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合集下载

3S野外实践教学

3S野外实践教学

3S野外实践教学3S野外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它将GP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融合实践和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记忆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感悟,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3S野外实践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它采用场景化、项目化、探究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多种教学手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得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同时,3S野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我和提升自我能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平等互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尝试创新、实践和挑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在3S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助和指导作用。

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给学生一些课程框架、教学材料等指导性文件,对学生进行关键性概念和重要技术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随时给予学生指导、鼓励。

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究和实践。

在3S野外实践教学中,学生起到的是主体和行动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课程框架,自主选择项目、规划方案、安排实践时间和实施过程。

学生会在实践中根据自身需求动态调整实践计划和方案,提高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还会与同学进行协作、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和实践的效果。

在3S野外实践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实践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学间的交流、协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协助学生理解并完善实践计划、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可以相互促进、切磋使学生更快速了解理论和实践。

总之,3S野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同时,它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

3S技术在传统地理实习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传统地理实习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传统地理实习中的应用摘要:以地学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地理学实验教学,为传统地理实习提供新的思路和实习模式。

地理学领域中的3S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则能够高效管理分析地理信息,遥感技术(RS,RemoteSensing)则可以提供宏观、综合的遥感图像来协助识别地物信息和地质地貌现象。

通过3S技术(GPS,GIS,RS)的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的效率,增强实习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掌握地学高新技术深入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3S技术地质地貌识别植被识别旅游规划管理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突出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需要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愉快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整合地理概念和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课堂地理知识的最好方法,野外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地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所以野外实习对于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连接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桥梁。

因此,在野外实习的教学上,教师优化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更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野外实习经验。

传统的地理实习是教师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合理的实习地点和路线,通过地形图、罗盘等工具进行导航定位,到达指定观察点进行学习讲解。

然而,这些传统辅助工具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高精度地形图不易获得,罗盘操作精度不高。

在野外行进时,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空间定位和方位识别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是决定野外实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学生通常是在事先勘测的路线上进行实习,这就容易造成对实习区域地物信息、地质地貌现象的不完全认识。

基于3S技术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3S技术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3S技术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基于3S技术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推动土地调查的智能化发展。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等技术,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智能管理。

本文对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3S技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应用研究1 3S技术的概述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的简称。

其中,RS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地球表面上的信息,并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进行处理和分析;GIS则是用于处理、分析和表达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土地调查、规划、管理和分析;GPS则是利用卫星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间信息[1]。

这些技术的结合和应用,为土地调查、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3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空间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优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3S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3S技术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

通过GPS技术,可以及时获取精准的定位信息,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RS技术以非接触的方式采集地理信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信息量,提高调查效率。

GIS技术则能够对多来源、多层次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效率。

第二,促进土地调查的智能化发展。

3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土地调查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前提保障,使得土地调查能够更加快速、精确地开展。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3S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更好为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作出贡献。

3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分析2018年9月,鹤岗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3S技术,即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环境质量等情况,从而探讨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全球定位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和接收设备,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学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从而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貌等特征,从而探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入和应用3S 技术,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3S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和实践活动。

希望通过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地理研究和地理问题解决做好准备。

“3S”技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3S”技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3S”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培养创新人才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使用“3S”技术可以将地理知识点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S”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软件进行实践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实践能力
04
GP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GPS技术利用卫星信号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计算信号传播时间,得到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机的位置。
GPS技术原理
GPS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开始研制,历经20余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接收机性能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GPS发展历程
地理信息采集
地图制作
实时导航
GP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GPS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创新性影响
教学方法创新
GPS技术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实时数据、动态地图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3S”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如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3S”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3S”技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3s技术在林地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林地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林地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来,多源遥感技术在林地调查和动态变化分析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3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多源遥感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者探讨的热点。

以下将针对3S技术在林地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介绍3S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研究等内容。

一、 3S技术概述3S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多源遥感技术,又称“地理信息科学三位一体”的多源遥感技术,它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空间数据模型相结合,不仅通过开发和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来改善多源遥感信息的获取、分析、可视化和推理,从而提升多源遥感数据的价值和效益。

3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模型,其中,数据采集是获取遥感数据的过程,包括可见光遥感数据、红外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等。

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可用于可视化、分析和识别的数据信息,空间数据模型是将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建模,以便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和识别。

二、3S技术在林地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3S技术可用于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分析和估算,可以掌握不同尺度的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情况,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指导。

1.源遥感数据获取3S技术可以结合多源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利用数据采集机制获取遥感数据,包括可见光遥感数据、红外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等,从而提高森林资源变化的准确性。

2.据处理分析3S技术可以运用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从不同尺度的多源遥感数据中提取林地动态变化的信息,可有效掌握林地动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并对森林资源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3.空间数据模型3S技术可以利用空间数据模型对林地动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从而提供更详实准确的数据,促进科学研究,对保护林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3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多源遥感技术,它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模型为一体,已成为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

3S 技术可以有效获取林地资源的动态变化,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和空间数据模型模拟,从而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林地动态变化信息,为保护林地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运用探究——以连平黄牛石保护区为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运用探究——以连平黄牛石保护区为例

2024年第10期现代园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运用探究———以连平黄牛石保护区为例吴洁映,何海俊,熊祥健,谢常青,叶海燕(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连平517100)摘要:目前,各区域内的林地资源消耗量呈现增多的趋势,使得林业资源的基础性影响愈发明显,为保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的应用,提升后续林业规划与调查工作水平。

基于此,以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工程案例,阐述了“3S”技术,提出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技术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3S技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应合理应用“3S”技术,针对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探索该地的生物资源、发展潜力并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情况,检索与林业调查相关的数据内容,并上传到数据库内,以满足后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

1工程案例分析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为“保护区”)地理位置处于粤赣两省的交界处,北部和江西省九连山相互连接,东北部和连平县的上坪镇交界毗邻,西南和陂头镇临近(见图1)。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代表性植物有金斑喙凤蝶、黄腹角雉、兰科植物以及南方红豆杉等。

经计算,保护区总面积4420.32hm2;保护区所在位置为114°25'16"~114°29'51"E、24°25'35"~24°30'53"N。

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相对复杂的山地气候特点。

春季长期处于低温多雨环境,夏季相对炎热,秋季相对干旱,冬季较为严寒。

保护区中的最高峰是黄牛石顶,海拔1430m;保护区中的最低点在麻陂河,海拔220m,最高峰和最低点之间的海拔高差较大,使该地的植被呈现出垂直带谱的结构形态[1]。

2“3S”技术分析2.1GNSS定位技术在使用GNSS定位技术时,运用卫星电磁波载波相位测距码,执行伪距的测量工作。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初探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初探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初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这个专业中,3S技术(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这一专业中的3S技术类课程设置进行初探,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更好的专业技能。

一、3S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它们在环境生态工程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例如植被覆被、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等。

这些信息为环境生态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环境保护和生态调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遥感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以地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研究人员面前。

它为环境生态工程领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辅助分析工具,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和资源分布,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则可以为环境生态工程师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其精度可达到亚米级甚至亚米级以下。

在环境生态监测、环境污染溯源、生态修复等方面,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对于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3S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而重要的。

在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加强对3S技术的教学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3S技术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分析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大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这一专业中的3S技术类课程设置,也具有其必要性。

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即三维、速度和数据测量和信息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农业科学、测绘技术、遥感技术等领域。

与此同时,3s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形成一系列研究的研究背景。

此论文通过综合分析以3s技术为主要的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以深入分析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从而对教学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为教育领域推动发展提供参考。

3S技术是一种集空间、速率和数据测量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技术,能够将实际地理信息转化为数字化数据,并能够精确表示实际地理空间状况。

近年来,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快了,各种3s技术工具被应用于地理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近年的报道可以看出,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用3s技术进行授课,使用3s技术软件和硬件,展示三维地图及其与实际地理现象的对应关系,更直观、更有趣地描述地理知识;二是教学特点,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传统的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3s技术获得当地的数字化地理信息,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三是学习和实践环境,3s 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虚拟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使学生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中学习和实践地理知识。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3s技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促进了地理教育的更新和发展,使学生更有趣地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

然而,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3s技术在许多教学场合中受到硬件和软件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3s 技术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变成学生的负担,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跟上临场发挥而遭受挫折;第三,由于3s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速度较快,中学地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很难追赶;最后,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在3s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教师和学校应该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以更好地发挥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3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探讨探述

3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探讨探述

3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探讨探述3S技术即“三位一体”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这三种技术的结合,不仅在农业、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也在林业制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3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遥感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具获取地球表面的大范围、实时、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大片林地的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林地的生长情况、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信息,为林业制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林地的变化,及时发现森林覆盖的变化情况,为采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

利用GIS,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地形地貌数据、林地管理数据等整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处理,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并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GIS技术可以绘制林地分布、林分结构、地形地貌等专题地图,为林业制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林业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也为林业制图带来了便利。

GPS技术可以精准获取地面点位的经纬度坐标,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高精度定位。

在林业制图中,通过GPS技术可以进行野外地理勘测,获取采伐地点、地貌特征等数据,为后续的制图工作提供了精确的地理空间数据。

3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遥感数据获取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更新频率低,导致其对于林业资源监测、管理的实时性有所不足。

GIS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需要建立更加精细的数据采集体系,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GPS技术的多路径效应、信号遮蔽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克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来完善林业制图。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作者:曾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7期【内容摘要】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让高中地理开始注重3S技术教学,让学生全面提升科技信息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本文先介绍3S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作用,之后指出高中地理应用3S技术的现状,进一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出有效解决方法,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掌握扎实的3S技术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學 3S应用实践研究引言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对复杂知识体系的攻坚时期。

而3S技术恰好又是全新的科技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发展的魅力,从而提升3S技术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3S技术得到更好的开展,让学生获得更多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到技术在地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一、我国3S技术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所谓3S技术分别包含RS技术(遥感)、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三个系统代表了整个地理学科的科技发展,也是在地理领域最好应用的表现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展3S技术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用途,教师可以把3S技术详细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辅修的知识进行讲课,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3S技术的作用,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得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用3S技术的现状1.高中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重要性3S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占据较重要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的科技知识,掌握这种技术的应用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让3S技术更好的为地理领域服务。

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变得丰富有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学科意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这门技术为学生带来地理知识全新的诠释,让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带动学生更好的学习。

2.高中地理中关于3S技术的教学方法现状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寻找更为适合3S技术的教学策略去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3S技术的真正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门技术,从而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体系。

基于3S技术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以山峡库区为例

基于3S技术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以山峡库区为例

145调研,根据不同林区,不同土壤、坡度等因素规划全市的森林树种结构。

提倡多种植混交林;明确规定桉树的限种区,禁止在水源林区、陡坡地、自然保护区营造桉树;积极推广澳洲坚果、油茶等特色经济树种,既能增加农民的致富路子,又能培育树种丰富、结构优化的多功能森林。

推广种植乡土树种。

通过免费赠送良种苗木、林业贴息贷款、中央财政造林补助或森林抚育补助项目等政策引导林农种植乡土树种混交林,规定参与国家资金补助的生态工程造林必须营造乡土树种,禁止营造桉树等非乡土树种纯林。

大力推广良种马尾松、杉木等速生林,促进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鼓励种植珍贵树种。

以“美丽岑溪·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为契机,将村屯绿化和树种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在农村房前屋后适宜地种植珍贵树种、果树、乡土树种等,并逐步将珍贵树种种植往上山发展,既能提高森林品质,又能实现树种多样化。

提倡营造混交林。

在岑溪境内的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通道可视范围内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地营造混交林示范林,种植以油茶、澳洲坚果、荷木、枫香、马占相思、火力楠等乡土树种为主的经济类混交林或是花化彩化类混交林,打造林相丰富,景观优美,又富有经济效益的林区。

通过示范林的效益,逐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更多混交林,培育稳定性、抗逆性强森林生态。

参考文献[1]徐建民,白嘉雨,陆钊华.华南地区桉树可持续遗传改良与育种策略.林业科学研究[J],2001,14(6):587-594.[2]蒋晓飞,黄文华.广西速生桉种植管理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管理探索[J],2016,2:21-23.[3]李香林,陈建华.肇庆市桉树资源分布现状与对策研究.热带林业[J],2015,43(2):14-16.[4]黄国勤,赵其国.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生态学报[J],34(18):5142-5152.[5]罗兴录,樊吴静,杨鑫等.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研究.中国农学通报[J],2013,29(29):162-165.[6]陈丹辉,江惠龙.桉树种植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化学工程与装备[J] ,2010(7) :172—174 .[7]杨尚东,吴俊,谭宏伟,等.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生态学报[J],2013,33(24):7788-7797.[8] 温远光,刘世荣,陈放.连栽对桉树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J],2005,16( 9) : 1667-1671.[9]宋贤冲,唐健,覃其云,等.广西桉树造林区水体监测与评价.广西林业科学[J],2011,40( 4) : 274-276,291-291.[10]农必昌,张英,曹继钊,等.广西桉树造林区施肥与林区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广西林业科学[J],2006,35(3):147—150 .作者简介文燕萍(1985-),女,广西桂林,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基于3S技术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以山峡库区为例曾洪靖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摘 要】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其中,3s技术(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个方面,探讨3s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器材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解读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

比如,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观察到地球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分析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城市的空间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灾害。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的工具。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可以用于制作地图、分析地理数据和模拟地理过程。

比如,通过GIS软件,可以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矢量、栅格等形式表达出来,制作出各种专题地图,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分析地理问题。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比如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规律、城市发展趋势等,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三、全球定位系统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确定地球上某个点位置的技术。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PS可以用于定位地理要素和进行地理实地调查。

比如,学生可以使用GPS设备定位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同时,GPS还可以用于地理实地调查,学生可以利用GPS设备记录野外实地考察的路线和点位,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

此外,GPS还可以用于导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导航知识。

乡土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6页文档资料

乡土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6页文档资料

乡土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1105;41271197)1引言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目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地理形象、具体、生动,其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现代的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对乡土地理及乡土地理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及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1-3],并从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4-5]。

关于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者从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地位、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解决途径[6-7]。

在梳理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乡土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

2 乡土地理及教学“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

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以地方的人地关系结构演变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研究地域人文脉络与地缘关系为一体的地理历史综合体[8]。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乡土地理主要是指本县(市)地理。

乡土地理教学是用乡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它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良好载体。

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视乡土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有助于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增强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2)乡土地理的学习基本实现了地理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进一步形象化和具体化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如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3 3S技术及其与乡土地理教学关系3.1 3S技术简介3S技术,即遥感( 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的统称[9],三者紧密联系并构成现代地理技术的核心。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灭火效率也 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得益于3S技术的支持,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火灾 隐患,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
结论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 过GPS、GIS和RS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精确调查、规划和管理,提高 林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相信未来3S技术 在林业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应用研究进展资源的变化情况,如森林面积、分布、生长 状况等。例如,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快速调查和动 态监测,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森林经营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但是,由于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精度受到限制,对于具体树种的识别和区分仍存 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和提升。
技术原理
1、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是一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在林业中,GPS主要用 于确定地理位置和测量面积。通过GPS接收机,可以精确测定林区的地理位置, 绘制精确的林区地图,为林业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是一种用于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软件系统。通过GIS,可以将空间数据 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在林业中,GIS可以用于林区信息 管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预警等方面。
3.森林火灾监测
3S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快速发现和精确定位。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 实时监测林区的温度和烟雾情况,及时发现火灾并指导救援行动。但是,由于森 林火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如何提高火灾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仍然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三种技术的结合。

这三种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提高效率、准确性和信息量,为林业管理、规划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浅析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遥感、GIS和GPS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林地的空间信息、地物信息和植被信息,以及监测自然灾害、植被病虫害等林业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林地的空间信息,包括林地的地形、坡度、坡向等地貌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林业规划和选址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林地开发,并设计合理的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林地的地物信息,包括土地覆盖类型、用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为林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帮助规划者制定合理的林地规划方案,平衡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林地的植被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林地的资源调查和监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林地的植被状况,及时发现植被病虫害等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林业灾害,包括森林火灾、病虫害、风灾等。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火情、病虫害、风灾等信息,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监测数据,帮助其及时、有效地制定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能够用来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现地理信息的系统,可以用来对林地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和分析,为林地规划和设计提供高效、准确的支持。

GIS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林地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包括地形信息、地物信息、植被信息等。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研究——以山西省五鹿山为例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研究——以山西省五鹿山为例
的信息 .
1 3 技术 的意义及其本质 s
随着五六 十年代计算机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
展, 使许 多科 学 由 中心走 向边 缘 , 成 不 同学 科 相 形
收稿 日期 : 0 61 -1 2 0 —1 0
12 全球定 位 系统 .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P l a P stnn y一 G S Go l oti igSs b io
描述 , 通过 时空 构模 , 析 地 理 系 统 的发 展 变 化 和 分 深化过 程 , 而 为咨询 、 从 规划 和决 策提 供服 务. 其应 用 已遍 及与 地理 空 间有关 的领 域 , 全 球 变化 、 从 持
续 发展 到城 市交 通 、 共设 施规 划 及 建 筑 选址 , 公 地
熊猫保护和 自 然资源利用 的地理信息 系统研究 和
建立 工作 , 其研究 成果 在 自然保护 的实 际工作 当中
得 到应 用 . 同时 在福 建 的梅 花 山 、 苏 的盐 城 等 国 江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开展 了一 系列 的研 究工 作. 以地理 信息 系统 在 自然 保 护 区应 用 为 主题 的有 关 研讨 会 已召开过 多 次. 由于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展 示 的推 动 作 用 , 来越 多 的 自然保 护 区已经并 正在 开展 各种类 越
产策划 等 方面 , 理信 息 系统技术 正深 刻地 影 响着 地 甚 至改 变着 的信 息进 行分 析 、 理 和加工 , 处 可用公 式 表示 :
I = I + I +… 2 +I
型地理信息系统的筹备和建立工作.
式 中, 表示源信息; , … . ,表示不 同类的 ,, 2 , 信息 ; 式中 , 表示源信息 ,, … . , 表示不 同类 , 2 ,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3S实践应用研究作者:张顺栋王广智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第01期摘要在概述3S技术的基础上,总结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应用3S技术的优势,并就3S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整合高中地理教学和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3S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1-0049-021 3S技术概述3S技术是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即地理信息系统)、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即全球定位系统)集成技术,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导航技术的有机结合,是高度集成的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是空间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表达、管理、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3S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地质、气象、环保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而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开始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应用。

2 高中地理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方式处理数据 3S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地理空间数据,且处理数据量很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处理数据,得出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

同时,3S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处理,增强对数字地图处理的有效性。

3S技术具有处理数据量大的特点,这符合地理案例教学容量需求,满足师生对地理学习要求。

灵活操作地图 3S技术可以灵活实现对地图的操作,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教学地图,通过灵活操作地图满足地理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图教学内容,无极缩放和不断更新地图,选择性地对地图进行叠加和显示,查询具体区域地图内容,展示和编辑专题地图,制作地理教学地图,向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地图。

丰富案例教学内容 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向学生提供教学地图、示例、地图属性信息、地理数据等,使用3S技术将地理信息进行整合编写,编写大量地理教学案例和素材,对教师地理教学有启发作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深化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利于活跃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3S技术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是自然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

本文在对传统野外实习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以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实习基地为例,借助3s空间信息技术并结合我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情况,探讨区域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为高等院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地理 3s技术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柳江盆地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11b003)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k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76-02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1],其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内容主要涉及地质与地貌、土壤、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2-4],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途径[5]。

就目前而言,自然地理学正处在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由经验科学到实验科学的转变时期[6],且其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作用,需要进行指导方法的改进[7]。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已在地学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8],由于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数据具有明显时空分布特点,
因此,将3s技术引入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采集更加精准的野外观测数据[9],表达一些野外看不到或不明显的地质现象,进而丰富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在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研究方法
由于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根据此特点,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结合“3s”技术,完善并改进沿途考察、记录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其具体的过程如下:
其次,在整体了解实习线路的基础上,对沿途实习的地质观察点进行讲解、观察,特别对于一些重点设置的观察点,并借助gps实现对野外数据的采集,除了记录地理位置和海拔等数据外,还主要包括野外露头上的岩性(沉积岩、岩浆岩)、地貌、地质现象、地质边界线、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数据,通过gis创建与地理位置相对性的空间数据库,借此培养学生的获取第一手数据的能力。

最后,将实习的点线相结合,在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到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对事物进行成因分析,逐步推动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点、线、面的实习结合,在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的基础上,通过对外地质现象的跟踪和解释,撰写出具有自己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通过改进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生。

三、应用实例
本文以鸡冠山实习区为例,在获取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质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的基础上(见图1和2),完成该区域实习路线的确定和实习观察点地质现象的记录。

对于a观察点而言,主要观测的石英砂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粉、细砂岩;中部为褐灰色细粒含岩屑英砂岩;下部为浅灰色厚层中-粗粒硅质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粒石英砂岩。

b观测点主要观测的花岗岩。

是岩浆侵入所形成,属于深成岩。

表面呈红色,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雨水侵蚀和铁氧化所导致而成。

结合地质罗盘和gps,对岩层进行倾角、倾向和方位角的测定。

c观测点主要观测的沉积岩。

主要掌握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

在寒武纪至奥陶纪中期,主要进行的是碳酸盐岩、页岩和粉砂岩为主的海相沉积,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呈现海陆交互沉积,中生代至新近纪地层,主要进行陆源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等陆相沉积,并识别页岩和泥岩。

d主要观测地堑。

鸡冠山地堑位于柳江盆地西南边缘,在此可以观测整个地堑的全貌。

地堑是一组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其特点是两断层面相向倾斜中部地体下降,两侧地体上升,多形成河谷地貌。

组成地堑两侧的岩石,为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或上元古界龙山组石英砂岩,中部台阶仍为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和上元古界龙山组石英砂岩组成,在当地被称为大平台。

e观测点主要观测是山顶的一片湿地。

对于植被而言,主要是一些主要湿地植被,包括香蒲和芦苇,这些喜水植物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在降水减少的情况下,主要靠地下水(裂隙水)补给。

通过对该点的观察,由湿地而言延伸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文方面的内容。

四、结语
柳江盆地既是野外教学的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基地[11]。

本文将“3s”等技术应用到自然地理的野外实践教学中,可为今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并为野外地质教学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教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实现对自然地理学全面和系统的综合研究,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的理论和方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等院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程东来.野外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建议——以自然地理实习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5,28(1):109-111.
[2]于耀先.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 15(3):73-74.
[3]邢俊利,刘玉振.嵩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25-127.
[4]朱高龙,吴文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131-134.
[5]熊晚珍.九宫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 183-186.
[6]刘富刚,高岩.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98-100.
[7]张树明,郭福生,孟显云,等.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3(3):54-56.
[8]王鹏. 21世纪地理科学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6(21):126 -130.
[9]倪杰,龚建周,林淑玲,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课程优化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10,13(3):177-179.
[10]武雄,胡伏生,刘明柱,等.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64-166. [11]李小明,尹尚先,王永建,等.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野外教学基地——地质特征和教学特色[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9(1):103-105.
作者简介:
龚文峰,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