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知识讲解

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知识讲解
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知识讲解

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

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

54

x: 32

=6:

2524

x 5.4=2

.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

1

2.8:4.2=x:9.6 x:24= 43:31 8:x=54:43 85:61=x: 12

1

0.6∶4=2.4∶x 6∶x =15∶13 0.6

12=

1.5

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 x 4.60.2=8x 38=x

64 解方程

X - 27 X=4

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3X =121 5X -3×21

5

=75 32X ÷41=12

6X +5 =13.4 83

4143=+X 3X=83 X ÷7

2

=

167 X +87X=43 4X -6×3

2

=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

16

X ÷ 356=4526×25

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X -21×32=4 204

1

=+x x 8)6.2(2=-x 6X +5 =13.4 25 X-13 X=3

10

4χ-6=38

5X=

1915 218

X=154 X ÷54=2815 32X ÷41=12 53X=7225 98X=61×51

16 X ÷356=4526÷25

13

X-0.25=41 4X =30%

4+0.7X=102 32X+21X=42 X+4

1

X=105

X-83X=400 X-0.125X=8 X

36

= 43

X+37 X=18 X ×( 16 + 38 )=1312 x -0.375x=65 x ×32

+21=4×83 X -7

3X =12 5 X -2.4×5=8 0.36×5- 34 x = 35 23 (x- 4.5) = 7 1

2 x- 25%x = 10

x- 0.8x = 16+6 20 x – 8.5= 1.5 x- 4

5 x -4= 21

X +25%X=90 X -37 X= 89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

3X =121 5X -3×

21

5

=75 32X ÷41=12 6X +5 =13.4

83

4143=+X 3X=83 X ÷72=16

7 X +87X=43 4X -6×3

2

=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26×25

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X -21×3

2

=4

204

1

=+x x 8)6.2(2=-x 6X +5 =13.4 25 X-13 X=310 4χ-6=38 5X=19

15

218

X=15

4 X ÷54=281

5 32X ÷41=12

53X=7225 98X=61×5116 X ÷356=4526÷25

13 X-0.25=41 4

X

=30% 4+0.7X=102

32X+21X=42 X+41X=105 X-8

3

X=400 X-0.125X=8 X 36

= 43 X+37 X=18

X ×( 16 + 38 )=1312 x -0.375x=65 x ×32+21=4×83

X -73

X =12 5 X -2.4×5=8 0.36×5- 34 x = 35

23 (x- 4.5) = 7 1

2 x- 25%x = 10 X +25%X=90 x- 0.8x = 16+6 20 x – 8.5= 1.5 x- 4

5 x -4= 21

X -37 X= 89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

3=20×4

1

25% + 10X = 5

4

X - 15%X = 68 X +8

3

X =121 5X -3×

21

5

=75

834143=+X 3X=83 X ÷7

2=

167 X +87X=43 4X -6×3

2

=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26×25

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X -21×32=4 204

1

=+x x 8)6.2(2=-x 6X +5 =13.4 25 X-13 X=3

10

4χ-6=38

5X=

1915 218

X=154 X ÷54=2815 32X ÷41=12 53X=7225 98X=61×51

16 X ÷356=4526÷25

13

X-0.25=41 4X =30%

4+0.7X=102 32X+21X=42 X+4

1

X=105

X-83X=400 X-0.125X=8 X

36

= 43

X+37 X=18 X ×( 16 + 38 )=1312 x -0.375x=65 x ×3

2+2

1=4×8

3 X -7

3X =12 5 X -2.4×5=8 0.36×5- 34 x = 35 23 (x- 4.5) = 7 1

2 x- 25%x = 10

x- 0.8x = 16+6 20 x – 8.5= 1.5 x- 4

5 x -4= 2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简易方程》知识点梳理 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梳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字母和数字相乘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或a×a。2a表示2个a相加或a+a 或2×a 。 3.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a2 二、等式和方程 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5)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4.四则运算的10个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8、方程的检验过程: 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9.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X 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X 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产量=单产量X 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产量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一倍量X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六年级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 x:10=4 1:3 1 0.4:x=1.2: 2 4 .212=x 3 21:51=41 :x 0.8:4=x:8 4 3: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 54 x: 3 2 =6: 25 24 x 5.4=2.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 1 2.8:4.2=x:9.6

x:24= 43:31 8:x=54:43 85:61=x: 12 1 0.6∶4=2.4∶x 6∶x =15∶13 0.612=1.5 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 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 x 4.60.2=8x 38=x 64 解方程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 4 X - 15%X = 68

X +83X =121 5X -3×215=75 32X ÷4 1 =12 6X +5 =13.4 3X=83 X ÷72=16 7 X +87X=43 4X -6×3 2=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26×2513 4x -3 ×9 = 29 21x + 6 1 x = 4

103X -21×32 =4 6X +5 =13.4 25 X-13 X=310 4χ-6=38 32 X ÷41=12 53X=72 25 5X=1915 218X=154 X ÷54=28 15 98X=61×5116 X ÷356=4526÷2513 X-0.25=4 1 4X =30% 4+0.7X=102 32X+2 1 X=42 X+41X=105 X-8 3 X=400 X-0.125X=8

31从算式到方程(基础)知识讲解

从算式到方程(基础)巩固练习 撰稿:孙景艳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 (1)“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a≠0,a,b是已知数) . (3)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其中a≠0,a,b是已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要点三、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知识点归纳

专题九: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 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 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注: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 ),(θπρ+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即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都是一对有序实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在极坐标系下,一对有序实数ρ、θ对应惟一点P (ρ,θ),但平面内任一个点P 的极坐标不惟一.一个点可以有无数个坐标,这些坐标又有规律可循的,P (ρ,θ)(极点除外)的全部坐标为(ρ,θ+πk 2)或(ρ-,θ+π)12(+k ),(∈k Z ).极点的极径为0,而极角任意取.若对ρ、θ的取值范围加以限制.则除极点外,平面上点的极坐标就惟一了,如限定ρ>0,0≤θ<π2或ρ<0,π-<θ≤π等.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不同是,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是一一对应的,而极坐标系中,点与坐标是一多对应的.即一个点的极坐标是不惟一的.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设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从图中可以得出: ) 0(ta ≠= x x y θ? ?? 图1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 重点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见“知识点汇总”) 要点回顾: “解方程”就是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进行运算,以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方程的解即是如同“X=6”的形式) “解方程”就好像是要把复杂的绳结解开,因此一般要按照“绳结”形成的过程逆向操作(逆运算)。 过程规范: 先写“解:”,“=”号对齐往下写,同时运算前左右两边要照抄,解的未知数写在左边。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除了标明的外,全都是正确的方程习题示例,且没有跳步,请仔细观看其中每步的解题意图。带“*”号的题目不会考查,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掌握解复杂方程的一般方法,对简单的方程也就自然游刃有余了。 一、一步方程 只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直接逆运算除未知数外的部分。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逆运算含未知数的部分。 二、两步方程 两步方程中,若是只有同级运算,也可以先计算,后当做一步方程求解。注意要“带符号移动”,增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就“逆着运算顺序”同时变化,如含有未知数的一边是“先乘后减”,则先逆运算减法(即两边同加),再逆运算乘法(即两边同时除以),依此类推。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就相当于简化成了一步方程。 因此原方程就可以看成是6+y=10,5y=6和10-y=8的形式。 三、三步方程 (一)应用乘法分配律,共同因数是已知数的 具有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两个有共同因数的乘积(或具有相同除数的除法式子)相加或相减,而共同因数(或除数)是已知数的,既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共同因数而将其简化为两步方程,也可以直接算出已知部分而化简。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简易方程知识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a×a可以写作a·a (或2a) ,2a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 2a表示a+a 2、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如b×4写作4b ) 3、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如2+3=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此类题如乐园第1页,第一题。注意:X=3此类也是方程。 5、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 (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不要为0. 典型例子:3.8x-x=0.56 3.8-x=0.56 7x+3x+26=74 2x-4×2.5=3.6 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7、列方程解应用题 总结几种情况: (1)比字句。(如课本20页第7题,根据比字句找出关系式,列方程) (2)找总量。(如课本19页第3、4题,根据总量找关系式,列方程) (3)相遇问题(如课本21页第9题,根据总路程列方程)。 (4)根据公式列方程(如15页第3题,根据公式列方程)。 (5)根据不变量列方程。(如: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有20人没床位;如果每房间住8人,正好住满。有多少房间?根据两种方案的不变量“总人数”列方程)。 请根据几种情况,找题练习。 注意:问题为两个未知量时,一般根据有关倍数的句子,写设。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如x=3,不加单位名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如30-3x=21,这类-x或÷x的方程的解法小学阶段没有学习,因此,列方程时,尽量不要列成此类。

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6

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6 4.2-4x =1.8 x =20× 5x -3×= x - 15% x = 684121575 53 x = 0.24x -1.8=4.2 x = × 722598615116 103 x -21×=4 x ÷=12 3.6x ÷2=2.16 323241 2041 =+ x x 6 x +5 =13.4 3x +5×0.3=4.58)6.2(2=-x 52x -x = 4 x -6=38 5 x = x = 311031915218154 x ÷= x = x + x = 4 x - x =12 5428155372252161

21x -25% x=10 x +x = x =× 4x -3 ×9 = 29 874398615116 x -0.25= 4+0.7x =102 x + x =42 41322183 414 3=+x 4x -6×=2 ÷x = 9x ÷0.7=9 8.8+4 x =4032512103 32 x ÷=12 3x = x ÷= 70%X+20%X = 3.6 418372167 x +x =121 25% + 10 x = x - 0.8 x = 16+6 x - x -4= 21 835454 20 x – 8.5= 1.5 x +25% x =90 (x-32) ×5=115 +x =3243 x -x = 2x + =72435253

解比例: x:10=: 0.4:x=1.2:2 =41314.212x 3 21:=:x 0.8:4=x:8 :x=3:12514143 1.25:0.25=x:1.6 = =92x 8x 36354 x: =6: = 45:x=18:26322524x 5.42.26 2.8:4.2=x:9.6 :x=: 2.8:4.2=x:9.61018141 x:24= : 8:x=: :=x: 433154438561121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教学内容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算术法到代数法思维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它使得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来。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是后续所学其他方程的基础,后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程(组)最终都要划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三个特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将相等关系“翻译”成方程,进而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经历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的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1)的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出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全过程,从中体会方程模型的现实意义,逐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算术法的运用更是娴熟,但是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数量关系并不复杂,用算术法更容易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法过渡到方程法,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能从给定的式子中找出方程,但如何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征,学生第一次接触,尽管可以借鉴第二章的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抽象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找出“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这一思路与小学不同,学生不熟悉,有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转变,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如何通过“找共性”归纳得出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基本要素入

高考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这部分题目比较简单,考法固定,同学们一定要掌握住,高考不失分啊!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填表:

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或方程: x:10=2:5 4:x=6:3 24:x=6:12 5:4=10:x 0.8:4=x:8 6:x=3:12 25:0.25=x:1 92=x 8 x 36=3 54 x: 7=6: 3 x 5.4=2 .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 1 2.8:4.2=x:9.6 x:24= 43 :31 8:x=54:43 85:61=x: 12 1 0.6∶4=2.4∶x 6∶x =15∶13 0.612=1.5 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 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x 4.60.2=8x 38=x 64 X ÷5=9X 10 X +7X=16 4X -6×3 2 =2

解方程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 3 =20×4 1 25% + 10X = 5 4 X - 15%X = 68 X +8 3X =121 5X -3×21 5 =75 32X ÷41=12 6X +5 =13.4 834143=+X 3X=83 X ÷72=167 X +87X=43 4X -6×3 2 =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 26 ×25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X -21×32=4 204 1 =+x x 8)6.2(2=-x 6X +5 =13.4 25 X-13 X=3 10 4χ-6=38

《从算式到方程》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3.1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重点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 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你会用算 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 的距离吗? () 5070 151070230 1513 + ?--= - () 5070 131050230 1513 + ?-+= - 可以提示学生从时 间、路程、速度、四地的 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 虑。)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 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 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 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 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 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 出不同的算式: 突出问题的应用 意识.教师首先用 一个学生感兴趣 的实际问题引人 课题,然后运用算 术的方法给出解 答。在各环节的安 排上都设计成一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考纲知识梳理】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 ?>?='>?='0,0,:μμλλ?y y x x 的作用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1)所示,在平面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 是平面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θρ,.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θρ,0≥可取任意实数.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R ∈θθ,0。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2)所示: (2)互化公式:设M 是坐标平面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y x ,,极坐标是()()0,≥ρθρ,于是点M 直角坐标()y x , 极坐标()θρ, 互化公式 ?? ?==θ ρθ ρsin cos y x () 0tan 2 22≠=+=x x y y x θρ 在一般情况下,由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 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曲线 图形 极坐标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基础)知识讲解

从算式到方程(基础)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 (1)“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a≠0,a,b是已知数) . (3)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其中a≠0,a,b是已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要点三、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立,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大全72285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的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叫做极点,自极点引一条射线,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 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以极轴为始边,射线为终边的角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有序数对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可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点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

如果规定,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表示;同时,极坐标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 (2)互化公式:设是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极坐标是 (),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表: 点直角坐标极坐标 互化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由确定角时,可根据点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4.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曲线图形极坐标方程圆心在极点,半径为的圆 圆心为,半径为的圆 圆心为,半径为的圆 过极点,倾斜角为的直线 (1) (2) 过点,与极轴垂直的直线 过点,与极轴平行的直线

六年级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1

六年级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1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54 x: 32=6: 2524 x 5.4=2.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1 2.8:4.2=x:9.6 x:24= 43:31 8:x=54:43 85:61=x: 121 0.6∶4=2.4∶x 6∶x =15∶13 0.612=1.5 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 x 4.60.2=8x 38=x 64 解方程 X - 27 X=43 2X + 25 = 3 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3X =121 5X -3×215 =75 32X ÷41=12

6X +5 =13.4 3X=83 X ÷72=167 X +87X=43 4X -6×32 =2 125 ÷X=3 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26 ×25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X -21×32 =4 6X +5 =13.4 25 X-13 X=3 10 4χ-6=38 32X ÷41=12 53X=7225 5X=1915 218 X=154 X ÷54=2815

从算式到方程例题

从算式到方程例题 1.方程: (1)方程的定义:含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___________.2.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___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___________.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___________,或除以同一个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___________;如果a=b(c≠0),那么a c =___________. (3)等式除了以上两条性质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性质: ①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___________.如果a=b,那么 b=___________. ②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___________.等式的传递性,习惯上也称作是等 量代换. 3.一元一次方程 (1)概念:方程只含有一个__________(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____,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___________,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_______,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___________.我们将___________(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x的次数必须是1. K知识参考答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0):(0) x x y y λλ?μμ'=>?? '=>?的 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P x y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 在平面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 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 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i)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 (ii)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 是平面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 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 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可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θ)(θ∈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 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 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 (2)互化公式:设M 是坐标平面任意一点,它的直角 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0ρ≥),于是极坐标与 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下: 极坐标(,)ρθ 直角坐标(,)x y : cos sin x y ρθ ρθ=??=? 直角坐标(,)x y 极坐标(,)ρθ: 222 tan (0) x y y x x ρθ=+=≠ 在一般情况下,由tan 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 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4.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从算式到方程

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从算式到方程 知识点1 通过实例体会方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今后学习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使学生学会利用方程的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例1中的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两种解法,算术方法和列方程(代数法)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向是不同的,感受两种解题中,列方程更便于思考,尤其是问题2体现的更加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引进未知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这是数学的一个进步. 知识点2 方程的意义.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出为什么?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借助例2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在具体题目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例3(补充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某些未知数的值. 分清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建立起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的正确认识.

练习 1.写出一个以x=-1为根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 2.(教材变式题)数0,-1,-2,1,2中是一元一次方程7x-10= +3的解的数是_____. 3.下列方程的解正确的是( ) A.x-3=1的解是x=-2 B. x-2x=6的解是x=-4 C.3x-4= (x-3)的解是x=3 D.- x=2的解是x=-2 4.(探究过程题)先列方程,再估算出方程解. HB型铅笔每支0.3元,2B型铅笔每支0.5元,用4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10支,还多0.2元,问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5.若方程ax+6=1的解是x=-1,则a=_____.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题型总结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题型总结 一、伸缩变换: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 0(,y y 0),(x,x :μμλλ?的作用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伸缩变换 一、 1、极坐标定义:M 是平面上一点,ρ表示OM 的长度,θ是M Ox ∠,则有序实数实 数对(,)ρθ,ρ叫极径,θ叫极角;一般地,[0,2)θπ∈,0ρ≥。,点P 的直角坐标、极坐标分别为(x ,y )和(ρ,θ) 2、直角坐标?极坐标 cos sin x y ρθρθ=??=?2、极坐标?直角坐标222 tan (0)x y y x x ρθ?=+??=≠?? 3、求直线和圆的极坐标方程:方法一、先求出直角坐标方程,再把它化为极坐标方程 方法二、(1)若直线过点M (ρ0,θ0),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则它的方程为: ρsin(θ-α)=ρ0sin(θ0-α)(2)若圆心为M (ρ0,θ0),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ρ2-2ρ0ρcos(θ-θ0)+ρ02-r 2=0 二、参数方程:(一).参数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y x ,都是某个变数t 的函数???==), (),(t g y t f x 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所确 定的点),(y x M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y x ,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二).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如下:直线的标准参数方程 1、过定点(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 α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 (1)其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点P (x 0,y 0),点M 对应的参数为t ,则PM =|t| (2)直线上12,P P 对应的参数是12,t t 。|P 1P 2|=|t 1-t 2|= t 1+t 2 2 -4t 1t 2.

五年级上简易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超经典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c+b×c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乘法交换律:a×b=b×a → a·b=b·a 或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或(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c+b×c→ (a+b)·c =a·c+b·c或(a+b)·c =ac+bc 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 (1)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C =a·4=4a(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写在字母前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S =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2)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宽,那么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a+b)·2=2(a+b)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 = a·b=ab ※解简易方程 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1)设未知数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 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练习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9n +5n = ( + )n = a ×0.8 ×0.125 = ( ×) ab = ba 运用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 186+a 表示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