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兴衰的历史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兴衰的历史原因(转自汉中老乡,不想让这篇文章沉下去,重新提出来让大家分享)
来源:钟超2.1的日志
为了了解汉中,可以带着判断性眼光看一下。
汉中本应该是陕西第二,看好了是“本应该”。且继续往下看……
90年代后一步步落后是谁造成的汉中,你为什么落后《华商报》三月二十九日14版登载一些网友的观点。对于安康、商洛我不甚了解,在此我就讲讲汉中吧! 任何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都有她深层次的原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讲:中国东西部的差距,主要是政策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之初,中西部的很多省市经济并不比东部落后,但正是由于政策上的倾斜,二十年后差距拉大了。汉中的落后她不落后在资源、资金、技术、交通、能源、开放程度上,她落后在政策上。
一、汉中历史上在陕西的经济位臵汉中是在元初才正式并入陕西的。
由于年代久远,元、明的情况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朝中期,由于川、楚、豫、皖、赣等省贫民的大量迁入,陕南山区得到迅速开发。在造纸、木材加工、采矿、冶铁、贸易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在当时的中国堪称规模最为巨大的手工业工场。从而使这个原先较为落后的山区一跃而成为我国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之一”。
① 而这时的关中地区直到清末“关中辖区四十余县工业向无萌芽”。
②随后由于康、乾时期全国人口激增,行政区域增多,吏制发生巨大变化,地方官员的考核基本由巡抚衙门裁定,而衙门中的冗员多为关中人,汉中税赋激增,才导致这种繁荣局面到道光时期逐渐衰落了。即便如此,到清末民初汉中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依然十分发达。据史载:“县(注:即南郑,今汉
中市)为汉中道治,西则陆通陇蜀,东则水达鄂皖,商贾辐辏,货物山积,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都会”
③ 1911年清代举人谢廷麒在汉中创办“保惠火柴厂”开了西北火柴工业的先河。几年后,民营广智印刷局,官绅合营织布厂相继产生,揭开了陕西乃至西北现代工业的序幕,是到“1919年全省仅有的三家新式工业企业”
④。随后,又相继出现了益汉火柴公司、益泰工业社、西北颜料厂、西北肥料厂、南郑铁工厂、南郑民生工厂、三秦面粉公司、中华机器卷烟厂、裕华铁厂、高河铁厂、民生煤矿、仁合米厂、裕丰米厂等数以百计的近现代工厂和遍布城乡的四千二百余家手工业作坊,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这一时期的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也极为发达。据史载:“汉江航运已有三千余年,由汉中启程可达汉口。由于水陆相连的交通条件,使汉中成为陕、甘、川、鄂四省经济吞吐之地,山货、药材、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皮革、羊毛、棉花、铜、铁、甘盐、川盐、京广杂货等生产、生活资均由航道、驼队输入、输出在汉中交易”
⑤又载:“城南过街楼、城东十八里铺、沿江中帆墙云集,汉中成为商业转折重地”
⑥。民国十九年由汉江输出的中药材高达10亿斤之巨。有诗赞曰:“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万垒云峰超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诗中描绘了汉中地理位臵的重要和汉中航运的繁荣盛况。城中市场规模巨大,街道称谓也以行业命名。如伞铺街、碗铺街、纸坊街、管子街(文化用品)等,各省会馆林立,商贾云集。公路开通后汉中的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到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4328公里,汉中611公里,占全
省15%。汽车拥有量全省为997辆,汉中270多辆,为全省之最
⑦。解放后大部分被调往省内其他地、市。民用航空方面,1937年汉中便通航了,有飞西安、成都、重庆、宝鸡等四条航线,而现在却只有一条飞西安的航线。 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汉中1.95亿元占全省18%(注:汉中比关中晚解放半年,许多工厂,桥梁被国民党炸毁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实际要多得多)。1952年生产恢复后达到了3.24亿元,占全省15.7亿元的
20.63%,仅次于西安,居全省第二。
二、解放后的困惑
解放后全国的经济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汉中本应乘势而上,获得更快的发展。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汉中一年一年的往后退缩。直到去年仅占全省7%的经济总量屈居第七位,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十分迟缓。如果说陕南的落后是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那么汉中的基础不比关中的咸阳、宝鸡、渭南差,却依然落后了,这是为什么?说到这许多人会讲,汉中把二汽撵走了。一九六七年二汽选点时曾到汉中,是有人讲过占良田太多的话,但在**那种历史背景下,这点杂音是根本左右不了局势的,因为“三线建不好,毛主席睡不好觉”。****都已散了班子,革委会那些毛贼是管不了那么多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偌大的一个项目如何布局是要考虑交通、能源和付食供应的。汉中当时是国家军工建设的重点区域,有几十家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各种问题已显现出来,又怎能顾及民用工业“二汽”呢?决定权在“三线办”。1983年5月份《人民日报》一篇“纪念三线建设二十年”的文章足以说明。去年****电视台各频道也在讲这件事,二汽原建设总指挥柳斌说的更清。至于安铁分局放汉中那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最后选在杻纽站而
没有放在中间站的汉中,也不是汉中说了算的。现在同很多关中人谈到这些问题,他们便讲:汉中交通不便所以很多工业项目不放汉中,这说明这些人恰恰不懂经济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是先有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才有史蒂芬逊的火车,不是先有火车后有工业革命。陕西落后于全国,难道这里面不是:先有史蒂芬逊的火车,后有工业革命,才搞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吗?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自然的,循序渐进的。如果内在条件不具备,单靠外力是搞不好的。一个地区的第一产业若不能为当地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生活、生产资料,哪来的剩余产品用来交换?工业发展的第一批资金又从何处而来?第一产业不发达劳动力怎么能够得到解放?走不出去,观念怎么能够更新?赤贫的农民怎么能够消费得起工业产品?怎么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被动的进行工业化建设,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陕西5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全国第十四位,而经济总量却屈居二十三位,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关中的基础设施现在是比汉中、陕南好,但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50年倾斜的结果。90年代中期以前,养路费收缴,道路养护归地方块块管时,汉中的国、省、县道路况完好率在全省是最好的。宝汉公路褒汉段是全国的文明样板路。汉中同四川、甘肃公路接口处陕西段路面平整,全是油路,而省外全是土路。养路费收缴上划省上条条管后,汉中的国、省道长期养护不到位,路面坑坑洼洼,全国文明样板路也烂的大坑小坑,尘土飞扬。现在四川同我们的公路交界处情况完全颠倒了过来。那边是宽畅、平整的水泥路,我们这边是狭窄、凹凸不平的“扬灰路”。多么大的反差呀!解放初汉中交通设施在全省该好吧?但同样得不到投资。深圳的深南路西段90年还是一条狭窄的三级路,我们褒汉、汉城全是二级路,今天又怎么样?根本无法同人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