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的方言分布2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安县的方言分布
兴安县辖兴安(含原护城乡)、严关、溶江(含原金石乡)、湘漓、高尚、界首6镇,白石、崔家、漠川3乡和华江瑶族乡,面积2345
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36万,其中瑶、壮等少数民族1.3万。方言有:、
(1)兴安话:属受湘语影响的桂林官话。分布在兴安、严关、溶江、金石、白石等乡镇,护城、崔家、漠川3乡大部和湘漓、高尚、华江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2)新化话:属湘语永全片。分布在东北部界首镇、原护城乡北部部分村落,东部湘漓镇北部和高尚镇部分村落。
(3)土话:属桂北平话,有25个声母、35个韵母和6个声调。分布在南部与灵川县接壤的高尚镇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约1万。
(4)勉语:勉-金方言分布在华江乡北部和高尚、崔家、漠川等乡镇的部分村落。
(5)山话:属苗瑶语族苗语支。原金石乡中洞村委会等地的红瑶使用。
(6)北壮语。
兴安镇辖城西、城中、朝阳、葆贞、灵湖、双灵、灵渠7
个社区和城关、护城、柘园、福寨、自治、塘市、红卫、南源、东界、冠山、三桂、道冠、董田、粉洞、源江、石坑16个村委会,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8.7万,有少数瑶、壮、苗等少数民族。主要讲兴安话;原护城乡北部部分村落讲新化话。
湘漓镇辖花桥、渔江、洲上、灵源、义和、龙禾、双河、
沿河、麦源、力头、邓家、阳安、普头、江口14个村委会,199个自然村、253个村民小组,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部分地区讲兴安话;北部讲新化话。
高尚镇辖高尚街居委会和乐群、金山、东河、灵龙、凤凰、东源、济中、尚义、高田、江东、茗田、堡里、仁和、直义、龙田、西河16个村委会,192个自然村,面积296平方公里,人口4.8万多。居委会和乐群村委会的大部,金山、东河、灵龙、凤凰4个村委会,东源村委会12个村中的6个,济中村委会19个村中的五六个,尚义村委会10
个村中的两个,高田、江东两个村委会各1个村讲兴安话;居委会部分地区,乐群村委会10个村中的4个,东源村委会6个村,济中、高田、江东3个村委会多数村落,尚义村委会8个村和茗田、堡里、仁和3个村委会讲土话;部分村落讲新化话;瑶族讲勉语。
崔家乡辖崔家、上塘、长冲、三义、田心、长田、粉山、高泽8个村委会,125个村民小组,面积94.7平方公里,人口2.23万。主要讲兴安话;瑶族讲勉语。
漠川乡辖榜上、福岭、白面、庄子、保和、桥头、长洲、显里、艳林、保林、协兴、久中、财金13个村委会。主要讲兴安话;瑶族讲勉语。
华江乡辖千祥、升坪、同仁、锐炜、洞上、小河、杨雀、高寨、水埠9个村委会,153个经济合作社,面积422.28平方公里,人口15438,其中瑶族4423人,壮族173人,苗、土家等少数民族85人。汉族讲兴安话;北部的瑶族讲勉语;壮族讲壮语。
兴安方言趣谈
兴安群众语言中有许多饱含哲理的格言俗语,值得人们深思借鉴。比如告诫中青年不要厌恶小孩,嫌弃老人,便说:“从小逗人恼,老了讨人嫌。中间半截好,没得几多年。”用诗一样的语言,鲜明生动地讲明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关于敬老,还有“家中有个老,犹如得个宝”的形象说法。
告诉人们要互相帮助,对朋友、邻居不能吝啬,则说:“皇帝老子少玉锹。”意思是说连拥有天下的皇帝都缺少玉锹,必须求人,何况一般平常的人呢!劝告人们做事要留后路,便说“后颈窝的头发摸得着看不见”,告诉人们不要为眼前的得意而忘形,就瞧不起人,甚至以“踩人”为乐,要谨防将来有失意的一天。
在这些格言俗语中,劝人勤俭节约持家的更多,什么“烂饭(一种近似稀饭的饭)三天买斤盐,烂饭三年买坵田”,“三个早工顶一天”,还有“吃不穷,穿不穷,人无打算一世穷”等等。
最形象的语言要算教父母不要偏心,只寄希望于某一个仔女的“一头稻草一头禾,不知靠得哪个着”。以及不甘沉沦、胸怀大志的豪言:“你莫谅我虾公无滴血,我虾公死了满身红。”这些话带有辩证观点,是启发人的金玉良言。
兴安人常说“我头上没生癞子”“那人是社公菩萨”之类的方言,弄清它们的来历是很有趣的。据说从前有位头生白癣的“癞子”,为人十分老实,不管人家说他什么闲话,都从不争辩。有一次,他去帮人插田,那时人们插田不管田大田小,都是你一行我一行地打转插,插了后谁也分不
清哪行是谁插的。这一天,主人来田埂上察看,很不高兴地问:“这行禾是谁插的?”“癞子。”众人答道。主人没作声,主人跟着又问:“这行禾歪歪斜斜,是哪个插的?”“也是癞子。”一连问了好几遍,大家都把责任推到了癞子头上,可老实的癞子一句也不说,大家都觉得好笑。本来禾插得直、插得弯与增产关系不大,所以晚上回家主人特意杀了只母鸡款待癞子。众不不解,便问主人,主人说:“癞子今天禾插得最多嘛。”众人只好哑口了。“癞子”这一典故便成了“老实人好欺侮”“老实人代人受过”的代名词,后来又演变成了“老实老实有一份”的俗话。
“社公菩萨宜倒不宜扶”则是从艾子的寓言故事传入民间后演变而来的。据说有一社坛靠近小沟,一天小沟涨了水,人过不去,有一人要过沟便将社坛的社公菩萨搬出来架到沟上,从上边踩了过去,那人鞋底还钉了一钉子,社公忍住痛胆怯地说:“这人好厉害,连脚上都长了牙齿!”
不久,另一好心人经过这里,看见菩萨倒在沟里,便好心扶起他,并把他放回神位。谁知社公菩萨倒生气了,他说:“你明知我有难,为什么不早来救我!”说罢还拔出箭将他大腿射了一箭(社、射同音,故传说中社公菩萨爱用箭射人),使这人得了“社公脚”(即骨髓炎),终身残疾。于是社公菩萨就成了“欺软怕硬”的恶人的代名词。
“扯乱谈”与“呱蓝天”
兴安人把漫无边际的“聊天”叫做“谈蓝(音lan)天”,把爱“谈蓝天”(或叫“呱蓝天”)的人称作“蓝天鬼”。“呱”,本来是指树上的乌鸦呱呱乱叫,“蓝天”是指又高又空谁也摸不着的东西,用来形容那
些说了就忘,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话是十分贴切的。此外,人们还将乱讲乱说称作是“扯谈”“扯乱谈”。这“扯”字,倒是有这么段故事——从前有四个朋友相聚在一起,大吹其牛。甲说:“我看见一个大鼓,初一敲了一下,十五还在响。”乙说:“我看见一头大牛,初一从我家门口走过,十五尾巴还在门口甩。”甲说:“哪有那样大的牛?”乙说:“没有这样大的牛皮,怎能‘蒙’起你那个大鼓?”甲不做声了。丙说:“我看见有人扛一根大竹子走过我家门口。初一看见篼,十五还不见尾。”乙说:“我不相信。”丙说:“没有这大竹子做竹钉,怎钉得进你的牛皮?”乙哑口了。丁说:“我看见有人扛一把大锯子走过,初一看见这头,十五还没看见那头。”丙说:“这样大锯子谁扛得动?”丁说:“没有这样的大锯,你的竹子怎么锯得了!”甲、乙跟着说:“那样大的锯子,人怎么用?”丁说:“那天上一锯(句),地下一锯(句),乱扯吧。”于是这“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就成“扯乱谈”与“呱蓝天”的代名词了。
“加火”与“很坐”
1964年冬天,兴安是广西“四清”运动的试点,许多北方同志到兴安蹲点。一位北方同志到村子访贫问苦时,主人忙让他“加火”,他吓了一跳;到另一家,同样又被人叫“加火”。他忙回去问其他同志:“我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大家都骂我‘家伙’?”同事们笑着告诉他:“兴安是把‘烤火’叫‘加火’的,人家是热情招呼你。”这人才安下心来。
过了几天,几个老乡来找他有事,他赶忙让座,那人都说“很坐”。他以为人家要坐,凳子少,便去找板凳,端来了凳,大家仍然不坐,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