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疯狂的石头》叙事风格
电影欣赏与评价案例分析: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 欣赏与分析
电影欣赏与评价案例分析
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
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苏联)
英国著名导演盖·里奇(Guy Ritchie)的处女作电影《两杆大烟枪》一上映,变引起了轰动。影片中的故事有皆因哈利 一面设计艾德,使艾德输掉10万英镑病欠下50万英镑的债务,一面派人去偷两杆大烟枪而产生。之后的巧合层出不穷。 《两杆大烟枪》虽只有两条线,但其后来巧合很多,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影片首创多线叙事的黑色喜剧风格被许多导演 真相模仿。 而这一多线叙事的黑色喜剧风格在国产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得到体现,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宁浩也凭借着这部 黑色喜剧电影一炮而红。 首先先谈谈故事情节的设置,这样的情节在中国电影中算是比较新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汇聚着大批的观众。 电影的主线很清晰:发现石头——偷石头——保护石头——假石头换真石头——真石头换回假石头——假石头最终换 回真石头。这样的主线是很具有戏剧性的,而全剧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着主线展开并且环环相扣的。这么一来便很容易 抓住观众的思路。其实中国电影这几年都偏向于走好莱坞的剧情路线:设置矛盾——矛盾对抗——解决矛盾。而无疑 本片中偷石头与保护石头,真假石头的三次调换,这两对动作与反动作正好构成了矛盾的对抗,而最后假石头登堂入室, 真石头遗落人间更显讽刺。假石头展示的是现实社会的浮华,虚假以及人情淡薄。真石头之所以挂在老包女朋友身上显 示的是人间的真情与关怀。比如说有一个情节是说老包还前任5000块的时候,他女朋友毫不犹物的处理。作者选取的几乎全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和普通人物。当然大老板和国际大盗 除外。通常社会的底层人物和一般的普通百姓更能增加电影的纪实风格,虽然这部电影并不走纪实风格路线,但是小人 物的选取却更能让观众感到真实。就好像《偷自行车的人》丢了工作的安东谋生的工具被偷之后带着儿子在市区中寻找 自行车,无奈中只好去偷别人的自行车。人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现如今的失业率严重,人们对一夜暴富的期 待的惰性精神的社会里,是去描述一群廉洁的不行的努力下降失业率的官员或者是一群热情遵守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毛 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打击犯罪的好警察,还是去描述出于各种困境下的普通人?哪一种更加可能接近社会现实?答案 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越来越多的仿港台,仿好莱坞的影视剧出炉,反而效果却让人恶心的原因。很简单, 港台剧,好莱坞由他们自己的生产模式与文化氛围。脱离大众去单独模仿却只能适得其反。那种公司老板,电脑天才, 美女特工不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拍出来只能让人恶心。疯狂的石头里,老包是个面临下岗的工人,因 为以前学过刑侦,被厂长临时调去当保安主任。三宝是梦想一夜暴富的惰性精神的代表,厂长的儿子是现下流行风气影 响下的代表,市侩,现实,要面子,不学无术。小经理是假资本主义的代表,至于那群小偷则充分体现了现实社会下的 贫穷与虚荣,拜金还有自身的无奈。每一个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部影片较之时下泛滥的武侠大片来说更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与生活气息。并且我可以说,它比什么《英雄》,《无 极》,《夜宴》更让观众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毕竟,好的电影不是光靠特效,明星,金钱就能打凿出来的。关键 是看能不能。
宏大叙事的微观情怀与悲剧语境——《疯狂的石头》
宏大叙事的微观情怀与悲剧语境——《疯狂的石头》喜剧的巅峰仅是悲剧,这话不错。
疯狂的石头,的确值得赞赏;所谓他人的言语,我便不必嚼腊。
先看看时间环境:21世纪,至于是否病态或变态另当别论,“不在放荡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这话不错。
两个突出的时代印记:国企的没落伴随着私有化的小张气焰;地产经济的无孔不入。
这两个胎记随着影片的生长而放大,在最后达到顶峰,不可中和的矛盾爆发——当然,结局是含糊地——资本家不会死于非命,下岗工人亦非收获浪漫——大团圆是影片需要的。
这个时代,无论最好的或者最坏的,都是回事人疯狂的,影片的妙笔自始而起。
再看看地点:重庆。
重庆这个城市,实在是太奇妙了。
尤其是影片最初的缆车上的全景:江畔的破落与沙坪坝区的水泥森林的鲜明对比,确实是神来之笔:一种莫大的力量角逐就要展开:固守与躁动,锐意与后觉。
重庆多山,人们性子掘,就像包子和三宝;而无论唐山的道哥,胶东的黑皮,还是香港的麦克,都不过是倔强的反面答案罢了。
时空的架构,使人们自然地进入了这一次对话之中,就像德菲奈斯在夫妻市长中所营造的法国受到日本的经济冲击一样。
一切自然而然,远不像包子那复杂的前列腺疾病一样。
影片的开头几乎堪称经典:这种三段式的叙事被一气呵成的运用出来,毫不矫揉造作:老影迷都晓得的马其顿电影《暴雨降至》中CBA,或者是昆丁塔伦蒂诺在《低俗小说》中的BAC,都是在个模式,就好像福克纳的小说中的多角度叙述一样,而蒙太奇的运用又精当的不能再精当。
可以说是一头成名。
谢小萌从高空投下易拉罐,包子和三宝开车絮叨,道哥三人搬家,三件事同时发生,有通过易拉罐巧妙的连系起来,可以堪称全剧第二个神来之笔。
封闭空间。
这不是一个高明的场景设计,然而影片的特色恰恰在于,在两个封闭卧室里的人们只是靠公共设施维系彼此的关系,即使是三宝偶然的闯入,也为给别人一丝毫变化,一切平静而随意,就像正常生活一样。
这两个封闭的卧室,也是全剧艺术火花的营垒,包子在此防守,道哥在此进攻。
影评:疯狂的石头
影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一部让人沉浸的黑色喜剧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内心深处的电影。
而《疯狂的石头》正是一部让我感受到了强烈共鸣的电影。
这部黑色喜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演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荒诞和深意的旅程。
首先,我要赞扬导演宁浩对细节的把握。
他以一种幽默而又严谨的方式,将故事中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从角色的服装到场景的布置,每一个元素都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观众不禁沉浸其中,为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和情节感到身临其境。
其次,该片的演员阵容也是其亮点之一。
黄渤、刘桦、徐峥和王宝强等演员们都展现了出色的演技。
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黄渤饰演的“疯子”,他在片中的疯狂和痛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该片的剧情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故事以一颗神秘的石头为线索展开,通过一系列荒诞的事件和意外的发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荒谬笑料的世界。
这种荒诞性和喜剧元素的结合,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无奈。
正是这种独特的剧情安排,使得《疯狂的石头》成为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最后,我要提到该片所传递的情感共鸣。
《疯狂的石头》并非只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它在荒诞和喜剧之下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痛苦,他们在现实的压力和困境中奋力挣扎。
这种对生活的真实描绘,让观众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总之,《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的黑色喜剧。
它通过精心的细节处理、出色的演员表现、独特的剧情安排以及情感共鸣的传递,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欢乐又思考的电影体验。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影评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随波逐流,往往会在一部影片上映数月后才去观看。
记得阿城曾说过,一幅画作或一部文学作品,刚刚完成时,往往带有火气。
正如我不喜欢吃刚出锅的滚烫饺子一样,我也更偏爱那些在舆论中逐渐趋于温和的电影。
这次,对《疯狂的石头》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或许是因为读了王冉的博客,将其与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进行了对比,激发了我的兴趣。
据王冉所言,前些日子的午夜北京,《疯狂的石头》一票难求。
郭涛已有几年未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而我对他印象最深的电影是《爱情麻辣烫》。
1999 年,在北京炎热的夏季,我在闷热的小剧场中观看了他与吴越主演的孟京辉作品《恋爱的犀牛》,对他在舞台上的爆发力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年,我没有看到他的新作,也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在这种蠢蠢欲动的情绪和隐隐的期待中,我开始了《疯狂的石头》之旅。
(如果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建议观影后再继续阅读,以免我过于详细的描述干扰到你独自观影的乐趣)这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没有女主角,为数不多的女性镜头也仅作为性别符号存在。
这是一部充满冷幽默的电影,它吸引观众的悬念在于身为厂保卫科科长的郭涛如何保护翡翠,而观众的心理期待则是翡翠如何被盗。
影片的细节设置丝丝入扣,悬念迭起。
盗贼分为三伙,其中两伙来自外部:国际大盗麦克,以及三个街头小混混(老大是出演《贫嘴张大民幸福生活》的古三);还有一个家贼:厂长的浪荡儿子。
正如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外敌往往难以得手,而家贼却难以防范。
在多次调包过程中,盗贼用真翡翠换回了展厅中的赝品,而郭涛却认为是假的,仍坚持不懈地追查。
大盗被困在通风道中,小混混被堵在下水道里,这些镜头与《小鬼当家》中的情节相似,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对盗贼产生了同情。
影片中使用了重庆话、唐山话和河北话,甚至还有广东话:顶你个肺啊!画面中出现了寺院、重庆的棚户区、高楼大厦和立交桥……在片尾的花絮中,导演宁浩表示:“他非常喜欢盖•里奇的电影,尤其欣赏其拍摄手法。
多线索叙事:《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的比较
多线索叙事:《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的比较相斌【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2页(P52-53)【作者】相斌【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电影《疯狂的石头》海报电影《两杆大烟枪》海报2006年一部小成本国产喜剧《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
本片最大的亮点在它多线索并行交叉的叙事结构。
这让人不禁想起盖里奇的黑色幽默经典《两杆大烟枪》。
两部作品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宁浩首部商业电影,影片对《两杆大烟枪》叙事结构的模仿和借鉴,做的还是相当成功的。
即承袭了回环交叉的叙事方式,又创制出独有的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两部片子叙事的异同。
一、线索方面《疯狂的石头》叙事结构相对简单,几条交叉的线索也比较明晰,片子围绕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开。
牵涉三方势力:道哥为首的本土小贼、国际大盗麦克和以包世宏为首的保卫科。
而道哥集团除了与包明抢翡翠外还与迈克暗夺翡翠。
所以道哥集团是一个中间线索。
此外,不得不提三方势力之外的谢小萌。
因为他是推动情节进展的一个关键人物。
谢小萌在三方势力都不知晓的情况下先和道哥交手,将真翡翠换成假的,并企图勾引一个女孩,而女孩正是道哥的女朋友。
此事败露后,他被软禁起来,却误将真翡翠当成假的给换了回去,其中牵扯出包世宏。
而当大家发现翡翠是假的时,又企图以绑架谢小萌来换取真翡翠,结果导致道哥意外死亡。
此外“导演处理的巧妙之处在于本应该是剧情交锋的戏剧冲突被转化成细节上的冲突。
”(康宁:《读解宁浩喜剧电影的商业美学》,载《电影文学》2010年1期,22页)例如,导演会别有用心地时不时安排几方势力的关键人物因各种机缘巧合自然见面,甚至在彼此不明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交谈甚欢。
通过对冲突细节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各条线索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多线索的叙事结构。
与之相比,《两杆大烟枪》的结构复杂很多。
它没有中间线索,无法从某一个人或某一方势力的角度将整部影片的内容概括出来。
生存的困境_电影_疯狂的石头_的结构主义解读.
生存的困境———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结构主义解读王文斌作为一部国产小成本电影,在取得超过两千万人民币的票房的同时,还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疯狂的石头》实在是难能可贵。
媒体纷纷评价其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佳作,然而我却以为,说《疯狂的石头》是一出黑色幽默是不过分的。
事实上它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诙谐,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悲剧感。
表面上看似一场荒诞不经、笑死人不偿命的后现代游戏,实质却揭示出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深刻的生存危机,一种永恒的生命困境,一种残酷的真实。
如导演宁浩所说,电影为了制造真实性,在“本土化”上下足了工夫。
我以为,真实性恰恰是《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的一个最大法宝,它使电影精确地反映出了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真实生活。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不论是王国维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还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杜夫海纳说的“世界是一切真理的祖国,是艺术的根源”,都提醒我们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社会环境对文艺作品进行所谓纯粹的“内部研究”,对于曾在西方风靡一时的英美新批评派方法,不能不存有一丝怀疑。
文学作品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电影艺术了。
电影的商业性与大众性从命脉上决定了它,甚至不能与小说、诗歌那样玩一玩“风花雪月¨的个人游戏,没有票房,电影就不能生存。
电影是与时代契合最紧密、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门类。
除开艺术性的高低,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痛快淋漓地宣泄内心情感的电影。
反之,一部差的电影则很可能是由于曲高和寡,偏离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因此,如果我们基本同意在现在的中国,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是而且也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紧密反映,而且《疯狂的石头》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的话,就可以进行对影片的具体论述了。
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s e m i ot i c r e c t a ngl e理论,为本文的深层诠释提供了结构框架,运用这一“矩阵”对《疯狂的石头》的电影文本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应的“叙事语法”结构。
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影片分析
商业电影的小成本表达——《疯狂的石头》叙事特色分析《疯狂的石头》作为小成本、低投资的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部影片是由新人导演宁浩指导拍摄的,具有强烈的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经典的诙谐现代喜剧。
影片利用多线叙事的模式,各条线索之间平行发展、交织相会,掺杂着大量的幽默元素,表现了社会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暗讽了贪得无厌的虚荣心与利益心。
导演以重庆这座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当前复杂的中国社会中生存斗争的故事,向观众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和东方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疯狂的石头》中既有来自香港的拥有高科技手段的资深大盗,也有充斥着伪劣低俗气息的地痞流氓;既有被推倒的破旧厂房,也有拔地而起的华屋美舍;既有地铁、缆车等现代化工业进程的象征,也有代表传统的古老庙宇,构建了一个融现代与后现代于一炉的异样社会。
影片在反映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的基础上,以低成本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黑而不俗的影视宴席。
影片中各种极具代表意义的符号的反复出现以及它们之间强烈的视觉冲突和由此造成的反讽效果,巧妙地为我们揭示了影片情节之外深层的内涵。
一、幽默诙谐的方言影片结合了大量重庆本土方言俚语,掺杂着横跨南北的地区方言,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方言所具有的草根气质和身份标志及其特定的文化背景,透露出了角色的性格特征。
在各种发音的背后,隐藏着非语言因素——社会地位、阶层、人文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即使一个小角色,导演也让其在方言上出彩,如谢小盟在追求道哥女朋友时贪婪好色的本性,在其故作高深的港台呛的掩饰下显得更粗俗、浅薄和滑稽;一口一个“注意素质”的作为盗窃团伙领头的道哥;还有国际大盗麦克常挂嘴边的“我顶你个肺”。
台词寥寥数语,人物就显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从而赋予人物更大的形象张力。
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该片成功的另一原因,当属巧妙的故事设计,呈现出了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喜剧。
这部电影是将一个荒诞的故事以一个极其严谨的情节设计书写出来,正如影片开头各条线索的平行发展,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设计,使整部电影环环相扣,故事发展曲折迷离,让人在笑的同时也为这情节安排而拍案叫绝。
尤鑫 浅析《疯狂的石头》
宁式商业喜剧电影叙事研究——浅析《疯狂的石头》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电影叙事是其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不仅因为电影是现代大众艺术,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是集各种叙事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从电影角度来说,叙事就像穿珠之线,没有叙事,电影就退回到最原始的杂耍状态,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电影中的叙事是电影各种要素中最具表现力和最富魅力的因素之一。
宁浩电影的横空出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人们视线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电影采用多线索穿插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打破惯有的时空顺序,极富悬念。
不论在叙事结构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极具个人特色,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既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又给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一部带着镜头结构组合尝试的中国式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中国电影历来偏重镜头“展现”,而弱于镜头“表现”。
这点也是大陆电影与欧美甚至台湾的很大区别。
大陆导演如张艺谋,出身摄影师,对镜头展现有非常独到的地方,惯常用摄影师的视觉去讲故事,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很美,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而台湾如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导演更喜欢用镜头的多变来表现故事的进程,令到观众自觉地感受大量镜头外的东西,这便是电影之张力所在。
《南国再见南国》《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电影里,你会在一种导演刻意把你领进的氛围中感受到经典的味道。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他的这部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
然而在几年以后,他却急转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过界》,随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帮电影《左轮手枪》依旧是劣评如潮。
盖里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精彩影评】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类型:喜剧主演: 郭涛/ 刘桦/ 连晋/ 黄渤/ 徐峥/ 优恵/罗兰/ 王迅更多...情节提要:重庆一间工艺品厂已经濒临倒闭,却不料在拆倒旧厂房的时候,发现了厕所里的一件宝物——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厂里决定用这块翡翠举办一个展览,赚些钱发拖欠了几个月的工人工资。
期间由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郭涛饰)负责看守这件宝物。
但是,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一帮小偷却让包世宏一筹莫展,他们各施其技接近翡翠,展览馆开始了一场明争暗斗的较量。
黑色幽默也开始幕幕上演。
翡翠的价值几何?最后谁是胜出者?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评论:-----1-----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把观众当傻子。
国内电影都指着这样儿拍就行,嗯-----2-----学大烟枪学Snatch学得很足喿.套了国风的外壳,很多内容(比如杀手的山寨货等等)也符合国情,就是画面欠点火便黄渤为本片中最亮眼的配西-----3-----很经典灰色的电影~没什么好说的我想你就应该踏实的去看就好了-----4-----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演员都特别棒!黄勃真是,太抢眼了!-----5-----很精彩,算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带火了同类型的各种电影好几年经久不衰-----6-----算比较经典的黑色喜剧片了,影帝真不是盖的-----7-----不是那种冲着观众卖力吼着笑啊你笑哿的电廿是实实在在的搞笑-----8-----太搞笑太幽默,至今还记得班尼路,牌子货!^_^-----9-----节奏超级紧凑,一环扣一环,黄渤太搞笑了,宁浩差不多是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导演-----10-----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黄勃,无条件的去支持他的电影,就是因为疯狂的石头啊-----11-----真的挺不错的,幽默又不失深意的一部作品!各个角色都很有特点!-----12-----我觉得很好啊,是黑色幽默喜剧,里面有好多的笑点让人捧腹大笑!里面的几个演员真的演的很好!-----13-----大爱的一部,太接地气太有意思了,小人物的搞笑,笑点密集贴近生活,全程无尿点!!-----14-----黑色幽默,剧情不错,演员更不错,个个演技派!-----15-----笑的根本停不下来的一部影片!几位主演真的是很用心的表演!。
疯狂的石头荒诞幽默的黑帮喜剧
疯狂的石头荒诞幽默的黑帮喜剧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中国电影,是由冯小刚执导,黄渤、徐峥、王宝强、刘桦等人主演的黑帮喜剧片。
该片以一颗神秘的石头为引子,展现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荒诞情节和离奇故事。
本文将从影片的背景设定、导演手法和幽默元素等方面,来探讨《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独具风格并高度成功的黑帮喜剧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影片的背景设置。
《疯狂的石头》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小山村和一个大都市之间。
而这颗石头则成为了剧情的关键点,石头象征着巨大的财富和机遇。
片中的四位主角分别是敦煌(徐峥饰)、刘哥(王宝强饰)、猛哥(黄渤饰)和炳哥(刘桦饰),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梦想和目标,为了寻找石头而展开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冒险。
整个故事兼具现实与幻想,使得观众在荒诞的情节中产生无限的遐想。
导演冯小刚在本片中的执导手法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将黑帮与喜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不仅展现了黑帮世界的残酷和无奈,同时通过搞笑的元素将影片氛围调整到了欢乐的节奏。
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和夸张滑稽的语言,冯小刚巧妙地展现了黑帮成员的可爱和无助。
他还运用了一些经典的喜剧桥段和搞笑的对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人性和命运有所思考。
此外,影片的幽默元素也是其吸引观众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疯狂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笑点。
比如,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在面临困境时的出人意料的反应,他们总是用一种奇特却又引人发笑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比如,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情和无厘头的对白,让整个故事更加诙谐搞笑。
这种幽默元素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剧情背后的意义。
最后,我们来谈谈《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首先,影片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和黑帮与喜剧的完美结合,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其次,导演冯小刚与优秀演员的默契配合,使得影片的呈现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让观众不断发笑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思考一些社会和人性问题。
游戏精神、对话性叙事与现实质感——读解《疯狂的石头》
一、游戏精神与社会质感《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好看,它让很多人笑,它是用真幽默让人笑。
其实我们的周围并不缺笑声,我们很善于硬作狂欢。
那个一年一度,一国一个的大晚会和每日的电视、电台很能挤出些笑声,我自己也时常跟着咧嘴笑。
但我们的社会缺少真正的游戏精神,所以真正的幽默很少,电影院里幽默就更少。
最近《疯狂的石头》引来许多笑声,我看它里头有幽默感,具备一种真正的游戏精神。
这种幽默感觉是流露出来的,不是硬挤出来的,也不是演播室里录制好、罐装封好、经过仔细设计后填塞在节目里的。
那种笑声是用来暗示或者命令我们的:你该笑。
在这个影片里,我看到一点兴趣至上的追求,我们看到它的创作者们具有逗乐的艺术感觉和营造笑闹的本领。
这种幽默的态度和逗笑本领在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中是一种稀缺资源。
电影通篇都是围绕着一块宝石在争夺,在我们的文化生产中,逗乐的本领和营造真喜剧感觉的才情就是“宝石”,是观众会追捧,制片人要竞相争夺的“宝石”。
与做悲情催人泪下所需要的*力和挑动生理反应所需要的技法不同,笑的艺术更需要一种直觉的感悟,一种基本无可解释的游戏本领,使人笑需要些许天分。
在我们今天这个文化氛围中,不严肃经常被看作是可疑的、笑经常被看作是不正确,所以真正的笑是很昂贵的。
而进电影院看这块石头,是我们主动花钱去买的,这跟我们在一年之末坐在家里无选择地只能看那个罐装笑,经过仔细筛选的笑有很大不同。
面对《疯狂的石头》,我们是自己花钱去购买它的笑声,这一点有很大意义。
这是一种自己选择的笑的游戏,这是社会各色人等、作者和观众彼此应和的笑,这是大家一起笑。
这里说它让大家一起笑是有实际统计数据支撑的,它没有经过文件的号召和行政性的组织。
1 这种观众选择的、与创作者共同营造的笑是一种寻求精神自由的笑,这笑声是一种人的主体性自发的狂欢节精神的体现。
俄国的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之笑的特性就在于它与自由有着不可分离的和本质的联系,而另一方面,他还提醒我们:“权力、镇压和权威永远无法以笑的语言发话”。
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剧本分析--病态社会的荒诞样本(谁能用6年时间准备一低投资剧本)300多年前,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叫“石头记”--《红楼梦》。
300年后,又有了另一部不知能否堪称伟大的“石头记”--《疯狂的石头》。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部作品诞生后,它的阐释权不仅属于创作者,也属于所有阅读者,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密事。
”尽管导演宁浩一再宣称这只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无意于其它,但在《疯狂的石头》中,人们仍然清晰地看到转型期中国社会特有的暗疾。
从保卫科科长包世宏身上,可以看到莫名的焦虑;从小偷“脑有病”身上,可以看到社会的断裂;从地产商冯董的身上,可以看到的则是彻底的疯狂。
BMW是“别摸我”;工艺品厂被拆;可口可乐成了行骗工具;夜巴黎旅社共用厕所,澡堂是声控灯;关公和自由女神并存;重庆话、河北话、普通话、粤语、英语共生;“华夏之魂”售价15元~80元;“脑有病”在下水道里入口和出口被堵;奸商害人;假冒伪劣横行;爱情时刻需要“忘情水”;吞并成了深度合作……隐喻,全都是隐喻。
暗疾随处可见,隐喻无时不在,从这个角度看,《疯狂的石头》展示的既是真实的荒诞,更是荒诞的真实,作品的优劣,此时似可忽略不计。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反面人物道哥说:“世道变了,就是没有好人了。
”至少从这个电影看,这句话是正确的--唯一正常的主人公(HERO)包世宏因为前列腺炎也小便不畅。
更具隐喻色彩的是,道哥和包世宏其实只有一墙之隔。
人人心中都有一块疯狂的石头,这石头就是物欲或情欲。
这是一个“明说吧,how much”的时代,是一个“狼吃肉,狗吃屎”的年代,是一个“鬼迷心窍”的年代,是一个“脑有病”的时代,是一个“要浪漫,先浪费”的时代。
300年过去了,石头没疯,疯的是人。
好大一个“拆”字[王巧玲]“拆”是当下中国城市中最普及、最霸道的词语“四眼”助理拿出一罐喷漆,在墙上喷下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温暖的黑色幽默―――《疯狂的石头》影评
温暖的xx———《疯狂的石头》影评《疯狂的石头》自2006年6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在这个大片越大,小片越小的年代,导演宁浩创造了一个小片的票房神话。
此后很多记者对于此片在民间火热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疯》的出现是中国大制作的结束和小制作电影的开始。
对此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回应道:“大片我们拍了十几部,大部分赚了钱;小片拍了几千部,现在头一回取得了票房。
”小制作的电影取得不同凡响的票房,这是《疯》引起轰动的根本。
导演冯小刚曾经评价小制作电影导演为“以赔钱为己任”。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李安的片子十几倍的收回成本都没有如此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
我想说的是,从《疯狂的石头》的90分钟里,我被那种毫不做作的幽默主线,多变的镜头表现力,带点疯狂味道的穿插迂回剪辑所惊叹。
很难相信在充斥着大量中国式史诗大片的海水里还能冒出如此清新纯粹的浪花。
导演宁浩我不认识,也是第一次接触他的电影,但从《疯狂的石头》的镜头里,我看到了一代年青导演在电影语言上寻找突破的窗口正在打开。
宁浩只身一人从山西来到北京,他尝过作一个“北飘”几乎所有的苦和累,干过影视圈里所有的活计。
所以单从生活经历来看,拍出一部很多地方很贴近平民的电影,而且实力不俗,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石头》好看,我们不能否认宁浩的才华。
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他抄袭了98年英国的片子《两杆大烟枪》,不说别的,就算是抄袭出来的,能够抄袭到这个地步,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或者结构的问题,而是导演功底扎实,磨练出来的,没有很强的基础,就算让你抄,就算让你遇到国产片保护月,你也取得不了两千万的票房。
更何况《疯》有很强的本土化印记。
导演宁浩说,当初考虑要本土化,很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是后来发现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出来就行了,很自然的。
比如徐峥扮演的房地产商,这是一个负面角色,而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在中国只有房地产商是挨骂也没人心疼的角色。
虽然片中有很多并不是符合逻辑,有些夸张的运用,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是喜剧的前提。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蒙太奇手法分析影片《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引起、一个令人疯狂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厂长和他儿子,保卫科长和他的跟班,贼头和他的同党,房地产商和国际大盗,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无论是情节设计,语言构造,还是视角选择,都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例如方言和黑色幽默恰到好处的表达,时空颠倒手法创造性的运用,都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投资不太、也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以及宣传、但却奇迹般地轰动了整个中国电影圈、我认为影片剪辑的非常成功、对于蒙太奇的运用把我的恰到好处、使故事显得很丰富、下面我就片子的几组镜头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影片一开始谢小盟从索道上扔下可乐罐与包世宏汽车被砸构成了一组平行蒙太奇、同时、包世宏车撞宝马又和道哥小偷三人帮与交警交涉构成一组平行蒙太奇、这样的安排是影片一开始节奏感就很强、几条线索平行表现、相互烘托、使片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人物、很自然的被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影片一开始即有回环往复的魅力、影片开始的时候交代了道哥一伙人办成搬家公司的人去居民区偷东西、但此时并没有很清楚的交代出他们一伙人的身份、接着影片通过公交车上的电视新闻再现道哥一伙人偷窃时的画面、从而清楚地交待出他们的真实身份、影片这一段国际大盗麦克说需要准备一台车、紧接着下一镜头就切到一台空车、然后谢小盟从车上下来、这一镜头的切换显得很流畅自然、使影片的的转场显得很是连贯紧凑、片中道哥一伙人偷走麦克的箱子、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的照片、暗示出接下来的故事将围绕他们两伙小偷展开、埋下伏笔、通过打电话画面一切为二的设计、以及对右边女人腰上纹身的特写暗示出道哥和她的关系、也为后来谢小盟把翡翠送给了这个女人、从而引出接下来的故事做了铺垫、影片中对于第一次庙中盗窃的拍摄,通过包世宏、道哥小偷三人帮和国际大盗麦克的不同视角,将整个盗窃过程描述的淋漓尽致,从而使观众作为一个完全明白的旁观者,对拙劣的偷窃与抓捕过程印象深刻、黑皮与麦克一上一下被困及脱身的平行叙述也很出彩,使用平行蒙太奇、很好地避免了平铺直叙所造成的单调感与乏味感、包世宏与道哥会面的一场、片中花开分两支、分别穿插叙述道哥和包世宏的活动、通过分开穿插叙述、很好地把握了节奏、使观众不至于一眼看到底,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这种表现手法,通过对一个活动的反复渲染,从而产生了一种横看成林侧成峰的多意效果,很好地避免了平铺直叙所造成的单调感与乏味感。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影评《疯狂的石头》:一部让你疯狂的电影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常常会遇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而《疯狂的石头》无疑是其中之一。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和共鸣。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电影所传达的情感。
《疯狂的石头》以一种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友情、贫富差距和生活的无常。
影片中的四个主角展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令人动容。
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触动人心的力量,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点。
其次,电影的剧情也非常吸引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背景下,四个朋友因为一个意外事件而卷入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之中。
他们为了一块宝石展开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行动,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角色之间的默契和智慧,还带给观众一连串的惊喜和笑声。
而电影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也功不可没。
导演宁浩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对细节的把握,成功地将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编剧则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和对话,刻画了每个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给电影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他们将每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最后,我要提到电影的音乐和摄影。
音乐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疯狂的石头》的音乐选择恰到好处,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氛围。
而摄影则将故事中的每个场景都展现得美轮美奂,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总的来说,电影《疯狂的石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了友情和生活的真实性。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部能够让你疯狂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影评现如今,想要逗人发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各种幽默段子在网络上泛滥,但观众的笑点也越来越高。
那些靠拼凑抄袭、山寨模仿的国产喜剧,往往只能让观众皮笑肉不笑。
然而,2012年的国产喜剧片似乎迎来了一场集体狂欢,多部口碑不错的作品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其中,《疯狂的石头》无疑是最让东北观众过瘾的一部。
这部由新一代实力派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以其纯正的东北方言、热气腾腾的酸菜疙瘩汤和精彩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尽管电影投资只有300万人民币,但最终却收获了2300万的票房,成为了当年的一匹黑马。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部电影还捧红了郭涛、黄渤、刘桦等一批实力演技派演员,让他们成为了国产喜剧片的中坚力量。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并非偶然。
离不开导演宁浩和创作团队的呕心沥血。
据宁浩回忆,这部电影光修改剧本就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影片四个编剧连同宁浩本人,关在一间小屋里同吃同住,每天不干别的,就是坐在一起聊天侃大山,想到什么有意思的点子就加到剧本里,就这样把“石头”磨成了一块“宝玉”。
刘德华的相助也是《疯狂的石头》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年刘德华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后,开启了一个名为“亚洲新星导”的计划,资助六名亚洲年轻导演拍电影。
在内地导演中,刘德华原本看中的是陆川,但凭借《可可西里》的成功,陆川已经成为当时国内火得发烫的新锐导演。
刘德华便决定把机会留给其他年轻人。
很偶然的机会,刘德华在香港国际影展留意到了一部名为《绿草地》的获奖影片,他没想到本来一个看上去应该很闷的故事却被导演讲得异常精彩,他就想认识认识这位导演。
就这样,刘德华与宁浩相识了。
刘德华很赏识宁浩的才华,很快就决定为他出资300万拍摄新片,这就有了这部《疯狂的石头》。
而宁浩为了报答刘德华的提点,在影片中也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桥段。
比如说刘天王的经典曲目《忘情水》在片中一连出现了两次,而刘德华曾经代言过的品牌班尼路也在片中屡屡曝光。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经典电影的借鉴和致敬。
影评:疯狂的石头
影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一部让人疯狂的电影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疯狂的石头》。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称赞这部电影的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几个朋友因为财富和生活的压力,决定一起偷一块价值连城的石头。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块石头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悬疑和惊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动机,这使得观众难以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剧情的紧凑性和扣人心弦的节奏让我一直紧张地坐在座位上,无法转移目光。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的表演充满了真实感和情感,使我能够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
特别是男主角们的默契演绎,让我忍不住为他们的友谊和勇气而动容。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疯狂的石头》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犯罪片,它通过角色之间的友谊、家庭问题和人性的探讨,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财富和权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
它教会了我珍惜身边的人和眼前的幸福,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总的来说,电影《疯狂的石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剧情扣人心弦,演员们的表演精彩绝伦,而且它所传达的主题也让我深思。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观众内心的佳作。
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疯狂的石头》,相信它也会给你带来与我一样的感受和共鸣。
疯狂的石头生活的荒诞与友情的珍贵
疯狂的石头生活的荒诞与友情的珍贵疯狂的石头:生活的荒诞与友情的珍贵石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它通常被认为是坚硬和沉寂的。
然而,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群石头之间的生活,同时也探讨了友情的珍贵性。
本文将介绍电影中的荒诞情节以及友情的表现,旨在让读者重新思考石头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荒诞的生活情节贯穿整部电影。
无论是石头与人类对话、石头的旅行冒险,还是石头之间的戏剧性关系,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以一次偷石头的行动为开端,让观众融入到了一个充满荒诞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中,石头竟然可以说话、有想法、有情绪,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力。
影片中的石头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有的机智聪明,有的善良可爱,有的则表现出阴险狡诈。
这些独特的角色个性为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趣味性和想象空间。
在这个荒诞性的世界里,影片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友情的珍贵。
影片中的四个主要角色 - 石头、浩、朋友和胖子 - 虽然个性迥异,但却因为一起经历生活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电影通过荒诞的情节展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互助。
无论是在石头追求自由的旅程中,还是在盗窃行动中遭遇困境时,朋友们总是彼此扶持,互相支持,不离不弃。
他们为了自由和梦想,背离了最初的计划,却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这凸显了友情在荒诞生活中的无尚价值,给人们以深思。
除了友情的珍贵,影片还寓意了对生活的反思。
在影片中,石头们渴望自由,奋力追逐着他们的梦想,表达了对束缚和压迫的反抗。
特别是在胖子的引导下,他们鼓起勇气去追求他们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即使它们看起来是荒诞的。
这种与现实世界的脱离,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解脱感和对常规生活的思索。
影片中通过对荒诞情节的刻画,传达了一种重新审视生活方式的信息,唤醒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独特的叙事,展现了石头的生活荒诞与友情的珍贵。
荒诞的情节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思考,使人们重新审视石头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疯狂的石头》叙事策略探析
8
7
是观众窃笑的对象,透过他们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可笑的方方面面。我 们在嬉笑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也成就着影片的票房奇迹。
总之,本片在票房和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叙事方面的策划。 多视点的叙事,多线索叙事,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平行交叉蒙太奇和 陡转的运用共同构成了本片的叙事策略。也正是这样的叙事策略,使 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引发了人们的疯狂的观看热潮,使本片成为人 们当年热议的热点,成为难得的小制作影片成功的经典,对我国小制 作电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
叙事策略之一:聚石成翠——多视点的互动 影片从不同主人公的视点角度,对同一件事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1
这种叙事手法是对经典叙事蒙太奇的一种突破。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 用影像呈现一个故事意味着架构一个可供观看和阅读的文本,叙事人 是每个叙事文本不可或缺的。就《疯狂的石头》而言,视点是该片最 富有活力的叙事功能,不同的视点构建起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叙述角度, 确立了不同的叙事视点和范围。不同的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述层次, 形成各种各样的叙事焦点。本片正是充分调动了各种视点,并且成功 地在各种视点之间形成互动,这些视点犹如碎石一般散见于整部影片 当中,导演正是充分地调动了这些视点,使本来就零散的石头,在导 演的鬼斧神工之下,变成了晶莹剔透的、众偷关注的翡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影《疯狂的石头》的叙事风格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是小成本电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典范,本片的投资的资金为三百五十万,最终它所取得的票房是两千六百五十万元,投资回报比为1:7.6。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走向商业成功的初始之作,通过分析宁浩在本片中对于叙事方式的处理与运用,了解导演对于电影的创作思路,总结电影在叙事上的风格与应用。
一、宁浩简述宁浩,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擅于绘画和剧本创作。
1999年,他在Channel[V]做电视记者,专门采访歌星。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进入了音乐电视领域,拍摄了朴树的《ColorfulDays》等近百首MTV。
宁浩的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获得了当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中国大学生电影数码媒体竞赛银奖。
2003年北影毕业前,宁浩自己出资,一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回家乡山西执导了首部电影处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罗卡洛举行了首映,并获得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之后又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亚洲数码竞赛”金奖。
该电影同时被香港艺术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电影,也是圣赛瓦斯蒂安、温哥华、慕尼黑、马尼拉、悉尼、加州、台湾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入选影片。
2003年6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作为一名年轻导演,拍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为此宁浩拍了不少电视剧挣钱,在风靡全国的热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宁浩担任了执行导演。
2004年他的新作《绿草地》入选当年柏林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并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区最受欢迎奖,该片在纽约上映期间获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
2006年刘德华组建“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后,开启“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6名亚洲年轻导演拍电影。
在内地导演中,刘德华恰好在香港国际影展看到宁浩导演的《路草地》,这个27岁的年轻人引起了刘德华的注意:“他居然可以把一个那么闷的故事讲得这么精彩,很难得。
而且一见面,我就被他迷倒了。
”于是,刘德华投资宁浩拍摄了《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使得宁浩名声鹊起。
二、宁浩电影叙事风格特征宁浩的电影在细节刻画上大量运用反讽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通过人物言行的倒错和悖谬,使整个情节呈现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色彩,颠覆了既有的秩序与法则,也解构了主流话语覆盖下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传统。
反讽原本是文学叙事中的基本修辞手段,在20世纪西方文学创作里受到相当的重视,“反讽这个词就意味着揭示人表里不一的技巧,这是文学中最普通的技巧,以尽量少的话包含尽可能多的意思,或者从更为一般的意义来讲,是一种回避直接陈述或防止意义直露的用词造句的程式”。
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种类型的反讽: (一)对社会生活的反讽传统电影作品注重对生存价值的探询,主流话语下的经典作品更是弘扬生活的主旋律,强调集体主义的信仰和理想。
然而《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改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但影片中的人物俨然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个两百多号人的小厂在改革的困境中摇摇欲坠,只能靠一块意外发现的翡翠来拯救濒临毁灭的命运,故事的整体构思不无反讽意味,主流话语中的大好形势在贫困的现实窘境的反照之下,显露出极为强烈的虚无感和荒诞性,集体主义的理想与生活信念因而在作品中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厂长也罢,保卫科长也罢,普通群众也罢,都把吃饭生存看作头等大事,谁都不愿再唱那些空洞的“高调”。
(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反讽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历来是维系中国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纽带。
《疯狂的石头》却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20世纪末期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伦理关系破裂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
在谢厂长和他的儿子谢小蒙之间,不成器的儿子到处鬼混,总是想方设法骗老爸的钱财,绝无半点羞愧与负疚心理,上演了一出经典的现代生活父与子的情景喜剧。
影片中一开头就描写了一段谢小蒙假装车祸骗取父亲钱财的情节,表明父与子的亲情伦理在现代生活中完全沦落为充满铜臭的金钱关系,这也为后来谢小蒙被绑架,其父亲无动于衷的情节演变埋下伏笔。
这样的父子关系的描绘,是对传统意义上中国家庭生活中“和睦”、“和谐”伦理关系的彻底颠覆。
影片中还生动描写了“现代生活”的动荡与混乱。
以道哥为首的一帮小偷四处行窃行骗,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他们假扮搬家公司,公然入室盗窃;在地铁上,谎称中奖诱骗乘客,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公开行骗。
作品反讽的手法在于对小偷“表”与“里”的倒错式描述,小偷们对待工作的“严肃”、“执著”和理直气壮,普通民众的见怪不.惊,习以为常,道哥令人捧腹的自辩与自白—“我忙着呢”、“我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无疑给整个作品增添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和喜剧色彩。
三、《疯狂的石头》的叙事表达(一)平民化的视角电影《疯狂的石头》可以说完全打破了现有中国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呈现给观众一种独特感受。
作为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他用一种戏仿的方式拍电影,瓦解了电影的政治影响、教化功能和主流的意识形态观念,把“崇高”从神坛上拉下来进行批判和嘲讽,把小人物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境遇细致描摹、集中展现。
他立足于当下的现实背景,聚焦于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凸显的社会问题以及城乡的急剧变化,把精神理想转化为物质欲望,把生活中的冷漠和绝望剔除换成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导演对题材的选择,是一种对当今社会冷静而发自内心的“恶搞”,影片中关注了更多的社会问题,构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黑色幽默体系,但不对道德、政治做出任何评价,需要人们在笑声中,自己去体味、反思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
影片虽然没有做出明确价值取向评价,而是通过系列戏剧冲突让人们从笑声中去体会社会种种问题的酸楚。
导演从现实生活提取典型人物,以他们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让观众和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步共振:为了生活,小毛贼戏耍了专业并守信的国际大盗;为了偷窃,小毛贼被关在下水道里好几天;保卫科科长用尽全力保护的“和自己无关”的翡翠,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厂子。
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真与善、假与恶的人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一阵嬉笑之后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反转的情节设置《疯狂的石头》中,导演在情节上设计了许多巧合,将许多表面上看似不相关的细节联系起来,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比如包世宏一边开车一边和三宝聊天,在说到“天上还能掉美元”的时候,谢小盟的易拉罐正好从缆车中掉了下,因为惊吓而愤怒的包世宏和三宝下车查看到底什么事,可是忘记了拉手刹,汽车滑行一段后,撞上了秦秘书的宝马,也正因为此次撞车事件导致后来包世宏误将盗贼麦克认作是秦秘书派来收钱的人。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些看似偶然的巧合自然导致了一系列的错位反应,显得那么的滑稽可笑。
还有保安包世宏、三宝和道哥一伙恰巧住在同一旅馆,房间挨着房间,于是,一系列的冲突开始推动情节的发展:道哥一伙准备研究盗窃翡翠的路线和方案时,挂在墙上的图纸却被正在隔壁墙上钉钉子的三宝震了下来;包世宏与道哥的手下黑皮打架后,皮青脸肿的不约而同去了旅馆澡堂,却没有认出对方反倒互相帮忙起来;国际大盗麦克去罗汉寺偷盗翡翠时,车轮恰巧压住了用于黑皮逃跑出口的井盖,这也导致了黑皮在被困下水道中,而麦克自己也身陷通风管道中。
这一系列的因果关系串联出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各种冲突和矛盾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渺小刻画的淋漓尽致。
这些共鸣在带给受众欢乐的同时,也向他们传递着不同程度的对人性的反思,虽然一些情节冲突看似荒诞可笑,但都是赤裸裸的向受众昭示着现实的残酷,影片中处处都是当下荒谬社会中人们的困惑与怀疑,充满了各种黑色幽默的元素。
(三)无序现实的荒诞表达在以不同标准生成的“第七代”电影人名册中,往往都少不了宁浩的名字。
宁浩对中国电影的标志性贡献是以“疯狂”系列创建了一种荒诞体的电影式样。
宁浩之后,同类电影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后来领先中国电影票房的影片“某囹”。
但荒诞囚子不是“疯狂”系列或“圃”系列独有的,本文后面将论及,荒诞意识广泛见诸于“第七代”电影作品当中。
《疯狂的石头》有着貌似贴近现实的时空背景和人物设置:重庆,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意外挖出宝石,厂长指望通过宝石展览造势让工厂起死回生,地产商、小偷团伙都盯上了这块玉石,保卫科长受命护宝。
但是影片一开始的叙事就指向一种荒诞不经:宝石是厂子的茅厕挖出来的,厂长是四眼老朽的,保卫科长是尿路不通的,连前来盗宝的贼都是笨拙不堪的。
片中精心设置了各种巧合、误会,让剧中各路人物莫名的关联起来:保卫科长和地产商撞了车,撞车的原因竟是厂长儿子从缆车上扔下的易拉罐,这场撞车还助小偷一伙儿逃过了警察的盘查,彼此不识真面日的保安和小偷相邻而处,追逐打斗过后共用一瓶万金油;小偷们轻而易举地拿到玉石.却不辨真假,又费尽周折地去以真换假……最终,玉石也未能挽救工厂的命运,煞有介事的护宝和盗宝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虚无或意义的丧失在西方哲学语境中对应着存在主义荒诞,正如《西西弗神话》中的西西弗周而复始地推石头上山.又不得不接受石头一次次落回山脚的事实。
巧合作为叙事技巧,在传统现实主义叙事作品中,经常用来制造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的戏剧性转折,现代主义文艺作品一度排斥这种人物和情节上的巧合,而后现代作品中,巧合以夸张、戏谑的形态出现,带有强烈的荒诞色彩。
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中刻意地制造巧合和偶然,是有意以变形夸张的手法,揭示和放大现实世界的无序、错乱和荒诞。
这也是宁浩作品在戏仿和颠覆背后的深度所在,无论他本人是在哲学层面认识荒诞,还是在现实经验抑或审美取向上认同荒诞。
《疯狂的石头》之后.“疯狂体”一度成为电影时尚,宁浩本人之后的《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以及徐峥的《人在囵途之泰圃》等都属同类。
“疯狂”系列甚至已发展出自身的独特语汇和形态,人物的癫狂和围态,情节的荒诞,线索的交织,时空的错乱和纷杂,手持摄影、快速跳切契合了情节的荒谬、无序和不可捉摸,广角、变形、镜头进光等夸张的拍摄手法应和着人物的迷失与困窘。
四、《疯狂的石头》的叙事风格(一)荒诞的剧情安排《疯狂的石头》不同于前两部影片,更多地关注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影片没有直接对道德、人性做出评价,而是需要受众在笑声中去体会导演所想表现的深意,达到“用笑的方式去哭”的目的。
为此,影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如因为失手掉下来的拉易罐、不专心开车导致的撞车事故、道哥搬家后的奇遇等,几个镜头就把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关键情节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紧扣生活,将人物生活的细枝末节都融入进了情节发展与烘托气氛中去,剧中人物虽各自独立,但却互相影响制约,导演故意将这种关系变形、夸张,以荒诞又合符逻辑的剧情设置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从而达到电影所要表达的幽默效果。
黑色幽默就是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生存环境和个人命运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不和谐夸大和扭曲。