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选型复习知识点(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层及8层以上为高层)多层与高层体系:混合、框架、剪力墙(框支剪,框架剪,筒体结构)单层大跨度体系:1)平面结构体系:门式钢架、薄腹梁结构、行架结构、拱结构2)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

混合结构:优点1材料易得2多层房屋建造中易达到刚度要求3节省材料。缺点1受层数限制2抗震性差3施工周期长。范围:五层及以下民用建筑。墙体隔声30-60dB

混合结构墙体布置:1横墙承重2纵墙承重3纵横墙承重4内框架承重

混合结构构造要求1注意横墙间距大小,间距小于1.5倍建筑宽度2纵墙尽可能贯通3墙体要适当加设壁柱(1墙厚≤240梁跨≥6m 2承受吊车荷载的墙体或承受风荷载的纵墙)4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砖砌体膨胀系数0.5×10^-5/℃钢筋混凝土为1.0)(裂缝主要有“八字形,水平,包角,垂直裂缝”一般伸缩缝宽20-50,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有保温50m无保温隔热30m)5墙体要设置沉降缝(宽≥50最大120以上)

混合结构楼屋盖有1装配式(实心平板、槽型板用于走道,空心板用于房屋)2现浇式:1整体性,耐久性,抗震性好2灵活性大适应不同荷载和平面形式3耗费木材,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质量不稳定。平面尺寸须是300的模数。

现浇楼盖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l1/l2≤2)占总造价的30-40。经济跨度:单向板2-3m双向板3-5m次梁4-7m主梁5-8m (柱上板带跨中板带)

现浇楼盖传力体系:板-(单向板: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当梁是多跨连续时,且跨度相差不超过0.1时,所受荷载为均匀、三角形、梯形等形式。

现浇楼盖中梁板尺寸:单向板:单跨简支h≥l/30且天面板h≥60连续多跨h≥l/40且楼面板h≥70 双向板:单跨简支h≥l/40,且h≥80,多跨连续时h≥L/50。当为悬臂板时h≥L/12 次梁截面高H=(L/11-L/15)主梁截面H=(L/8-L/112)悬臂梁截面H=(L/6)梁宽皆为B=(H/2-H/3)且悬挑长度不宜超过3m

框架结构:由梁柱刚结而成的空间承重骨架。特点:刚接点保持几何不变形。优点:a强度高b自重轻c整体性和抗震性好d不靠墙承重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缺点:抗侧刚度低,适用20层以下建筑

框架结构类型:梁板式结构(多层和高层),无梁式结构(仓库、冷藏库);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划分: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按承重结构划分:全框架,内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的构件划分:短柱单梁式,长柱单梁式,组合单元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的接头型式:梁与柱的接头:暗牛腿刚接方式、明牛腿刚接方式;柱与柱的接头方式--焊接连接;梁与板的接头方式--叠合梁式

框架的布置:1.主要承重框架横向布置2.主要承重框架纵向布置3.主要承重框架纵横两向布置

柱网尺寸:基本要求:1框架的柱网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2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3要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4柱网尺寸应符合经济原则和尽量符合模数。多层厂房:多用6m的柱距,跨度分内廊式6.0+2.4+6.0等跨式6、7.5、9、12m结构受力合理(均匀、对称、对直、贯通,尽量避免缺梁抽柱)多层民用房屋柱距3.3-6m跨度6-12m 经济考虑不超过9m

无论是工业或民用建筑的柱网布置,当房屋长度较大(55米)时,均需设置伸缩缝,在缝的两侧应各自设置框架

框架横梁截面:梁高h=(1/8~1/12)l梁跨,梁宽b=(1/2~1/3)h梁高,框架柱截面的宽与高≈(1/15~1/20)H层高

控制房屋的侧向变位和层间相对变位的作用:a防止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弯矩的加剧b防止填充墙的装修材料的破坏c避免相邻房屋的相互碰撞d减轻摇晃的感觉。

一般,均布荷载作用情况下,悬臂外伸长度不应大于1/2内跨长度,也不应小于1/4内跨长度,约为1/3内跨长度比较合适。最好是框架两端同时挑出。

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高宽比:5~7,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侧力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时柔性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区框架体系要求:1.结构平面立面布置简单、规则、对齐、对称。2. 尽量避免部分突出及刚度突变3.控制房屋的长宽比L/B不宜超过4.0 4.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应尽可能使房屋的刚度中心与地震力合力作用线接近或重合5.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应使房屋中各部分的刚度均匀,不应过分悬殊6.在烈度较高的抗震设防区、楼、电梯间不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和拐角部位7各层楼板应尽可能设置在同一标高上,尽可能不采用复式框架8.应注意控制房屋侧向变化和层间相对位移并对填充墙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1(纯)剪力墙结构2框支剪力墙结构3框架-剪力墙结构4筒体结构(框筒、绗架筒、束筒、筒中筒)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点: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强度)要求也容易满足,房间内无梁柱外露。缺点: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结构自重往往也较大。适用范围:较小开间的住宅及旅馆建筑,高层建筑。H/B≤6

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范围:15~25层,H/B不宜大于4~5 半柔性结构

筒体结构: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的内部或外部形成封闭的筒体,筒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好像一个竖向悬臂空心柱体,结构空间刚度极大,抗扭性能也剪力墙集中布置不妨碍房屋的使用空间,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适用于各种高层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

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层数:砖混结构5层以下,框架结构—15层以下(最经济为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30层以下(最适宜为11~25层),剪力墙结构--40层以下(最适宜为16~40层),框筒结构—30层以下,筒中筒结构—30层以上的超高层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房屋平立面体型要简单均匀2.剪力墙应合理地,应可能地离开房屋重心3.剪力墙布置要对称,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当不能对称时,也要使刚度中心尽量和质量中心接近,以减少地震力产生的扭矩4.剪力墙应上下层位置对齐,而且宜贯通房屋全高5.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增加剪力墙承担的竖向荷载6.在非地震区,可根据建筑物迎风面大小、风力大小设置剪力墙,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数量可以不同。在地震区,由于两个方向的地震力接近,在纵、横方向上布置的剪力墙数量要尽量接近

全剪体系的剪力墙布置:纵横向剪力墙布置应均衡。横向剪力墙短而数量多,间距一般6~8m。纵向剪力墙一般设2~4道,当形状任意时,在受力复杂处,剪力墙还应加密一些

框-剪体系的剪力墙布置:剪力墙数量以满足位移限制为宜,剪力墙数量约5~12cm/m2建筑面积,剪力墙的布置及间距将剪力墙分散一些,当做成单片墙时,不宜少于3道,最好是做成筒体形状。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现浇楼板,剪力墙间距L<=4B预制楼板,剪力墙间距L<=2.5B

剪力墙的主要构造要求:一、剪力墙的材料: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二、剪力墙的厚度: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时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按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且不应小于140mm。有边框时,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墙体净高的1/30 ,且不应小于120mm;无边框时,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且不应小于140mm。三、剪力墙的配筋:剪力墙厚度<200mm时,可单层配筋。剪力墙厚度>=200mm时,应双层配筋。山墙及相邻第一道内横墙,楼梯间或电梯间墙及内纵墙等都应双层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