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特征及表现

合集下载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尤其是,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与现代经济相结合后,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使欧洲战乱不断,而且逐步升级,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

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因而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类历史也是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止境的互相残杀。

叔本华生前默默无闻,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定的社会气候下,他的理论不胫而走。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九章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特征及表现

现代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特征及表现

现代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特征及表现现代主义在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国家一大批不同于传统的形形式式的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可以说是西方继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后出现的第六个思潮。

现代主义文化并不是西方现当代文化的全部,但从本质上看,它显著地表现了现当代社会的时代病和特有的社会心理,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值得研究。

一、背景〔一〕社会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摧毁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根底,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

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展一场深刻的反思。

〔二〕思想因素强调非理性额定现代哲学为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根底。

突出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化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根底。

其次,现代物理学的开展改变了世界图景,深化人们对物质、时空、因果关系的看法。

〔三〕文化因素从文化上分析,现代主义是西方传统文化解体的产物。

二、特征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首先,现代主义与其他思想一样,是以哲学思想为其根源在艺术上的表现。

现代主义是以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为其哲学根底,或者说是其哲学的艺术表达。

就艺术思想而言,现代主义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种种现实矛盾和异化现象,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和否认。

但这种不满和否认是对社会和人类前途的危机意识和悲观绝望情绪的反映。

其次,现代主义美学思想的渊源是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美学,并深受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及弗洛伊特、莱格心理学的影响。

在艺术上强调自我,强调主观,强调直觉和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

因此,现代主义往往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

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是其哲学思想和美学简介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如此,现代主义抛弃了传统的艺术手法,创造了许多全新的艺术手法以表达其"全新〞的观念,例如,柏格森认为只有直觉才能认识真理或显示瞬间的印象和幻觉,他提出"心理时间〞的概念,启发创作方法;弗洛伊特说:"艺术即做梦〞,引导超现实主义有表现梦幻的潜意识。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哲学和艺术思潮,它对风格、思想和知识的固定性进行了挑战,并质疑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假设。

后现代主义在意识形态、社会、科技和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方面进行浅析。

一、时代背景:1.工业化和现代性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大规模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等现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

这种现代性的呈现,也促使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反思。

大规模的毁灭、人类罪恶的暴露以及意识形态的崩溃都对人们的思考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3.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原子弹的爆炸、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技术突破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知,也对传统观念和价值体系提出了挑战。

二、理论渊源:1.结构主义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结构主义在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结构主义倡导通过对语言和符号系统的研究,揭示社会和文化的隐含结构。

结构主义的观点激发了人们对线性、稳定和逻辑的思考模式的质疑,为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2.符号学与语言学:符号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也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形成产生了影响。

符号学的创立者皮尔斯和网特提出了符号的关系性和多义性的思想,指出了语言和符号的矛盾性。

语言学家索斯尔也开创了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探讨了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这些思想对于后现代主义对语言和符号系统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3.传统哲学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质疑了现代哲学的基本假设。

尤其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们批判为过于主观、过于陈旧、过于讲求一致性和真理性。

相对于传统哲学的绝对真理和普遍规律,后现代主义鼓励人们接受多元的观点和认知。

现代表现主义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表现主义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的产生背景极其复杂。

回顾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兴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冷漠,个体也越发孤独。

到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西方文明卷进了一场危机中;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对东方产生了深刻影响;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出现让人们的思维处于混乱且活跃的状态中。

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有三:第一,直接原因是第一张银版人物照片《巴黎寺院街》的出现,该照片是路易斯·达盖尔拍摄的,也就是他发明了银版照相;第二,在西方,人们对宗教的情感原本非常深刻,无出其右,而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趋于现实,宗教地位开始下降,在艺术方面体现就是物质方面的增强及精神方面的空虚;第三,受哲学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使人对教会产生质疑,哲学家们提倡重视个人的意识和精神价值,从较深层面看到了社会需要转型。

一、现代主义发展及其特点(一)现代主义的发展西方的现代艺术大体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二战结束,现代主义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一阶段也存在其他艺术流派;第二个阶段就是二战后到现在,现代主义进一步发展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现代主义的特点受社会背景影响,现代主义极其扭曲地处理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提倡表现自我真实的精神状态,注重个人意识和精神,因此是一种唯心的、荒诞的艺术流派,表现出来的风格大多是消极的、悲观的、反讽的。

作品蕴含着作者在生活中受过的创伤和由此带来的痛苦,表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极其复杂的一种状态。

二、表现主义概述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初流行于北欧多个国家,是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和印象派有别,于1901年首次提出的。

在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中,艺术作品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和感受,从而形成了一种夸张怪诞的处理手法。

(一)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是反传统的,推崇主观创作、表达自我情感,其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强烈,表现主义艺术家将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作品中,作品是艺术家们宣泄情绪的得力工具;二是否定真实,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认为事物并非它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单纯美好,因此通过破坏事物使之变形来揭示他们自己认为的那种真实;三是怪诞荒谬,艺术家将他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以夸张处理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怪诞的、不真实的且充满痛苦的。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潮流,它挑战了传统的理性和结构,对权威和价值观进行了质疑,对现代性的理解进行了全面审视。

在不同的领域中,后现代主义都表现出了一种质疑和颠覆传统的态度。

那么,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将做一些浅析。

时代背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后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变革的时代。

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战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杀戮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伤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

冷战的持续和各种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政治体系的动荡和不确定性。

在社会领域,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

在文化领域,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们对于真实和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在科技领域,核武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对人类本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背景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混乱和颠覆的时代。

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传统的文化和艺术的潮流,它强调个体主义、自由主义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

现代主义的兴起是对19世纪末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反应,它试图通过对文化的颠覆和创新来挑战传统的权威和价值观。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现代主义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对传统的过度崇拜,它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社会责任的忽视使人们开始怀疑现代主义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之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阶级和政治斗争,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提出了传统的现代性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异化和迷失的观点。

而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对现代社会的异化和震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现代主义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

是二十世纪上半期欧美众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同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二十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

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而现代科学和现代经济相结合后,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降低了,政治已经成为经济的附庸,经济的畸形发展使欧洲战乱不断,而且不断升级,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尤其可怕的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性大厦,使人们陷入了精神失落和迷茫中。

这使得西方现代派作家用他们那犀利而变化多端的笔描绘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焦虑不安的人们,探究了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西方人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

科学研究的理论发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工业文明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也加速了财富的集中;加快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人的“异化”步伐。

现实生活的残酷性,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人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是文学自身的继承和超越性决定的。

现代主义作家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实质,如主观性、内在性、情感性。

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浪漫主义的许多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幻、象征、怪诞等。

但是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又使得它在对传统文学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西方世界的社会危机和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使得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而这种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直接影响了文学的产生。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派文学正是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流派。

要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社会背景和文学流派。

一、现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导致了欧洲文明的崩溃,人们对于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产生了怀疑。

这种失望和绝望的情绪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2 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20世纪初,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兴起,以及汽车的普及,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变革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作者们通过作品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1.3 人类意识的觉醒现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开始关注内心世界,探索人类意识的奥秘。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提出了梦境分析、潜意识等概念。

这些概念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们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反映现实社会。

二、现代文学流派2.1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象征和暗示,注重内心的感受。

象征主义作品通常具有诗意,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兰波等。

2.2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张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强调形式和手法的创新。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和紧张的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性的扭曲。

代表作品有卡夫卡的《变形记》、奥地利的《等待戈多》等。

2.3 意象主义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一种流派,强调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的美。

意象主义作品追求诗意,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

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等。

2.4 荒诞派荒诞派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认为人生毫无意义,强调无目的、无逻辑、无理性的荒诞性。

荒诞派作品通常具有荒诞的情节和悖论的语言,反映了人类面对荒诞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对于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颠覆和反叛,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创作。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而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特点1. 实验性:现代主义文学以实验性为特点,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结构,采用流水线思维、碎片化叙述、多重视角等手法,打破了线性叙事的限制,让作品呈现出更多元、多样的形式。

2. 意识流: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达内在心理世界,采用意识流技巧,将人物的思绪、情感和感知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内心的变化和纷乱。

3. 主题多元: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广泛多元,关注社会现象、人性问题、个体命运等,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关切和思考。

同时,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主题可以是黑暗和绝望,也可以是希望和自我救赎。

4. 反传统:现代主义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规则和限制,敢于冒险,打破常规,挑战读者的认知和思维,让人们对文学的定义和审美有了全新的思考。

二、发展趋势1.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并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关注语言的表达和叙事的困境,追求文学的多样性和流变性,同时也更加关注身份认同、性别政治和后殖民主义等议题。

2. 全球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全球化。

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作家们不再受限于本土文化,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创作出符合全球背景的作品,拓宽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范围。

3. 多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趋向于多媒体化。

作家们开始运用影像、音乐、图像等跨界媒介,与文字相结合,创造出跨领域的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界限。

4. 反叙事: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还表现为对叙事的反抗。

作家们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线性叙事方式,采用非线性、断片化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索和时间流逆置、随机编排,以此引发读者对线索解读的思考和多重解释的可能。

3.1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3.1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3.1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概念、分期与特点1、定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2、分期:现代主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后期的主义流派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有人将后期的文学称为“后现代主义”。

3、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1)、两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西方人的危机意识,苏联革命与建设中的失误与曲折,使西方知识分子陷入了更深刻的困惑。

(2)、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的异化。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对立。

(3)、严酷的社会现实,助长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传播《叔本华的“唯意与论”;尼采的“自我扩张”的超人;柏格森略带神秘意味的生命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影响。

(4)、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

于是,他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
• 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 了一批现代主义作家的出现,如鲁迅、郭沫若等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波折
• 曾受到政治和文化的压制
• 但仍有一批作家坚持现代主义的创作,如沈从文、张爱玲等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影响
变迁
《局外人》:加缪与现代主义的转折
《局外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 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转折之作
• 作品通过荒诞和反抗手法表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 反映了二战对社会的毁灭和道德沦丧
05
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与现代主义的巅峰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被认为是
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追忆似水年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
要影响
• 作品通过倒叙和意识流手法表现了个
• 为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
体内心世界
法和主题
• 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和
• 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和地位
• 反映个体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命运
• 探讨个体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风格:实验与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写作技巧和形式创新
• 采用象征、隐喻、倒叙等手法
• 创新叙事结构和视角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性化和风格独特性
• 避免公式化和陈词滥调
CREATE TOGETHER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它在经济、政治、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两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浅析。

一、时代背景1. 后二战时期的社会变革: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开始进行重建和发展。

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信息传递和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

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2. 科技革命的冲击: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世界使传统文化和身份认同遭到冲击,引发了对传统观念和价值的质疑。

3. 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的兴起:电视、广播、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广泛。

娱乐和消费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 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苏东剧变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剧烈的变革引发了对权威、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的质疑。

二、理论渊源1. 现代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现代主义强调理性、科学、物质进步和人类统一性,但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冲击,人们开始怀疑现代理性的局限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从社会文化现象出发,批判了现代主义的普遍性和宏大叙事。

2. 法国哲学的思潮: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自于法国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如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巴特等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福柯提出了“话语权力”和“真理表述”的概念,否定了一切确切的解释和全面的真理。

3.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兴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语言成为后现代主义关注的焦点。

结构主义认为一切现象从结构出发,人们通过符号和语言来理解和构建世界。

符号学则通过对符号系统的研究拓展了对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科学文化背景(三)文学思潮背景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一)思想特征1、表现人的异化、社会的危机——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多变的内心;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性与现代意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见第二节)§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早期创作受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影响,诗作富于幻想,有朦胧美丽的意象,代表作有《茵纳斯弗利岛》等;后期创作转向象征主义,推动后期象征主义贴近现实生活;名作有《在学童们中间》、《驶向拜占庭》等。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文学、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同时又发展、背离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现象。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哲学思潮背景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不再追求文学帮助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终极价值;2、不再认同人的主体性;3、作品情节内容具有荒诞性;4、追求没有规范、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技巧的创新;5、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出现明显的亚文学倾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等。

(一)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西方、60年代末走向衰落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特征:以表现人生的荒诞——生存环境的荒诞与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以表现形式的荒诞——情节结构、舞台形象、台词的荒诞化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化融合——为基本艺术特色。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尤奈斯库(1912-1994)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和主将之一;名作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秃头歌女》,是第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是彻底的“反戏剧”,通过史密斯夫妇与马丁夫妇空虚荒唐的语言、行动和胡乱敲响的挂钟、忽明忽暗的灯等喻示人生的空虚荒诞,通过博比一家同名、马丁夫妇互不相识、两对夫妇互换位置等喻示自我的丧失、人际的隔膜,通过循环结构喻示荒诞生活的延续不绝。

《椅子》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使用“反戏剧”手法,通过发生在一对生活在荒岛上的老夫妇身上的荒诞故事直喻物对人的压迫、人生的孤独凄凉、空虚、没有价值。

《犀牛》通过人变犀牛的荒诞故事直喻人异化的悲剧。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思潮,它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对当代社会的反思,是一种对传统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方式的挑战和否定。

它不仅具有文化和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哲学、社会、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两个方面浅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整个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混乱和动荡,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被迫沦为政治的工具和牺牲品。

这种极左的政治运动,对广大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维、自由思想的追求、自我表达的需要造成了严重打击。

因此,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则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2. 科技的发展及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科技迅速发展,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整个世界开始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不同文化进行融合和交流,各自间产生了新的文化和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不再只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而是全球化、多元化和跨文化的。

3. 环境问题的引发人们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在生态环境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的过度利用等问题正不断加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文化冲突。

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消耗,呼吁对自然和人类共同关注和尊重。

二、理论渊源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深受一些重要的理论影响。

1.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类的心灵和灵魂是无序的、混沌的,这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接近。

弗洛伊德的超越自我和日益扩大的认知范畴,帮助人们理解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认识体系的否定。

2. 霍克海默霍克海默在其《Truth and Method》中提出了文化解构理论,也深刻精辟地表达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

后现代主产生背景

后现代主产生背景

3、后现代主义产生背景后现代主义亦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后现代主义也有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现实背景、哲学理论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的提出是与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相对的。

前现代主义是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的特征。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是前现代神圣文化的典范。

现代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兴起的,与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相适应,在文化上,经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形成了现代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现代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对前现代主义神圣文化的反叛。

世俗文化,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是现代主义的核心。

现代主义提倡人道,反对神道,用人取代神;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非理性。

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自然,理性是人类谋求幸福的工具。

然而,资产阶级所宣扬的现代主义实质上是为其利益服务的,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现代主义所提倡和推崇的理性与人道掩盖不住资产主义固有矛盾和危机。

当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酿成人类最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宣扬的理性制造出来的只有杀人的武器,人性的残忍和凶恶以及精神的堕落与工业文明以及科技的进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苦难的现实和现代主义宣扬的人道和理性相差甚远。

后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结果。

后现代主义者看到了以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失败,为了寻找新的价值体系,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主义展开了破坏性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反叛理论。

他们认为理性并非所标榜的那样公正,充满着工具性;人道主义所推崇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人,这种体制下的人压制个性,阻碍人性的全面发展。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正是基于百年以来的现代运动之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生也正是源自于现代主义文化和运动的消退和破产。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和批判,也是现代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尤其是对帝国主义自身经济、政治矛盾冲突与危机的反映,是对两次世界大战残酷现实反思的产物。

现代主义运动和艺术

现代主义运动和艺术

现代主义运动和艺术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革命性的艺术和文化运动,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与打破。

它不仅意味着对艺术表达方式的全新探索,也代表了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质疑。

本文将从现代主义运动的背景、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以及其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代主义运动的背景1.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转向现代都市社会。

新的科学技术、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城市化的浪潮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变革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反映在艺术表达中就成为了现代主义的核心。

2. 世界大战带来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死亡和混乱催生了一股对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艺术家们开始表达对暴力和战争的反思,试图通过艺术寻找秩序、和平和真理。

二、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1. 欧洲现代主义运动(1)印象派印象派以其对光线和色彩的突破性处理而成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锋。

莫奈、马奈等艺术家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和色彩变化,描绘自然和城市风光,挑战了传统艺术的明暗和精确性。

(2)立体派立体派由毕加索、勃拉克等推动,他们以几何形态和多重视角来表现物体。

他们试图解构传统的视觉表达方式,运用立体性的构图、碎片化的形状和自由的颜色来创作画作,追求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性。

2. 美国现代主义运动(1)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如波洛克、德库宁等试图通过抽象和表现来传达内在情感和人类存在的真相。

他们运用大胆而自由的笔触,在画布上形成自发和随意的形象,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由创作的追求。

(2)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家如沃霍尔等以大众文化为素材,通过商业广告的手法和明亮的色彩来描绘消费社会的符号和景象。

这种艺术形式讽刺性地挑战了传统的艺术界以及商业和消费文化之间的界限。

三、现代主义运动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1. 重新定义艺术现代主义运动打破了艺术的传统边界,追求自由的表达和创新的方式。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潮,对于现代理性、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建。

下面将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1. 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

这种全球化趋势促使不同文化表达方式的混杂和碰撞,导致了文化多元化的出现。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主张摒弃传统的理性、合理和普遍性,鼓励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后现代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快速流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信息化时代让人们对现实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怀疑和批判,也使得后现代主义的后真理观念得以滋生。

3. 社会变革和历史经验的破产: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上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二战的结束、冷战的升级、解体后的苏联等等。

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价值观念的颠覆,使人们对传统的意义产生怀疑和困惑。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崛起,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上重新审视和解释人类的经验和历史。

1. 法国结构主义: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学派兴起,其核心思想是对现实和人类知识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法国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中介作用和符号系统的构建,认为人类生活和经验都是被文化体系和社会结构所塑造的。

这一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客观构造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美国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美国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卢梭等,他们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经验,强调个体对现实的主观理解和自主选择。

这一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观认知和相对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以来,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等观念逐渐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文化产生的背景、特征及表现现代主义在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国家一大批不同于传统的形形式式的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可以说是西方继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后出现的第六个思潮。

现代主义文化并不是西方现当代文化的全部,但从本质上看,它显著地表现了现当代社会的时代病和特有的社会心理,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值得研究。

一、背景(一)社会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摧毁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

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二)思想因素强调非理性额定现代哲学为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突出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化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基础。

其次,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图景,深化人们对物质、时空、因果关系的看法。

(三)文化因素从文化上分析,现代主义是西方传统文化解体的产物。

二、特征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首先,现代主义与其他思想一样,是以哲学思想为其根源在艺术上的表现。

现代主义是以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或者说是其哲学的艺术表达。

就艺术思想而言,现代主义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种种现实矛盾和异化现象,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和否定。

但这种不满和否定是对社会和人类前途的危机意识和悲观绝望情绪的反映。

其次,现代主义美学思想的渊源是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美学,并深受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及弗洛伊特、莱格心理学的影响。

在艺术上强调自我,强调主观,强调直觉和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

因此,现代主义往往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

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是其哲学思想和美学简介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如此,现代主义抛弃了传统的艺术手法,创造了许多全新的艺术手法以表达其“全新”的观念,例如,柏格森认为只有直觉才能认识真理或显示瞬间的印象和幻觉,他提出“心理时间”的概念,启发创作方法;弗洛伊特说:“艺术即做梦”,引导超现实主义有表现梦幻的潜意识。

三、表现现代主义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化和文学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领域。

(一)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主要流派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垮掉派等。

1.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3.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4.超现实主义2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

1919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反法西斯)、艾吕雅,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

5.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

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6.荒诞派戏剧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7.新小说派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

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8.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9.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后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流。

它的兴起被称为“拉美文学的爆炸”。

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10.未来主义是现代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利奈蒂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宣告诞生,次年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

认为20世纪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根本改观,机器与技术、速度与竞争成为时代主要特征,未来主义应具有现代感觉,歌颂进取性的运动和机器文明,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

认为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无法适应当今的时代,提出摒弃全部文化遗产,不满现存秩序。

11.达达主义现代西方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1915年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在苏黎世的咖啡馆里以随手翻到的词语“达达”命名,即是指纯粹出于偶然,没有任何意义,什么也不是。

12.垮掉派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

落拓不羁著称。

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二)美术西方现代美术,是指从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开创现代美术开始,发展至今的各个流派,如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派别所呈现的西方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的美术面貌的总称。

1.野兽主义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一批风格狂野、造型夸张、变形的作品,引起轰动,被评认者称为”野兽派“,野兽主义由此的名。

野兽主义画家十分重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纯色,作平面化处理,使视觉效果强烈鲜明,追求个性发挥和情感表现。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诞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

强调通过视觉艺术表现某种感情和体验,把表现内心骚动和主观感受视为艺术的根本。

在形式上造型夸张怪异,色彩强烈而主观,笔触粗放,具暗示性。

3.立体主义1907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了《亚威农少女》,采用全新方法,传统被打破,是开山之作,立体主义正是通过动点透视观察物体,将同一对象分解成多个视向的几何体切面,然后以主观的组合,抛弃自然物象的统一形象。

艺术宣称描绘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描绘,绘画性目的转移是立体主义的重要特征。

表现静态之美。

4.未来主义1909年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在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竭力表现运动和速度。

5.抽象主义尽管在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美术中,物体的自然形象已变的面目全非,但仍然保持着些许事物的形象。

而抽象主义则完全丧失了形象的可识性。

6.超现实主义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

以弗洛伊德的的潜意识理论作为艺术活动的指导思想,他们认为我们这个受理性和逻辑支配下的现实是不真实的,所以必须打破现实观念,让本能、潜意识、梦的经验在艺术中得到表现,杜撰出所谓绝对的、真实的超现实世界。

常从儿童、精神病、梦境中汲取灵感,用出人意料不合逻辑的手法。

创造出神秘、怪诞、恐怖的作品。

(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

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

其主要流派有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整体序列音乐、机遇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与电子音乐、简约音乐和唯音音乐。

(四)电影电影的基本原理则是光和影的关系,而根据光和影的关系及其原理,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的电影产生之前,很早以前就有所谓“影戏”,但作为现代科技产物结晶的“电”“影戏”究竟和传统的灯影戏大不相同,它的发明自有其所依据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物理学原理。

1.原理:“视觉暂留”原理客观事物对眼睛的刺激停止后,它的影像还会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存在0.1秒到0.4秒。

此原理由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于1829 年发现。

2.技术条件:照相术的发展1823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第一张照片,曝光时间14小时。

1839年,曝光时间30分钟。

1840年,曝光时间20分钟,拍摄人体。

不久,摄影时间为一两分钟。

1851年,曝光时间缩短到几秒。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3.爱迪生的贡献(1)首创凿孔胶片1887年和他的助手狄克逊在胶片间发明了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照片的放映问题。

(2)发明“电影视镜”1894年发明,它像一只大柜子,上面装有放大镜,里面装有50英尺的凿孔胶片,绕在一组小滑轮上,当马达开动后,胶片便渐渐移动,画面循环出现。

4.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三种主要功能。

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自己摄制的12部纪实短片,每部一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张旭东.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