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梳理
-5-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二、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中枢机构:从丞相专权到削弱相权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时期重用侍从、秘书等,使其参与朝政,以削弱相权。 2.地方体制:从郡国并行到单一的郡县制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县数量少,封国势力大、发展快, 终于酿成“七国之乱”。 (2)汉景帝的初步整治:汉景帝平定叛乱,收回王国的一些权力,开 始解决王国问题。 (3)汉武帝时期实行单一的郡县制:先是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 力,后来削去大批王侯爵位,彻底剪除王国势力。
基础梳理
-3-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组成部分 具体实施 皇权不可转移:世袭制、终身 最高统 制 皇帝制度 治者称 皇位不可僭越:总揽全国军政 皇帝 大权 实行三 设立三公分掌全国政务、监 中枢机构 公九卿 察、军事 制 设立诸卿分掌各项具体事务 全国设郡,以郡辖县,管理地方 地方行 实行郡 政制度 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关闭
上奏于皇帝,故A、B、C三项均错误。从材料中“„下其议‟于群臣”可知,皇
帝重视朝臣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从而在最大程 D 度上保证了皇帝决策的正确 ,故选D项。
解析 答案
关闭
真题剖析
-18-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二汉代官僚政治 【例2】 (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 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 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命题品鉴: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历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题旨在考查能否正确认识题干所述的历史现象——“良二千 石”“与朕共治天下”。
央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
察内容”可知,汉武帝采取措施抑制豪强可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D项 C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
解析 答案
关闭
史学要论
-21-
秦朝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制度建设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 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 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 又继续推行了1 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 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 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 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 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的确,它是 在本世纪以前中国唯一的真正革命。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真题剖析
-16-
考向一
考向二
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执 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②审设问,找关联:“背景”应在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出现,包含特定 的“原因”“条件”“因果联系”等因素。 ③审选项,找答案: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年幼的皇帝往往封外戚(即 舅舅、外祖父)为列侯,用他们来辅政,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这正 说明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 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故A项可排除;B项“家天下”思想 反对外戚干政,故排除;外戚不一定是刘氏同姓诸侯,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史证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皇帝制度 史料 (二十六年)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 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 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 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 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 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 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 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第六》
真题剖析
-19-
考向一
考向二
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良二千石”“与朕共治天下”。 ②审设问,找关联:“体现”意味着对题干的分析、认识。题干中 “共治”“良”“重申”等说法是取舍选项的依据。 ③审选项,找答案: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与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 那些称职的郡守啊!”,这实际指出了地方基层官员对维护国家统治 的重要性,因此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员贤明有助于维护统 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宣帝的治 国观念受到后代统治者的重视,没有体现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延续 性,故C项错误;“历代帝王”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考点史证
-13-
考点一
考点二
拓展升华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转变 (1)含义: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建立郡、县二级 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2)过程:秦朝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与封 国并行的制度,以至于出现了封国的叛乱(即“七国之乱”)。此后,郡 县制大行于天下,而分封制则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历史过程,说明 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3)影响:郡县制的实施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它从根本上否定了 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任命、考核和 监察郡县官吏,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这就基本上解除了 以封国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真题剖析
-20-
考向一
考向二
从材料信息看,汉武帝采取措施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不能说明豪强地主 是西汉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豪强地主最终依附于中
对点训练2 (2012课标全国)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 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关闭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考点史证
-14-
考点一
考点二
(4)实质:郡县制的全面推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战胜贵族分 封体制的表现,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真题剖析
-15-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一汉朝皇帝制度 【例1】 (2015课标全国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 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 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 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命题品鉴:本题依托“汉家之制”这一历史现象,要求分析其形成的 相关背景,在思维上属于“由果溯因”,需要从“汉家之制”的内涵出发, 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第2 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梳理
-2-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背景:春秋战国历史的终结 (1)一些诸侯纷纷称王,扩大自身权力,为统一的君主权力的出现 奠定了基础。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取得实效,国家实力大增。 (3)秦王嬴政剪灭六国,统一天下,赢得建章立制的历史机遇。
真题剖析
-17-
考向一
考向二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 裁决”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君主专制),宰相仅仅将群臣议定结果领衔
对点训练1 (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 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 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aidu Nhomakorabea
说明 皇权至高无上 是其基本特征 三公九卿之间 相互配合、彼 此牵制 建立起“中央 —地方—民 户”的统治体 系
基础梳理
-4-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3.影响:历史性变革 (1)在当时,有效地维护了秦王朝的国家统一局面。秦朝经济文化 措施的推行得益于政治上的集权专制。 (2)对后世,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考点史证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论从史出: 1.这段史料中,有哪些建议和反建议?各自理由如何? 建议是实行分封制;理由是边远地区需要封王镇守。反建议是实 行郡县制;理由是周代分封最终造成天下割据混战,今天不宜再行 分封。 2.秦始皇是如何定夺和实施的?其理由又如何? 定夺与实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内设县。理由:分封制 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混战;皇族功臣可以用钱物重赏。 3.你如何看待秦始皇君臣之间的讨论? 看待:君臣之间讨论问题是政治清明的表现,说明大臣在秦始皇 面前有一定的地位;所讨论的问题由秦始皇做出决断,说明皇权至 高无上。
考点史证
-10-
考点一
考点二
拓展升华 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1)皇帝制度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 为:一是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整个国家各方面的最高权力,二 是中央机构旨在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各方面事务,三是地方行政机构 是代表皇帝来管理地方。 (2)帝制度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皇权不可转移,二是皇位不可僭越, 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 (3)皇权至高无上必然产生专制。因此中国的皇帝制度就是专制 制度。近代时期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直接表现为废除皇帝制度。
考点史证
-9-
考点一
考点二
论从史出: 1.由史料可知,“皇帝”一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其含义如何? 背景:秦王嬴政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之后,需要新的称号。含义:比 三皇五帝的功绩更大。 2.秦始皇称“皇帝”是否合适?为什么? 合适。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秦始皇居功至伟,理 应称之。(或答:不合适。秦国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 3.由史料可知,秦始皇为“皇帝”规定了哪些特殊制度?其目的如何? 制度: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除谥法,实行世袭制,以数字计世 系。目的: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
考点史证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郡县制 史料 (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 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 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 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秦始皇本纪第六》
基础梳理
-6-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 (1)含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 做官的主要途径。 (2)影响:选举人才的标准由秦朝的军功转向品德,选举的程序开 始走向制度化,标志古代官僚选举制度的重大进步。
基础梳理
-7-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 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 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 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 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 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这时候地方权力常常较大,国家的统一 或稳定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