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改进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改进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f3b48dec3a87c24128c402.png)
21 0 0年 以来 , 我院对 6 0例静脉输液 患儿头皮静 脉穿刺及 固定方法进行 了改进 , 取得满 意效果 。现报 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3 判断标准 .
进针 后见 回血 , 液体 输入 通 畅 , 渗漏 为一 无
次穿刺成功 ; 穿刺成功后针 头固定好 , 患儿输液 期间无 液体外
本组患儿 2 0例 , 10例 , 10例 ; 为 4 男 3 女 1 均 渗、 针头脱 出血管 等现 象 , 并直至输液结束为针头 固定成功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1 1 临床资料 .
2岁 以 内患 儿 。病 种 为 上 呼 吸道 感 染 和 肺 炎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时易将极浅 、 细且 短 的血管 刺穿 , 此手 法针 头 固定性 差 , 在换 手 的瞬 间易造成针头移位或针 头翘起而刺破 血管造 成穿刺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柄前 , 拇指在针柄 后 , 捏住 针柄 的前后 侧 面 , 沿血 管走 向平
行进针 , 回血后松 开流 量调节 器 , 滴注 通 畅后 , 4条胶 见 待 用 布 固定 , 1条胶 布横贴 固定针柄 部 , 2条胶 布横过 针柄部 第 第 下方 向上交叉后 固定 , 3条胶 布横 贴无 菌小 棉球 于皮 肤 针 第 眼处 , 且贴 在交叉胶布 的两端之上 , 4条 胶布 将头皮 针塑料 第
齐鲁护理杂志 2 1 年第 1 卷第 3 01 7 4期
・
基 础 护理 ・
改 进 头 皮 静 脉 穿 刺 及 针 头 固定 方 法 在 s,L JJ , 静 脉输 液 中 的应 用
单 波
( 岛 市北 区 医院 山 东 青 岛 260 ) 青 600
静脉输液2种方法固定头皮针的效果比较
![静脉输液2种方法固定头皮针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bdc0f6325c52cc58bd6bea9.png)
21 2种方 法 固定 所需 时间 比较 ( 表 1 . 见 ) 表 1 2种 方 法 固定 所 需 时 间 比较 (+ ,) 一 XSs
中如何省时 、 快速 , 使输液贴 的粘度好而撕揭更方便 , 也是护士面
临 的 新 问题 。 因此 , 者 通过 多 年 经验 积 累 与思 考 , 输 液 贴 的 固 笔 对
传统的固定 法显然减少 了操作 时间。 在拔针时 , 一手将紧贴皮肤 工作单 位 : 6 0 泸州 市 泸州 医 学院 附属 纳 溪 医 4 6 30 院・ 四川省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收稿 日期 :0 9 1— 3 20 — 2 0
;
的输液贴一端轻轻揭起 , 边揭边撕 , 出针柄后 , 露 另一手拇指 固定
观 察 组 的 头皮 针 固定 时 间和 拔 针 时
静 脉 输 液 中采 用 一 步 固定 法优 于传 统 的 三部 固定 法 , 可提 高 护 理 工 作 效 率
和减轻护士工作 负担 , 值得在 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脉输液 ; 静 头皮 针 ; 固定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文 献 标 识 码 : R 7 B 文章 编 号 :06 6 1 (0 00 — 0 4 O 10 — 4 12 1 )5 0 6一 2
1 固定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步 固定法 , . 2 即穿刺前将输
液贴 分 成 三部 分 , 穿 刺 成 功后 , 先撕 一条 窄 的 固定 针 柄 , 着 待 首 接 将有 止血 方纱 的宽胶 布覆 盖针 眼和露 出的针 梗 ,最 后 头皮 针 软管 盘 曲 固定 于手 背 『② 观 察 组采 用 一 步 固定 法 , l 1 。 因输 液 贴后 面 的粘 贴纸 分左 右两 部 分 , 液前 首 先揭 去输 液 贴后 面短 的一 端粘 贴 纸 , 输 23 2种 固定 方法 头 皮 针松 脱情 况 比较 ( 表 3 . 见 )
护理论文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护理论文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153d141312b3169a451a4a1.png)
专业社区护理姓名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指导教师联系方式2018年 3 月 25 日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儿科当中一种极为普遍的输液方式。
但是,由于存在穿刺失败、静脉炎等的并发症以及脱落等各种问题的,导致头皮静脉留置针无法发挥最大优势,论文探讨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减少护士工作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头皮留置针护理对策目录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2)1 新生儿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 (4)1.1新生儿头皮筋脉留置针的使用 (4)2新生儿头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4)2.2新生儿头皮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5)2.2.1原因分析 (5)2.2.2护理对策 (6)2.3新生儿头皮输液皮下渗漏 (7)2.3.1药液皮下渗漏原因 (7)2.3.2药液皮下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7)2.4新生儿头头皮留置针脱落及解决办法 (9)2.4.1留置针脱落原因 (9)2.4.2弹力网帽固定留置针 (9)2.5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致头部体位水肿 (10)2.5.1病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0)2.5.2防治措施 (11)3结论 (12)致谢 (16)参考目录 (17)前言新生儿头皮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治疗手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以经是新生儿输液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一次床次不成功,液体内渗外漏,头皮水肿,套管脱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原因及处理办法和对策。
1 新生儿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1.1新生儿头皮筋脉留置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套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保护了新生儿血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e7c21476eeaeaad1f330e4.png)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1]。
相比之下,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则更加困难,由于操作过程中患儿惧怕、哭闹,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是每一个儿科护士需要不断钻研的。
现将近些年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进针角度和方法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输液外渗及穿刺成功率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密切相关[2]。
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进针角度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
主张采用手持针柄换手法,据临床经验总结,此方法穿刺成功率较高。
具体方法为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首先以15~20°角进针,针尖进入穿刺点皮肤,然后再换成食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沿着血管走向平行缓慢刺入,见回血后不再进针。
李建平[3]认为对静脉血管细、皮肤弹性差、静脉充盈不明显的患儿可采用负压穿刺法,即左手将头皮针的软管对折,使软管内形成负压,右手持针与头皮呈5~15°角进针,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右手持针平行进针,进人血管后立即见到回血,再将头皮针稍向前进1~2mm即可。
针头只要进入血管立即能见到回血,不会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剧烈疼痛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
2.针头固定方法头皮针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要有技巧。
在用输液贴常规固定后,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个无菌棉球,再用一条长胶布从针柄下呈“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然后用一条短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耳廓上,最后用一条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绕头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4]。
头皮静脉注射实训报告范文
![头皮静脉注射实训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cf42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8.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技能,确保注射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儿科病房四、实训对象1岁6个月大的婴幼儿,因呼吸道感染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五、实训用品1. 头皮针2. 注射器3. 生理盐水4. 无菌棉签5. 酒精6. 消毒巾7. 胶布8. 输液架9. 辅助工具(如镊子、剪刀等)六、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 确认患儿身份,核对医嘱。
- 将患儿平躺在治疗床上,头部偏向一侧,便于操作。
- 准备好所需物品,检查头皮针、注射器等是否完好。
2. 选择静脉- 观察患儿头皮,选择较明显的血管,一般位于头部两侧。
- 对较胖或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可通过触摸感觉寻找血管。
3. 皮肤消毒- 用无菌棉签蘸取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环形消毒,直径约5-10厘米。
- 待酒精挥发后,用无菌棉签再次消毒穿刺点。
4. 穿刺- 右手持头皮针,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使皮肤与血管成15-30度角。
- 将针头轻轻刺入皮肤,待针头进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并可见回血。
- 将针头推进少许,固定针头。
5. 输液- 将输液器连接至头皮针,调整滴速。
- 观察患儿反应,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6. 固定针头- 将输液管在患儿一侧耳廓上用胶布固定一道,防止患儿活动导致针头脱落。
- 注意胶布粘贴牢固,避免脱落。
7. 拔针- 输液结束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 拔出头皮针,用无菌棉签再次按压穿刺点,直至止血。
8. 整理- 清理操作现场,将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七、实训心得1. 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确保一次穿刺成功。
- 穿刺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
- 固定针头要牢固,防止脱落。
2. 注意事项- 穿刺前要充分了解患儿病情,确保注射药物的正确性。
- 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反应,确保输液安全。
- 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ppt课件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e291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4.png)
本课件将介绍小儿静脉输液相关背景知识、头皮静脉输液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以及头皮针固定的常规方法。
静脉输液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作用、常见静脉通路及其特点,以及小儿静脉输液的 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头皮静脉输液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探讨头皮静脉输液相对于其他静脉通路的优势,以及适用于哪些情况和病例。
新的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介绍最新的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如可调节固定器、生物材料应用等,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和展望
总结本课件讨论的内容,强调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头皮针固定的常规方法介绍
介绍目前常用的头皮针固定方法,包括贴布、胶带、固定器等,以及它们的 优缺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研究 现状
探讨当前关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包括固定材料 的改进和新的固定器设计。
针对固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 战进行分析
分析现有固定方法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固定不牢固、皮肤受刺激等,并提出 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3M 透明敷贴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
![3M 透明敷贴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6f5a050c22590103029d33.png)
3M 透明敷贴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固定针头的效果。
防范:以在我院2015年上半年入院治疗并且采取皮下静脉输液的60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采用3M透明贴固定的观察组和采用胶布固定的对照组分别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在观察组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的总例数只有2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针头脱出总例数的47例。
结论:在对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头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胶布固定。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3M透明敷贴【中图分类号】X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目前3M透明敷贴在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类留置针、导管的固定,具有较好的防水透气性,在使用过程中对皮肤的刺激较小,不易引起过敏,还可有效隔离细菌和防尘,易于观察、固定效果较好。
在我院新生儿科临床实践当中,新生儿的输液主要选用头皮静脉输液方式[1]。
以前,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虽然静脉穿刺非常顺利,但由于固定方法、材质的应用以及患儿哭闹等原因,导致针头脱出必须重新穿刺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患儿更加痛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的增多。
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减少投诉,我们对患儿头皮静脉注射的操作方法、针头固定方法和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现3M透明贴在固定患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胶布,值得进一步推广。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研究以2015年1月至6月入院住院治疗,并且采取皮下静脉输液的60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都不满1周岁,其中男性患儿312例,女性患儿288例,按照患儿输液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单双号两组,每组300例,其中奇数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并且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患病类别、输液类别、输液剂量以及穿刺针头规格和穿刺方法及操作技术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头皮针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头皮针](https://img.taocdn.com/s3/m/a52167ab1eb91a37f0115c2f.png)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头皮针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绷带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
方法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根据需要的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号码剪成约5cm~6cm长度为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固定。
结果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结论(网状A 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效果好,容易操作,对于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减轻患儿痛苦,防止医患纷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作用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肥胖小儿越来越多,小儿静脉穿刺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质量,降低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避免医患纷争,是临床护理上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在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中穿刺技术固然很重要,而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却更为重要,因为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大多哭闹躁动,输液针固定得好不好,对于降低复针率,保证静脉输液畅通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为此,我们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了(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小儿头皮针的固定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简称弹力绷带)2号、3号、6号等,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大小进行选择号码,将弹力绷带剪为约5cm~6cm的长度备用。
我们一般采用6号弹力绷带用于小儿头皮针的固定,2号、3号用于小儿手背、足背的固定。
1.2 方法小儿头皮针的固定:首先在小儿头皮上选择好血管后,然后将一段5cm~6cm长度的弹力绷带拉开套在小儿头上,再按常规备皮、消毒,穿刺成功后用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3L医用胶贴固定。
第一条胶贴横贴在针柄部固定,第二条用带有芯子胶贴将芯子对准皮肤针眼处贴上,第三条胶贴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侧或右侧,也可选用第三条胶贴把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形状的方法。
然后将原来套在小儿头上的弹力绷带轻轻拉开套在已固定的胶贴上就可以了。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e86244f7ec4afe04a1df30.png)
少,静脉清晰表浅,故婴儿输液时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不影响婴儿
的活动 ,便 于固定和保暖 。头 皮静脉穿刺通常选用额 静脉 ,颞静脉 、
有两条较粗的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可在2 。-0 0 3 之间。皮肤特别
黑的患者 ,如果静脉不显露 ,绷紧皮肤发 际根部有一纵 向凹陷 ,可沿 凹陷方向穿刺 ,一般可 以成功。如果整个头部静 脉都 显露不清 ,可 以
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及减少患儿的心灵创伤,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减轻 护士的劳动强度 与压 力 ,并在实践 中取 得一定的成效 。现将 有关 进正中蹙紧皮肤 ,有一隆起特别明显 ,
可以在隆起部位穿刺 ,多数情况可 以成功 。耳 后静脉及颞浅静脉所在 部位皮 肤松 弛 ,穿 刺时 应拉紧 上下两 端 ,小角度 几乎 平行进 针 ,进 入血管见 回血后 ,不必再 进针 ,固定 针头即可 。宋 雪娴等【 9 认为对 较
2 ・文献综述 ・ 9 2
D cm e 21,o9N . ee br01V 1, o 5 . 3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罗 飞 云
(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 0 0 ) 30 0
【 关键 词】 婴 儿 ;头皮静脉 穿刺 ;研 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 7 .2 43 7
内静脉和 颈外静脉 ,再汇集 到上 腔静脉 回流至心脏 。因头部皮下脂肪
胖、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头皮血管较困难,护士按解剖位
置 ,凭手的感觉 找头部大的血管 ,手指和 静脉成垂直方 向在 头皮上 轻
小儿头皮针实验报告(3篇)
![小儿头皮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1e8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小儿头皮针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头皮针在不同年龄段小儿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实验,提高护理人员对小儿头皮针操作的熟练度,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背景头皮针作为一种常用的注射工具,在小儿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使用头皮针可以有效减轻小儿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小儿生理特点,头皮针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了解头皮针的正确操作方法对于护理人员至关重要。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年龄在1-5岁之间的健康小儿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工具:头皮针、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球、胶带、生理盐水等。
3. 实验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的实验操作室。
四、实验方法1. 穿刺部位选择: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通常,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是小儿头皮针的常用穿刺部位。
2. 进针角度:进针角度约为45度,比静脉针角度稍大。
进针时,一手持针,另一手轻轻固定小儿头部,避免小儿移动。
3. 穿刺操作:a. 在穿刺部位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b. 将头皮针插入皮肤,进入血管后,回血正常。
c. 不要拉动针头,一手照顾好针头,一手拉胶带,同时将针头向头皮倾下使之紧贴头皮。
d. 用胶带固定好针头,再绕头部一圈,确保针头固定牢固。
4. 实验观察:观察小儿的反应,记录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出血、疼痛等。
五、实验结果1. 所有实验对象均顺利完成头皮针操作,无严重不良反应。
2. 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小儿出现轻微的疼痛和不适,但在操作结束后很快恢复。
3. 通过实验,发现以下问题:a. 部分护理人员对小儿头皮针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操作时间较长,小儿痛苦感增加。
b. 部分小儿的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
六、实验结论1. 小儿头皮针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减轻小儿的痛苦。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修改稿课稿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修改稿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bf4962a26925c52cc5bf25.png)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姜娟小儿通过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特别是门诊、急诊常见的护理常规操作。
由于患儿好动、贪玩,行静脉输液的患儿经常出现针头脱落情况,而再次行静脉穿刺则对患儿的精神和肉体造成再次伤害[1]。
近年来临床护理人员不断总结和创新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现综述如下。
1 小儿头皮针脱落常见原因1.1 固定方法不好头皮穿刺时不剃头,汗多,固定方法不当可经常导致头皮针脱落[2]。
1.2 穿刺位置选择不好如:耳后静脉、枕静脉,患儿器闹、转头等易造成脱针。
1.3与家属沟通不够指导不到位,家长不能有效看管患儿,乱动,甚至用手去抓掉针头等。
1.4 穿刺缺乏经验见回血就固定,由于针尖进入血管过短,稍活动即易脱出。
1.5 输液速度缓慢患儿输液滴速缓慢,血管压力低,患儿哭闹易致回血造成针头堵塞。
2 穿刺前患儿的固定研究表明[3],静脉穿刺前即进针前,妥善约束患儿的活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因患儿年龄幼小不能很好配合,操作时需要由助手(医务人员或陪护家属)协助固定患儿,避免在穿刺时因疼痛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影响穿刺成功。
穿刺前最好将患儿放于床上,由助手固定好患儿躯体、肢体、头部,如用大毛巾(或床单)约束好患儿再固定可取得更好的效果[4]。
无论取仰卧位或是侧卧位,头下放治疗枕,以增加患儿头部左右晃动的阻力[5]。
3穿刺时固定当用物、消毒、固定准备好后应马上进行静脉穿刺,以免因时间过长患儿不适或哭闹过久,增加操作难度。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掌继续固定患儿的头部,松开食、拇指并小心固定好针柄及针尾处的头皮针管,防止针柄移位及头皮针管下垂,右手取一条输液贴粘贴于针柄上,然后根据情况取1~2个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垫于针柄和头皮之间,因为穿刺部位在头上,无论进针的角度多小,针柄与头皮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角度,如果将针柄直接下压与头皮相贴,血管很容易被针头穿破,导致穿刺失败,因此垫棉球是非常必要的[5]。
针对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报道[6]采用三角形棉球固定法,固定时三角形棉球的圆锐角指向针梗的方向,稍圆钝的角垫于针柄下,以平衡头部弧形,将穿刺的针尖部位与针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防止针尖在弧形上的头部因角度的微小改变而导致液体渗漏。
手指固定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手指固定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01fb05ce2f0066f53322e4.png)
手指固定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患者头皮针塑料管的固定方法,提高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与舒适。
方法:将24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 例),观察组输液穿刺完毕后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手指方法;对照组输液穿刺完毕常规固定头皮针塑料管。
观察输液过程中头皮针滑脱、固定松脱、头皮针塑料管反折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头皮针滑脱率、固定松脱率、头皮针塑料管反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指固定法可减少输液时头皮针滑脱、固定松脱及头皮针塑料管反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固定效果良好。
标签:手指固定法;静脉输液;应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①。
由于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整个过程会受很多因素影响②。
减轻患者痛苦和对局部组织血管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时间较长,经常会发生因患者不注意或随意活动尤其(儿童或意识模糊患者)输液固定不牢或无效固定等导致针头滑脱、穿破血管壁,从而发生药液外渗现象③,头皮针塑料管端反折导致回血堵塞针头,延误治疗用药,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2014年3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科对240例静脉输液患者,应用“手指固定法”固定头皮针塑料管,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科需静脉输液患者240例,其中女130例,男110例,年龄10~80岁。
纳入标准:神志清,能语言交流。
采用山东威高生产的5.5~7号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持续静脉输液量大于250ml,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手背的静脉,患者均有液体外渗和针头滑脱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
两组年龄、性别、血管条件、输液量及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后,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2条为含吸收垫的输液贴覆盖穿刺点处,第3条在穿刺点上方固定头皮针软管,第4条将输液管与头皮针链接处的远端,固定于手指上(常固定于小指或无名指),环绕一圈,末端反折便于拔针时撕除。
头皮针输液实训报告
![头皮针输液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afd0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7.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头皮针输液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处理小儿静脉输液的能力。
通过实训,我期望能够:1. 熟悉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结构,了解其特点。
2. 掌握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学会鉴别头皮静脉与动脉,确保穿刺准确无误。
4. 了解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 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基础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结构,了解了头皮静脉丰富、表浅、分支多等特点。
通过图示,我们认识了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常用头皮静脉的位置。
2. 操作步骤学习(1)患儿准备:核对患儿信息,评估患儿病情,向患儿家属解释操作过程。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治疗盘(碘伏、棉签、棉球、弯盘、一次性头皮针、注射器等)。
(3)环境准备:光线充足,保持安静。
(4)操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常规消毒皮肤。
2. 针头与皮肤呈5~10度角,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头皮。
3. 观察针头回血情况,确认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
4. 调整输液速度,观察患儿反应,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3. 注意事项(1)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和一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2)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发生血肿。
(3)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分配输液速度。
(4)输液结束后,拔针时注意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三、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头皮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小儿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掌握了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实训过程中,我明白了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总结本次头皮针输液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松紧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
![松紧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72a5c80c22590102029d78.png)
松紧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种实用的头皮针固定方法。
方法:对203例患儿输液采取松紧带固定技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03例患儿,采用此法穿刺成功198例,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97.5%。
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头皮针的固定在小儿输液中至关重要,此法可有效提高头皮针穿刺成功率,避免医患纠纷,适宜在基层使用。
[关键词]松紧带;头皮针;静脉输液;小儿;成功率;医患纠纷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从事护理工作人员一直探讨的问题。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小,本身穿刺难度就大,同时在穿刺成功后,由于固定方法不当,造成穿刺失败,所以穿刺成功率不高。
近年我科采取松紧带固定技术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门诊输液室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203例患儿均采用松紧带固定技术进行穿刺,年龄2月~3岁,男127例,女76例。
1.2方法①制作固定带:选择宽约1.5cm宽度的质薄、透气、柔软棉质松紧带,同时结合小儿的特点,选用彩色的松紧带,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再根据患儿头围的平均数延长5cm的长度,截成55~65cm 为最后长度。
同时在松紧带的两头相反面缝制上长约10cm的粘合贴;②头皮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故多采用。
额正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颞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
看不清静脉者可用食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③在操作使用时,根据小儿头围的大小选择最舒适的松紧度,要注意粘合贴的粗糙面向外,柔软面向内,以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实际操作中护士可根据患儿头颅的周长做随意调节,操作时固定方便,固定带平展、松紧适度、患儿舒适。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两种不同胶布固定效果探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两种不同胶布固定效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2a3a2b6c77da26925c5b06b.png)
每位患儿均选择入院的第 1d行头皮正 中静脉输液 外 渗 对 头 皮 造 成 的 损 伤 。 在儿科输液过程中, 虽然我们每天穿刺都是一针成功 , 但由于患 作为实验组或 对照 组。穿刺 成功后 : 实 验组 ( ① 医用敷 帖 固定
12 方法 .
要 甚 组) 使用第一条带敷帖 的胶 布横贴 于针 眼和针柄 处 ; 照组 ( 对 传 儿 的头部 不 易制 动 , 哺 乳 , 至 在 患 儿哭 闹不 安时 要 抱 起 患 儿 逗 乐, 若胶布黏性不好 , 固定不牢, 针头就易移动 , 出现渗漏现象 , 所以 统的布胶布固定组 ) 使用第一条布胶布横 贴于针 眼和针柄处 ; 如
穿刺 率 , 减轻 了患儿 的 痛 苦 , 高 了 患几 家属 对护 理 工作 的 满意 度 , 时也 降低 了护 理 人 员的 工作 量 。 提 同
【 关键词 】 头皮静脉输液
胶布
固定
表 l 医用 敷 帖 和 布胶 布 固定 效 果 的 比较 I ) 例
头皮静脉穿刺是 儿科病房护士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 , 能 否穿刺成功及输 液过程 中是否需 要重新穿 刺常常成 为护士及家 属关注的焦点… 。特别 是在 抢救 危重患 儿时 , 对我 们护 士提 出
临乐和实验 医学毒志 2 0 0 9年4月 第8基
弟4期
・81・
t L 皮静 脉 输 液 时两 种 不 同胶布 固定 效 果 探讨 bJ 头
何雪 蔡 秀乔 ( 安顺 市人 民 医院儿科 贵 州 安顺 5 1o ) 6 o o
选择 20 年 1月至 7月收 治的 08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时使用两种不 同 布 固定的效果 。方 法 胶
一
旦 出汗 , 布就会从 头皮上 自行剥脱 , 胶 导致针头移位 , 出现渗漏
头皮静脉输液术实验报告
![头皮静脉输液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1c6b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b.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头皮静脉输液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2. 熟悉头皮静脉的特点和解剖位置。
3. 提高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服务。
二、实验材料1. 患者模拟人(头部)1具2. 头皮静脉输液用物:头皮针、注射器、生理盐水、碘伏、棉签、无菌纱布、胶布等3. 教学模型:头皮静脉解剖模型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无禁忌症。
(2)评估患者头皮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3)将患者头部置于适当位置,便于操作。
2. 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准备头皮静脉输液用物。
(2)选择合适部位进行消毒,如颞浅静脉、额上静脉等。
(3)左手持头皮针,右手持注射器,将头皮针沿静脉方向呈5~10角刺入头皮。
(4)待针头进入血管后,观察有无回血,确认穿刺成功。
(5)固定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
(6)调整滴速,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7)输液完毕后,拔除头皮针,按压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
(8)整理用物,洗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共对10名模拟人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术操作,成功率为100%。
2. 实验分析(1)头皮静脉的特点和解剖位置: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于固定,对患儿肢体活动影响较小。
常用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上静脉、耳后静脉等。
(2)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注意观察血管走向,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力求一针见血。
固定头皮针时,注意防止滑脱。
(3)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头皮静脉输液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熟悉了头皮静脉的特点和解剖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无菌操作原则,提高了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认识到头皮静脉输液术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服务。
六、实验建议1. 加强头皮静脉输液术的理论学习,提高对头皮静脉特点和解剖位置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头皮针脱落常见原因
❖ 1 固定方法不好 头皮穿刺时不剃头,汗多,固定方法不当可经 常导致头皮针脱落。
❖ 2 穿刺位置选择不好 如:耳后静脉、枕静脉,患儿器闹、转 头等易造成脱针。
❖ 3 与家属沟通不够 指导不到位,家长不能有效看管患儿,乱动 ,甚至用手去抓掉针头等。
❖ 此种方法在输液结束或者输液外渗需重新 穿刺拔针时,布胶布往往粘住患儿头发, 增加患儿痛苦,需小心揭除,浪费时间, 也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
[11] 蒋文峰.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J].全科护 理,2009,7(4):920.
松紧带法
❖ 陈莉莉与高霞采用2cm宽的松紧带替代布胶布固 定患儿头部头皮针,具体方法是:用2cm宽、4555cm长的松紧带,每根松紧带两端用搭扣三对。
❖ 54固定法固定较彻底,但是操作繁琐,一旦出现 药液外渗或者输液完毕拔除输液针比较费事。同 时医用布胶布制作质量不精良,易过敏,易脱胶 ,除去基层医院,基本已经被停止使用。
针头下垫棉球,头套固定
54法
宽胶布固定头皮针软管法
❖以医用宽胶布( 7cm×3cm1张,并在长边正 中处剪开一长1cm的小叉) 固定针柄和针体宽 胶布小叉对准头皮针软管并将开叉处胶布紧贴 于软管下的皮肤。将带有吸收垫的输液胶贴覆 盖于针眼处,然后将头皮针的软管盘起用输液 胶贴上另一条胶带进一步固定。
穿刺后固定
❖ 54固定法 ❖ 刘长青等人采取5条胶布4个固定点固定法(
即54固定法)效果较好,其具体方法为:准 备长4-5cm、宽1cm胶布4条,按护理操作 常规将第1条胶布固定于针柄上、第2条胶 布交叉固定针柄、第3条胶布固定于交叉胶 布上面牢固固定针头,形成针头固定点;第 4条胶布将头皮针管呈S形固定于头皮针的 左侧或右侧头皮上(又增加2个固定点)。 再用第5条胶布(长3-4cm、宽1cm)将头 皮针管远端适宜处固定于婴儿左侧或右侧耳 廓上(再增加1个固定点)。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 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姜娟
一旦宝宝不舒服,全家总动员。
赶紧去医 院吊水
浩浩荡荡的 小儿输液队伍
昆明儿童医院三名护士被打
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争执
护士被家属按在护士站殴打
护士被打流产
❖ 小儿通过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是儿科 临床特别是门诊、急诊常见的护理常 规操作。由于患儿好动、贪玩,行静 脉输液的患儿经常出现针头脱落情况 ,而再次行静脉穿刺则对患儿的精神 和肉体造成再次伤害。
[7]刘长青,初慧敏,王霞等.婴儿头皮针的固定法[J] 华西医
❖ 许广艳与蒋英军在54固定法基础上加用头套,具 体作法为:把外科用的弹力头帽剪去下端的带子 ,剪成宽5㎝左右的筒状头圈,把自制的头套撑开 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贴的胶布上,加强固定。
[8]许广艳,王冠聪.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J]中国卫生产 业.2012,10(14):148. [9]蒋英军,李玉琴. 医用弹力绷带网状型帽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中的改进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72.
❖ 4 穿刺缺乏经验 见回血就固定,由于针尖进入血管过短,稍 活动即易脱出。
❖ 5 输液速度缓慢 患儿输液滴速缓慢,血管压力低,患儿哭闹 易致回血造成针头堵塞。
田静,冉茂黔,麻平规.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纠纷及对策[J] 航空航天 医药2010,21(7):1233.
头皮刮不干净 小儿好动
静脉选择不好
[3]刘艳梅.小儿静脉输液成功及失败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27):116-117. [4] 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45. [5] 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1):60-61.
几种患儿固定方法
固定方法不当
穿刺前患儿的固定
❖ 研究表明,静脉穿刺前即进针前,妥善约束患 儿的活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患儿年龄幼 小不能很好配合,操作时需要由助手(医务人员 或陪护家属)协助固定患儿,避免在穿刺时因疼 痛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影响穿刺成功。穿刺 前最好将患儿放于床上,由助手固定好患儿躯 体、肢体、头部,如用大毛巾(或床单)约束好 患儿再固定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无论取仰卧 位或是侧卧位,头下放治疗枕,以增加患儿头部 左右晃动的阻力。
❖ 针对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 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报道采用三角形棉球 固定法,固定时三角形棉球的圆锐角指向 针梗的方向,稍圆钝的角垫于针柄下,以 平衡头部弧形,将穿刺的针尖部位与针柄 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防止针尖在弧形上的 头部因角度的微小改变而导致液体渗漏 。
[5] 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1):60-61. [6] 王怡军,马庆华.三角形棉球用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1):28.
❖ 根据针头所在的位置,将头皮针软管远端用胶 布就近固定在左、右耳的耳轮或耳垂上,这样 当患儿头部转动时,受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 在被软管黏连着的耳轮、耳垂上,起到降低针 头移位的保护作用。
[10]申爱美. 小儿头皮针的固定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 业.2011,13(31):309.
❖ 蒋文峰则取1根长胶布自患儿左耳后方经头 顶将输液管接头上7~8cm处固定在患儿右 耳后,输液管固定在头顶,可较好地防止患儿 抓扯,即使不小心被扯到,前面有一个突出的 接头,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穿刺时固定
❖ 当用物、消毒、固定准备好后应马上进行静 脉穿刺,以免因时间过长患儿不适或哭闹过 久,增加操作难度。
❖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掌继续固定患儿 的头部,松开食、拇指并小心固定好针柄及 针尾处的头皮针管,防止针柄移位及头皮针 管下垂,右手取一条输液贴粘贴于针柄上,
❖ 然后根据情况取1~2个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 垫于针柄和头皮之间,因为穿刺部位在头上, 无论进针的角度多小,针柄与头皮之间必然 存在一定角度,如果将针柄直接下压与头皮 相贴,血管很容易被针头穿破,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垫棉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