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五章
自然地理学_第五章_地貌58精品PPT课件

黄土高坡6
海 南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第五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Aaa
珊
瑚
岸礁 礁
海
岸
堡礁 类
型
环礁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
种类较多。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 也有低矮 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 “胎生”现象。发育成片 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澳洲十二门徒景区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1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
海蚀拱桥1
台湾石门洞
海蚀拱桥2
海蚀拱桥3
海蚀拱桥4
大连 “ 恐龙探海 ”
海滩1
西班牙
海滩2
澳洲
海滩3
韩国釜山
海滩4
夏威夷檀香山
巴
西
里
约
热
内
海滩5
卢
海滩6
广西北海银滩
海滩7三亚)
沙 嘴 前 端
★2000年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约8.5亿吨, 天然气产量约4000亿m3;
★中国相应为石油1000万吨。
2、矿产资源 ★锰结核矿、钛铁砂矿、锆石砂矿;
七、海岸防护
结束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1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2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海岸溶蚀1
海岸溶蚀2
溶 蚀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岸带
海蚀平台 高潮面
三、洋底地貌
浊积扇
洋底
旧金山附近海底地貌
1、大洋中脊
纵贯世界各大洋的 海底山系,其长达 80000km,高出深 海平原2~3km,距 海平面2~3km,宽 约1000km,其中央 裂谷宽几十公里; 由枕状、 深海性拉 斑玄武岩构成。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

硬度(硬)
(软)
体积
增大30%
(2)水解作用
化合物与水反应而成的分解作用。水体进入地表岩石,水中的 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发生交换形成可溶性盐类,即矿物 遇水分解的过程。
例 正长石水解形成高岭土、SiO2溶胶等
2KAlSi3O8+CO2+2H2O
岩石
Al2Si2O5(OH)4+4SiO2+K2CO3
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15o~30o的坡 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蠕动的过程
蠕
动
坡面上的蠕动现象
蠕动形成的鳞片状山坡
第三节 流水地貌
• 一 流水作用
1.地面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
坡面水流——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 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 薄层水流;
2FeS2+15O2+10H2O 4FeO(OH) +8H2SO 4
化学风化取决与温度、湿度和水溶液的pH值。
3.生物在化学风化中的作用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学风化 提供了反应剂;植物根系的分泌与吸 收作用促进矿物分解和元素迁移;生 物残体分解促进化学风化。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 括少量残存液体;
(3)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 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 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 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 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 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
内 蒙 古 高 原(锡林郭勒)
黄土高原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7

交河故城
新疆吐鲁番,2000多年历史
高昌故城
新疆吐鲁番
汉长城的烽火台
南疆-库车克孜尔嘎哈
宁夏腾格里沙漠的农民导游
生态移民
内蒙古
植树种草,甘肃
沙丘固定,北京
沙漠公路
沙漠公路防护1
沙漠公路防护2
敦煌的沙漠绿洲
敦煌中美合作的“拦沙网”
黄土高原
黄土的厚度
黄土的剖面
黄土的结构
午城黄土(早更新世Q1 ) 离石黄土(中更新世Q2 ) 马兰黄土(晚更新世Q3 )
敦煌市西南70km
月牙泉干涸了
1950年代前,月牙泉深12m,水面 20多亩;86年时,深<2m,到了2019 年就只有 0.9m,面积<10亩。泉中独 有的珍稀植物七星草已基本灭绝 (此 草可治难产,月牙泉因此又称药泉)。
2019年后,甘肃投资3700多万元, 以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的综合人工回 灌渗水治理方法,为月牙泉“输液”, 每年灌水500万立方米。
北 美
澳大利亚
澳洲沙尘暴
伊拉克的沙尘暴
甘肃酒泉的沙尘暴
阳关的沙尘暴
甘肃武威
西安
北京遭沙尘暴袭击
滥垦草原
过度垦耕,青海湖
过度放牧,青海湖
沙丘直逼青海湖
沙漠牧羊
饥饿的羊
羊穿衣服
羊没有穿衣服
骆驼瘦死
被沙丘包围的村庄
黄沙湮没了绿洲
春风不度玉门关
敦煌市西北102km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土的直立性1
黄土的直立性2
黄土的侵蚀与潜蚀1
黄土的侵蚀与潜蚀2
黄土的侵蚀与潜蚀3
黄土的侵蚀与潜蚀4
天生桥
黄河水1
黄河水2
黄河水3
《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风化壳、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河流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侵蚀基准面、三角洲、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峰丛、峰林、冰碛、角峰、槽谷、冰碛丘陵、终碛堤、冰缘地貌、风蚀残丘、雅丹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断块山、正地形、负地形、河床、河漫滩、分水岭、荒漠、荒漠化、断层海岸、台地、海蚀崖、海蚀台、水下沙堤、黄土、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谷地貌、溯源侵蚀、平衡剖面、河漫滩、牛扼湖、离堆山、河流劫夺、喀斯特地貌二、填空1、完整风化壳自下而上分为()、()、()、()、()五层2、崩落形成两种地貌即()和()。
3、滑坡形成的地貌有滑坡裂缝、()、()和洼地。
4、以河谷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将河谷分为()、()和逆向河等。
5、岩溶地貌发育在()岩石中,形成条件中所需的二氧化碳必须具有()。
6、构造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第二级为();第三级()。
7、在地质构造上,汾渭盆地为()盆地,西安骊山为()构造,秦岭为()山地,造成秦岭在构造地貌上具有()的特点。
8、在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具有同一个基座但峰顶分离的山峰称(),它继续发展形成(),最后发育成()。
9、在溶洞中,自洞顶向下增长的是(),向上增长的是(),二者若相接则称()。
10、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11、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和大陆基。
12、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3、搬运方式有四种:()、()、()和真溶液搬运14、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可形成(),最终使得山脊形状锋锐,称为()。
15、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在河谷中阶地有三种:()、()、和()。
16、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17、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和()。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第五章: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坡面重力地貌: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在其他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滑动和崩塌,而形成滑坡和倒石碓地貌。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沿软弱面(滑动面)发生整体向下滑落的过程,成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因此,坡体滑落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并将侵蚀的物质搬运到山前谷口,在河流下游或河口进行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为流水地貌。
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动的水一方面侵蚀岩层,溶解岩石;一方面摩擦床底和两岸谷壁,同时又推动泥沙、石块,撞击坡面和床底,使岩屑崩解,为流水所运移。
流水侵蚀的方式有四种:片状侵蚀、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指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是河床、谷地不断的向源头方向伸长。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五章 重点总结

第五章地貌1、地貌动力有内动力和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和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2)气候因素。
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3)岩性。
坚硬和胶结良好的岩石常形成山岭和峭壁;松软岩石形成低丘、缓岗;软硬相间分布的岩石,水平方向上常导致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陡缓更替的阶状山坡。
4)生物。
植物的根劈作用、动物挖掘洞穴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岩石发生生物化学风化。
5)人类活动。
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
4、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山地阳坡和阴坡温度不相同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大3)对生物界产生影响,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产生影响5)对土地类型分化产生影响5、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6、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化作用。
气候炎热潮湿及水溶性呈酸性等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
水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吸收水分后转变为含水矿物,体积膨胀,硬度降低,抵抗能力削弱并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
例CaSO4+2H2O→CaSO4·2H2O。
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五章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物质、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 产物。残留物质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 物质,由自然元素、氧化物或硅酸盐构成的岩屑等。风 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 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eluvium)。次生矿物以粘 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常见。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土、蒙托石和伊利石。高岭土 Al2SiO2(OH)4由水化硅酸铝组成—温暖湿润气候下形成, 我国东部和南方分布最广。蒙脱石 Al4(SiO4O10)(OH)4.nH2O—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 标准风化产物。伊利石—半湿润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弱或 富钾母岩风化形成的稳定产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气候 转湿或地表积水情况下,均可继续风化为高岭土。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表 元素迁移序列(根据B.B.波雷诺夫) 元素迁移序列 强烈迁移元素 容易迁移元素 迁移元素组成 Cl 、 S Ca 、 Na、 M盐)、 P、Mn
Fe 、 Al 、 Ti
惰性(稍有移动)元素
基本不移动元素
SiO2(石英)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的定义:地表 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 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 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 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 地表夷平面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又称机械风化或 崩解。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 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 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包括1) 负荷及应力发生变化,裂隙、 节理扩大;2)太阳辐射增温与 昼夜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热胀冷 缩,但不同矿物胀缩不均匀;3) 岩石表面干湿变化以及水的相 态变化可造成岩石胀裂;4)裂 隙中的盐类发生结晶;5)植物 根系对岩石的挤压和穿透,动 物挖掘洞穴等。
自然地理第五章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吴婕城规092 2009083407081、名词解释: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到达地平面的太阳辐射,包括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平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从半球天空的各个部分到达地平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长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增高,转而将能量向天空作出的辐射。
其能量集中在红外线部分,波长则大大长于太阳辐射的波长。
又称地面辐射。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
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终年吹着信风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西南季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风从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
热岛效应:城市的温度一般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城市尤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
在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
2、简述大气分层及大气分层结构特征。
答:整个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大气的最底层,它的底界是地面。
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以上到50~55 km高度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 km左右为中间层。
暖层:自中间层顶到800 km高空为暖层,又称热层。
散逸层:暖层以上的最高层大气称为散逸层,又称外层。
3、论述地—气热量平衡原理及其环境影响。
答:地—气热量平衡原理是能量主要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来实现,有高低伟间的传输、海陆间的传输和高低空的传输。
形成了海陆风、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城市热岛”和“城市风”。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5

一、荒漠
★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 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 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 风积地貌)。
结束
世界荒漠的分布
(三).冰水堆积地貌 主要有 冰水扇和冰水河谷沉积 平原、季候泥、冰砾阜阶地、锅穴、蛇行丘等几类。
(四).冰面地貌 冰川表面因受褶皱、断裂、冰床坡度 变化、差别消融、流水侵蚀等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形态。 主要有冰瀑、冰裂隙、冰川弧拱、冰面河、冰面湖、 冰蘑菇、冰塔林等几类。
冰 褶 皱
冰 面 地 貌
冰 面 河
(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主要的冰缘地貌有: 1.石海与石河
石
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构造土 构造土可分为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两类。 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
石
环
3.冻胀丘和冰锥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 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 为冻胀丘。冰锥是在寒冷季节流出封冻地表和冰面的 地下水或河水冻结后形成的丘状隆起的冰体。
悬谷1
U形谷U 形谷1
U形谷U 形谷2
U形谷U 形谷3
★峡湾1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 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 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川谷 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 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 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挪威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
锥
4.热融地貌 热融作用可分为 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两种。 热融滑塌
热融沉陷
结束
冰碛物类型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月形沙丘主要是在单风向作用下由沙堆演变而成 的,状如新月,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 形,坡度10°-20°,背风坡陡而微凸,坡度约 28°-33°。
两个或更多新月形沙丘相连,可形成新月形沙丘链
巨大沙丘链上叠置小型新月形沙丘,则称为复合新 月形沙丘链
沙尘暴
新月形沙丘
纵向沙丘
纵向沙丘: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 于30°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 1m,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 风蚀盆地的规模比较大。
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蚀残丘:风力侵蚀年轻而相对坚固的沉积物,可 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但走向多与盛 行风向平行的谷地即风蚀谷,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 或孤立丘岗即是风蚀残丘。
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是通过风沙流即挟带沙粒气 流的运动实现的。绝大部分沙粒是在离地面30cm高 度内,尤其是10cm以内分别以悬移、跃移和表层蠕 动形式被搬运的。
风力搬运沙粒的数量即风沙流强度与起沙风速 的三次方成正比
风沙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 降于地貌,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风积物质主要 有风成沙和风成黄土两类
石窝:是一种直径20cm至1-2m,深10-15cm上下至1m 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洞或凹坑,通常出现于迎风崖壁 上,密集时犹如蜂窝,由风沙旋磨岩石裂隙而成。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 岩,形成孤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成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和风蚀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敦煌月牙泉
戈壁或砾漠(柴达木)
砾漠(砾石沙漠)
沙漠化(青海共和盆地)
3.黄土地貌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 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主要是灰黄色,质地均一的土状堆,分布于大 陆中纬度地带。在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北纬 34°~45°的地带,在黄河中下游组成有名的黄土 高原(海拔800~2000m)
极为曲折,常因沟谷溯源侵蚀而被肢解。 黄土梁 :长条形黄土丘陵地貌类型 黄土峁 :峁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可发育
大量辐散状沟谷
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一、海岸地貌
海岸带的划分
海岸带是海岸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 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 用到达处为上界。 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潮 时出露。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雅丹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 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称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
风蚀洞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指各种沙丘。依据沙丘形态与风向 的关系,沙丘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丘、 纵向沙丘与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横向沙丘
横向沙丘: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 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及复合 新月形沙丘链三类
风蚀作用 搬运作用 风积作用
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方面 吹蚀: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 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 磨蚀:起沙风即挟带沙粒的风,不仅对对面进行吹 蚀,更主要的是进行磨蚀,这种磨蚀使砾石表面形 成风棱,甚至可深入岩石孔隙发生旋磨,形成风蚀 龛、风蚀穴一类特殊地貌现象。
2.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是风对地表侵蚀、堆积的结果。因此地 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 基本条件
风沙地貌主要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
新疆交河古城
风蚀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和风蚀盆地 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风棱石:戈壁砾石迎风面经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 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 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依据棱的数 目,风棱石可分别称为单棱石、三棱石、多棱石等。
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 地 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干旱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使地表广泛发育沙 质风化物,植被稀少与地表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又使 这些沙粒极易被风力吹扬、搬运和易地堆积。充足 的沙源与多风多大风的气候特点相结合,使风沙作 用成为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并形成独特的 风沙地貌
1.风沙作用
黄土的特征
粒级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沙较少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
并含易溶盐及粘土矿物 黄土结构松散,发育孔隙和垂直节理,湿陷性
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黄土多分布在干旱沙漠区的外围
黄土的生成时代和成因
黄土的成因,有残积说、水成说和风成说等多种 学说,但以风成说为主。以我国西北黄土为例, 证据 : 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变细,厚度逐渐减薄 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当地的下伏基 岩成分不一致 黄土披覆在高度不一的各种地貌之上 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物和植物化石,并埋藏着古土壤 层,表示非水成产物
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重力作用、潜蚀和风蚀均为黄土地 貌的外动力,而流水作用显然居首位
黄土地貌主要包括黄土沟谷地貌和黄土沟间地 地貌两种类型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沟谷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细沟,浅沟,冲沟 与河沟几类
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的沟间地地貌类型为塬,梁,峁 黄土塬 :塬是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
沙 垄
多风向沙丘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 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等
沙丘的移动
沙丘的移动主要是通过沙丘表面沙粒自迎风坡 吹扬到背风坡堆积来实现的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输沙量成正比而与沙丘的高 度成反比 沙丘移动还受植被、沙丘的水分和下伏地面 等因素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
塔尔沙漠
中国黄土的分布 Loess Distribution in China
黄土中有古土壤发育。埋藏的古土壤可反映当时 的气候是较为温湿或趋向潮湿
The loess layer cake alternates loess (yellow-brown layers) and ancient soil (reddish lay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