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内容简介: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回国。
他在欧洲四年,学无所成,但他的父亲和岳父都要向他要学位,无奈之下在骗子手中买了个子虚乌有的博士学位,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和风流的鲍小姐有了一夜情,留学归来的苏文纨也爱上了方鸿渐。
让方鸿渐尴尬的是岳父(方鸿渐与其女订婚后,其女夭亡)已经把他的博士相大肆渲染地登在上海的报纸上。
方鸿渐一回家乡,小报社记者闻风而至,他便成了县里鼎鼎有名的人物,因此被邀请到省立中学作了一场不伦不类的演讲。
回到上海后,方鸿渐在岳父的银行里某了份差事。
不久,方鸿渐拜访了苏文纨。
在苏文纨家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
唐的天真可爱让方鸿渐一见倾心。
苏文纨喜欢方鸿渐,但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却又不狠心拒绝,只好在暧昧地周旋在他们姐妹之间。
苏文纨的爱慕者赵辛楣十分妒忌方鸿渐,不断嘲讽他。
虽着时间的推移,方鸿渐越来越迷恋唐晓芙,苏文纨对方鸿渐失望后,就来破坏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添盐加醋地告诉唐晓芙方鸿渐在船上和鲍小姐一夜情的事。
唐晓芙伤心欲绝,怒斥方鸿渐。
羞愧难耐的方鸿渐绝望离去。
苏文纨并没有嫁给赵辛楣,而是嫁给了诗人曹元朗。
赵辛楣和方鸿渐成立朋友。
岳母越来越看不惯方鸿渐。
方鸿渐一怒之下决定和赵辛楣一起到三闾大学任教。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坎坷。
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几个人。
其中一个是李梅亭,他要去当中文系主任;还有一个女孩叫孙柔嘉,刚大学毕业,一路上表现得温柔体贴。
方鸿渐见孙柔嘉一个女孩孤身在外,无依无靠,便多加点关心。
赵辛楣开玩笑说,方鸿渐这份关心,已经播下情种,并警告他说孙柔嘉是个极富心机的女孩。
三闾大学也是个是非之地。
人们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方鸿渐深为失望。
李梅亭的系主任被有背景的汪处厚抢走了,方鸿渐的教授头衔也被剥削,为副教授。
因为方鸿渐不愿欺骗校方,在校方的简历中没有写明自己的学历。
谁知道;历史系主任韩学愈的学历也是子虚乌有的。
当方鸿渐试探他时,他极为隐瞒,并处处排挤方鸿渐。
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太太美丽动人,校长高松年暗恋这汪太太,赵辛楣也对汪太太暗生情愫。
某晚,汪太太和赵辛楣散步被汪处厚和高松年发现,他们怒不可遏,情醋大发。
赵辛楣在三闾大学呆不下了,边辞职去香港。
方鸿渐对学校恶劣的环境也厌恶透了,想辞职而去,但是第二个学期他没有接到聘书。
孙柔嘉用尽心机让方鸿渐向他求婚,可怜的方鸿渐最终被孙柔嘉俘获。
孙柔嘉见未婚夫失去工作,便与其辞职而去。
回上海前,孙柔嘉和方鸿渐去了香港,并在香港举行婚礼。
赵辛楣想帮助方鸿渐,但是孙柔嘉不满意赵辛楣,便阻止他们来往。
方.孙二人矛盾越来越多。
孙柔嘉争风吃醋,使小性子,想方鸿渐哄他。
可是方鸿渐自从毕业以来,一事无成,却莫名其妙的有了太太,总是心事重重。
回到上海,两人和两家不和。
方鸿渐在一间报社工作,薪水只有孙柔嘉的一半,于是决定随赵辛楣去重庆谋职。
这时孙柔嘉她的姑母为方鸿渐找到份高薪工作,方鸿渐却不领情,并认为损害了他的形象。
一怒之下打了孙柔嘉。
孙柔嘉愤然离家而去。
失魂落魄的方鸿渐回到自己冷冷清清的家中,心中一片茫然。
他忽然想起苏文纨说过的一个比喻:婚姻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方鸿渐想,生活何尝不是一座这样的
作者简介:
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从1930年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文,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学专著《谈艺录》、古代文学选本《宋诗选注》、论文集《旧文四篇》(后扩充为《七缀集》)、旧体诗集《槐聚诗存》、文史哲研究专著《管锥编》等。
其中《管锥编》是钱锺书的学术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人文学术界对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围城》则代表了钱钟书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出版内容:
作者:钱钟书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7020024750 印次:25 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3-12-1 字数:253000 版次:1
人物形象分析:
方鸿渐:在这本书当中,方鸿渐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作者赋予其许多的言论、思想,甚至通过他来洞察世间百态,但方鸿渐并不因此而使人觉察到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惟独是他的身上有着某一类人的特征,或者说在他身上作者将某一些人的劣根性阐述得淋漓尽致。
方鸿渐还算得上是善良人士,至少他良心未泯。
赵辛楣:他在小说中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
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
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
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
缺点在于有时候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
孙柔嘉:她是小说中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
她唯一的缺点在于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但这也无可厚非。
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被重视的结果让她懂得自己去争取喜爱的事物。
对一个她还算倾心的男人,女人耍点小心机不足为怪,实际上,有心机的女孩多半是聪明的女孩。
同时她是一个外柔内刚,颇有主见的女人。
经典语录:
1.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订学家所谓外证据来断定真确性,本身是看不出的。
2.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
爱尔兰人气的咒骂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3.掌声住了,方鸿渐强作笑容说:“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诸位的鼓掌虽然出于好意,其实是最不合理的。
因为鼓掌表示演讲听得满意,现在鄙人还没开口,诸位已经满意得鼓掌,鄙人何必再讲什么呢?诸位应该先听演讲,然后随意鼓几下掌,让鄙人有面子下台。
现在鼓掌在先,鄙人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反觉到一种收到款子交不出货色的惶恐。
”听众大笑,那记录的女孩也含着笑,走笔如飞。
4.只对苏小姐笑道:“不用扫兴。
送给女人的东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献佛。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
读后感: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就是《围城》。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
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
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
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
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