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分析中的光谱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μ wenku.baidu.come mh
3)R<<ae和R>>ah。这表明纳米晶材料中电子的有效质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它
远低于自由电子。同时也引入重空穴和轻空穴。这些概念反应了电子的运动规律。 从实验的角度看,体相材料的能隙Eg的激子束缚能Eb和Bohr半径aB均是重要的 参数,具体的因为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
E 0 h E 0 h
);
)。
拉曼散射的特点:
1,有特征峰 2,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3,谱带较窄,成对出现 4,光谱范围:几个波数-3800cm-1 5,与红外互补 6,存在于气、液、固中
拉曼光谱
何种振动是拉曼活性的
与红外光谱一样,由光谱旋律决定。
第十讲、纳米材料分析中的光谱学方法
主要内容

概述 低维系统的光谱学规律简介
几种典型的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光谱分析方法简介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辐射能量。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电磁波的电矢 量就会与被照射物体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被照射物
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态之间跃迁进行分析的方法,成为光谱
红外光谱
何种振动是红外活性的
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呈电中性的。但其正负电中心可以不重合,而成为一个
极性分子。其极性的大小可以用偶极矩来衡量。设正负电中心的电荷分别是+q 和 -q,相距为d,则偶极矩
= qd
偶极矩的单位为Debye, 用D表示。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如果能引起偶极矩的变化, 则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谱带,我们称这种振动是红外活性的。例HCl分子,当 振动时能引起偶极矩的变化,这种振动时红外活性的。而H2,O2,N2等非极性分 子并无永久偶极,振动时不能引起电中心的位移,故无红外吸收。CO2分子虽无 永久偶极,但其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能引起偶极矩的改变,故为红外活性 振动,而其对称伸缩振动不能偶极矩的改变,故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3)*跃迁: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 迁,吸收波长大多在紫外区。 4)n*跃迁: 在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和键同时存在时, 会发生n*跃迁,所需能量小,吸收波长大于 200纳米的光子。
其他跃迁类型
5)d – d跃迁:
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容易产生这种跃迁,其吸收波长一般在可见光区域。
6)电荷转移跃迁: 电荷转移可以是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以及分子内的转移,条件是同时具 有电子给体合电子受体。
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也是电子光谱。
与紫外光谱不同的是它是一种
发射光谱。样品受光源照射时, 其分子和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
激发到激发态。激发态有两种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是一种散射光谱。当用频率为o的光照射样品时,除部分 光被吸收外,大部分光沿入射方向透过样品,一小部分被散射掉。这部分散射光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光子与样品发生弹性碰撞,二者没有能量交换,这种散射为瑞利散射,此时入射光的频 率与散射光的频率相同;另一种是光子与样品发生非弹性碰撞,即碰撞时有能量交换,这种散 射称为拉曼散射。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产生斯托克斯线( 相反若光子从样品分子中获得能量,则产生反斯托克斯线(
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是吸收光谱。通常所说的紫外光谱范围 是200-400纳米,但通常可以扩展到可见区(400-700纳米)。当样品的原子、分 子吸收光子后,外层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不同结构的样品分子,其电子的 跃迁方式是不同的,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和吸光的几率也不同。故而可根据波长 范围、吸光强度鉴别不同物质结构的差异。 有机物在紫外和可见区域内电子跃迁的方式一般 有*,n *,*, n*四种类型。其能量顺 序为: *>n *>*(共轭双键)> n* 1) *跃迁: 饱和烃中的C-C键是键。产生*跃迁所需能量大, 吸收小于150纳米的光子。即真空紫外区。 2)n *跃迁: 含N,O,S和卤素等杂质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可发生此 类跃迁,所需能量也较大。吸收150-250纳米的光子。
在纳米结构材料内由于激子的限域,除发生量子尺寸效应以外, 人们也观察到线性和非线性的光学和光电子学效应的增强。
纳米晶(0D系统)的电子能谱与光谱
纳米晶与体相材料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一为纳米晶系高分散性。纳米尺寸的每粒晶体表面原子占有相当大的比
例,如 由20个原子组成的密堆积团簇只有一个原子位于内部,由100个原子组成 的团簇中也只有20个原子位于团簇内部。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碳笼,实际上每个 碳原子均在表面。可见如果进一步将纳米晶堆积在一起,构成纳米相材料后,材 料内部会形成大量的晶粒边界。假定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为5纳米,由于表面原子的 排列是无规则的,所以它在每立方厘米内会含高达1019个完全不同的界面。传统的 概念是体相晶格的分子结构决定微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是在纳米材料内纳米
电子态:一种为激发单线态; 第二种为激发三线态。当电子
从最低的激发单线态S1回到单
线基态时,发射出光子,称为 荧光。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也是一种吸收 光谱。红外的辐射能量远 小于紫外的辐射能量。红 外光只能激发分子内原子 核之间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跃迁。因此红外吸收光 谱是通过测定这两种能级 的跃迁的信息来研究分子 结构的。
叫散射光谱。
电磁波的能量 E 为:
E = h = hc/
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分子内部存在三种运动形式,即电子绕原子核 运动,原子核的振动和转动。分子的总能量可近似的看成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E = Ee + Ev + Er
当光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分子吸收光能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具有量子化特
2.吸收光谱的兰移和红移现象:
纳米颗粒的吸收带通常发生兰移。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 是量子尺寸效应,即颗粒尺寸下降导致能隙变宽,从而导致光吸收 带移向短波方向;另一个是表面效应,纳米颗粒的大的表面张力使 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等原因。有时候,当粒径减小至纳米级时, 会观察到光吸收带相对粗晶材料的红移现象。 通常认为,红移和兰移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结果视孰强而 定。随着粒径的减小,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兰移;而颗粒内部的内应 力的增加会导致能带结构变化。电子波函数重叠加大,结果带隙、 能级间距变窄,从而引起红移。
晶表面和界面的缺陷对材料的性质由决定性影响。
第二,目前仅在纳米尺度的半导体和金属颗粒中发现,即当晶体的尺寸减 小到可以与其电子或空穴的de Broglie波长相比时,电荷载流子的特性必须按照量 子力学的在箱中基本粒子的行为处理。在这里,量子箱的尺寸就是纳米粒子的尺
1.宽频带强吸收性: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
不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粒子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 纳米氮化硅、炭化硅以及三氧化二铝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强吸收谱。ZnO, Fe2O3,TiO2 等纳米粒子对紫外光有强吸收作用,主要来源于它们的半导体性质。
尺寸是无关的。例如,像无机半导体这样有序排列的原子组成的晶体,在体相
电子激发后的非局域的,通常情况下不易形成相互束缚的电子-空穴对(激 子)。但是,当金属或半导体达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的尺寸时,揭示出纳米结构 材料许多新的规律、新的效应。 低维系统通常被考虑成三种类型:其一为二维系统(简称2D),它涉及薄 膜、层状结构、量子阱和超晶格;其二为一维系统(简称1D),它涉及纳米尺 度的线型材料,如链状的高分子导体,分子导线和量子线等;其三为零维系统
2)R<<ae和R<<ah。这里强限域条件。此时库仑项变小,甚至可看作微扰项处 理,也就是说激子不能形成,电子和空穴各自的尺寸量子化效应是支配性的因 子,材料的光谱将由亚带隙之间跃迁构成的线隙组成。其能量位移: E ħ22/2R2 (强限域)
上式中,以约化的激子质量取代原式中的激子质量M,有
低维系统的光谱规律简介
为了揭示纳米结构材料的功能特性,现代光谱学是不必可少的实验方法。 将材料不断的分割,使其三个维度达到纳米尺度后,它不能再看成是宏观的小 粒子,但又不是原子、分子级的小粒子,由于它产生了原来体相材料所不具有 的新性质——量子限域,所以称之为介观尺寸的纳米结构功能材料。按传统固 体物理的观点,体相材料的电学、光学和光谱学以至电子的传输特性与晶体的
征,只有满足下述关系: h = E’ - E = E 分子才能吸收光能,由较低的能级E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
电磁辐射范围与光谱的关系
光谱仪器的基本组成
1)光源:包括所需光谱区域内的连续辐射能源,如在红外区用奈斯特灯或硅碳棒等 做光源,紫外区则用氘灯,荧光光谱用氙灯,拉曼用激光光源或汞弧灯。 2)单色器:将辐射能源发出的多色光分成单色光。一般采用滤光偏、棱镜或光栅。 3)样品池:要求在所测量的区域是“透明”的。 4)检测器:把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一般紫外用光电检测器,红外用热敏检测器。 5)数据处理装置:
3.激子吸收带 —— 量子限域效应:
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粒径 r B (激子玻尔半径)时,电子的平均 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 激子,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重叠,这就很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 激子带的吸收系数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即出现激子的增强吸收并 兰移,这就称作量子限域效应。纳米半导体颗粒增强的量子限域效 应使它的光学性能不同于常规半导体。右图曲线1和2分别为掺了粒 径大于 10 纳米和 5 纳米的 CdSexS1-x 的光吸收谱,尺寸变小后 出现明显的激子峰。
(简称0D),如团簇、量子点、纳米晶和胶体。
对0D系统,它能将电子在某时间间隔内限制在一个纳米尺度的空间内, 当上述材料吸收适当波长的光子后,可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在量子限域的条 件下,有时电子与空穴的相互作用能(库仑能)是主导的能量项,电子-空穴 对(激子)随之形成。对于0D的纳米粒子(其平均半径为R)有三种情况可以 考虑:
光谱旋律最简单的说法是,
如果某一简正振动对应于分子偶极矩变化不为零,则是红外活性的,反之是红外非活性 的;
如果某一简正振动对应于分子的感生极化率变化不为零,是拉曼活性的,反之,是拉曼 非活性的。
表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世界奇异特性的根源
包含原子总数: 表面原子数: 3x106 2% 3x104 20% 30 100%
1)R>>aB, 即R>>ae和R>>ah。这里aB是体相半导体的激子Bohr半径; aB= ae
+ah, 其中ae 、ah分别表示电子和空穴的Bohr半径。这是弱限域条件。材料的最 低能态(激子态),由于限域,将向较高能量位移(吸收带蓝移),即基态激 子的能量位移E近似为: E ħ22/2MR2 (弱限域) 其中激子的质量M=me+mh, me 和 mh分别表示电子和电子空穴的有效质量;ħ= h/2 , h 为Planck 常数。
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可分为吸收光谱法(如红外、紫外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如 荧光光谱)和散射光谱(如拉曼光谱)三种基本类型。在一般情况下,分子处于基
态,当光与样品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样品分子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
生吸收光谱。反之,若分子由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释放出光能,形成发射光谱。当 光被样品散射时,随着分子内能级的跃迁,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光谱
1厘米 1微米 100纳米 10纳米 1纳米 0.1纳米
尺寸的不断减小导致材料特性发生从量变 到质变的根本性变化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特征量相差不多。例如,当纳米粒子的 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 效应十分显著。 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电子与处于颗粒内部的原子和电 子的行为有很大差别。 这种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使其 具有宏观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