮虫溶解氧界限为0.38mg/L。

6、光照

* 2000lx左右即可,可连续光照,也可采用间歇光照(光:暗时间比为:18:6。

* 也可借助自然光,方法同单胞藻。

7、激素

* 生长激素(GH,剂量0.025国际单位/ml),α-氨基激素(50mg/L)对种群增加和繁殖有促进作用。

二、轮虫培养的基本过程

* (一)轮虫种的准备

* 1、天然水体采集

*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当水温高于15℃时,在海边高潮区的小水洼,水塘和河流入海口等水域中,常有轮虫繁殖。

* 用孔径为50-100um的浮游生物手抄网,在水面上来回捞取几次,然后迎光观察网底的采集瓶,并用手掌在瓶前侧略遮光,若发现水样中许多微小的白点,且这种白点可缓慢上下游动,则可能是轮虫或其他浮游动物。

* 将水样带回实验室镜检,若确定是轮虫,将其一一吸出,放入盛有少量消毒海水的培养皿中。

* 2、使用休眠卵

(二)室内保种与种级扩大

* 若准备进行生产性轮虫培养时,则要在保种的基础上进行种级扩大培养,以满足大量接种的需要。

* 首先将一批保种瓶的密度较高的轮虫,全部接入5-10倍于保种水体的藻液中,待水色变化后(变清),将轮虫转入已备好藻液的更大容器中继续培养。

* 如此逐渐扩大,直至满足大量接种的需要量。

* 种的密度不可过低,应保持在100个/ml。

(三)培养容器消毒

同光合细菌。

(四)大量培养的接种启动:

* 在鱼、虾、蟹育苗期到来时,轮虫培养应提前2个月左右(包括种级扩大时间)。

* 1、接种时间(不包括种级扩大)

* 在水温20℃以上时,接种日可比种苗对轮虫需用日提前2-3周即可。

* 而在水温偏低(15℃以下时)或室外非控温条件下培养时,接种日应提前4-5周。

2、接种量

* 若水温适宜,接种量不宜过大,否则轮虫繁殖过多不易控制。

* 一次性培养,单胞藻为饵接种量在0.1-0.5个/ml即可,但如采用面包酵母为饵密度应在14-70个/ml。

* 水温也会影响轮虫的接种量,水温偏低接种量大,当水温在20度以下,同为一次性培养,采用单胞藻为饵,接种量需提高的10个/ml。

3、接种时间与接种量密切相关

* 种级扩大后所获得的轮虫种可以保证足够大的接种量(如20-30个/ml),那么接种时间可以更准确一些;相反应提前一些。

* 如15-20℃,每100ml接种1个轮虫的接种量,达到150个每ml的时间大约是15-20天。(五)培养中饵料的控制

* 1、最适于繁殖的集中微藻的密度范围(个/ml)

* 亚心形扁藻:2.5×104~5.0×104

* 新月菱形藻:5.0×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