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第一讲:序与跋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概括地说明了《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等问题。
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他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的研究方法,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而是必须用抽象力。
在《第二版跋》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论》中使用的唯物辩证方法,说明了他的辩证方法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方法的根本区别,他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他指出了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他还论述了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关系。
马克思说明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是有强烈的阶级性的。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第二版跋》中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只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阶级斗争还不发达的时期,才有一定的科学性。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曾天真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因此达到了资产阶级眼界内的最高成就。
但自从1830年以后,资产阶级在法国和英国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这就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于是,公正无私的科学研究就被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代替了。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成、恩格斯花费大量心血整理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写作背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在英、法等国占据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集中表现为1825年开始并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给工人阶级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
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用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而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能把工人运动引向邪路。
马克思正是适应这种历史的需要而开始研究经济问题。
推动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因是德国莱茵省议会关于经济问题的争论。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的是法律。
1842年至1843年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就推动他的研究由纯政治或哲学转向经济问题。
1847年8月,出版了《哲学的贫困》,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作了新的说明。
此后又出版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1857-1858年,写了《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即《资本论》第一稿。
1861-1863年,又写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
1864-1865年,又重新写了《资本论》第三稿。
在此基础上,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亲自校订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包括马克思写的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法文版序言;恩格斯写的第三版序言、英文版序言、第四版序言,正文七篇共二十五章。
《资本论》第一卷共七篇,阐述了三大学说:一是劳动价值学说,主要是第一篇的内容;二是剩余价值学说,主要是第二至第六篇的内容;三是资本积累学说,主要是第七篇的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资本的生产过程张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第一篇商品和货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真正基础。
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关于“市场经济一般”的基础性解释。
按比例分配总劳动、节约劳动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价值和价值规律。
1.方法与结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数量方法。
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价值实体、价值量、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价值本质。
劳动价值论贯穿于整个《资本论》,第1卷第1篇是狭义劳动价值论。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将劳动价值的内容概括为价值本质规定及其规律和价值表现及其规律两个层次。
因此,劳动价值论内含着价格理论和市场机制理论。
3.除《资本论》第1卷第1篇,《资本论》第1卷第5篇,《资本论》第3卷第1—2篇、第6篇在更具体的层次展开劳动价值论。
第一章商品第1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方法:从分析到综合1.分析的起点:商品为什么从商品分析开始?作为开篇的商品的性质。
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财富的一般形式和细胞形式,因此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2.使用价值及其特点(P47——48)①使用价值:商品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这种需要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物可以作为消费资料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间接满足人的需要。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使用价值的质是指使物有用的各种属性,使用价值的量是指作为有用物的量。
对物的有用性的认识和量的社会尺度的确立都是历史的成果。
使用价值的5个特点:物的有用性离不开商品体,因此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人们为了取得它的有用性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无关;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一定的量为前提;使用价值只是在消费中才得到实现;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
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它同时又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 第一卷 第一篇
因此,一个商品如果把使用价值抽取,那就只剩下凝结在它里面的相同的人类劳动,那就是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是人类劳动和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根据上述分析,马克思得出结论说:“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
本片共分3章,第一章商品,第二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和商品疏通。在第一章里是对单个商品的分析,即“解剖”。不过这里不是用手术刀,而是运用思维抽象力。通过分析发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统一体,由于价值是这个矛盾统一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马克思主要是对价值本身进行考察,揭示了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以及价值的形式和价值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性质。
第一卷 资本的生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目录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他的经济运动规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有简单上升到复杂,因为具体的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种规定的统一题,不是凭借表面的观察就能认识的,只有先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组成它的尽可能简单的要素,并对这些要素一一加以研究,找到他的内在联系,发现这些要素的共同基础,然后再从这个共同基础出发,逐步进行综合上升到它的具体总体。
“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remium Design
Design Inspiration
TEXT HERE
马克思就是这样从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价值实体由此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质的规定。明确价值的质,价值的量的决定也就明确了。既然价值实体是相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这就确定了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的特殊的劳动耗费决定。而是只能由平均的或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一、对《资本论》的概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直至他1883年逝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资本论》这一宏篇巨著。
从1843年开始到1857年的15年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做了研究准备。
首先,他系统地研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以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著作,同时还阅读了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其次,马克思还细致地研究了大量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深入剖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典型地点英国的现状。
此外,马克思所写的其他一系列著作,如《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等,也对《资本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从1863年8月年底,马克思开始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
在写作手稿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计划,即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卷理论史。
马克思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此后,马克思继续为《资本论》第1卷的修订和翻译花费艰巨的劳动。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为《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创作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1865年至1880年间,马克思写了关于《资本论》第2卷的8个手稿,这些手稿成为恩格斯后来编辑《资本论》第2卷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还对《资本论》第3卷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问题作了专门研究。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
《资本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三大高峰之一,也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第一卷第一篇主要介绍了资本的概念、资本的构成以及资本的发生机制。
1、资本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具有不断产生物品和服务的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2、资本的构成:马克思指出资本由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组成,其中生产资本包括机器、建筑物、土地和资本,而商品资本则包括原材料、可销售的物品和商品库存。
3、资本的发生机制: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发生是由价值转换机制而实现的,即资本的发生是由价值转化的过程,其中价值的转移是指将原材料、能力和劳动等表示价值的财物转化为能够获得收益的商品资本,从而产生资本增值。
《资本论》导读第一篇
• 各种使用价值能按一定的比例交换, 说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东西。它们都是 劳动产品,都包含着人类劳动。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交换价值的内容是价值,即抽象人类劳动的 凝结。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才是交
•
第三,《资本论》第一卷还揭示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阐述了资本主义
产生、发展及其被代替的规律。
• 第一篇 商品与货币
• 本篇分三章,第一章 商品,第二章交 换过程,第三章货币和商品流通。
• 这里的商品是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元素的 形式,即撇开了资本的特性后的抽象的、 简单的、一般的商品。
• 第一篇分析的是商品和货币。讲的是价 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的关系。中心是论述劳 动价值论学说。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政治 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剩余价值理论是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理论 又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量)
•
这里马克思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之一——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
(1) 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第47页一
段话)
•
首先,《资本论》的论述是从商品开始,这种思维逻
辑的进程正是客观历史的反映。
•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生产商品而剥削劳动
者的方式。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是通过占有奴隶全部生产
间来计量。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
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52页)。解释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商品生产的价值规
律从商品交换的领域来说,按照凝结在商品中等
资本论导读(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导读《资本论》是一部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的著作。
1867年马克思整理出版了第一卷。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留的手稿,1885年出版了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列宁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人的著作。
节选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一、写作背景(一)历史背景《资本论》是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它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充分展开的情况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国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产业革命。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两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斗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革命斗争需要理论的指导。
《资本论》是经验的总结,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创立工人协会,参加国际工人运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凝结在该书中。
《资本论》是理论斗争的结果,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斗争中产生的。
(二)《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1.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是学法律的,但对哲学和历史感兴趣。
在实际生活和斗争中提出大量经济问题。
如1842—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遇到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分析的讨论,农民问题,自由贸易,保护关税等问题的辩论等,促使他研究政治经济学。
2.写作过程从1843年底到1883年3月,40年时间研究和写作,分三个阶段:收集材料,写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和手稿。
1843年10月—1858年5月,时断时续,笔记和手稿包括三个部分,1843—1847年读书笔记;1850—1851年读书笔记;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资本论》是由马克思及其同事费希特(FriedrichEngels)在1867年共同撰写的一部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演变及其特征。
第一卷第一篇(The Commodity)是资本论一书的开篇,其目的在于深刻剖析商品,检验商品经济学家常规假设之下,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形成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以马克思所倡导的唯物史观为基础,结合其产出、交换和消费三个基本要素,来分析商品的三重角色:商品、货币、资本。
首先,对商品的共同特征进行研究,即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它的交换价格来衡量,由此引出价值的唯物论证明及其特征。
接着,深入剖析了商品、货币、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价值关系而形成一个更大的社会经济系统。
最后,提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资本主义与它的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等概念,扩展了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前景,从而为第二卷第一篇的主题资本的概念作好准备。
在第一卷第一篇中,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了资本主义经济起源及其发展的科学解释。
他以商品价值论和价值关系两个概念为基础,剖析了商品在价值关系下的实质和关系,检验了资本主义经济起源的必然性,指出了资本主义本质上的矛盾性和生产方式的演变趋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清晰的理论框架。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以深刻的视角,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必然性,以及其发展趋势、问题及其内在联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资本论》也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其精辟的论证、强烈的激情、极具启发性的结论,至今仍是经济学界备受推崇的文章。
就其为经济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仍然是极具重要性的。
综上所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是一部极具重要性的文章,其目的在于分析商品的价值及其价值关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发展提出了最终的理论框架,是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文章之一。
资本论导读-导论
2023/3/13
导论
3
一、《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尖锐化,1825年英 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工人阶级发展成 为争取社会解放的积极的政治力量,19世纪40年代欧 洲出现三大工人运动。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 性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2023/3/13
导论
5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
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写作历时 40年,几乎倾注了马克思毕生精力。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马克思一直 进行后续创造。但直到逝世,也没有能按计划继续出 版。后来恩格斯花了近10年时间整理马克思的遗稿, 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023/3/13
《资本论》导读
导论
第一节《资本论》写作简史
一、《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理论背景
1.历史条件:《资本论》的产生与16—19 世纪西 欧国家的社会条件变化,以及反映这种变化各种社会 理论和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大工 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欧国家成熟 起来。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 也逐步暴露出来。
导论
6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还承担着指 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繁重任务,因而遭到欧洲各国 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常常衣 食无着,债务缠身,还要忍受反复发作的病痛的折磨。
2023/3/13
导论
7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参与《德法年 鉴》的创办和编辑工作,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政治经济 学研究。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一、对《资本论》的概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直至他1883年逝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资本论》这一宏篇巨著。
从1843年开始到1857年的15年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做了研究准备。
首先,他系统地研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以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著作,同时还阅读了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其次,马克思还细致地研究了大量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深入剖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典型地点英国的现状。
此外,马克思所写的其他一系列著作,如《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等,也对《资本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从1863年8月年底,马克思开始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
在写作手稿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计划,即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卷理论史。
马克思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此后,马克思继续为《资本论》第1卷的修订和翻译花费艰巨的劳动。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为《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创作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1865年至1880年间,马克思写了关于《资本论》第2卷的8个手稿,这些手稿成为恩格斯后来编辑《资本论》第2卷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还对《资本论》第3卷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问题作了专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资本论导读)
课程编号: 306020414
英文名称: THE CAPITAL
授课对象: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
开课单位: 商学院
邰丽华教师姓名:
周学时: 4
总学时: 72
学分: 4
课程简介: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主线,逻辑严密、生动科学地论证和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产生、成长、发展直至解决的历史必然性,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决定性力量。
《资本论》不仅从制度层面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还从运行机制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作为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实现方式和运行特点,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其中主要包括狭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的积累理论等。
教材: 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一卷
参考书: 1.资本运行论析——《资本论》与市场经济弓孟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张燕喜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5月版。
教师简历: 自1994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历任:?94年——95年:任助教,主讲政治经济学课程;?95年——2001年:任讲师,从事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两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1年——至今,任副教授,主讲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原理等几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研究生“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部分授课任务;?2003年任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从教以来,共发表教材、合著、论文等多部(篇),累计60余万字。
其中2001年至今,在《当代经济研究》、《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曾作为与会代表参加2002年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六次会议。
财政学
课程编号: 306020173
英文名称: PUBLIC FINANCE
先修课程: 经济学原理
授课对象: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